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21294U - 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21294U
CN211021294U CN201922320343.7U CN201922320343U CN211021294U CN 211021294 U CN211021294 U CN 211021294U CN 201922320343 U CN201922320343 U CN 201922320343U CN 211021294 U CN211021294 U CN 211021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nest
bearing
tube
umbrel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203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增荣
陈先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yang Rongshuang Umbrell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yang Rongshuang Umbrell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yang Rongshuang Umbrell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yang Rongshuang Umbrell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2034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21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21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212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包括中棒、设于中棒一端的上巢和可滑动地套设于中棒另一端的下巢,以及还包括滑轮座、上滑轮、上轴承、上轮轴、下滑轮、下轴承、滑轮盖和拉绳,上巢套设在滑轮座上,上滑轮固定套设在上轴承上,上轴承通过上轮轴固定设置在滑轮座上,下滑轮固定套设在下轴承上,下轴承通过滑轮盖固定设置在下巢上,拉绳从中棒内部穿过中棒,并依次绕过上滑轮与下滑轮,拉绳的一端固定在中棒靠近下巢的端部,另一端绕过上滑轮后固定在滑轮座上。可以使应用该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的伞顺畅地打开或折叠,并且可以延长拉绳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折叠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开合多折伞的开合结构包括滑轮、拉绳和至少1个滑轮,拉绳的一端设于中棒的远离上巢的一端,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穿过中棒、依次绕过各滑轮后,固定于上巢。然而,滑轮在转动的过程中,滑轮与滑轮轴之间形成的摩擦力比拉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大,容易造成拉绳打滑现象,导致难以顺畅地打开或折叠伞。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滑轮与滑轮轴之间形成的摩擦力比拉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大,容易造成拉绳打滑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此问题的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可以使应用该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的伞顺畅地打开或折叠,并且可以延长拉绳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包括中棒、设于中棒一端的上巢和可滑动地套设于中棒另一端的下巢、以及还包括滑轮座、上滑轮、上轴承、上轮轴、下滑轮、下轴承、滑轮盖和拉绳,所述上巢套设在所述滑轮座上,所述上滑轮固定套设在所述上轴承上,所述上轴承通过所述上轮轴固定设置在所述滑轮座上,所述下滑轮固定套设在所述下轴承上,所述下轴承通过所述滑轮盖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巢上,所述拉绳从中棒内部穿过中棒,并依次绕过上滑轮与下滑轮,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中棒靠近所述下巢的端部,另一端绕过所述上滑轮后固定在所述滑轮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棒包括外管、中管和内管,所述中管可移动地套接在所述内管上,所述外管可移动地套接在所述中管上,并且所述外管的一端与所述上巢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棒还包括莘管,所述莘管与所述滑轮座连接,并且所述莘管设置在所述内管和所述拉绳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棒还包括控制管、弹片和子弹头,所述控制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内管的内部与所述内管靠近所述下巢的端部相连,所述子弹头与靠近所述下巢的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子弹头通过所述弹片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