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5566U - 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55566U
CN211055566U CN201921503097.2U CN201921503097U CN211055566U CN 211055566 U CN211055566 U CN 211055566U CN 201921503097 U CN201921503097 U CN 201921503097U CN 211055566 U CN211055566 U CN 211055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shaping
compression roller
plate
cen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030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Dongo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Dongo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Dongo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Dongo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0309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55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55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555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包括架体、对无纺布的两侧进行折叠的第一折叠装置及对无纺布进行对中折叠的第二折叠装置,所述架体设置于基座上,所述第一折叠装置及第二折叠装置设置于架体上,所述第二折叠装置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上方。通过第一折叠装置及第二折叠装置度无纺布进行折叠,将折叠步骤拆分,使得每一个折叠步骤中的无纺布都能完全折叠,避免了无纺布的复位回弹,提高了折叠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一次性无纺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产品,无纺布在包装过程中需要进行折叠,减小其包装体积,让其方便携带和存放。在其生产包装的过程中,需要先将无纺布进行折叠,再对折叠后的无纺布进行切断并包装。现有技术中,无纺布在折叠前需要经过多重张紧辊进行张紧、铺平,无纺布通过牵引传送至折叠架上,折叠架上设置有齿状折叠组件,齿状折叠组件沿无纺布的纵向方向在无纺布上形成一定间隔的折痕,带有折痕的无纺布通过各个压辊进行折叠、压紧,最后传送至切断机构进行切断。
上述折叠机构占地面积大、所需作业空间大,且齿状折叠组件与无纺布配合时容易配合失效,难以形成折痕,折叠后易复位回弹;齿状折叠组件容易对无纺布剐蹭、造成无纺布破损,影响无纺布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折叠效果好的无纺布折叠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包括架体、对无纺布的两侧进行折叠的第一折叠装置及对无纺布进行对中折叠的第二折叠装置,所述架体设置于基座上,所述第一折叠装置及第二折叠装置设置于架体上,所述第二折叠装置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机构的架体上设置有第一折叠装置及第二折叠装置,无纺布从外置料架传送至第一折叠装置进行第一次折叠,经第一折叠装置折叠后的无纺布传送至上方的第二折叠装置进行第二次折叠,经第二折叠装置折叠后的无纺布传送至分切工位进行分切。所述第二折叠装置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上方,使得无纺布在折叠机构中折叠传送的方向是自下至上,保证无纺布在折叠传送中始终与地面保持距离,避免了无纺布在折叠传送中与地面距离过近而受到污染,同时能便于折叠后的无纺布传送至分切工位进行分切。通过第一折叠装置及第二折叠装置度无纺布进行折叠,将折叠步骤拆分,使得每一个折叠步骤中的无纺布都能完全折叠,避免了无纺布的复位回弹,提高了折叠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折叠装置包括固定架、成型板及成型压辊组件,所述成型板包括成型竖板及成型斜板,所述成型竖板与基座垂直设置,所述成型斜板沿无纺布传送方向倾斜向上设置并与成型竖板的底端连接,所述固定架设置于成型斜板上方并与架体连接,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对应成型竖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成型竖板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成型斜板连接,所述成型压辊组件设置于固定架上并与成型竖板对应固定架的一侧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型板通过固定架上的连接架与架体连接固定,成型板包括成型竖板与成型斜板,成型竖板垂直于基座设置,成型斜板设置于成型竖板对应基座的一端并沿无纺布的传送方向倾斜向上,成型竖板通过连接架上的第一连接座与固定架连接,成型斜板通过连接架上的第二连接座与固定架连接,无纺布自外置料架传送至第一折叠装置的成型板处,无纺布受牵引力先贴着成型板的成型斜板朝向基座的一侧传送,再与成型竖板对应外置料架的一侧贴合,最后成型压辊组与成型竖板配合对无纺布进行第一次折叠。