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5911U - 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5911U
CN211035911U CN201920607779.1U CN201920607779U CN211035911U CN 211035911 U CN211035911 U CN 211035911U CN 201920607779 U CN201920607779 U CN 201920607779U CN 211035911 U CN211035911 U CN 211035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liquid
hydrogen
pipeline
tank
kitchen w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077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新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latinum Land Jie'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ngche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ngche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ngche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077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35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5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5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74Recovery of fats, fatty oils, fatty acids or other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or wax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提高餐厨垃圾能量系统,包括相连接的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和生物柴油预处理装置,均质池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连接,厌氧消化罐与均质池连接,分离装置与厌氧消化罐连接,沼气罐与厌氧消化罐连接,脱硫脱碳装置与沼气罐连接,重整器与脱硫脱碳装置连接,纯化设备与重整器连接,氢气罐与纯化设备连接,有机液体加氢装置与氢气罐连接,有机液存储罐与有机液体加氢装置连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与氢气罐连接,餐厨垃圾回收车分别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和有机液存储罐连接,用于供电和富氢有机液体。通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发电,发电效率高,能量综合利用效率高。

Description

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能源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含有大量有机物、油脂、营养元素,具有很大的再利用价值。未来餐厨垃圾处理厂是能量与物质回收的高质工厂,而氢能技术的发展是餐厨垃圾处理的一个重大契机。
目前厌氧消化系统产生的沼气主要用于沼气拖动鼓风机、沼气发电、天然气并网和沼气锅炉等几种方式。其中,沼气拖动鼓风机是将沼气燃料的热能直接转化为动能,同时输出余热;沼气发电将沼气燃料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天然气并网是将提纯净化后的天然气并入市政管网,供生产生活使用;沼气锅炉是利用锅炉直接燃烧沼气,输出热能。上述沼气利用方式能量综合利用效率较低,而且不具备储能能力。
上述沼气利用方式能量综合利用效率较低。因此,需要在现有的沼气利用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提供一种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提高餐厨垃圾能量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提高餐厨垃圾能量系统,包括: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用于产生废油脂和流态垃圾;生物柴油预处理装置,其与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废油脂处理形成副产品生物柴油;均质池,其与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流态垃圾均质处理;厌氧消化罐,其与所述均质池连接,用于对所述流态垃圾进行厌氧反应产生沼渣和沼气;分离装置,其与所述厌氧消化罐连接,用于分离所述沼渣产生堆肥和污水;沼气罐,其与所述厌氧消化罐连接,用于储存所述沼气;脱硫脱碳装置,其与所述沼气罐连接,用于对所述沼气进行脱硫脱碳处理形成天然气;重整器,其与所述脱硫脱碳装置连接,用于对一部分所述天然气重整反应产生氢气和一氧化碳;纯化设备,其与所述重整器连接,用于对所述氢气过滤提纯获得高纯氢气;氢气罐,其与所述纯化设备连接,用于存储所述高纯氢气;有机液体加氢装置,其与所述氢气罐连接,用于将所述高纯氢气存储在有机液体中,并形成富氢有机液体;有机液存储罐,其与所述有机液体加氢装置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富氢有机液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其与所述氢气罐连接,用于发电;餐厨垃圾回收车,其分别与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和所述有机液存储罐连接,以使得所述餐厨垃圾回收车供所述电和所述富氢有机液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锅炉,其与所述脱硫脱碳装置连接,用于另一部分所述天然气燃烧产生热能;其中,所述锅炉还与所述重整器连接,用于第一部分所述热能进入所述重整器,第一部分所述热能的温度为300℃-500℃。