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6464U - 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86464U CN210986464U CN201921536703.0U CN201921536703U CN210986464U CN 210986464 U CN210986464 U CN 210986464U CN 201921536703 U CN201921536703 U CN 201921536703U CN 210986464 U CN210986464 U CN 2109864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layer
- heat
- heated
- thermally conduc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热绝缘层、均热层和加热层,第一导热绝缘层、均热层和加热层依次层叠排列,第一导热绝缘层设置在靠近待加热物体的一侧,均热层的一面与第一导热绝缘层连接,均热层的另一面与加热层连接,加热层产生热量后,由于均热层可以将加热层局部产生的热量,快速扩散到均热层的整片区域上,通过第一导热绝缘层直接与待加热物体需要加热的区域接触,将热量传导到待加热物体,能够缩短达到用户所需温度的时间,该加热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热效果,加热效率高,加热一致性好,能够快速升高温度,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研究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及社会关注的热点,新能源汽车多以锂电池为动力能源,但锂电池受温度影响较大,在低温条件下不能进行充电,为了解决锂电低温充电问题需要对锂电池进行加热,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传统的加热膜由两层绝缘膜和位于两层绝缘膜之间的发热体组成,由于两层绝缘膜的导热性能差,发热体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传导在锂电池上,存在导热效率较低的情况,因此,设计一种导热效率高的加热复合材料辅助加热可帮助锂电池的应用和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加热膜导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包括:第一导热绝缘层、均热层和加热层,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所述均热层和所述加热层依次层叠排列,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设置在靠近待加热物体的一侧,所述均热层的一面与第一导热绝缘层连接,所述均热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加热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设置有第二导热绝缘层,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加热层远离待加热物体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加热层远离待加热物体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还包括:线束,所述线束包括两组导线,所述加热层一侧设置有两个焊接点,两组所述导线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焊接点连接,所述两组导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通的插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之间串联连接,总正负极的引出线压接所述插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设置有胶黏剂层。
进一步地,所述均热层为石墨片、铜片或铝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材料为硅胶导热绝缘片或聚酰亚胺导热绝缘片,所述硅胶导热绝缘片和聚酰亚胺导热绝缘片导热系数为0.2~1.6。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材料为硅胶导热绝缘片或聚酰亚胺导热绝缘片,所述硅胶导热绝缘片和聚酰亚胺导热绝缘片导热系数为0.2~1.6。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为硅胶绝缘片或聚酰亚胺绝缘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在使用该加热复合结构膜时,所述加热层开始产生热量,由于所述均热层可以将所述加热层局部产生的热量,快速扩散到所述均热层的整片区域上,通过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和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直接与待加热物体需要加热的区域接触,将热量传导到待加热物体,能够缩短达到用户所需温度的时间,该加热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热效果,加热效率高,加热一致性好,能够快速升高温度,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复合结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复合结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复合结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复合结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复合结构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包括:第一导热绝缘层100、均热层200和加热层300,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100、所述均热层200 和所述加热层300依次层叠排列,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100设置在靠近待加热物体的一侧,所述均热层200的一面与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100连接,所述均热层200的另一面与所述加热层300连接。具体的,所述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层叠排列,沿着层叠方向,依次由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100、所述均热层200、所述加热层300组成,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100、所述均热层200和所述加热层 300两两之间分别通过热熔双面胶粘合,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100、所述均热层 200和所述加热层300依次粘合并压制成一体片状结构。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一各层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设置有第二导热绝缘层400,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400设置在所述加热层300远离待加热物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400材料为硅胶导热绝缘片或聚酰亚胺导热绝缘片,所述硅胶导热绝缘片和所述聚酰亚胺导热绝缘片导热系数为0.2~1.6。具体的,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400可以根据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在使用场景上的需求设置在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上,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在该使用场景中,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100和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400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导热能力,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100和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400材料为硅胶导热绝缘片或聚酰亚胺导热绝缘片,所述硅胶导热绝缘片和所述聚酰亚胺导热绝缘片具有良好的导热能力,能够较快将所述均热层200上的热量传导到待加热物体上,缩短达到用户所需温度的时间。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一各层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设置有绝缘层500,所述绝缘层500设置在所述加热层300远离待加热物体的一侧,所述绝缘层500为硅胶绝缘片或聚酰亚胺绝缘片。具体的,所述绝缘层500可以根据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在使用场景上的需求设置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上,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在该使用场景中,所述加热层300远离待加热物体的一面不需要有较好的导热能力,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400材料为硅胶绝缘片、聚酰亚胺绝缘片。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一各层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还包括:线束,所述线束包括两组导线700,所述加热层300一侧设置有两个焊接点600,两组所述导线700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焊接点600连接,所述两组导线700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通的插接件800。具体的,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一侧设置有焊接点600,两个所述焊接点600贯穿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100和所述均热层200,所述两组导线700的一端分别在两个所述焊接点600焊接,两个所述焊接点600处点胶进行绝缘处理,可以防止漏电的情况发生,提高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用户在使用该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时,接通电源后所述加热层300开始产生热量,所述均热层200可以将所述加热层 300局部产生的热量,快速扩散到所述均热层200的整片区域上,通过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100直接与待加热物体需要加热的区域贴合,将热量传导到待加热物体,提高加热膜导热效率,进而提高加热效率,缩短达到用户所需的温度的时间,该加热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热效果,加热效率高,加热一致性好,能够快速升高温度,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实施例5
