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1769U - 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及其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 - Google Patents

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及其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01769U
CN211001769U CN201920759433.3U CN201920759433U CN211001769U CN 211001769 U CN211001769 U CN 211001769U CN 201920759433 U CN201920759433 U CN 201920759433U CN 211001769 U CN211001769 U CN 211001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tch
flange
lead screw
screw nut
pro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594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海港
顾嘉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7594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01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01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01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及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包括支撑壳体、轴承、直线导向机构、推拉杆、丝杠、丝杠螺母以及手动操控单元。推拉杆和丝杠连接,丝杠螺母通过轴承装配于支撑壳体内并和丝杠联结。手动操控单元驱动丝杠螺母转动,丝杠螺母带动丝杠运动,在丝杠螺母的推动和直线导向机构的限制下丝杠带动推拉杆沿着艉轴轴向运动,直线导向机构限制丝杠直线运动而不转动,推拉杆带动桨叶转动以调节桨叶角度,实现螺距调节。手动操控单元由行星减速器和调距轮或者减速齿轮等零件组成。船舶停止时变桨,制造成本低于传统液压可调桨,比固定桨更能发挥主机的功率、降低比油耗,提高船舶营运经济性。

Description

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及其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螺旋桨推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及其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船舶一般采用螺旋桨推进,螺旋桨分为固定螺距螺旋桨和可调螺距螺旋桨两种。常规的可调螺距螺旋桨通过桨毂内的操纵机构在油压驱动下带动桨叶相对于桨毂转动,从而调节螺距,并改变船舶航速,实现船舶的正车或倒车,并使得船舶的推进主机就可以维持恒速运转,从而简化船舶动力装置的结构,省去一套倒车机构。可调螺距螺旋桨为多工作机制机构,具有以下优势:第一,能有效协调船舶紧急状况,降低单一推进主机损耗,从而发挥推进主机对螺旋桨的作动效率;第二,可调螺距螺旋桨由于液压传动技术的运用可进行遥控,从而可改善船舶的操纵性能,有利于驾驶自动化;第三,提高船舶机动性和停船性能,使得船舶具有良好的舵效和机动性,缩短停船时间与距离;第四,有利于发挥推进主机的功效,降低单位功率的耗油量,从而提高船舶营运的经济性。
常规的可调螺距螺旋桨是由桨叶、桨毂、轴系组件(例如艉轴、艉管、中间轴等)、配油器、液压系统和电子遥控系统组成。相比于固定螺距螺旋桨,可调螺距螺旋桨的结构复杂许多并涉及到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材料和密封等技术问题,造价昂贵,维护技术要求高。由于液压系统可靠性差,调整液压系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而且油液和油缸密封件会老化,各个阀和泵容易出现故障,容易出现活塞渗漏,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带来螺距调节的各种问题:螺距只能单向调节,或者螺距调节缓慢,或者调节有误差等等。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的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包括桨毂系统,桨毂系统设有桨叶并延伸出一内部具有空腔的艉轴,其中所述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包括支撑壳体、轴承或滚动体、直线导向机构、推拉杆、丝杠、丝杠螺母以及手动操控单元,手动操控单元由行星减速器和调距轮或者减速齿轮等零件组成。推拉杆位于艉轴的空腔内,推拉杆的一端和桨叶间接连接,推拉杆的另一端和丝杠一体连接或分体连接。丝杠螺母通过轴承或滚动体装配于支撑壳体内,丝杠和丝杠螺母装配在一起。操控单元的行星减速器由人工盘动来驱动丝杠螺母转动,丝杠螺母带动丝杠运动,在丝杠螺母的推动和直线导向机构的限制下丝杠带动推拉杆沿着艉轴轴向运动,直线导线机构限制丝杠直线运动而不转动,推拉杆带动桨叶转动以调节桨叶的角度,从而实现螺距调节。手动操控单元带有防松装置。
