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50316U - 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50316U
CN211050316U CN201921897858.7U CN201921897858U CN211050316U CN 211050316 U CN211050316 U CN 211050316U CN 201921897858 U CN201921897858 U CN 201921897858U CN 211050316 U CN211050316 U CN 211050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eparation layer
medicine adding
dosing
caps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978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瑶
杜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Geyi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Geyi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Geyi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uan Geyi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978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50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50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5031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包括胶囊内壳和胶囊外壳,所述胶囊内壳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分隔层、第二分隔层、第三分隔层,所述胶囊内壳内还设置有第一加药管,第一加药管依次贯穿第一分隔层、第二分隔层、第三分隔层,所述第一加药管管壁沿第一加药管轴向依次开设有第一加药口、第二加药口、第三加药口;所述胶囊外壳内设置有第二加药管,所述第二加药管顶端与胶囊外壳顶部固接,所述第二加药管管壁底端开设有第四加药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胶囊内壳内设置第一分隔层、第二分隔层、第三分隔层,将胶囊内壳分隔为不同的区间,并通过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向各个区间内添加药物,从而可以将胶囊内各种药物分隔开来。

Description

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
背景技术
人体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皮肤、泌尿、胃肠道四个,以肠道微生态系统最为主要、最为复杂。肠道微生态系统由肠道正常菌群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肠道正常菌群是其核心部分,而肠黏膜结构及功能对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很大影响。肠道微生物量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78%,肠道菌种类约400-500种。肠道菌群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其稳定性,若失去平衡则会发生各种肠内、外疾病,因此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人类抵抗肠道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非常重要。
现有根据患者肠道菌群失衡情况而定制的胶囊颗粒制剂存在如下缺陷:多种药物混装在同一胶囊中时,药物之间长期接触后互相影响导致药效变化或降低,需要作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包括胶囊内壳和胶囊外壳,
所述胶囊内壳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分隔层、第二分隔层、第三分隔层,所述第一分隔层、第二分隔层、第三分隔层皆与胶囊内壳内壁固接,所述胶囊内壳内还设置有第一加药管,所述第一加药管依次贯穿第一分隔层、第二分隔层、第三分隔层且分别与第一分隔层、第二分隔层、第三分隔层固接,所述第一加药管管壁沿第一加药管轴向依次开设有第一加药口、第二加药口、第三加药口,所述第一加药口位于第一分隔层与第二分隔层之间,所述第二加药口位于第二分隔层与第三分隔层之间,所述第三加药口位于第三分隔层与胶囊内壳底面之间;所述胶囊外壳内设置有可插入第一加药管内的第二加药管,所述第二加药管顶端与胶囊外壳顶部固接且延伸至胶囊外壳外部,所述第二加药管底端封闭,所述第二加药管管壁底端开设有第四加药口;所述胶囊内壳、胶囊外壳、第一分隔层、第二分隔层、第三分隔层、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皆为食品级明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药管内部沿第一加药管轴向固设有第一阻挡层、第二阻挡层、第三阻挡层,所述第一阻挡层位于第一加药口与第二分隔层之间,所述第二阻挡层位于第二加药口与第三分隔层之间,所述第三阻挡层位于第三加药口与胶囊内壳底面之间,所述第二加药管插入第一加药管内依次与第一阻挡层、第二阻挡层、第三阻挡层接触时,第四加药口依次与第一加药口、第二加药口、第三加药口重合,所述第一阻挡层、第二阻挡层、第三阻挡层皆为食品级明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二加药管的长度大于第一加药管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胶囊内壳和胶囊外壳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胶囊内壳内设置第一分隔层、第二分隔层、第三分隔层,将胶囊内壳分隔为不同的区间,并通过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向各个区间内添加药物,从而可以将胶囊内各种药物分隔开来。
2、第二加药管插入第一加药管内依次与第一阻挡层、第二阻挡层、第三阻挡层接触时,第四加药口依次与第一加药口、第二加药口、第三加药口重合,从而可以使第四加药口快速的与第一加药口、第二加药口、第三加药口对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胶囊外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胶囊内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三阻挡层;2-第二加药管;3-胶囊外壳;4-第四加药口;5-第一分隔层;6-第一加药管;7-第一加药口;8-第二加药口;9-第三加药口;10-第一阻挡层;11-第二分隔层;12-第二阻挡层;13-第三分隔层;14-胶囊内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包括胶囊内壳14和胶囊外壳3,胶囊内壳14和胶囊外壳3长度相同,胶囊内壳14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分隔层5、第二分隔层11、第三分隔层13,第一分隔层5、第二分隔层11、第三分隔层13皆与胶囊内壳3内壁固接,胶囊内壳3内还设置有第一加药管6,第一加药管6依次贯穿第一分隔层5、第二分隔层11、第三分隔层13且分别与第一分隔层5、第二分隔层11、第三分隔层13固接,第一加药管6管壁沿第一加药管6轴向依次开设有第一加药口7、第二加药口8、第三加药口9,第一加药口7位于第一分隔层5与第二分隔层11之间,第二加药口8位于第二分隔层11与第三分隔层13之间,第三加药口9位于第三分隔层13与胶囊内壳14底面之间;胶囊外壳3内设置有可插入第一加药管6内的第二加药管2,第二加药管2的长度大于第一加药管6的长度,第二加药管2顶端与胶囊外壳3顶部固接且延伸至胶囊外壳3外部,第二加药管2底端封闭,第二加药管2管壁底端开设有第四加药口4;胶囊内壳14、胶囊外壳3、第一分隔层5、第二分隔层11、第三分隔层13、第一加药管6、第二加药管2皆为食品级明胶材质。
