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6097U - 一种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86097U CN210986097U CN201922259625.0U CN201922259625U CN210986097U CN 210986097 U CN210986097 U CN 210986097U CN 201922259625 U CN201922259625 U CN 201922259625U CN 210986097 U CN210986097 U CN 2109860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device
- interface
- circuit board
- battery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装置,其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侧的电路板以及与电路板连接的数据发送接口和数据接收接口;壳体的接口侧设有与数据发送接口和数据接收接口相适配的数据通信口,接口侧设有第一磁铁,用于与设于另一通信器件的第二磁铁配合,当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处于配合状态下,数据发送接口和数据接收接口分别与通信器件的数据接收接口和数据发送接口对正。可有效简化两个通信装置之间的对正操作,保证使用过程中数据能够有效传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接触式数据接口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等特点,在计量器具、仪器仪表等产品中被广泛使用。
以光学数据接口为例,由于光学数据接口包括数据发送接口和数据接收接口,在通信过程中对两个光学通信装置有对正要求,需要将一个光学通信装置的数据发送接口和数据接收接口分别与另一个光学通信装置的数据接收接口和数据发送接口对正。目前通常采用的对正方式是在仪器仪表面板上设置定位标记,使用过程中需要人工手动操作扶正,保正两个光学通信装置能够对正以能够进行通信。这种方式操作起来有难度,并且使用过程中还可能因为转动、滑落等原因造成数据传输失败。
因此,如何简化两个通信装置之间的对正操作,保证使用过程中数据能够有效传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可有效简化两个通信装置之间的对正操作,保证使用过程中数据能够有效传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其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侧的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数据发送接口和数据接收接口;所述壳体的接口侧设有与所述数据发送接口和所述数据接收接口相适配的数据通信口,所述接口侧设有第一磁铁,用于与设于另一通信器件的第二磁铁配合,当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处于配合状态下,所述数据发送接口和所述数据接收接口分别与所述通信器件的数据接收接口和数据发送接口对正。
该通信装置转动时可通过第一磁铁和设于另一通信器件的第二磁铁自动找准对正位置,无需人工根据预设设置的标记等进行操作,可简化对正操作、有效提高对正效率,并可保证对正的准确性,进而可保证该通信装置和另一通信器件之间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铁包括N极朝向所述接口侧的一端的至少一个N极磁铁和S极朝向所述接口侧的一端的至少一个S极磁铁;各所述N极磁铁在所述接口侧的端面形成N极区,各所述S极磁铁在所述接口侧的端面形成S极区,所述N极区和所述S极区的数量分别为一个。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安装侧设有防护部件。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安装侧设有防护部件,所述防护部件为设于所述安装侧的防护层或罩于所述安装侧的一端的防护罩。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安装侧设有防护部件,所述防护部件为罩于所述安装侧的一端的防护罩,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设有卡接一部,所述防护罩设有与所述卡接一部相适配的卡接二部,所述防护罩和所述壳体可通过所述卡接一部和所述卡接二部卡接固定。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用于为所述电路板供电。
可选地,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能够控制所述电池为所述电路板供电。
可选地,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安装侧的一侧,所述按键夹设于所述电池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防护部件与所述电池对应的区域为柔性材质,按压状态下,所述电池能够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推动所述按键;或者,所述电池和所述按键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所述按键伸出所述防护部件外。
