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5536U - 接线盒及端子支架 - Google Patents

接线盒及端子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85536U
CN210985536U CN201922209134.5U CN201922209134U CN210985536U CN 210985536 U CN210985536 U CN 210985536U CN 201922209134 U CN201922209134 U CN 201922209134U CN 210985536 U CN210985536 U CN 210985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terminal
support plate
plate
junction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0913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拉斯洛·桑塔
伊恩·史密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undfos Holdings AS
Original Assignee
Grundfos Holdings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undfos Holdings AS filed Critical Grundfos Holdings AS
Priority to CN20192220913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85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85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8553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力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接线盒及端子支架,接线盒包括端子模块单元、接线盒本体以及端子支架,端子支架包括支撑板和电绝缘隔离板,支撑板设置在接线盒本体内,端子模块单元设置在支撑板上;电绝缘隔离板与支撑板相连接,用于隔离端子模块单元和接线盒本体。本公开的接线盒通过相互连接的支撑板和电绝缘隔离板能够将端子模块单元安装在接线盒内,且可以实现端子板与接线盒的电隔离。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独立设置的电绝缘隔离板,本公开的端子支架通过将电绝缘隔离板连接在支撑板上,可以防止在安装或维护过程中遗漏电绝缘隔离板。

Description

接线盒及端子支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盒及端子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盒的内腔安装有端子板,在具体放置端子板时,现有保证端子板上的金属部件与接线盒的腔壁具有一定的预留间隙,以此保证二者具有足够的绝缘间隙。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带电部件与金属周围部件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取决于电压水平,即在电压较高时需要增加预留间隙,从而会导致接线盒的体积增大。
现阶段,在接线盒中有一个隔离板,此隔离板可在带电部件和接线盒之间,以此达到绝缘效果。但在实际使用时,此隔离板在安装过程中被会被遗忘,从而出现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接线盒及端子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线盒,包括端子模块单元、接线盒本体以及端子支架,端子支架包括:
支撑板,支撑板设置在接线盒本体内,端子模块单元设置在支撑板上;
电绝缘隔离板,电绝缘隔离板与支撑板相连接,用于隔离端子模块单元和接线盒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接线盒本体包括:
本体部,本体部具有周向侧壁;
其中,电绝缘隔离板设置在周向侧壁与端子模块单元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上设置有引导部,本体部上设置有引导配合部,引导部插设在引导配合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上设置有卡接部,本体部上设置有卡接配合部,卡接部与卡接配合部相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周向侧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件,电绝缘隔离板朝向本体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接线盒本体还包括:
盖体部,盖体部盖设在本体部上,且与周向侧壁相连接;
其中,盖体部的至少部分与支撑板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盖体部与电绝缘隔离板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盖体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电绝缘隔离板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压设在第二限位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绝缘隔离板至少位于端子模块单元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绝缘隔离板上设置有第一走线通道,接线盒本体上设置有第二走线通道,第一走线通道与第二走线通道相对设置,以供线缆穿过;
其中,第一走线通道为穿设通孔或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上设置有避让孔,避让孔用于供连接在端子模块单元上的线体穿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上设置有接地螺栓安装孔,端子模块单元在支撑板的投影与接地螺栓安装孔相离、相切或仅部分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端子模块单元包括端子板和端子条,端子板和端子条位于接地螺栓安装孔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与电绝缘隔离板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与电绝缘隔离板均为塑料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端子支架,用于安装在设置有端子模块单元的接线盒本体内,端子支架包括:
支撑板,支撑板用于支撑端子模块单元;
电绝缘隔离板,电绝缘隔离板与支撑板相连接,用于隔离端子模块单元和接线盒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绝缘隔离板在支撑板上的投影占据支撑板的周向外边缘的至少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绝缘隔离板与支撑板之间围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端子模块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绝缘隔离板上设置有第一走线通道,第一走线通道与容纳空间相连通;
