CN211074680U - 电池壳体以及冲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壳体以及冲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74680U
CN211074680U CN201922022232.8U CN201922022232U CN211074680U CN 211074680 U CN211074680 U CN 211074680U CN 201922022232 U CN201922022232 U CN 201922022232U CN 211074680 U CN211074680 U CN 211074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hing
pit
groove
area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222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虎权
李根雨
朴镇奎
周滢杰
孙威
曹启飞
郭恒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Lingpai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Lingpai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nan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Hengyang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Lead Power Dazhi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nminy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ichuan Xinminya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Lingw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nminy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ichuan Xinminya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Lingw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nminy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222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74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74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746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壳体以及用于电池壳体成型的冲压装置。壳体壳体具有预设加工区域,预设加工区域由外向内依次定义为外围压边区域、中间压紧区域和冲压接触区域;分段式冲坑包括第一段冲坑和第二段冲坑,其中,第一段冲坑为压紧外围压边区域,并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凹槽;第二段冲坑为继续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并逐渐压紧中间压紧区域形成目标凹槽。本申请的电池壳体四个角部厚度更厚,并可以避免冲坑过程中产生的鱼鳞纹,褶皱等问题,使成型后的壳体内壁平整光滑。

Description

电池壳体以及冲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壳体以及用于电池壳体成型的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促使锂离子动力电池向高体积、高质量密度的方向发展。铝塑膜作为软包电池的核心材料,对电池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铝塑膜一般采用冲坑成型的方法,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对铝塑膜冲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更大尺寸的冲坑深度,而且要求冲坑过程中对铝塑膜的损伤要非常小。
目前,铝塑膜冲坑主要是通过冲压机带动冲坑模具运动来实现。首先通过压料机构将铝塑膜固定,然后通过凸凹模配合冲坑成形,使铝塑膜的四周产生延伸,形成一定深度的的凹坑形结构,在冲坑成形过程中,被压料机构定位的部分不能参加成型的形变,只有模具冲头部位接触的部分延伸成形,成形部分厚度不均一,极易破裂。铝塑膜冲深深度以及冲坑角部铝层厚度称为限制铝塑膜使用的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是现有铝塑膜电池壳体冲坑成型冲深深度以及冲坑角部铝层厚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壳体,所述壳体由一待加工膜片经分段式冲坑成型,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目标凹槽,每个所述目标凹槽分别对应有所述待加工膜片的预设加工区域,所述预设加工区域由外向内依次定义为外围压边区域、中间压紧区域和冲压接触区域;
所述分段式冲坑包括第一段冲坑和第二段冲坑,其中,所述第一段冲坑为压紧所述外围压边区域,并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凹槽;所述第二段冲坑为继续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并同时逐渐压紧所述中间压紧区域形成所述目标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设深度为所述目标凹槽深度的0.25-0.35倍。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凹槽为圆形槽或多边形槽,所述目标凹槽的底部边缘具有圆角。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壳体,所述壳体由一待加工膜片经分段式冲坑成型,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目标凹槽,每个所述目标凹槽分别对应有所述待加工膜片的预设加工区域,所述预设加工区域由外向内依次定义为外围压边区域、中间压紧区域和冲压接触区域;
