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2986U - 一种背光源、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源、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82986U
CN210982986U CN201921997724.2U CN201921997724U CN210982986U CN 210982986 U CN210982986 U CN 210982986U CN 201921997724 U CN201921997724 U CN 201921997724U CN 210982986 U CN210982986 U CN 210982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backlight
supporting
plat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977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小龙
王志会
陈刚
朱昌功
文江鸿
刘棵菓
王雪峰
赵彦礼
王广
王玉
王迪
孙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977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82986U/zh
Priority to US16/831,253 priority patent/US1123732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82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829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源、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达到了降低液晶模组制作成本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背板和多个支撑结构;所述背板包括侧壁和底板,所述侧壁和所述底板围成容纳凹槽;多个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侧壁的周向方向设置;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侧壁可拆卸连接,并向所述容纳凹槽方向延伸出一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支撑至预设高度。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背光源的制造。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源、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晶模组的主要包括背光源和显示面板,在组装胶框与背光源时,主要是通过对显示面板进行支撑,以及其他的粘接胶将显示面板与背光源组合在一起,但是胶框的设计工艺难度最高、成本最贵。胶框也是背光源中最脆弱的部件,重工性差,其占有的不良也是最高的。因此导致液晶模组的良品率不理想,导致液晶模组的制作成本较高,因此如何提高降低液晶模组的制作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主要目的是降低液晶模组的制作成本。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该背光源包括:背板和多个支撑结构;
所述背板包括侧壁和底板,所述侧壁和所述底板围成容纳凹槽;
多个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侧壁的周向方向设置;
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侧壁可拆卸连接,并向所述容纳凹槽方向延伸出一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支撑至预设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具体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围成开口槽,所述支撑部呈板状,所示支撑平面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三固定板相连接,所述支撑结构通过开口槽挂靠于所述侧壁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卡接孔,所述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卡接于所述卡接孔内。
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向远离所述侧壁的方向翘起。
具体地,所述卡接凸起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形成有斜面,且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呈锐角,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侧壁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指向所述底板。
具体地,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形成有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凸出于所述侧壁内表面的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与所述侧壁的承载面相连通,其中,所述承载面为所述侧壁背离所述底板的侧面,所述第二方向由所述侧壁的外表面指向所述侧壁的内表面;
所述避让凹槽包括槽壁、槽底和安装开口,所述槽壁连接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所述槽底内陷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所述安装开口位于所述承载面上,所述卡接凸起形成于所述槽底,所述第一固定板容置于所述避让凹槽内,其中,所述避让凹槽形成于侧壁的中间区域;
所述承载面上具有开口区域,所述开口区域对应于所述安装开口,所述开口区域内陷于所述承载面的表面。
具体地,所述侧壁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交错设置的延伸侧壁和避让凹槽,所述延伸侧壁形成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并沿着指向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侧壁层叠设置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
具体地,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
其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光学膜片的位置关系为:
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或
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支撑部同层设置,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设置有避让缺口,所述支撑部卡接于所述避让缺口内。
