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22020U - 加热控温碗 - Google Patents

加热控温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22020U
CN211022020U CN201921461025.6U CN201921461025U CN211022020U CN 211022020 U CN211022020 U CN 211022020U CN 201921461025 U CN201921461025 U CN 201921461025U CN 211022020 U CN211022020 U CN 2110220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wl
main body
heating
temperature
circui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610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益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ehao Bangbangzh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ehao Bangbangzh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ehao Bangbangzh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ehao Bangbangzh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610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220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220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220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控温碗,包括碗主体、碗盖、电路控制板、发热件、显示面板及温度传感器。上述的加热控温碗,使用时,由电路控制板根据检测到的温度相应控制发热件进行加热,能相应控制内碗中装设的食物的温度。此外,电路控制板将检测到的温度通过显示面板实时地进行显示,以便于及时地了解内碗中的食物的温度。另外,加热过程中或者保温过程中,由碗盖盖设于碗主体的口部,从而能便于控制内碗中的食物温度,也能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其次,电路控制板、发热件及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主体外壳与内碗之间的间隔内,主体外壳对电路控制板、发热件及温度传感器起到保护作用。相对于传统的加热控温碗,更便于使用,控温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Description

加热控温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餐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控温碗。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婴幼儿的日常饮食健康越来越重视,由于婴幼儿好动等原因,进食速度较慢,每顿进食到中间时,我们不知食物的温度是否适合给婴幼儿食用。食物过烫时烫到宝宝,过冷则会造成婴幼儿肠胃不适,此时需重新加热才能给婴幼儿吃,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若使用保温箱或微波炉来加热,也比较费电,且不节能环保。
传统的加热控温碗,通常由内胆和外壳组成,内胆与外壳之间留有储水空间,通过注入热水来加热控温。传统的加热控温碗,一方面会浪费大量的热水,另一方面热水的注入操作极为不便,而且在注水过程中,热水极易洒出,易造成烫伤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加热控温碗,它能够便于使用,控温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热控温碗,包括:碗主体与碗盖,所述碗盖可打开地设置于所述碗主体的口部,所述碗主体包括主体外壳与内碗,所述内碗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内;电路控制板、发热件、显示面板及温度传感器,所述电路控制板、所述发热件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与所述内碗之间的间隔内,所述电路控制板分别与所述发热件、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发热件与所述内碗的外侧壁相贴合,所述显示面板装设于所述主体外壳的外侧壁上,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内碗的侧壁相接触。
上述的加热控温碗,使用时,温度传感器感应内碗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发送给电路控制板,由电路控制板根据检测到的温度相应控制发热件进行加热,从而能相应控制内碗中装设的食物的温度。此外,电路控制板将检测到的温度通过显示面板实时地进行显示,以便于及时地了解内碗中的食物的温度。另外,加热过程中或者保温过程中,由碗盖盖设于碗主体的口部,从而能便于控制内碗中的食物温度,也能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其次,电路控制板、发热件及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主体外壳与内碗之间的间隔内,主体外壳对电路控制板、发热件及温度传感器起到保护作用。相对于传统的加热控温碗,更便于使用,控温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碗的底壁的中部朝向所述内碗的口部方向隆起形成有凹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头部设置于所述凹部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为两个以上,所述内碗的外侧壁的底部与侧部均设有所述发热件;所述发热件为贴合于所述内碗的外侧壁的发热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控温碗还包括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装设于所述主体外壳与所述内碗之间的间隔内,所述可充电电池与所述电路控制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电电池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路控制板的两侧;所述主体外壳的底壁上设有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外侧壁相适配的安装位,所述可充电电池设置于所述安装位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控温碗还包括充电端口,所述充电端口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上,且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电路控制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控温碗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与所述内碗之间的间隔内,所述可充电电池及所述电路控制板均压迫于所述压板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板和/或所述电路控制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主体外壳的底壁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碗盖设有插入到所述内碗的口部内的周向凸沿,所述凸沿的外侧壁设有密封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碗为不锈钢体,所述主体外壳为食品级硅胶体;所述内碗的口部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绕设叠合于所述主体外壳的口部的外侧壁;所述主体外壳的口部与所述内碗的口部