管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还包括开伞弹簧,所述开伞弹簧设置在所述莘管和设于所述内管之间,并且所述开伞弹簧的一端部与所述上巢相接,另一端部与所述控制管相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棒还包括按座和伞头,所述伞头套设在靠近所述下巢的所述内管的端部上,所述按座设于所述伞头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还包括伞尾,所述伞尾与所述上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其轴承的转动摩擦力比上滑轮或下滑轮滑轮与拉绳的小,当拉绳移动时,上滑轮与下滑轮同步转动,不会出现拉绳在滑轮上打滑的现象,而且减少上滑轮或下滑轮与拉绳之间的摩擦,可以延长拉绳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中的实施方式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其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起到限定作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限定,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省略、替换或修改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下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包括中棒、设于中棒一端的上巢20和可滑动地套设于中棒另一端的下巢30,以及还包括滑轮座41、上滑轮42、上轴承43、上轮轴44、下滑轮51、下轴承52、滑轮盖53和拉绳60,上巢20套设在滑轮座41上,上滑轮42固定套设在上轴承43上,上轴承43通过上轮轴44固定设置在滑轮座41上,下滑轮51固定套设在下轴承52上,下轴承52通过滑轮盖53固定设置在下巢30上,拉绳60从中棒内部穿过中棒,并依次绕过上滑轮42与下滑轮51,拉绳60的一端固定在中棒靠近下巢30的端部,另一端绕过上滑轮42后固定在滑轮座41上。
上巢20设于中棒一端上,与可滑动地套设于中棒另一端的下巢30配合,实现伞的展开和折叠,具体地,展开过程中,下巢30往上巢20方向移动,中棒逐渐展开,拉绳60带动上滑轮42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下滑轮51逆时针转动,一直到下巢30与上巢20相抵;在折叠过程中,下巢30往远离上巢20的方向移动,中棒逐渐折叠,拉绳60带动上滑轮42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下滑轮51顺时针转动,一直到下巢30回到原来的位置。
这样,轴承的转动摩擦力比上滑轮42或下滑轮51滑轮与拉绳60的小,当拉绳60移动时,上滑轮42与下滑轮51同步转动,不会出现拉绳60在滑轮上打滑的现象,而且减少上滑轮42或下滑轮51与拉绳60之间的摩擦,可以延长拉绳60的使用寿命。
中棒包括外管11、中管12和内管13,中管12可移动地套接在内管13上,外管11可移动地套接在中管12上,并且外管11的一端与上巢20连接。
外管11、中管12和内管13的长度并不相同,直径也依次减小,内管13在最内层,其次为中管12,外管11为最外层,中管12可移动地套接在内管13上,外管11可移动地套接在中管12上,外管11的下端与中管12的上端,以及中管12的下端与内管13的上端相连时,为中棒展开的最长距离,反之,折叠时则为中棒的最小距离。
这样,确保实现伞的展开和折叠。
中棒还包括莘管,莘管与滑轮座41连接,并且莘管设置在内管13和拉绳60之间。
中棒折叠时,收伞弹簧套设在莘管上,莘管可以固定收伞弹簧的位置,以及加强收伞弹簧自身的结构强度,避免收伞弹簧受到的压力,进而导致收伞弹簧往左右弯曲,中棒展开后,收伞弹簧的一部分套设在莘管上。
这样,可以加强收伞弹簧自身的结构强度以及确保伞可以顺利的开启。
中棒还包括控制管15、弹片16和子弹头17,控制管15固定设置在内管13的内部与内管13靠近下巢30的端部相连,子弹头17与靠近下巢30的拉绳60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子弹头17通过弹片16固定设置在控制管15上。
控制管15的作用主要是将拉绳60固定在中棒的一端上,拉绳60卡接在子弹头17中,子弹头17一方面通过控制管15卡接,另外一方面还利用弹片16将子弹头17使控制管15卡接在控制管15内,避免子弹头17从控制管15中滑脱。
这样,确保拉升的一端可以稳固的固定在中棒的端部中。
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还包括开伞弹簧70,开伞弹簧70设置在莘管和设于内管13之间,并且开伞弹簧70的一端部与上巢20相接,另一端部与控制管15相接。
开伞弹簧70设置在莘管和设于内管13之间,在中棒内部竖直放置,一端部与上巢20相接,另一端部与控制管15相接,开伞弹簧70产生的弹力方向与中棒的中轴平行。
这样,收伞弹簧被压缩后产生一个向上的弹力,带动中棒展开,确保伞的顺利展开。
中棒还包括按座18和伞头19,伞头19套设在靠近下巢30的内管13的端部上,按座18设于伞头19上。
伞头19用于使用伞时,方便用户握住伞,伞头19内部的控制元件与现有的开伞元件相同,在此不一一介绍,当用户按下按座18时,收伞弹簧的弹力带动下巢30往上巢20方向移动,中棒的内管13、中管12、外管11相互移动展开,进而拉绳60带动上滑轮42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下滑轮51逆时针转动,一直到下巢30与上巢20相抵,则实现了伞的展开,当用户外加一个力的作用,下巢30往远离上巢20的方向移动,收伞弹簧逐渐压缩,中棒内管13、中管12、外管11相互移动折叠,拉绳60带动上滑轮42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下滑轮51顺时针转动,一直到下巢30回到原来的位置,则实现了伞的折叠。