按照实际使用情况,和考虑到成本;桨毂的材料除了用常规材料外也可以用高强度的球墨铸铁(譬如用QT700)和钢材,桨毂的形状可以改变,而且变桨槽也可以用高强度球墨铸铁,桨毂的直径可以比用青铜材料的桨毂小,从而增加螺旋桨效率。桨毂和桨叶之间的连接面会明显减小泄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手动操控单元带有行星减速箱,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包括变距齿轮,变距齿轮和丝杠螺母嵌套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和变距齿轮连接,变距齿轮为螺伞齿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手动螺距调节机构包括调距标示组件,调距标示组件包括调距标尺和调距指针,调距指针的一端连接于丝杠,调距指针的另一端指示调距标尺上的刻度,以标示桨叶当前的工作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手动操控单元带有行星减速箱,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包括过渡套,过渡套的一端和丝杠螺母连接,过渡套的另一端和行星减速箱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支撑壳体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相对并固定,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形成一个法兰空腔,所述轴承或滚动体与丝杠螺母均装配于法兰空腔内,直线导向机构位于推拉杆和丝杠连接的一端,直线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套和导向键,导向键设置于推拉杆的端部,导向套和导向键相互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桨毂系统以及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传动装置具有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和动力装置连接,以使动力装置驱动传动装置。桨毂系统设有桨叶,桨毂系统延伸出一艉轴,艉轴的内部具有空腔,输出轴的一端和艉轴连接,以使传动装置带动艉轴转动。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包括支撑壳体、轴承或滚动体、直线导向机构、推拉杆、丝杠、丝杠螺母以及行星减速箱。推拉杆位于艉轴的空腔内,推拉杆的一端和桨叶间接连接,推拉杆的另一端和丝杠一体连接或分体连接,丝杠螺母通过轴承或滚动体装配于支撑壳体内,丝杠和丝杠螺母装配在一起,行星减速箱直接或间接驱动丝杠螺母转动,丝杠螺母带动丝杠运动,在所述丝杠螺母的推动和所述直线导向机构的限制下所述丝杠带动所述推拉杆沿着艉轴轴向运动,所述直线导线机构限制所述丝杠直线运动而不转动,推拉杆带动桨叶转动以调节桨叶的角度,从而实现螺距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包括变距齿轮,直线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套和导向键,导向套嵌套于输出轴另一端的内壁,导向键设置于推拉杆的端部,导向套和导向键相互配合,支撑壳体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相对并固定,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形成一个法兰空腔,第一法兰固定于输出轴,所述轴承或滚动体与丝杠螺母均装配于法兰空腔中,丝杠螺母的一端延伸于第二法兰的外部并和变距齿轮嵌套连接,行星减速箱的输出轴和变距齿轮连接。行星减速箱带导轨槽,下部带导轨,可以在导轨上前后移动,变桨时移动行星减速箱,螺伞齿轮相互接触啮合进行变桨,完成变桨后,行星变速箱后退,螺伞齿轮脱离接触(行星变速箱可以一直固定在导轨上)。行星减速箱和导轨可以安装在所述传动装置箱体上和可以安装在甲板上。丝杠和丝杠螺母间带有防送保险装置,防止在螺旋桨振动时导致丝杠和丝杠螺母松动,使桨距发生改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包括传动套和过渡套,艉轴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直线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套和导向键,导向套嵌套于第一区段末端的内壁,导向键设置于推拉杆的端部,导向套和导向键相互配合,支撑壳体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相对并固定,在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形成一个法兰空腔,第一法兰固定于第一区段的端面,传动套接合于第二法兰和第二区段之间,第二区段和输出轴连接,所述轴承或滚动体与丝杠螺母均装配于法兰空腔中,行星减速箱位于传动套中,丝杠螺母的一端延伸至传动套的内部并通过过渡套和行星减速箱连接,以使行星减速箱通过过渡套带动丝杠螺母转动。行星减速箱的输入端和调距轴通过花键套连接,调距轴和调距轮固定联结,调距轴通过轴承支撑在艉轴和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上,通过手动盘动调距轮来控制桨叶螺距。调距标示组件的调距指针杆和丝杠固定连接,穿过行星减速箱的中心 (行星减速箱的所有轴和中心齿轮的中心做成空心。)和调距轴的中心,调距指针的一端空套于调距指针杆,调距指针的另一端指示调距标尺上的刻度,以标示桨叶当前的工作角度。调距轮带有防送保险装置,防止在螺旋桨振动时导致丝杠和丝杠螺母松动,使桨距发生改变。
