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8803U - 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08803U
CN211008803U CN201921386418.5U CN201921386418U CN211008803U CN 211008803 U CN211008803 U CN 211008803U CN 201921386418 U CN201921386418 U CN 201921386418U CN 211008803 U CN211008803 U CN 211008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er arm
exhaust
valve
piston
in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864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嘉林
陈惠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3864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08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08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08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该系统使每个气缸具有一个进气门及两个排气门,在汽车行驶时,该系统使进气增压发动机以传统的四冲程循环状态工作输出动力,并通过增大排气门通道的截面积,实现降低排气功率损失;在汽车带挡滑行状态时,可使发动机由传统的四冲程循环模式运转变成吸气、排气的二冲程循环模式运转,以降低发动机运转阻力。在汽车带挡减速运行时,可使发动机由传统的四冲程循环模式运转变成由“进气冲程(进气门进气)、压缩冲程(压缩冲程将近终了时,第一排气门放气)、抽真空冲程(原膨胀冲程开始后不久,排气关闭)、排气冲程(排气门排气)的循环模式运转,以产生发动机制动缓速效能。

Description

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它的作用是:可使进气增压的发动机在输出动力时以传统的四冲程循环运转模式,而且有更大的排气门通道截面积和更小的排气功率损失;在汽车带挡滑行时,可使进气增压的发动机由传统的四冲程循环运转模式变成“进气冲程(进气门进气)、排气冲程(进气门排气)、进气冲程(进气门进气)、排气冲程(排气门排气)”的二冲程循环运转模式,以减少发动机运转阻力,从而在不改变原车制动效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减少行车油耗;以及在汽车带挡减速运行时,还可使发动机由传统的四冲程循环运转模式变成“进气冲程(进气门进气)、压缩冲程(压缩冲程将近终了时,第一排气门放气)、抽真空冲程(原膨胀冲程开始后不久,第一排气门也关闭)、排气冲程(排气门排气)”的循环运转模式,对汽车产生发动机制动缓速作用。
二.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汽车发动机存在着以下缺陷:
1.在燃烧室的构成中,进气通导截面积大于排气通道截面积,存在着排气功率损失过大的技术缺陷。
2.在汽车带挡滑行状态中,分别有三种技术状态,其一,强制怠速状态;其二,停止供给燃油空转状态;其三,停止供给燃油并关闭进气门空转状态。上述技术状态都存在着发动机运转阻力大、油耗高的技术缺陷。
3.在汽车需要带挡减速运行时,分别有五种技术状态,其一,强制怠速状态;其二,停止供给燃油空转状态;其三,停止供给燃油并封闭排气管以增加运转阻力;其四,停止供给燃油并微启排气门以增加运转阻力;其五,停止供给燃油并在压缩上止点附近打开排气门将发动机变成空气压缩机。上述前四项技术所产生的缓速效果都不佳;而采用第五项技术的发动机其带挡滑行状态仍存在着发动机运转阻力大、油耗高的技术缺陷。
