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23592U - 一种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23592U
CN211023592U CN201920947138.0U CN201920947138U CN211023592U CN 211023592 U CN211023592 U CN 211023592U CN 201920947138 U CN201920947138 U CN 201920947138U CN 211023592 U CN211023592 U CN 211023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eam
seat body
seat
backrest
rotatab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471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贤国
徐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ub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Fub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Fub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Fub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471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23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23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23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包括座体、主梁以及底架,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座体以及所述底架连接,形成所述座椅的整体框架,结构较为简单;并且,当所述主梁的顶端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时,两者之间设有减震弹簧,和/或所述主梁与所述底架转动连接时,两者之间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都能为所述座体提供良好的减震效果,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
背景技术
在一些病人的医疗康复以及治疗过程中,有时候会借助一些有助于康复和治疗的座椅。例如轮椅,能够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便利。市面上现有的座椅的支架一般结构较为复杂,为了提升座椅支架的承重,会增加较多的加强部件,这样会使座椅的重量增加,不便于患者的使用,并且,一些座椅在为了取得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减震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结构较为简单,并且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包括:
底架,作为底部支撑体;
座体,用于承载物;
主梁,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座体和所述底架;
所述主梁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并且两者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和/或
所述主梁与所述底架转动连接,并且两者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座体上设有靠背,所述靠背设置在所述座体的一端部位置,其中:
所述主梁的顶端与所述座体靠近所述靠背的一侧位置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转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主梁以及所述底架转动连接;和/或
所述主梁的顶端与所述座体靠近所述靠背的一侧位置转动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座体以及所述主梁转动连接;和/或
所述主梁的顶端与所述座体远离所述靠背的一侧位置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转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主梁以及所述底架转动连接;和/或
所述主梁的顶端与所述座体远离所述靠背的一侧位置转动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座体以及所述主梁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扶手,所述扶手包括手扶件以及圆柱形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与所述手扶件连接,所述扶手上设有套管,所述升降杆的底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套管中,所述扶手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使所述升降杆伸缩在一定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杆上的若干个第一定位孔以及设置在套管上的第一定位螺栓,所述第一定位螺栓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将所述升降杆定位在一定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杆上设有沿着其滑动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套管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轴,所述限位轴可通过所述限位槽阻止所述升降杆相对所述扶手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座体靠近所述靠背的一端位置设有连接板以及加强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加强板结合为一体形成调节板,所述靠背通过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上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所述靠背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的第三定位孔,第二定位螺栓通过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三定位孔以调节所述靠背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为一种轮椅。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座椅,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与座体以及底架连接,底架作为底部的支撑体,座体用于承载物,不需要使用其他的加强件,结构较为简单,能够减轻座椅的整体重量;其中当主梁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时,两者之间设有减震弹簧,和/或主梁与所述底架转动连接时,两者之间设有减震弹簧,都能够为座椅提供良好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座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座体、主梁以及底架的第一种连接方式;