所述分段式冲坑包括第一段冲坑、第二段冲坑和第三段冲坑,其中,所述第一段冲坑为压紧所述外围压边区域,并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凹槽;所述第二段冲坑为继续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并同时逐渐压紧所述中间压紧区域形成第二预设深度的凹槽;所述第三段冲坑为继续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所述目标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设深度为所述目标凹槽深度的0.25-0.35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预设深度为所述目标凹槽深度的0.9-0.95倍。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凹槽为圆形槽或多边形槽,所述目标凹槽的底部边缘具有圆角。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壳体成型的冲压装置,包括:
冲坑凸模;
下凹模板,所述下凹模板上设有凹陷,所述凹陷的轮廓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所述凹陷与所述冲坑凸模相匹配;
第一压紧模板,所述第一压紧模板设置在所述下凹模板的上部,用于压紧待加工膜片的外围压边区域;
第二压紧模板,所述第二压紧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紧模板的上部,用于压紧待加工膜片的中间压紧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压紧模板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紧模板的升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述的电池壳体以及用于电池壳体成型的冲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壳体,通过多段冲坑成型,第一段冲坑过程中仅压紧外围压边区域,中间压紧区域和冲压接触区域为未压紧区,此时未压紧部位面积大,冲坑部分厚度与未压紧部位充分分担张力,使未压紧部分与冲坑四个角部厚度均匀。第二段冲坑过程会逐渐压紧中间压紧区域,冲坑完毕后壳体整体厚度差异不大,较以往成型方法冲坑四个角部厚度更厚,并可以很好的避免冲坑过程中产生的鱼鳞纹,褶皱等问题,使成型后的壳体内壁平整光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壳体成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壳体成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壳体冲坑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壳体冲坑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待加工膜片加热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1-冲坑凸模;12-下凹模板;13-第一压紧模板;14-第二压紧模板;15-驱动电机;20-温度调节装置;30-待加工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为解决现有的铝塑膜冲坑成型厚度不均,成型后角部铝层薄,且极易破裂。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壳体,如图1所示,壳体由一待加工膜片30经分段式冲坑成型,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目标凹槽,每个目标凹槽分别对应有待加工膜片30的预设加工区域,预设加工区域由外向内依次定义为外围压边区域、中间压紧区域和冲压接触区域;分段式冲坑包括第一段冲坑和第二段冲坑,其中,第一段冲坑为压紧外围压边区域,并冲压上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凹槽;第二段冲坑为继续冲压上述冲压接触区域,并同时逐渐压紧中间压紧区域形成目标凹槽。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壳体,经过两段冲坑成型,第一段冲坑过程中,仅压紧外围压边区域,中间压紧区域和冲压接触区域为未压紧区,此时未压紧部位面积大,冲坑部分厚度与未压紧部位充分分担张力,使未压紧部分与冲坑四个角部厚度均匀。第二段冲坑过程会逐渐压紧中间压紧区域,直至第二段冲坑完成。可选的,在压紧中间压紧区域过程中,压力随冲坑深度呈线性变化,也可以为非线性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中间压紧区域的方法还可以为从外围压边区域逐渐向内压紧中间压紧区域。由于第二段冲坑过程中为逐渐压紧中间压紧区域,故冲坑完毕后整体厚度差异不大,较以往成型方法冲坑四个角部厚度更厚,并可以很好的避免冲坑过程中产生的鱼鳞纹,褶皱等问题,使成型后的壳体内壁平整光滑。可选的,电池壳体的材质为铝塑膜、高强度钢、镁合金、铝合金、高性能塑料或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待加工膜片30进行分段式冲坑之前具有预设温度。
具体地,待加工膜片30在经过冲坑成型前可以通过预加热的方式来提高可塑性,使冲坑成型效果更好,冲坑成型后的电池壳体不会有内应力导致壳体发生形变,壳体品质更高。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温度为30℃-60℃。优选的,上述预设温度可以为45℃。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待加工膜片30的预热温度可根据待加工膜片30的材质等因素实际选择确定。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深度为目标凹槽深度的0.25-0.35倍。例如,所述第一预设深度为目标凹槽深度的0.3倍。