三.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进气增压发动机存在的种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该系统可应用在进气增压发动机上,该系统的每个气缸的气缸盖上安装有一个进气门和两个排气门,可使进气增压的发动机在输出动力时有更大的排气通道截面积和更小的排气功率损失;可使进气增压的发动机在汽车带挡滑行时可改变循环模式,由原来传统的:“进气冲程(进气门进气)、压缩冲程(进、排气门关闭)、膨胀冲程(进、排气门关闭)、排气冲程(排气门排气)”四冲程循环运转模式变成:“进气冲程(进气门进气)、排气冲程(进气门排气)、进气冲程(进气门进气)、排气冲程(排气门排气)”的二冲程循环运转模式;以减少发动机运转阻力,从而在不改变原车制动效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减少行车油耗;亦可在汽车需要带挡减速运行时改变循环模式,由原来传统的:“进气冲程(进气门进气)、压缩冲程(进、排气门关闭)、膨胀冲程(进、排气门关闭)、排气冲程(排气门排气)”四冲程循环运转模式变成:“进气冲程(进气门进气)、压缩冲程(压缩冲程将近终了时,第一排气门放气)、抽真空冲程(原膨胀冲程开始后不久,第一排气门也关闭)、排气冲程(排气门排气)”的循环运转模式,使发动机产生制动缓速作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气缸盖、进气凸轮轴、进气门摇臂轴、进气门摇臂、变循环摇臂、进气门、第一定位弹簧、第一滚子轴承、第二滚子轴承、第一正时活塞、第一同步活塞、第一阻挡活塞、第一复位弹簧、第一机油管、排气凸轮轴、排气门摇臂轴、第一排气门摇臂、放气摇臂、第二排气门摇臂、第一排气门、第二排气门、第二定位弹簧、第三滚子轴承、第四滚子轴承、第五滚子轴承、第二正时活塞、第二同步活塞、第二阻挡活塞、第二复位弹簧、第二机油管、电磁阀、电动机油泵、稳压阀、控制电路组成。
进气凸轮轴、排气凸轮轴、进气门摇臂轴、排气门摇臂轴都安装在气缸盖上,进气凸轮轴、排气凸轮轴、进气门摇臂轴、排气门摇臂轴的设置、安装方式和拥有双摇臂轴的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DOHC)类似。
每个气缸对应的那段进气凸轮轴上设有一个进气凸轮和一个变循环凸轮。每个气缸对应的那段进气摇臂轴上都安装有一个进气门摇臂和一个变循环摇臂,安装配合为间隙配合。
进气门摇臂上安装有第一滚子轴承并设有进气定位飘台、第一油道、第一同步活塞孔、进气摇臂安装孔,第一同步活塞孔连通第一油道,第一同步活塞孔内安装有第一正时活塞和第一同步活塞。
变循环摇臂上安装有第二滚子轴承并设有第一定位平面、第一阻挡活塞孔、变循环摇臂安装孔,第一阻挡活塞孔内安装有第一阻挡活塞和第一复位弹簧;变循环摇臂的摆动端与气缸盖之间安装有第一定位弹簧,第一定位弹簧的一端顶着变循环摇臂的摆动端、另一端顶着气缸盖。
进气门摇臂内的第一油道口与进气门摇臂轴上的第一机油孔相对安装;第一机油管A4接口与进气门摇臂轴上的第一空心油道连通,第一机油管A3接口连通电磁阀的A1接口,电磁阀的A2接口连接电动机油泵的出油管:进气门摇臂上的进气定位飘台与变循环摇臂上的第一定位平面接触时,第一同步活塞孔与第一阻挡活塞孔的中心线处于重合状态。
每个气缸对应的那段排气凸轮轴上设有第一排气凸轮、放气凸轮、第二排气凸轮。每个气缸对应的那段排气摇臂轴上都安装有第一排气门摇臂、一个放气摇臂、第二排气门摇臂,安装配合为间隙配合。
第一排气门摇臂上安装有第三滚子轴承并设有排气定位飘台、第二油道、第二同步活塞孔、第一排气摇臂安装孔,第二同步活塞孔连通第二油道,第二同步活塞孔内安装有第二正时活塞和第二同步活塞。
第二排气门摇臂上安装有第四滚子轴承并设有第二排气摇臂安装孔。
放气摇臂上安装有第五滚子轴承并设有第二定位平面、第二阻挡活塞孔、放气摇臂安装孔,第二阻挡活塞孔内安装有第二阻挡活塞和第二复位弹簧;放气摇臂的摆动端与气缸盖之间安装有第二定位弹簧,第二定位弹簧的一端顶着放气摇臂的摆动端、另一端顶着气缸盖。