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机液体脱氢装置,其与所述锅炉连接,用于第二部分所述热能进入所述有机液体脱氢装置,第二部分所述热能的温度为 150℃-2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炉还与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连接,用于第三部分所述热能进入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第三部分所述热能的温度为9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炉还与所述厌氧消化罐连接,用于第四部分所述热能进入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第四部分所述热能的温度为30℃-5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与所述生物柴油预处理装置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均质池与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厌氧消化罐与所述均质池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分离装置与所述厌氧消化罐通过第四管路连接;所述沼气罐与所述厌氧消化罐通过第五管路连接;所述脱硫脱碳装置与所述沼气罐通过第六管路连接;所述重整器与所述脱硫脱碳装置通过第七管路连接;所述纯化设备与所述重整器通过第八管路连接;所述氢气罐与所述纯化设备通过第九管路连接;所述有机液体加氢装置与所述氢气罐通过第十管路连接;所述有机液存储罐与所述有机液体加氢装置通过第十一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管路安装有打浆机,在所述第三管路安装有第一泵,在所述第四管路安装第二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炉与所述脱硫脱碳装置通过第十二管路连接,所述锅炉与所述有机液体脱氢装置通过第十三管路连接,所述锅炉与所述重整器通过第十四管路连接,所述锅炉与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和所述厌氧消化罐通过第十五管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与所述氢气罐第十八管路连接;所述餐厨垃圾回收车通过第十六管路与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连接,所述餐厨垃圾回收车通过第十七管路与所述有机液存储罐连接。
本申请的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提高餐厨垃圾能量系统,通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与氢气罐连接,利用高纯氢气发电,餐厨垃圾回收车分别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和有机液存储罐连接,使餐厨垃圾回收车供电和富氢有机液体。发电效率高:相比沼气发电效率约30%,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可达60%,可提高一倍。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餐厨垃圾能量系统具有能量综合利用效率高、储能能力强、产生的电能和热能比例调节灵活,是实现餐厨垃圾处理厂能量自给自足的理想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提高餐厨垃圾能量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中标记:
1、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2、生物柴油预处理装置;3、打浆机;4、均质池;5、第一泵;6、厌氧消化罐;7、第二泵;8、沼气罐;9、脱硫脱碳装置;10、重整器;11、纯化设备;12、氢气罐;13、有机液体加氢装置;14、有机液存储罐;15、有机液体脱氢装置;16、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 17、餐厨垃圾回收车;18、锅炉;19、分离装置;20、第一管路;21、第二管路;22、第三管路;23、第四管路;24、通过第五管路;25、第十四管路;26、第十五管路;27、第六管路;28、第七管路;29、第八管路;30、第九管路; 31、第十管路;32、第十一管路;33、第十二管路;34、第十三管路;35、第十六管路;36、第十七管路;37、第十八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提高餐厨垃圾能量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提高餐厨垃圾能量系统一般性地可包括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生物柴油预处理装置2、均质池4、厌氧消化罐6、分离装置19、沼气罐8、脱硫脱碳装置9、重整器10、纯化设备11、氢气罐12、有机液体加氢装置13、有机液存储罐 1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和餐厨垃圾回收车17。其中,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用于产生废油脂和流态垃圾。生物柴油预处理装置2与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连接,用于对废油脂处理形成副产品生物柴油。均质池 4与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连接,用于对流态垃圾均质处理。厌氧消化罐6 与均质池4连接,用于对流态垃圾进行厌氧反应产生沼渣和沼气。分离装置19 与厌氧消化罐6连接,用于分离沼渣产生堆肥和污水。沼气罐8与厌氧消化罐 6连接,用于储存沼气。脱硫脱碳装置9与沼气罐8连接,用于对沼气进行脱硫脱碳处理形成天然气。重整器10与脱硫脱碳装置9连接,用于对一部分天然气重整反应产生氢气和一氧化碳。纯化设备11与重整器10连接,用于对氢气过滤提纯获得高纯氢气。氢气罐12与纯化设备11连接,用于存储高纯氢气。有机液体加氢装置13与氢气罐12连接,用于将高纯氢气存储在有机液体中,并形成富氢有机液体。有机液存储罐14与有机液体加氢装置13连接,用于存储富氢有机液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与氢气罐12连接,用于发电。餐厨垃圾回收车17分别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和有机液存储罐14连接,使餐厨垃圾回收车17供电和富氢有机液体。
本申请的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提高餐厨垃圾能量系统,通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与氢气罐12连接,利用高纯氢气发电,餐厨垃圾回收车17分别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和有机液存储罐14 连接,使餐厨垃圾回收车17供电和富氢有机液体。发电效率高:相比沼气发电效率约30%,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的发电效率可达60%,可提高一倍。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餐厨垃圾能量系统具有能量综合利用效率高、储能能力强、产生的电能和热能比例调节灵活,是实现餐厨垃圾处理厂能量自给自足的理想方式。
