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91237U - 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 - Google Patents

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91237U
CN210991237U CN201921090668.4U CN201921090668U CN210991237U CN 210991237 U CN210991237 U CN 210991237U CN 201921090668 U CN201921090668 U CN 201921090668U CN 210991237 U CN210991237 U CN 210991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main control
supply system
bed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06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美龄
李玲丽
吴承峰
陈牧
路德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Dac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Dac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Dac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Dac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906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91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91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91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包括控制室(8)、医护室(9)、行李箱(10),医护室(9)设置有CT设备,CT设备包括扫描架(2)、诊断床(3)、担架床(7);控制室(8)包括座椅(801)、主控台(4),驾驶舱位于控制室(1)内;行李箱(10)内设置有定子部电源系统(1);扫描架(2)、诊断床(3)均连接至主控台(4),扫描架(2)、诊断床(3)和主控台(4)分别连接定子部电源系统(1)系统并通过定子部电源系统(1)供电。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紧凑,实现简单医疗护理的同时,还能够进行CT检查,医院医生能够直接根据救护车上做的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使病人得到及时救助。

Description

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救护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
背景技术
当出现需要急救的情况,一般都是通过救护车送至最近的医院,然后在医院内进行检查、确诊、治疗,但是从发病到送至医院的这一段时间,再加上在医院进行检查,直到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造成治疗的黄金时间浪费,使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因此,如果能够在救护车上实现检查,送到医院后,医生就能够直接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使病人得到及时救助。
公开号为CN109172166A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救护车医疗舱,包括由左侧壁、右侧壁、顶棚、地板及隔断围成的医疗舱,所述隔断设在驾驶室后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上设有进气口及消毒灯,所述隔断位于所述医疗舱的一侧设有负压风机。但是这种救护车不具备医疗检查的设施,只能做简单的医疗护理,不能节约病人的急救时间。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救护车医疗舱结构布置合理,使用安全性高,可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具有较较好的应用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包括控制室、医护室、行李箱,所述行李箱位于控制室和医护室之间,所述医护室设置有CT设备,所述CT 设备包括扫描架、诊断床、担架床;
所述控制室包括座椅、主控台,驾驶舱位于控制室内;
所述行李箱内设置有定子部电源系统;