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具有一个零位基准状态,对于可变螺距机构前置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传动套的侧壁具有检测孔,传动套还包括螺塞,丝杠螺母对应地具有检测孔;当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处于零位基准状态时,丝杠螺母的检测孔和传动套的检测孔同心;所螺塞可选择地封堵传动套的检测孔;在装配、检测或调试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时,先将螺塞从传动套的检测孔中拧出;检测机构通过传动套的检测孔和丝杠螺母的检测孔检测丝杠的端面是否处于预定位置,以判断所述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的所述桨叶是否处于零位基准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螺距调节机构可以很便捷地调节螺旋桨的螺距,通过诸如调距轮之类的操控单元依次带动行星减速箱、丝杠螺母、丝杠以及推拉杆运动,推拉杆带动桨叶转动以调节桨叶的角度,从而调节螺距。所述螺距调节机构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是一种适合手动操作的螺旋桨螺距调节机构。和固定螺距螺旋桨相比,螺旋桨安装了所述螺距调节机构之后,动力装置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有利于发挥动力装置的功效,降低单位功率的耗油量,从而提高了船舶营运经济性,比常规可调螺距螺旋桨成本低很多。由于船舶在运输时,两地之间货物是固定的,航行条件一般也是相对固定的,所以船舶的航行工况是相对固定的。这种手动的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按照不同载重量,只能事先用人工方式调节好螺旋桨螺距,载重物变化后再调节螺距,而不能在船舶运输时实时改变螺距,只有停下来才能再改变螺距。但是这种结构可以使得桨毂尺寸比常规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的桨毂尺寸更小,材料要求更低,成本更低,螺旋桨效率会更高,桨叶和桨毂的密封也比较好,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操作和维护简单。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和图3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展示了第一个实施例的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的具体结构;
图4A和图4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的结构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展示了第二个实施例的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的具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其他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所述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包括动力装置10、传动装置20、桨毂系统30以及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40。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40具有两种位置设置方式: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前置方式和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后置方式。
如图1A至图3B所示,其中第一个实施例的所述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为螺距调节机构后置方案,具体布置方式为桨毂和桨叶—艉轴和密封件—传动装置(即齿轮箱)—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和动力装置(柴油机),即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设置于传动装置之后(位于传动装置的输出轴末端)。
动力装置10为整个所述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的运转提供动力。动力装置10为柴油机、电动机、内燃机、汽轮机、燃气轮机、液压装置中的一种。
传动装置20连接于动力装置10和桨毂系统30之间。动力装置 10通过传动装置20驱动桨毂系统30运转。传动装置20具有输入轴 21和输出轴22。输入轴21和动力装置10连接,以使动力装置10驱动整个传动装置20。输出轴22的内部具有空腔,即输出轴22为空心轴。
进一步地,传动装置20为一齿轮箱,齿轮箱为输入输出异中心结构。传动装置20的内部设有离合器23、中间齿轮24、输出齿轮 25。离合器23和中间齿轮24均设置于输入轴21,输出齿轮25设置于输出轴22并和中间齿轮24啮合。运行时,动力装置10通过输入轴22和离合器23驱动中间齿轮24转动,中间齿轮24带动输出齿轮 25转动,输出齿轮25带动输出轴22转动。
传动装置20还包括推力轴承27和多个轴承26,其中一部分轴承26设置于输入轴21并分别位于离合器23和中间齿轮24各自的两侧。另外一部分轴承26设置于输出轴22并分别位于输出齿轮25的两侧。推力轴承27设置于输出轴22的末端。
桨毂系统30可采用各种常规液压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的桨毂结构。桨毂系统30设有多片可活动的桨叶31。桨毂系统30的一侧延伸出一艉轴32,艉轴32的内部具有空腔,也就是说,艉轴32是空心轴。传动装置20的输出轴22的一端和艉轴32连接,使得传动装置20带动艉轴32转动。于第一个实施例中,输出轴22和艉轴32同轴地连接。
进一步地,桨毂系统30还包括桨毂33和罩壳34。桨毂33为不规则体,艉轴32的一端和桨毂33的一侧固定连接。桨毂33的内部具有空腔,每一片桨叶31的根部设有滑动轴承311。桨叶31的滑动轴承311安装于并嵌入桨毂33内部的空腔。所有的桨叶31环绕桨毂 33间隔分布。桨毂33加工后动静平衡,以使艉轴32不会振动。罩壳34设置于桨毂33的另一侧,以起到保护作用。也就是说,艉轴 32和罩壳34分别位于桨毂33相对的两侧。传动装置20通过艉轴32 带动整个桨毂系统30转动,从而使得所有的桨叶31旋转。
