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3987U - 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 - Google Patents
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83987U CN210983987U CN201922244128.3U CN201922244128U CN210983987U CN 210983987 U CN210983987 U CN 210983987U CN 201922244128 U CN201922244128 U CN 201922244128U CN 210983987 U CN210983987 U CN 2109839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el
- tension pneumothorax
- side lung
- lung
- pressure sen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它包括带有胸膜的人体上半身模型和显示器,所述的胸膜内分别设有左胸腔和右胸腔,所述的左胸腔内设伤侧肺部,所述的右胸腔内设健侧肺部,所述的健侧肺部和伤侧肺部上均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左胸腔内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显示器电连接,所述的胸膜对应左胸腔的表面设有模拟单向活瓣伤口,它还包括气管,气管下端与肺连通,气管上端连接有口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准确掌握张力性气胸紧急救护操作使得教学效果好的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模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
背景技术
张力性气胸是指较大的肺气泡破裂或较大较深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裂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单向活瓣。吸气时空气从裂口进入胸膜腔内,而呼气时活瓣关闭,腔内空气不能排出,致胸膜腔内压力不断升高,压迫肺使之逐渐萎陷,并将纵隔推向健侧,挤压健侧肺,产生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张力性气胸的急救治疗原则为立即排气,降低胸膜腔内压力。在紧急状况下,可用粗针头在伤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刺入胸膜腔,有喷射状气体排出,即能收到排气减压效果,据现有技术,尚无张力性气胸的仿真教学训练模型,无法准确掌握张力性气胸紧急救护操作,教学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准确掌握张力性气胸紧急救护操作使得教学效果好的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它包括带有胸膜的人体上半身模型和显示器,所述的胸膜内分别设有左胸腔和右胸腔,所述的左胸腔内设伤侧肺部,所述的右胸腔内设健侧肺部,所述的健侧肺部和伤侧肺部上均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左胸腔内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显示器电连接,所述的胸膜对应左胸腔的表面设有模拟单向活瓣伤口,它还包括气管,气管下端与肺连通,气管上端连接有口部。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在人体上半身模型内分别设有左胸腔和右胸腔,肺分为健侧肺部和伤侧肺部,伤侧肺部设在左胸腔内,健侧肺部设在右胸腔内,在健侧肺部和伤侧肺部上均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左胸腔内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显示器电连接,胸膜对应左胸腔的表面设有模拟单向活瓣伤口,模拟单向活瓣伤口向外贯穿人体上半身模型,当打开模拟单向活瓣伤口时,左胸腔内压力最大;当学员采取急救措施,把张力性气胸变成闭合性气胸时,左胸腔内压力变小,利用第一压力传感器能准确知道肺的压力情况,第二压力传感器能准确判断胸膜腔内压力大小,并且通过信号传输外置显示器,让学员可以直观的看到胸膜腔内压力的变化,准确掌握张力性气胸紧急救护操作使得教学效果好,模型结构仿真,可模拟正常人体的肺、胸膜压力情况,并完成模拟张力性气胸形成的过程,同时方便学习者学习准确掌握张力性气胸紧急救护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的人体上半身模型是透明的,便于学员观察张力性气胸形成的过程。
作为优选,所述的胸膜、健侧肺部和伤侧肺部均为粉红色透明乳胶材质制成的,气管也为粉红色透明乳胶材质制成的,接近真实手感,可以观察气管的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人体上半身模型由前后两块板拼接而成,所述的胸膜、健侧肺部和伤侧肺部分别设在上半身模型对应的凹槽内,便于安装和拆卸,胸膜和肺可替换。
作为优选,它还包括位于人体上半身模型外的负压吸引器,所述的右胸腔内设有细管,所述的细管伸出人体上半身模型与负压吸引器连接,调节负压吸引器的压力值即可模拟正常人体胸膜腔的负压值,教学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模拟单向活瓣伤口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封闭模拟单向活瓣伤口的挡板,所述的挡板为弹性材料制成的,使用方便,便于打开模拟伤口和关闭模拟伤口,模拟单向活瓣伤口(张力性气胸的伤口像一个单向活瓣)为弹性材料,接触手感与真实人体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的挡板转动配合在模拟单向活瓣伤口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作为优选,它还包括针头,当左胸腔内压力不得增大时,当学员采取急救措施对张力性气胸进行急救:立即排气,在危急状况下可用一粗针头降低左胸腔内压力。在伤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刺人左胸腔,有气体喷射出,即能收到排气减压。