具体地,还包括:条形光源,所述条形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侧壁之间,所述侧壁包括多个子侧壁,与所述条形光源相邻且与所述条形光源长度方向相同的所述子侧壁为遮光侧壁,所述遮光侧壁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形成有向所述容纳凹槽弯折的折边,多个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侧壁未设置有所述折边的区域。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模组,该液晶模组包括:包括显示面板和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的支撑结构的支撑平面上,所述支撑平面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支撑至预设高度。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液晶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背光源、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背板上设置支撑结构来对显示面板进行支撑,以此来取代现有技术中制作成本较高的胶框,因此能够降低背光源的制作成本,此外由于胶框的不良率较高,进而导致背光源的不良率较高,导致背板的成本较高,而本申请通过支撑结构替换掉现有技术中的胶框,采用可与背板拆卸的支撑结构,在安装支撑结构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支撑结构有损,可以将支撑结构拆卸下来换上质量优良的支撑结构,因此能够增加背光源的良品率,同时由于可以保证在背光源中使用质量优良的支撑结构,因此能够增加背光源的使用寿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支撑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支撑结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背板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再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背板,11-底板,12-侧壁,121-卡接凸起,122-斜面,123-承载面,124- 避让凹槽,1241-槽壁,1242-槽底,1243-安装开口,125-延伸侧壁,126-遮光侧壁,127-折边,13-容纳凹槽,2-支撑结构,21-固定部,211-第一固定板, 2111-卡接孔,212-第二固定板,213-第三固定板,22-支撑部,3-反射片,4-导光板,5-光学膜片,51-下扩散片,52-下棱镜片,53-上棱镜片,54-上扩散片, 55-固定耳朵,56-避让缺口,6-条形光源,7-显示面板,81-凸耳,82-预制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背光源、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一方面,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该背光源包括:背板1和多个支撑结构2;背板1包括侧壁12和底板11,侧壁12 和底板11围成容纳凹槽13;多个支撑结构2沿侧壁12的周向方向设置;支撑结构2与侧壁12可拆卸连接,并向容纳凹槽13方向延伸出一支撑平面,支撑平面用于将显示面板7支撑至预设高度。背板1为凹槽结构,具体地,背板1 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11和侧壁12,侧壁12形成在底板11的四周,与底板11 共同围成一容纳凹槽13。多支撑结构2沿着侧壁12的周向设置,在支撑结构2 上的支撑平面能够对显示面板7进行支撑,且支撑结构2与侧壁12为可拆卸连接,进而能够对支撑结构2回收利用。在现有技术中,胶框用于支撑显示面板7 以及粘接显示面板7以及背光源,胶框将显示面板7支撑到预设高度,以使得显示面板7与光学膜片5之间具有间隙,避免光学膜片5在膨胀时二者发生干涉,导致显示面板7与光学膜片5发生损坏。胶框的使用具有以下缺点:胶框的是由PC材质和玻璃纤维混合,通过注塑成型的,在背光源中,胶框是设计复杂,机构精细、工艺难度高、成本最贵的零件,其最细处厚度不足0.4mm,容易变形和断裂,而且难以与背板1固定,容易出现不良,胶框也是背光源中最脆弱的部件,其占有的不良比例也是最高的,即胶框本身也易损坏,导致背光源的不良比例增加。其次,背光源中的背板1,为配合胶框,通常需要在背板1的侧面开孔,四角开槽,从而降低了背光源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能够对显示面板7进行支撑,其能够取代现有技术中的胶框,支撑结构2 与背板1卡接,与背板1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支撑结构2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支撑结构2有损,可以将支撑结构2拆卸下来换上质量优良的支撑结构2,因此能够增加背光源的良品率,同时由于可以保证在背光源中使用质量优良的支撑结构2,因此能够增加背光源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对支撑结构2进行回收利用。在现有技术中胶框的制作成本较高,其模具成本较高,由于支撑结构2取代了胶框,因此能够降低背光源的制作成本,此外不必在背板1上的侧壁12的侧面开孔,四角开槽,提高了背光源的强度。此外,支撑结构2可以由金属材质支撑,支撑结构2的强度要大于胶框的强度,不易损坏,降低了背光源的不良率。同时,通过使用支撑结构2对显示面板7进行支撑,增加了背光源以及液晶模组的强度,进而增加了背光源以及液晶模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具体地,如图2、图4至图6所示,支撑结构2包括固定部21和支撑部22,固定部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板211、第二固定板212和第三固定板213,第一固定板211、第二固定板212和第三固定板213围成开口槽,支撑部22与第三固定板213相连接,支撑结构2通过开口槽挂靠于侧壁12上。背板1的部分侧壁12位于开口槽内,使得支撑结构2“骑”在侧壁上,第一固定板211位于容纳凹槽13的外部,而第三固定板213位于容纳凹槽13的内部,当固定部21固定于侧壁12上时,第一固定板211与侧壁12的外表面贴合,第三固定板 213用与侧壁12的内表面贴合。通过三个固定板的开口槽形状可以将支撑结构 2挂在侧壁12上,为了保证固定部21与侧壁12连接的可靠性,可以使得开口槽沿着第二固定板212指向背板1的方向逐渐收紧,进而使得第一固定板211 与第三固定板213在靠近背板1的一端对侧壁12施加一压力,即能够施加一夹紧力,使得固定部21固定于侧壁12上。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固定板211上设置有卡接孔2111,侧壁 12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接凸起121,卡接凸起121卡接于卡接孔2111内。第一固定板211上设置有卡接孔2111,用于与侧壁12外表面的卡接凸起121相卡和,卡接孔2111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卡接孔2111的数量可以根据第一固定板211 的尺寸而定,如图5和图6所示,可以在第一固定板211上设置两个卡接孔 2111,卡接孔2111呈矩形,在与第一固定板211对应的侧壁12上设置有两个卡接凸起121,卡接凸起121的数量与卡接孔2111的数量相同。