无纺布从成型斜板传送至成型竖板处,成型斜板对无纺布具有铺平、导向作用,将无纺布传送至成型竖板处,成型压辊组件将无纺布的两侧进行折叠,将无纺布的两侧向成型竖板对应固定架的一侧折叠,使得无纺布的两侧折叠后与成型竖板对应固定架的一侧贴合,再受牵引传送至第二折叠装置进行第二次折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成型斜板为自远离成型竖板的一端向靠近成型竖板的一端宽度呈逐渐缩小的梯形板设置,所述成型竖板的宽度小于无纺布的横向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型竖板呈梯形状,成型斜板的宽度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小,宽度较小的一端与成型竖板连接,成型竖板的宽度小于无纺布/直径的横向宽度,当无纺布从成型斜板传送至成型竖板,无纺布的两侧超出成型竖板的的部分在成型压辊的作用下向内折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成型压辊组件设置于连接架的对称位置处,所述成型压辊组件包括横板、连接压辊、成型压辊、第一固定块及第二固定块,所述横板与连接架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压辊通过第一固定块与横板连接并与第一连接座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成型压辊通过第二固定块与连接压辊连接,所述成型压辊自与第二固定块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朝向第一连接座倾斜设置,所述成型压辊的外圆周壁与成型竖板对应固定架一侧相切,所述成型压辊与成型竖板配合对无纺布进行折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型压辊组件通过横板对称设置于连接架上,连接压辊一端与第一固定块连接,连接压辊通过第一固定块设置于横板上,第二固定块设置于连接压辊靠近成型竖板的一端,成型压辊设置于第二固定块上并靠近成型竖板,成型压辊的外圆周壁与成型竖板对应固定架的一侧相切,成型压辊将无纺布的两侧向成型竖板朝向固定架的一侧折叠,并压紧无纺布的两侧使其与成型竖板朝向固定架的一侧贴合,使得无纺布完成第一次的折叠,同时使得无纺布以两侧向内折叠的状态传送至第二折叠装置进行第二次折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折叠装置包括对中折叠单元及压紧单元,所述对中折叠单元包括固定在架体上的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的进料压辊组、对中折叠板及出料压辊组,所述进料压辊组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的出料端上方,所述出料压辊组的出料口设置于压紧单元的进料口下方,所述进料压辊组与出料压辊组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对中折叠板通过固定组件与支撑架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轴、固定连杆及固定连接件,所述对中折叠板的底部通过固定轴设置于进料压辊组的出料口,所述固定连杆设置于出料压辊组下方并一端与支撑架连接,所述固定连接件设置于对中折叠板朝向支撑架的一侧,所述固定连杆相对支撑架的另一端与固定连接件连接,所述对中折叠板的顶部通过固定连杆与固定连接件配合设置于出料压辊组的进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折叠装置的对中折叠单元通过支撑架设置固定于架体上,进料压辊组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的出料口上方,经过第一折叠装置折叠后的无纺布传送至进料压辊组,进料压辊组对经过一次折叠的无纺布进行压紧并传送,避免无纺布的折叠部分发生复位回弹,经过第一次折叠的无纺布通过进料压辊组压紧并传送至通过固定组件与支撑架连接的对中折叠板上,对中折叠板背向支撑架的一侧与无纺布未折叠的一侧贴合,出料压辊组与进料压辊组相互垂直设置,对中折叠板的顶部抵在无纺布纵向方向的中线处,随着无纺布的传送,无纺布受牵引传送至出料压辊组进行压紧,沿其自身纵向方向的中线折叠,出料压辊组的出料口设置于压紧单元的进料口下方,使得无纺布完成第二次折叠,无纺布受牵引传送至压紧单元进行压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对中折叠板呈三角状设置,所述对中折叠板自固定轴一端至固定连杆一端朝向架体的前侧倾斜向上设置,并与支撑架对应对中折叠板的一侧呈夹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中折叠板呈三角状设置,对中折叠板的上端通过固定连杆与支撑架连接,对中折叠板自固定轴一端至固定连杆一端朝向架体的前侧倾斜向上设置,与支撑架对应对中这地板的一侧呈夹角设置,对中折叠板的顶部抵在经过一次折叠的无纺布的纵向中心线处,无纺布贴着对中折叠板的传送面倾斜向上传送,无纺布的两侧超出三角状对中折叠板的部分受传送牵引向靠近固定架的一侧凹进,并传送至出料压辊组之间进行压紧折叠,实现对无纺布的第二次折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压紧单元包括支撑立板、用于压紧对中折叠后的无纺布的压紧辊组、用于驱动压紧组件进行压紧的压紧驱动组件,所述支撑立板设置于架体的顶部,所述压紧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撑立板的一侧,所述压紧辊组与压紧驱动组件配合并设置于支撑立板另一侧,所述压紧辊组的进料口设置于出料压辊组的出料口上方,所述压紧辊组与出料压辊组相互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经过第二次折叠传送至压紧辊组,压紧驱动组件驱动压紧辊组进行转动,压紧辊组对无纺