第一气门摇臂内的第二油道口与排气门摇臂轴上的第二机油孔相对安装;第二机油管C4接口与排气门摇臂轴上的第二空心油道连通,第二机油管C3接口连通电磁阀的C1接口,电磁阀的C2接口连接电动机油泵的出油管,当第一排气门摇臂的排气定位飘台与放气摇臂的第二定位平面接触时,第二同步活塞孔、第二阻档活塞孔的中心线处于重合状态。
稳压阀安装在出油管上;控制电路可控制第一磁吸线圈与电动机油泵的电源电路的导通或截止,控制电路也可控制第二磁吸线圈与电动机油泵的电源电路的导通或截止。
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是专为进气增压发动机开发的技术方案,当进气增压发动机处于动力输出的传统四循环运转状态时,进气凸轮轴中的进气凸轮、通过驱动第一滚子轴承实现驱动进气门摇臂,使进气门在进气行程时打开,同时进气门摇臂通过进气定位飘台带动变循环摇臂摇动;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时,进气凸轮轴中的变循环凸轮通过驱动第二滚子轴承实现使变循环摇臂作无功的自由摇动。在排气冲程时,变循环摇臂在第一定位弹簧的作用下使第一定位平面与进气定位飘台接触;同时,排气凸轮轴中的第一排气凸轮、第二排气凸轮可分别通过驱动第三滚子轴承和第四滚子轴承,从而驱动第一排气门摇臂和第二排气门摇臂摇动,继而打开第一排气门和第二排气门,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外;其间,第一排气门摇臂的排气定位飘台也带动放气摇臂摇动;在压缩冲程将近终了时至膨胀冲程开始后不久的期间,排气凸轮轴中的放气凸轮通过驱动第五滚子轴承实现驱动放气摇臂作无功的自由摇动。
在汽车进入带挡滑行状态需要降低发动机运转阻力时,控制电路便接通电磁阀的第二磁吸线圈和电动机油泵的电源电路,令电动机油泵泵出机油,通过电磁阀的分配以推动第一正时活塞从而推动第一同步活塞进入第一阻档活塞孔,使进气门摇臂和变循环摇臂连成一体后,既随凸轮轴中的进气凸轮驱动使进气门在发动机原进气冲程时打开;也随凸轮轴中的变循环凸轮驱动,使进气门在原压缩冲程时也保持开启,将气缸内的空气排出气缸外,令发动机在原压缩冲程时不用压缩气缸内的空气,减少消耗汽车的惯性动能,在原压缩冲程终了时关闭进气门;在原澎涨冲程开始后,变循环凸轮又驱动变循环摇臂、进气门摇臂,又使进气门开启以减少活塞下行的负压阻力,在原膨胀冲程将近终了时,变循环凸轮与变循环摇臂脱离接触,进气门关闭。排气冲程时,排气门打开,变循环凸轮与变循环摇臂脱离接触;使发动机处于“进气冲程(进气门进气)、排气冲程(进气门排气)、进气冲程(进气门进气)、排气冲程(排气门排气)”的二冲程循环运转模式。
在汽车进入带挡减速运行状态需要发动机提供制动缓速作用时,控制电路可接通电磁阀的第一磁吸线圈和电动机油泵的电源电路,令电动机油泵泵出机油,通过电磁阀的分配以推动第二正时活塞从而推动第二同步活塞进入进入第二阻档活塞孔,使第一排气门摇臂和放气摇臂连成一体后,在发动机排气冲程时,排气凸轮轴中的第一排气凸轮和第二排气凸轮同时对应驱动第三滚子轴承和第四滚子轴承,使第一排气门摇臂和第二排气门摇臂摇动并打开对应第一排气门和第二排气门;在压缩冲程将近终了时,排气凸轮轴中的放气凸轮驱动第五滚子轴承,使放气摇臂带动第一排气门摇臂摇动并打开对应第一排气门,将气缸内的消耗了汽车惯性动能的压缩空气排出气缸外;在澎涨冲程开始后不久,放气凸轮与放气摇臂脱离接触,第一排气门和第二排气门关闭以增加活塞下行的负压阻力。使发动机处于“进气冲程(进气门进气)、压缩冲程(压缩冲程将近终了时,第一排气门放气)、抽真空冲程(原膨胀冲程开始后不久,第一排气门也关闭)、排气冲程(排气门排气)”的循环运转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当车辆在带挡滑行需要减少发动机运转阻力时,在不改变车辆原有制动的可靠性、不用空挡、不用踩离合器的情况下,汽车仍可获得相应车速下的空调效能及发电效能,发动机无需压缩缸内气体,节油效率高;当车辆减速运行需要发动机制动缓速效能时,发动机又可以自动变成类似空气压缩机工况运行,从而提供发动机制动缓速作用。