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1275U - 一种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41275U
CN211041275U CN201921610727.6U CN201921610727U CN211041275U CN 211041275 U CN211041275 U CN 211041275U CN 201921610727 U CN201921610727 U CN 201921610727U CN 211041275 U CN211041275 U CN 211041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cavity
inlet channel
wal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107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展浩
成华
伍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Yi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Yi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Yi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Yi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107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41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41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41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湿器,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壳体,底座设有容纳腔,容纳腔通过隔板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隔板一端部与容纳腔的侧壁之间设有间隙,以形成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第一进水通道,第二腔室通过一侧挡分隔为消毒室和雾化室,消毒室连通第一进水通道,并且设有紫外灯,雾化室与消毒室之间设有第二进水通道,雾化室内设有发热元件和雾化器,上述容纳腔的设置布局分明,形成专门用于消毒的腔室来控制紫外灯照射的范围,从而保证其灯光在辐射区域内的强度,以提高消毒效果,并且通过将第一进水通道设置在位于消毒室靠近容纳腔侧壁的边缘位置,从而延长水体在消毒室内流动的路径,以提高消毒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湿器。
背景技术
加湿器作为一种能提高周围环境湿度的设备,被广泛地用于家庭和办公场所等环境,现有的加湿器通常包括壳体和底座,底座内设有水槽,水槽内设有发热元件和雾化器,壳体内设有水箱,水箱中的水流入水槽中通过发热元件进行加热,并通过雾化器作雾化处理后排出,由于现有市场上常见的加湿器仅设有加湿功能,但由于水体中含有细菌,若不先经过消毒处理,则会导致雾化后的雾汽中带有细菌,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加湿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湿器,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液腔和出雾通道,所述底座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通过竖向设置在其中的隔板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储液腔,所述隔板其中一端部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之间设有间隙,以形成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进水通道。
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竖向设置的侧挡,所述侧挡包括纵向挡壁和横向挡壁,所述纵向挡壁连接所述隔板,所述横向挡壁设于靠近所述第一进水通道的一侧,并且连接所述纵向挡壁和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以围合成连通所述第一进水通道的消毒室,所述消毒室内设有紫外灯,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消毒室以外的区域形成连通所述出雾通道的雾化室,所述雾化室与所述消毒室之间设有第二进水通道,所述雾化室内设有发热元件和雾化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腔室内设置侧挡,从而使第二腔室分隔为雾化室和消毒室,该种设置方式使容纳腔内部布局分明,形成有专门用于消毒的腔室来控制紫外灯照射的范围,从而保证其灯光在辐射区域内的强度,以提高消毒效果,并且,通过将第一进水通道设置在位于消毒室靠近容纳腔侧壁的边缘位置,从而延长水体在消毒室内流动的路径,以提高消毒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环设于所述底板上侧的侧围板,所述侧围板和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紫外灯包括罩体和灯体,所述罩体外周环设有罩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底板下侧围绕所述装配孔环设有限位挡片,所述限位挡片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间隙形成插槽,所述罩体装配在所述装配孔内,使所述罩沿插装在所述插槽内,所述罩体为透光材质,所述灯体通过所述罩体向消毒室展现紫外光,上述罩体的装配方式安装稳固,密封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水通道设置成靠近所述雾化室的底部,并且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错开,由于水体在加热的过程中,其密度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缩小,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增大,因此,在雾化室中,温度相对高的水体将会上升至雾化室的上层,而温度相对低的水体将会下沉至雾化室的下层,通过将第二进水通道设置在靠近雾化室的底部,减少消毒室内的冷水和雾化室内的热水的接触面积,有效地降低热水与冷水之间的热量传递,减少热量的损失,实现局部加热的效果,与现有对整个水槽加热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可降低能耗,而且加热效率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并且,将第一进水通道与第二进水通道错开的设置方式,保证水体从第一腔室流入消毒室后,不会直接从第二进水通道流出,从而提高消毒效果。