可选地,还包括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柔性材质的第一缓冲件,所述壳体内设有台阶结构,所述电路板的边缘夹设于所述台阶结构和所述第一缓冲件之间;当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安装侧的一侧时,所述电池夹设于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防护部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缓冲件还包括第二缓冲件和第三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设于所述电池和所述防护部件之间;所述第三缓冲件沿周向设于所述电池和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且当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三缓冲件的上端面抵接时,所述第三缓冲件为柔性材质或所述第三缓冲件的高度小于所述电池的高度。
可选地,还包括缓冲件,所述壳体内设有台阶结构,所述电路板的边缘夹设于所述台阶结构和所述绝缘缓冲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接口侧的外壁和所述另一通信器件的外壁分别设有对位标记;和/或,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另一端设有USB接口。
可选地,当所述数据通信口为设于所述壳体的接口侧的通孔时,所述通孔还设有防护膜;且当所述数据发送接口和所述数据接收接口均为光数据传输接口时,所述防护膜为透光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通信装置转动时可通过第一磁铁和设于另一通信器件的第二磁铁自动找准对正位置,节省人工对位操作的时间,可简化对正操作、有效提高对正效率,并可保证对正的准确性,进而可保证该通信装置和另一通信器件之间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磁铁的数量为两个时,通信装置和另一通信器件对正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磁铁的布置图;
图3是第一磁铁的数量为三个时,通信装置和另一通信器件对正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第一磁铁的布置图;
图5是第一磁铁的数量为四个时,通信装置和另一通信器件对正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一磁铁的布置图;
图7是通信装置的仰视图;
图8-图10是当电源为电池时图7中L1-L2的剖视图;
图11是图7中A1-A2的剖视图;
图12-图14是防护部件为防护罩时图7中L1-L2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2-图14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图17是电池与电路板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图20是通信装置包括数据线时,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数据通信口的孔径大于数据传输接口的外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电路板的控制电路图。
附图1-22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壳体,11-数据通信口,12-台阶结构,13-卡接一部;
21-电池,22-数据线;
3-电路板;
4-按键;
T-数据发送接口;
R-数据接收接口;
5-第一磁铁;
6-绝缘缓冲件,61-第一缓冲件,62-第二缓冲件,63-第三缓冲件;
71-防护层,72-防护罩,721-卡接二部;
8-防护膜,81-透光材质;
9-管脚;
10-第二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用于与另一通信器件通信,以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具体的,该通信装置包括壳体1、电路板3以及分别与电路板3信号连接的数据发送接口T和数据接收接口R,其中,电路板3设于壳体1内,该壳体1的接口侧设有与数据发送接口T和数据接收接口R相适配的数据通信口11,接口侧设有第一磁铁5,用于与设于另一通信器件的第二磁铁10配合,且当第一磁铁5和第二磁铁10处于配合状态下,该通信装置的数据发送接口T和数据接收接口R分别与另一通信器件的数据接收接口R和数据发送接口T对正。
详细的讲,与该通信装置连接并进行信号传输的另一通信器件也设置有数据接收接口R和数据发送接口T,并且,另一通信器件的接口侧对应设置有第二磁铁10,当二者的磁铁(第一磁铁5和第二磁铁10)配合时,说明此时,该通信装置的数据接收接口R和另一通信器件的数据发送接口T对正,并且该通信装置的数据发送接口T与另一通信器件的数据接收接口R对正(以下称之为"对正状态"),即可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另一通信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