本申请实施例中,冲坑的过程为连续不间断的过程,冲坑过程中对边部的压紧压力根据冲坑深度来分段变化。可选的,在冲坑深度为目标深度的0.25-0.35倍时选择定压力压紧外围压边区域,然后选择变压力逐渐压紧中间压紧区域,同时进行第二段冲坑。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目标凹槽为圆形槽或多边形槽,目标凹槽的底部边缘具有圆角。例如,目标凹槽为方形槽。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凹槽的形状可根据电池壳体实际使用时的需求来确定,可选的,目标凹槽为圆形槽,也可以为规则多边形凹槽或异形凹槽。优选的,无论什么形状的凹槽,其底部的边缘均为圆角,圆角可保证边缘的厚度,同时分散应力,使壳体成型质量更好。
如图2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壳体,壳体由一待加工膜片30经分段式冲坑成型,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目标凹槽,每个目标凹槽分别对应有待加工膜片30的预设加工区域,预设加工区域由外向内依次定义为外围压边区域、中间压紧区域和冲压接触区域;分段式冲坑包括第一段冲坑、第二段冲坑和第三段冲坑,其中,第一段冲坑为压紧外围压边区域,并冲压上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凹槽;第二段冲坑为继续冲压上述冲压接触区域,并同时逐渐压紧中间压紧区域形成第二预设深度的凹槽;第三段冲坑为继续冲压上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目标凹槽。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壳体,经过三段冲坑成型,第一段冲坑过程中,仅压紧外围压边区域,中间压紧区域和冲压接触区域为未压紧区,此时未压紧部位面积大,冲坑部分厚度与未压紧部位充分分担张力,使未压紧部分与冲坑四个角部厚度均匀。第二段冲坑过程会逐渐压紧中间压紧区域,直至第二段冲坑完成。可选的,在压紧中间压紧区域过程中,压力随冲坑深度呈线性变化,也可以为非线性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中间压紧区域的方法还可以为从外围压边区域逐渐向内压紧中间压紧区域。第三段冲坑为在压紧外围压边区域和中间压紧区域的情况下,对冲压壳体的进一步修整,提高成型质量。由于第二段冲坑过程中为逐渐压紧中间压紧区域,故冲坑完毕后整体厚度差异不大,较以往成型方法冲坑四个角部厚度更厚,并可以很好的避免冲坑过程中产生的鱼鳞纹,褶皱等问题,使成型后的壳体内壁平整光滑。可选的,电池壳体的材质为铝塑膜、高强度钢、镁合金、铝合金、高性能塑料或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待加工膜片30进行分段式冲坑之前具有预设温度。
具体地,待加工膜片30在经过冲坑成型前可以通过预加热的方式来提高可塑性,使冲坑成型效果更好,冲坑成型后的电池壳体不会有内应力导致壳体发生形变,壳体品质更高。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预设温度为30℃-60℃。优选的,上述预设温度可以为45℃。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待加工膜片30的预热温度可根据待加工膜片30的材质等因素实际选择确定。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深度为目标凹槽深度的0.25-0.35倍。例如,第一预设深度可以为目标凹槽深度的0.3倍。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深度为目标凹槽深度的0.9-0.95倍。例如,第二预设深度为目标凹槽深度的0.93倍。
本申请实施例中,冲坑的过程为连续不间断的过程,冲坑过程中对边部的压紧压力根据冲坑深度来分段变化。可选的,在冲坑深度为目标深度的0.25-0.35倍时选择定压力压紧外围压边区域,然后选择变压力逐渐压紧中间压紧区域,同时进行第二段冲坑。第二段冲坑结束时,外围压边区域和中间压紧区域均被压紧,此时压力不在变化,进行第三段冲坑对成型壳体进行修整。可选的,第二段冲坑完成时,冲坑深度达到目标深度的0.9-0.95倍。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目标凹槽为圆形槽或多边形槽,目标凹槽的底部边缘具有圆角。例如,目标凹槽为方形槽。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凹槽的形状可根据电池壳体实际使用时的需求来确定,可选的,目标凹槽为圆形槽,也可以为规则多边形凹槽或异形凹槽。优选的,无论什么形状的凹槽,其底部的边缘均为圆角,圆角可保证边缘的厚度,同时分散应力,使壳体成型质量更好。
如图3和图4所示,并结合图1和图2,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壳体成型方法,包括:对待加工膜片30进行第一段冲坑,其中,所述待加工膜片具有预设加工区域,所述预设加工区域由外向内依次定义为外围压边区域、中间压紧区域和冲压接触区域,第一段冲坑为压紧外围压边区域,并冲压上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凹槽;对待加工膜片30进行第二段冲坑,第二段冲坑为继续冲压上述冲压接触区域,并逐渐压紧中间压紧区域形成具有第二预设深度的凹槽或直接形成目标凹槽。
本申请实施例中,待加工膜片30通过冲坑成型得到电池壳体,冲坑过程分为多段。对待加工膜片30进行预处理后进行冲坑,预处理包括对膜片的尺寸、形状设计等,然后进行第一段冲坑。膜片的加工区域由外向内依次为外围压边区域、中间压紧区域和冲压接触区域。第一段冲坑过程中,首先对外围压边区域进行压紧,进行第一段冲坑。第一段冲坑达到预设深度后开始进行第二段冲坑,此时开始对中间压紧区域逐渐压紧,可选的,在压紧中间压紧区域过程中,压力随冲坑深度呈线性变化,也可以为非线性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中间压紧区域的方法还可以为从外围压边区域逐渐向内压紧中间压紧区域。第二段冲坑过程可直接达到目标冲坑深度得到电池壳体。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对完成第二段冲坑的壳体进行进一步的修整,是成型的电池壳体质量更稳定。
