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3974U - 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73974U
CN210973974U CN201922036626.9U CN201922036626U CN210973974U CN 210973974 U CN210973974 U CN 210973974U CN 201922036626 U CN201922036626 U CN 201922036626U CN 210973974 U CN210973974 U CN 210973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treatment
auger
eccentric
aeration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366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玉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Xinyu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Xinyu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Xinyu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Xinyu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366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73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73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73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为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包括进水口、排水口、曝气区、曝气机、曝气环、刮泥系统、浮渣排出系统和回流管,在所述曝气区的底部设有用于沉积可下沉杂质的偏心集尘锥;曝气区的底部设置偏心集尘锥,在曝气区内无法上浮的杂质都会最终落在偏心集尘锥中聚集,在偏心集尘锥的底部设置一个倾斜布置延伸到水池外部的输送筒,输送筒中有绞龙,并且绞龙的叶片间距是渐小的,这样使用者可以定期转动几圈绞龙,将沉积的杂质通过绞龙向上输送,同时对杂质进行压缩,到达出口处时可以仅存在杂质压缩成的泥饼,甚至不带出水,因此大大降低了对池底杂质的清理次数和难度。

Description

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为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
背景技术
涡凹气浮机主要由箱体、曝气机、刮泥系统等组成,不需要压力溶气、空压机和循环泵等设备。在化学絮凝剂的帮助下,可以程度降低污水中SS和COD。在造纸工业中。该机可用于纸机白水及中段废水的处理,一方面可以回收纤维,另一方面可以使处理后的污水再次利用或达标排放,从而大大减轻了环保方面的压力。
涡凹气浮机的原理如附图1所示,未经处理的污水首先进入超级过滤机进行预处理,通过筛分过滤得到初步净化,处理后的污水泵送或自流至气浮机,并加入适当的絮凝剂凝聚。潜水式涡凹曝气机是利用空气输送管底部散气叶轮的高速转动在水中形成一个真空区,液面上的空气被吸入水中,微气泡随之产生,并螺旋型上升到水面,空气中的氧气也随着进入了水中,由于气水混合物和液体之间压力不平衡,产生了一个垂直向上的浮力,将悬浮物带到液面。上浮过程中,微气泡会附着到悬浮物上,到达液面后悬浮物便依靠这些气泡支撑维持在液面,并通过呈现辐射状的气流推力来清除,浮在水面上的悬浮物连续地被行车式(或链条式)刮渣机清除,刮渣机沿着整个液面运动,并将悬浮物从气浮槽的进口端推到出口端,通过倾斜的金属板落入浮渣槽,将所收集的污泥送入污泥收集槽存放收集。
在对污水使用絮凝剂凝聚时,存在一部分无法凝聚的固体悬浮物,这部分固体悬浮物沉在设备底部,然后定期对沉积的固体颗粒清理,这样需要放水和重新灌水的过程,清理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包括进水口、排水口、曝气区、曝气机、曝气环、刮泥系统、浮渣排出系统和回流管,在所述曝气区的底部设有用于沉积可下沉杂质的偏心集尘锥,所述偏心集尘锥的底部设有输送筒,所述输送筒倾斜布置,所述输送筒的上端延伸至容器外部,所述输送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绞龙,所述绞龙的顶端固定有摇把,所述绞龙包括转轴以及其外壁固定的绞龙叶片,所述绞龙叶片自下至上间距渐小,所述绞龙叶片和所述输送筒之间具有1-2mm的渗水间隙。
优选的,所述偏心集尘锥位于所述曝气区正下方的空间形成落尘区,所述落尘区位于所述曝气环的下方,所述偏心集尘锥的底部形成排尘区,所述落尘区与所述排尘区之间形成下尘区。
优选的,所述偏心集尘锥在所述下尘区处的斜面角度为30-45°。
优选的,所述输送筒的底部设有向着所述下尘区方向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排尘区连通。