具体在使用时,该通信装置转动时可通过第一磁铁5和第二磁铁10自动找准对正位置,无需人工根据预设设置的标记等进行操作,可简化对正操作、有效提高对正效率,并可保证对正的准确性,进而可保证该通信装置和另一通信器件之间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磁铁5包括N极朝向接口侧的一端的N极磁铁和S极朝向接口侧的一端的S极磁铁,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铁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至少一个是N极磁铁,至少一个是S极磁铁,并且各N极磁铁在接口侧的端面形成N极区,各S极磁铁在接口侧的端面形成S极区,N极区和S极区的数量分别为一个,相应的另一通信器件的第二磁铁10的布置方式与第一磁铁5的布置方式类似,但磁极刚好相反,以确保各第一磁铁5和各第二磁铁10有且仅有一种配合方式,并在配合时能够达到对正状态即可。
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磁铁5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将第一磁铁5的数量设为两个,一个是N极磁铁一个是S极磁铁,对应的第二磁铁10的数量也为两个,分别为S极磁铁和N极磁铁;或者如图3和图4所示的第一磁铁5的数量为三个,包括两个N极磁铁和一个S极磁铁,此时第二磁铁10的数量也为三个,包括两个S极磁铁和一个N极磁铁;或第一磁铁5包括一个N极磁铁和两个S极磁铁,第二磁铁10相应的包括一个S极磁铁和两个N极磁铁;或者,第一磁铁5和第二磁铁10的数量均为四个(如图5和图6所示)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以下实施例中,以第一磁铁5的数量为四个为例进行展开说明,具体的,四个磁铁的布置如图7所示。
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如何与数据接收接口R及数据发送接口T信号连接,以及在对正状态下,如何进行数据传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做赘述。并且,本实施例中,对于数据接收接口R和数据发送接口T可以是通过光发送或接收数据,也可以是通过声波等发送或接收数据,或者通过触点接触进行数据接收或发送,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壳体1的安装侧与接口侧分别位于壳体1相对的两侧,可通过该安装侧对位于壳体1内的各部件进行安装。具体的,壳体1的安装侧设有防护部件,用于对设于壳体1内的各部件如电路板3等部件进行防护,避免内部落入异物等造成部件损伤,同时还能够保持壳体1内清洁,也可以避免使设于壳体1内的各部件滑出到壳体1的外侧。
进一步的,如图8-11、图12-14、图16-21所示,该防护部件为贴合于安装侧的防护层71或罩于安装侧的防护罩72。当该防护部件为防护层71时,将其贴合于安装侧的端面(如图8-图11、图17-图19所示),或将其封堵于安装腔(壳体1内用于安装电路板3、电源等的空腔)的端部即可(如图16、图20所示)。
当该防护部件为防护罩72时,壳体1的外侧壁设有卡接一部13,防护罩72设有与卡接一部13相适配的卡接二部721,将防护罩72罩于壳体1的安装侧后,卡接一部13和卡接二部721能够卡接固定,从而使得防护罩72和壳体1固定。具体的,如图12-图15、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中,卡接一部13为卡槽,卡接二部721为卡凸,将防护罩72罩于壳体1的安装侧使得卡槽和卡凸配合,即可实现对安装侧的封闭。或者,还可以将卡接一部13设置为卡凸,卡接二部721设置为卡槽均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用于为电路板3供电的电源,对于该电源的设置可以有如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如图8-图13、图16-图17、图21所示,电源为电池21,该电池21与电路板3电连接并可为电路板供电,此时,该通信装置为一个独立的装置,电路板3可通过蓝牙、红外、WiFi、接触触点等与外部设备连接/数据传输,电池21为电路板供电,以实现电路板3通过数据传输接口(数据发送接口T和数据接收接口R)与另一通信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作为一个独立的装置,该通信装置的使用较为灵活、方便,还可以用于对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如将其用于解锁装置上,在解锁前与锁体之间通过数据传输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通过后开锁,保证安全性;还可以用于智能阀体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使用通信装置,通过身份认证后将阀体打开。
情况二:电源为外部供电设备,此时,该通信装置包括数据线,如图18-图20所示,数据线22的一端与电路板3连接,另一端设有USB接口,使用时,外部供电设备通过数据线22实现供电,同时实现与另一通信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具体的,数据线22可以位于电路板3朝向安装侧的一侧,也可以将数据线22设于电路板3朝向接口侧的一侧,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数据线22的一端穿过壳体1与电路板3连接,数据线22与壳体1接触的区域进行密封,以避免异物进入壳体内部的导致壳体内的部件损伤(如避免外部灰尘或液体入壳体1的内部)。