其中,其中,第一走线通道为穿设通孔或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上设置有避让孔,避让孔用于供连接在端子模块单元上的线体穿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与电绝缘隔离板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与电绝缘隔离板均为塑料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通过相互连接的支撑板和电绝缘隔离板能够将端子模块单元安装在接线盒本体内,且可以实现端子模块单元与接线盒本体的电隔离。在具体使用时,支撑板和电绝缘隔离板安装在接线盒本体内,端子模块单元安装在支撑板上,而电绝缘隔离板位于端子模块单元的侧壁和接线盒本体之间以对端子模块单元的金属部件和接线盒本体的内壁实现隔离。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独立设置的电绝缘隔离板,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通过将电绝缘隔离板连接在支撑板上,可以防止在安装或维护过程中遗漏电绝缘隔离板。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接线盒的分解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接线盒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如2中的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如2中的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如2中的C-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如2中的D-D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如2中的K-K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如2中的S-S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如2中的J-J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接线盒的部分结构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如10中的E-E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如10中的F-F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如10中的G-G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子支架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子支架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子支架的第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子支架的第四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子支架的第五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子支架的第六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子支架的第七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子支架的第八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子支架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子支架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子支架的第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子支架的第四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子支架的第五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子支架的第六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子支架的第七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端子支架的第八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端子模块单元;2、端子支架;10、端子板;11、端子条;12、接地螺钉;20、接线盒本体;21、本体部;211、周向侧壁;212、第一定位件;213、卡接配合部;214、引导配合部;215、楔形引导部;22、盖体部;221、第一限位件;23、螺钉;24、第二走线通道;30、支撑板;31、避让孔;32、卡接部;33、卡扣;34、紧固件;35、引导部;36、地螺栓安装孔;40、电绝缘隔离板;41、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2、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3、第一走线通道;44、第二定位件;45、第二限位件;50、容纳空间;51、第一容纳子空间;52、第二容纳子空间;6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公开。
在对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公开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盒,请参考图1至图29,接线盒包括端子模块单元1、接线盒本体20以及端子支架2,端子支架2包括:支撑板30,支撑板30设置在接线盒本体20内,端子模块单元1设置在支撑板30上;电绝缘隔离板40,电绝缘隔离板40与支撑板30相连接,用于隔离端子模块单元1和接线盒本体20。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线盒通过相互连接的支撑板30和电绝缘隔离板40能够将端子模块单元1安装在接线盒本体20内,且可以实现端子模块单元1与接线盒本体20的电隔离。在具体使用时,支撑板30和电绝缘隔离板40安装在接线盒本体20内,端子模块单元1安装在支撑板30上,而电绝缘隔离板40位于端子模块单元1的侧壁和接线盒本体20之间以对端子模块单元1和接线盒本体20实现电气绝缘隔离。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独立设置的电绝缘隔离板,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通过将电绝缘隔离板40连接在支撑板30上,可以防止在安装或维护过程中遗漏电绝缘隔离板40,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绝缘隔离板在安装或维护过程中被会被遗忘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子模块单元1可以包括端子板10和端子条11中的至少一个。