作为优选,所述的人体上半身模型内还设有纵膈,所述的纵膈位于健侧肺部和伤侧肺部之间,吸气时空气从裂口进入左胸腔内,而呼气时模拟单向活瓣伤口关闭,腔内空气不能排出,致左胸腔内压力不断升高,压迫肺使之逐渐萎陷,并将纵隔推向健侧肺部,挤压健侧肺部,产生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模拟张力性气胸的形成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人体上半身模型,2、胸膜,3、左胸腔,4、右胸腔,5、伤侧肺部,6、健侧肺部,7、第一压力传感器,8、第二压力传感器,9、模拟单向活瓣伤口,10、挡板,11、纵膈,12、气管,13、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它包括带有胸膜2的人体上半身模型1和显示器,所述的胸膜2内分别设有左胸腔3和右胸腔4,所述的左胸腔3内设伤侧肺部5,所述的右胸腔4内设健侧肺部6,所述的健侧肺部6和伤侧肺部5上均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7,所述的左胸腔3内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8,所述的第一压力传感器7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均与显示器电连接,所述的胸膜2对应左胸腔3的表面设有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它还包括气管12,气管12下端与肺连通,气管12上端连接有口部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人体上半身模型1内分别设有左胸腔3和右胸腔4,肺分为健侧肺部6和伤侧肺部5,伤侧肺部5设在左胸腔3内,健侧肺部6设在右胸腔4内,在健侧肺部6和伤侧肺部5上均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7,左胸腔3内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8,第一压力传感器7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分别与显示器电连接,胸膜对应左胸腔3的表面设有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向外贯穿人体上半身模型1,当打开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时,左胸腔3内压力最大;当学员采取急救措施,把张力性气胸变成闭合性气胸时,左胸腔3内压力变小,利用第一压力传感器7能准确知道肺的压力情况,第二压力传感器8能准确判断胸膜腔内压力大小,并且通过信号传输外置显示器,让学员可以直观的看到胸膜腔内压力的变化,准确掌握张力性气胸紧急救护操作使得教学效果好,模型结构仿真,可模拟正常人体的肺、胸膜压力情况,并完成模拟张力性气胸形成的过程,同时方便学习者学习准确掌握张力性气胸紧急救护操作。
所述的人体上半身模型1是透明的,便于学员观察张力性气胸形成的过程。
所述的胸膜2、健侧肺部6和伤侧肺部5均为粉红色透明乳胶材质制成的,气管12也为粉红色透明乳胶材质制成的,接近真实手感,可以观察气管12的移动。
所述的人体上半身模型1由前后两块板拼接而成,所述的胸膜2、健侧肺部6和伤侧肺部5分别设在上半身模型1对应的凹槽内,便于安装和拆卸,胸膜和肺可替换。
它还包括位于人体上半身模型1外的负压吸引器,所述的右胸腔4内设有细管,所述的细管伸出人体上半身模型1与负压吸引器连接,调节负压吸引器的压力值即可模拟正常人体胸膜腔的负压值,教学效果好。
所述的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封闭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的挡板10,所述的挡板10为弹性材料制成的,使用方便,便于打开模拟伤口和关闭模拟伤口,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张力性气胸的伤口像一个单向活瓣)为弹性材料,接触手感与真实人体相同。
所述的挡板10转动配合在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它还包括针头,当左胸腔3内压力不得增大时,当学员采取急救措施对张力性气胸进行急救:立即排气,在危急状况下可用一粗针头降低左胸腔3内压力。在伤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刺人左胸腔3,有气体喷射出,即能收到排气减压。
所述的人体上半身模型1内还设有纵膈11,所述的纵膈11位于健侧肺部6和伤侧肺部5之间,吸气时空气从裂口进入左胸腔3内,而呼气时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关闭,腔内空气不能排出,致左胸腔3内压力不断升高,压迫肺使之逐渐萎陷,并将纵隔11推向健侧肺部6,挤压健侧肺部6,产生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模拟张力性气胸的形成过程。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在人体上半身模型1内分别设有左胸腔3和右胸腔4,肺分为健侧肺部6和伤侧肺部5,伤侧肺部5设在左胸腔3内,健侧肺部6设在右胸腔4内,在健侧肺部6和伤侧肺部5上均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7,左胸腔3内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8,第一压力传感器7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分别与显示器电连接,胸膜对应左胸腔3的表面设有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向外贯穿人体上半身模型1,当打开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时,左胸腔3内压力最大;当学员采取急救措施,把张力性气胸变成闭合性气胸时,左胸腔3内压力变小,利用第一压力传感器7能准确知道肺的压力情况,第二压力传感器8能准确判断胸膜腔内压力大小,并且通过信号传输外置显示器,让学员可以直观的看到胸膜腔内压力的变化,准确掌握张力性气胸紧急救护操作使得教学效果好,模型结构仿真,可模拟正常人体的肺、胸膜压力情况,并完成模拟张力性气胸形成的过程,同时方便学习者学习准确掌握张力性气胸紧急救护操作,压力传感器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公开的一种压力传感器,申请号为2016214937194,压力传感器与显示器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也在其中。
第一压力传感器7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的作用是判断压力大小,并且通过信号传输外置显示器,让学员可以直观的看到胸膜腔内压力的变化。当胸膜腔内压力不断增大时,当学员可以采取急救措施对张力性气胸进行抢救。
操作者可以在模型人的口部13,通过呼吸器向肺和气管12内泵入空气,模拟正常人体呼吸动作;同时可以在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泵入空气,模拟气体进入胸腔。
动作过程:当气胸压力变化时其动作情况:①学员可以观察到随着气体从模拟伤口进入,模拟张力性伤口打开(气体进入胸腔),而当模拟人模拟呼气时张力性伤口即闭合(气体无法溢出胸腔)(补充说明:这个特点是张力性气胸呼吸与其他气胸不同之处)。
随着气体从模拟伤口进入的越来越多,压力感受器显示的数据会不断壮大;③随着气体从模拟伤口进入的越来越多,学员可以直观的看到伤侧肺部5不断的萎缩;④随着气体从模拟伤口进入的越来越多,学员还可以直观的看到健侧肺部6也受到了挤压;⑤随着气体从模拟伤口进入的越来越多,通过呼吸器向模拟肺和气道内泵入空气,模拟正常人体呼吸动作时难度增大(相当于病人呼吸困难出现),模拟伤口是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