桨毂系统30还包括艉轴密封件35和艉轴轴承36,艉轴轴承36 套设于艉轴32靠近桨毂33的一端。
由于螺旋桨工作时载荷会变化,因此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40 用于根据不同工况调节所有的桨叶31的角度,从而调节整个所述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的螺距。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40包括推拉杆41、丝杠42、丝杠螺母43、行星减速箱44、支撑壳体45、轴承或滚动体 46、直线导向机构47。于第一个实施例中,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 40设置于整个所述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的末端,确切地说,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40连接于传动装置20的输出轴22末端。换而言之,输出轴22的一端和桨毂系统30的艉轴32连接,输出轴22的另一端和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40连接,桨毂系统30和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40分别位于输出轴22的两端。
支撑壳体45包括第一法兰45.1和第二法兰45.2。第一法兰45.1 和第二法兰45.2相对并通过螺栓固定,从而组成支撑壳体45。在第一法兰45.1和第二法兰45.2之间形成一个法兰空腔。第一法兰45.1 通过螺栓固定于输出轴22的端面。
推拉杆41位于艉轴32内部的空腔。推拉杆41上设有导向键。推拉杆41的一端伸入桨毂33的内部并和所有的桨叶31间接连接,推拉杆41的另一端穿过输出轴22内部的空腔并和丝杠42一体连接或分体连接。也就是说,推拉杆41依次穿过并同时内置于艉轴32和输出轴22各自的内部并和所有的桨叶31间接连接。
丝杠42和推拉杆41一体连接或分体连接,例如,推拉杆41和丝杠42两者通过联轴器连接。丝杠42带有自锁功能,使用寿命长。优选地,推拉杆41和丝杠42为两个独立的零件,这样可便于分开制造,节约制造成本。于其他实施例中,丝杠42和推拉杆41可为一体的结构,即丝杠42和推拉杆41一体连接。
直线导向机构47位于推拉杆41和丝杠42连接的一端,直线导向机构47包括导向套47.1和导向键47.2。导向套47.1通过平面键嵌于输出轴22的另一端内壁。例如,于第一个实施例中,导向套47.1 通过平面止动键固定于输出轴22的内壁,导向套47.1一端的端面和输出轴22的外部端面平齐,而第一法兰45.1贴合固定于输出轴22 的端面,第一法兰45.1通过螺栓和输出轴22固定。如图4A和图4B 所示,导向套47.1的两侧设有平面止动键,导向套47.1的内部开有导向键槽。导向套47.1由青铜或者黄铜制造。导向键47.2设置于推拉杆41的端部,导向套47.1和设置于推拉杆41上的导向键47.2相互配合以实现导向。导向键47.2在导向套47.1内滑动,导向键47.2 使得丝杠42不能转动而只能直线前进,从而实现推拉杆41的轴向运动(前进或后退)。
丝杠螺母43通过轴承或滚动体46装配于支撑壳体45内,轴承或滚动体46与丝杠螺母43均装配于法兰空腔内。例如,丝杠螺母 43通过滚动轴承46装配于支撑壳体45内。又例如,丝杠螺母43通过可以通过滑动轴承46或滚动体46装配于支撑壳体45内,其中滚动体46可采用圆锥滚子轴承46.1和46.2。丝杠42和丝杠螺母43装配连接在一起,即丝杠螺母43套于丝杠42的外周,丝杠42贯穿丝杠螺母43。可选地,丝杠42和丝杠螺母43采用T型螺纹连接。丝杠螺母43的端部设有密封件,以防止丝杠润滑脂泄漏。
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40还包括两个变距螺伞齿轮49,其中一个为主动变距螺伞齿轮49.2,另一个为从动变距螺伞齿轮49.1。行星减速箱44直接或间接驱动丝杠螺母43转动。于第一个实施例中,行星减速箱44为大速比行星减速箱。丝杠螺母43的一端延伸于第二法兰45.2的外部并和从动变距螺伞齿轮49.1嵌套固定在一起,丝杠螺母43和从动变距螺伞齿轮49.1过盈带键配合,使得从动变距螺伞齿轮49.1带动丝杠螺母43转动。行星减速箱44输出端主动变距螺伞齿轮49.2,输入端带调距轮410。
行星减速箱带导轨槽441,下部带导轨442,可以在导轨上前后移动,变桨时移动行星减速箱,螺伞齿轮相互接触啮合进行变桨,完成变桨后,行星变速箱后退,螺伞齿轮脱离接触。螺旋桨工作时行星变速箱不会干扰变距机构。防松装置带内螺纹和丝杠42配合,防松板43.1带防松螺钉43.2。防松板43.1内孔开槽,当防松螺钉43.2拧紧时,防松板43.1夹紧T形螺纹,起到防松的作用。
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40还包括调距标示组件48,调距标示组件48用于标示桨叶31的工作角度,供用户调距时参照。调距标示组件48包括调距标尺48.1、调距指针48.2,调距标尺48.1安装于固定基础上,调距指针48.2的一端连接于丝杠42,调距指针48.2的另一端指示调距标尺48.1上的刻度,以标示桨叶31当前的工作角度。当通过行星变速箱44依次带动丝杠螺母43、丝杠42以及推拉杆41运动以进行调距时,丝杠42相应地带动调距指针48.2沿着调距标尺48.1 移动,从而指示桨叶31当前的工作角度。
如图4A至图6所示,第二个实施例的所述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为螺距调节机构前置方案,布置方式为桨毂和桨叶—艉轴和密封件—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传动装置(齿轮箱)—动力装置(柴油机),即螺距调节机构设置于传动装置之前。相对于第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的不同之处在于,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40A的结构和位置。在第二个实施例中,艉轴 32A包括第一区段321A和第二区段322A,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 40A连接于艉轴32A的第一区段321A和第二区段322A之间。第二区段322A再和传动装置20的输出轴22连接。
