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93652U - 一种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93652U
CN210993652U CN201921758506.3U CN201921758506U CN210993652U CN 210993652 U CN210993652 U CN 210993652U CN 201921758506 U CN201921758506 U CN 201921758506U CN 210993652 U CN210993652 U CN 210993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wall
air
limiting structur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585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欢
胡镇韬
卢耀臻
侯雪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17585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93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93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93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化装置,包括:设有风道的导流部;负离子发生装置,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发射头,发射头朝向风道,导流部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风道内壁上,第一限位结构上设置有适于容纳发射头的定位槽;导流罩,设置在风道内壁上方并压覆定位槽,风道内壁适于支撑导流罩。通过导流部第一限位结构上的定位槽对发射头进行定位和安装,使发射头准确安设于风道内壁上,并可通过负离子发生装置上非发射头部分限位,防止发射头脱出定位槽,保证发射头安装稳定,同时导流罩压覆与风道内壁上,将发射头固定在安设位置,在不同方向上对发射头进行限位,提高了负离子发生装置在风道内壁上安装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随着空气污染严重,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空气净化器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传统的空气净化机是风机抽风,利用滤网过滤粉尘来净化空气,称为被动吸附过滤式的净化原理,需要定期更换滤网,而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无需耗材,仅通过自身产生的负离子对空气进行净化、除尘、除味、灭菌,主动捕捉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但是负离子因迁移距离小,因此需要通过风力吹出。如果负离子距离出风口太远,就会导致负离子还未出来净化器便在空气中被中和掉。当安装在靠近出风口位置时,负离子的发生装置经常发生松动和掉落,影响负离子的对空气的净化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机负离子发生装置设于出风口稳定性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化装置,包括:设有风道的导流部;负离子发生装置,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发射头,所述发射头朝向所述风道,所述导流部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风道内壁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上设置有适于容纳所述发射头的定位槽;
导流罩,设置在所述风道内壁上方并压覆所述定位槽,所述风道内壁适于支撑所述导流罩。
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负离子高压模块、负离子发生器和连接线,所述导流部中部设有电机固定架,所述负离子高压模块与所述电机固定架上的螺钉柱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连接所述负离子高压模块和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并通过设于所述电机固定架上的卡线扣固定在所述电机固定架上。
负离子发生器呈T型,与所述风道内壁卡接,包括横向柱和纵向柱,所述发射头突出设置于所述横向柱上靠近所述风道的一侧。
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凸出部,背向所述风道内壁凸出设置,所述第二凸出部上设置有朝上延伸并与所述风道内壁间隔设置的弯折,所述纵向柱适于限位所述弯折与所述风道内壁之间的区域。
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辅助支撑部,所述辅助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出部的两侧,所述辅助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平行设置并支撑所述横向柱。
辅助支撑部与所述定位槽对应设置。
导流罩上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适于压覆所述定位槽。
第二限位结构为第一凸出部,设于所述导流罩底端,朝向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上的横向柱的方向,所述第一凸出部发生朝向导流罩轴向中心方向的延伸。
风道内沿均匀间隔设置有导流叶片,所述发射头设于所述导流叶片的间隙。