布进行压紧,避免无纺布的折叠部分发生复位回弹,经过压紧的无纺布再传送至一侧的分切工位进行分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张紧辊装置,所述张紧辊装置包括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所述第一张紧辊及第二张紧辊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一张紧辊设置于折叠机构的进料口处,所述第二张紧辊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的进料口处,所述第三张紧辊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的出料口与第二折叠装置的进料口相交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外置料架传送至折叠机构内的无纺布进行张紧,第二张紧辊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构的进料口处,对要传送至第一折叠机构进行折叠的无纺布进行张紧,使得自外置料架传送至第一折叠机构内的无纺布铺平,避免在折叠时产生褶皱影响折叠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折叠装置对无纺布折叠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中折叠单元对无纺布折叠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料架-1,折叠机构-2,基座-21,架体-22,第一折叠装置-23,固定架-231,连接架-2311,第一连接座-2312,第二连接座-2313,成型板-232,成型竖板-2321,成型斜板-2322,成型压辊组件-233,横板-2331,连接压辊-2334,成型压辊-233,第一固定块-2336,第二固定块-2337,第二折叠装置-24,对中折叠单元-241,支撑架-2411,进料压辊组-2412,对中折叠板-2413,固定组件-2414,固定轴-24141,固定连杆-24142,固定连接件-24143,出料压辊组-2415,压紧单元-242,支撑立板-2421,压紧辊组-2422,压紧驱动组件-2423,张紧辊装置-25,第一张紧辊-251,第二张紧辊-252,第三张紧辊-253,无纺布-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施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参见附图1-9,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2,包括架体22、对无纺布的两侧进行折叠的第一折叠装置23及对无纺布进行对中折叠的第二折叠装置24,所述架体22设置于基座21上,所述第一折叠装置23及第二折叠装置24设置于架体22上,所述第二折叠装置24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23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机构2的架体22上设置有第一折叠装置23及第二折叠装置24,无纺布从外置料架1传送至第一折叠装置23进行第一次折叠,经第一折叠装置23折叠后的无纺布传送至上方的第二折叠装置24进行第二次折叠,经第二折叠装置24折叠后的无纺布传送至分切工位进行分切。所述第二折叠装置24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23上方,使得无纺布在折叠机构2中折叠传送的方向是自下至上,保证无纺布在折叠传送中始终与地面保持距离,避免了无纺布在折叠传送中与地面距离过近而受到污染,同时能便于折叠后的无纺布传送至分切工位进行分切。通过第一折叠装置23及第二折叠装置24度无纺布进行折叠,将折叠步骤拆分,使得每一个折叠步骤中的无纺布都能完全折叠,避免了无纺布的复位回弹,提高了折叠质量。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折叠装置23包括固定架231、成型板232及成型压辊233组件233,所述成型板232包括成型竖板2321及成型斜板2322,所述成型竖板2321与基座21垂直设置,所述成型斜板2322沿无纺布传送方向倾斜向上设置并与成型竖板2321的底端连接,所述固定架231设置于成型斜板2322上方并与架体22连接,所述固定架231上还设置有连接架2311,所述连接架2311对应成型竖板23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座2312,所述第一连接座2312与成型竖板2321连接,所述连接架2311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座2313,所述第二连接座2313与成型斜板2322连接,所述成型压辊233组件233设置于固定架231上并与成型竖板2321对应固定架231的一侧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型板232通过固定架231上的连接架2311与架体22连接固定,成型板232包括成型竖板2321与成型斜板2322,成型竖板2321垂直于基座21设置,成型斜板2322设置于成型竖板2321对应基座21的一端并沿无纺布的传送方向倾斜向上,成型竖板2321通过连接架2311上的第一连接座2312与固定架231连接,成型斜板2322通过连接架2311上的第二连接座2313与固定架231连接,无纺布自外置料架1传送至第一折叠装置23的成型板232处,无纺布受牵引力先贴着成型板232的成型斜板2322朝向基座21的一侧传送,再与成型竖板2321对应外置料架1的一侧贴合,最后成型压辊233组与成型竖板2321配合对无纺布进行第一次折叠。