所述扫描架、诊断床均连接至主控台,扫描架、诊断床和主控台分别连接定子部电源系统并通过定子部电源系统供电。
优选地,所述医护室还包括侧边门、长椅、二分门、呼吸机、急救箱、心电图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血液分析仪以及摄像头,所述二分门设置在车体后端,侧边门、长椅设置在车体的一侧,呼吸机、急救箱、心电图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血液分析仪设置在车体的另一侧,摄像头安装在车体对角线上对医护室进行监视,CT设备设置在车体的中间;
所述控制室与医护室之间设置有铅玻璃,所述铅玻璃位于行李箱上方与医护室相连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扫描架包括定子部、转子部;所述扫描架没有滑环;所述定子部连接定子部电源系统并通过定子部电源系统供电;所述转子部上设置有转子部电源系统,转子部通过转子部电源系统供电;
所述定子部电源系统、转子部电源系统均包括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包括充电部分、储能模组以及输出部分,所述充电部分连接储能模组,储能模组连接输出部分。
优选地,所述充电部分通过充电接口与充电设备或者市电网络连接给储能模组充电;
所述充电接口包括直流充电接口和/或交流充电接口;
所述储能模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容模组,所述电容采用超级电容;
所述输出部分包括至少一路高压直流输出通道、至少一路低压直流输出通道。
优选地,所述定子部包括定子部主控板、旋转驱动、旋转电机、水平驱动以及水平电机;
定子部主控板分别连接旋转驱动、水平驱动;
所述定子部电源系统的低压直流输出通道连接定子部主控板,定子部电源系统的高压直流输出通道分别连接旋转驱动、水平驱动,旋转驱动连接旋转电机,水平驱动连接水平电机。
优选地,所述转子部包括驱动变频器、高压发生器、X射线球管、转子部主控板、探测器以及热交换装置;
转子部主控板分别连接驱动变频器、高压发生器、X射线球管、探测器以及热交换装置;
所述转子部电源系统的高压直流输出通道分别连接驱动变频器、高压发生器,驱动变频器、高压发生器连接X射线球管,转子部电源系统的低压直流输出通道分别连接转子部主控板、探测器以及热交换装置。
优选地,所述诊断床包括倾斜驱动、倾斜电机、垂直驱动、垂直电机、滑道收缩驱动以及收缩电机;
所述定子部电源系统的高压直流输出通道分别连接倾斜驱动、垂直驱动以及滑道收缩驱动,倾斜驱动连接倾斜电机,垂直驱动连接垂直电机,滑道收缩驱动连接收缩电机;
所述倾斜驱动驱动诊断床倾斜运动;垂直驱动驱动诊断床垂直运动;滑道收缩驱动驱动诊断床的滑道收缩;
所述诊断床水平方向位置固定,通过扫描架水平移动进行CT扫描;
所述诊断床还包括担架床,担架床独立设置,能够脱离诊断床,并通过配合诊断床的倾斜运动、垂直运动以及诊断床的滑道收缩,担架床能够合并放置在诊断床的床面上;担架床底部还设置有滑动装置,滑动装置可伸缩连接担架床。
优选地,所述主控台包括主控台DC-AC逆变器、主控计算机,所述定子部电源系统的低压直流输出通道连接主控台DC-AC逆变器的输入端,主控台DC-AC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主控计算机。
优选地,所述扫描架的转子部主控板、扫描架的定子部主控板以及主控台两两之间通过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扫描架还包括手持面板,所述手持面板通过线缆连接扫描架,所述手持面板包括物理按键、显示屏和面板控制板;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虚拟按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紧凑,实现简单医疗护理的同时,还能够进行CT检查,救护车送到医院后,医生能够直接根据救护车上做的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使病人得到及时救助,省去了在医院做检查的时间。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个电源系统分别为定子部和转子供电的方法,解决了传统CT设备通过市电网络供电只能安装于固定场所的问题;通过转子部电源系统直接给转子部供电,不需要滑环,解决了采用滑环存在的诸如扫描架厚度等问题,减小了扫描架的整体尺寸。
3、本实用新型诊断床水平位置固定,通过扫描架移动进行CT扫描,扫描时诊断床不需要水平运动,不会发生现有CT中的床板运动带来的变形量等问题;且扫描架的尺寸在小于诊断床的长度时也可进行CT扫描,因此可以减小扫描架的尺寸,从而减小整个CT设备的尺寸。