净化装置为空气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化装置,包括:设有风道的导流部;负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发射头,所述发射头朝向所述风道,所述导流部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风道内壁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上设置有适于容纳所述发射头的定位槽;导流罩,设置在所述风道内壁上方并压覆所述定位槽,所述风道内壁用以支撑所述导流罩。
这样设置使负离子发生装置产生的负离子从风道直接吹出,增大了负离子的迁移距离,且仅有发射头伸入气流通道,安设隐蔽,对出风气流影响小,靠近出风口,使得最终吹出负离子量更大,出风气流更顺畅、噪音更低,此外,通过导流部第一限位结构上的定位槽对发射头进行定位和安装,使发射头准确安设于风道内壁上,并可通过负离子发生装置上非发射头部分限位,防止发射头脱出定位槽,保证了发射头安装的稳定,同时使用导流罩压覆与风道内壁上,将发射头固定在安设位置,在不同方向上对发射头进行限位,提高了负离子发生装置在风道内壁上安装的稳定性,克服现有技术中负离子发生装置设于出风口稳定性差的缺陷,且结构简单,利于安装。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离子发生器呈T型,与所述风道内壁卡接,包括横向柱和纵向柱,所述发射头突出设置于所述横向柱上靠近所述风道的一侧。
这样设置一方面便于在发射头在安装于定位槽后,通过横向柱进行限位,保证了发射头不会脱出定位槽,提升了固定效果,T型设置的负离子发生器,便于操作人员在安设时确认正确的安装方向,且固定较少的部分即可达到限位目的,如固定横向柱的两侧即可达到限制多个方向自由度的效果,减少限位结构的设置,降低成本。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凸出部,背向所述风道内壁凸出设置,所述第二凸出部上设置有朝上延伸并与所述风道内壁间隔设置的弯折,所述纵向柱适于限位所述弯折与所述风道内壁之间的区域。
第二凸出部通过设置背向风道内壁且延伸向上的弯折,承接负离子发生器,并对负离子发生器背向导流罩和远离风道方向的运动起限位作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辅助支撑部,所述辅助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出部的两侧,所述辅助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平行设置并支撑所述横向柱。
这样设置,通过增加对负离子发生器的承接结构,提升了负离子发生器安装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在横向柱上设置辅助支撑部,对于负离子发生器沿横向柱两侧的运动其到了限位作用,配合第二凸出部和导流罩以及风道内壁固定负离子发生器。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限位结构为第一凸出部,设于所述导流罩底端,朝向所述横向柱的方向,所述第一凸出部发生朝向导流罩轴向中心方向的延伸。
导流罩设于风道内壁上方,并压覆定位槽,对负离子发生器的发射头远离导流部的运动起限位作用,发射头突出设置于横向柱上靠近风道的一侧,导流罩底端设置朝向导流罩轴向中心方向的延伸的第一凸出部对横向柱进行补充限位,提高了负离子发生器固定结构的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内沿均匀间隔设置有导流叶片,所述发射头设于所述导流叶片的间隙。
风道内设置导流叶片,防止空气在风道内产生涡流,损失能量,使气流流通通畅,减小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净化装置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净化装置的导流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净化装置的导流罩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导流部未安装电机固定架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净化装置的导流部和导流罩安装固定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导流部未安装电机固定架状态下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的导流部中电机固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负离子发生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导流罩;2-导流部;3-电机固定架;4-负离子发生装置;11-第一凸出部;21-风道内壁;22-定位槽;23-第二凸出部;231-弯折;24-辅助支撑部;25-导流叶片;31-螺钉柱;32-卡线扣;41-负离子高压模块;42-连接线;43-负离子发生器;431-发射头;432-横向柱;433-纵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8,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净化装置,包括:设有风道的导流部2;负离子发生装置4,负离子发生装置4包括发射头431,发射头431朝向风道,导流部2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风道内壁21上,第一限位结构上设置有适于容纳发射头431的定位槽22;导流罩1,设置在风道内壁21上方并压覆定位槽22,风道内壁21适于支撑导流罩1。