其中,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为现有的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具体可参见中国专利:ZL201220434731.3。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锅炉18与脱硫脱碳装置9连接,用于另一部分天然气燃烧产生热能,以产生热能。本实施例中,锅炉18还与重整器10连接,用于第一部分热能进入重整器10,以供热能,第一部分热能的温度为300℃-500℃,可选地,第一部分热能的温度为400℃,提高重整反应效果进一步产生氢气和一氧化碳。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有机液体脱氢装置15与锅炉18连接,用于第二部分热能进入有机液体脱氢装置15,以供热能。第二部分热能的温度为150℃-200℃,可选地,第二部分热能的温度为180℃,提高机液体脱氢装置15对机液体脱氢处理。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锅炉18还与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连接,以供能热,用于第三部分热能进入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第三部分热能的温度为90℃。进一步提高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产生废油脂和流态垃圾。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锅炉18还与厌氧消化罐6连接,用于第四部分热能进入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以供热能。第四部分热能的温度为30℃-50℃,可选地,第四部分热能的温度为40℃,用于提高厌氧消化罐6对流态垃圾厌氧反应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与生物柴油预处理装置2通过第一管路20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均质池4与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通过第二管路21 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厌氧消化罐6 与均质池4通过第三管路22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分离装置19与厌氧消化罐6通过第四管路23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沼气罐8与厌氧消化罐6通过第五管路24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脱硫脱碳装置9与沼气罐8通过第六管路27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重整器10与脱硫脱碳装置9通过第七管路28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纯化设备11与重整器 10通过第八管路29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氢气罐12与纯化设备11通过第九管路30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有机液体加氢装置13与氢气罐12通过第十管路31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有机液存储罐14与有机液体加氢装置13通过第十一管路32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在第二管路21安装有打浆机3,用于打浆,在第三管路22安装有第一泵5,用于输送均质处理后的流态垃圾,在第四管路23安装第二泵7,用于输送生沼渣和沼气。需要说明书的是,第一泵5 和第二泵7均为现有的泵。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锅炉18与脱硫脱碳装置9通过第十二管路33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锅炉 18与有机液体脱氢装置15通过第十三管路34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锅炉18与重整器10通过第十四管路25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锅炉18与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和厌氧消化罐6通过第十五管路26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 与氢气罐12第十八管路37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餐厨垃圾回收车17通过第十六管路35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餐厨垃圾回收车17通过第十七管路36与有机液存储罐14连接,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牢固性较好,不易松动。
此处需要说明书的是,上述各管路均为金属圆管。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中,以日处理2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为例,餐厨垃圾制天然气和天然气供热子系统工艺流程如下:餐厨垃圾经过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给料、破袋、磁选、分拣、制浆、三相分离、油水分离、加热) 等预处理过程,其中分离出来的油经过进一步处理转变为生物柴油,其他过程产物通过打浆机3输送至均质池4进行搅拌和过滤。然后送至厌氧消化罐6产生沼气,约14000m3。经过脱硫、脱碳、提纯、增压转化为天然气,约9600m3;其中约2400m3用于燃料,为天然气重整制氢和有机液体脱氢提供高品质热量。
天然气制氢及储能发电子系统工艺流程如下:剩余约7200m3天然气经过蒸汽转化、CO变换、氢气提纯等工艺转变为高纯氢气,约22000m3。制得的氢气有两种用法:
第一,可以直接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发电、装配高压氢气瓶的餐厨垃圾回收车驱动、加氢站出售氢气。根据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的热量平衡,日产22000m3即约2000kg的氢气中需要约1300kg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发电,其产生的余热可满足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的需要。该供氢量可支持1MW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每天24h发电,日发电量约 24MWh。剩余的氢气可满足一个700kg级加氢站的耗氢需求,即可为约100辆氢燃料公交车/餐厨垃圾回收车或1200辆氢燃料电池轿车提供氢气补给。如日产所有氢气均用于发电,可支持约1.5MW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日发电量约36MWh,日供余热约36000MJ(以约70℃温水的形式)。
第二,可以通过有机液体加氢装置13将氢气转化为富氢有机液体用于储能,然后用于装配有机液体脱氢装置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和餐厨垃圾回收车驱动,也可以以富氢有机液体的形式运输或出售。
具体使用时:
首先餐厨垃圾通过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进行破碎、磁选、制浆和分离,产生废油脂和流态垃圾。其中废油脂在生物柴油预处理装置2中进一步处理产生副产品生物柴油。流态垃圾利用打浆机3输送至均质池4进行均质、缓存和水质调节。
再通过第一泵5将流态垃圾输送到厌氧消化罐6进行厌氧反应产生沼渣和沼气。其中,沼渣通过第二泵7输送到沼渣液槽及分离装置19产生堆肥和污水。产生的沼气储存在沼气罐8,然后通过脱硫脱碳装置9进行脱硫和脱碳等纯化工艺转变为天然气。
