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1704U - 一种摩托车变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变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01704U
CN211001704U CN201921820126.8U CN201921820126U CN211001704U CN 211001704 U CN211001704 U CN 211001704U CN 201921820126 U CN201921820126 U CN 201921820126U CN 211001704 U CN211001704 U CN 2110017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ifting
connecting rod
rod
rotating
ou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201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民杰
陈志勇
王辉
甘玉龙
杨秀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201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017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017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017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变档装置,包括踏板、变档杆、换挡摇臂和连杆,连杆与换挡摇臂和变档杆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本方案中转动件包括转动内圈和固定外圈。转动内圈具有球形外壁,固定外圈具有球形内壁,转动内圈在固定外圈的球形内壁内绕着自身轴线转动,由于是球形内壁与球形外壁配合,转动内圈不会发生沿自身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连杆相对于转动件的晃动幅度减小,连杆相对于换挡摇臂和变档杆的晃动幅度减小;转动内圈通过紧固螺栓与换挡摇臂或者变档杆连接,实现转动件与换挡摇臂和变档杆之间的锁紧,减小了转动件与换挡摇臂和变档杆之间的晃动,也就减小了连杆相对于转动件的运动,进一步减小了连杆相对于换挡摇臂和变档杆的晃动幅度。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变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变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摩托车变档装置包括变档杆、连杆、联动件和换挡摇臂。
变档杆与连杆的第一端活动连接,连杆的第二端与换挡摇臂连接,换挡摇臂与发动机外露的变档轴变速箱连接。
连杆01的第一端与变档杆的连接结构以及连杆01的第二端与换挡摇臂02的连接结构如图1和2所示。换挡摇臂02和变档杆上均设置球形连接头021,连杆01上设置用于容置球形连接头021的圆柱形空腔011。连杆01与换挡摇臂02和变档杆配合后,由于圆柱形空腔011的轴向空间大于球形连接头021的直径,导致摩托车变档装置工作时,连杆01会发生晃动沿圆柱形空腔011的轴线方向的晃动,即连杆01会相对于球形连接头021晃动,影响摩托车变档装置的转动效率。
因此,如何减小摩托车变档装置的连杆的晃动,以提高摩托车变档器的转动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变档装置,以减小摩托车变档装置的连杆的晃动,提高摩托车变档器的转动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变档装置,包括踏板、安装所述踏板的变档杆、与发动机的变档轴连接的换挡摇臂以及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挡摇臂和所述变档杆通过转动件连接;
所述转动件包括:
转动内圈,所述转动内圈与所述换挡摇臂或所述变档杆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所述转动内圈的外壁为球形外壁;
固定外圈,所述固定外圈的内壁为球形内壁,所述球形内壁与所述球形外壁转动配合,所述固定外圈与所述连杆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摩托车变档装置中,所述固定外圈为环形固定外圈,所述固定外圈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为均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自所述固定外圈的端部向所述固定外圈的轴线倾斜,所述固定外圈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对称布置。
优选的,在上述摩托车变档装置中,所述固定外圈的连接杆与所述连杆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内螺纹。
优选的,在上述摩托车变档装置中,所述转动件为塑料转动件。
优选的,在上述摩托车变档装置中,所述变档杆包括:
第一Z型杆,所述第一Z型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踏板连接;
第二Z型杆,所述第二Z型杆与所述第一Z型杆垂直,所述第二Z型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Z型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Z型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杆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摩托车变档装置中,所述换挡摇臂上设置有减重孔。
优选的,在上述摩托车变档装置中,所述第一Z型杆的中间设置有减重凹槽。
优选的,在上述摩托车变档装置中,所述踏板包括:
脚踏胶,所述脚踏胶上开设有通孔;
螺栓,所述螺栓安装在所述通孔内,所述螺栓的螺栓头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螺栓与所述变档杆螺栓连接。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变档装置,包括踏板、变档杆、换挡摇臂和连杆,踏板、变档杆、连杆和换挡摇臂依次连接,其中,连杆与换挡摇臂和变档杆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本方案中转动件包括转动内圈和固定外圈,转动内圈通过紧固螺栓与换挡摇臂或变档杆连接。