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3716U -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43716U
CN211043716U CN201921700827.8U CN201921700827U CN211043716U CN 211043716 U CN211043716 U CN 211043716U CN 201921700827 U CN201921700827 U CN 201921700827U CN 211043716 U CN211043716 U CN 211043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light
backlight
meta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008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言军
蒋燕红
陈龙
何印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xi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ix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ixi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ix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008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43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43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43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网点面,以及正对光源并接收光源发出的光的入光面,所述导光板为全屏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翘曲度小于等于0.3mm。本申请可以在提高所述导光板的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对光线折射的影响,提高背光源的光度,以及亮度均匀性,增强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
背景技术
背光源给液晶显示装置(LCD)这一被动发光器件提供光源使其显示图像。一般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外部的框架结构,在框架结构内安装有反射片、导光板、FPC、LED等各种部件。
导光板作为背光源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吸取LED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网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多个网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
然而,发明人在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导光板的利用率较低,且导光板的翘曲度较高,会影响光线的折射,使得背光源的光度,以及亮度均匀性降低,导致实用性受到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可以在提高所述导光板的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对光线折射的影响,提高背光源的光度,以及亮度均匀性,增强实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网点面,以及正对光源并接收光源发出的光的入光面,所述导光板为全屏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翘曲度小于等于0.3mm。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光板的翘曲度为0.2mm。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光板连接有图像采集器,所述图像采集器包括电荷耦合器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光板通过热压方式制得。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采用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导光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塑胶框架和金属框架,所述金属框架扣在所述塑胶框架上,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塑胶框架内,在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塑胶框架设置有至少一组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光学膜片组,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反射型偏光片和棱镜膜,所述棱镜膜在水平方向上倾斜固定于所述导光板的上方,所述反射型偏光片固定于所述棱镜膜的上方。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棱镜膜倾斜的角度为5°。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框架具有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覆盖于所述塑胶框架对应的外侧面,所述金属框架与所述塑胶框架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前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金属框架还具有顶面,所述凸起为所述顶面边缘设有的热焊盘所覆盖。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金属框架的后侧面的卡合边缘上设有密封垫。
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全屏导光板,并且所述导光板的翘曲度小于等于0.3mm,可以在提高所述导光板的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对光线折射的影响,提高背光源的光度,以及亮度均匀性,增强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导光板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导光板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导光板一个实施例的第二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导光板一个实施例的第三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导光板一个实施例中翘曲度以及翘曲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源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源一个实施例的第二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源一个实施例的第三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源一个实施例的第四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源一个实施例的第五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源一个实施例的第六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源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中A-A方向的放大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源一个实施例的第二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导光板1,出光面11,网点面12,入光面13,塑胶框架2,金属框架3,凸起31,热焊盘32,卡扣结构4,反射型偏光片5,棱镜膜6,密封垫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参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实施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水平”、“倾斜”、“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后侧面”、“顶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1的一个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主要包括一种导光板1,所述导光板1包括出光面11、与所述出光面11相对的网点面12,以及正对光源并接收光源发出的光的入光面13,所述导光板1为全屏导光板,所述导光板1的翘曲度小于等于0.3mm。
采用上述导光板,通过采用全屏导光板,并且所述导光板1的翘曲度小于等于0.3mm,可以在提高所述导光板1的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对光线折射的影响,提高背光源的光度,以及亮度均匀性,增强实用性。
进一步,所述导光板1的翘曲方向可为碗弓翘。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光板1的翘曲度可为0.2mm。
采用上述导光板,所述导光板1的翘曲度为0.2mm可以提高所述网点面12的导光效果,使得所述出光面11的亮度得到提高,增加对光线的利用率,增强实用性。
进一步,所述导光板1的翘曲度可为0.04-0.19mm。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光板1连接有图像采集器,所述图像采集器可包括电荷耦合器件;所述连接的方式可采用常用连接方式,如卡接、粘接等,具体连接的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所述电荷耦合器件的摄像头可对准所述导光板1,对所述导光板1进行图像扫描,直观获取所述导光板1的状态;所述图像扫描可为全屏图像扫描。
优选地,所述电荷耦合器件的尺寸可为12.3mm。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光板1通过可热压方式制得。
基于上述实施例,请参考图6-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导光板1,本申请采用的导光板1与前述实施例描述的导光板1结构和技术效果完全相同,不再一一赘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塑胶框架2和金属框架3,所述金属框架3扣在所述塑胶框架2上,所述导光板1设于所述塑胶框架2内,在所述导光板1和所述塑胶框架2设置有至少一组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有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的前侧的凹陷部,和设于所述塑胶框架2相应位置的凸出部。
优选地,所述图像采集器还可以安装在所述金属框架3上;所述图像采集器的摄像头可对准所述导光板1,对所述导光板1进行图像扫描,直观获取所述导光板1的状态;所述图像扫描可为全屏图像扫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背光源还可包括光学膜片组,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反射型偏光片5和棱镜膜6,所述棱镜膜6在水平方向上倾斜固定于所述导光板1的上方,所述反射型偏光片5固定于所述棱镜膜6的上方;所述固定的方式可采用常用固定方式,如粘接固定、相互配合的定位结构等。
具体地,所述反射型偏光片5可表示为DBEF,所述棱镜膜6可表示为BEF。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棱镜膜6倾斜的角度可为5°。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框架3具有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覆盖于所述塑胶框架2对应的外侧面,所述金属框架3与所述塑胶框架2通过卡扣结构4连接;所述前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凸起31,所述金属框架3还具有顶面,所述凸起31为所述顶面边缘设有的热焊盘32所覆盖。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导光板1与所述金属框架3的后侧面的卡合边缘上可设有密封垫7。
优选地,所述密封垫7的宽度可设为0.5mm。
优选地,所述金属框架3的材质可采用铁、铝、铁合金、铝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网点面,以及正对光源并接收光源发出的光的入光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全屏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翘曲度小于等于0.3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翘曲度为0.2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连接有图像采集器,所述图像采集器包括电荷耦合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通过热压方式制得。
5.一种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采用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塑胶框架和金属框架,所述金属框架扣在所述塑胶框架上,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塑胶框架内,在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塑胶框架设置有至少一组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光学膜片组,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反射型偏光片和棱镜膜,所述棱镜膜在水平方向上倾斜固定于所述导光板的上方,所述反射型偏光片固定于所述棱镜膜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膜倾斜的角度为5°。
9.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架具有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覆盖于所述塑胶框架对应的外侧面,所述金属框架与所述塑胶框架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前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金属框架还具有顶面,所述凸起为所述顶面边缘设有的热焊盘所覆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金属框架的后侧面的卡合边缘上设有密封垫。
CN201921700827.8U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 Active CN211043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0827.8U CN211043716U (zh)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00827.8U CN211043716U (zh)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43716U true CN211043716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6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00827.8U Active CN211043716U (zh)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43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5489C (zh) 液晶显示器
CN101326459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751367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reflector thereof
JP387383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3322579B2 (ja) 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
US20210116629A1 (en) Reflection sheet, edge-lit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device
JP2007194214A (ja) 導光板及びそれを採用し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47279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유닛 및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150236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장치
WO2011102033A1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当該面光源装置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US7413335B2 (en)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10019437A1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module
KR101975488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087965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20110019435A1 (en)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15176197B (zh) 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10109840A1 (en) Light guide unit,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7141596A (ja)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838332B1 (ko) 평판 디스플레이용 백라이트 구조
CN211043716U (zh)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
JP2005243533A (ja) 面状照明装置
JP2006134661A (ja) 面状光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031016A (ja) 面状照明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100277949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JP2010244902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この面光源装置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