进一步的,作为第二进水通道的其中一种设置方式,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开设在所述横向挡壁的底部,该种设置方式的第二进水通道结构简单、加工方式也相对简单。作为第二进水通道的另一种设置方式,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开设在所述容纳腔底面对应所述横向挡壁的位置上,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向下侧凹陷,直接在底板上开设下凹的第二进水通道可进一步地降低第二进水通道的高度,从而更有效地隔开热水和冷水,降低热量的损失,提高热传递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元件设于所述雾化室靠近所述第二进水通道的一侧,所述雾化器设于所述雾化室远离所述第二进水通道的一侧,所述横向挡壁上侧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下端面抵靠在所述隔板和所述纵向挡壁的上侧,以盖合所述消毒室和所述雾化室位于发热元件对应的区域。设置盖板可提高雾化室的密闭性,不仅可减少热量的损失,还能避免热水从侧挡顶部意外混入消毒室而降低热传递效率,另一方面可避免使用者触碰发热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外侧边缘设有与所述容纳腔侧壁相适应且向下延伸的盖沿,所述盖沿与所述容纳腔侧壁紧密配合,设置盖沿可提高盖板与容纳腔侧壁之间的紧密性。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侧壁对应所述盖板设有定位台阶,所述盖板的下端面抵靠在所述定位台阶上,设置定位台阶一方面可提高盖板的安装稳固性,另一方面可提高与容纳腔侧壁之间的紧密性。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室内对应所述盖板设有向上侧延伸的支撑板,所述盖板的下端面抵靠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支撑板有利于盖板的安装,使其安装更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底部设有连通所述雾化室和所述出雾通道的进雾口,所述雾化器的侧部设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向上侧延伸至所述盖板的上方,所述导风管上端侧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壳体底部对应所述导风管设有安装槽,当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导风管上端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以使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导风管的设置提高了雾汽喷出的强度,通过将导风管设置成高于所述盖板,可减缓发热元件附近空气的流动,以免热量的散失,保证对水体加热的效果,而且,通过设置安装槽,使进风口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可进一步地减缓发热元件附近空气的流动,以降低热量的损失。优选的,为了进一步降低气流对发热元件处的影响,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朝向发热元件以外的方向,例如开设在背向所述雾化器一侧,空气从进风口排出后,在安装槽内壁的阻挡下向下进入雾化室,并流向进雾口,从而带动雾汽流入出雾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挡壁和所述容纳腔侧壁上分别设有竖向滑槽,所述横向挡壁可拆卸地插装在所述竖向滑槽内,上述横向挡壁的装配方式方便快捷,有利于生产组装。
进一步的,加湿器还包括盖合在所述壳体上端的盖体,所述盖体中部设有上凸的隆起部,所述盖体边缘环设有向上侧延伸的翻边,所述隆起部设置为高度自中部向外周缩减的曲面结构,所述隆起部的中部设有连通所述出雾通道的喷口,所述隆起部与所述翻边之间连接有注水面,所述注水面上环设有围绕所述隆起部设置的一圈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连通所述储液腔。使用者可通过盖体直接向储液腔内加入水体,而不需要打开所述盖体。隆起部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加水时将水体导引至注水口,另一方面可将雾汽冷凝后所形成的水滴导引至注水口并流回储液腔,实现水体的回收。此外,翻边可防止注水时水体溢出,从而提高加湿器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注水面设置为向下凹陷的弧面,所述翻边与所述注水面之间、所述注水面与所述隆起部之间为圆角过渡连接,上述隆起部、翻边和注水面之间连接所形成的弧面结构可防止积水,使水体流动更顺滑、流畅。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上端面设有覆盖所述喷口和所述注水口的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包括间隔设于所述隆起部上端且延伸至所述翻边内侧的多个筋条,上述筋条的设置方式可有效地阻碍一部分体积的异物进入储液腔和出雾通道,从而起到过滤和挡渣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加湿器的立体图;
图2为加湿器的分解图;
图3为加湿器剖视图;
图4为底座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6为底座的立体图;
图7为将横向挡壁拆卸后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盖体的俯视图;