如图1所示,接线盒本体20包括:本体部21,本体部21具有周向侧壁211;其中,电绝缘隔离板40设置在周向侧壁211与端子模块单元1之间。周向侧壁211形成了一个安装空间,支撑板30以及电绝缘隔离板40的至少部分置在安装空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子模块单元1具有多个与周向侧壁211相对的侧壁,而电绝缘隔离板40可以仅位于端子模块单元1的一个侧壁的外侧,当然也可以是多个侧壁均对应电绝缘隔离板40,电绝缘隔离板40的具体设置可以根据电隔离间距以及周向侧壁211内部空间进行确定,只要符合安全的电隔离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部21由周向侧壁211组成,即其形成了具有两个开口的安装空间,此时本体部21安装在电机60上,电机60遮挡安装空间的一个开口,而支撑板30位于安装空间的底部,即支撑板30靠近电机60,电绝缘隔离板40可以与周向侧壁一一相对应地设置,也可以仅对应部分的周向侧壁211。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部21由周向侧壁211和底壁组成,其形成了具有一个开口的安装空间,底壁安装在电机60上,支撑板30设置在底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支撑板30上设置有引导部35,本体部21上设置有引导配合部214,引导部35插设在引导配合部214上。引导部35和引导配合部214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地将端子支架2安装在接线盒本体20内。其中,引导部35和引导配合部214可以是多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引导部35和引导配合部214可以是凸起与凹槽相配合的结构。对于引导部35的结构形状不作限定,多个引导部35的结构形状可以均不相同,只要保证能够与引导配合部214进行配合,并方便安装即可,如图23给出的结构形式。引导部35和引导配合部214二者不固定连接。
如图15和图23所示,引导部35可以为引导柱,此时,引导配合部214是与其形状配合的容纳空间,当引导部35为引导板时,引导配合部214可以是与其形状配合的容纳空间,即槽,或者一凸台配合引导板安装到位。
如图5和图13所示,支撑板30上设置有卡接部32,本体部21上设置有卡接配合部213,卡接部32与卡接配合部213相卡接。卡接部32与卡接配合部213可以是多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卡接部32为卡勾,而卡接配合部213也为卡勾,卡接部32的勾体部卡设在卡接配合部213上,而卡接配合部213的勾体部本身不与卡接部32之间卡接,卡接配合部213的楔形引导部215是为了方便卡接部32的安装,即在卡接部32安装过程中可以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由于卡接部32为变形体,而卡接配合部213为刚性体,故参考图5和图13,当卡接部32由上向下安装时,卡接部32会沿着楔形引导部215发生变形,直至卡接部32卡设在卡接配合部213的平面上。
如图10所示,本体部21的周向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件212,电绝缘隔离板40朝向本体部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件44,第一定位件212与第二定位件44相连接。第一定位件212和第二定位件44的设置可以方便地实现电绝缘隔离板40与本体部21的定位安装,即在安装时可以将电绝缘隔离板40和支撑板30快速地安装到位,第一定位件212和第二定位件44可仅起到定位作用,当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起到固定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12和第二定位件44均为多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12和第二定位件44限位接触,可以是凸起与凹槽的配合结构,也可以是两个凸起相互接触,当然也可以是卡扣的配合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12可以是本体部21的内壁,第二定位件44与本体部21的内壁接触从而达到辅助定位的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端子模块单元1的各个侧壁都对应电绝缘隔离板40时,部分的电绝缘隔离板40用于起到电隔离作用,而部分的电绝缘隔离板40可以起到定位作用,如通过设置有第二定位件44与本体部21的第一定位件212限位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与本体部21可拆卸地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绝缘隔离板40与本体部21的内壁相适配。
如图1所示,接线盒本体20还包括:盖体部22,盖体部22盖设在本体部21上,且与周向侧壁211相连接;其中,盖体部22的至少部分与支撑板30相对设置。电绝缘隔离板40位于盖体部22与支撑板30之间,盖体部22实现了对端子模块单元1和电绝缘隔离板40的封闭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体部22可以直接覆盖在周向侧壁211上,也可以具有一个腔体,其与周向侧壁211共同围成容纳电绝缘隔离板40的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体部22通过多个螺钉23固定在本体部2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盖体部22与电绝缘隔离板40相接触。盖体部22的设置不仅可以对端子模块单元1和电绝缘隔离板40进行封闭,而且还可以实现对电绝缘隔离板40进行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盖体部22距离端子模块单元1的距离符合电气绝缘隔离要求时,端子模块单元1与盖体部22之间可以不设置电绝缘隔离板。当盖体部22距离端子模块单元1的距离较近时,可以将电绝缘隔离部进一步延伸形成延伸部,该延伸部与电绝缘隔离板40至少部分柔性连接,安装盖体部22时可以将该延伸部向本体部21内部空间弯折,使该延伸部位于盖体部22和端子模块单元1之间,实现电气绝缘隔离。其中,电绝缘隔离部包括延伸部和电绝缘隔离板40,不排除二者为一体结构,只要可以保证延伸部能够相对于电绝缘隔离板40弯折即可。
如图4和图6所示,盖体部2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221,电绝缘隔离板4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45,第一限位件221压设在第二限位件45上。当电绝缘隔离板40和支撑板30安装到位后,盖体部22封闭本体部21,此时第一限位件221压设在第二限位件45上,从而进一步对电绝缘隔离板40和支撑板30进行限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21和第二限位件45可以是两个凸块,相互进行压制,其可以是多对。或,第一限位件221可以是一个环绕盖体部22设置的凸起,而第二限位件45是一个环绕电绝缘隔离板40设置的凸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44和第二限位件45可以是同一个结构,其与本体部21实现定位且与盖体部22实现限位,即利用一个结构实现两个不同的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45设置在电绝缘隔离板40朝向本体部21的一侧。此设置位置不会对端子模块单元1的安装造成影响,安装空间较为合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子模块单元1与支撑板30卡接、粘结或通过紧固件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12所示,支撑板30上设置有卡扣33,端子模块单元1卡设在卡扣33的下方。