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2534U -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12534U
CN211012534U CN201922146235.2U CN201922146235U CN211012534U CN 211012534 U CN211012534 U CN 211012534U CN 201922146235 U CN201922146235 U CN 201922146235U CN 211012534 U CN211012534 U CN 211012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oling plate
plate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462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长武
李玮
王旭明
赵建宁
韦宝平
周恩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Dongyi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Dongyi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Dongyi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Dongyi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462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12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12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12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罐、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冷却罐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第一冷却板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固定连接于冷却罐的内部一侧,第二冷却板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固定连接于冷却罐的内部另一侧,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为空心结构,若干个第一冷却板或第二冷却板之间通过第一水管连接,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均分别通过第二水管与外界冷却水连通,能够通过在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里面注射冷却水能够将高温蒸汽进行充分冷却,且通过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的倾斜结构的设置能够降低高温蒸汽的穿梭速度,使得高温蒸汽与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的接触时间增加。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最早的火力发电厂于1875年在巴黎北火车站的火电厂实现的,随着发电机、汽轮机制造技术的完善、输变电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电力系统的出现以及社会电气化对电能的需求,20世纪30年代以后,火力发电进入大发展的时期,火力发电机组的容量由200兆级提高到300-600兆瓦级,到1973年最大的火电机组达1300兆瓦;大机组、大电厂使火力发电的热效率大为提高,每千瓦的建设投资和发电成本也不断降低,但机组过大又带来可靠性、可用率的降低,因而到90年代初,火力发电单机容量稳定在300-700兆瓦,其所占中国总装机容量在70%以上;
它的基本生产过程是:燃料在燃烧时加热水生成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而高温蒸汽推动汽轮机后被冷却从而进行利用,常用的火力发电厂冷却装置存在不能够对工作过后的高温蒸汽进行充分冷却,导致冷却效率低,对于后期利用造成一定影响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申请现提出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系统性高,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罐、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所述冷却罐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冷却罐上连接有蒸汽管道,且所述蒸汽管道与冷却罐内部相通,所述第一冷却板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固定连接于冷却罐的内部一侧,所述第二冷却板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固定连接于冷却罐的内部另一侧,所述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为空心结构,若干个第一冷却板或第二冷却板之间通过第一水管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均分别通过第二水管与外界冷却水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与冷却罐的内壁之间均为倾斜结构
优选的,还包括隔板、管道、压力泵、总输气管、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冷却罐的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管道的一端连接于冷却罐的内部顶端,所述管道用于传输气体制冷剂,所述管道上设置有压力泵和电控阀门,位于所述冷却罐内部的管道的一端连接有总输气管,所述总输气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支输气管,且所述支输气管穿过隔板,所述控制器设置于冷却罐上,所述温度传感器、压力泵和电控阀门均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却罐上设置有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上均设置有盲孔。
优选的,所述冷却罐的底端开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上设置有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能够通过在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里面注射冷却水能够将高温蒸汽进行充分冷却,且通过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的倾斜结构的设置能够降低高温蒸汽的穿梭速度,使得高温蒸汽与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的接触之间增加;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隔板、管道、压力泵、总输气管、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的相互配合,当高温蒸汽过多通过温度传感器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启动压力泵和电控阀门能够将气体制冷剂传送至冷却罐中对高温蒸汽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冷却罐;2、第一冷却板;3、第二冷却板;4、第一水管;5、第二水管;6、管道;7、压力泵;8、电控阀门;9、总输气管;10、支输气管;11、温度传感器;12、隔板;13、控制器;14、透气孔;15、安装架;16、盲孔;17、蒸汽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罐1、第一冷却板2和第二冷却板3,所述冷却罐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5,所述冷却罐1上连接有蒸汽管道17,且所述蒸汽管道17与冷却罐1内部相通,所述第一冷却板2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固定连接于冷却罐1的内部一侧,所述第二冷却板3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固定连接于冷却罐1的内部另一侧,所述第一冷却板2和第二冷却板3为空心结构,若干个第一冷却板2或第二冷却板3之间通过第一水管4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板2和第二冷却板3均分别通过第二水管5与外界冷却水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板2和第二冷却板3与冷却罐1的内壁之间均为倾斜结构,能够与高温蒸汽充分接触;