无纺布从成型斜板2322传送至成型竖板2321处,成型斜板2322对无纺布具有铺平、导向作用,将无纺布传送至成型竖板2321处,成型压辊233组件233将无纺布的两侧进行折叠,将无纺布的两侧向成型竖板2321对应固定架231的一侧折叠,使得无纺布的两侧折叠后与成型竖板2321对应固定架231的一侧贴合,再受牵引传送至第二折叠装置24进行第二次折叠。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成型斜板2322为自远离成型竖板2321的一端向靠近成型竖板2321的一端宽度呈逐渐缩小的梯形板设置,所述成型竖板2321的宽度小于无纺布的横向宽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型竖板2321呈梯形状,成型斜板2322的宽度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小,宽度较小的一端与成型竖板2321连接,成型竖板2321的宽度小于无纺布/直径的横向宽度,当无纺布从成型斜板2322传送至成型竖板2321,无纺布的两侧超出成型竖板2321的的部分在成型压辊233的作用下向内折叠。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成型压辊233组件233设置于连接架2311的对称位置处,所述成型压辊233组件233包括横板2331、连接压辊2334、成型压辊233、第一固定块2336及第二固定块2337,所述横板2331与连接架2311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压辊2334通过第一固定块2336与横板2331连接并与第一连接座231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成型压辊233通过第二固定块2337与连接压辊2334连接,所述成型压辊233自与第二固定块2337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朝向第一连接座2312倾斜设置,所述成型压辊233的外圆周壁与成型竖板2321对应固定架231一侧相切,所述成型压辊233与成型竖板2321配合对无纺布进行折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型压辊233组件233通过横板2331对称设置于连接架2311上,连接压辊2334一端与第一固定块2336连接,连接压辊2334通过第一固定块2336设置于横板2331上,第二固定块2337设置于连接压辊2334靠近成型竖板2321的一端,成型压辊233设置于第二固定块2337上并靠近成型竖板2321,成型压辊233的外圆周壁与成型竖板2321对应固定架231的一侧相切,成型压辊233将无纺布的两侧向成型竖板2321朝向固定架231的一侧折叠,并压紧无纺布的两侧使其与成型竖板2321朝向固定架231的一侧贴合,使得无纺布完成第一次的折叠,同时使得无纺布以两侧向内折叠的状态传送至第二折叠装置24进行第二次折叠。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折叠装置24包括对中折叠单元241及压紧单元242,所述对中折叠单元241包括固定在架体22上的支撑架2411、设置于支撑架2411上的进料压辊组2412、对中折叠板2413及出料压辊组2415,所述进料压辊组2412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23的出料端上方,所述出料压辊组2415的出料口设置于压紧单元242的进料口下方,所述进料压辊组2412与出料压辊组2415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对中折叠板2413通过固定组件2414与支撑架2411连接,所述固定组件2414包括固定轴24141、固定连杆24142及固定连接件24143,所述对中折叠板2413的底部通过固定轴24141设置于进料压辊组2412的出料口,所述固定连杆24142设置于出料压辊组2415下方并一端与支撑架2411连接,所述固定连接件24143设置于对中折叠板2413朝向支撑架2411的一侧,所述固定连杆24142相对支撑架2411的另一端与固定连接件24143连接,所述对中折叠板2413的顶部通过固定连杆24142与固定连接件24143配合设置于出料压辊组2415的进料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折叠装置24的对中折叠单元241通过支撑架2411设置固定于架体22上,进料压辊组2412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23的出料口上方,经过第一折叠装置23折叠后的无纺布传送至进料压辊组2412,进料压辊组2412对经过一次折叠的无纺布进行压紧并传送,避免无纺布的折叠部分发生复位回弹,经过第一次折叠的无纺布通过进料压辊组2412压紧并传送至通过固定组件2414与支撑架2411连接的对中折叠板2413上,对中折叠板2413背向支撑架2411的一侧与无纺布未折叠的一侧贴合,出料压辊组2415与进料压辊组2412相互垂直设置,对中折叠板2413的顶部抵在无纺布纵向方向的中线处,随着无纺布的传送,无纺布受牵引传送至出料压辊组2415进行压紧,沿其自身纵向方向的中线折叠,出料压辊组2415的出料口设置于压紧单元242的进料口下方,使得无纺布完成第二次折叠,无纺布受牵引传送至压紧单元242进行压紧。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对中折叠板2413呈三角状设置,所述对中折叠板2413自固定轴24141一端至固定连杆24142一端朝向架体22的前侧倾斜向上设置,并与支撑架2411对应对中折叠板2413的一侧呈夹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中折叠板2413呈三角状设置,对中折叠板2413的上端通过固定连杆24142与支撑架2411连接,对中折叠板2413自固定轴24141一端至固定连杆24142一端朝向架体22的前侧倾斜向上设置,与支撑架2411对应对中这地板的一侧呈夹角设置,对中折叠板2413的顶部抵在经过一次折叠的无纺布的纵向中心线处,无纺布贴着对中折叠板2413的传送面倾斜向上传送,无纺布的两侧超出三角状对中折叠板2413的部分受传送牵引向靠近固定架231的一侧凹进,并传送至出料压辊组2415之间进行压紧折叠,实现对无纺布的第二次折叠。