图3为座体、主梁以及底架的第二种连接方式;
图4为座体、主梁以及底架的第三种连接方式;
图5为座体、主梁以及底架的第四种连接方式;
图6为座椅在没有扶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张紧件的剖视图;
图8为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防倾轮和防倾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座椅;10、座体;11、调节件;111、第一调节板;112、第二调节板;113、第二调节孔;114、第三调节孔;12、调节螺栓;13、张紧件;131、固定壳;132、定位球;133、弹簧;14、转动件;15、调节板;151、连接板;152、加强板;153、第二定位孔;16、第二定位螺栓;17、转动轴;20、主梁;21、减震弹簧;211、连接件;30、底架;40、靠背;50、扶手;51、手扶件;52、升降杆;521、第一定位孔;522、限位槽;53、第一定位件;54、第二定位件;55、套管;551、第一定位螺栓;552、限位轴;60、驱动装置;61、转向轮;62、驱动轮;63、电源;64、手柄;65、防倾轮;651、防倾支架;70、脚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100,质量较轻,并且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所述座椅100包括座体10、主梁20以及底架30。所述主梁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座体10以及所述底架30连接,形成座椅100的整体框架,所述座体10用于承载物,所述座体10上设有座板,所述底架30作为底部的支撑体,起到支撑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100可以是一种医疗康复器械,例如可以是手动轮椅,也可以是一种电动轮椅。
所述座体10上设有靠背40,所述靠背40设置在所述座体10的一个端部位置,可供坐在座椅上的人依靠。所述主梁20与所述座体10以及所述底架30有多种连接方式,如下:
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所述主梁20的顶端与所述座体10靠近所述靠背40的一侧位置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30转动连接,所述主梁20与所述底架30之间设有减震弹簧21,并且,所述减震弹簧21与主梁20以及所述底架30转动连接。
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述主梁20的顶端与所述座体10靠近所述靠背40的一侧位置转动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30连接,所述座体10与所述主梁20之间设有减震弹簧21,并且,所述减震弹簧21与所述座体10以及所述主梁20转动连接。
如图4所示,第三实施方式:所述主梁20的顶端与所述座体10远离所述靠背40的一侧位置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30转动连接,所述主梁20与所述底架30之间设有减震弹簧21,并且,所述减震弹簧21与所述主梁20以及所述底架30转动连接。
如图5所示,第四实施方式:所述主梁20的顶端与所述座体10远离所述靠背40的一侧位置转动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30连接,所述座体10与所述主梁20之间设有减震弹簧21,并且,所述减震弹簧21与所述座体10以及所述主梁20转动连接。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梁20的顶端与所述座体10靠近所述靠背40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梁20的底端与所述底架30转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21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211与所述主梁20以及所述底架30转动连接,当使用者坐在所述座体10上时,对所述座体10施加向下的力,所述座体10对所述主梁20施加向下的力,所述主梁20可绕其底端转动,进而对所述减震弹簧21进行预紧,所述减震弹簧21对所述主梁20施加向上的力,进而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所述减震弹簧21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211与所述主梁20以及所述底架30转动连接,可以当所述主梁20转动时,所述减震弹簧21自动调整位置,以达到最好的减震效果。
所述座体10靠近所述靠背40的一侧位置通过转轴与所述主梁20转动连接,所述座体10与所述主梁20之间设有调节件11,所述调节件11包括第一调节板111以及第二调节板112,所述第一调节板111与所述座体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112与所述主梁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板111通过调整在所述第二调节板112上的固定位置,进而调整所述座体10与所述主梁20之间的角度,进而可以改变使用者的坐姿,提高了座椅的实用性。
所述第一调节板111上设有第一调节孔(图未示),所述第二调节板112上设有若干第二调节孔113,若干所述第二调节孔113的圆心在同一圆弧上,调节螺栓12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孔以及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调节孔113来将所述第一调节板111固定在所述第二调节板112的一定位置上,通过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调节孔112配合,来改变所述第一调节板111在所述第二调节板112上的固定位置,进而改变所述座体10相对所述主梁20的角度。
请继续参看图7,为便于所述调节螺栓12与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113配合,所述第一调节板111上设有张紧件13,所述第二调节板112上设有与所述张紧件13相配合的若干个第三调节孔114,若干所述第三调节孔114的圆心在同一圆弧上,所述张紧件13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调节孔114将所述第一调节板111初步定位在所述第二定位板112上,此时所述调节螺栓12与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113的位置相对应,方便所述调节螺栓12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孔以及所述第二调节孔113将所述第一调节板111与所述第二调节板112固定在一起。
