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4268U - 一种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4268U
CN220474268U CN202321755528.0U CN202321755528U CN220474268U CN 220474268 U CN220474268 U CN 220474268U CN 202321755528 U CN202321755528 U CN 202321755528U CN 220474268 U CN220474268 U CN 220474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hanging
display device
plate body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5552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运辉
廖金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5552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4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4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4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其中,该显示设备包括背板本体、第一后壳以及第二后壳,背板本体的后侧凸设有至少有两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用于提供壁挂组件的安装位置,第一加强筋沿竖直方向设置,并间隔布设于背板本体,第一后壳与第二后壳,第一后壳与第二后壳间隔设置于背板本体的后侧面,并且,第一后壳与第二后壳分置在至少一第一加强筋的两侧。背板本体可通过第一加强筋直接与壁挂组件连接,无需在背板本体上加工出壁挂螺柱对后壳结构进行适配避让,从而降低背板本体的加工工程数,以及生产、物料和包装等成本,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显示设备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也相应缩小。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背景技术
目前的显示设备在使用状态下,一般会通过支撑架支撑放置于如柜体、地面等支撑面上,或者,通过壁挂组件挂置固定于目标位置上(如墙体、支架等)。
在采用壁挂组件挂置于目标位置的使用场景中,为了适配显示设备结构,显示设备的背板上一般会设置有壁挂螺柱,壁挂螺柱能够提供壁挂组件的安装位置的同时,还能够让壁挂组件与背板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从而避免壁挂组件与设置在背板上的后壳产生干涉。但是,在背板上设置壁挂螺柱的方式会导致背板的加工工程数增加,不但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还提高了物料、生产及包装成本,也对壁挂组件与背板之间的装配强度构成一定影响,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解决显示设备背板加工难度大、成本高,以及壁挂状态下,背板本体与壁挂组件装配强度较低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背板本体,所述背板本体的后侧凸设有至少有两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用于提供壁挂组件的安装位置,所述第一加强筋沿竖直方向设置,并间隔布设于所述背板本体;以及
第一后壳与第二后壳,所述第一后壳与所述第二后壳间隔设置于所述背板本体的后侧面,并且,所述第一后壳与所述第二后壳分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交互平板,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设备;
显示模组;以及
边框组件,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背板本体通过所述边框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背板本体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设置有触控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显示设备将传统的后壳结构拆分设计为第一后壳与第二后壳,并将第一后壳与第二后壳设置在至少一第一加强筋的两侧,从而避开了原壁挂组件的安装位置,即背板本体可通过第一加强筋直接与壁挂组件连接,无需在背板本体上加工出壁挂螺柱对后壳结构进行适配避让,从而降低背板本体的加工工程数,以及生产、物料和包装等成本,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由于壁挂组件可直接安装于背板本体,因此,在显示设备处于壁挂状态下,显示设备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也相应缩小,节省了设备产品安装所占用的空间,同时也降低了显示设备对目标位置所产生的力矩,从而提高显示设