这样,方便用户握住伞,以及方便用户对伞进行折叠和展开。
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还包括伞尾80,伞尾80与上巢20固定连接。
伞尾80为伞的最上端的部件,与上巢20固定连接,伞尾80主要是密封伞面与伞中棒过度的区域,避免雨水渗漏造成伞结构的损坏以及避免伞中部漏雨,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各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包括中棒、设于中棒一端的上巢和可滑动地套设于中棒另一端的下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轮座、上滑轮、上轴承、上轮轴、下滑轮、下轴承、滑轮盖和拉绳,所述上巢套设在所述滑轮座上,所述上滑轮固定套设在所述上轴承上,所述上轴承通过所述上轮轴固定设置在所述滑轮座上,所述下滑轮固定套设在所述下轴承上,所述下轴承通过所述滑轮盖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巢上,所述拉绳从中棒内部穿过中棒,并依次绕过上滑轮与下滑轮,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中棒靠近所述下巢的端部,另一端绕过所述上滑轮后固定在所述滑轮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包括外管、中管和内管,所述中管可移动地套接在所述内管上,所述外管可移动地套接在所述中管上,并且所述外管的一端与所述上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还包括莘管,所述莘管与所述滑轮座连接,并且所述莘管设置在所述内管和所述拉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还包括控制管、弹片和子弹头,所述控制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内管的内部与所述内管靠近所述下巢的端部相连,所述子弹头与靠近所述下巢的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子弹头通过所述弹片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还包括开伞弹簧,所述开伞弹簧设置在所述莘管和设于所述内管之间,并且所述开伞弹簧的一端部与所述上巢相接,另一端部与所述控制管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还包括按座和伞头,所述伞头套设在靠近所述下巢的所述内管的端部上,所述按座设于所述伞头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还包括伞尾,所述伞尾与所述上巢固定连接。
CN201922320343.7U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21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0343.7U CN211021294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0343.7U CN211021294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21294U true CN211021294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43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2034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21294U (zh) 2019-12-23 2019-12-23 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212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45041U (zh) 全自动收伞的多折伞具
KR200470587Y1 (ko) 접이식 자동 우산
TW201221081A (en) Automatic folding/unfolding umbrella
CN102228332B (zh) 全自动开收伞的变比调节结构
CN101961163B (zh) 全自动开收伞
CN210203645U (zh) 一种便于收放的折叠伞结构
CN211021294U (zh) 一种自动开收轴承式滑轮装置
CN203961354U (zh) 一种可电动折叠的舞台
CN105029854A (zh) 具有自动开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CN105105445B (zh) 一种反向闭合伞
CN202588587U (zh) 自动开收伞结构
WO2020140439A1 (zh) 一种两折中棒的三折电动伞
CN208463123U (zh) 全自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结构
CN203986500U (zh) 一种紧凑型直骨自动伞
CN103190750A (zh) 多折全自动伞
CN203182188U (zh) 多折全自动伞
CN106510131A (zh) 一种拨片及带收纳筒的半自动伞具
CN205082824U (zh) 一种反向闭合伞
CN202959126U (zh) 自动伞的撑张省力结构
KR200432921Y1 (ko) 자동 접이식 우산
CN210492968U (zh) 一种可调节伞布面积的雨伞
CN206043694U (zh) 一种折叠伞骨架翻折自动复位结构
CN201782160U (zh) 伸缩伞
CN216674970U (zh) 一种便于折叠的雨伞
CN201831094U (zh) 新型拉线结构的自动开收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