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压紧单元242包括支撑立板2421、用于压紧对中折叠后的无纺布的压紧辊组2422、用于驱动压紧组件进行压紧的压紧驱动组件2423,所述支撑立板2421设置于架体22的顶部,所述压紧驱动组件2423设置于支撑立板2421的一侧,所述压紧辊组2422与压紧驱动组件2423配合并设置于支撑立板2421另一侧,所述压紧辊组2422的进料口设置于出料压辊组2415的出料口上方,所述压紧辊组2422与出料压辊组2415相互平行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经过第二次折叠传送至压紧辊组2422,压紧驱动组件2423驱动压紧辊组2422进行转动,压紧辊组2422对无纺布进行压紧,避免无纺布的折叠部分发生复位回弹,经过压紧的无纺布再传送至一侧的分切工位进行分切。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折叠机构2还包括张紧辊装置25,所述张紧辊装置25包括第一张紧辊251、第二张紧辊252及第三张紧辊253,所述第一张紧辊251及第二张紧辊252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23的下方,所述第一张紧辊251设置于折叠机构2的进料口处,所述第二张紧辊252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23的进料口处,所述第三张紧辊253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23的出料口与第二折叠装置24的进料口相交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外置料架1传送至折叠机构2内的无纺布进行张紧,第二张紧辊252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构2的进料口处,对要传送至第一折叠机构2进行折叠的无纺布进行张紧,使得自外置料架1传送至第一折叠机构2内的无纺布铺平,避免在折叠时产生褶皱影响折叠质量。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料架-1,折叠机构-2,基座-21,架体-22,第一折叠装置-23,固定架-231,连接架-2311,第一连接座-2312,第二连接座-2313,成型板-232,成型竖板-2321,成型斜板-2322,成型压辊组件-233,横板-2331,连接压辊-2334,成型压辊-233,第一固定块-2336,第二固定块-2337,第二折叠装置-24,对中折叠单元-241,支撑架-2411,进料压辊组-2412,对中折叠板-2413,固定组件-2414,固定轴-24141,固定连杆-24142,固定连接件-24143,出料压辊组-2415,压紧单元-242,支撑立板-2421,压紧辊组-2422,压紧驱动组件-2423,张紧辊装置-25,第一张紧辊-251,第二张紧辊-252,第三张紧辊-253,无纺布-5,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施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施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8)

1.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对无纺布的两侧进行折叠的第一折叠装置及对无纺布进行对中折叠的第二折叠装置,所述架体设置于基座上,所述第一折叠装置及第二折叠装置设置于架体上,所述第二折叠装置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装置包括固定架、成型板及成型压辊组件,所述成型板包括成型竖板及成型斜板,所述成型竖板与基座垂直设置,所述成型斜板沿无纺布传送方向倾斜向上设置并与成型竖板的底端连接,所述固定架设置于成型斜板上方并与架体连接,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对应成型竖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成型竖板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成型斜板连接,所述成型压辊组件设置于固定架上并与成型竖板对应固定架的一侧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斜板为自远离成型竖板的一端向靠近成型竖板的一端宽度呈逐渐缩小的梯形板设置,所述成型竖板的宽度小于无纺布的横向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压辊组件设置于连接架的对称位置处,所述成型压辊组件包括横板、连接压辊、成型压辊、第一固定块及第二固定块,所述横板与连接架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压辊通过第一固定块与横板连接并与第一连接座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成型压辊通过第二固定块与连接压辊连接,所述成型压辊自与第二固定块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朝向第一连接座倾斜设置,所述成型压辊的外圆周壁与成型竖板对应固定架一侧相切,所述成型压辊与成型竖板配合对无纺布进行折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装置包括对中折叠单元及压紧单元,所述对中折叠单元包括固定在架体上的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的进料压辊组、对中折叠板及出料压辊组,所