图11为第二进水通道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器,包括底座1和壳体2,所述底座1设于所述壳体2底部,所述壳体2内设有储液腔200和出雾通道201,所述底座1内设有容纳腔103,所述容纳腔103通过竖向设置在其中的隔板3分隔成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所述第一腔室101连通所述储液腔200,所述隔板3其中一端部与所述容纳腔103的侧壁之间设有间隙,以形成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01和所述第二腔室102的第一进水通道11。
参见图3至图9,所述第二腔室102内设有竖向设置的侧挡4,所述侧挡4包括纵向挡壁41和横向挡壁42,所述纵向挡壁41连接所述隔板3,所述横向挡壁42设于靠近所述第一进水通道11的一侧,并且连接所述纵向挡壁41和所述容纳腔103的侧壁,以围合成连通所述第一进水通道11的消毒室105,所述消毒室105内设有紫外灯5,所述第二腔室102位于所述消毒室105以外的区域形成连通所述出雾通道201的雾化室104,所述雾化室104与所述消毒室105之间设有第二进水通道106,所述雾化室104内设有发热元件12和雾化器13。
参见图4和图5,所述底座1包括底板14和环设于所述底板14上侧的侧围板15,所述侧围板15和所述底板14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103,所述紫外灯5包括罩体51和灯体(所述灯体图中未示),所述罩体51外周环设有罩沿52,所述底板14上开设有装配孔142,所述底板14下侧围绕所述装配孔142环设有限位挡片143,所述限位挡片143与所述底板14之间设有间隙形成插槽144,所述罩体51装配在所述装配孔142内,使所述罩沿52插装在所述插槽144内,所述罩体52为透光材质,所述灯体通过所述罩体52向消毒室105展现紫外光,上述罩体51的装配方式安装稳固,密封性好。
参见图7至图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纵向挡壁41和所述侧围板15上分别设有竖向滑槽43,所述横向挡壁42可拆卸地插装在所述竖向滑槽43内,上述横向挡壁42的装配方式方便快捷,有利于生产组装。
参见图4、图7和图8,所述第二进水通道106设置成靠近所述雾化室104的底部,并且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11错开,由于水体在加热的过程中,其密度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缩小,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增大,因此,在雾化室104中,温度相对高的水体将会上升至雾化室104的上层,而温度相对低的水体将会下沉至雾化室104的下层,通过将第二进水通道106设置在靠近雾化室104的底部,减少消毒室105内的冷水和雾化室104内的热水的接触面积,有效地降低热水与冷水之间的热量传递,减少热量的损失,实现局部加热的效果,与现有对整个水槽加热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可降低能耗,而且加热效率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并且,将第一进水通道11与第二进水通道106错开的设置方式,保证水体从第一腔室101流入消毒室105后,不会直接从第二进水通道106流出,从而提高消毒效果。
参见图4、图7和图8,作为第二进水通道106的其中一种设置方式,所述第二进水通道106开设在所述横向挡壁42的底部,该种设置方式的第二进水通道106结构简单、加工方式也相对简单。
参见图11,作为第二进水通道106的另一种设置方式,所述第二进水通道106开设在所述底板14对应所述横向挡壁42的位置上,所述第二进水通道106向下侧凹陷,直接在底板14上开设下凹的第二进水通道106可进一步地降低第二进水通道106的高度,从而更有效地隔开热水和冷水,降低热量的损失,提高热传递效率。
参见图6至图9,所述发热元件12设于所述雾化室104靠近所述第二进水通道106的一侧,所述雾化器13设于所述雾化室104远离所述第二进水通道106的一侧,如图9所示,使所述雾化室104内形成位于所述发热元件12对应位置的加热区域104a,和位于所述雾化器13对应位置的雾化区域104b。所述横向挡壁42上侧连接有盖板6,所述盖板6的下端面抵靠在所述隔板3和所述纵向挡壁41的上侧,以盖合所述消毒室105和所述雾化室104位于发热元件12对应的区域。设置盖板6可提高雾化室104的密闭性,不仅可减少热量的损失,还能避免热水从侧挡顶部意外混入消毒室105而降低热传递效率,另一方面可避免使用者触碰发热元件12。
对于盖板6的设置方式,包含以下多种或其任意组合的设置方式:如图4和图7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6的外侧边缘设有与所述侧围板15相适应且向下延伸的盖沿61,所述盖沿61与所述侧围板15紧密配合,从而提高盖板6与侧围板15之间的紧密性,减少热量的损失。如图7所示,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围板15内缘面对应所述盖板6设有定位台阶151,所述盖板6的下端面抵靠在所述定位台阶151上,上述设置可提高盖板6的安装稳固性和盖板6与侧围板15之间的紧密性。如图7和9所示,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室104内对应所述盖板6设有向上侧延伸的支撑板152,所述盖板6的下端面抵靠在所述支撑板152上,从而有利于盖板6的安装,使其安装更稳固。
参见图3、图6和图7,所述壳体2底部设有连通所述雾化室104和所述出雾通道201的进雾口21,所述雾化器13侧部设有导风管17,所述导风管17向上侧延伸至所述盖板6的上方,所述导风管17上端侧部设有进风口171,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风机7,所述风机7的出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171,所述壳体2底部对应所述导风管17设有安装槽22,当所述壳体2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时,所述导风管17上端置于所述安装槽22内,以使所述进风口171位于所述安装槽22内。导风管17的设置提高了雾汽喷出的强度,通过将导风管17设置成高于所述盖板6,可避免气流直接吹向加热区域102a,从而减缓热量的损失,确保对水体加热的效果,而且,通过设置安装槽22,并使进风口171置于所述安装槽22内,可进一步地减缓加热区域102a内空气的流动。优选的,所述进风口171开设在朝向发热元件12以外的方向,例如开设在背向所述雾化器13而朝向侧围板15的一侧,上述设置可进一步避免气流直接吹向加热区域102a,空气从进风口171排出后,在安装槽22内壁的阻挡下向下进入雾化室104,并流向进雾口21,从而带动雾汽流入出雾通道201。