4、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手持面板,解决了对CT设备便捷操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CT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CT设备的供电示意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手持面板的面板控制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49044223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能源储能系统分别为定子部201和转子部202供电的方法,解决了CT设备不能离开市电网络工作的问题,将移动式CT的发展推向新的进程;通过CT 设备的小型化设计,使得扫描架2尺寸减小,孔径增大,可扫描全身;通过采用诊断床 3三轴系统(倾斜运动、垂直运动、滑道伸缩运动),解决了承载病人的担架床7上车(担架床7合并到诊断床3床面实现上车)的问题;通过采用扫描架2可水平移动的结构,解决了CT设备可以配合担架床7进行移动连续扫描的问题;通过采用手持面板6,解决了对CT设备便捷操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CT设备不仅可以安装在移动平台上,还可以安装于复合手术室内,配合其他医疗设备进行检查诊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室8、医护室9、行李箱10,所述行李箱10位于控制室8和医护室9之间,所述医护室9设置有CT设备,所述CT设备包括扫描架2、诊断床3、担架床7;所述控制室8包括座椅 801、主控台4,驾驶舱位于控制室8内;所述行李箱10内设置有定子部电源系统1;所述扫描架2、诊断床3均连接至主控台4,扫描架2、诊断床3和主控台4分别连接定子部电源系统1并通过定子部电源系统1供电。
所述医护室9还包括侧边门901、长椅903、二分门904、呼吸机905、急救箱906、心电图机907、除颤仪908、心电监护仪909、血液分析仪9010以及摄像头9011,所述二分门904设置在车体后端,侧边门901、长椅903设置在车体的一侧,呼吸机905、急救箱906、心电图机907、除颤仪908、心电监护仪909、血液分析仪9010设置在车体的另一侧,摄像头9011安装在车体对角线上对医护室9进行监视,CT设备设置在车体的中间;所述控制室8与医护室9之间设置有铅玻璃802,所述铅玻璃802位于行李箱10上方与医护室9相连的一侧。
如图1所示,CT设备需要被稳固的安装在一辆医用救护车上,车的外部尺寸长*宽*高不超过6.4米*2.5米*2.7米,分控制室8、医护室9和行李箱10,控制室8内,座椅801至少有2把,其中一把用于驾驶员驾驶车辆时乘坐,另一把用于医护人员在控制室内操控时乘坐;主控台4用于实现对CT设备的控制操作;铅玻璃802在控制室与医护室之间,用于控制室的操作人员通过铅玻璃802观察医护室的状态,铅玻璃802的厚度必须具有等同的铅厚度,以符合医护室监管屏蔽要求,铅玻璃的尺寸必须至少为 24”X24”,为所有操作人员提供清晰的视野;定子部电源系统1用于为定子部201、诊断床3和主控台4提供电源,放置于行李箱10内并固定;CT设备主体安装于医护室9 内,CT扫描架2靠近控制室8且其正面垂直于车体中轴线放置,诊断床3垂直于扫描架 2且重心位于车体中轴线上放置,担架床7单独放置或与诊断床3合并放置,手持面板 6挂在扫描架2靠近侧边门901的一侧;侧边门901用于支持一个人走进医护室的通路,门上安装有一个闩锁、安全锁和可视窗口,侧门提供等效的铅屏蔽;侧边门901和二分门904上均设置有门开关,门开关用于X射线防护,在医护室的门关闭良好的情况下才能放射X射线,一旦门关闭不严,则无法放射X射线;长椅903用于临时休息使用;二分门904作为救护车的后门,用于车上部件的拆装、或担架床上下车等的通路;呼吸机 905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急救箱906用于急救时对病人的紧急处理;心电图机907用于对病人做心电检查;除颤仪908用于进行心肺复苏;心电监护仪909用于对病人的心电信息的采集、存储、智能分析预警等;血液分析仪9010用于对血液内细胞进行计数、分类等辅助检查;摄像头9011用于监控医护室内的情况,并将画面传输至手持面板6和主控台4上供查看。
如图2和3所示,所述扫描架2包括定子部201、转子部202;所述扫描架2没有滑环;所述定子部201连接定子部电源系统1并通过定子部电源系统1供电;所述转子部202上设置有转子部电源系统5,转子部202通过转子部电源系统5供电;所述定子部电源系统1、转子部电源系统5均包括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包括充电部分、储能模组以及输出部分,所述充电部分连接储能模组,储能模组连接输出部分。所述充电部分通过充电接口与充电设备或者市电网络连接给储能模组充电,也可以通过太阳能充电;所述充电接口包括直流充电接口和/或交流充电接口;所述储能模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容模组,所述电容采用超级电容;所述输出部分包括至少一路高压直流输出通道、至少一路低压直流输出通道。所述定子部电源系统1、转子部电源系统5为新能源储能系统,是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复合材料或环保材料制成的电源储能系统。所述定子部电源系统1的高压直流输出通道输出的直流电压范围是240~390V;所述转子部电源系统5 的高压直流输出通道输出的直流电压范围是290~340V。所述储能电源能够边充电边放电。所述能源储能系统1还包括电源管理部分,所述电源管理部分对储能模组的温度、电压、电流、电量进行监测,并能够进行异常报警。所述输出部分包括输出控制板,输出控制板用于通过驱动输出通道的直流接触器进行上下电时序控制,并且为每个输出通道设置截止电压;当每个输出通道的电压在高于截止电压时,能源储能系统1进行放电;每个输出通道的电压在低于截止电压时,能源储能系统1进行充电并自动报警。定子部电源系统1和转子部电源系统5的放电能力至少满足单次充电实现20例次的常规扫描。