还包括隔板12、管道6、压力泵7、总输气管9、温度传感器11和控制器13,所述冷却罐1的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隔板12,所述管道6的一端连接于冷却罐1的内部顶端,所述管道6用于传输气体制冷剂,所述管道6上设置有压力泵7和电控阀门8,位于所述冷却罐1内部的管道6的一端连接有总输气管9,所述总输气管9上设置有若干个支输气管10,且所述支输气管10穿过隔板12,所述控制器13设置于冷却罐1上,所述温度传感器11、压力泵7和电控阀门8均和控制器13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13启动压力泵7和电控阀门8;
所述冷却罐1上设置有透气孔14,用于冷却过程进行透气与外界气压产生平衡;
所述第一冷却板2和第二冷却板3上均设置有盲孔16,加大高温蒸气与第一冷却板2和第二冷却板3的接触面积;
所述冷却罐1的底端开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上设置有阀门;
工作流程:在使用时,先将蒸汽管道17连接到火力发电厂汽轮机上的蒸汽出口管道6上,则高温蒸汽通过蒸汽管道17进入冷却罐1中,通过第二水管5将冷却水输送至第一冷却板2和第二冷却板3中,然后若干个第一冷却板2或第二冷却板3之间通过第一水管4将冷却水相互输送,高温蒸汽与第一冷却板2和第二冷却板3进行接触冷凝,高温蒸汽从第一冷却板2和第二冷却板3之间形成的间隙穿梭,冷却后的高温蒸汽形成水滴落在冷却罐1的内部底端;
若高温蒸汽过多时来不及与第一冷却板2和第二冷却板3充分接触,高温蒸汽穿梭至冷却罐1的内部顶端与温度传感器11进行接触,温度传感器11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器13,控制启动电控阀门8打开和压力泵7工作,压力泵7将气体制冷剂通过管道6传送至总输气管9后从支输气管10喷出对高温蒸汽进行冷却,冷却形成的水液蓄积在冷却罐1的内部,等待循坏利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罐(1)、第一冷却板(2)和第二冷却板(3),所述冷却罐(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5),所述冷却罐(1)上连接有蒸汽管道(17),且所述蒸汽管道(17)与冷却罐(1)内部相通,所述第一冷却板(2)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固定连接于冷却罐(1)的内部一侧,所述第二冷却板(3)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固定连接于冷却罐(1)的内部另一侧,所述第一冷却板(2)和第二冷却板(3)为空心结构,若干个第一冷却板(2)或第二冷却板(3)之间通过第一水管(4)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板(2)和第二冷却板(3)均分别通过第二水管(5)与外界冷却水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板(2)和第二冷却板(3)与冷却罐(1)的内壁之间均为倾斜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12)、管道(6)、压力泵(7)、总输气管(9)、温度传感器(11)和控制器(13),所述冷却罐(1)的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隔板(12),所述管道(6)的一端连接于冷却罐(1)的内部顶端,所述管道(6)用于传输气体制冷剂,所述管道(6)上设置有压力泵(7)和电控阀门(8),位于所述冷却罐(1)内部的管道(6)的一端连接有总输气管(9),所述总输气管(9)上设置有若干个支输气管(10),且所述支输气管(10)穿过隔板(12),所述控制器(13)设置于冷却罐(1)上,所述温度传感器(11)、压力泵(7)和电控阀门(8)均和控制器(13)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罐(1)上设置有透气孔(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板(2)和第二冷却板(3)上均设置有盲孔(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罐(1)的底端开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上设置有阀门。
CN201922146235.2U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 Active CN211012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6235.2U CN211012534U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6235.2U CN211012534U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12534U true CN211012534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76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46235.2U Active CN211012534U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125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8389A (zh) 一种独立熔盐蓄热电站
CN203964402U (zh) 利用太阳能聚光装置为化学蓄电池提供热能的装置
CN104314631A (zh) 利用低温核供热反应堆非供暖季发电系统与其工作方法
CN203772087U (zh) 一种独立熔盐蓄热电站
CN101769179A (zh) 一种环保节能减排系统
CN211012534U (zh) 一种用于火力发电厂水冷却装置
CN203809224U (zh) 太阳能光热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CN206073568U (zh) 一种耦合光热储能发电系统
CN104847499A (zh) 一种带太阳能加热的布列顿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104764218A (zh) 利用太阳能聚光装置为化学蓄电池提供热能的装置
CN205678892U (zh) 一种家用热泵热水器系统
CN101586881B (zh) 集热式太阳能光热电系统
CN213067131U (zh) 带储能的炼钢高效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0921355U (zh) 一种蒸汽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WO2020015372A1 (zh) 丝绸织机压缩空气降温装置及方法
CN206917811U (zh) 一种光热与风电结合的能源发电装置
CN215672371U (zh) 发电厂汽轮机无循泵启动系统
CN216244900U (zh) 一种可以两次用氟水热能和冷气相互转换的装置
CN203362418U (zh) 槽式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系统
CN218821840U (zh) 基于盐田的储能系统
CN218895687U (zh) 一种生物质气化后发电余热利用装置
CN103277271A (zh) 太阳能光伏、光热负压中低温发电系统
CN201778846U (zh) 一种环保节能减排系统
CN217503613U (zh) 利用清洁能源的固体储能发电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9978376U (zh) 一种热泵热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