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气凸轮轴,及各凸轮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气凸轮轴及各凸轮与进气门摇臂、变循环摇臂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气门摇臂与进气门及进气凸轮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变循环摇臂与变循环凸轮的对应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电动机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气凸轮轴,及各凸轮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气凸轮轴及各凸轮与第一排气门摇臂、放气摇臂、第二排气门摇臂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排气门摇臂与第一排气门及排气凸轮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放气摇臂与放气凸轮的对应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排气门摇臂与第二排气门及排气凸轮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中:101.进气凸轮轴,102.进气凸轮,103.变循环凸轮,105.进气门摇臂,106.变循环摇臂,108.进气门摇臂轴,109.第一油孔,110.第一正时活塞,111.第一同步活塞,112.第一空心油道,113.进气定位飘台,116.第一油道,117.第一复位弹簧,118.第一阻挡活塞,120.第一阻挡活塞孔,121.第一同步活塞孔,124.第一定位平面,126.第一定位弹簧,132.第一机油管,133.第一滚子轴承,134.第二滚子轴承,155.进气摇臂安装孔,156.变循环摇臂安装孔,201.排气凸轮轴,202.第一排气凸轮,203.放气凸轮,204.第二排气凸轮,205.第一排气门摇臂,206.放气摇臂,207.第二排气门摇臂,208.排气门摇臂轴,209.第二机油孔,210.第二正时活塞,211.第二同步活塞,212.第二空心油道,213.排气定位飘台,216.第二油道,217.第二复位弹簧,218.第二阻挡活塞,220.第二阻挡活塞孔,221.第二同步活塞孔,224.第二定位平面,226.第二定位弹簧,232.第二机油管,233.第三滚子轴承,234.第五滚子轴承,235.第四滚子轴承,255.第一排气摇臂安装孔,256.放气摇臂安装孔,257.第二排气摇臂安装孔 311.进气门,321.第一排气门,322.第二排气门,323.气缸盖,437.电磁阀,438.第一阀芯,439.第二阀芯,440.第三阀芯,441.第四阀芯,442.稳压阀,443.电动机油泵,444.出油管,445.控制电路,446.第三复位弹簧,447.第四复位弹簧,449.第二磁吸线圈,450.第一磁吸线圈,460.阀体。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是由:由气缸盖323、进气凸轮轴101、进气门摇臂轴108、进气门摇臂105、变循环摇臂106、第一滚子轴承133、第二滚子轴承134、第一阻档活塞孔125、第一定位弹簧126、第一正时活塞110、第一同步活塞111、第一阻挡活塞118、第一复位弹簧117、进气门311、第一机油管132、排气凸轮轴201、排气门摇臂轴208、第一排气门摇臂205、第二排气门摇臂207、放气摇臂206、第二定位弹簧226、第三滚子轴承233、第四滚子轴承235、第五滚子轴承234、第二正时活塞210、第二同步活塞211、第二阻挡活塞218、第二复位弹簧217、第一排气门321、第二排气门322、第二机油管232、电磁阀437、电动机油泵443、稳压阀442、控制电路445组成。
如图1所示,进气凸轮轴101上设有进气凸轮102、变循环凸轮103。当进气凸轮轴101以n方向转动时的:进气凸轮101与变循环凸轮103的配气相位关系。