采用超声及打胶工艺结合成一体;所述主体外壳的底部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垫;所述主体外壳的外侧壁上设有手柄;所述显示面板为触控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加热控温碗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加热控温碗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加热控温碗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碗主体;11、主体外壳;111、安装位;112、支座;113、凸柱;114、防滑垫;115、手柄;12、内碗;121、凹部;122、翻边;20、碗盖;30、电路控制板;40、发热件;41、第一避让口;50、显示面板;60、温度传感器;70、可充电电池;80、充电端口;90、压板;91、第二避让口;92、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请参阅图1及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加热控温碗,包括碗主体10、碗盖20、电路控制板30、发热件40、显示面板50及温度传感器60。所述碗盖20可打开地设置于所述碗主体10的口部,所述碗主体10包括主体外壳11与内碗12。所述内碗12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11内。所述电路控制板30、所述发热件40及所述温度传感器60均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11与所述内碗12之间的间隔内,所述电路控制板30分别与所述发热件40、所述显示面板50及所述温度传感器60电性连接。所述发热件40与所述内碗12的外侧壁相贴合。所述显示面板50装设于所述主体外壳11的外侧壁上,所述的温度传感器60与所述内碗12的侧壁相接触。
上述的加热控温碗,使用时,温度传感器60感应内碗12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发送给电路控制板30,由电路控制板30根据检测到的温度相应控制发热件40进行加热,从而能相应控制内碗12中装设的食物的温度。例如将食物盛于内碗12中,温度传感器60可检测出当前食物的温度,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电路控制板30控制加热件自动对内碗12进行加热,加热到设定温度时自动停止,以使食物不会变冷;当内碗12中所盛食物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检测出的温度会实时显示于显示面板50上,且温度过高时,电路控制板30通过例如警示器进行相应警示,以提醒使用者避免出现烫伤等安全风险。
此外,电路控制板30将检测到的温度通过显示面板50实时地进行显示,以便于及时地了解内碗12中的食物的温度。另外,加热过程中或者保温过程中,由碗盖20盖设于碗主体10的口部,从而能便于控制内碗12中的食物温度,也能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其次,电路控制板30、发热件40及温度传感器60均设置于主体外壳11与内碗12之间的间隔内,主体外壳11对电路控制板30、发热件40及温度传感器60起到保护作用。相对于传统的加热控温碗,更便于使用,控温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内碗12的底壁的中部朝向所述内碗12的口部方向隆起形成有凹部121,所述温度传感器60的感应头部设置于所述凹部121内。如此,温度传感器60能较为准确地感应到内碗12的温度,感应到的温度与内碗12中的食物温度较为吻合。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发热件40为两个以上,所述内碗12的外侧壁的底部与侧部均设有所述发热件40。具体而言,所述发热件40为贴合于所述内碗12的外侧壁的发热片。如此,两个以上发热件40同步加热过程中,能实现内碗12的温度快速地升温至预设温度。此外,发热片也有利于将内碗12的温度提高。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发热件40也不限于为发热片,也可以是发热丝或电加热棒等等。
此外,在一个具体的方案中,贴合于内碗12的底壁上的发热片设有第一避让口41,这样温度传感器60穿过该第一避让口41伸入到凹部121中与内碗12的外侧壁相抵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的加热控温碗还包括可充电电池70。所述可充电电池70装设于所述主体外壳11与所述内碗12之间的间隔内,所述可充电电池70与所述电路控制板30电性连接。如此,可充电电池70给电路控制板30、显示面板50、温度传感器60及发热件40提供电力,供电路控制板30、显示面板50、温度传感器60及发热件40工作。具体而言,可充电电池70为大容量、续航时间长的可充电电池70,从而能实现长时间工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可充电电池70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路控制板30的两侧。所述主体外壳11的底壁上设有与所述可充电电池70的外侧壁相适配的安装位111,所述可充电电池70设置于所述安装位111中。如此,可充电电池70与电路控制板30三者能较为稳固地装设于主体外壳11与内碗12之间的间隔内,避免用户在使用加热控温碗的过程中由于发生晃动而导致损坏加热控温碗,能延长加热控温碗的使用寿命。具体而言,主体外壳11的底壁上设置有支座112,安装位111设置于支座112面向碗口的表面,安装位111具体是与可充电电池70的外侧壁相适应的凹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的加热控温碗还包括充电端口80。所述充电端口80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11上,且所述充电端口80与所述电路控制板30电性连接。如此,通过该充电端口80给可充电电池70进行充电,使得加热控温碗能长期使用。具体而言,充电端口80嵌设于主体外壳11的侧壁上,充电方式为触点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的加热控温碗还包括压板90。所述压板90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11与所述内碗12之间的间隔内,所述可充电电池70及所述电路控制板30均压迫于所述压板90的下方。如此,压板90压紧于可充电电池70及所述电路控制板30的上方,这样可充电电池70与电路控制板30三者能较为稳固地装设于主体外壳11与内碗12之间的间隔内,避免用户在使用加热控温碗的过程中由于发生晃动而导致损坏加热控温碗,能延长加热控温碗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压板90和/或所述电路控制板30通过连接件92与所述主体外壳11的底壁相连。具体而言,连接件92为螺钉、螺栓、螺丝、销钉或铆钉等等。主体外壳11的底壁上设有支撑压板90或电路控制板30的凸柱113,凸柱113上设置有与连接件92对应的安装孔,连接件92装设于所述安装孔中,实现压板90或电路控制板30固定于主体外壳11的底壁上。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压板90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避让口91,这样温度传感器60穿过该第二避让口91伸入到凹部121中与内碗12的外侧壁相抵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碗盖20设有插入到所述内碗12的口部内的周向凸沿,所述凸沿的外侧壁设有密封圈。如此,碗盖20装入到内碗12中后,凸沿插入到内碗12中,凸沿上的密封圈与内碗12的内侧壁抵触,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密封圈具体是食品级密封圈,例如采用食品级硅胶体,安全性较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内碗12为不锈钢体,所述主体外壳11为食品级硅胶体。所述内碗12的口部设有翻边122,所述翻边122绕设叠合于所述主体外壳11的口部的外侧壁。所述主体外壳11的口部与所述内碗12的口部采用超声及打胶工艺结合成一体。如此,本实施例的加热控温碗不仅可实现智能加热、实时温度显示,长时间使食物处于恒定的温度,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由于内碗12与外碗之间的空间的密封性较好,清洗过程中不会损坏内碗12与主体外壳11之间间隔中的电路控制板30、发热件40及温度传感器60,其防水级别能达到IPX7级,满足日常清洗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5,所述主体外壳11的底部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垫114。防滑垫114能使得加热控温碗更加稳固地放置于桌子桌面上,起到防止倾倒防滑的作用,防滑垫114具体可以选用食品级硅胶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主体外壳11的外侧壁上设有手柄115。手柄115具体与主体外壳11为一体化结构,同样选用食品级硅胶体,以提高安全性。此外,手柄115为两个,两个分别设置于主体外壳11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50为触控显示面板50。触控显示面板50一方面能显示内碗12的温度外,另一方面,触控显示面板50上带有触摸式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温度指示灯、温度设定按钮、加热时间按钮等功能,从而能便于用户使用。
