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6973U - 自吸自开门锁 - Google Patents

自吸自开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76973U
CN210976973U CN201921754153.XU CN201921754153U CN210976973U CN 210976973 U CN210976973 U CN 210976973U CN 201921754153 U CN201921754153 U CN 201921754153U CN 210976973 U CN210976973 U CN 210976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locking
rear end
clamping plate
micro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541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甫
马耀辉
蔡桥洪
魏程
张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541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76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76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76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的自吸自开门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吸自开门锁,包括锁体,所述锁体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止动爪和卡板,所述止动爪和卡板均可转动固定于基座上,且止动爪和卡板分别搭配有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所述止动爪后端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向卡板侧偏转,所述卡板后端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向止动爪偏转,所述锁体后侧设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驱动机构联动,且调节块前端位于止动爪后端与卡板后端之间,调节块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左右移动以推动止动爪后端向远离卡板侧移动或推动卡板后端向远离止动爪侧移动。

Description

自吸自开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锁,具体涉及一种自吸自开门锁。
背景技术
汽车领域现有的自吸自开门锁中,大多数还是采用锁体加吸合模块的分体式组合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整个锁机构体积过大,成本高,也不便于安装;也有一些将吸合模块集成在锁体上的结构,但这种结构整体体积比分体式更大,适配型有限。
无论是分体还是集成,为了满足整体性能需求,其吸合模块都采用的是尺寸较大的电机,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增大了体积、重量。而且,为了实现自吸自开功能,通常都是匹配一个小电机执行开启,匹配一个大电机执行吸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的自吸自开门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吸自开门锁,包括锁体,所述锁体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止动爪和卡板,所述止动爪和卡板均可转动固定于基座上,且止动爪和卡板分别搭配有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所述止动爪后端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向卡板侧偏转,所述卡板后端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向止动爪偏转,所述锁体后侧设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驱动机构联动,且调节块前端位于止动爪后端与卡板后端之间,调节块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左右移动以推动止动爪后端向远离卡板侧移动或推动卡板后端向远离止动爪侧移动。
本实用新型设置通过驱动机构控制调节块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以通过一个调节块实现卡板和止动爪的偏转控制,以实现锁的完全吸合和锁的打开,只需要设置一个电机便能实现卡板和止动爪的偏转,能使本实用新型自吸自开门锁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卡板和止动爪的结构和固定方式采用现有汽车锁的任意一种结构和固定方式。其中,卡板偏转至极限位置以实现全锁时,通过卡板和止动爪本身对门上的锁舌进行限制;根据行业标准要求,止动爪和卡板需满足9000N以上的力。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行星减速机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行星减速机构与调节块联动,所述行星减速机构输出端设有用于与调节块联动的旋转块。
本实用新型采用行星减速机构,能使本实用新型所占空间更小,同时使速比更容易调整下来以能采用更小的电机作为驱动机构进行止动爪和卡板的驱动,以及其它的吸合机构的驱动。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行星减速机构之间设有非自锁性蜗轮蜗杆结构,所述非自锁性蜗杆结构的蜗杆设置于驱动电机输出端,所述非自锁性蜗杆结构的蜗轮设置于行星减速机构输入端。