备在目标位置上的安装可靠程度,以及提高了壁挂组件与显示设备之间的装配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设备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设备后侧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设备后侧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俯视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显示设备后侧结构壁挂组件爆炸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壁挂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壁挂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背板本体;11、第一加强筋;13、第一后壳;14、第二后壳;15、第二加强筋;16、避空间隙;17、螺纹孔;20、壁挂组件;21、壁挂支架;211、第一挂钩;212、悬挂主体;213、锁定座;2131、第一安装孔;22、壁挂板;221、第一卡合板;222、第二安装孔;30、后盖;40、显示模组;50、边框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相关技术中,显示设备一般由背板(内设有背光模组)、边框组件以及显示模组三个部分组成,边框组件的两侧分别与显示模组以及背板固定连接,使显示模组、边框组件以及背板围合设置的同时,保持显示设备整体结构状态的相对稳定。
从背景技术可知,目前的显示设备一般具有两种使用状态,其中一种使用状态是采用支撑架设置于显示设备的底部,以使显示设备可通过支撑架支撑放置于如柜体、地面等形成有趋于水平的支撑面上。而另一种使用状态则是通过在显示设备与目标位置(如墙体、支架等形成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面的部件)之间设置壁挂组件,使得显示设备可通过壁挂组件挂置固定于目标位置上。
而在采用壁挂组件壁挂设置于目标位置的使用场景中,由于显示设备的背板上需要设置有主板、电源板、电源、液晶处理器等电子元器件的缘故,因此,背板上需要安装后壳以对相关的电子元器件实施保护,后盖设置在背板的后侧,并与背板之间围设出用于容纳电子元器件及部分功能模块的容纳腔,从而在背板的后侧形成一凸包结构。为了适配显示设备的上述结构,显示设备的背板上一般会设置有壁挂螺柱,壁挂螺柱的一端与背板连接,壁挂螺柱的另一端往显示设备后侧方向延伸以提供壁挂组件安装于背板的位置,让壁挂组件与背板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从而避免壁挂组件与设置在背板上的后壳产生干涉。但是,采用上述相关技术会存在以下缺陷:
1、在背板上设置壁挂螺柱的方式会导致背板的加工工程数增加,加大了背板的加工难度,不但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还提高了物料、生产及包装成本;
2、背板通过壁挂螺柱与壁挂组件连接,壁挂螺柱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歪斜现象,对壁挂组件与背板之间的装配强度构成一定影响,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不利于显示设备的长期壁挂使用;
3、显示设备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装配间距加大,导致显示设备安装所占用的装空间增大,同时,显示设备对目标位置所产生的力矩也随之增大,使得相应的使用场景中对目标位置的结构强度要求较高;
4、壁挂螺柱会在背板上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使壁挂状态下背板容易产生形变,最终导致背板内部的背光模组损坏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设备,通过对显示设备中背板本体结构的改进优化,从而解决了产品设备加工难度大、各项成本高,以及壁挂状态下稳定性较差等一系列问题。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也可以称为显示器,或直接通俗的称为显示屏、荧幕等,其主要功能用于输出图像信息。具体的,显示设备一般包括直下式以及侧入式两种背光形式,其主要由显示模组以及背光模组配合实现图像的显示以及图像发光的功能,显示模组用于提供图像显示功能,在显示模组的前侧会提供用于保护液晶面板的玻璃面板,而背光模组则用于提供显示模组显示图像所需的亮度并对显示设备的后侧进行保护。
示例性的,本例所提供的显示设备可以应用于商业场景,比如:液晶广告机、会议显示屏、液晶拼接屏、触摸一体机、户外广告机、数字智能水牌、自助终端机、定制商显等都属于商显范畴。
请参考图1-图2,在对该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之前,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显示设备方案中的各部件而言,靠近显示设备顶部的一侧为各部件的上侧,即为附图中箭头所指示的“上”的方向,反之,靠近显示设备底部的一侧为各部件的下侧,即为附图中箭头所指示的“下”的方向;并且,显示设备中,显示模组40用于提供图像显示功能的一侧为各部件的前侧,即为附图中箭头所指示的“前”的方向,相对的,背板本体10背离显示模组40的一侧为各部件的后侧,即为附图中箭头所指示的“后”的方向。
