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27521U - 一种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27521U
CN211027521U CN201921698939.4U CN201921698939U CN211027521U CN 211027521 U CN211027521 U CN 211027521U CN 201921698939 U CN201921698939 U CN 201921698939U CN 211027521 U CN211027521 U CN 211027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i
roll
zone
stress zone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989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加丽
杨永生
陈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Iron and Steel Group Kunmi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Yunnan Titanium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Titani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Titanium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Titani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989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27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27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27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duction Rolling/Reduction Stand/Operation Of Reduction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支撑辊辊身包括中间主应力区,位于中间主应力区两侧的次应力区、位于次应力区两侧的调整区和位于调整区两侧的非接触区,其中,支撑辊辊身两侧次应力区由内到外辊直径逐渐减小,且从次应力区到非接触区,辊身表面设有若干呈一定凸度的凸肋,各个凸肋相邻设置,且各个凸肋两端到水平面的距离相等。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辊与工作辊之间的接触线长度能适应带钢宽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在减少端部辊间的有害接触、提高弯辊力的控制效果的同时,于改善了轧辊间的受力状况。

Description

一种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辊,尤其是一种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属于轧钢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热连轧,设计上支撑辊与工作辊采有平辊辊型,弯辊系统调控能力有限。其结果对辊缝偏差响应能力产生影响,导致穿带效果较差,板形难以控制、成品尺寸精度控制难度较大、支撑辊边裂导致报废等问题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热轧板带中普遍存在。分析玉钢850中宽带产品结构主要用于中低端要求的焊管用料只占一部分,冷轧基板用料、开平板用料占有50%的比例,对热轧板形有较高的要求。完全依赖提高操作者操作技巧是不能够保证带钢板形质量要求的。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型辊辊系取代原设计的平辊辊系。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支撑辊边部应力集中导致的边裂、穿带板形不良及成品尺寸精度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本实用新型利用肩部多圆弧光滑过度曲线,当板宽或轧制力改变时,使工作辊与支撑辊间的接触长度发生变化,以适应带钢宽度的变化,起到弯辊的柔性调节作用。多段变接触长度圆弧辊形曲线,减少肩部应力,产生弯辊力补偿效果,受力后的工作辊与支撑辊之间的接触线长度能适应带钢宽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在减少端部辊间的有害接触、提高弯辊力的控制效果的同时,改善了轧辊间的受力,提高板形质量。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支撑辊辊身包括中间主应力区,位于中间主应力区两侧的次应力区、位于次应力区两侧的调整区和位于调整区两侧的非接触区,其中,支撑辊辊身两侧次应力区由内到外辊直径逐渐减小,且从次应力区到非接触区,辊身表面设有若干呈一定凸度的凸肋,各个凸肋相邻设置,且各个凸肋两端到水平面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各个凸肋两端到水平面的距离为5mm。
进一步地,非接触区的倒角为25°。
进一步地,最终凸度尺寸落差为62μm。
进一步地,次应力区和非接触区的凸肋所在圆的直径依次为φ849.20mm、φ849.08mm、φ849.92mm、φ848.72mm、φ846.46mm、φ848.08mm、φ849.20mm、φ847.64mm、φ847.12mm、φ846.52mm。
进一步地,辊身长为800mm,中部主应力区的长度为520.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辊与工作辊之间的接触线长度能适应带钢宽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在减少端部辊间的有害接触、提高弯辊力的控制效果的同时,于改善了轧辊间的受力状况。具体如下:
A、改善支撑辊间接触受力分布,辊面磨损分布沿辊身方向均匀化,支撑辊边裂不再出现。
B、能够达到凸度和平坦度控制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了带钢头部拉钢的问题,明显改善了镰刀弯现象。
C、中部热凸度下降不小于5μm,降低了由于热凸度产生的中浪现象。
(2)本实用新型运用对称圆曲线的表达方式进行辊形设计,领先于同行业,且辊形施工简单,可操作性强,科学实用,理论基础和设计理念可以拓宽到带钢领域的生产中,同时为热轧带钢规格的扩展也奠定了基础。
(3)使用本实用新型后,轧辊周期过钢量提高约1.21万吨,辊耗成本明显下降,约1.72元/吨,领先同类型轧机。
附图说明
图1为加工前的辊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辊身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圆弧形辊型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包括支撑辊辊身1和辊轴1.6,支撑辊辊身1包括中间主应力区1.1,位于中间主应力区1.1两侧的第一次应力区1.2、位于第一次应力区1.2两侧的第二应力区1.3,位于第二应力区1.3两侧的调整区1.4和位于调整区1.4两侧的非接触区1.5。