如图2所示,进气凸轮102对应驱动第一滚子轴承133,变循环凸轮103相对驱动第二滚子轴承134。进气门摇臂105的进气摇臂孔、变循环摇臂106的变循环摇臂孔都安装在进气门摇臂轴108上,进气摇臂孔、变循环摇臂孔与进气门摇臂轴108安装配合为间隙配合。进气门摇臂105上设有第一油道116、第一同步活塞孔121、进气定位飘台113,第一油道116与第一同步活塞孔121连通,第一油道116口与进气门摇臂轴108上的第一油孔109相对安装,在第一同步活塞孔121中安装有第一正时活塞110及第一同步活塞111,第一滚子轴承133安装在进气门摇臂105上。变循环摇臂106设有第一定位平面124、第一阻挡活塞孔125,在第一阻挡活塞孔125内安装有第一阻挡活塞118和第一复位弹簧117,第二滚子轴承134安装在变循环摇臂106上。进气门摇臂轴108内部是第一空心油管112,在第一空心油管112上设有第一油孔109,第一空心油管112与第一机油管132的A4接口连通。进气定位飘台113与第一定位平面114接触时,第一同步活塞孔121、第一阻挡活塞孔125的中心线重合。
如图3所示,进气门摇臂105安装在进气门摇臂轴108上,安装配合为间隙配合,第一滚子轴承133安装在进气门摇臂105上。进气门摇臂105上设有第一油道116、第一同步活塞孔121、进气定位飘台113、进气摇臂孔155,第一油道116与第一同步活塞孔121连通,当进气凸轮102驱动第一滚子轴承133时,可使进气门摇臂105的旋转端绕着进气门摇臂轴108旋转,使进气门摇臂105的摆动端推动进气门311。
如图4所示,变循环摇臂106安装在进气门摇臂轴108上,安装配合为间隙配合,变循环摇臂106设有第一定位平面124、第一阻挡活塞孔125、变循环摇臂安装孔156,第二滚子轴承134安装在变循环摇臂106上。当变循环凸轮103驱动第二滚子轴承134时,可使变循环摇臂106旋转端绕着进气门摇臂轴108旋转,使变循环摇臂106的摆动端压缩第一定位弹簧126。
如图5所示,进气门摇臂105上安装有第一滚子轴承133、变循环摇臂106上安装有第二滚子轴承134:进气门摇臂105、变循环摇臂106都安装在进气门摇臂轴108上,安装配合为间隙配合:第一空心油管112与第一机油管132的A4接口连通:电磁阀437的A1接口与第一机油管的132的A3接口连通。第一排气门摇臂205上安装有第三滚子轴承233、第二排气门摇臂207上安装有第四滚子轴承235、放气摇臂206上安装有第五滚子轴承234:第一排气门摇臂205、第二排气门摇臂207、放气摇臂206都安装在排气门摇臂轴208上,安装配合为间隙配合:第二空心油管212与第二机油管232的C4接口连通,电磁阀437的C1接由与第二机油管的232的C3接口连通;出油管444与电磁阀437的A2接口、B2接口、C2接口、电动机油泵443出油口连通,出油管444上安装有稳压阀442。电磁阀437由阀体460第一磁吸线圈450、第二磁吸线圈449、第三复位弹簧446、第四复位弹簧447、第一阀芯438、第二阀芯439、第三阀芯440、第四阀芯441所组成,第一阀芯438、第二阀芯439、第三阀芯440、第四阀芯441相互之间为刚性连接,B1接口为泄油口。控制电路445可控制着第一磁吸线圈450与电动机油泵443的电源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控制电路445亦可控制着第二磁吸线圈449与电动机油泵443的电源电路的导通或断开。
如图6所示,排气凸轮轴201上设有矢第一排气凸轮202、放气凸轮203、第二排气凸轮204。当排气凸轮轴201以n方向转动时的:第一气排气凸轮201、第二排气凸轮204与放气凸轮203的配气相位关系。
如图7所示,第三滚子轴承233由第一排气凸轮202驱动,第五滚子轴承234由放气凸轮203驱动。第四滚子轴承由第二排气凸轮204驱动。第一排气门摇臂205、第二排气门摇臂207、放气摇臂206都安装在排气门摇臂轴208上,安装配合为间隙配合。第一排气门摇臂206上设有第二油道216、第二同步活塞孔221、排气定位飘台213,第二油道216与第二同步活塞孔221连通,第二油道216口与排气门摇臂轴208上的第二油孔209相对安装,在第二同步活塞孔221中安装有第二正时活塞210及第二同步活塞211,第三滚子轴承233安装在第一排气门摇臂205上。放气摇臂206上设有第二阻挡活塞孔220第二定位平面224,在第二阻挡活塞孔220内安装有第二阻挡活塞218和第二复位弹簧217,第五滚子轴承234安装在放气摇臂206上。第二排气门摇臂207上安装有第四滚子轴承。排气门摇臂轴208内部是第二空心油管212,在第二空心油管212上设有第二油孔209,第二油孔209与第二油道216口相对安装,第二空心油管212与第二机油管232的C4接口连通。排气定位飘台213与第二定位平面224接触时,第二同步活塞孔221与第二阻挡活塞孔224的中心线重合。