当左胸腔3内压力不得增大时,当学员采取急救措施对张力性气胸进行急救:立即排气,在危急状况下可用一粗针头降低左胸腔3内压力。在伤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刺人左胸腔3,有气体喷射出,即能收到排气减压。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9)
1.一种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带有胸膜(2)的人体上半身模型(1)和显示器,所述的胸膜(2)内分别设有左胸腔(3)和右胸腔(4),所述的左胸腔(3)内设伤侧肺部(5),所述的右胸腔(4)内设健侧肺部(6),所述的健侧肺部(6)和伤侧肺部(5)上均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7),所述的左胸腔(3)内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8),所述的第一压力传感器(7)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均与显示器电连接,所述的胸膜(2)对应左胸腔(3)的表面设有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体上半身模型(1)是透明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胸膜(2)、健侧肺部(6)和伤侧肺部(5)均为粉红色透明乳胶材质制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体上半身模型(1)由前后两块板拼接而成,所述的胸膜(2)、健侧肺部(6)和伤侧肺部(5)分别设在上半身模型(1)对应的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位于人体上半身模型(1)外的负压吸引器,所述的右胸腔(4)内设有细管,所述的细管伸出人体上半身模型(1)与负压吸引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封闭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的挡板(10),所述的挡板(10)为弹性材料制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10)转动配合在模拟单向活瓣伤口(9)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针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体上半身模型(1)内还设有纵膈(11),所述的纵膈(11)位于健侧肺部(6)和伤侧肺部(5)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44128.3U CN210983987U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44128.3U CN210983987U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83987U true CN210983987U (zh) | 2020-07-10 |
Family
ID=71422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44128.3U Active CN210983987U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83987U (zh) |
-
2019
- 2019-12-13 CN CN201922244128.3U patent/CN2109839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441443U (zh) | 一种可视化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 | |
CA2354810C (en) | Ventilation training analyzer manikin | |
CN206388419U (zh) | 一种自动心肺复苏训练系统 | |
CN105608974B (zh) | 一种气动反应式心肺复苏教学模拟人 | |
US20020117173A1 (en) | Asthma resusci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CN203102716U (zh) | 多功能急救训练模拟人 | |
US20080305464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simulation of the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dynamic hyperinflation | |
CN202110710U (zh) | 一种心肺复苏训练模拟系统 | |
CN210983987U (zh) | 张力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 | |
CN203102714U (zh) | 高级成人护理及cpr模拟人 | |
CN105788421A (zh) | 新型吸痰训练模型 | |
CN214279374U (zh) | 胸肺疾病诊疗教学的模拟训练教具 | |
CN203102717U (zh) | 高级儿童心肺复苏模拟人 | |
CN206293077U (zh) | 腹部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 | |
CN210983984U (zh) | 闭合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 | |
CN211555288U (zh) | 连枷胸教学训练模型 | |
CN215868349U (zh) | 肺部触诊模拟人 | |
CN211628537U (zh) | 开放性气胸教学训练模型 | |
CN214671384U (zh) | 一种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原理演示教具 | |
CN212966732U (zh) | 一种心肺复苏急救实训台 | |
CN206322404U (zh) | 一种教学用的自动化人体呼吸系统演示装置 | |
CN214253609U (zh) | 新生儿心肺复苏模型 | |
WO2022187757A1 (en) | Respiratory tidal volume monitor and feedback device | |
CN210295601U (zh) | 可模拟阻力感变化的人体肺部模型教具 | |
CN207966266U (zh) | 一种口腔异物清除模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Du Juan Inventor after: Cai Shaolian Inventor before: Du Juan Inventor before: Cai Shaol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