上述设置以使行星减速机构与电机间不会自锁,以解决行星减速机构上齿轮的自锁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块与旋转块形成有相互配合的齿轮齿条结构,所述调节块与基座设有相互配合的导条导槽结构,导条和导槽均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旋转块呈齿轮结构,所述调节块呈齿条结构。上述设置以使止动爪和卡板的偏转更为灵敏、快捷。
作为优选,所述止动爪搭配有复位扳杆,所述复位扳杆配合有第三扭簧,所述复位扳杆的一端为联动端,所述复位扳杆另一端驱动端,所述驱动端在第三扭簧的作用下向一侧偏转时,所述联动端向远离止动爪后端侧移动;当驱动端向另一侧偏转时,所述联动端与止动爪后端相抵,并带动止动爪后端向远离卡板侧移动。其中,复位扳杆用于应急开锁。
作为优选,所述复位扳杆后端为驱动端并位于基座外侧,所述复位扳杆前端为联动端并延伸至止动爪后端与卡板后端之间。上述设置以使本实用新型自吸自开门锁的装配设置更为方便,结构更为紧凑,体积更小。
作为优选,所述复位扳杆中部可转动固定于基座后部,所述基座前部设有用于遮覆止动爪和卡板的固定盖,所述固定盖前端开口以对锁舌让位,所述固定盖或基座设有上下贯穿的弧形槽,所述复位扳杆的联动端前端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联动段,所述联动段穿过弧形槽并位于止动爪后端与卡板后端之间;或止动爪后端具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联动段,联动段穿过弧形槽,所述复位扳杆转动以使驱动端与联动段相抵。上述设置以使复位扳杆与调节块间错位,以避免两部件间的相互干涉。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微动开关,所述旋转块包括轴向一段和轴向二段,所述轴向一段外径大于轴向二段外径,所述轴向二段周向外缘与调节块啮合,所述轴向一段周向外壁内凹以形成有让位槽,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接触端伸入所述让位槽内,当旋转块转动时,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接触端脱离让位槽并与轴向一段周向外壁相接触;或轴向一段周向外壁向周向外侧延伸以形成有定位凸起,所述旋转块转动以使定位凸起与第一微动开关的接触端相接触或使第一微动开关的接触端与定位凸起间相脱离。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前部上设有用于控制驱动机构的第二微动开关和第三微动开关,当锁舌推动卡板转动以使卡板与第二微动开关的接触端接触时,所述驱动机构运作;当调节块推动卡板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止动爪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与第三微动开关的接触端相接触时,所述驱动机构反向运作。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启动以使调节块推动止动爪向远离卡板侧移动,以使卡板与第二微动开关的接触端相接触时,所述驱动机构反向运作,以使旋转块反转并与第一微动开关的接触端相接触以致驱动机构停止运作。
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去掉基座、固定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去掉基座、固定盖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吸自开门锁,包括锁体10,锁体10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止动爪1和卡板2,止动爪1和卡板2均通过铆轴31可转动固定于基座3上,且止动爪1和卡板2分别搭配有第一扭簧32和第二扭簧33,止动爪1后端在第一扭簧32的作用下向卡板2侧偏转,卡板2后端在第二扭簧33的作用下向止动爪1侧偏转,锁体后侧设有调节块4,调节块4与驱动机构5联动,且调节块4前端位于止动爪1后端与卡板2后端之间,调节块4在驱动机构5的作用下左右移动以推动止动爪1后端向远离卡板2侧移动或推动卡板2后端向远离止动爪1侧移动。其中,第一扭簧32和第二扭簧33分别套设在一个铆轴31上,止动爪1、卡板2、铆轴31、第一扭簧32和第二扭簧33与基座的固定方式为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常规方式,可采用现有任意一种汽车吸合锁上的固定结构。其中,本实施例的基座3由两部分构成。其中,调节块前端向前延伸以形成触动块40以位于止动爪1后端与卡板2后端之间。
驱动机构5包括驱动电机51和行星减速机构52,驱动电机51通过行星减速机构52与调节块4联动,行星减速机构52输出端设有用于与调节块4联动的旋转块61。驱动电机51输出端与行星减速机构52之间设有非自锁性蜗轮蜗杆结构,非自锁性蜗杆结构的蜗杆53设置于驱动电机51输出端,非自锁性蜗杆结构的蜗轮62设置于行星减速机构输入端。调节块4与旋转块61形成有相互配合的齿轮齿条结构,调节块4与基座3设有相互配合的导条导槽结构,导条41和导槽均沿左右方向设置,旋转块61呈齿轮结构,调节块4呈齿条结构。
其中,本实施例的行星减速机构52为二级减速机构并包括一级太阳轮、一级行星轮、一级行星架、二级太阳轮、二级行星轮、二级行星架,蜗轮62作为一级太阳轮,旋转块61作为二级行星架,基座3上集成有一级内齿圈结构34和二级内齿圈结构35,行星减速机构52与基座3的固定方式可采用现有任意一种固定方式。
止动爪1搭配有复位扳杆7,复位扳杆7配合有第三扭簧71,复位扳杆7的前端为联动端72并位于止动爪1后端与卡板2后端之间,复位扳杆71后端为驱动端73并位于基座3外侧,驱动端73在第三扭簧71的作用下向一侧偏转时,联动端72向远离止动爪1后端侧移动并使复位扳杆7与基座3上部外表面相抵;当驱动端73向另一侧偏转时,联动端72与止动爪1后端相抵,并带动止动爪1后端向远离卡板2侧移动。
复位扳杆7中部可转动固定于基座3后部,基座3前部设有用于遮覆止动爪和卡板的固定盖30,固定盖30前端开口以对锁舌让位,固定盖30上下贯穿的弧形槽36,止动爪1后端具有向上延伸并沿上下方向设置的联动段11,联动段11穿过弧形槽36以延伸至固定盖30外侧,复位扳杆7转动以使驱动端73与联动段11侧面相抵。
基座3上设有第一微动开关81,旋转块61包括轴向一段54和轴向二段55,轴向一段54与轴向二段55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轴向一段54外径大于轴向二段55外径,轴向二段55呈齿轮状且周向外缘与调节块4啮合,轴向一段54周向外壁内凹以形成有让位槽56,第一微动开关81的接触端伸入让位槽56内,当旋转块61转动时,第一微动开关81的接触端脱离让位槽56并与轴向一段54周向外壁相接触。