当所述第二段冲坑为形成具有所述第二预设深度的凹槽时,成型方法还包括:对待加工膜片30进行第三段冲坑,第三段冲坑为继续冲压上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目标凹槽。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完成第二段冲坑后,外围压紧区域和中间压紧区域均被压紧,此时还可以进行第三段冲坑对成型壳体进行修整。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深度为目标凹槽深度的0.25-0.35倍。例如,第一预设深度为目标凹槽深度的0.3倍。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段冲坑过程中,只有外围压紧区域被压紧,此时可以完成冲坑目标深度的0.25至0.35,然后开始压紧中间压紧区域,同时进行第二段冲坑。第二段冲坑可直接达到目标冲坑深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段冲坑完成时,冲坑深度达到目标深度的0.9至0.95,然后再进行第三段冲坑对整个成型壳体进行修整,以保证成型质量。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目标凹槽可以为圆形槽或多边形槽,目标凹槽的底部边缘具有圆角。例如,所述目标凹槽为方形槽。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凹槽的形状可根据电池壳体实际使用时的需求来确定,可选的,目标凹槽为圆形槽,也可以为规则多边形凹槽或异形凹槽,目标凹槽的底部边缘具有圆角。冲坑的槽型及底部的圆角均可通过设计冲坑凸模11的形状在冲坑过程中得到,无须后期再进行加工,降低工艺成本。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待加工膜片30进行第一段冲坑之前还包括:将待加工膜片30经过温度调节装置20达到预设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待加工膜片30冲坑之前,还有对膜片的预热过程,对待加工膜片30预热能够提高待加工膜片30的可塑性,是成型质量更好。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温度调节装置20采用的加热方式为辐射加热或接触式加热。
本申请实施例中,温度调节装置20对待加工膜片30的加热方式可选为辐射式加热或接触式加热,辐射式加热可使待加工膜片30受热更均匀,接触式加热可以提高热传递效率,具体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确定。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设温度为30℃-60℃。优选的,上述预设温度可以为45℃。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根据温度调节装置20以及待加工膜片30的材质,选择合适的预加热温度。
如图5所示,温度调节装置20采用的加热方式为辐射加热,待加工膜片30与温度调节装置20之间的距离为50mm-200mm。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热过程可选为辐射式加热,在待加工膜片30传送过程中进行,对生产效率无延迟,且冲坑过程也是连贯一次成型,保证生产效率,生产的良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待加工膜片30与温度调节装置20的距离可根据环境以及装置的加热能力灵活调整。可选的,温度调节装置20为红外线辐射加热装置,其安装位置为红外线辐射加热面板平行于铝塑膜,加热装置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控制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
如图6所示,依据上述电池壳体成型方法,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壳体成型的冲压装置,包括:冲坑凸模11;下凹模板12,下凹模板12上设有凹陷,凹陷的轮廓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凹陷与冲坑凸模11相匹配;第一压紧模板13,第一压紧模板13设置在下凹模板12的上部,用于压紧待加工膜片30的外围压边区域;第二压紧模板14,第二压紧模板14设置在第一压紧模板13的上部,用于压紧待加工膜片30的中间压紧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冲压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冲坑凸模11及下凹模板12;冲坑凸模11与下凹模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二压紧模板14和第一压紧模板13。下凹模板12为“回”字型模板,下凹模板12,下凹模板12上设有凹陷,凹陷的轮廓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凹陷与冲坑凸模11相匹配。第一压紧模板13设置在下凹模板12的上部,第一压紧模板13用于压紧待加工膜片30,第一压紧模板13上设有第一凹坑,第一凹坑的轮廓与冲坑凸模11匹配;第二压紧模板14设置在第一压紧模板13的上部,第二压紧模板14上设有第二凹坑,第二凹坑的轮廓与冲坑凸模11匹配。第一凹坑的的轮廓距第一压紧模板13的边沿具有最大距离,最大距离为5mm-30mm。第二压紧模板14的外轮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凹陷的轮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距离为0.1mm-5mm。冲坑凸模11与第二凹坑间隙配合,第二凹坑与冲坑凸模11配合时的间隙距离为1mm-5mm。冲坑凸模11的表面粗糙度为1.0s-5.0s。内压紧凹模板的表面粗糙度为3.0s。
工作时,第一压紧模板13首先配合下凹模板12压紧待加工膜片30的最外圈。冲坑凸模11为冲坑成型模头,工作时,待第一压紧模板13和下凹模板12压紧后,开始进行第一段冲坑。此第一段过程起止为冲坑凸模11从原位开始至接触待加工膜片30进行冲坑至目标深度的0.25至0.35倍为止。第二段过程起止为第一段冲压完成的深度开始至距离目标深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段过程起止为第一段冲压完成的深度开始至距离目标深度的0.9至0.95。第三段过程起止为第二段过程冲坑深度至目标深度。第二压紧模板14同为“回”字型模板,工作时为第二段冲坑时起,第二压紧模板14开始下降,第二段冲坑完成时第二压紧模板14与下凹模板12加紧。
冲压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15,第二压紧模板14与驱动电机15连接,驱动电机15用于驱动第二压紧模板14的升降。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压紧模板14与驱动电机15连接,驱动电机15用于驱动第二压紧模板14的升降,第二压紧模板14在竖直面上的最大行程与第一压紧模板13的上表面干涉。可选的,第一压紧模板13包括底板和侧板,驱动电机15设置在侧板上。驱动电机15还可以设置咋其他安装结构上。待加工膜片30冲坑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待加工膜片30冲坑装置的各个组成结构运动及配合。