优选的,所述输送筒的外壁位于其倾斜的方向设有渗水口,所述渗水口的高度位于所述排水口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摇把为L型、Z型或U型的杆结构。
优选的,所述输送筒与地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65-7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曝气区的底部设置偏心集尘锥,在曝气区内无法上浮的杂质都会最终落在偏心集尘锥中聚集,在偏心集尘锥的底部设置一个倾斜布置延伸到水池外部的输送筒,输送筒中有绞龙,并且绞龙的叶片间距是渐小的,这样使用者可以定期转动几圈绞龙,将沉积的杂质通过绞龙向上输送,同时对杂质进行压缩,到达出口处时可以仅存在杂质压缩成的泥饼,甚至不带出水,因此大大降低了对池底杂质的清理次数和难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涡凹气浮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偏心集尘锥和输送筒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偏心集尘锥的分区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绞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1、进水口;102、排水口;11、曝气区;12、曝气机;121、曝气环;13、刮泥系统;14、浮渣排出系统;15、回流管;
2、偏心集尘锥;201、落尘区;202、下尘区;203、排尘区;
3、输送筒;31、渗水口;32、缺口;
4、绞龙;41、转轴;42、绞龙叶片;43、渗水间隙;5、摇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2-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包括进水口101、排水口102、曝气区11、曝气机12、曝气环121、刮泥系统13、浮渣排出系统14和回流管15,在曝气区11的底部设有用于沉积可下沉杂质的偏心集尘锥2,偏心集尘锥2的底部设有输送筒3,输送筒3倾斜布置,输送筒3的上端延伸至容器外部,输送筒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绞龙4,绞龙4的顶端固定有摇把5,绞龙4包括转轴41以及其外壁固定的绞龙叶片42,绞龙叶片42自下至上间距渐小,绞龙叶片42和输送筒3之间具有1-2mm的渗水间隙43。
本实施例中,在曝气区11产生的微气泡会附着到悬浮物上,到达液面后悬浮物便依靠这些气泡支撑维持在液面,并通过呈现辐射状的气流推力来清除,浮在水面上的悬浮物连续地被刮泥系统13(刮渣机)清除,刮渣机沿着整个液面运动,并将悬浮物从气浮槽的进口端推到出口端,通过倾斜的金属板落入浮渣排出系统14(浮渣槽),将所收集的污泥送入污泥收集槽存放收集,而无法被曝气环121产生的气泡推向水面的,都下沉到偏心集尘锥2处,首先落入在落尘区201,接着顺着偏心集尘锥2的斜面(下尘区202)滑落到排尘区203处,进行堆积,若持续不断的进行水处理,两天可以堆积偏心集尘锥2的一半高度,因此两天的间隔时间用户转动摇把5使绞龙4转动,通过绞龙叶片42将堆积的杂质向上输送,每次转动10-15圈,使杂质充分进入到绞龙叶片42之间,通过间隔逐渐减小的两个绞龙叶片42之间的空间对杂质进行挤压,充分挤压水分,直至被输送至最上方,杂质形成了泥饼,而绞龙叶片42和输送筒3之间的1-2mm的渗水间隙43便于水分的渗漏,在输送筒3的外壁还设有渗水口31,进一步的降低泥饼的水分,便于脱渣。
具体的,偏心集尘锥2位于曝气区11正下方的空间形成落尘区201,落尘区201位于曝气环121的下方,偏心集尘锥2的底部形成排尘区203,落尘区201与排尘区203之间形成下尘区202,偏心集尘锥2在下尘区202处的斜面角度为30-45°,输送筒3的底部设有向着下尘区202方向的缺口32,缺口32与排尘区203连通,无法被曝气环121产生的气泡推向水面的,都下沉到偏心集尘锥2处,首先落入在落尘区201,接着顺着偏心集尘锥2的斜面(下尘区202)滑落到排尘区203处,进行堆积,并通过缺口32进入到输送筒3的底部,被绞龙4转动向上输送。
具体的,输送筒3的外壁位于其倾斜的方向设有渗水口31,渗水口31的高度位于排水口102的上方,可以对渗水口31上方的杂质进行进一步的脱水。
具体的,摇把5为L型、Z型或U型的杆结构,根据装置的高度,选择合适的摇把5,主要方便用户转动即可。
具体的,输送筒3与地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65-70°,可以尽量压缩空间的占用,进行合理的布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曝气区11产生的微气泡会附着到悬浮物上,到达液面后悬浮物便依靠这些气泡支撑维持在液面,并通过呈现辐射状的气流推力来清除,浮在水面上的悬浮物连续地被刮泥系统13(刮渣机)清除,刮渣机沿着整个液面运动,并将悬浮物从气浮槽的进口端推到出口端,通过倾斜的金属板落入浮渣排出系统14(浮渣槽),将所收集的污泥送入污泥收集槽存放收集,而无法被曝气环121产生的气泡推向水面的,都下沉到偏心集尘锥2处,首先落入在落尘区201,接着顺着偏心集尘锥2的斜面(下尘区202)滑落到排尘区203处,进行堆积,若持续不断的进行水处理,两天可以堆积偏心集尘锥2的一半高度,因此两天的间隔时间用户转动摇把5使绞龙4转动,通过绞龙叶片42将堆积的杂质向上输送,每次转动10-15圈,使杂质充分进入到绞龙叶片42之间,通过间隔逐渐减小的两个绞龙叶片42之间的空间对杂