电池21或外部供电设备均可实现对电路板3进行供电,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当电源为电池21时,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按键,按键能够控制电源为电路板3供电,详细的讲,如图22所示,按键4控制开关S1的开闭,图中D1为数据接收接口R,D2为数据发送接口T,U1是控制器或MCU,当该通信装置和另一通信器件对正后,按下按键4使电路通电,此时,数据发送接口T和另一通信器件的数据接收接口R之间,以及数据接收接口R和另一通信器件的数据发送接口T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传输,而当按键4弹起使得开关S1断开后,电路为断路,此时,电源(电池21)不再供电,该通信装置和另一通信器件之间不再有数据传输,如此一来,可避免在不使用状态下产生耗电。或者,本实施例中,为减少在不使用状态下的耗电,可将该通信装置设置为在不使用状态下时处于休眠状态,而在使用状态下时,可通过按键4等唤醒电源均可,而通过按键4控制电源的通断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耗电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电池21的形状位置均不作具体限制,如图8-图14所示,可将该电池21设置为位于电路板3朝向安装侧的一侧,按键4夹设于电池21和电路板3之间,此时,防护部件与电池21对应的区域为PVC发泡材料或橡胶材料等柔性材质。具体在使用时,用户通过按压防护部件,然后电池21能够推动按键4向电路板3的一侧移动,以实现对按键4的按压操作,操作方便且便于布置。或者,还可以将电池21设置为与电路板3固定连接,具体的,可以将电池21固定于电路板3的同一侧(如图16所示),也可以将电池21固定于电路板3的两侧(如图17所示)均可,在此不做限制,可根据电池21的大小、电路板3的具体结构以及壳体1内各部件的布置情况进行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按键4伸出防护部件外(如图16所示),此时,对于防护部件的材质不做要求,可直接从外侧对按键4进行操作即可。并且,当电源为数据线22时,由于无需按压操作,对防护部件的材质也不做要求,具体的,防护部件可以是防护层71或防护罩72均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缓冲件6,壳体1内设有台阶结构12,电路板3的边缘夹设于台阶结构12和缓冲件6之间。安装时,将电路板3从安装侧装入壳体1内,并放置于台阶结构12上,然后放置缓冲件6,以对电路板3进行夹设固定,保证电路板3的位置稳定。具体的,缓冲件6的形状和结构不做限制,如可将其设置为与电路板3的边缘相适配的环形结构,或者还可以将其设置为沿电路板3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块均可。
可选地,缓冲件6具体为绝缘缓冲件,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当按键4夹设于电池21和电路板3之间时,如图8-14所示,缓冲件6包括由电路板3向防护部件之间依次设置的第一缓冲件61、第二缓冲件62和第三缓冲件63,具体的,以下将对各缓冲件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缓冲件61设于电池21和电路板3之间,便于在电池21和电路板3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按键4的安装腔,该第一缓冲件61为柔性材质,具体可以是PVC发泡材料或橡胶材料等,电池21能够向电路板3的一侧推动按键4以实现对按键4的按压操作,当电池21推动按键4时,该第一缓冲件61也处于压缩状态。
第二缓冲件62设于电池21和防护部件之间,当需要按压按键4时,可通过按压防护部与电池21对应的区域,使得防护部发生变形并通过第二缓冲件62对电池21进行按压,该第二缓冲件62的设置能够将按压操作的力均匀地传递至电池21,避免电池21局部发生变形的情况,具体的,该第二缓冲件62可以是刚性材质也可以是柔性材质,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并且,如图9和图10以及图12和图13所示,该第二缓冲件62可以整体覆盖于电池21的上方并且边缘超过电池21的边缘,也可以是与防护盖固定并且设于电池21的正上方,其边缘并未超出电池21的边缘均可(如图10、图14所示)。
第三缓冲件63设于电池21的外周与壳体1的侧壁之间,以从周向对电池21提供防护,并可对电池21的安装空间进行限制,便于电池21的安装操作,具体的,如图9和图12所示,当第二缓冲件62与第三缓冲件63的上端面抵接时,该第三缓冲件63的材质为柔性材质,或者该第三缓冲件63的高度小于电池21的高度,以保证第二缓冲件62能够与电池21作用,如图10和图13所示,当第二缓冲件62未与电池21抵接时,对于该第三缓冲件63的材质和高度可不做限制。