当门关闭时,基座3前部上设有用于控制驱动机构的第二微动开关82和第三微动开关83,当锁舌推动卡板2转动以使卡板2与第二微动开关82的接触端接触时,驱动机构的驱动电机51通电运作以使调节块向卡板侧移动;当调节块4推动卡板2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止动爪1在第一扭簧32的作用下与卡板相抵并与第三微动开关83的接触端相接触,以使驱动机构的驱动电机51反向转动。
当需要打开门时,驱动机构的驱动电机51启动以使调节块4推动止动爪1向远离卡板2侧移动,卡板在第三扭簧33的作用下复位并取消对锁舌的限制,止动爪1移动以使卡板2与第二微动开关82的接触端相接触时,以使驱动机构的驱动电机51反向转动,以使旋转块61反转并与第一微动开关81的接触端相接触以控制驱动机构的驱动电机51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传统的吸合电机,改用常规小电机单独驱动;并取消了传统大尺寸的齿轮传递,不需要为获得大的传动比而使用自锁式的蜗轮蜗杆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小尺寸的行星轮传递,不仅体积小,还解决了齿轮系统自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易控、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电器集成度高的优点。

Claims (10)

1.一种自吸自开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所述锁体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止动爪和卡板,所述止动爪和卡板均可转动固定于基座上,且止动爪和卡板分别搭配有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所述止动爪后端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向卡板侧偏转,所述卡板后端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向止动爪侧偏转,所述锁体后侧设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驱动机构联动,且调节块前端位于止动爪后端与卡板后端之间,调节块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左右移动以推动止动爪后端向远离卡板侧移动或推动卡板后端向远离止动爪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自开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行星减速机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行星减速机构与调节块联动,所述行星减速机构输出端设有用于与调节块联动的旋转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自开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行星减速机构之间设有非自锁性蜗轮蜗杆结构,所述非自锁性蜗杆结构的蜗杆设置于驱动电机输出端,所述非自锁性蜗杆结构的蜗轮设置于行星减速机构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自开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与旋转块形成有相互配合的齿轮齿条结构,所述调节块与基座设有相互配合的导条导槽结构,导条和导槽均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旋转块呈齿轮结构,所述调节块呈齿条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自吸自开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爪搭配有复位扳杆,所述复位扳杆配合有第三扭簧,所述复位扳杆的一端为联动端,所述复位扳杆另一端驱动端,所述驱动端在第三扭簧的作用下向一侧偏转时,所述联动端向远离止动爪后端侧移动;当驱动端向另一侧偏转时,所述联动端与止动爪后端相抵,并带动止动爪后端向远离卡板侧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吸自开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扳杆后端为驱动端并位于基座外侧,所述复位扳杆前端为联动端并延伸至止动爪后端与卡板后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吸自开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扳杆中部可转动固定于基座后部,所述基座前部设有用于遮覆止动爪和卡板的固定盖,所述固定盖前端开口以对锁舌让位,所述固定盖或基座设有上下贯穿的弧形槽,所述复位扳杆的联动端前端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联动段,所述联动段穿过弧形槽并位于止动爪后端与卡板后端之间;或止动爪后端具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联动段,联动段穿过弧形槽,所述复位扳杆转动以使驱动端与联动段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自开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微动开关,所述旋转块包括轴向一段和轴向二段,所述轴向一段外径大于轴向二段外径,所述轴向二段周向外缘与调节块啮合,所述轴向一段周向外壁内凹以形成有让位槽,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接触端伸入所述让位槽内,当旋转块转动时,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接触端脱离让位槽并与轴向一段周向外壁相接触;或轴向一段周向外壁向周向外侧延伸以形成有定位凸起,所述旋转块转动以使定位凸起与第一微动开关的接触端相接触或使第一微动开关的接触端与定位凸起间相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吸自开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前部上设有用于控制驱动机构的第二微动开关和第三微动开关,当锁舌推动卡板转动以使卡板与第二微动开关的接触端接触时,所述驱动机构运作;当调节块推动卡板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止动爪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与第三微动开关的接触端相接触时,所述驱动机构反向运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吸自开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启动以使调节块推动止动爪向远离卡板侧移动,以使卡板与第二微动开关的接触端相接触时,所述驱动机构反向运作,以使旋转块反转并与第一微动开关的接触端相接触以致驱动机构停止运作。