如图3所示,所述定子部201包括定子部主控板2011、旋转驱动2012、旋转电机2013、水平驱动2014以及水平电机2015;定子部主控板2011分别连接旋转驱动2012、水平驱动2014;所述定子部电源系统1的低压直流输出通道连接定子部主控板2011,定子部电源系统1的高压直流输出通道分别连接旋转驱动2012、水平驱动2014,旋转驱动2012连接旋转电机2013,水平驱动2014连接水平电机2015。所述定子部电源系统1的低压直流输出,一种可实施例的输出电压值为24V直流电压。定子部主控板2011 用于实现指令传输和控制。
如图3所示,所述转子部202包括驱动变频器2022、高压发生器2023、X射线球管2024、转子部主控板2025、探测器2026以及热交换装置2027;转子部主控板2025分别连接驱动变频器2022、高压发生器2023、X射线球管2024、探测器2026以及热交换装置2027;所述转子部电源系统5的高压直流输出通道分别连接驱动变频器2022、高压发生器2023,驱动变频器2022、高压发生器2023连接X射线球管2024,转子部电源系统5的低压直流输出通道分别连接转子部主控板2025、探测器2026以及热交换装置 2027。本实用新型的转子部202与传统CT相比,省去了滑环环节,转子的尺寸大大减小:在满足孔径至少为700mm的前提下,扫描架整机的尺寸在X/Y/Z方向上不超过 1500/1500/380mm,即整机高度是一个人的高度,支持对病人的全身扫描,转子部电源系统5外形设计为扇形结构,充分匹配转子部的圆环形结构,在转子上安装于高压发生器2023的对面,形成对称放置,X射线球管2024和探测器2026呈对面放置,驱动变频器2022放置于转子部电源系统2021的电源输出端与X射线球管2024之间的位置,使得电源线尽可能短,高压发生器2023集合了传统的高压逆变和高压倍增两部分于一体,减小了重量和安装空间,尤其适用于移动式小型医疗设备。
转子部电源系统5的高压输出通道直接并联驱动变频器2022和高压发生器2023,驱动变频器2022用于驱动X射线球管2024的阳极靶进行连续旋转运动,高压发生器 2023用于给X射线球管2024提供所需的管电压,转子部主控板2025用于转子部分的放线控制、温度保护、数据重建等,并将重建后的图像数据无线传输到定子部主控板2011,探测器2026用于实现将X射线能量转换成电信号,因此它与X射线球管2024的位置处于对立面,热交换装置2027采用油循环加风冷却的双重冷却方式,给X射线球管2024 进行散热。转子部电源系统5为整个转子部202直接提供电源供应,实现省略掉滑环的目的。螺旋CT的转子部分需要电力供应,现有的成熟技术采用滑环碳刷实现从定子部给转子部供电,滑环虽然解决了从定子部到转子部的电力传输,但是存在容易打火、传输数据不稳定、滑环本身笨重、怕磕碰、更换麻烦、滑环本身的维护成本较高,此外,滑环使用的碳块磨损产生的碳粉需定期处理,且碳块磨损到一定程度需要更换,增加了维护成本和风险,滑环的存在,也使得CT扫描架的厚度难以降低。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滑环的新能源急救CT,采用新能源储能系统分别为定子部和转子部供电的方式,实现小型可移动式CT的产品化。
如图2和3所示,所述诊断床3包括倾斜驱动301、倾斜电机302、垂直驱动303、垂直电机304、滑道收缩驱动305以及收缩电机306;所述定子部电源系统1的高压直流输出通道分别连接倾斜驱动301、垂直驱动303以及滑道收缩驱动305,倾斜驱动301 连接倾斜电机302,垂直驱动303连接垂直电机304,滑道收缩驱动305连接收缩电机 306;所述倾斜驱动301驱动诊断床3倾斜运动;垂直驱动303驱动诊断床3垂直运动;滑道收缩驱动305驱动诊断床3的滑道收缩;所述诊断床3水平方向位置固定,通过扫描架2水平移动进行CT扫描,扫描架2通过水平驱动2014以及水平电机2015进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运动时沿着诊断床3的方向,从而对诊断床3上的病人进行CT扫描,扫描时诊断床3不需要水平运动,不会发生现有CT中的床板运动带来的变形量等问题;扫描架2的长度小于诊断床3的长度,不需要扫描时,扫描架2位于诊断床3的一端,不妨碍诊断床3上的病人做其他的检查。转子部202的圆筒直径至少为700mm,可容纳病人全身扫描,扫描架2的尺寸不超过1500/1500/380mm(X/Y/Z方向),具有旋转运动功能,用于实现对病人的螺旋扫描,同时,可沿着垂直转子部202方向(诊断床3长度方向)进行水平运动,用于实现担架床7(担架床7合并到诊断床3的床面上)上面的病人能够处于圆筒内进行扫描,与常规CT不同在于:常规CT是诊断床3床板将病人水平运送到扫描架圆筒内,本实用新型中是担架床7不动,扫描架2进行水平运动,实现病人到达圆筒内,扫描完成后,可手动推动扫描架2释放病人。