请参考图2-图5,该显示设备包括背板本体10,背板本体10作为上述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其在显示设备的应用中用于提供背光光源、光学膜片等部件的安装、支撑位置,示例性的,背板本体10的前侧面(即背板本体10朝往显示模组4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多个背光光源,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条以及反射板,并在背板本体10的前侧外沿上设置多个膜片固定部,用于将光学膜材固定覆盖在背板本体10的前侧,使背光光源所发射的光线,以及反射板所反射的光线能够在透过光学膜材后射往显示模组40,一般情况下,光学膜材包括但不限于增亮膜、扩散板等,本实施方式在此不作详细限定。
背板本体10的后侧凸设有至少有两第一加强筋11,第一加强筋11沿背板本体10的竖直方向(本实施方式中的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以达到提高背板本体10沿上下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具体参照图2-图4,以第一加强筋11为两条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背板本体10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两第一加强筋11,并且,两条的上端以及下端分别靠近背板本体10的上测板沿以及下侧板沿设置,以达到较好的力学形成,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筋11所延伸的长度也可以较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第一加强筋11短。接上述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两第一加强筋11沿背板本体10的横向(本如图所示3,背板本体10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背板本体10上也可设置有多条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加强筋11,上述事实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加强筋11除了能够提高背板本体10的力学强度,使背板本体10在显示设备处于壁挂使用状态下不会轻易地产生形变,同时,第一加强筋11还用于提供壁挂组件20的安装位置,在显示设备处于壁挂设置的状态下,壁挂组件20设置于第一加强筋11,这样,显示设备的重力能够通过背板本体10上的第一加强筋11传递至壁挂组件20上,再通过壁挂组件20传递到壁挂所在的目标位置上,壁挂组件20会对第一加强筋11施加相应的反作用力,而由于第一加强筋11的设置,从而提高壁挂组件20作用于背板本体10部分的结构强度,能够有效减少,或避免背板本体10的产生形变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处在背板本体10前侧的背光光源受外力冲击而损坏。
一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11凸设于背板本体10的后侧面,第一加强筋11与背板本体10可以为一体件,也可以通过独立加工成型的方式,通过后续装配的方式使二者连接。本实施方式中,背板本体10与第一加强筋11通过钣金工艺一体加工成型,可以理解的是,钣金工艺是一种针对金属薄板的综合冷加工工艺,其加工工艺包括但不限于剪、冲/切/复合、折、焊接、铆接、拼接、等,其能够让背板本体10与第一加强筋11整体厚度一致,工艺简单且加工效率高。
一实施例中,背板本体10的后侧还设置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的安装区,电子元器件包括但不限于主板、电源板、液晶处理器等,一般来说,如主板、电源板等电子元器件功率相对较高,而液晶处理器等电子元器件则功率相对较低。为此,本实施方式将功率相对较高的电子元器件以及功率相对较低的电子元器件分别安装在背板主体后侧的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区当中。示例性的,本实施方式将主板与电源板集成设置为集成主板,背板本体10上设有提供集成主板等高功率电子元器件设置的高压安装区,以及提供液晶处理器等低功率电子元器件设置的低压安装区,其中,高压安装区与低压安装区间隔设置在背板本体10的后侧部。对应的,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一后壳13与第二后壳14,第一后壳13与第二后壳14分别被配置为遮挡上述的高压安装区以及低压安装区,二者均设置于背板本体10的后侧面,以对设置在高压安装区以及低压安装区当中的电子元器件提供保护,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后壳13对应盖设在背板本体10的高压安装区上,其尺寸大小与高压安装区相适配,第二后壳14对应盖设在背板本体10的低压安装区上,其尺寸大小与低压安装区相适配,而一般情况下,由于高功率电子元器件(如主板、电源板等)的尺寸大于低功率电子元器件(如液晶控制器)的尺寸,因此,第一后壳13在背板本体10上所覆盖的范围一般大于第二后壳14在背板本体10上所覆盖的范围。