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一各层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之间串联连接,总正负极的引出线压接所述插接件800。具体的,一个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的两组导线700的负极与另一个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两组导线700的正极连接,一个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的两组导线700的正极与另一个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两组导线700的负极的引出线压接插接件800,可以根据待加热物体的大小串联使用两张或多张该加热复合结构膜,能够满足用户对不同大小物体加热的需求。
实施例6
如图5所示,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一各层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100设置有胶黏剂层900。具体的,由于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100没有粘性,贴合在待加热物体上时,极易从待加热物体上脱落,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100设置有胶黏剂层900,能够使得该加热复合结构膜能够贴合在待加热物体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胶黏剂层900是通过压延成型机对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进行压延时,压延成型机上的膜卷轴在所述压延成型机的输出端上为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上添加一层膜,所述膜卷轴根据不同加热场景的需求,把该层膜卷覆于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的一面或双面上,使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能够贴合待加热物体上。
实施例7
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一各层结构中,所述均热层200为石墨片、铜片或铝片。具体的,石墨片由柔性石墨片状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水平导热性能、可弯折性和挠曲性,可应用在需要弯折、挠曲同时又需要导热的场合,铜片具有高热传导和电磁屏蔽性能,通过对热源区域进行热传导和电磁屏蔽的方式,可以减少对外界人体的伤害,铝片价格低廉,重量轻,导热性良好,进而能够将所述加热层300产生的热量更好地传导出去,提高该加热复合结构膜的导热效率,缩短时间。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热绝缘层、均热层和加热层,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所述均热层和所述加热层依次层叠排列,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设置在靠近待加热物体的一侧,所述均热层的一面与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连接,所述均热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加热层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设置有第二导热绝缘层,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加热层远离待加热物体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加热层远离待加热物体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还包括:线束,所述线束包括两组导线,所述加热层一侧设置有两个焊接点,两组所述导线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焊接点连接,所述两组导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通的插接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复合结构膜之间的电路通过两组所述导线串联连接,总正负极的引出线压接所述插接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设置有胶黏剂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热层为石墨片、铜片或铝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绝缘层材料为硅胶导热绝缘片或聚酰亚胺导热绝缘片,所述硅胶导热绝缘片和聚酰亚胺导热绝缘片导热系数为0.2~1.6。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绝缘层材料为硅胶导热绝缘片或聚酰亚胺导热绝缘片,所述硅胶导热绝缘片和聚酰亚胺导热绝缘片导热系数为0.2~1.6。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硅胶绝缘片或聚酰亚胺绝缘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36703.0U CN210986464U (zh) | 2019-09-16 | 2019-09-16 | 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36703.0U CN210986464U (zh) | 2019-09-16 | 2019-09-16 | 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86464U true CN210986464U (zh) | 2020-07-10 |
Family
ID=71415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36703.0U Active CN210986464U (zh) | 2019-09-16 | 2019-09-16 | 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86464U (zh) |
-
2019
- 2019-09-16 CN CN201921536703.0U patent/CN2109864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97015B (zh) | 一种热敏陶瓷发热器的发热芯 | |
WO2022177318A2 (ko) | 리튬이온 배터리 모듈 | |
CN108110381A (zh) | 电池模组及电动车 | |
CN112119526A (zh) | 固体电池、电池模块及固体电池的充电方法 | |
CN108899613A (zh) | 一种动力电池的自加热电路 | |
CN210579283U (zh) | 一种高均匀性电加热膜 | |
CN210986464U (zh) | 一种加热复合结构膜 | |
CN210866417U (zh) |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 |
CN210940758U (zh) | 一种具有隔热及储能的复合结构膜 | |
CN208272040U (zh) | 一种增加石墨导电布的锂聚合物电池 | |
CN110635083A (zh) | 一种快速加热电池模组 | |
CN208570755U (zh) | 一种电芯结构及电子产品 | |
CN214378616U (zh) | 一种具有加热侧板结构的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包系统 | |
CN114361606B (zh) | 极芯、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 |
CN211405568U (zh) | 一种加热片、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210168248U (zh) | 一种包含多功率加热系统的电加热膜 | |
CN110690529A (zh) |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 |
CN217740644U (zh) | 一种加热片及电池模组 | |
CN215734895U (zh) | 一种闭环聚酰亚胺加热片 | |
CN215818656U (zh) | 一种石墨烯智能芯片 | |
CN206379446U (zh) | 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 |
CN104937741B (zh) | 用于制造蓄能器的方法 | |
CN216720078U (zh) | 一种动力电池加热装置 | |
CN215734894U (zh) | 一种开环聚酰亚胺加热片 | |
CN214592036U (zh) | 一种防翘边的导热硅胶蚀刻片加热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