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4948U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14948U
CN211014948U CN201922484202.9U CN201922484202U CN211014948U CN 211014948 U CN211014948 U CN 211014948U CN 201922484202 U CN201922484202 U CN 201922484202U CN 211014948 U CN211014948 U CN 2110149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ar
lamp strip
backlight module
back plat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842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晓程
徐正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Shiw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8420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149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149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149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其中,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控制板、灯条驱动板以及灯条。控制板设置在背板的外表面上。灯条驱动板设置在背板的外表面上,并沿背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灯条驱动板与控制板并排间隔设置在背板的宽度方向上,灯条驱动板的两端分别独立地朝背板的两条较短的侧边延伸设置。灯条设置在背板的背离灯条驱动板一侧的表面上,灯条与灯条驱动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提高显示装置整机薄占比的背光模组。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直下式LCD电视的背光模组中包括多数量LED灯,可同时控制一个或局部多个LED灯的亮暗,便于控制屏幕局部的亮度,以提高画面对比度。因此,为了提高画面对比度,通过在灯条驱动板上设计更多的驱动IC芯片来控制LED灯,目前灯条驱动板通常设置在机芯板和电源板中间、TCON (TimingController)板上方的空间处,相应的,则会增加灯条驱动板在高度方向上尺寸,从而导致显示装置中的后壳高度过大,即整机的薄占比过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旨在提供一种可提高显示装置整机薄占比的背光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外表面上;
灯条驱动板,所述灯条驱动板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外表面上,并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灯条驱动板与所述控制板并排间隔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灯条驱动板的两端分别独立地朝所述背板的两条较短的侧边延伸设置;以及
灯条,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背板背离所述灯条驱动板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灯条与所述灯条驱动板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灯条驱动板包括多个子驱动板,多个所述子驱动板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相邻的所述子驱动板之间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子驱动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的两端分别独立地开设有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
其中,所述第一插接槽与相邻的所述子驱动板相配合;
所述第二插接槽与相邻的所述子驱动板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灯条驱动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灯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灯条面向所述背板的一侧设置有灯条插座,所述背板面向所述灯条的一侧开设有穿设孔,所述灯条插座穿设于所述穿设孔;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灯条插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面向所述灯条驱动板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灯条驱动板的一侧边缘插设于所述连接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设于所述背板的外表面上的两个加强筋,两个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控制板的同侧,且两个所述加强筋与所述背板的外表面围合形成安装槽,所述灯条驱动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和/或侧壁设有安装凸台;
所述灯条驱动板设于所述安装凸台的背离所述背板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灯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灯条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
所述灯条驱动板设有多个驱动芯片,所述灯条与所述驱动芯片一一对应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置在均设于所述背板的外表面上;
灯条驱动板,所述灯条驱动板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外表面上,并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灯条驱动板与所述控制板并排间隔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灯条驱动板的两端分别独立地朝所述背板的两条较短的侧边延伸设置;以及