请继续参考图2-图3,根据上述所提供的结构形式,第一后壳13与第二后壳14分置在至少一第一加强筋11的两侧,即在第一加强筋11沿背板本体10竖直方向延伸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后壳13与第二后壳14分别设置在至少一条第一加强筋11的左侧与后侧,这样,第一后壳13、第二后壳14以及第一加强筋11在背板本体10上不会形成相互重合的部分,从而避免设置于第一加强筋11的壁挂组件20与第一后壳13以及第二后壳14之间产生相互干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第一后壳13及第二后壳14可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加强筋11之间形成避空间隙16,从而进一步让第一后壳13及第二后壳14的安装位置处在相对远离壁挂组件20的安装位置的一侧上,提高了壁挂组件20位于背板本体10上的安装自由度的同时,也可以让壁挂组件20的结构尺寸增大,进一步提高显示设备在目标位置上的壁挂稳定性。
以下,以上述背板本体10设置有两条第一加强筋11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上述的实施方式至少包括有以下两种形态:
一、如图所示2-图3,第一后壳13与第二后壳14分别设置在其中一第一加强筋11的左右两侧,而另一加强筋则设置在第一后壳13远离第二后壳14的一侧,或设置在第二后壳14远离第一后壳13的一侧;
二、第一后壳13与第二后壳14分别设置在两第一加强筋11相互远离的一侧,如,第一后壳13与第二后壳14分置在背板本体10的左右两侧;
三、第一后壳13与第二后壳14均设置在其中一第一加强筋11的同一侧。
根据上述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显示设备中用于设置电子元器件的区域分设为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区,并对应两安装区的位置将传统的一体式后壳结构拆分设计为第一后壳13与第二后壳14,并将第一后壳13与第二后壳14设置在至少一第一加强筋11的两侧,从而避开了原壁挂组件20的安装位置,即背板本体10可通过第一加强筋11直接与壁挂组件20连接,无需在背板本体10上加工出壁挂螺柱对后壳结构进行适配避让。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并对应上述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其具有以下优势:
1、由于无需在背板本体10上加工出壁挂螺柱,因此,背板本体10的加工工程数能够适应性地减少,从而降低了背板本体10的加工难度,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同时,产品的生产、物料和包装等成本也能够相应降低;
2、壁挂组件20可支架安装在背板本体10上,在显示设备处于壁挂状态下,显示设备与壁挂组件20支架的力传递无需经过壁挂螺柱,也即不会产生壁挂螺柱歪斜等情况,确保了显示设备在目标位置上的稳定安装,也提高了显示设备与壁挂组件20的装配强度,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3、由于第一后壳13与第二后壳14在显示设备处于壁挂状态下不会与壁挂组件20之间产生相互干涉,即,壁挂组件20无需通过壁挂螺柱结构补偿背板本体10上因后壳结构而存在的高度差问题,故,壁挂组件20与背板本体10之间的装配间距得以缩小,从而节省了显示设备挂置于目标位置上所占用的安装空间,并且,显示设备通过壁挂组件20对目标位置所产生的力矩也随之减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目标位置的结构稳定性;
4、壁挂组件20与背板本体10的在装配状态下的接触面积固然会比壁挂组件20通过壁挂螺柱与背板本体10之间的接触面积,即,本实施方式的壁挂组件20与背板本体1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有效地提高二者间力的传递效率,减少背板本体10上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避免背板本体10形变、撕裂等问题的发生,有效保护背光模组结构。
请继续参考图2-图5,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还包括壁挂组件20,根据上述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知,壁挂组件20用于将背板挂置在目标位置上,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目标位置可以为墙壁或其他目标设备,而目标设备则可以为支架等其他支撑结构。
一实施例中,壁挂组件20包括壁挂支架21以及壁挂板22,壁挂板22被配置为与目标位置连接,壁挂支架21安装于第一加强筋11,壁挂支架21与壁挂板22可拆卸连接,具体说明如图2-图5所示,以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挂置于墙壁为例,在壁挂组件20的具体应用场景中,壁挂板22可固定于墙壁所提供的安装面上,当然,该安装面优选沿竖直方向(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设置,也可以倾斜于水平面设置,壁挂支架21直接安装固定在第一加强筋11上,以实现上述取消壁挂螺柱设计的技术效果。其中,壁挂支架21包括悬挂主体212和锁定座213,悬挂主体212用于安装在背板主体上并与第一后壳13及第二后壳14间隔设置,锁定座213与悬挂主体212呈角度设置,锁定座213的一侧连接于悬挂主体212,另一侧则往悬挂主体212远离背板主体的一侧延伸,用于与壁挂板22可拆卸连接,这里,悬挂主体212与壁挂板22之间可采用如卡挂、卡扣等便于拆装的连接方式实现连接,以便于显示设备与目标位置的快速拆装。