如图8所示,第一排气门摇臂205安装在排气门摇臂轴208上,安装配合为间隙配合。第一排气门摇臂205上设有第二油道216、第二同步活塞孔221、排气定位飘台213、第一排气摇臂安装孔255,第二油道216与第二同步活塞孔221连通,第二油道216口与排气门摇臂轴208上的第二油孔209相对安装,当第一排气凸轮202驱动第三滚子轴承233时,可使第一排气门摇臂205的旋转端绕着排气门摇臂轴208旋转,使第一排气门摇臂205的摆动端推动第一排气门321。
如图9所示,放气摇臂206设有第二定位平面224、第二阻挡活塞孔220、放气摇臂安装孔256,第五滚子轴承234安装在放气摇臂206上。当放气凸轮203驱动第五滚子轴承234时,可使放气摇臂206旋转端绕着排气门摇臂轴208旋转,使放气摇臂206的摆动端压缩第二定位弹簧226。
如图10所示,第二排气门摇臂207设有第二排气摇臂安装孔,并安装在排气门摇臂轴208上,安装配合为间隙配合,第四滚子轴承235安装在第二排气门摇臂207上。当第二排气凸轮206驱动第四滚子轴承235时,可使第二排气门摇臂207的旋转端绕着排气门摇臂轴208旋转,使第二排气门摇臂207的摆动端推动第二排气门32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1.当需要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处于四冲程运转输出动力时,控制电路445便接通发动机喷油器的电源电路,使喷油器在电脑(ECU)控制下喷油;同时断开了电磁阅437的第一磁吸线圈450、第二磁吸线圈449、电动机油泵443的电源电路,电动机油泵443随即停止工作,电磁阀437的第一阀芯438、第二阀芯439、第三阀芯440、第四阀芯441在第三复位弹簧446、第四复位弹簧447共同作用下处于可使A1接口、A2接口、B1接口、B2接口、C1接口、C2接口相互连通的位置,这使得出油管444、第一空心油管112、第一机油管132、第二空心油管212、第二机油管232内的机油可通过B1接口泄出流回油底壳。这也导致第一正时活塞110及第二正时活塞210没有了机油压力。在第一复位弹簧117的作用下,第一同步活塞118不能进入第一阻挡活塞孔125;在第二复位弹簧217的作用下,第二同步活塞211不能进入第二阻挡活塞孔220。此时的进气门摇臂105只能在进气凸轮102驱动下摇动,在进气冲程时打开进气门311,变循环摇臂106可在变循环凸轮103的驱动独自作无效摇动,也可在进气定位飘台113作用下随同进气门摇臂105摇动。第一排气门摇臂205和第二排气门摇臂207只能在第一排气凸轮202及第二排气凸轮207驱动下摇动,在排气冲程时打开对应的第一排气门321和第二排气门322;放气摇臂206可在放气凸轮203驱动下独自作无效摇动,也在排气定位飘台213作用下随同第一排气门摇臂205摇动。
2.当汽车需要带挡滑行,则需要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降低运转阻力时,控制电路445便断开发动机喷油器的电源电路,使喷油器不能在电脑(ECU)控制下喷油;同时接通电磁阅437的第二磁吸线圈449、电动机油泵443的电源电路,电磁阀437的第一阀芯438、第二阀芯439、第三阀芯440、第四阀芯441在磁吸力的作用下压缩第四复位弹簧447之后,使第四阀芯441处于封闭C1接口、C2接口及第二阀芯439处于封闭B1接口、B2接口的位置。电动机油泵443工作、泵出机油,通过出油管444、A2接口、A1接口、第一机油管132、第一空心油管112、第一油孔109、第一油道116进入到第一同步活塞孔121推动第一正时活塞110,在进气定位飘台113与第一定位平面124接触期间,第一正时活塞110将第一同步活塞118推入到第一阻挡活塞孔125内。此时的进气门摇臂105、变循环摇臂106连成一体,既在进气凸轮102驱动下摇动,在原进气冲程时打开对应的进气门311,也在变循环凸轮103驱动下摇动,在原压缩冲程时打开进气门311,直至原压缩冲程终了时关闭进气门311,又在原膨胀冲程时打开进气门311,在原膨胀冲程将近终了时关闭进气门311;在汽车驱动轮通过传动系统的拖带下的汽车发动机随即由四冲程循环的高阻力运转变成“进气冲程(进气门进气)、排气冲程(进气门排气)、进气冲程(进气门进气)、排气冲程(排气门排气)”二冲程循环运转模式,以降低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的运转阻力。当出油管444内的油压高于设定值时,机油通过稳压阀442泄出流回油底壳。