上述的加热控温碗,能实时监控食物的温度,并能自动对其进行加热等控制,有效使食物长时间控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用于大大提高婴幼儿的进食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加热控温碗,其特征在于,包括:
碗主体与碗盖,所述碗盖可打开地设置于所述碗主体的口部,所述碗主体包括主体外壳与内碗,所述内碗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内;
电路控制板、发热件、显示面板及温度传感器,所述电路控制板、所述发热件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与所述内碗之间的间隔内,所述电路控制板分别与所述发热件、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发热件与所述内碗的外侧壁相贴合,所述显示面板装设于所述主体外壳的外侧壁上,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内碗的侧壁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碗的底壁的中部朝向所述内碗的口部方向隆起形成有凹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头部设置于所述凹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为两个以上,所述内碗的外侧壁的底部与侧部均设有所述发热件;所述发热件为贴合于所述内碗的外侧壁的发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温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装设于所述主体外壳与所述内碗之间的间隔内,所述可充电电池与所述电路控制板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控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电池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路控制板的两侧;所述主体外壳的底壁上设有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外侧壁相适配的安装位,所述可充电电池设置于所述安装位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控温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端口,所述充电端口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上,且所述充电端口与所述电路控制板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控温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壳与所述内碗之间的间隔内,所述可充电电池及所述电路控制板均压迫于所述压板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控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和/或所述电路控制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主体外壳的底壁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控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碗盖设有插入到所述内碗的口部内的周向凸沿,所述凸沿的外侧壁设有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控温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碗为不锈钢体,所述主体外壳为食品级硅胶体;所述内碗的口部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绕设叠合于所述主体外壳的口部的外侧壁;所述主体外壳的口部与所述内碗的口部采用超声及打胶工艺结合成一体;所述主体外壳的底部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垫;所述主体外壳的外侧壁上设有手柄;所述显示面板为触控显示面板。
CN201921461025.6U 2019-09-04 2019-09-04 加热控温碗 Active CN2110220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61025.6U CN211022020U (zh) 2019-09-04 2019-09-04 加热控温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61025.6U CN211022020U (zh) 2019-09-04 2019-09-04 加热控温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22020U true CN211022020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28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61025.6U Active CN211022020U (zh) 2019-09-04 2019-09-04 加热控温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220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70138992A (ko) 음료용기와 금식기 및 이를 위한 능동 온도 제어 모듈
CN201197623Y (zh) 一种可自动感知冲泡温度的奶泡机
CN211022020U (zh) 加热控温碗
CN103519680A (zh) 一种具有保温显温功能的电水壶
CN103271641A (zh) 一种奶泡壶及其方法
CN201445325U (zh) 分离式电饭煲
CN208677044U (zh) 电水壶
CN104055428A (zh) 一种基于压力、温度传感警示的电热装置
CN208909688U (zh) 智能锅具及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CN111449493A (zh) 养生壶测温结构
CN207438682U (zh) 灶具套装
CN105496235A (zh) 一种加热或保温容器的实现方法
CN215127162U (zh) 锅具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6349052U (zh) 多功能电热水壶电子秤二合一套件
CN212574650U (zh) 智能水杯
CN213721238U (zh) 一种智能保温杯
CN215777442U (zh) 一种饮品容器及饮品加热容器
CN210185207U (zh) 可显示温度的多功能保温碗
CN213345246U (zh) 养生壶测温结构
CN216364724U (zh) 一种具备防烫伤功能且保温效果好的智能电热水壶
CN211380775U (zh) 烹饪器具
CN209153169U (zh) 一种具有可移动内杯的电热壶
CN204722716U (zh) 盲人专用智能水杯
CN215304779U (zh) 一种交直流加热的液体加热器
CN212878967U (zh) 锅用测温防溢探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