所述张紧件13包括固定壳131、定位球132以及弹簧133,所述固定壳131与所述第一调节板11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球132通过所述弹簧133与所述固定壳131连接,并且所述定位球132可伸进所述固定壳131内部。
如图1和图8所示,所述座体10上还设有扶手50,所述扶手50的数量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座体10的两侧。所述扶手50可固定在所述座体10的两侧,也可相对所述座体10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体10上设有转动件14,所述转动件14设置在所述座体10靠近所述靠背40的一端部位置,并且所述转动件14与所述座体10一体成型,所述扶手50的一端通过所述转动件14与所述座体10转动连接,并且所述扶手50可相对所述座体10大致平行转动或者平行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手50的转动平面与所述座体10的上表面平行。所述扶手50能够相对所述座体10平行转动,可以方便使用者从所述座椅的侧面离开座椅,为一些行动不便或者患有特殊疾病的人提供方便。并且,与所述扶手50相对所述座体10垂直转动相比,当人从所述座体10的一侧离开所述座椅时,使用者可还继续用手扶住所述扶手50。
所述扶手50上设有第一定位件53,所述座体10上设有第二定位件54。当不需要所述扶手10转动时,所述第二定位件54可与所述第一定位件53固定连接,进而将所述扶手50固定在所述座体10上,可防止所述扶手50相对所述座体10转动。当需要所述扶手50转动时,所述第二定位件54不对所述第一定位件53进行固定,所述扶手50的一端可通过所述转动件14相对所述座体10转动,便于人员从所述座体10的一侧离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53上设有插销孔,所述第二定位件54上设有与所述插销孔相对应的插销,所述插销通过与所述插销孔配合,进而将所述第一定位件53与所述第二定位件54固定在一起。
所述座椅10上还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用于带动所述扶手50转动到所述第一定位件53可与所述第二定位件54配合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扶手5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件14连接。
所述扶手50上设有手扶件51以及升降杆52,所述升降杆52的顶端与所述手扶件52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伸进所述扶手50上的套管55中,并可相对所述套管55做伸缩运动,所述扶手50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可使所述升降杆52伸缩在一定位置。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管55上的第一定位螺栓551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杆52上的若干个第一定位孔521,若干所述第一定位孔521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定位螺栓551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521将所述升降杆52与所述套管55固定在一起,防止所述升降杆52相对所述套管55滑动。
所述套管55上设有限位轴552,所述升降杆52上设有沿其滑动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的限位槽522,所述限位轴552通过与所述限位槽522配合,能够防止所述升降杆52相对所述套管55转动。特别是所述升降杆52相对所述套管55做伸缩运动时,所述限位轴552通过所述限位槽522能够防止所述升降杆52相对所述套管55转动,进而便于所述第一定位螺栓551通过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孔521将所述升降杆52与所述扶手55固定在一起。
如图1和图9所示,所述座体10上还设有连接板151以及加强板152,所述连接板151与所述加强板152结合为一体形成调节板15,所述连接板151与所述转动件14一体成型,所述靠背40通过所述调节板15与所述座体10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15上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153,所述靠背4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153配合的第三定位孔(图未示),第二定位螺栓16通过连接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53以及第三定位孔来调节所述靠背40相对所述座体10的角度。
为减轻座椅100的整体重量,所述座椅100的整体框架一般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当使用者依靠在靠背40上时,会给所述靠背40施加一定的力,铝合金的强度相对较低,设置所述加强板152,能够加强使用者在依靠所述靠背40时座椅100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152是由钢制材料或铜制材料或者钛合金材料制成的。所述靠背40通过转动轴17与所述调节板15连接,所述转动轴17的一端与所述靠背4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加强板152固定连接,能够增强所述靠背40与所述座体10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当所述座椅100为电动轮椅时,所述座椅100上还设有驱动装置60,所述驱动装置60可驱动所述底架30移动。所述驱动装置60包括转向轮61、驱动轮62、电源63、手柄64以及防倾轮65,所述转向轮61的数量有两个,分别相对应的与所述底架30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轮61可以是万向轮,也可以是全向轮。所述驱动轮62的数量有两个,相互对应的设置在所述底架30的另一端,所述驱动轮62上设有驱动电机以及刹车装置,所述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驱动轮62转动,所述刹车装置可对所述驱动轮62进行自动刹车。并且,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刹车装置均与所述电源63电性连接。所述手柄64设置在所述扶手50上,方便操作者使用,并且所述手柄64与所述电源63电性连接。如图10所示,所述防倾轮65通过防倾支架651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后方,能够防止所述座椅向一侧倾倒,所述防倾支架651与所述底架30固定连接,所述电源63固定在所述防倾支架651上。
所述底架30上还设有脚踏板70,用于放置双脚,所述脚踏板70与所述底架30铰接,所述脚踏板70可相对所述底架30转动一定角度。
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能够设为多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说明实用新型,但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座椅,包括:
底架,作为底部支撑体;