支撑部22优选为与第三固定板213远离第二固定板212的一端相连接,也可以与第三固定板213 的任意部分相连接。多个支撑结构2可以在侧壁12上均匀分布。通常显示装置为长方体结构,而背光源也为长方体结构,相应的,背板1的底板11为矩形,容纳凹槽13呈长方体,侧壁12包括四个子侧壁,子侧壁的长度为a,支撑结构 2沿自侧壁12长度方向的长度为b,背板1的侧壁12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结构2,具体地可以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如图1所示,一个子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结构2,多个支撑结构2均匀的设置在子侧壁上。第二种,b略小于a,支撑结构2设置在子侧壁的中间区域,子侧壁的两端距离支撑结构2的端部具有预设距离,即子侧壁的两端与支撑结构2的两端不重合,进而能够避免相邻子侧壁上的支撑结构2发生干涉。同时,由于一个子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结构2 时,多个支撑结构2之间具有间距,仅在支撑结构2与显示面板7接触的位置产生支撑力,有可能会导致显示面板7受力不均匀,而本实施例可以避免该种情况发生,可以通过实验确定支撑结构2的尺寸。在此,具体说明一种实施例中各个部件的尺寸,第一固定板211沿子侧壁长度方向的尺寸为20mm,支撑结构2沿第一固定板211指向第三固定板213的方向的长度为2.2mm,支撑结构2 沿第二固定板212指向开口槽的方向的长度为1.8mm,第一固定板211、第二固定板212以及第三固定板213的厚度为0.2mm。该支撑结构2的承载能力是经过试验测定的,一般显示面板的重量低于200g,重力约为2N,单个不锈钢材质的支撑结构2分别施加10N和100N的力,其最大的位移分别为1.43μm,和0.014mm,而显示面板的重量远小于10N,因此,支撑结构2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第一固定板211、第二固定板212以及第三固定板213沿子侧壁长度方向的长度相同。由于支撑结构由金属材质制成,进而可以将各个固定板制成较薄的板状,第一固定板211以及第三固定板213可以设置成0.1mm,再加上侧壁12 的厚度0.3mm,因而改进后的背光源的边框的宽度能够降低到0.5mm,而现有技术中,由于胶框的厚度为0.8mm,因此现有技术中背光源的厚度为1.4mm,因此本实施例相比于现有技术,有效减少了边框的厚度。同时由于边框厚度的减小,有效改善漏光以及光线缺失等不良。
具体地,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固定板211远离第二固定板212的一端向远离侧壁12的方向翘起。第一固定板211上设置有翘起结构,能够方便支撑结构2的安装,便于卡扣。当拆卸支撑结构2时,工作人员能够在翘起部分使得第一固定板211与侧壁12的外表面分开,方便拆卸支撑结构2。
具体地,如图1、图7和图9所示,卡接凸起121背离底板11的一侧形成有斜面122,且斜面122与第一方向之间呈锐角,其中,第一方向由侧壁12背离底板11的一侧指向底板11。如图3所示,箭头A所指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安装支撑结构2时,第一固定板211自上而下滑动,即沿着地方方向滑动,而卡接凸起121背离底板11的一端设置有斜面122,能够方便底板11滑动,便于支撑结构2的安装。其中,卡接凸起121可以延伸至承载面123,与承载面123平齐,当卡接凸起121上设置有斜面122时,斜面122背离底板11的一端可以延伸至承载面123,此时对应的卡接孔2111,需要延伸至第二固定板212,且与第二固定板212相连通,用于配合卡接凸起121。
具体地,如图3和图7所示,侧壁12的外表面形成有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凸出于侧壁12内表面的避让凹槽124,避让凹槽124与侧壁12的承载面123相连通,其中,承载面123为侧壁12背离背板1的侧面,第二方向由侧壁12的外表面指向侧壁12的内表面;避让凹槽124包括槽壁1241、槽底1242和安装开口1243,槽壁1241连接于侧壁12的外表面,槽底1242内陷于侧壁12的外表面,安装开口1243位于承载面123上,卡接凸起121形成于槽底1242,第一固定板211容置于避让凹槽124内,其中,避让凹槽124形成于侧壁12的中间区域。如图7所示,箭头B所指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固定板211位于避让凹槽124内,安装支撑结构2时,第一固定板211从安装开口1243滑入避让凹槽 124内,优先为,第一固定板211的厚度与避让凹槽124的深度相同,进而能够保证第一固定板211不凸出于侧壁12的外表面。当然不设置避让凹槽124也是可以的,该种情况下,第一固定板211以及卡接凸起121要突出于侧壁12的外表面,可以通过PET工艺将侧壁12的外表面未突出的部分填平,确保了背光源的平整性。此外,避让凹槽124突出于侧壁12的内表面,侧壁12内表面与避让凹槽124对应部分为凸起区域,光学膜片5设置在多个凸起区域所限定的空间内,导致光学膜片5的侧边无法与侧壁12内表面凹陷区域相接触,同时由于光学膜片5的四角容易破裂,因此,将避让凹槽124设置在侧壁12的中间区域,侧壁12的两端不设置有避让凹槽124,凸起区域不会形成在侧壁12的两端,进而使得光学膜片5的四角与侧壁12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因而光学膜片5的四角不会与侧壁12接触发生碰撞,避免光学膜片5四角损坏,进而能够保证光学膜片5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承载面123上具有开口区域,开口区域对应于安装开口 1243,开口区域内陷于承载面123的表面。安装开口1243对应的开口区域要低于承载面123的表面,第二固定板212与开口区域的的尺寸相对应,第二固定板212位于承载面123上,当安装支撑结构2后,第二固定板212不会突出与承载面123的表面。
具体地,如图7所示,侧壁12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交错设置的延伸侧壁125 和避让凹槽124,延伸侧壁125形成于侧壁12远离底板11的一端并沿着指向底板11的方向延伸,延伸侧壁12层叠设置于侧壁12的外表面。在未设置有避让凹槽124的区域设置有延伸侧壁125,使得侧壁12部分区域呈双层结构,加强了侧壁12的强度。侧壁12包括多个子侧壁,每个子侧壁的结构都为避让凹槽 124与延伸侧壁125交错设置结构。
具体地,如图2和图8所示,背光源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底板11上的反射片3、导光板4和光学膜片5;反射片3用于将导光板4向背板1方向发射的光反射回导光板4内,其中,支撑部22与光学膜片5的位置关系为:如图10 所示,支撑部22位于光学膜片5背离底板11的一侧;板状的支撑部22固定设置在固定部21上,通过固定部21卡接于背板1的侧壁12上,当背光源上安装显示面板7后,支撑部22位于光学膜片5与显示面板7之间,支撑部22靠近显示面板7的一侧形成有支撑平面,用于支撑显示面板7。其中,光学膜材具体包括依次层叠于导光板4上的下扩散片51、下棱镜片52、上棱镜片53、上扩散片54,下扩散片51位于导光板4之上,支撑部22位于上扩散片54之上。