如图2和3所示,所述诊断床3还包括担架床7,担架床7独立设置,能够脱离诊断床3,并通过配合诊断床3的倾斜运动、垂直运动以及诊断床3的滑道收缩,担架床 7能够合并放置在诊断床3的床面上;担架床7底部还设置有滑动装置,滑动装置可伸缩连接担架床7。诊断床3具有三个方向的轴向运动系统,分别是倾斜、垂直和滑道伸缩,这三个方向的运动可实现担架床7在地面上车(担架床7合并到救护车上的诊断床 3上即实现担架床7上车)的整个动作,担架床7上车过程为,在非扫描时间内,扫描架2位于远离诊断床3一端,首先,执行担架床7滑道倾斜18°,倾斜到位后,执行垂直运动,滑道下降,降低至滑道末端到达最低位置,滑道伸出,与地面上的担架床7衔接,担架床7的前导向轮滑入滑道,担架床7沿着滑道上移,到达担架锁定位置,将担架床7与滑道锁定,副滑道与担架床分离,滑道收缩运动,然后进行倾斜摆正,恢复到诊断床3水平状态,此时,即可控制扫描架2进行水平运动,扫描担架床7上的病人,除了实现上车功能,垂直运动还用于实现诊断床3底座上下可调节,运动范围至少100mm,扫描行程的运动范围为1000mm,最大承重205kg;担架床7既可以承载病人在平地上运输,又可以作为诊断床板支持病人的扫描,实现扫描诊断与运输担架一体式。
如图3所示,所述主控台4包括主控台DC-AC逆变器401、主控计算机402,所述定子部电源系统1的低压直流输出通道连接主控台DC-AC逆变器401的输入端,主控台 DC-AC逆变器401的输出端连接主控计算机402。所述扫描架2的转子部主控板2025、扫描架2的定子部主控板2011以及主控台4两两之间通过信号连接,实现相互通信、信息互传。
如图2和4所示,所述扫描架2还包括手持面板6,所述手持面板6通过线缆连接扫描架2,所述手持面板6包括物理按键、显示屏605和面板控制板6012;所述显示屏 605包括多个虚拟按键。物理按键包括急停按钮601、开机按钮602、开始曝光键603 以及取消扫描键604,其中,急停按钮601包含一对常闭/常开非自锁式触点,开机按钮 602包含一对常开非自锁式触点,急停按钮601和开机按钮602分别都是独立的按钮开关;开始曝光键603和取消扫描键604都是单点触发按键,按键是内部PCB板上的单点回弹式按键;显示屏605为可触摸式显示屏,内含处理器、存储部件和操作系统,显示屏605上包括多个虚拟按键:第一水平移动键606、第二水平移动键607、患者释放键608、激光灯开关键609、清零键6010以及移动到标记位键6011;面板控制板6012为一块独立的PCB板,PCB板包括板卡本体和物理按键以及外接接口。手持面板6用于医护人员对CT设备的便捷操控,其固定于扫描架2的一侧,医护人员可手动将其拿走或放回,其使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其从扫描架2上拿走,拿在手中进行操作,医护人员可以在手持面板线缆长度允许的范围内边走动边操作,另一种方式是不将其从扫描架 2上拿走,直接站在其附近进行操作。手持面板6上的急停按钮601,用于CT设备的急停触发,医疗设备涉及到人身安全,有许多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其中,急停按钮601是安全保障措施中最基本的一种方式,急停按钮601可有多个,每个按钮安装于操作人员容易到达并触发的位置,手持面板6上安装1个急停按钮601,在紧急情况下,操作人员可按下急停按钮601,扫描架2和诊断床3的所有运动将被立刻禁止,正在进行中的曝光也会被强行终止,当故障或危险被解决后,再按复位键,系统才能恢复正常状态;开机按钮602用于对整个CT设备的开机启动,按下开机按钮602,系统上电开启,在 10分钟内达到可扫描状态;开始曝光按键603用于开启X射线曝光动作;取消扫描键 604用于正在放射X射线过程中,想中断扫描动作,按下该按钮,可使放射X射线立即停止;可触摸式显示屏605用于显示CT设备的基础信息,包括扫描架锁定状态、球管热容量、诊断床位置信息、系统的储能系统电量等,这些信息便于操作人员第一时间判断系统的状态,如果有异常可在第一时间采取对应的措施,同时,显示屏还可以调用扫描操作界面,扫描完成后生成医学图像,供阅片,此外,用于实现扫描操作,因为本手持面板6适用于小型移动式CT,操作医护人员完成病人的摆位后,可以从车的侧边门 901走到车外,通过摄像头9011监控医护室内的情况,操作放射X射线;显示屏605 上还有虚拟按键,水平移动键606和607用于控制扫描架的水平运动,包括向前运动的水平移动键606和向后运动的水平移动键607,患者释放键608用于扫描结束后,按下该键,扫描架2处于浮动状态,手动推开扫描架2,可将患者释放出来,激光灯开关键 609用于控制激光灯的亮灭,用于确定位置,清零键6010用于将当前水平位置坐标置零;移动到标记位键6011用于控制扫描架移动到激光灯标记位置,使操作医护人员知道从那个位置开始扫描。面板控制板6012用于实现控制并传输,如图5所示,PCB板(面板控制板6012)包含5个区域:I/O接口、电源处理区、CPU处理区、物理按键控制区和显示屏控制区,其中,I/O接口用于手持控制面板与CT设备中央处理器之间的互联,接口内包含电源通路和信号通路;电源处理区用于将来自CT设备中央处理器的电源进行分配,给面板控制板6012内所有器件或芯片提供所需的电源,并满足系统对电源稳定性的要求,CPU处理区用于实现所有的控制功能信息处理,CPU处理器可以是I.MX6或其同等替代产品,物理按键控制区主要由回弹式单点按键构成,实现开始曝光或取消扫描的功能,显示屏控制区用于实现对显示屏的控制,面板控制板6012的外接接口用于将手持控制面板与系统的中央处理器连接,实现供电和通讯,通讯协议可以是串口方式如RS232/RS422/RS485,或CAN通讯,或以太网通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件结构,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尤其是加入方法和软件控制以及通讯的改进,还能够实现上述的通讯传输、信息处理等功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室(8)、医护室(9)、行李箱(10),所述行李箱(10)位于控制室(8)和医护室(9)之间,所述医护室(9)设置有CT设备,所述CT设备包括扫描架(2)、诊断床(3)、担架床(7);