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壁挂组件20与背板本体10以及目标位置之间的连接强度,壁挂组件20与背板主体之间,以及壁挂组件20与目标位置之间可采用螺栓固定的连接方式。一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11上开设有贯穿背板本体10前后两侧的螺纹孔17,或者,在背板本体10的前侧设置出对应于该螺纹孔17的螺柱,锁定座213上开设有结构与该螺纹孔17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孔2131,其中,第一安装孔2131的直径稍大于螺纹孔17,使螺栓能够在活动穿过第一安装孔2131后与背板主体上的螺纹孔17螺接配合,将壁挂支架21固定在第一加强筋11上。对应的,壁挂板22上可开设出多个贯穿其前后两侧的第二安装孔222,且第二安装孔222为腰型过孔,第二安装孔222的长度方向与背板本体10的横向相互平行,由此,螺栓可以在活动穿过第二安装孔222后与目标位置螺接配合,将壁挂板22固定于目标位置,在壁挂板22与目标位置的装配过程中,由于第二安装孔222呈腰型结构,故螺栓可以调节其在第二安装孔222上的连接位置,从而使壁挂板22适用于具有不同两个孔位间距的目标位置,提高壁挂组件20的通用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壁挂支架21的悬挂主体212与锁定座213可以采用钣金工艺弯折成型。
请参考图4,本实施方式将第一后壳13远离背板本体10的一侧面与背板本体10的后侧面之间的间距定义为第一间距L1,壁挂支架21远离背板本体10的一侧与背板本体10的后侧面之间的间距定义为第二间距L2,壁挂板22远离背板本体10的一侧与背板本体10的后侧面之间的间距定义为第三间距L3,本实施方式的第二间距L2小于第一间距L1,且第三间距L3大于第一间距L1。也即,在背板本体10与壁挂支架21相连接的结构状态下,壁挂支架21位于背板本体10后侧面的高度低于第一后壳13位于背板本体10后侧面的高度,这样,让锁定座213所处位置相比第一后壳13的后侧更为靠近于背板本体10,从而提高其在安装于壁挂板22的状态下的结构紧凑性,并且,在壁挂支架21与壁挂板22处于安装状态下,壁挂板22位于背板本体10后侧面的高度大于第一后壳13位于背板本体10后侧面的高度,使显示设备的壁挂状态下,第一后壳13的后侧面不会与目标位置所提供的支撑面之间产生干涉,确保了壁挂组件20结构,以及壁挂组件20与背板本体10装配结构紧凑的同时,保证显示设备能够顺利地挂置在目标位置上。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本实施方式将第一后壳13在背板本体10上所遮盖的区域定义为高压安装区,第二后壳14所遮盖的区域定义为低压安装区的缘故,故,安装在高压安装区的电子元器件体积要较安装于低压安装区的电子元器件体积小,因此,一般情况下,第二后壳14远离背板本体10的一侧面与背板本体10后侧面之间的间距会小于第一间距L1,因此,本实施方式利用第一后壳13与背板本体10之间形成的第一间距L1小于第二间距L2的方式,以达到显示设备能够顺利安装于目标位置的技术手段。
请继续参考图3,壁挂支架21位于背板本体10所延伸的方向与第一加强筋11相互平行,并在竖直方向上抵贴于第一加强筋11的表面。以壁挂支架21包括上述悬挂主体212以及锁定座213的实施方式为例,该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板件作为锁定座213,并且,该板件安装于第一加强筋11时,沿第一加强筋11所延伸的方向延伸设置,并锁定座213沿第一加强筋11的延伸方向抵贴于第一加强筋11的后侧面,使锁定座213与第一加强筋11之间在通过螺栓锁附的基础上呈面接触关系,这样能够有效提高背板本体10与壁挂支架21之间的力传递效率,避免背板本体10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而导致其形变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壁挂支架21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加强筋11均呈长条形结构,而壁挂支架21的长度可以设置为小于第一加强筋11的强度,以确保壁挂支架21能够完全抵贴于第一加强筋11的表面,而为了提高壁挂支架21与第一加强筋11的装配可靠性,本实施方式在壁挂支架21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131,而对应的,第一加强筋11上也分别设置出与壁挂支架21两端的第一安装孔2131相对位的螺纹孔17。
一实施例中,壁挂支架21沿第一加强筋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为一长条构件,壁挂板22的上侧与下侧均与壁挂支架21之间形成配合关系。而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确保壁挂板22的上下两侧均与壁挂支架21形成配合的基础上,壁挂支架21在同一第一加强筋11上可设置为两个或以上,两个或以上的壁挂支架21沿第一加强筋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壁挂支架21均设置为与壁挂板22之间形成配合,以确保壁挂板22与壁挂支架21的装配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的壁挂支架21与壁挂板22之间采用卡挂的配合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这里,本实施方式提供以下两种壁挂支架21与壁挂板22的卡挂结构:
一、请参考图5-图7,壁挂支架21远离背板本体10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挂钩211,壁挂板22设置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卡合板221,壁挂支架21通过第一挂钩211卡挂在壁挂板22的第一卡合板221上;
二、壁挂板22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第二挂钩,壁挂支架21远离背板本体10的一侧设置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卡合板,壁挂支架21通过第二卡合板卡挂于壁挂板22的第二挂钩。
在上述卡挂结构一当中,第一挂钩211设置在锁定座213上,而在上述的卡挂结构二当中,第二卡合板则设置在锁定座213上。
通过实施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让壁挂支架21由上往下卡挂于壁挂板22上,使壁挂支架21在显示设备自重作用下稳定地挂置于壁挂板22上,而在显示设备需要从目标位置上拆卸下来时,用户则可退显示设备施加由下往上的作用力,方可使壁挂支架21与壁挂板22沿竖直方向脱离,从而实现显示设备的拆卸,便于用户操作。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显示设备在目标位置上的稳定性,在壁挂支架21与壁挂板22卡挂配合的状态下,壁挂支架21与壁挂板22之间还可以通过设置锁定螺杆的方式实现二者的锁附配合,防止显示设备被随意扳动,提升稳定性。
请继续参考图2-图5,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加强筋11与壁挂支架21均为设置为两个,两壁挂支架21分别对应设置在两第一加强筋11上,两第一加强筋11沿背板本体10的横向间隔布置于背板本体10的后侧面,对应的,两个壁挂支架21一一对应设置在两第一加强筋11上,从而让其中一壁挂支架21设置在靠近背板本体10左侧的位置上,另一壁挂支架21设置在靠近背板本体10右侧的位置上,在显示设备处于壁挂状态下,位于两侧的壁挂支架21共同承担显示设备整体重量,从而有效提高显示设备在目标位置上的壁挂稳定性。
其中,本实施方式的壁挂板22沿横向延伸设置,且其长度大于两壁挂支架21的间距,使该壁挂板22能够均与两壁挂支架21形成卡挂配合,采用一个壁挂板22与两个壁挂支架21配合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壁挂板22的加工难度,避免两个壁挂板22之间因装配高度、加工误差不一致而导致显示设备位于目标位置上出现壁挂状态不稳定等情况的发生,也能够扩大壁挂板22的整体体积,让由壁挂支架21传递至壁挂板22上的作用力,均匀分散到壁挂板22上,让壁挂板22均匀地将作用力传递至目标位置上,降低目标位置的结构强度需求的同时,也降低了壁挂板22的支撑负担。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由于第一后壳13体积大于第二后壳14的缘故,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后壳13与第二后壳14分置在其中一第一加强筋11的两侧的情况下,另一第一加强筋11设置在第二后壳14远离第一后壳13的一侧,以避免另一第一加强筋11以及壁挂支架21与第一后壳13之间产生干涉。
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两第一加强筋11均设置在第一后壳13及第二后壳14之间,则能够有效避免任意第一加强筋11与第一后壳13及第二后壳14产生干涉的问题,但是,该实施方式中,高压安装区与低压安装区的区域间距较大,电子元器件以及显示设备内的功能模块的安装位置以及接线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导致显示设备中的接线、装配难度提高,不利于显示设备内部结构的紧凑设计。
请继续参考图3,第一后壳13设置在背板本体10的左侧部或右侧部,第二后壳14位于背板本体10的左侧部与右侧部之间,并且,第二后壳14设置在背板本体10的下侧部,让背板本体10的中部能够提供一个可供壁挂组件20安装的位置,这样,当壁挂组件20设置在背板本体10的中部的状态下,能够有效地保持力显示设备的重力能够平均地传递至壁挂组件20上,保值显示设备平衡挂置于目标位置。
接上述实施方式,由于本方案将第一后壳13所遮盖的区域定义为高压安装区,第二后壳14所遮盖的区域定义为低压安装区的缘故,为了符合产品安规需求,本实施方式将第一后壳13设置为金属后壳,而第二后壳14则可设置为塑胶后壳,以通过塑胶后壳易于加工,且塑胶构件成本、工艺成本相对金属后壳低的特性,从而降低产品的加工难度及相关成本。
在上述背板本体10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加强筋11的基础上,背板本体10在其横向上的力学强度较为薄弱,导致背板本体10在横向上的抗弯性能低。为此,如图3-图4所示的,背板本体10的后侧还凸设有第二加强筋15,第二加强筋15沿横向设置且至少一端与第一加强筋11连接。
而为了避免第二加强筋15与第一加强筋11之间产生干涉而导致壁挂支架21难以与第一加强筋11连接,第一加强筋11远离背板本体10的一侧面与背板本体10的后侧面之间的间距定义为第四间距L4,第二加强筋15远离背板本体10的一侧面与背板本体10的后侧面之间的间距定义为第五间距L5,L4大于L5。这样,第二加强筋15位于背板本体10上的所在平面会低于第一加强筋11位于背板本体10上的所在平面,在保证了背板本体10竖直方向及横向上的力学强度的同时,确保壁挂组件20能够顺利地与第一加强筋11连接配合。