座体,用于承载物;
主梁,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座体和所述底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梁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并且两者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和/或
所述主梁与所述底架转动连接,并且两者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上设有靠背,所述靠背设置在所述座体的一端部位置,其中:
所述主梁的顶端与所述座体靠近所述靠背的一侧位置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转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主梁以及所述底架转动连接;和/或
所述主梁的顶端与所述座体靠近所述靠背的一侧位置转动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座体以及所述主梁转动连接;和/或
所述主梁的顶端与所述座体远离所述靠背的一侧位置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转动连接,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主梁以及所述底架转动连接;和/或
所述主梁的顶端与所述座体远离所述靠背的一侧位置转动连接,底端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座体以及所述主梁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扶手,所述扶手包括手扶件以及圆柱形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与所述手扶件连接,所述扶手上设有套管,所述升降杆的底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套管中,所述扶手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使所述升降杆伸缩在一定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杆上的若干个第一定位孔以及设置在套管上的第一定位螺栓,所述第一定位螺栓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将所述升降杆定位在一定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上设有沿着其滑动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套管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轴,所述限位轴可通过所述限位槽阻止所述升降杆相对所述扶手转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靠近所述靠背的一端位置设有连接板以及加强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加强板结合为一体形成调节板,所述靠背通过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座体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上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所述靠背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的第三定位孔,第二定位螺栓通过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三定位孔以调节所述靠背的角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为一种轮椅。
CN201920947138.0U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座椅 Active CN211023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7138.0U CN211023592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7138.0U CN211023592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23592U true CN211023592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61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47138.0U Active CN211023592U (zh) 2019-06-21 2019-06-21 一种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235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3540A (zh) * 2019-06-21 2019-08-16 浙江孚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3540A (zh) * 2019-06-21 2019-08-16 浙江孚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2912B2 (en) Chair with rotatable armrest
US6276704B1 (en) Adjustable wheelchair having a tilting and reclining seat
US20030146601A1 (en) Dynamic seating and walking wheelchair
US4192549A (en) Weeelchair tilt cradle
CN202069699U (zh) 手术用医生座椅
JP2009072591A (ja) スタンダップ車いす
US9820578B2 (en) Power leisure reclining chair
CN211023592U (zh) 一种座椅
CN210204068U (zh) 一种扶手可转动的座椅
KR101007518B1 (ko) 장애인용 스탠딩 장치
CN111494105B (zh) 一种辅助老人上下床装置
CN203493832U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型洗浴椅
CN210204035U (zh) 可调节靠背角度的座椅
CN210872549U (zh) 一种扶手可调节的座椅
CN211023574U (zh) 座体角度可调节的座椅
KR20210037237A (ko) 기립보조의자
CN206762135U (zh) 一种保健椅
CN113331622B (zh) 一种椅背可自适应后仰翻转的办公椅
CN113331620B (zh) 一种针对伏案办公的可调节式办公椅
JP2003038286A (ja) 傾動椅子
CN110464609A (zh) 多功能助老装置
CN110664151A (zh) 一种坐站椅的座面形态变化控制装置
CN217658850U (zh) 椅子及其靠背调节机构
JP3232214U (ja) 歩行支援機
CN219661280U (zh) 一种舒适型办公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