这样设置使负离子发生装置4产生的负离子从风道直接吹出,增大了负离子的迁移距离,且仅有发射头431伸入气流通道,安设隐蔽,对出风气流影响小,靠近出风口,使得最终吹出负离子量更大,出风气流更顺畅、噪音更低,此外,通过导流部2第一限位结构上的定位槽22对发射头431进行定位和安装,使发射头431准确安设于风道内壁21上,并可通过负离子发生装置4上非发射头431部分限位,防止发射头431脱出定位槽22,保证了发射头431安装的稳定,同时使用导流罩1压覆与风道内壁21上,将发射头431固定在安设位置,在不同方向上对发射头431进行限位,提高了负离子发生装置4在风道内壁21上安装的稳定性,克服现有技术中负离子发生装置4设于出风口稳定性差的缺陷,且结构简单,利于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为环形设置,设于导流部2外缘位置,定位槽22为双槽,适于安装圆柱形发射头431,导流罩1下端与风道内壁21贴合,导流罩1与导流部2通过可拆卸的螺钉柱31连接,净化装置为空气净化器。
负离子发生装置4包括:负离子高压模块41、负离子发生器43和连接线42,导流部2中部设有电机固定架3,负离子高压模块41与电机固定架3上的螺钉柱31固定连接,连接线42连接负离子高压模块41和负离子发生器43,并通过设于电机固定架3上的卡线扣32固定在电机固定架3上。在本实施例中,卡线扣32得电机固定架3一侧固定有电机,负离子发生装置4固定在电机固定架3另一侧,电机固定架3可拆卸,负离子高压模块41通过两个螺钉柱31固定于电机固定架3上,连接线42为两根,卡接在设于电机固定架3中部的卡线扣32上,设在负离子发生器43设于风道内壁21靠近导流罩1的一侧。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卡线扣32可以不设置,负离子高压模块41可以固定杂风道内壁21上。
负离子发生器43呈T型,与风道内壁21卡接,包括横向柱432和纵向柱433,发射头431突出设置于横向柱432上靠近风道的一侧。
这样设置一方面便于在发射头431在安装于定位槽22后,通过横向柱432进行限位,保证了发射头431不会脱出定位槽22,提升了固定效果,T型设置的负离子发生器43,便于操作人员在安设时确认正确的安装方向,且固定较少的部分即可达到限位目的,如固定横向柱432的两侧即可达到限制多个方向自由度的效果,减少限位结构的设置,降低成本。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负离子发生器43可以呈方形或圆柱形设置。
第一限位结构包括一个第二凸出部23,背向风道内壁21凸出设置,第二凸出部23上设置有朝上延伸并与风道内壁21间隔设置的弯折231,纵向柱433适于限位弯折231与风道内壁21之间的区域。第二凸出部23通过设置背向风道内壁21且延伸向上的弯折231,承接负离子发生器43,并对负离子发生器43背向导流罩1和远离风道方向的运动起限位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出部23为片状,弯折231距风道内壁21的间距与纵向柱433的背向风道与朝向风道两侧间的厚度相同。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二凸出部23可以设置多组,弯折231距风道内壁21的间距可以大于纵向柱433的厚度。
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辅助支撑部24,辅助支撑部24设置在第二凸出部23的两侧,辅助支撑部24与第二凸出部23平行设置并支撑横向柱432。这样设置,通过增加对负离子发生器43的承接结构,提升了负离子发生器43安装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在横向柱432上设置辅助支撑部24,对于负离子发生器43沿横向柱432两侧的运动其到了限位作用,配合第二凸出部23和导流罩1以及风道内壁21固定负离子发生器43。在本实施例中,辅助支撑部24为矩形片,设有两个,且间距与纵向柱433靠近辅助支撑部24两侧间的宽度相同。
辅助支撑部24与定位槽22对应设置。导流罩1上与第一限位结构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适于压覆定位槽22。第二限位结构为第一凸出部11,设于导流罩1底端,朝向横向柱432的方向,第一凸出部11发生朝向导流罩1轴向中心方向的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1沿靠近导流部2的方向上凸起程度逐渐增大,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凸出部11沿靠近导流部2的方向上凸起程度可以不作变化。
导流罩1设于风道内壁21上方,并压覆定位槽22,对负离子发生器43的发射头431远离导流部2的运动起限位作用,发射头431突出设置于横向柱432上靠近风道的一侧,导流罩1底端设置朝向导流罩1轴向中心方向的延伸的第一凸出部11对横向柱432进行补充限位,提高了负离子发生器43固定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辅助支撑部24和第一凸出部11以及第二凸出部23可以为块状等。
风道内沿均匀间隔设置有导流叶片25,发射头431设于导流叶片25的间隙。风道内设置导流叶片25,防止空气在风道内产生涡流,损失能量,使气流流通通畅,减小噪音的产生。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导流叶片25可不作设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净化装置,包括:
设有风道的导流部(2);
负离子发生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4)包括发射头(431),所述发射头(431)朝向所述风道,所述导流部(2)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风道内壁(21)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上设置有适于容纳所述发射头(431)的定位槽(22);