除此之外,还可以具有另一实施例,如图2和图9所示,光学膜片5与支撑部22同层设置,光学膜片5的边缘设置有避让缺口56,支撑部22卡接于避让缺口56内。支撑部22还可以与光学膜材卡接,具体地,光学膜材通常呈矩形,其边缘设置有多个避让缺口56,支撑部22位于避让缺口56,进而使得支撑部22与光学膜材卡接,因此,支撑部22能够对光学膜材进行限位。其中,避让缺口56与支撑部22优选为矩形,避让缺口56的边缘与支撑部22之间具有膨胀间隙,二者之间不是完全密封卡和,进而能够为光学膜材的膨胀空间。在支撑部22的支撑平面上设置有遮光胶,避免漏光。其中为了保证光学膜片5 与显示面板7之间具有间隙,应保证支撑部22背离底板11的平面要高于光学膜片5背离底板的平面,或者保证支撑部22贴合遮光胶后,其背离底板11的平面要高于光学膜片5背离底板11的平面。
具体地,如图8所示,背光源还包括:条形光源6,条形光源6设置于导光板4与侧壁12之间,侧壁12包括多个子侧壁,与条形光源6相邻且与条形光源6长度方向相同的子侧壁为遮光侧壁126,遮光侧壁126背离底板11的一侧形成有向容纳凹槽13弯折的折边127,多个支撑结构2设置于侧壁12未设置有折边127的区域。多个子侧壁形成了侧壁12,在遮光侧壁126上形成有折边 127,其中折边127设置于遮光侧壁126的中间区域,即遮光侧壁126的两端未形成有折边127,位于折边127两端的遮光侧壁126上,设置有支撑结构2,用以对显示面板7进行支撑。而未设置有折边127的子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结构2。为了便于固定光学膜片5,可以光学膜片5在膜片的边缘形成突出于光学膜片5边缘的固定耳朵55,而折边127的边缘形成有卡接缺口,固定耳朵55卡接于卡接缺口内,以此对光学膜片5进行限位。除此之外,也可以不设置折边 127,每个子侧壁上都设置有支撑结构2,以此来对显示面板7进行支撑,进而通过支撑结构2可以简化背板1的结构。在一个背板1中,其中一子侧壁设置有折边127,而其余三个子侧壁上设置有延伸侧壁125,除此之外,背板还可以设置成有四个子侧壁均为延伸侧壁125与避让凹槽124交错设置的结构,支撑结构2可以替代折边127。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模组,该液晶模组包括:包括显示面板7和以上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源,显示面板7设置于背光源的支撑结构2的支撑平面上,支撑平面用于将显示面板7支撑至预设高度。本实施例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源,因此包括以上任一背光源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除此之外,液晶模组还包括预制电路板82,如图12所示,在背板1与条形光源6相邻的侧壁1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凸耳81,凸耳81上形成有连接通孔,预制电路板82与凸耳81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显示面板7通过面板固定胶与支撑平面相连接,当背光源中还设置有折边127时,显示面板7与折边127背离导光板4的一侧相连接,二者同样可以通过面板固定胶相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以上的液晶模组。本实施例具有以上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模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和多个支撑结构;
所述背板包括侧壁和底板,所述侧壁和所述底板围成容纳凹槽;
多个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侧壁的周向方向设置;
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侧壁可拆卸连接,并向所述容纳凹槽方向延伸出一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用于将显示面板支撑至预设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部和支撑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第三固定板围成开口槽,所述支撑部呈板状,所示支撑平面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三固定板相连接,所述支撑结构通过开口槽挂靠于所述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卡接孔,所述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卡接于所述卡接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向远离所述侧壁的方向翘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凸起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形成有斜面,且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呈锐角,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侧壁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指向所述底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形成有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凸出于所述侧壁内表面的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与所述侧壁的承载面相连通,其中,所述承载面为所述侧壁背离所述底板的侧面,所述第二方向由所述侧壁的外表面指向所述侧壁的内表面;
所述避让凹槽包括槽壁、槽底和安装开口,所述槽壁连接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所述槽底内陷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所述安装开口位于所述承载面上,所述卡接凸起形成于所述槽底,所述第一固定板容置于所述避让凹槽内,其中,所述避让凹槽形成于侧壁的中间区域;
所述承载面上具有开口区域,所述开口区域对应于所述安装开口,所述开口区域内陷于所述承载面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交错设置的延伸侧壁和避让凹槽,所述延伸侧壁形成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并沿着指向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侧壁层叠设置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
其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光学膜片的位置关系为:
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或
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支撑部同层设置,所述光学膜片的边缘设置有避让缺口,所述支撑部卡接于所述避让缺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条形光源,所述条形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侧壁之间,所述侧壁包括多个子侧壁,与所述条形光源相邻且与所述条形光源长度方向相同的所述子侧壁为遮光侧壁,所述遮光侧壁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形成有向所述容纳凹槽弯折的折边,多个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侧壁未设置有所述折边的区域。