当电池21与电路板3固定时,如图16-图17所示,此时,仅需在电路板3和防护部件之间设置第一缓冲件61即可,该第一缓冲件61的高度要高于电池21的高度,便于在电路板3和防护部件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池21的安装腔,当电源包括数据线22时,缓冲件6仅包括第一缓冲件61和第二缓冲件62中的一个或两个,如图18所示,缓冲件6包括第一缓冲件61和第二缓冲件62,第一缓冲件61使得电路板3和第二缓冲件62之间形成具用于安装数据线22的安装腔;如图19所示,缓冲件6只有一个(为缓冲件61),缓冲件6的高度使防护部层71与电路板3之间形成避让空间,避免防护部件对电路板3是上的元件接触导致电路板3上的元件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部件6只包括第一缓冲部件61,如图16-图17、图19、图20所示;缓冲部件6也可以只包括第一缓冲部件61和第二缓冲部件62,如图18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数据通信口11可以是设于壳体1的接口侧的通孔,(如图21所示,)也可以是设于壳体1的接口侧的通信区,该通信区的材质可以与壳体1的材质不同,具体可根据数据发送接口T和所述数据接收接口R的数据传输方式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当数据通信口11为开设于壳体1的接口侧的通孔时,该通孔的孔径大于数据传输接口的外径,也就是说,安装孔的侧壁和数据传输接口之间还留有空隙,如此设置可降低壳体1的加工精度要求,简化加工工艺,并且还便于该通信装置的组装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数据通信口11为开设于壳体1的通孔时,该通孔还设有防护膜8,用于封堵通孔,以对数据传输接口进行防护,进一步的,当上述数据发送接口T和数据接收接口R均为光数据传输接口时,防护膜与数据通信口11对应的区域为透光材质81,以避免对光线传输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中,壳体1接口侧一端上设有安装第一磁铁5的安装孔,如图11所示,第一磁铁5安装在壳体1的安装孔中,防护膜8还对第一磁铁5具有遮挡作用,并可以避免第一磁铁5滑出壳体1上的安装孔。
另外,本实施例中,每个数据传输接口和电路板之间均通过两个管脚9形成一个回路,如图16所示;图8-图14等视图中只显示一个管脚,实际是两个管脚,在此视角其中一个管脚被另一个管脚挡住。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能够尽快实现对正操作,该壳体1的接口侧的外壁和另一通信器件的外壁分别设有对正标记,操作人员在使用时,根据对正标记与另一通信器件对位,然后通过第一磁铁5和第二磁铁10的作用自动将该通信装置和另一通信器件实现精确对正,如此设置便于提高对正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图20所示的带有数据线22的通信装置,也可以设置按键,具体设置按键的方式与图16-图17类似。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14、图16-图17中所示带有按键和电池的通信装置,可以设置数据线22。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于所述壳体(1)内侧的电路板(3)以及与所述电路板(3)连接的数据发送接口(T)和数据接收接口(R);
所述壳体(1)的接口侧设有与所述数据发送接口(T)和所述数据接收接口(R)相适配的数据通信口(11),所述接口侧设有第一磁铁(5),用于与设于另一通信器件的第二磁铁(10)配合,当所述第一磁铁(5)和所述第二磁铁(10)处于配合状态下,所述数据发送接口(T)和所述数据接收接口(R)分别与所述通信器件的数据接收接口(R)和数据发送接口(T)对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5)包括N极朝向所述接口侧的一端的至少一个N极磁铁和S极朝向所述接口侧的一端的至少一个S极磁铁;
各所述N极磁铁在所述接口侧的端面形成N极区,各所述S极磁铁在所述接口侧的端面形成S极区,所述N极区和所述S极区的数量分别为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安装侧设有防护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件为设于所述安装侧的防护层(71)或罩于所述安装侧的一端的防护罩(7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件为防护罩(72)时,所述壳体(1)的外侧壁设有卡接一部(13),所述防护罩(72)设有与所述卡接一部(13)相适配的卡接二部(721),所述防护罩(72)和所述壳体(1)可通过所述卡接一部(13)和所述卡接二部(721)卡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电池(21),用于为所述电路板(3)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按键(4),所述按键(4)能够控制所述电池(21)为所述电路板(3)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21)位于所述电路板(3)朝向所述安装侧的一侧,所述按键(4)夹设于所述电池(21)和所述电路板(3)之间,所述防护部件与所述电池(21)对应的区域为柔性材质,按压状态下,所述电池(21)能够向所述电路板(3)的一侧推动所述按键(4);