所述控制室(8)包括座椅(801)、主控台(4),驾驶舱位于控制室(8)内;
所述行李箱(10)内设置有定子部电源系统(1);
所述扫描架(2)、诊断床(3)均连接至主控台(4),扫描架(2)、诊断床(3)和主控台(4)分别连接定子部电源系统(1)并通过定子部电源系统(1)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医护室(9)还包括侧边门(901)、长椅(903)、二分门(904)、呼吸机(905)、急救箱(906)、心电图机(907)、除颤仪(908)、心电监护仪(909)、血液分析仪(9010)以及摄像头(9011),所述二分门(904)设置在车体后端,侧边门(901)、长椅(903)设置在车体的一侧,呼吸机(905)、急救箱(906)、心电图机(907)、除颤仪(908)、心电监护仪(909)、血液分析仪(9010)设置在车体的另一侧,摄像头(9011)安装在车体对角线上对医护室(9)进行监视,CT设备设置在车体的中间;
所述控制室(8)与医护室(9)之间设置有铅玻璃(802),所述铅玻璃(802)位于行李箱(10)上方与医护室(9)相连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架(2)包括定子部(201)、转子部(202);所述扫描架(2)没有滑环;所述定子部(201)连接定子部电源系统(1)并通过定子部电源系统(1)供电;所述转子部(202)上设置有转子部电源系统(5),转子部(202)通过转子部电源系统(5)供电;
所述定子部电源系统(1)、转子部电源系统(5)均包括储能电源,所述储能电源包括充电部分、储能模组以及输出部分,所述充电部分连接储能模组,储能模组连接输出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部分通过充电接口与充电设备或者市电网络连接给储能模组充电;
所述充电接口包括直流充电接口和/或交流充电接口;
所述储能模组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容模组,所述电容采用超级电容;
所述输出部分包括至少一路高压直流输出通道、至少一路低压直流输出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部(201)包括定子部主控板(2011)、旋转驱动(2012)、旋转电机(2013)、水平驱动(2014)以及水平电机(2015);
定子部主控板(2011)分别连接旋转驱动(2012)、水平驱动(2014);
所述定子部电源系统(1)的低压直流输出通道连接定子部主控板(2011),定子部电源系统(1)的高压直流输出通道分别连接旋转驱动(2012)、水平驱动(2014),旋转驱动(2012)连接旋转电机(2013),水平驱动(2014)连接水平电机(20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部(202)包括驱动变频器(2022)、高压发生器(2023)、X射线球管(2024)、转子部主控板(2025)、探测器(2026)以及热交换装置(2027);
转子部主控板(2025)分别连接驱动变频器(2022)、高压发生器(2023)、X射线球管(2024)、探测器(2026)以及热交换装置(2027);
所述转子部电源系统(5)的高压直流输出通道分别连接驱动变频器(2022)、高压发生器(2023),驱动变频器(2022)、高压发生器(2023)连接X射线球管(2024),转子部电源系统(5)的低压直流输出通道分别连接转子部主控板(2025)、探测器(2026)以及热交换装置(202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诊断床(3)包括倾斜驱动(301)、倾斜电机(302)、垂直驱动(303)、垂直电机(304)、滑道收缩驱动(305)以及收缩电机(306);
所述定子部电源系统(1)的高压直流输出通道分别连接倾斜驱动(301)、垂直驱动(303)以及滑道收缩驱动(305),倾斜驱动(301)连接倾斜电机(302),垂直驱动(303)连接垂直电机(304),滑道收缩驱动(305)连接收缩电机(306);
所述倾斜驱动(301)驱动诊断床(3)倾斜运动;垂直驱动(303)驱动诊断床(3)垂直运动;滑道收缩驱动(305)驱动诊断床(3)的滑道收缩;
所述诊断床(3)水平方向位置固定,通过扫描架(2)水平移动进行CT扫描;
