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3639U - 一种新型防伪瓶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防伪瓶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3639U
CN211033639U CN201921641797.8U CN201921641797U CN211033639U CN 211033639 U CN211033639 U CN 211033639U CN 201921641797 U CN201921641797 U CN 201921641797U CN 211033639 U CN211033639 U CN 211033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cover
counterfeiting
cover
bottle cap
upp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417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芦义来
胡志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YINGJIA TRIBUTE W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YINGJIA TRIBUTE W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YINGJIA TRIBUTE W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YINGJIA TRIBUTE W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417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33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3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3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防伪瓶盖,包括有上盖、内组套件、下盖,所述内组套件的底部穿过下盖并套设于所述下盖内,所述上盖的底端套设在下盖的顶端上,所述上盖的底部自下而上两相对端分别开设有呈环形的两卡槽A,所述上盖的底部自下而上开设有扭断齿A,所述的扭断齿A位于一所述卡槽A一侧,所述下盖的顶部两相对端分别设有呈环形的卡扣B和扭断齿B,两所述卡槽A分别与扭断齿B、卡扣B相互卡和;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防伪系数,提升产品辨识度,而且在开启后可同时破坏上盖、下盖。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防伪瓶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酒瓶瓶盖技术领域,具体尤其涉及一种瓶盖开启可同时破坏上下盖的新型防伪瓶盖。
背景技术
瓶盖作为瓶子的密封结构,起到多方面作用,现在市场使用的白酒玻璃瓶口密封基本都是采用传统的全塑料瓶盖开启结构包装,现有市场上的酒瓶盖,尤其是售价较高的白酒酒瓶盖在开启后会与瓶体脱离,且产品的上盖基本都是完好无损伤现象,而消费者开启瓶盖后往往会丢弃,这样造假人员就可以回收剩下的瓶盖、瓶体,故而给违法分子和伪造产品创造了有机可乘的机会,将瓶盖反复使用等现象,造成大量假冒产品,现有市场各厂家均生产有多种防伪瓶盖,有撬断式、组合式、卡环式等等,但相对结构复杂,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往往只能单方面破坏上盖或下盖。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防伪瓶盖,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防伪系数,提升产品辨识度,而且在开启后可同时破坏上盖、下盖。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新型防伪瓶盖,包括有上盖、内组套件、下盖,所述内组套件的底部穿过下盖并套设于所述下盖内,所述上盖的底端套设在下盖的顶端上,所述上盖的底部自下而上两相对端分别开设有呈环形的两卡槽A,所述上盖的底部自下而上开设有扭断齿A,所述的扭断齿A位于一所述卡槽A一侧,所述下盖的顶部两相对端分别设有呈环形的卡扣B和扭断齿B,两所述卡槽A分别与扭断齿B、卡扣B相互卡和。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由两组组合套环和内套环组合而成,两所述组合套环的外表面均设有防伪摩擦表层,所述防伪摩擦表层是由多个金字塔形状的锥体环绕在组合套环外面组成的部件。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下盖的上部的组合套环的外表面两相对侧对称设有防滑件。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件由三块防滑块和两连接块组合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的顶部喷设有防伪涂层,在开启瓶盖后,扭断齿B被旋钮断会使得塑料露出基层颜色并破坏防伪涂层,与防伪涂层形成色差,起到防伪涂层不能复原的效果,给消费者起到瓶盖开启后的直观辨识度之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扭断齿B设于防伪板上,所述防伪板设有下盖的顶部表面,所述防伪板的表层喷设有防伪镀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防伪系数,提升产品辨识度,而且在开启后可同时破坏上盖、下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防伪瓶盖,包括有上盖1、内组套件2、下盖3,所述内组套件2的底部穿过下盖3并套设于所述下盖3内,所述上盖1的底端套设在下盖3的顶端上,所述上盖1的底部自下而上两相对端分别开设有呈环形的两卡槽A4,所述上盖1的底部自下而上开设有扭断齿A5,所述的扭断齿A5位于一所述卡槽A4一侧,所述下盖3的顶部两相对端分别设有呈环形的卡扣B6和扭断齿B7,两所述卡槽A4分别与扭断齿B7、卡扣B6相互卡和。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3由两组合套环31和内套环35组合而成,两所述组合套环31的外表面均设有防伪摩擦表层32,所述防伪摩擦表层32是由多个金字塔形状的锥体33环绕在组合套环31外面组成的部件。