10.一种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括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源的支撑结构的支撑平面上,所述支撑平面用于将所述显示面板支撑至预设高度。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模组。
CN201921997724.2U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背光源、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982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7724.2U CN210982986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背光源、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6/831,253 US11237320B2 (en) 2019-11-18 2020-03-26 Backlight source,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7724.2U CN210982986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背光源、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82986U true CN210982986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38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97724.2U Active CN210982986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背光源、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7320B2 (zh)
CN (1) CN2109829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8714A1 (de) * 2020-09-01 2022-03-10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Beleuchtungseinheit mit einer zentriereinrichtung für einen lichtlei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9007B (zh) * 2012-04-28 2015-09-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
US20130286319A1 (en) * 2012-04-28 2013-10-31 Yicheng Kuo LCD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20130286321A1 (en) * 2012-04-28 2013-10-31 Yicheng Kuo LCD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02819130B (zh) * 2012-08-31 2015-03-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8714A1 (de) * 2020-09-01 2022-03-10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Beleuchtungseinheit mit einer zentriereinrichtung für einen lichtlei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37320B2 (en) 2022-02-01
US20210149106A1 (en) 202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4546C (zh)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组件和使用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模件
US8550689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US890237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2494868B1 (ko) 표시 장치
US10028600B2 (en) Frame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frame assembly
JPH118435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9057900B2 (en) Display module
US20100321605A1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US10067280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10067367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i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8205837A1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9250377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210982986U (zh) 一种背光源、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729195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12053119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JP2005285535A (ja)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9031746B (zh) 一种双胶框背光模组
CN110297360B (zh) 集成安装结构、抽屉式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3934037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0720927U (zh) 液晶显示器
JP202011890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4783304A (zh) 一种显示装置、拼接显示装置
CN112698531A (zh) 一种无中框的车载背光模组
JP4421356B2 (ja) 保持装置
CN212255960U (zh) 限位支架、限位组件、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