灯条,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背板背离所述灯条驱动板一侧的表面,所述灯条与所述灯条驱动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中的灯条驱动板沿背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控制板并排间隔设置于背板的宽度方向上,且灯条驱动板的两端分别独立地朝背板的两条较短的侧边延伸设置,即增加了灯条驱动板的长度尺寸,从而保证了灯条驱动板具有足够的设计空间,可安装更多的驱动芯片。同时,还可有效减少灯条驱动板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避免只将灯条驱动板设于TCON板的上方时,通过增加灯条驱动板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来增加设计空间而导致的背光模组的高度尺寸过大、以及导致的显示装置中后壳的高度尺寸过大的问题,避免了显示装置整体的薄占比过小。也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降低显示装置中后壳的高度尺寸、提高显示装置整机薄占比的背光模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分解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背光模组 40 灯条
10 背板 41 灯条插座
11 穿设孔 50 第一连接件
20 控制板 60 第二连接件
21 机芯板 61 连接槽
22 TCON板 70 加强筋
23 电源板 71 安装槽
30 灯条驱动板 711 安装凸台
31 子驱动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100,旨在提供一种小尺寸背光模组100。
结合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100的一实施例中,该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0、控制板20、灯条驱动板30以及灯条40。控制板20设置在背板10的外表面上。其中,控制板20包括机芯板21、TCON板22和电源板23。机芯板21、TCON板22和电源板23分别独立地设置在背板10的外表面上,并沿背板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灯条驱动板30设置在背板10的外表面上,并沿背板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灯条驱动板30与控制板 20并排间隔设置在背板10的宽度方向上,灯条驱动板30的两端分别独立地朝背板10的两条较短的侧边延伸设置。灯条40设置在背板10背离灯条驱动板30一侧的表面上,灯条40与灯条驱动板30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控制板20中的机芯板21、TCON板22和电源板23均与灯条驱动板30电连接,可通过电线、电片等方式实现电连接,具体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灯条驱动板30沿背板1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位于机芯板21、TCON板 22和电源板23的一侧,且灯条驱动板30的长度与控制板20的长度一致。具体的,为了便于安装拆卸,该灯条驱动板30可为延伸设计的一体结构;或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对损坏的某一模块进行更换或维修,该灯条驱动板 30可为多块并排设置的分体结构。
灯条40设置有多个,且每一灯条40上设置有多个LED灯,多个灯条40 可沿背板10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且多个灯条40均可通过灯条驱动板 30控制灯条40上LED灯的亮灭情况。
背光模组100还包括有光学膜片、导光板和扩散板,其中,光学膜片、导光板和扩散板沿灯条40依次堆叠设置在背板10背离灯条驱动板30一侧的表面上。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背光模组100中的灯条驱动板30沿背板1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控制板20并排间隔设置于背板10 的宽度方向上,且灯条驱动板30的两端分别独立地朝背板10的两条较短的侧边延伸设置,即增加了灯条驱动板30的长度尺寸,从而保证了灯条驱动板 30具有足够的设计空间,可安装更多的驱动芯片。同时,还可有效减少灯条驱动板30在高度方向上尺寸,避免只将灯条驱动板30设于TCON板22的上方时,通过增加灯条驱动板30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来增加设计空间而导致的背光模组100的高度尺寸过大、导致的显示装置中后壳的高度尺寸过大的问题,避免了显示装置整体的薄占比过小。也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降低显示装置中后壳的高度尺寸、提高显示装置整机薄占比的背光模组100。
结合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100的一实施例中,灯条驱动板 30包括多个子驱动板31,多个子驱动板31沿背板1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相邻的子驱动板31之间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子驱动板31之间可拆卸连接,每一子驱动板31 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座子,相邻的子驱动板31之间通过座子的配合以实现可拆卸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以利于对损坏的某一模块进行更换或维修,因此将灯条驱动板30设置成多个子驱动板31组成的分体结构,当某一个子驱动板31损坏时,可直接对该子驱动板31进行更换或维修即可,无需拆下整块灯条驱动板30进行更换或维修。
结合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100的一实施例中,灯条驱动板 30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50,第一连接件50设置在相邻的子驱动板31之间,第一连接件50相对的两端分别独立地开设有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
其中,所述第一插接槽与相邻的所述子驱动板31相配合;
所述第二插接槽与相邻的所述子驱动板31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子驱动板31中,一个子驱动板31面向相邻的子驱动板31的一侧边缘插设于第一插接槽内,另一个子驱动板31面向相邻的子驱动板31的一侧边缘插设于第二插接槽内。
可以理解的,为了便于相邻的子驱动板31之间实现电连接,并使相邻的子驱动板31之间便于拆卸更换,因此在相邻的子驱动板3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件50,以使一个子驱动板31通过第一连接件50电连接于相邻的子驱动板31。
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6,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100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还包括:
第二连接件60,第二连接件60的一端电连接于灯条驱动板30,第二连接件60的另一端电连接于灯条40。
本实施例中,灯条驱动板30的下侧缘设置有灯条驱动板插座,第二连接件60与灯条驱动板30连接的一端插设于灯条驱动板插座内并与灯条驱动板 30实现电连接。
第二连接件60可有多种设置形状,对于连接不同的结构以及不同的位置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例如,为了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从而灯条驱动板30与灯条40之间可通过“L”形第二连接件60实现电连接;或者,由于位于中心位置的相邻的子驱动板31之间的间距较小,为了防止相互干涉,从而该相邻的子驱动板31可通过“S”形第二连接件60分别与灯条40实现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为了便于灯条驱动板30与灯条40实现电连接,因此通过第二连接件60的两端分别连接灯条驱动板30和灯条40,以便于灯条驱动板 30通过第二连接件60控制灯条40的亮灭情况。
结合参阅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100的一实施例中,灯条40面向背板10的一侧设置有灯条插座41,背板10面向灯条40的表面开设有穿设孔11,灯条插座41穿设于穿设孔11;
其中,第二连接件60的一端插设于灯条插座41。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60的一端插设于灯条插座41后电连接于灯条40,第二连接件60背离灯条插座41的一端电连接于灯条驱动板30。穿设孔 11可配合灯条插座41的形状而开设成矩形孔,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穿设孔11也可以设置成圆形孔、多边形孔等形状。
可以理解的,为了进一步便于灯条驱动板30与灯条40实现电连接,并保证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因此在背板10面向灯条40的表面开设有穿设孔11,以使灯条插座41穿设于该穿设孔11后通过第二连接件60电连接于灯条驱动板30。
结合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100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60面向灯条驱动板30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61,灯条驱动板30的一侧边缘插设于连接槽61内。
本实施例中,连接槽61的槽口朝向灯条驱动板30设置,且沿灯条驱动板30的插入方向,连接槽61的槽口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该设置不仅可便于灯条驱动板30由连接槽61的槽口插入,还可通过槽口较小的位置对灯条驱动板30进行限位并固定于连接槽61内,以提高灯条驱动板30与第二连接件61的连接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为了提高灯条驱动板30与第二连接件60的连接稳定性,以避免灯条驱动板30与第二连接件60接触不良,而造成短路的情况,因此在第二连接件60开设有连接槽61,并使灯条驱动板30的一侧边缘插设于连接槽61内以实现固定连接。
结合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100的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 还包括:
设于背板10的外表面的两个加强筋70,两个加强筋70设于控制板20的同侧,且两个加强筋70与背板10的外表面围合形成安装槽71,灯条驱动板30设于安装槽71内。
本实施例中,两个加强筋70均沿背板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两个加强筋70并排间隔设置于背板10的宽度方向上。
可以理解的,为了提高灯条驱动板30与背板10的连接稳定性,防止灯条驱动板30在使用或运输过程中发生偏移,从而在背板10上设置有两个加强筋70,以将灯条驱动板30安装于两个加强筋70与背板10的外表面围合形成的安装槽71内,同时,加强筋70的使用还可增强整体产品的力学强度,防止在受到较大压力时发生变形、断裂等情况。
结合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100的一实施例中,安装槽71的底壁和/或侧壁设有安装凸台711:
灯条驱动板30设于安装凸台711的背离背板10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安装凸台711可凸设于安装槽71的底壁上;或者,安装凸台711凸设于安装槽71的侧壁;又或者,同时在安装槽71的底壁和侧壁均凸设有安装凸台711。
安装凸台711设置有多个,多个安装凸台711沿灯条驱动板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灯条驱动板30的安装稳定性,安装槽71 的底壁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安装凸台711。
可以理解的,为了便于第一连接件50、第二连接件60、排线等结构的安装排布,并保证整体结构的紧凑性,从而在安装槽13的底壁和/或侧壁设有安装凸台711,将灯条驱动板30设于安装凸台131上,使灯条驱动板30与背板 10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将第一连接件50、第二连接件60、排线等结构安装排布在该间隙内。
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5,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100的一实施例中,灯条 40设置有多个,多个灯条40沿背板10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
灯条驱动板30设有多个驱动芯片,灯条40与驱动芯片一一对应的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背板10上开设有多个穿设孔11,多个穿设孔11沿背板10 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一灯条40的灯条40插座插设于一穿设孔11内,同时,第二连接件60设置有多个,每一灯条40通过一第二连接件60与一驱动芯片一一对应的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为了便于局部控制灯条40中LED灯的亮度,以提高该背光模组100的局部亮度以及画面对比度,因此在灯条驱动板30上设置有多个驱动芯片,以使每一灯条40通过一驱动芯片控制其亮度变化。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背光模组 100,该背光模组100的具体结构详见前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装置采用了前述所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该显示装置可为液晶电视,其中,该显示装置还包括液晶面板和壳体,壳体包括后壳和面盖,面盖盖设于后壳,面盖与后壳限定出容腔,背光模组 100安装于容腔内,液晶面板盖设于面盖背离后壳一侧的表面上,且液晶面板电连接于背光模组100。其中,灯条40设置在背板10朝向液晶面板的一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外表面上;