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40A还包括传动套411和过渡套413。导向套47.1通过螺栓或键嵌套于艉轴32A的第一区段321A末端的内壁。第一法兰45.1固定于第一区段321A的端面,例如,第一法兰 45.1和第一区段321A之间可通过螺栓固定。传动套411接合于第二法兰45.2和第二区段322A之间。具体地,传动套411的一端和第二法兰45.2通过螺栓固定,传动套411的另一端和第二区段322A也通过螺栓固定。丝杠42为普通丝杠。轴承或滚动体46与丝杠螺母43A 均支撑于第一法兰45.1和第二法兰45.2形成的法兰空腔中,轴承412 把丝杠螺母43A支撑在传动套411上。行星减速箱44A位于传动套 411A中,行星减速箱44A的外法兰通过螺栓和传动套411法兰固定在一起。丝杠螺母43A的一端延伸至传动套411的内部并通过过渡套413和行星减速箱44A连接,以使行星减速箱44A通过过渡套413 带动丝杠螺母43A转动。也就是说,过渡套413连接于丝杠螺母43A 和电机44A之间。行星减速箱44A的输入端和调距轴410通过花键套49连接,调距轴410和调距轮411A固定联结,调距轴410通过两个轴承414支撑在艉轴322A和传动装置的输出轴22上,通过手动盘动调距轮410来控制桨叶螺距。调距轮带有防送保险装置410.1,防止在螺旋桨振动时导致丝杠和丝杠螺母松动,使桨距发生改变。在输出轴22端面均布n个孔,防松螺钉插入这个空,由螺母锁紧。防松螺钉用T形螺纹。
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40A同样地还包括调距标示组件48,调距标示组件48的调距指针杆48.3和丝杠固定连接,穿过行星减速箱 44A的中心(行星减速箱44A的所有轴和中心齿轮的中心做成空心。) 和调距轴410的中心,调距指针48.2的一端空套于调距指针杆48.3,调距指针48.2的另一端指示调距标尺48.1上的刻度,以标示桨叶31 当前的工作角度。调距标尺48.1安装于固定基础上,当盘动调距轮 410,调距轮410带动调距轴410,调距轴410带动行星减速箱44A,行星减速箱44A带动丝杠螺母43、丝杠42以及推拉杆41运动以进行调距时,丝杠42相应地带动调距指针杆48.3,调距指针杆48.3带动调距指针48.2沿着调距标尺48.1移动,从而指示桨叶31当前的工作角度。
传动套411和丝杠螺母43上打小孔,两个孔同心。当螺旋桨在零位时,丝杠的端面正好和两个小孔的中心线重合,以此为依据作为基准零位,用于该可调桨装配、检测、调试、修理的重要依据之一。用专用量具测量探杆和激光测量仪等可以测量。传动套小孔装有螺塞 411.1以封堵小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40 为后置方式;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电控螺距调节机构40A为前置方式。通过行星减速箱44(44A)驱动推拉杆41(41A)轴向运动,从而控制螺旋桨角度的变化,并实现正车、倒车、加速或减速功能。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40(40A)成本比较低,桨叶31和桨毂33的密封也比较好,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操作和维护简单。
上述描述以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的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其中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包括桨毂系统,桨毂系统设有桨叶并延伸出一内部具有空腔的艉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包括:
支撑壳体;
轴承或滚动体;
直线导向机构;
推拉杆,位于艉轴的空腔内,所述推拉杆的一端和桨叶间接连接;
丝杠,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和所述丝杠一体连接或分体连接;
丝杠螺母,通过所述轴承或滚动体装配于所述支撑壳体内,所述丝杠和所述丝杠螺母装配在一起;
手动操控单元,驱动所述丝杠螺母转动,所述丝杠螺母带动所述丝杠运动,在所述丝杠螺母的推动和所述直线导向机构的限制下所述丝杠带动所述推拉杆沿着艉轴轴向运动,所述直线导向机构限制所述丝杠直线运动而不转动,所述推拉杆带动桨叶转动以调节桨叶的角度,从而实现螺距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操控单元包含行星减速箱,所述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包括变距螺伞齿轮,所述变距螺伞齿轮和所述丝杠螺母嵌套连接,所述行星减速箱的输出轴和所述变距螺伞齿轮连接,所述行星减速箱的输入端和调距轮相连接,所述手动操控单元是活动的,变桨完成后,行星变速箱后退,变桨螺伞齿轮脱离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操控单元带有行星减速箱,所述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包括过渡套,所述过渡套的一端和所述丝杠螺母连接,所述过渡套的另一端和所述行星减速箱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行星减速箱的输入端和调距轴通过花键套相连接,调距轴有轴承支撑,和调距轮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所述的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