所述诊断床(3)还包括担架床(7),担架床(7)独立设置,能够脱离诊断床(3),并通过配合诊断床(3)的倾斜运动、垂直运动以及诊断床(3)的滑道收缩,担架床(7)能够合并放置在诊断床(3)的床面上;担架床(7)底部还设置有滑动装置,滑动装置可伸缩连接担架床(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台(4) 包括主控台DC-AC逆变器(401)、主控计算机(402),所述定子部电源系统(1)的低压直流输出通道连接主控台DC-AC逆变器(401)的输入端,主控台DC-AC逆变器(401)的输出端连接主控计算机(4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架(2)的转子部主控板(2025)、扫描架(2)的定子部主控板(2011)以及主控台(4)两两之间通过信号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架(2)还包括手持面板(6),所述手持面板(6)通过线缆连接扫描架(2),所述手持面板(6)包括物理按键、显示屏(605)和面板控制板(6012);所述显示屏(605)包括多个虚拟按键。
CN201921090668.4U 2019-07-12 2019-07-12 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 Active CN210991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0668.4U CN210991237U (zh) 2019-07-12 2019-07-12 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0668.4U CN210991237U (zh) 2019-07-12 2019-07-12 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91237U true CN210991237U (zh) 2020-07-14

Family

ID=71506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0668.4U Active CN210991237U (zh) 2019-07-12 2019-07-12 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912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9088A (zh) * 2022-06-27 2022-10-18 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视频语音交互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9088A (zh) * 2022-06-27 2022-10-18 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视频语音交互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4591A (zh) 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
EP1474040B1 (en) Gantry ring with detachable segment for multidimensional x-ray-imaging
US10213351B2 (en) Mobile screening apparatus
JP2007537097A (ja) 移動式の医療施設
US20010053203A1 (en) Onboard X-ray CT apparatus, container for mounting X-ray CT apparatus, and motor vehicle for mounting X-ray CT apparatus
CN210991237U (zh) 具备ct设备的救护车
CN104905877B (zh) 一种应急ct医疗车
CN216061038U (zh) 一种自行式医疗影像诊断方舱系统
CN106859869B (zh) 一种肿瘤内科抢救车
CN213354289U (zh) 一种医疗ct车
CN211155848U (zh) 无滑环供电ct设备
CN210713978U (zh) 一种ct方舟结构
CN114010409A (zh) 一种眼科医疗车
CN219316530U (zh) 野外机动复合外科手术平台
CN211493795U (zh) 健康普查体检车
CN112716512A (zh) 一种pet-ct检查床
CN210000203U (zh) 医疗车
CN219285517U (zh) 一种放射科观片辅助装置
CN112057092A (zh) 一种医疗临床影像诊断仪器
CN217744837U (zh) 一种体检车
RU39108U1 (ru) Мобильный медицин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CN214761848U (zh) 一种野外核磁诊断车
CN217645237U (zh) 一种基于轨道移动的多方向x光成像系统
RU72184U1 (ru) Полевой подвижный стомат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со стоматологическим кабинетом, ортопедическим кабинетом и зуботехнической лабораторией
CN2187564Y (zh) 巡回诊断治疗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