参见图3,所述壳体2内部设有连接所述进雾口21的出雾管23,所述出雾管23的上端设有出雾口24,所述出雾管23为所述出雾通道201,所述出雾管23外侧壁与所述壳体2内侧壁之间围合形成所述储液腔200。
参见图1至图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湿器还包括盖合在所述壳体2上端的盖体8,所述盖体8对应所述出雾口24开设有喷口81,优选的,所述盖体8下端围绕所述喷口81设有向下侧延伸的凸沿811,当所述盖体8盖合所述壳体2时,所述出雾管23上端插装在所述凸沿811内,使所述喷口81与所述出雾口24对接。
参见图1至图3、图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8中部设有上凸的隆起部82,所述盖体8边缘环设有向上侧延伸的翻边83,所述隆起部82设置为高度自中部向外周缩减的曲面结构,所述喷口81开设在所述隆起部82的中部,所述隆起部82与所述翻边83之间连接有注水面84,所述注水面84上环设有围绕所述隆起部82设置的一圈注水口841,所述注水口841连通所述储液腔200。优选的,所述注水面84为向下凹陷的弧面,使得所述盖体8上端面位于所述隆起部82和所述翻边83之间形成下凹的进水区域。优选的,所述翻边83与所述注水面84之间、所述注水面84与所述隆起部82之间为圆角过渡连接。使用者可通过盖体8直接向储液腔200内加入水体,而不需要打开所述盖体8。隆起部82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加水时将水体导引至注水口841,另一方面可将雾汽冷凝后所形成的水滴导引至注水口841并流回储液腔200,实现水体的回收。此外,翻边83可防止注水时水体溢出,从而提高加湿器的使用体验,而隆起部82、翻边83和注水面84之间连接所形成的弧面结构可防止积水,使水体流动更顺滑、流畅。
参见图1至图3、图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8的上端面设有覆盖所述喷口81和所述注水口841的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包括间隔设于所述隆起部82上端且延伸至所述翻边83内侧的多个筋条85。优选的,所述筋条85的形状与所述弧形导流部82、注水面84的形状相一致。上述筋条85的设置方式可有效地阻碍一部分体积的异物进入储液腔200和出雾管23,从而起到过滤和挡渣的效果,此外,上述筋条85流线型的形状设置使盖体8整体结构更紧凑,外观更具时尚和动感,优选的,所述筋条85上侧连接有提手86,以便盖体8的安装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腔室102内设置侧挡4,从而使第二腔室102分隔为雾化室104和消毒室105,该种设置方式使容纳腔103内部布局分明,形成有专门用于消毒的腔室来控制紫外灯5照射的范围,从而保证其灯光在辐射区域内的强度,以提高消毒效果,并且,通过将第一进水通道11设置在位于消毒室105靠近容纳腔103侧壁的边缘位置,从而延长水体在消毒室105内流动的路径,以提高消毒效果。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储液腔和出雾通道,所述底座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通过竖向设置在其中的隔板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储液腔,所述隔板其中一端部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之间设有间隙,以形成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进水通道;
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竖向设置的侧挡,所述侧挡包括纵向挡壁和横向挡壁,所述纵向挡壁连接所述隔板,所述横向挡壁设于靠近所述第一进水通道的一侧,并且连接所述纵向挡壁和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以围合成连通所述第一进水通道的消毒室,所述消毒室内设有紫外灯,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消毒室以外的区域形成连通所述出雾通道的雾化室,所述雾化室与所述消毒室之间设有第二进水通道,所述雾化室内设有发热元件和雾化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环设于所述底板上侧的侧围板,所述侧围板和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紫外灯包括罩体和灯体,所述罩体外周环设有罩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底板下侧围绕所述装配孔环设有限位挡片,所述限位挡片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间隙形成插槽,所述罩体装配在所述装配孔内,使所述罩沿插装在所述插槽内,所述罩体为透光材质,所述灯体通过所述罩体向消毒室展现紫外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设置成靠近所述雾化室的底部,并且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开设在所述横向挡壁的底部;或者,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开设在所述容纳腔底面对应所述横向挡壁的位置上,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向下侧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设于所述雾化室靠近所述第二进水通道的一侧,所述雾化器设于所述雾化室远离所述第二进水通道的一侧,所述横向挡壁上侧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下端面抵靠在所述隔板和所述纵向挡壁的上侧,以盖合所述消毒室和所述雾化室位于发热元件对应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外侧边缘设有与所述容纳腔侧壁相适应且向下延伸的盖沿,所述盖沿与所述容纳腔侧壁紧密配合;
和/或,所述容纳腔侧壁对应所述盖板设有定位台阶,所述盖板的下端面抵靠在所述定位台阶上;