如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结合上述冲压装置,对电池壳体的冲坑成型方法进行举例说明。如图5所示,首先采用温度调节装置20装置对铝塑膜进行预加热,温度调节装置20装置为红外线热辐射装置,在铝塑膜输送过程中被加热,加热装置由时间继电器和温度继电器双重控制,加热时间为5秒,辐射后待加工膜片30温度要求为45℃。
铝塑膜被预加热后,被输送到冲压装置中。首先控制系统控制冲压机构整体下降至第一压紧模板13与下凹模板12压紧,压紧压力要求为1-5Mpa。然后冲坑凸模11开始下降,进行第一段冲坑。当冲坑成型深度至目标深度的1/3时,驱动电机15开始工作,驱动第二压紧模板14下降,下降速度较冲坑凸模11低,同时进行第二段冲坑。此时可直接冲坑至目标深度,也可以进行第三段冲坑对成型壳体进行修整。若进行第三段冲坑,则当冲坑成型深度距离目标深度0.5mm时,第二压紧模板14完成下降,与下凹模板12完成压紧,压力要求为1-5Mpa,此时完成第二段冲坑。此后进行第三段冲坑,冲坑凸模11继续下降至目标深度,冲坑凸模11板与下凹模板12压紧,压力要求为1-5Mpa,再延时0.1-5s后,冲坑凸模11板开始上升,在延时0.1s-5s后第二压紧模板14也开始上升至初始位置,完成冲坑。
上述冲坑成型工艺为连续的冲坑过程,通过上述成型工艺对铝塑膜进行冲坑,完成第一段冲坑后,铝塑膜铝层的厚度为初始厚度的90%以上,完成第二段冲坑后,塑膜铝层的厚度为初始厚度的75%以上,完成第三段冲坑后,塑膜铝层的厚度为初始厚度的70%以上。
综上所述,在阅读本详细公开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前述详细公开内容可以仅以示例的方式呈现,并且可以不是限制性的。尽管这里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意图囊括对实施例的各种合理改变,改进和修改。这些改变,改进和修改旨在由本公开提出,并且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此外,本申请中的某些术语已被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例如,“一个实施例”,“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可以强调并且应当理解,在本说明书的各个部分中对“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替代实施例”的两个或更多个引用不一定都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适当地组合。
应当理解,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中,为了帮助理解一个特征,出于简化本公开的目的,本申请有时将各种特征组合在单个实施例、附图或其描述中。或者,本申请又是将各种特征分散在多个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然而,这并不是说这些特征的组合是必须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的时候完全有可能将其中一部分特征提取出来作为单独的实施例来理解。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也可以理解为多个次级实施例的整合。而每个次级实施例的内容在于少于单个前述公开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时候也是成立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表达用于描述和要求保护本申请的某些实施方案的数量或性质的数字应理解为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术语“约”,“近似”或“基本上”修饰。例如,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约”,“近似”或“基本上”可表示其描述的值的±20%变化。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书面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列出的数值参数是近似值,其可以根据特定实施方案试图获得的所需性质而变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数值参数应根据报告的有效数字的数量并通过应用普通的舍入技术来解释。尽管阐述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案列出了广泛范围的数值范围和参数是近似值,但具体实施例中都列出了尽可能精确的数值。
本文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的出版物和其他材料,例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件,物品等,可以通过引用结合于此。用于所有目的的全部内容,除了与其相关的任何起诉文件历史,可能与本文件不一致或相冲突的任何相同的,或者任何可能对权利要求的最宽范围具有限制性影响的任何相同的起诉文件历史。现在或以后与本文件相关联。举例来说,如果在与任何所包含的材料相关联的术语的描述、定义和/或使用与本文档相关的术语、描述、定义和/或之间存在任何不一致或冲突时,使用本文件中的术语为准。
最后,应理解,本文公开的申请的实施方案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案的原理的说明。其他修改后的实施例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因此,本申请披露的实施例仅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中的实施例采取替代配置来实现本申请中的申请。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不限于申请中被精确地描述过的哪些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一待加工膜片经分段式冲坑成型,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目标凹槽,每个所述目标凹槽分别对应有所述待加工膜片的预设加工区域,所述预设加工区域由外向内依次定义为外围压边区域、中间压紧区域和冲压接触区域;