3.当汽车需要带挡减速运行,需要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增加运转阻力以产生制动缓速效能时,控制电路445便断开发动机喷油器电源电路,使喷油器不能在电脑(ECU)控制下喷油;同时接通电磁阅437的第一磁吸线圈450及电动机油泵443的电源电路,电磁阀437的第一阀芯438、第二阀芯439、第三阀芯440、第四阀芯441在磁吸力的作用下压缩第三复位弹簧446后,第一阀芯438处于封闭A1接口、A2接口及第三阀芯440处于封闭B1接口、B2接口的位置。电动机油泵443工作泵出机油,通过出油管444、C2接口、C1接口、第二机油管232、第二空心油管212、第二油孔209、第二油道216进入到第二同步活塞孔221推动第二正时活塞210,在排气定位飘台213与第二定位平面224接触期间,第二正时活塞210将第二同步活塞211推入到第二阻挡活塞孔220内。此时的第一排气门摇臂205、放气摇臂206连成一体,既在第一排气凸轮202及第二排气凸轮204驱动下摇动,在排气冲程时打开对应的第一排气门321、第二排气门322,也在放气凸轮203驱动下摇动,在压缩冲程终了、活塞处于上止点附近时打开第一排气门321,在汽车驱动轮通过传动系统的拖带下,汽车发动机随即变成变成“进气冲程(进气门进气)、压缩冲程(接近终了时通过第一排气门泄压)、臌涨冲程(开始后不久进、排气门关闭抽真空)、排气冲程(排气门排气)”的循环运转模式,以增加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的运转阻力,将消耗汽车的惯性动能的压缩空气通过排气门排出气缸外。当出油管444内的油压高于设定值时,机油通过稳压阀442泄出流回油底壳。

Claims (1)

1.一种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该系统由每个气缸上的:气缸盖、进气凸轮轴、进气门摇臂轴、进气门摇臂、变循环摇臂、进气门、第一定位弹簧、第一滚子轴承、第二滚子轴承、第一正时活塞、第一同步活塞、第一阻挡活塞、第一复位弹簧、第一机油管、排气凸轮轴、排气门摇臂轴、第一排气门摇臂、放气摇臂、第二排气门摇臂、第一排气门、第二排气门、第二定位弹簧、第三滚子轴承、第四滚子轴承、第五滚子轴承、第二正时活塞、第二同步活塞、第二阻挡活塞、第二复位弹簧、第二机油管、电磁阀、电动机油泵、稳压阀、控制电路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气缸盖上安装了一支进气凸轮轴和一支进气门摇臂轴,每个气缸的气缸盖上都安装了一个进气门;每个气缸对应的那段进气凸轮轴上设有一个进气凸轮和一个变循环凸轮,每个气缸对应的那段进气门摇臂轴上都安装了一个进气门摇臂和一个变循环摇臂;进气门摇臂上安装有第一滚子轴承并设有进气定位飘台、第一油道、第一同步活塞孔,第一同步活塞孔连通第一油道,第一同步活塞孔内安装有第一正时活塞和第一同步活塞,进气门摇臂内的第一油道口与进气门摇臂轴上的第一机油孔相对安装,当进气凸轮驱动第一滚子轴承使进气门摇臂摇动时,可推开进气门;变循环摇臂上安装有第二滚子轴承并设有第一定位平面、第一阻挡活塞孔,第一阻挡活塞孔内安装有第一阻挡活塞和第一复位弹簧;变循环摇臂的摆动端与气缸盖之间安装有第一定位弹簧,第一定位弹簧的一端顶着变循环摇臂的摆动端、另一端顶着气缸盖;进气门摇臂上的进气定位飘台与变循环摇臂上的第一定位平面接触时,第一同步活塞孔与第一阻挡活塞孔的中心线处于重合状态;当第一同步活塞没有进入第一阻档活塞孔内时,变循环凸轮驱动第二滚子轴承使变循环摇臂摇动时,并不能带动进气门摇臂;当第一同步活塞进入第一阻档活塞孔内后,变循环凸轮驱动变循环摇臂摇动时,也带动进气门摇臂摇动。