和/或,所述雾化室内对应所述盖板设有向上侧延伸的支撑板,所述盖板的下端面抵靠在所述支撑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部设有连通所述雾化室和所述出雾通道的进雾口,所述雾化器的侧部设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向上侧延伸至所述盖板的上方,所述导风管上端侧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口,所述壳体底部对应所述导风管设有安装槽,当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导风管上端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以使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挡壁和所述容纳腔侧壁上分别设有竖向滑槽,所述横向挡壁可拆卸地插装在所述竖向滑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合在所述壳体上端的盖体,所述盖体中部设有上凸的隆起部,所述盖体边缘环设有向上侧延伸的翻边,所述隆起部设置为高度自中部向外周缩减的曲面结构,所述隆起部的中部设有连通所述出雾通道的喷口,所述隆起部与所述翻边之间连接有注水面,所述注水面上环设有围绕所述隆起部设置的一圈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连通所述储液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面设置为向下凹陷的弧面,所述翻边与所述注水面之间、所述注水面与所述隆起部之间为圆角过渡连接;和/或
所述盖体的上端面设有覆盖所述喷口和所述注水口的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包括间隔设于所述隆起部上端且延伸至所述翻边内侧的多个筋条。
CN201921610727.6U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加湿器 Active CN211041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0727.6U CN211041275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10727.6U CN211041275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加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41275U true CN211041275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8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10727.6U Active CN211041275U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412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5065A (zh) * 2020-12-28 2021-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器
CN113375254A (zh) * 2021-07-23 2021-09-10 拉萨城发藏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抑菌杀菌改善空气质量的净水加湿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5065A (zh) * 2020-12-28 2021-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器
CN112665065B (zh) * 2020-12-28 2022-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器
CN113375254A (zh) * 2021-07-23 2021-09-10 拉萨城发藏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抑菌杀菌改善空气质量的净水加湿装置
CN113375254B (zh) * 2021-07-23 2022-10-21 拉萨城发藏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抑菌杀菌改善空气质量的净水加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53332A (zh) 加湿器
CN206390306U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11041275U (zh) 一种加湿器
CN108644949B (zh) 一种上加水加湿器
CN215684794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2325387U (zh) 液体回收利用雾化装置
CN211041276U (zh) 加湿器
CN216961503U (zh) 雾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烟
CN21534706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06237358A (zh) 消毒柜
CN216701640U (zh) 进气结构、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986687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111671149A (zh) 液体回收利用雾化装置
CN214347482U (zh) 一种雾化设备的降噪装置及雾化设备
CN208475538U (zh) 上加水加湿器及导雾装置
CN212325394U (zh) 可降低汽雾温度的雾化器
CN112704272A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芯组件、发热组件和操作方法
CN210076581U (zh) 防漏油雾化抽吸装置
CN209892472U (zh) 喷雾风扇
CN215584939U (zh) 超声雾化装置和香薰器具
CN113521364B (zh) 雾化装置和香薰器具
CN210107627U (zh) 一种具有隔离罩的加湿器
CN210014415U (zh) 一种风幕燃气灶
CN212415458U (zh) 烹饪器具
CN211041274U (zh) 加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