包括调距标示组件,所述调距标示组件包括调距标尺和调距指针,所述调距指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丝杠,所述调距指针的另一端指示所述调距标尺上的刻度,以标示桨叶当前的工作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体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相对并固定,在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之间形成一个法兰空腔,所述轴承或滚动体与所述丝杠螺母均装配于所述法兰空腔内,所述直线导向机构位于所述推拉杆和所述丝杠连接的一端,所述直线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套和导向键,所述导向键设置于所述推拉杆的端部,所述导向套和所述导向键相互配合。
6.一种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装置;
传动装置,具有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输入轴和所述动力装置连接,以使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传动装置;
桨毂系统,设有桨叶,所述桨毂系统延伸出一艉轴,所述艉轴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和所述艉轴连接,以使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艉轴转动;
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包括支撑壳体、轴承或滚动体、直线导向机构、推拉杆、丝杠、丝杠螺母以及手动操控单元,所述推拉杆位于艉轴的空腔内,所述推拉杆的一端和桨叶间接连接,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和所述丝杠一体连接或分体连接,所述丝杠螺母通过所述轴承或滚动体装配于所述支撑壳体内,所述丝杠和所述丝杠螺母装配在一起,所述手动操控单元包括行星减速箱,所述行星减速箱直接或间接驱动所述丝杠螺母转动,所述丝杠螺母带动所述丝杠运动,在所述丝杠螺母的推动和所述直线导向机构的限制下所述丝杠带动所述推拉杆沿着艉轴轴向运动,所述直线导向机构限制所述丝杠直线运动而不转动,所述推拉杆带动桨叶转动以调节桨叶的角度,从而实现螺距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包括变距螺伞齿轮,所述直线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套和导向键,所述导向套嵌套于所述输出轴另一端的内壁,所述导向键设置于所述推拉杆的端部,所述导向套和所述导向键相互配合,所述支撑壳体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相对并固定,在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之间形成一个法兰空腔,所述第一法兰固定于所述输出轴,所述轴承或滚动体与所述丝杠螺母均装配于所述法兰空腔中,所述丝杠螺母的一端延伸于所述第二法兰的外部并和所述变距螺伞齿轮嵌套连接,所述行星减速箱的输出轴和所述变距螺伞齿轮连接,所述行星减速箱带导轨槽,下部带导轨,所述行星减速箱在导轨上前后移动或固定在导轨上,变桨时移动所述行星减速箱,所述变距螺伞齿轮相互接触啮合进行变桨,完成变桨后,所述行星减速箱后退,螺伞齿轮脱离接触,或固定在导轨上,所述行星减速箱和导轨安装在所述传动装置箱体上或安装在甲板上,丝杠和丝杠螺母间带有防松保险装置,防止在螺旋桨振动时导致丝杠和丝杠螺母松动,使桨距发生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包括传动套和过渡套,所述艉轴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直线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套和导向键,所述导向套嵌套于所述第一区段末端的内壁,所述导向键设置于所述推拉杆的端部,所述导向套和所述导向键相互配合,所述支撑壳体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相对并固定,在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之间形成一个法兰空腔,所述第一法兰固定于所述第一区段的端面,所述传动套接合于所述第二法兰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轴承或滚动体与所述丝杠螺母均装配于所述法兰空腔中,所述行星减速箱位于所述传动套中,所述丝杠螺母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传动套的内部并通过所述过渡套和所述行星减速箱连接,以使所述行星减速箱通过所述过渡套带动所述丝杠螺母转动;所述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包括调距标示组件,所述调距标示组件包括调距标尺、调距指针以及调距指针杆,所述调距标示组件的所述调距指针杆和所述丝杠固定连接,穿过所述行星减速箱的中心,所述调距指针的一端空套于所述调距指针杆,所述调距指针的另一端指示所述调距标尺上的刻度,以标示桨叶当前的工作角度;在所述艉轴和所述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上通过轴承支撑有调距轴,调距轴和所述行星减速箱的输入端通过花键套连接,调距轴和调距轮固定联结,通过手动盘动所述调距轮来控制桨叶螺距,行星减速箱的所有轴和中心齿轮的中心做成空心,和所述调距轴的中心,所述调距轮带有防松保险装置,防止在螺旋桨振动时导致所述丝杠和所述丝杠螺母松动,使桨距发生改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具有一个零位基准状态,所述传动套的侧壁具有检测孔,所述传动套还包括螺塞,所述丝杠螺母对应地具有检测孔;当所述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处于零位基准状态时,丝杠螺母的所述检测孔和传动套的所述检测孔同心;所述螺塞可选择地封堵传动套的所述检测孔;在装配、检测或调试所述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时,先将所述螺塞从传动套的所述检测孔中拧出;检测机构通过传动套的所述检测孔和丝杠螺母的所述检测孔检测所述丝杠的端面是否处于预定位置,以判断所述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的所述桨叶是否处于零位基准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桨毂的材料用球墨铸铁。