CN201921754153.XU 2019-10-18 2019-10-18 自吸自开门锁 Active CN210976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4153.XU CN210976973U (zh) 2019-10-18 2019-10-18 自吸自开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4153.XU CN210976973U (zh) 2019-10-18 2019-10-18 自吸自开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76973U true CN210976973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23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54153.XU Active CN210976973U (zh) 2019-10-18 2019-10-18 自吸自开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769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4868A (zh) * 2019-10-18 2020-01-03 浙江信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自吸自开门锁
CN113550666A (zh) * 2021-08-30 2021-10-2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自吸合门锁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4868A (zh) * 2019-10-18 2020-01-03 浙江信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自吸自开门锁
CN113550666A (zh) * 2021-08-30 2021-10-2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自吸合门锁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50666B (zh) * 2021-08-30 2022-08-1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自吸合门锁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8830B (zh) 电吸锁
EP1778936B1 (en) Latch arrangement
EP3078792B1 (en) Lid device
US5443292A (en) Power lid closing device
CN110644868A (zh) 自吸自开门锁
JP5852337B2 (ja) テールゲート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アセンブリ
US7021692B2 (en) Lock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CN210976973U (zh) 自吸自开门锁
CN109209070B (zh) 尾门锁传动机构
CA2409202C (en) Powered sliding panel with secondary articulation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4901916A (zh) 机动车门锁系统
WO1998049417A1 (en) Control assembly for lift gate or sliding and cargo doors
JP4659559B2 (ja) 電動式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9281557A (zh) 一种吸合解锁控制装置
JP3694494B2 (ja) 車両スライド扉の動力装置
CN113944382B (zh) 一体式自吸电开破冰门锁
CN108756532B (zh) 一种自吸滑移门锁
CN113175279A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门锁
CN114837500B (zh) 具有电动柔顺开启支链和电动吸合支链的新型汽车门锁
CN218324397U (zh) 一种汽车门锁执行装置及门锁组件
CN208534246U (zh) 滑门内开转换机构
CN209369539U (zh) 一种吸合解锁控制装置
KR20210021658A (ko) 파워 차일드 록 장치
CN112177449B (zh) 用于汽车的一体式行李箱锁
CN114013516B (zh) 汽车口盖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Self priming and self unlocking door lock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0

Pledgee: Jinhua Bank Co., Ltd. Dongyang sub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Xinhe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33000216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