其中,端子模块单元1包括端子条11,端子条11卡设在卡扣33的下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8所示,端子模块单元1通过紧固件34连接在支撑板30上。其中,端子模块单元1包括端子板10,紧固件34穿过端子板10后与支撑板30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子模块单元1与支撑板30可以是多种连接方式相结合,如卡接和紧固件连接相结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上可设置有与本体部21定位连接的定位部,此定位部可以辅助支撑板30实现快速连接。其中,定位部可以为定位立柱。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绝缘隔离板40至少位于端子模块单元1的一侧。电绝缘隔离板40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实现端子模块单元1与接线盒本体20的电隔离,例如,当端子模块单元1的一侧与接线盒本体20之间的距离满足安全距离时,则端子模块单元1的一侧可以不设置电绝缘隔离板40,当然也可以设置有电绝缘隔离板40,此时的电绝缘隔离板40可以作为定位板或者连接板,方便与接线盒本体20进行配合。
如图14和图22所示,电绝缘隔离板40与支撑板30之间围成容纳空间50,容纳空间50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端子模块单元1。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绝缘隔离板40沿支撑板30的周向外边缘设置,即在支撑板30的上方围成了一个容纳空间50,此容纳空间50可以容纳端子模块单元1,以此保证端子模块单元1与接线盒本体20之间由电绝缘隔离板40隔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容纳空间50包括第一容纳子空间51和第二容纳子空间52,第一容纳子空间51和第二容纳子空间52沿支撑板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容纳子空间51和第二容纳子空间52均可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端子模块单元1。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容纳子空间51和第二容纳子空间52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容纳子空间,即二者是间隔设置的,端子模块单元1可以设置在任一个容纳子空间内。
如图22所示,电绝缘隔离板40包括: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与支撑板30相连接,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为第一弯折板体,第一弯折板体沿支撑板30的周向外边缘延伸,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与支撑板30之间形成第一容纳子空间51;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与支撑板30相连接,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为第二弯折板体,第二弯折板体沿支撑板30的周向外边缘延伸,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与支撑板30之间形成第二容纳子空间52;其中,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与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间隔且相对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绝缘隔离板40由独立设置的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和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组成,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和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间隔地设置在支撑板30上,且二者在支撑板30的长度方向间隔,从而在端子支架2上形成一个避让空间,用于避让其他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和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均为弯折板体,即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和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分别占据支撑板30的两个宽度边缘,并占据一定的长度边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至图29所示,电绝缘隔离板40由独立设置的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和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组成,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和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与支撑板30分别形成了第一容纳子空间51和第二容纳子空间52,而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和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之间的空隙与接线盒本体20上的第二走线通道24相对设置,用于供线缆穿过。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绝缘隔离板40上设置有第一走线通道43,接线盒本体20上设置有第二走线通道24,第一走线通道43与第二走线通道24相对设置,以供线缆穿过;其中,第一走线通道43为穿设通孔或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走线通道43为穿设通孔,即在电绝缘隔离板40上开设一个内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第一走线通道43为开口,开口为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和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之间的间隙。
如图1所示,电绝缘隔离板40上设置有第一走线通道43,接线盒本体20上设置有第二走线通道24,第一走线通道43与第二走线通道24相对设置,以供线缆穿过。其中,第一走线通道43与第二走线通道24为至少两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至图21所示,电绝缘隔离板40是一个整体板,其沿支撑板30的周向外边缘延伸,即电绝缘隔离板40在支撑板30上的投影在支撑板30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其与支撑板30的周向外边缘相重合。而第一走线通道43则开设在电绝缘隔离板40上,且是一个内孔,即位于支撑板30和电绝缘隔离板40的内部,不会与电绝缘隔离板40的上边缘相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走线通道43的部分孔段位于电绝缘隔离板40上,而支撑板30上也具有第一走线通道43的部分孔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上设置有避让孔31,避让孔31用于供连接在端子模块单元1上的线体穿过。避让孔31为多个,多个避让孔31间隔地设置在支撑板30上。其中,支撑板30上用于安装端子模块单元1的两侧均具有避让孔31。