所述分段式冲坑包括第一段冲坑和第二段冲坑,其中,所述第一段冲坑为压紧所述外围压边区域,并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凹槽;所述第二段冲坑为继续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并同时逐渐压紧所述中间压紧区域形成所述目标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深度为所述目标凹槽深度的0.25-0.35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凹槽为圆形槽或多边形槽,所述目标凹槽的底部边缘具有圆角。
4.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一待加工膜片经分段式冲坑成型,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目标凹槽,每个所述目标凹槽分别对应有所述待加工膜片的预设加工区域,所述预设加工区域由外向内依次定义为外围压边区域、中间压紧区域和冲压接触区域;
所述分段式冲坑包括第一段冲坑、第二段冲坑和第三段冲坑,其中,所述第一段冲坑为压紧所述外围压边区域,并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凹槽;所述第二段冲坑为继续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并同时逐渐压紧所述中间压紧区域形成第二预设深度的凹槽;所述第三段冲坑为继续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所述目标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深度为所述目标凹槽深度的0.25-0.35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深度为所述目标凹槽深度的0.9-0.95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凹槽为圆形槽或多边形槽,所述目标凹槽的底部边缘具有圆角。
8.一种用于电池壳体成型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冲坑凸模(11);
下凹模板(12),所述下凹模板(12)上设有凹陷,所述凹陷的轮廓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所述凹陷与所述冲坑凸模(11)相匹配;
第一压紧模板(13),所述第一压紧模板(13)设置在所述下凹模板(12)的上部,用于压紧待加工膜片(30)的外围压边区域;
第二压紧模板(14),所述第二压紧模板(14)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紧模板(13)的上部,用于压紧待加工膜片(30)的中间压紧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15),所述第二压紧模板(14)与驱动电机(15)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5)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紧模板(14)的升降。
CN201922022232.8U 2019-11-20 2019-11-20 电池壳体以及冲压装置 Active CN211074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22232.8U CN211074680U (zh) 2019-11-20 2019-11-20 电池壳体以及冲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22232.8U CN211074680U (zh) 2019-11-20 2019-11-20 电池壳体以及冲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74680U true CN211074680U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50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22232.8U Active CN211074680U (zh) 2019-11-20 2019-11-20 电池壳体以及冲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746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74168B1 (en) Method of press molding and molding device
CN110712359A (zh) 电池壳体及其成型方法、冲压装置
CN108787904B (zh) 一种补丁加强结构的冲压与铆接集成工艺及模具
US4770015A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press-forming sheet material having a small elongation
CN110293148A (zh) 一种镁合金板材冲压锻造复合成型方法
KR101116150B1 (ko) 프레스 가공물의 코너 성형 가공방법
CN211074680U (zh) 电池壳体以及冲压装置
CN106623742B (zh) 一种高效的汽车镂空前轴锻造方法
CN210188238U (zh) 一种可消除拉延面不平的模具
CN112358170A (zh) 一种3d玻璃成型装置及其3d玻璃的制备方法
CN109501314A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复合材料上壳体用smc片材制作方法
CN105750469B (zh) 一种盘类锻件锻造模具及锻造方法
CN110154283B (zh) 一种前缘襟翼蒙皮的分体组合式成形模具及其成形方法
JP2004106024A (ja) 金属板のプレス成形方法
CN110125253A (zh) 铝合金电池盒成型模具及其上模
CN108453959A (zh) 一种带加热装置的塑料模具
CN211284801U (zh) 一种汽车隔音垫半成品成型模具
CN202862581U (zh) 全自动胸杯热压成型剪切机
US20200039865A1 (en) Thermal bending device and glass thermal bending molding method