CN201920759433.3U 2019-05-24 2019-05-24 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及其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 Active CN211001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9433.3U CN211001769U (zh) 2019-05-24 2019-05-24 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及其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9433.3U CN211001769U (zh) 2019-05-24 2019-05-24 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及其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01769U true CN211001769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96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59433.3U Active CN211001769U (zh) 2019-05-24 2019-05-24 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及其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017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1064A (zh) * 2020-12-22 2021-04-0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一种船用调距螺旋桨用变距执行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1064A (zh) * 2020-12-22 2021-04-0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一种船用调距螺旋桨用变距执行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85018B2 (en) Marine drive system
CN105840411A (zh) 水平轴海流能发电机变桨距装置及其水平轴海流能发电机
US6276898B1 (en) Variable pitch marine propeller
CN211001769U (zh) 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及其手动控制螺距调节机构
US2456361A (en)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blades of ships' propellers
US4576581A (en) Reversible Magnus propeller
CN210027859U (zh) 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及其电控螺距调节机构
US3794441A (en) Variable pitch propeller
US3051249A (en) Motion transforming apparatus
US2501617A (en) Variable pitch propeller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marine propulsion plants
CN210455160U (zh) 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及其螺距调节机构
CN110588955B (zh) 一种滚珠丝杠副旋转作动器装置
CN102923287A (zh) 全回转螺旋桨液压调距机构
US2474635A (en) Variable pitch propeller
CN209479935U (zh) 一种船用前置可变螺距螺旋桨
US4142835A (en) Pitch controlling device of a marine propeller
CN110254675A (zh) 船舶可调螺距螺旋桨及其电控螺距调节机构
CN210971484U (zh) 带辅助伺服油缸的配油器
CN211731774U (zh) 一种用于油润滑轴系的可调桨桨毂
CN205652319U (zh) 箱体式配油器反馈机构
CN209479936U (zh) 一种船用后置可变螺距螺旋桨
CN210707861U (zh) 一种滚珠丝杠副旋转作动器装置
CN109533250B (zh) 一种调距桨应急装置
CN103407563A (zh) 船舶用可调螺距全回转推进器
CN114044117A (zh) 一种用于船舶的推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