如图2所示,支撑辊辊身1两侧次应力区由内到外辊直径逐渐减小,且从次应力区到非接触区,辊身表面设有若干呈一定凸度的凸肋,各个凸肋相邻设置,且各个凸肋两端到水平面的距离相等。各个凸肋两端到水平面的距离为5mm。非接触区的倒角为25°。最终凸度尺寸落差为62μm。次应力区和非接触区的凸肋所在圆的直径依次为φ849.20mm、φ849.08mm、φ849.92mm、φ848.72mm、φ846.46mm、φ848.08mm、φ849.20mm、φ847.64mm、φ847.12mm、φ846.52mm。
本实施例的辊身长为800mm,中部主应力区的长度为520.3mm。
本实施例的加工过程如下:
(1)、支撑辊肩部设计成凸度。将支撑辊两端磨成多圆弧光滑过度曲线,根据辊系参数及轧制产品范围,形成变接触长度,实现轧辊受力适应带钢宽度的变化。根据轧制过程中受力分析,利用圆弧辊形的曲线的表达式计算每个弧度的获得曲线、确定加工参数。初始凸度获得:车削。最终凸度形成:磨削。每个工序均有参数分别控制。
(2)、优化F2~F5工作辊辊型。精轧F1、 F7工作辊延用平辊辊型,F2~F6采用凸度辊型。
参数表1。
表1 辊型凸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设计上F1~F6都具有弯辊功能。依据850精轧机弯辊系统在设计上不论机械方面还是控制方面均存在着缺陷的实际情况,加之带钢宽度仅限于720mm以下,通过调节弯辊力改变工作辊绕度实现辊缝最佳参数的效果相对比较呆滞。因此,不考虑投入弯辊力。
(2)获得凸度曲线
根据圆弧辊形的曲线的表达式计算凸度曲线: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式中:
y-半径差值,μm;
R — 圆弧半径值,mm;
x — 辊身坐标,mm;
最终,要满足多规格轧制状态,根据计算,支撑辊肩部宽50mm,共9个圆弧构成,初始尺寸落差32μm,边部倒角。新的曲线如图3所示。
考虑到实际生产中,端部辊形曲线在所在区域内(50mm)存在接触梯度过大,这样会造成微调时过于敏感,易产生放大跑偏的实际效果。将曲线进行了微调边部倒角25°,最终曲线(附后)。获得凸度确定的参数为:每隔5mm车削(mm):4,2,2,2,3,0,6,3,4,4,2;磨削(A):40,30,20。最终凸度尺寸落差62μm。最终加工成品如图2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其特征在于:支撑辊辊身包括中间主应力区,位于中间主应力区两侧的次应力区、位于次应力区两侧的调整区和位于调整区两侧的非接触区,其中,支撑辊辊身两侧次应力区由内到外辊直径逐渐减小,且从次应力区到非接触区,辊身表面设有若干呈一定凸度的凸肋,各个凸肋相邻设置,且各个凸肋两端到水平面的距离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其特征在于:各个凸肋两端到水平面的距离为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其特征在于:非接触区的倒角为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其特征在于:最终凸度尺寸落差为62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其特征在于:次应力区和非接触区的凸肋所在圆的直径依次为φ849.20mm、φ849.08mm、φ849.92mm、φ848.72mm、φ846.46mm、φ848.08mm、φ849.20mm、φ847.64mm、φ847.12mm、φ846.5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其特征在于:辊身长为800mm,中部主应力区的长度为520.3mm。
CN201921698939.4U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 Active CN211027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8939.4U CN211027521U (zh)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8939.4U CN211027521U (zh)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27521U true CN211027521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33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98939.4U Active CN211027521U (zh) 2019-10-11 2019-10-11 一种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275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2066A (zh) * 2021-08-31 2021-12-03 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 适用于核电锆合金板带轧制的支持辊及辊形加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2066A (zh) * 2021-08-31 2021-12-03 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 适用于核电锆合金板带轧制的支持辊及辊形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13531B2 (en) Roll profile for both shape control and free ruled rolling
CN100352570C (zh) 克服复合浪形的轧制方法
CN101811142B (zh) 高强度冷轧带钢的轧制控制方法
CN110202001B (zh) 超薄超宽不锈钢产品轧制的辊系配备方法及轧制方法
CN101254508A (zh) 一种兼顾带钢边降控制和平坦度控制的工作辊
CN101513705A (zh) 一种冷轧辊生产工艺
CN103822081A (zh) 横向变厚度板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44260A (zh) 一种兼顾带钢凸度与边降控制的工作辊及其辊形设计方法
CN103949475B (zh) 一种兼顾带钢边降控制和凸度控制的工作辊
CN107096795A (zh) 一种减少热轧带钢边部缺陷的制造方法
CN104607468A (zh) 兼顾磨削精度及冷轧电工钢边降控制的工作辊辊形技术
CN106077098A (zh) 一种双锥度工作辊及其辊形设计方法
US20180029095A1 (en)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asymmetric plate profile of plate/strip rolling mill
CN211027521U (zh) 一种自适应带钢宽度变化的支撑辊
CN103008361B (zh) 一种控制钢板头部弯曲的方法
CN1062495C (zh) 一种轴向移动改变辊缝凸度并可变辊缝形状的轧辊辊型
CN105032927A (zh) 一种六辊冷轧机的调整方法和六辊冷轧机
CN101211372A (zh) 板带轧制用四辊轧机板形控制工作辊辊形曲线设计方法
CN104162560A (zh) 二辊矫直倾角及辊缝工艺参数确定方法
CN110052497A (zh) 一种热连轧精轧机组成套辊形以及板形控制方法
CN103216721A (zh) 起重机械用不对称工字钢及其生产方法
CN101704022B (zh) 用于板形控制的连续变凸度轧辊
CN207628884U (zh) 改善热轧带钢的板形及冷轧卷局部突起缺陷的精轧机装置
CN102335675B (zh) 提高边降控制能力的工作辊
CN107433497B (zh) 一种工作辊磨削方法及工作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