天然气分两部分,一部分与水蒸气一起通过重整器10反应产生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通过纯化装置11进行过滤提纯,获得的高纯氢气储存在储氢罐 12中。
根据具体需要,制得的高纯氢气可以直接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发电、餐厨垃圾回收车17充氢和对外提供,也可以通过有机液体加氢装置13将氢气储存在有机液体中保存。充满氢气的富氢有机液体储存在有机液体储罐14中用于储能,根据具体需要,富氢有机液体可以通过有机液体脱氢装置 15吸热脱氢直接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发电,也可以向餐厨垃圾回收车17补给富氢有机液体和对外提供。
通过脱硫脱碳装置9进行脱硫和脱碳等纯化工艺转变为天然气的另一部分在锅炉18中燃烧产生热能,这些高品质热能先用于重整器10,一般需要加热到300℃~800℃。其次用于有机液体脱氢装置15,一般需要加热到150℃~200℃。然后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的余热一起用于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加热,一般需要加热到90℃左右。最后用于厌氧消化罐6,一般需要加热到30℃~50℃。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发电效率高:相比沼气发电效率约30%,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的发电效率可达60%,可提高一倍。
(2)热量阶梯利用,综合效率高:传统餐厨垃圾处理系统中锅炉提供热量一般用于厌氧消化罐和破碎/磁选/制浆/分离等预处理装置,而厌氧消化罐一般需要加热到30℃~50℃,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一般需要加热到90℃左右,锅炉提供的热量存在大量的浪费。而餐厨垃圾处理系统中锅炉18提供的热量先用于重整器10,一般需要加热到300℃~800℃。其次用于有机液体脱氢装置,一般需要加热到150℃~200℃。然后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发电余热一起用于餐厨垃圾预处理装置加热,一般需要加热到90℃左右。最后用于厌氧消化罐,一般需要加热到30℃~50℃。形成四级阶梯供热,最大程度的利用余热,有效提高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率。
(3)储能能力强:有机液体是一种理想的储能材料,其材料储氢重量密度可达5.8%,由有机液体脱氢装置15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组成的供电系统能量密度高达370Wh/kg(总储能超过10MWh)。通过有机液体将餐厨垃圾制得的氢气储存起来,既可以用于氢能储存,也可以用于氢能运输和外售。
(4)能量应用调节灵活:通过调节天然气用于锅炉供热和制氢的比列,可以合理分配餐厨垃圾生物质能源可转化的热/电份额。通过调节餐厨垃圾制氢用于有机液体储能和直接应用的比列,可以合理分配餐厨垃圾生物质能源可转化的储能和实时发电份额。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其用于产生废油脂和流态垃圾;
生物柴油预处理装置(2),其与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连接,用于对所述废油脂处理形成副产品生物柴油;
均质池(4),其与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连接,用于对所述流态垃圾均质处理;
厌氧消化罐(6),其与所述均质池(4)连接,用于对所述流态垃圾进行厌氧反应产生沼渣和沼气;
分离装置(19),其与所述厌氧消化罐(6)连接,用于分离所述沼渣产生堆肥和污水;
沼气罐(8),其与所述厌氧消化罐(6)连接,用于储存所述沼气;
脱硫脱碳装置(9),其与所述沼气罐(8)连接,用于对所述沼气进行脱硫脱碳处理形成天然气;
重整器(10),其与所述脱硫脱碳装置(9)连接,用于对一部分所述天然气重整反应产生氢气和一氧化碳;
纯化设备(11),其与所述重整器(10)连接,用于对所述氢气过滤提纯获得高纯氢气;
氢气罐(12),其与所述纯化设备(11)连接,用于存储所述高纯氢气;
有机液体加氢装置(13),其与所述氢气罐(12)连接,用于将所述高纯氢气存储在有机液体中,并形成富氢有机液体;
有机液存储罐(14),其与所述有机液体加氢装置(13)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富氢有机液体;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其与所述氢气罐(12)连接,用于发电;
餐厨垃圾回收车(17),其分别与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和所述有机液存储罐(14)连接,以使得所述餐厨垃圾回收车(17)供所述电和所述富氢有机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锅炉(18),其与所述脱硫脱碳装置(9)连接,用于另一部分所述天然气燃烧产生热能;
其中,所述锅炉(18)还与所述重整器(10)连接,用于第一部分所述热能进入所述重整器(10),第一部分所述热能的温度为300℃-500℃。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有机液体脱氢装置(15),其与所述锅炉(18)连接,用于第二部分所述热能进入所述有机液体脱氢装置(15),第二部分所述热能的温度为150℃-200℃。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炉(18)还与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连接,用于第三部分所述热能进入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第三部分所述热能的温度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2的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炉(18)还与所述厌氧消化罐(6)连接,用于第四部分所述热能进入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第四部分所述热能的温度为30℃-50℃。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与所述生物柴油预处理装置(2)通过第一管路(20)连接;
所述均质池(4)与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通过第二管路(21)连接;
所述厌氧消化罐(6)与所述均质池(4)通过第三管路(22)连接;
所述分离装置(19)与所述厌氧消化罐(6)通过第四管路(23)连接;
所述沼气罐(8)与所述厌氧消化罐(6)通过第五管路(24)连接;
所述脱硫脱碳装置(9)与所述沼气罐(8)通过第六管路(27)连接;
所述重整器(10)与所述脱硫脱碳装置(9)通过第七管路(28)连接;
所述纯化设备(11)与所述重整器(10)通过第八管路(29)连接;
所述氢气罐(12)与所述纯化设备(11)通过第九管路(30)连接;
所述有机液体加氢装置(13)与所述氢气罐(12)通过第十管路(31)连接;
所述有机液存储罐(14)与所述有机液体加氢装置(13)通过第十一管路(32)连接;
在所述第二管路(21)安装有打浆机(3),在所述第三管路(22)安装有第一泵(5),在所述第四管路(23)安装第二泵(7)。