或者,所述电池(21)和所述按键(4)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3),所述按键(4)伸出所述防护部件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件(6),所述缓冲件(6)包括柔性材质的第一缓冲件(61),所述壳体(1)内设有台阶结构(12),所述电路板(3)的边缘夹设于所述台阶结构(12)和所述第一缓冲件(61)之间;
当所述电池(21)位于所述电路板(3)朝向所述安装侧的一侧时,所述电池(21)夹设于所述第一缓冲件(61)和所述防护部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6)还包括第二缓冲件(62)和第三缓冲件(63);
所述第二缓冲件(62)设于所述电池(21)和所述防护部件之间;
所述第三缓冲件(63)沿周向设于所述电池(21)和所述壳体(1)的侧壁之间;
且当所述第二缓冲件(62)与所述第三缓冲件(63)的上端面抵接时,所述第三缓冲件(63)为柔性材质或所述第三缓冲件(63)的高度小于所述电池(21)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件(6),所述壳体(1)内设有台阶结构(12),所述电路板(3)的边缘夹设于所述台阶结构(12)和所述缓冲件(6)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接口侧的外壁和所述另一通信器件的外壁分别设有对位标记。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数据线(22),所述数据线(22)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3)连接,另一端设有USB接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通信口(11)为设于所述壳体(1)的接口侧的通孔时,所述通孔还设有防护膜(8);
且当所述数据发送接口(T)和所述数据接收接口(R)均为光数据传输接口时,所述防护膜(8)为透光材质(8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59625.0U CN210986097U (zh) | 2019-12-12 | 2019-12-12 | 一种通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59625.0U CN210986097U (zh) | 2019-12-12 | 2019-12-12 | 一种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86097U true CN210986097U (zh) | 2020-07-10 |
Family
ID=71438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59625.0U Active CN210986097U (zh) | 2019-12-12 | 2019-12-12 | 一种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86097U (zh) |
-
2019
- 2019-12-12 CN CN201922259625.0U patent/CN2109860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060045972A (ko) | 휴대단말 및 usb장치 | |
CN108605062B (zh) | 按键模块和移动终端 | |
CN210986097U (zh) | 一种通信装置 | |
CN109462391B (zh) |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 |
TWM493705U (zh) | 密封式無線充電防水無線鍵盤 | |
KR20140130530A (ko) | 차량용 휴대기 | |
US9636030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 |
EP1434410B1 (en) | Telephone set attaching member and portable telephone set | |
CN203466859U (zh) | 一种智能手持终端机 | |
US11784012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190270430A1 (en) | Electronic key | |
CN111385687B (zh) | 一种防漏音电子设备 | |
JPH0450673Y2 (zh) | ||
CN217789666U (zh) | 一种背夹装置及系统 | |
CN213583556U (zh) | 一种方便拼装的遥控器 | |
CN209859844U (zh) | 一种方向盘操作面板 | |
CN219981184U (zh) | 一种防水防尘控制器 | |
CN211007989U (zh) | 一种开锁模块 | |
CN212379894U (zh) | 汽车遥控钥匙 | |
CN221427147U (zh) | 叠层模块、智能门控设备及嵌入式智能锁 | |
CN212936057U (zh) | 触摸摄影监视器 | |
CN218888788U (zh) | 一种新能源风力发电工业控制系统用加密装置 | |
CN216565252U (zh) | 一种无线电话机的防水结构 | |
CN221010168U (zh) | 一种带扫描的手机保护套 | |
CN115393987B (zh) | 手持式遥控器物理触发装置及受控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