述进料压辊组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的出料端上方,所述出料压辊组的出料口设置于压紧单元的进料口下方,所述进料压辊组与出料压辊组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对中折叠板通过固定组件与支撑架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轴、固定连杆及固定连接件,所述对中折叠板的底部通过固定轴设置于进料压辊组的出料口,所述固定连杆设置于出料压辊组下方并一端与支撑架连接,所述固定连接件设置于对中折叠板朝向支撑架的一侧,所述固定连杆相对支撑架的另一端与固定连接件连接,所述对中折叠板的顶部通过固定连杆与固定连接件配合设置于出料压辊组的进料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折叠板呈三角状设置,所述对中折叠板自固定轴一端至固定连杆一端朝向架体的前侧倾斜向上设置,并与支撑架对应对中折叠板的一侧呈夹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单元包括支撑立板、用于压紧对中折叠后的无纺布的压紧辊组、用于驱动压紧组件进行压紧的压紧驱动组件,所述支撑立板设置于架体的顶部,所述压紧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撑立板的一侧,所述压紧辊组与压紧驱动组件配合并设置于支撑立板另一侧,所述压紧辊组的进料口设置于出料压辊组的出料口上方,所述压紧辊组与出料压辊组相互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张紧辊装置,所述张紧辊装置包括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所述第一张紧辊及第二张紧辊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一张紧辊设置于折叠机构的进料口处,所述第二张紧辊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的进料口处,所述第三张紧辊设置于第一折叠装置的出料口与第二折叠装置的进料口相交处。
CN201921503097.2U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 Active CN211055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03097.2U CN211055566U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03097.2U CN211055566U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55566U true CN211055566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88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03097.2U Active CN211055566U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555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7982A (zh) * 2021-02-12 2021-06-18 李明剑 一种口罩机用无纺布的传输折叠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7982A (zh) * 2021-02-12 2021-06-18 李明剑 一种口罩机用无纺布的传输折叠机构
CN112977982B (zh) * 2021-02-12 2022-07-01 惠州市华尔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口罩机用无纺布的传输折叠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0734B (zh) 一种全自动封边机的横向包边机构
CN211055566U (zh) 一种无纺布折叠机构
CN207916155U (zh) 天地盒成型机
CN102700782B (zh) 无纺布折叠连线机
CN109353862A (zh) 拉绳垃圾袋装绳生产线
CN109638601A (zh) 一种连接器的自动组装装置
CN206406504U (zh) 一种用于瓦楞纸箱折叠成型的折箱机
US20230001664A1 (en) Paper box pack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13832216U (zh) 一种水平式棉片包装机
CN209939158U (zh) 一种面膜生产折叠入袋一体机
CN111003310B (zh) 一种礼盒及其加工礼盒的方法、设备
KR101722882B1 (ko) 마스크팩용 시트의 2차 절첩장치
CN210634875U (zh) 一种无纺布对中折叠装置
CN210708249U (zh) 一种全自动无纺布包装机
CN201580073U (zh) 一种全自动封边机的横向包边机构
CN107433736A (zh) 一种纸袋自动粘边机
CN207345154U (zh) 一种纸袋自动成型机
CN111098555A (zh) 纸质立体袋成型机构
CN208163832U (zh) 一种设有传送装置的平压平模切机
CN210634876U (zh) 一种无纺布折叠装置
CN108608675A (zh) 一种新型纸质提手机
CN211968599U (zh) 纸质立体袋成型机
CN220098079U (zh) 一种自动折布机
CN210525924U (zh) 一种包装纸箱生产用自动校正装置
CN208247611U (zh) 一种制袋机立体果袋折边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