CN201921386418.5U 2019-08-23 2019-08-23 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 Active CN211008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6418.5U CN211008803U (zh) 2019-08-23 2019-08-23 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6418.5U CN211008803U (zh) 2019-08-23 2019-08-23 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08803U true CN211008803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72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86418.5U Active CN211008803U (zh) 2019-08-23 2019-08-23 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08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223803A1 (zh) 一种紧凑型多模式气门驱动系统
CN107288701B (zh) 一种发动机两冲程压缩释放式辅助制动装置及方法
WO2018223804A1 (zh) 一种变模式气门驱动系统
CN101377138B (zh) 滑阀式两模式发动机进气门延时关闭系统
KR20130069278A (ko) 디젤엔진용 자체적응 유압식 밸브 타이밍 가변 시스템과 그 제어방법
EP1718859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lift valve actuation
CN103628943B (zh) 一种用于4缸内燃机的集约型多功能连续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CN1289796C (zh) 内燃式发动机的液压配气机构
US706988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alve actuation
CN211008803U (zh) 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
CN213392302U (zh) 三气门顶置单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
CN100419223C (zh) 三气门摩托车发动机可变进气门配气装置
CN112412563A (zh) 三气门顶置双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
CN201314249Y (zh) 滑阀控制的两段式发动机进气门延时关闭系统
CN105089822A (zh) 汽车发动机制动缓速系统
CN111365088A (zh) 三气门顶置单凸轮轴发动机配气系统
CN211174252U (zh) 单进双排可变挺柱机构
JP6235152B2 (ja) 4気筒の内燃機関に用いられ、モジュール化された多機能可変バルブ駆動システム
CN207315467U (zh) 汽车发动机可变进排气门系统
CN211737236U (zh) 单进双排配气机构
CN201165889Y (zh) 一种机动车发动机构造
CN209494636U (zh) 汽车滑行发动机变循环系统
CN205013071U (zh) 汽车发动机缓速系统
CN205013134U (zh) 汽车发动机制动缓速系统
CN205013133U (zh) 汽车发动机压缩式缓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