如图14和图23所示,支撑板30上设置有接地螺栓安装孔36,端子模块单元1在支撑板30的投影与接地螺栓安装孔36相离、相切或仅部分重合。接线盒还包括接地螺钉12,接地螺钉12穿过接地螺栓安装孔36后与电机60相连接。地螺栓安装孔36与端子模块单元1之间的位置关系保证采用外部工具安装或拆卸接地螺钉12时不会出现干涉问题。此设计使得端子支架2空间排布紧凑且不影响必要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子模块单元1包括一端子板10和一端子条11,一端子板10和一端子条11位于接地螺栓安装孔36两侧。此设计方式可以保证结构的紧凑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与电绝缘隔离板40为一体结构。其中,支撑板30与电绝缘隔离板40可以是连接关系,即由两个部件进行连接,也可以是一个整体部件,即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与电绝缘隔离板40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支撑板30与电绝缘隔离板40不仅加工方便,且结构的稳定性也更好,不用进行二次组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与电绝缘隔离板40为两个独立的结构,二者可拆卸地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与电绝缘隔离板40均为塑料材料。可以选自但不限于:BASF公司的商品
Figure BDA0002311427430000121
A3XZG5 Polyamide 66,
Figure BDA0002311427430000122
C3U Polyamide 66/6。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子支架2与接线盒本体20为一体结构。此时,端子支架2可以类似为涂层,附着于接线盒本体20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端子支架,如图14至图29所示,端子支架用于安装在设置有端子模块单元1的接线盒本体20内,端子支架包括:支撑板30,支撑板30用于支撑端子模块单元1;电绝缘隔离板40,电绝缘隔离板40与支撑板30相连接,用于隔离端子模块单元1和接线盒本体20;其中,电绝缘隔离板40由绝缘材料制备而成。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子支架通过相互连接的支撑板30和电绝缘隔离板40能够将端子模块单元1安装在接线盒本体20内,且可以实现端子模块单元1与接线盒本体20的电隔离。在具体使用时,端子支架安装在接线盒本体20内,端子模块单元1安装在支撑板30上,而位于支撑板30的周向外边缘的电绝缘隔离板40可以对端子模块单元1和接线盒本体20实现电气绝缘隔离。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独立设置的电绝缘隔离板,本实用新型的端子支架通过将电绝缘隔离板40连接在支撑板30上,可以防止在安装或维修过程中遗漏电绝缘隔离板40。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子模块单元1可以包括端子板10和端子条11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绝缘隔离板40在支撑板30上的投影占据支撑板30的周向外边缘的至少部分。电绝缘隔离板40可以是环绕支撑板30设置的封闭板体,也可以是设置在支撑板30的部分外边缘上的板体,即其只是占据部分的支撑板30的外边缘,其仅与端子模块单元1的部分外侧相对设置。
如图14和图22所示,电绝缘隔离板40与支撑板30之间围成容纳空间50,容纳空间50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端子模块单元1。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绝缘隔离板40沿支撑板30的周向外边缘设置,即在支撑板30的上方围成了一个容纳空间50,此容纳空间50可以容纳端子模块单元1,保证端子模块单元1与接线盒本体20的内壁之间由电绝缘隔离板40隔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容纳空间50包括第一容纳子空间51和第二容纳子空间52,第一容纳子空间51和第二容纳子空间52沿支撑板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容纳子空间51和第二容纳子空间52均可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端子模块单元1。
如图22所示,电绝缘隔离板40包括: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与支撑板30相连接,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为第一弯折板体,第一弯折板体沿支撑板30的周向外边缘延伸,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与支撑板30之间形成第一容纳子空间51;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与支撑板30相连接,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为第二弯折板体,第二弯折板体沿支撑板30的周向外边缘延伸,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与支撑板30之间形成第二容纳子空间52;其中,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与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间隔且相对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绝缘隔离板40由独立设置的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和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组成,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和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间隔地设置在支撑板30上,且二者在支撑板30的长度方向间隔,从而在端子支架上形成一个避让空间,用于避让其他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和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均为弯折板体,即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和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分别占据支撑板30的两个宽度边缘,并占据一定的长度边缘。