一实施例中,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还包括后盖30,连接于背板本体10的下侧板沿,一般而言,后盖30用于遮盖设置在,显示设备下部的功能部件(如喇叭、麦克风、蓝牙模块等)。而第一后壳13与第二后壳14的一侧以背板本体10连接,第一后壳13与第二后壳14的另一侧安装于后盖30,即在后盖30与背板本体10连接的基础上,让后盖30也能够通过第一后壳13及第二后壳14与背板本体10形成连接配合关系,提高后盖30与背板本体10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交互平板,应用上述显示设备结构。
在上述显示设备结构的基础上,该显示设备还包括有上述的显示模组40以及边框组件50,显示模组40与背板本体10通过边框组件50固定连接,背板本体10与显示模组40之间设置有触控模组,以使交互平板能够提供人机交互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交互平板可作为会议平板、智慧黑板、商显等需具备触控功能的显示设备,本实施方式的交互平板可以通过触控膜组对显示于显示模组40上的内容进行操作和实现人机交互操作,其集成了投影机、白板、幕布、音响、电视机以及视频会议终端等一种或多种功能。用户可通过手指或触控笔对显示模组40进行触控操作,智能处理系统则根据用户输入的触控操作生成书写笔迹并显示在显示模组40中,或根据用户输入的触控操作生成控制操作以处理显示模组40中的显示内容。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实施上述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加工难度大以及生产、物料、包装成本较高的问题,并通过不挂组件直接安装于背板本体10的实施方式,从而节省设备产品壁挂安装所占用的空间,也让设备在目标位置上的安装强度有所提高,满足用户对于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的壁挂使用需求。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本体(10),所述背板本体(10)的后侧凸设有至少有两第一加强筋(11),所述第一加强筋(11)用于提供壁挂组件(20)的安装位置,所述第一加强筋(11)沿竖直方向设置,并间隔布设于所述背板本体(10);以及
第一后壳(13)与第二后壳(14),所述第一后壳(13)与所述第二后壳(14)间隔设置于所述背板本体(10)的后侧面,并且,所述第一后壳(13)与所述第二后壳(14)分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加强筋(11)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壁挂组件(20),所述壁挂组件(20)包括壁挂支架(21)以及壁挂板(22),所述壁挂板(22)被配置为与目标位置连接,所述壁挂支架(21)安装于所述第一加强筋(11),所述壁挂支架(21)与所述壁挂板(22)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壳(13)远离所述背板本体(10)的一侧面与所述背板本体(10)的后侧面之间形成第一间距L1,所述壁挂支架(21)远离所述背板本体(10)的一侧与所述背板本体(10)的后侧面之间形成第二间距L2,所述壁挂板(22)远离所述背板本体(10)的一侧与所述背板本体(10)的后侧面之间形成第三间距L3;
所述第二间距L2小于所述第一间距L1,所述第三间距L3大于所述第一间距L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挂支架(21)位于所述背板本体(10)所延伸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加强筋(11)相互平行,并在竖直方向上抵贴于所述第一加强筋(11)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挂支架(21)远离所述背板本体(10)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挂钩(211),所述壁挂板(22)设置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卡合板(221),所述壁挂支架(21)通过所述第一挂钩(211)卡挂在所述壁挂板(22)的所述第一卡合板(221)上;或者
所述壁挂板(22)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第二挂钩,所述壁挂支架(21)远离所述背板本体(10)的一侧设置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卡合板,所述壁挂支架(21)通过所述第二卡合板卡挂于所述壁挂板(22)的所述第二挂钩。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11)与所述壁挂支架(21)均为两个,两所述壁挂支架(21)分别对应设置在两所述第一加强筋(11)上;