导流罩(1),设置在所述风道内壁(21)上方并压覆所述定位槽(22),所述风道内壁(21)适于支撑所述导流罩(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4)包括:负离子高压模块(41)、负离子发生器(43)和连接线(42),所述导流部(2)中部设有电机固定架(3),所述负离子高压模块(41)与所述电机固定架(3)上的螺钉柱(3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42)连接所述负离子高压模块(41)和所述负离子发生器(43),并通过设于所述电机固定架(3)上的卡线扣(32)固定在所述电机固定架(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43)呈T型,与所述风道内壁(21)卡接,包括横向柱(432)和纵向柱(433),所述发射头(431)突出设置于所述横向柱(432)上靠近所述风道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凸出部(23),背向所述风道内壁(21)凸出设置,所述第二凸出部(23)上设置有朝上延伸并与所述风道内壁(21)间隔设置的弯折(231),所述纵向柱(433)适于限位所述弯折(231)与所述风道内壁(21)之间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辅助支撑部(24),所述辅助支撑部(24)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出部(23)的两侧,所述辅助支撑部(24)与所述第二凸出部(23)平行设置并支撑所述横向柱(4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部(24)与所述定位槽(22)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1)上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适于压覆所述定位槽(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第一凸出部(11),设于所述导流罩(1)底端,朝向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上(4)的横向柱(432)的方向,所述第一凸出部(11)发生朝向导流罩(1)轴向中心方向的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内沿均匀间隔设置有导流叶片(25),所述发射头(431)设于所述导流叶片(25)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为空气净化器。
CN201921758506.3U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净化装置 Active CN210993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8506.3U CN210993652U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8506.3U CN210993652U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93652U true CN210993652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483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58506.3U Active CN210993652U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936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9338A (zh) * 2019-10-17 2020-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净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9338A (zh) * 2019-10-17 2020-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净化装置
WO2021073324A1 (zh) * 2019-10-17 2021-04-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净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9338A (zh) 一种净化装置
CN210993652U (zh) 一种净化装置
CN110732230A (zh) 空气净化器和空气净化装置
CN111878897A (zh) 具有消毒功能的进风组件及电梯空调
CN217613583U (zh) 一种除湿机可限位式过滤风罩连接结构
JP6323404B2 (ja) 空気清浄機
WO2022088439A1 (zh) 一种空气过滤器
CN209849094U (zh) 一种电离模块及应用该电离模块的静电净化装置
US11920614B2 (en) Fan
CN215166889U (zh) 一种用于机制板顶部连接的型材
CN219756519U (zh) 空调器及其静电滤芯组件
CN214860674U (zh) 一种挂脖式空气净化器用外壳
CN207740832U (zh) 一种负离子节能灯
CN214841613U (zh) 一种便携式呼吸宝的支撑板
CN214210048U (zh) 一种光触媒模块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8972850U (zh) 一种空调用光等离子除菌模块
CN216942614U (zh) 一种带有离子发生器的车载空气净化杀菌装置
CN210267573U (zh) 一种带有加湿功能的复合滤网空气净化器
CN210663127U (zh) 一种喷雾式空气净化加湿一体机
CN218722118U (zh) 一种带等离子功能的空气处理设备
CN211575296U (zh) 带有香味模块的空调器
CN219091570U (zh)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217235984U (zh) 空气净化装置、空调器
CN214120262U (zh) 一种新型无线供电空气加湿净化器结构
CN217383231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高吸附效率的蜂巢式活性炭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