灯条驱动板,所述灯条驱动板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外表面上,并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灯条驱动板与所述控制板并排间隔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灯条驱动板的两端分别独立地朝所述背板的两条较短的侧边延伸设置;以及
灯条,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背板背离所述灯条驱动板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灯条与所述灯条驱动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驱动板包括多个子驱动板,多个所述子驱动板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相邻的所述子驱动板之间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相邻的所述子驱动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的两端分别独立地开设有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
其中,所述第一插接槽与相邻的所述子驱动板相配合;
所述第二插接槽与相邻的所述子驱动板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灯条驱动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灯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面向所述背板的一侧设置有灯条插座,所述背板面向所述灯条的一侧开设有穿设孔,所述灯条插座穿设于所述穿设孔;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灯条插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面向所述灯条驱动板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灯条驱动板的一侧边缘插设于所述连接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设于所述背板的外表面上的两个加强筋,两个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控制板的同侧,且两个所述加强筋与所述背板的外表面围合形成安装槽,所述灯条驱动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和/或侧壁设有安装凸台;
所述灯条驱动板设于所述安装凸台的背离所述背板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灯条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
所述灯条驱动板设有多个驱动芯片,所述灯条与所述驱动芯片一一对应的电连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922484202.9U 2019-12-30 2019-12-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10149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4202.9U CN211014948U (zh) 2019-12-30 2019-12-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4202.9U CN211014948U (zh) 2019-12-30 2019-12-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14948U true CN211014948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68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84202.9U Active CN211014948U (zh) 2019-12-30 2019-12-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149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0551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791098B (zh) 图像显示装置
US7674006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same
CN111290171B (zh) 直下式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313349B2 (en) Multi-slot connector
CN216119379U (zh) 显示屏
CN211014948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7444023U (zh) 一种新型直下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1960216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588840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10295705U (zh) 背光组件和显示设备
CN212749477U (zh) 一种显示模组
CN210606412U (zh) 一种超薄led显示屏模块及其组件
CN204515301U (zh) 大屏幕显示器
CN214377434U (zh) 一种超薄led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EP1881566B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same
CN215341796U (zh) 一种led模组
CN114779531B (zh) 一种背光灯条转接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9872750U (zh) 模块式显示屏
CN217238568U (zh) 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20474268U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CN211779750U (zh) 一种led显示屏的底座结构及led显示屏
CN213070437U (zh) 一种led多媒体一体机箱体
CN217926388U (zh) 无线连接风扇
CN220139980U (zh) 一种控制器及交通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