转动内圈具有球形外壁,固定外圈具有球形内壁,转动内圈在固定外圈的球形内壁内绕着自身轴线转动,由于是球形内壁与球形外壁配合,转动内圈不会发生沿自身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即使转动内圈在固定外圈内沿着固定外圈的球形内壁转动,连杆相对于转动件的晃动幅度减小,连杆相对于换挡摇臂和变档杆的晃动幅度减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摩托车变档装置的转动效率;转动内圈通过紧固螺栓与换挡摇臂或者变档杆连接,实现了转动件与换挡摇臂和变档杆之间的锁紧,减小了转动件与换挡摇臂和变档杆之间的晃动,也就减小了连杆相对于转动件的运动,进一步减小了连杆相对于换挡摇臂和变档杆的晃动幅度,提高了摩托车变档装置的转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换挡摇臂与连杆配合的总成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换挡摇臂与连杆配合的主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变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变档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档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档杆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档杆的左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的仰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挡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挡摇臂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B-B的剖视图。
其中,
01、连杆,011、圆柱形空腔,02、换挡摇臂,021、球形连接头,
1、踏板,2、变档杆,3、换挡摇臂,4、连杆,
5、转动件,51、转动内圈,52、固定外圈,53、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变档装置,以减小摩托车变档装置的连杆的晃动,提高摩托车变档器的转动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变档装置,包括踏板1、变档杆2、换挡摇臂3和连杆4。
其中,踏板1安装在变档杆2上;
换挡摇臂3与发动机的变档轴连接,如图3所示,换挡摇臂3与变速箱通过螺栓连接;
连杆4的两端分别与变档杆2和换挡摇臂3通过转动件5连接。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转动件5包括转动内圈51和固定外圈52,转动内圈51通过紧固螺栓与换挡摇臂3或变档杆2连接。
转动内圈51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换挡摇臂3和变档杆2上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紧固螺栓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配合,实现转动件与换挡摇臂3和变档杆2的连接。转动内圈51的外壁为球形外壁,固定外圈52的内壁为球形内壁,球形内壁与球形外壁转动配合,转动内圈51的球形外壁与固定外圈52的球形内壁同轴布置。实际使用时,转动内圈51既可以沿着自身轴线在固定外圈52内转动,也可以沿着球形内壁在偏离自身轴线的方向转动。
如图9-11所示,转动件5的固定外圈52与连杆4连接。
本方案公开的摩托车变档装置,连杆4与换挡摇臂3和变档杆2通过转动件5转动连接。具体的,转动件5包括转动内圈51和固定外圈52,转动内圈51通过紧固螺栓与换挡摇臂3或变档杆2连接。本方案中转动内圈51具有球形外壁,固定外圈52具有球形内壁,转动内圈51在固定外圈52的球形内壁内绕着自身轴线转动,由于是球形内壁与球形外壁配合,转动内圈51不会发生沿自身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即使转动内圈51在固定外圈52内沿着固定外圈52的球形内壁转动,连杆4仅会发生一个较小的运动即减小了连杆4相对于转动件换挡摇臂3和变档杆2的运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摩托车变档装置的连杆4的晃动幅度。
另外,转动内圈51通过紧固螺栓与换挡摇臂3或变档杆2连接,实现了转动件5与换挡摇臂3和变档杆2之间的锁紧,减小了转动件5与换挡摇臂3和变档杆2之间的晃动,也就减小了连杆4相对于转动件的运动,从而进一步减小了摩托车变档装置的连杆4的晃动幅度。
本方案提供的摩托车变档装置的结构相对紧凑,减小了连杆4相对于换挡摇臂3和变档杆2之间的晃动幅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摩托车变档装置的转动效率。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固定外圈52为环形固定外圈。环形固定外圈的设计形式降低了固定外圈52的制作难度。
固定外圈52的外圈形状还可以为多边形,仅固定外圈52的内圈为球形内圈即可。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固定外圈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为均倾斜面,倾斜面自所述固定外圈52的端部向固定外圈52的轴线倾斜,固定外圈5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对称布置,如图10所示,仅环形固定外圈52的中部设置球形内壁。该种设计方式增强了转动件5工作的灵活性,满足摩托车变档装置的使用需求。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提供的固定外圈52的连接杆53与连杆4通过螺纹连接。具体的,连接杆53上开设有内螺纹,相应的,连杆4上开设外螺纹。
如图10所示,连杆4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螺母,螺母具有限位和预紧作用,通过旋转连杆4以调节连杆4的工作长度。
螺母用于实现对连接杆53的限位,通过螺母的限位和预紧作用调节连杆4的工作长度。
连接杆53与连杆4还可以采用插接或者焊接等连接方式,具体根据连接杆53与连杆4的材质和结构进行确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转动件5为塑料转动件。塑料转动件选用的塑料需要具有足够的使用强度,以满足摩托车变档装置的强度要求。
该实施例中,连接杆53与固定外圈52一体注塑成型。
转动件5也可以采用金属转动件,例如不锈钢转动件或者铝合金转动件。
如图3-8所示,变档杆2包括第一Z型杆和第二Z型杆。
其中,第一Z型杆的第一端与踏板1连接,第二Z型杆与第一Z型杆垂直,第二Z型杆的第一端与第一Z型杆的第二端连接,第二Z型杆的第二端与连杆4连接。
具体的,第一Z型杆和第二Z型杆连接,且第一Z型杆和第二Z型杆均为一体成型结构。如图6所示,第一Z型杆和第二Z型杆相互呈一定角度,且第一Z型杆和第二Z型杆不位于同一平面,该种设计的目的是,为拉杆的转动提供空间,避免摩托车变档装置工作时拉杆与换挡杆碰撞,保证摩托车变档装置的有效工作。
图中,具体的,第二Z型杆的第一端的厚度大于第二Z型杆的厚度,且第二Z型杆的第一端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衬套,相应的,第一Z型杆与第二Z型杆通过该安装孔装配,第一Z型杆与第二Z型杆能够相对转动。
如图5和8所示,第一Z型杆的第一端的高度低于第一Z型杆的第二端的高度,第二Z型杆的第一端的高度低于第二Z型杆的第二端的高度。
为了减轻摩托车变档装置的整体质量,换挡摇臂3上设置有减重孔。如图12-14所示,减重孔为矩形减重孔。
如图13所示,换挡摇臂3整体也呈Z型结构,换挡摇臂3的与第二Z型杆连接的一端的高度低于换挡摇臂3的远离第二Z型杆的一端的高度。
换挡摇臂3的与发动机外露的变档轴连接的一端为花键座,花键座上设置有开口,以方便安装,换挡摇臂3的与连杆4连接的一端也与后挡泥板支架连接。
为了更进一步的减轻摩托车变档装置的整体质量,第一Z型杆的中间设置有减重凹槽。如图6和8所示,减重凹槽为矩形减重孔。
优选的,变档杆2、拉杆和换挡摇臂3选用金属材料制作,例如不锈钢或者铝合金。
在本方案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踏板1包括脚踏胶和螺栓。