第一加药管6内部沿第一加药管6轴向固设有第一阻挡层10、第二阻挡层12、第三阻挡层1,第一阻挡层10位于第一加药口7与第二分隔层11之间,第二阻挡层12位于第二加药口8与第三分隔层13之间,第三阻挡层1位于第三加药口9与胶囊内壳14底面之间,第二加药管2插入第一加药管6内依次与第一阻挡层10、第二阻挡层12、第三阻挡层1接触时,第四加药口4依次与第一加药口7、第二加药口8、第三加药口9重合,第一阻挡层10、第二阻挡层12、第三阻挡层1皆为食品级明胶材质。
工作原理:将胶囊外壳3套设在胶囊内壳14上,并使第二加药管2插入第一加药管6内,当第二加药管2底端与第一阻挡层10接触时,第四加药口4与第一加药口7重合,从第二加药管2顶部将药物灌入,药物依次通过第四加药口4、第一加药口7进入第一分隔层5和第二分隔层11之间的区间;加药完成后,施加一定的力道下移胶囊外壳3,胶囊外壳3带动第二加药管2戳破第一阻挡层10下移与第二阻挡层12接触,此时第四加药口4与第二加药口8重合,从第二加药管2顶部将药物灌入,药物依次通过第四加药口4、第二加药口8进入第二分隔层11和第三分隔层13之间的区间,加药完成后,继续使第一加药管6戳破第二阻挡层12下移,使第四加药口4与第三加药口9接触,从第二加药管2顶部将药物灌入,药物依次通过第四加药口4、第三加药口9进入第三分隔层13和胶囊内壳14底面之间的区间,加药完成后,下移第一加药管6,使第二加药管2与第三加药口9脱离,从而完成整个加药流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包括胶囊内壳(14)和胶囊外壳(3),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囊内壳(14)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分隔层(5)、第二分隔层(11)、第三分隔层(13),所述第一分隔层(5)、第二分隔层(11)、第三分隔层(13)皆与胶囊内壳(14)内壁固接,所述胶囊内壳(14)内还设置有第一加药管(6),所述第一加药管(6)依次贯穿第一分隔层(5)、第二分隔层(11)、第三分隔层(13)且分别与第一分隔层(5)、第二分隔层(11)、第三分隔层(13)固接,所述第一加药管(6)管壁沿第一加药管(6)轴向依次开设有第一加药口(7)、第二加药口(8)、第三加药口(9),所述第一加药口(7)位于第一分隔层(5)与第二分隔层(11)之间,所述第二加药口(8)位于第二分隔层(11)与第三分隔层(13)之间,所述第三加药口(9)位于第三分隔层(13)与胶囊内壳(14)底面之间;
所述胶囊外壳(3)内设置有可插入第一加药管(6)内的第二加药管(2),所述第二加药管(2)顶端与胶囊外壳(3)顶部固接且延伸至胶囊外壳(3)外部,所述第二加药管(2)底端封闭,所述第二加药管(2)管壁底端开设有第四加药口(4);
所述胶囊内壳(14)、胶囊外壳(3)、第一分隔层(5)、第二分隔层(11)、第三分隔层(13)、第一加药管(6)、第二加药管(2)皆为食品级明胶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药管(6)内部沿第一加药管(6)轴向固设有第一阻挡层(10)、第二阻挡层(12)、第三阻挡层(1),所述第一阻挡层(10)位于第一加药口(7)与第二分隔层(11)之间,所述第二阻挡层(12)位于第二加药口(8)与第三分隔层(13)之间,所述第三阻挡层(1)位于第三加药口(9)与胶囊内壳(14)底面之间,所述第二加药管(2)插入第一加药管(6)内依次与第一阻挡层(10)、第二阻挡层(12)、第三阻挡层(1)接触时,第四加药口(4)依次与第一加药口(7)、第二加药口(8)、第三加药口(9)重合,所述第一阻挡层(10)、第二阻挡层(12)、第三阻挡层(1)皆为食品级明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药管(2)的长度大于第一加药管(6)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内壳(14)和胶囊外壳(3)长度相同。
CN201921897858.7U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50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7858.7U CN211050316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7858.7U CN211050316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50316U true CN211050316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83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9785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50316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503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512832A (ja) 薬、特に吸入可能な薬を詰めたカプセル
WO2016161541A1 (zh) 双腔室输液袋及其生产方法
CN110522927A (zh) 一种胃肠动力标记物胶囊
CN211050316U (zh) 一种肠道微生态制剂载体包埋结构
CN109481810A (zh) 一种连续控释给药型气管导管
US10568838B2 (en) Separable capsule
KR20110131295A (ko) 의약조성물 용기
CN2887304Y (zh) 内置可通阻隔阀
CN203186737U (zh) 静脉液体配送箱
CN106726555A (zh) 一种医疗用药物随身存储器
CN204352209U (zh) 一种新型连接方式的胶囊
US20090162430A1 (en) Gelatin Capsule With Extra Cap for Combined Therapies
CN207825596U (zh) 一种血袋制袋机及其旋转上管装置
CN102686204B (zh) 口服用制剂
CN220385454U (zh) 一种定位防脱的空心胶囊
CN219354686U (zh) 一种抗脆性明胶空心胶囊
CN210698268U (zh) 一种新型药剂胶囊结构
CN203970898U (zh) 可佩戴式医用药盒吊坠
CN207785520U (zh) 一种新型胶囊
CN211188320U (zh) 一种锁紧性好的胶囊
CN218793140U (zh) 一种肠溶明胶空心胶囊
CN207482438U (zh) 一种药品包装装置
CN218636351U (zh) 一种明胶空心胶囊
CN213373885U (zh) 一种双肠溶空心胶囊
CN220989238U (zh) 一种带分隔结构的肠溶空心胶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1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