7.根据权利要求3的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炉(18)与所述脱硫脱碳装置(9)通过第十二管路(33)连接,所述锅炉(18)与所述有机液体脱氢装置(15)通过第十三管路(34)连接,所述锅炉(18)与所述重整器(10)通过第十四管路(25)连接,所述锅炉(18)与所述餐厨垃圾处理一体化装置(1)和所述厌氧消化罐(6)通过第十五管路(26)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与所述氢气罐(12)通过第十八管路(37)连接;
所述餐厨垃圾回收车(17)通过第十六管路(35)与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装置(16)连接,所述餐厨垃圾回收车(17)通过第十七管路(36)与所述有机液存储罐(14)连接。
CN201920607779.1U 2019-04-29 2019-04-29 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 Active CN211035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7779.1U CN211035911U (zh) 2019-04-29 2019-04-29 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7779.1U CN211035911U (zh) 2019-04-29 2019-04-29 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5911U true CN211035911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8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07779.1U Active CN211035911U (zh) 2019-04-29 2019-04-29 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359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9049A (zh) * 2019-04-29 2019-07-19 北京氢澄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
CN112780944A (zh) * 2021-01-04 2021-05-11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氢气储运网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9049A (zh) * 2019-04-29 2019-07-19 北京氢澄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
CN112780944A (zh) * 2021-01-04 2021-05-11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氢气储运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u et al. The future of hydrogen energy: Bio-hydrogen production technology
Rambhujun et al. Renewable hydrogen for the chemical industry
EP3648298B1 (en) Fuel preparation reaction system, peak regulation system for power generation plant and power generation plant
CN111170273B (zh) 一种基于氨能源船舶的冷热电三联供复合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10029049A (zh) 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
RU2214387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метанола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материала биомассы
CN101440019B (zh) 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直接应用于生产甲醇的方法
CN211035911U (zh) 基于燃料电池和有机液体储氢餐厨垃圾能量系统
CN104025356A (zh) 具有二氧化碳废气利用的零排放发电站
CN205222680U (zh) 一种零碳排放的甲醇水重整制氢系统及其燃料电池汽车
CN110029043A (zh) 基于燃料电池和合金储氢技术的提高餐厨垃圾能量系统
US20110020862A1 (en) Biological solids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9226174A (zh) 沼气热电三联供的餐饮垃圾处理系统
CN113045382A (zh) 一种用氢气调节碳氢比简化煤制甲醇的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0560361U (zh) 基于燃料电池和合金储氢技术的提高餐厨垃圾能量系统
CN208062172U (zh) 一种移动式甲醇sofc发电系统
CN207294547U (zh) 生物质热电联产的造纸污泥处理系统
CN204643837U (zh) 一种加氢站的氢气生产设备
US20200182405A1 (en) Refueling station for supplying energy carriers to vehicles
CN210176834U (zh) 基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餐厨垃圾能量系统
CN213936267U (zh) 一种甲醇为原料的发电系统
CN210635949U (zh) 利用富余电力与沼气联合制生物天然气的电力储能系统
JP4124636B2 (ja) 燃料電池・メタン発酵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217334159U (zh) 用于lng接收站零碳排高温可逆燃料电池供能/储能系统
CN201334445Y (zh) 用大规模非并网风电进行甲醇生产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8

Address after: Room 202-30, No. 80, Lane 1688, Guoquan North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43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Platinum Land Jie'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196, Building D, Building 33, No. 99 Kechuang 14th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0176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QINGCHE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