脚踏胶上开设有通孔,脚踏胶套设在螺栓上,螺栓的螺栓头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螺栓与变档杆2螺栓连接。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摩托车变档装置,包括踏板(1)、安装所述踏板(1)的变档杆(2)、与发动机的变档轴连接的换挡摇臂(3)以及连杆(4),所述连杆(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挡摇臂(3)和所述变档杆(2)通过转动件(5)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5)包括:
转动内圈(51),所述转动内圈(51)与所述换挡摇臂(3)或所述变档杆(2)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所述转动内圈(51)的外壁为球形外壁;
固定外圈(52),所述固定外圈(52)的内壁为球形内壁,所述球形内壁与所述球形外壁转动配合,所述固定外圈(52)与所述连杆(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变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圈(52)为环形固定外圈,所述固定外圈(5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为均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自所述固定外圈(52)的端部向所述固定外圈(52)的轴线倾斜,所述固定外圈(5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变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圈(52)的连接杆(53)与所述连杆(4)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53)上设置有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变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5)为塑料转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变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档杆(2)包括:
第一Z型杆,所述第一Z型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踏板(1)连接;
第二Z型杆,所述第二Z型杆与所述第一Z型杆垂直,所述第二Z型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Z型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Z型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杆(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变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摇臂(3)上设置有减重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变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Z型杆的中间设置有减重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变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1)包括:
脚踏胶,所述脚踏胶上开设有通孔;
螺栓,所述螺栓安装在所述通孔内,所述螺栓的螺栓头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螺栓与所述变档杆(2)螺栓连接。
CN201921820126.8U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摩托车变档装置 Active CN2110017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0126.8U CN211001704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摩托车变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0126.8U CN211001704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摩托车变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01704U true CN211001704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507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20126.8U Active CN211001704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摩托车变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017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0340B (zh) 自行车前链轮
US7478885B2 (en) Cap member for internally geared bicycle hub
US20040162172A1 (en) Bicycle crank assembly
CN100528680C (zh) 自行车用曲柄的固定结构
US20200088286A1 (en) Bicycle sprocket
CN105121911B (zh) 皮带盘和包括这种皮带盘的传动螺母
US20040237709A1 (en) Crane structure for bicycle pedal
JP2000083531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マスターギア
US5062318A (en) Bicycle gear crank assembly
CN211001704U (zh) 一种摩托车变档装置
US20200102042A1 (en) Vehicular Frame's Coupler Structure
CN207860254U (zh) 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转向摆臂轴座总成
JP2006142947A (ja) 自転車用クランク軸組立体
CN210240297U (zh) 一种转向球头总成
CN211599448U (zh) 一种伸缩牙箱
CN209444494U (zh) 一种安装稳定的启动杆连接结构
CN111301598A (zh) 曲柄脚踏机构、脚踏装置及车辆
JPS632390Y2 (zh)
JP3140274U (ja) ロータリーギヤ型自転車及びその動力伝達機構体
CN105314056B (zh) 无链自行车及其传动系统
CN216101429U (zh) 一种稳定杆连杆及汽车
CN217115966U (zh) 一种连接支座和光伏建筑
CN104890802B (zh) 电动自行车的传动接头
CN210218650U (zh) 换挡拉杆及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EP3434573B1 (en) Assembling structure for crank and ped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