CN112296155A (zh) 封头成形模具和封头成形方法
CN107737863B (zh) 基于锻造工艺的定制板坯方法
CN208019265U (zh) 一种电子板凸包成型防变形结构
JP2010274293A (ja)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の鍛造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金型
CN218969093U (zh) 一种3d玻璃成型模具
CN108971339A (zh) 一种开口截面类零件的拉深成形模具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334 No. 1050, Fuchunjiang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ichuan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Hunan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35 station 62, room 40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za building, East Qianjin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before: Suzhou Lingw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xinminya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unan xinminy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8

Address after: 421600 Jinwei Road, Guiyang Industrial Park, Qidong County, Heng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lingpaidazhi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Hunan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Hengyang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Hunan Lingpai Dingxin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34 No. 1050, Fuchunjiang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unan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21600 Jinwei Road, Guiyang Industrial Park, Qidong County, Heng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lingpaidazhi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Hunan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Hengyang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uzhou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Hunan Lingpai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421600 Jinwei Road, Guiyang Industrial Park, Qidong County, Heng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lingpaidazhi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unan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engyang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unan Lingpai Dingxin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5

Address after: 421681 Jinwei Road, Guiyang Industrial Park, Qidong County, Heng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lingpaidazhi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Hunan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Hengyang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Hunan Lingpai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Hunan Lingpai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21600 Jinwei Road, Guiyang Industrial Park, Qidong County, Heng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lingpaidazhi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unan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engyang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Lingp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unan Lingpai New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