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下盖3的上部的组合套环31的外表面两相对侧对称设有防滑件34,位于下盖下部的组合套环31其直径小于位于下盖上部的组合套环31。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件34由三块防滑块和两连接块组合构成,便于瓶盖开启,增强产品辨识度。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3的顶部喷设有防伪涂层,在开启瓶盖后,扭断齿B7被旋钮断会使得塑料露出基层颜色并破坏防伪涂层,与防伪涂层形成色差,起到防伪涂层不能复原的效果,给消费者起到瓶盖开启后的直观辨识度之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扭断齿B7设于防伪板8上,所述防伪板8设有下盖3的顶部表面,所述防伪板8的表层喷设有防伪镀膜。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学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相抵触的情况下,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的百分数、份数、比例等都是以重量计。
当给出数值或数值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下限优选值和上限优选值时,应当理解其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较小的范围限值或优选值和任何较大的范围限值或优选值的任何一对数值所形成的任何范围,而无论范围是否分别被公开。除非另有说明,在本说明书描述数值范围之处,所述的范围意图包括范围端值和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当术语“约”或“左右”用于描述数值或范围的端值时,所公开的内容应当是包括该具体数值或所涉及的端值。
采用“一”和“一个/种”的用法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要素和组分,这只是出于便利和为了给出本实用新型一般情况。除非另有明显表述,应将该说明理解为包括一个/种或至少一个/种。

Claims (6)

1.一种新型防伪瓶盖,包括有上盖、内组套件、下盖,所述内组套件的底部穿过下盖并套设于所述下盖内,所述上盖的底端套设在下盖的顶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底部自下而上两相对端分别开设有呈环形的两卡槽A,所述上盖的底部自下而上开设有扭断齿A,所述的扭断齿A位于一所述卡槽A一侧,所述下盖的顶部两相对端分别设有呈环形的卡扣B和扭断齿B,两所述卡槽A分别与扭断齿B、卡扣B相互卡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由两组组合套环和内套环组合而成,两所述组合套环的外表面均设有防伪摩擦表层,所述防伪摩擦表层是由多个金字塔形状的锥体环绕在组合套环外面组成的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下盖的上部的组合套环的外表面两相对侧对称设有防滑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件由三块防滑块和两连接块组合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顶部喷设有防伪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断齿B设于防伪板上,所述防伪板设有下盖的顶部表面,所述防伪板的表层喷设有防伪镀膜。
CN201921641797.8U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新型防伪瓶盖 Active CN211033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41797.8U CN211033639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新型防伪瓶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41797.8U CN211033639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新型防伪瓶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3639U true CN211033639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6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41797.8U Active CN211033639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新型防伪瓶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33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658064S1 (en) Fluid container
CN211033639U (zh) 一种新型防伪瓶盖
CN103330343A (zh) 咬合稳固的新型拉链及其链牙
CN205845074U (zh) 具有双码验证功能的塑料制品
CN106005743A (zh) 带隐形识别码的产品包装结构及其识码方法
USD584825S1 (en) Bottle gripper
CN203997265U (zh) 一种带有区别标识的饮料瓶
CN202784190U (zh) 一种外包装盒防伪扣
JP3067056U (ja) タイヤ摩耗認識装置
CN102582939A (zh) 一种酒瓶防伪包装罐身撕裂带
US20140124516A1 (en) Disposable beverage container marker
CN206866990U (zh) 一种带有可拆卸顶部标价牌的食品展柜
CN202944727U (zh) 一种子母防伪包装瓶
CN205801967U (zh) 一种带隐形识别码的产品包装结构
CN2224171Y (zh) 高效防伪一次性容器
CN202499351U (zh) 一种不可修复式防伪瓶
CN214377486U (zh) 一种具有夜光功能的软胶商标
CN203386423U (zh) 一种动态彩码辨色防伪标签
CN2866371Y (zh) 酒瓶
CN214825687U (zh) 一种酒瓶防伪盖安装结构
CN101704425B (zh) 一种酒瓶上下瓶的防伪连接结构
CN106241031B (zh) 一种防伪瓶盖
CN202594051U (zh) 一种酒瓶防伪包装罐身撕裂带
CN213474091U (zh) 防混淆式瓶盖结构
CN202414403U (zh) 推倒柱防伪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