所述第一后壳(13)与所述第二后壳(14)分置在其中一所述第一加强筋(11)的两侧,另一所述第一加强筋(11)设置在所述第二后壳(14)远离所述第一后壳(13)的一侧;或,两所述第一加强筋(11)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后壳(13)及所述第二后壳(1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壳(13)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10)的左侧部或右侧部,所述第二后壳(14)位于所述背板本体(10)的左侧部与右侧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后壳(14)设置在所述背板本体(10)的下侧部;
所述壁挂组件(20)设置在背板本体(10)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壳(13)为金属后壳,所述第二后壳(14)为塑胶后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本体(10)的后侧还凸设有第二加强筋(15),所述第二加强筋(15)沿横向设置且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筋(11)连接;
所述第一加强筋(11)远离所述背板本体(10)的一侧面与所述背板本体(10)的后侧面之间形成第四间距L4,所述第二加强筋(15)远离所述背板本体(10)的一侧面与所述背板本体(10)的后侧面之间形成第五间距L5,L4大于L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后盖(30),连接于所述背板本体(10)的下侧板沿;
所述第一后壳(13)与所述第二后壳(14)的一侧以所述背板本体(10)连接,所述第一后壳(13)与所述第二后壳(14)的另一侧安装于所述后盖(30)。
11.一种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
显示模组(40);以及
边框组件(50),所述显示模组(40)与所述背板本体(10)通过所述边框组件(50)固定连接,所述背板本体(10)与所述显示模组(40)之间设置有触控模组。
CN202321755528.0U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Active CN220474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5528.0U CN220474268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5528.0U CN220474268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4268U true CN220474268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9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55528.0U Active CN220474268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4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7257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445190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JP357875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218305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US8477256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828819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1907655U (zh) 显示终端的天线固定结构及显示终端
CN103672575A (zh) 背光模组
CN220474268U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KR20050099621A (ko) 평판형 화상 표시 장치
CN210865142U (zh) 智慧黑板
CN211574682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5494451U (zh) 显示装置
US11442502B2 (en) Display device
CN209543778U (zh) 一种显示设备
CN210860548U (zh) 加强框组件、显示主体及拼接式智能交互平板
CN219999831U (zh) 一种屏幕边框组件、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CN219225255U (zh) 一种显示设备的边框组件、显示设备及智慧黑板
CN102748646A (zh) 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219287973U (zh) 一种显示设备的边框组件、显示设备及交互平板
CN215643531U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的安装结构
CN216014109U (zh) 边框及交互智能平板
CN216133276U (zh) 显示设备
CN215576005U (zh) 一种lcm模组的组装结构
CN216311243U (zh) 一种降低全贴合液晶显示屏Mura情况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