针对端子支架的第一个实施例,如图19至图26所示,电绝缘隔离板40由独立设置的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和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组成,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和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与支撑板30分别形成了第一容纳子空间51和第二容纳子空间52,而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和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之间的空隙与接线盒本体20上的第二走线通道24相对设置,用于供线缆穿过。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绝缘隔离板40上设置有第一走线通道43,接线盒本体20上设置有第二走线通道24,第一走线通道43与第二走线通道24相对设置,以供线缆穿过;其中,第一走线通道43为穿设通孔或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走线通道43为穿设通孔,即在电绝缘隔离板40上开设一个内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第一走线通道43为开口,开口为第一电绝缘隔离板段41和第二电绝缘隔离板段42之间的间隙。
如图11所示,电绝缘隔离板40上设置有第一走线通道43,第一走线通道43与容纳空间50相连通;其中,第一走线通道43为两个,两个第一走线通道43相对设置,且位于电绝缘隔离板40的长度方向上。
针对端子支架的第二个实施例,如图14至图18所示,电绝缘隔离板40是一个整体板,其沿支撑板30的周向外边缘延伸,即电绝缘隔离板40在支撑板30上的投影在支撑板30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其与支撑板30的周向外边缘相重合。而第一走线通道43则开设在电绝缘隔离板40上,且是一个内孔,即位于支撑板30和电绝缘隔离板40的内部,不会与电绝缘隔离板40的上边缘相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走线通道43的部分孔段位于电绝缘隔离板40上,而支撑板30上也具有第一走线通道43的部分孔段,第一走线通道43在端子支架上为一个内部孔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上设置有避让孔31,避让孔31用于供连接在端子模块单元1上的线体穿过。避让孔31为多个,多个避让孔31间隔地设置在支撑板30上。其中,支撑板30上用于安装端子模块单元1的两侧均具有避让孔31。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与电绝缘隔离板40为一体结构。其中,支撑板30与电绝缘隔离板40可以是连接关系,即由两个部件进行连接,也可以是一个整体部件,即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与电绝缘隔离板40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支撑板30与电绝缘隔离板40不仅加工方便,且结构的稳定性也更好,不用进行二次组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与电绝缘隔离板40为两个独立的结构,二者可拆卸地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与电绝缘隔离板40均为塑料材料。可以选自但不限于:BASF公司的商品
Figure BDA0002311427430000151
A3XZG5 Polyamide 66,
Figure BDA0002311427430000152
C3U Polyamide 66/6。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2)

1.一种接线盒,包括端子模块单元(1)、接线盒本体(20)以及端子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支架(2)包括:
支撑板(30),所述支撑板(30)设置在所述接线盒本体(20)内,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0)上;
电绝缘隔离板(40),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与所述支撑板(30)相连接,用于隔离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和所述接线盒本体(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本体(20)包括:
本体部(21),所述本体部(21)具有周向侧壁(211);
其中,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设置在所述周向侧壁(211)与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上设置有引导部(35),所述本体部(21)上设置有引导配合部(214),所述引导部(35)插设在所述引导配合部(2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上设置有卡接部(32),所述本体部(21)上设置有卡接配合部(213),所述卡接部(32)与所述卡接配合部(213)相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侧壁(21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件(212),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朝向所述本体部(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件(44),所述第一定位件(212)与所述第二定位件(44)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本体(20)还包括:
盖体部(22),所述盖体部(22)盖设在所述本体部(21)上,且与所述周向侧壁(211)相连接;
其中,所述盖体部(2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支撑板(30)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22)与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2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221),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45),所述第一限位件(221)压设在所述第二限位件(45)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至少位于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上设置有第一走线通道(43),所述接线盒本体(20)上设置有第二走线通道(24),所述第一走线通道(43)与所述第二走线通道(24)相对设置,以供线缆穿过;
其中,所述第一走线通道(43)为穿设通孔或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上设置有避让孔(31),所述避让孔(31)用于供连接在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上的线体穿过。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上设置有接地螺栓安装孔(36),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在支撑板(30)的投影与接地螺栓安装孔(36)相离、相切或仅部分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包括端子板(10)和端子条(11),所述端子板(10)和所述端子条(11)位于接地螺栓安装孔(36)两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与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为一体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与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均为塑料材料。
16.一种端子支架,用于安装在设置有端子模块单元(1)的接线盒本体(2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支架包括:
支撑板(30),所述支撑板(30)用于支撑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
电绝缘隔离板(40),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与所述支撑板(30)相连接,用于隔离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和所述接线盒本体(2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端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在所述支撑板(30)上的投影占据所述支撑板(30)的周向外边缘的至少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端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与所述支撑板(30)之间围成容纳空间(50),所述容纳空间(50)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端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上设置有第一走线通道(43),所述第一走线通道(43)与所述容纳空间(50)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走线通道(43)为穿设通孔或开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端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上设置有避让孔(31),所述避让孔(31)用于供连接在所述端子模块单元(1)上的线体穿过。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与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为一体结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端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与所述电绝缘隔离板(40)均为塑料材料。
CN201922209134.5U 2019-12-10 2019-12-10 接线盒及端子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85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9134.5U CN210985536U (zh) 2019-12-10 2019-12-10 接线盒及端子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9134.5U CN210985536U (zh) 2019-12-10 2019-12-10 接线盒及端子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85536U true CN210985536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21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0913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85536U (zh) 2019-12-10 2019-12-10 接线盒及端子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855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2828A (zh) * 2021-11-05 2023-05-09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水解螺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2828A (zh) * 2021-11-05 2023-05-09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水解螺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60914B2 (ja) 電気接続箱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7264506B2 (en) Terminal-movable connector
US8393911B2 (en) Water seal plug and connector with the water seal plug
US20130043055A1 (en) Junction Box
US9241417B2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20220052466A1 (en) Terminal block
CN210985536U (zh) 接线盒及端子支架
JP6238874B2 (ja) 電気接続箱
JP2019176599A (ja) プロテクタ、接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接続モジュールの端部連結部材
US11569604B2 (en) Connector
CN219040756U (zh) 插座
KR102550190B1 (ko) 정션블록
HU223720B1 (hu) Szerelvénytartó kábelcsatornához
WO2021131861A1 (ja)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12582949B (zh) 夹持件及线束
KR102629846B1 (ko) 복수의 공간적 방향으로 접속시키기 위한 플러그 커넥터 부품
KR102499818B1 (ko) 고전압 커넥터
CN102904087A (zh) 通电用端子
US20020050553A1 (en) Mounting device for mounting an electrical device on trunking
JP2012029408A (ja) グロメット
KR200477203Y1 (ko) 배터리분배유니트의 터미널 오조립방지장치
EP4102647B1 (en) Terminal assembly structure
KR20170022782A (ko) 회로기판을 구비한 장치
CN218347602U (zh) 电风扇及电风扇壳组件
US11949182B2 (en) Wiring connect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0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