质进行挤压,充分挤压水分,直至被输送至最上方,杂质形成了泥饼,而绞龙叶片42和输送筒3之间的1-2mm的渗水间隙43便于水分的渗漏,在输送筒3的外壁还设有渗水口31,进一步的降低泥饼的水分,便于脱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包括进水口(101)、排水口(102)、曝气区(11)、曝气机(12)、曝气环(121)、刮泥系统(13)、浮渣排出系统(14)和回流管(1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曝气区(11)的底部设有用于沉积可下沉杂质的偏心集尘锥(2),所述偏心集尘锥(2)的底部设有输送筒(3),所述输送筒(3)倾斜布置,所述输送筒(3)的上端延伸至容器外部,所述输送筒(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绞龙(4),所述绞龙(4)的顶端固定有摇把(5),所述绞龙(4)包括转轴(41)以及其外壁固定的绞龙叶片(42),所述绞龙叶片(42)自下至上间距渐小,所述绞龙叶片(42)和所述输送筒(3)之间具有1-2mm的渗水间隙(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集尘锥(2)位于所述曝气区(11)正下方的空间形成落尘区(201),所述落尘区(201)位于所述曝气环(121)的下方,所述偏心集尘锥(2)的底部形成排尘区(203),所述落尘区(201)与所述排尘区(203)之间形成下尘区(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集尘锥(2)在所述下尘区(202)处的斜面角度为30-4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筒(3)的底部设有向着所述下尘区(202)方向的缺口(32),所述缺口(32)与所述排尘区(20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筒(3)的外壁位于其倾斜的方向设有渗水口(31),所述渗水口(31)的高度位于所述排水口(102)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把(5)为L型、Z型或U型的杆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筒(3)与地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65-70°。
CN201922036626.9U 2019-11-22 2019-11-22 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 Active CN210973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36626.9U CN210973974U (zh) 2019-11-22 2019-11-22 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36626.9U CN210973974U (zh) 2019-11-22 2019-11-22 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73974U true CN210973974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54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36626.9U Active CN210973974U (zh) 2019-11-22 2019-11-22 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73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01268B (zh) 一种用于道砟洗石废水处理的自持循环回用工艺
CN115108683A (zh) 一种生态环境治理用污水处理设备
CN215855440U (zh) 一种带有沉淀功能的气浮机
CN113521808B (zh) 自来水尾水处理新工艺
KR100922231B1 (ko) 협잡물 처리기의 유분 제거장치
CN113479945A (zh) 一种矿井水转化为生活用水的过滤装置
JP5067809B2 (ja) 沈砂洗浄装置
CN209957549U (zh) 一种油田污水过滤装置
CN210973974U (zh) 用于污水处理的涡凹气浮机
CN210711406U (zh) 一种石油残渣的石油提取装置
CN211169910U (zh) 一种油田集输用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CN114146484A (zh) 一种循环水黏泥的干化处置生产线及方法
CN213771454U (zh) 一种用于污水水面浮渣自旋转收集清理装置
CN214004293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离心分离装置
CN211521684U (zh) 一种处理污水漂浮物的装置
CN106698713B (zh) 污水处理中固液分离系统
CN212174650U (zh) 一种环境工程污水回收装置
CN210711079U (zh) 一种管道清洗污水处理设备
CN208964691U (zh) 一种矿井水深度处理系统
CN106630280A (zh) 饮用水处理生产线
CN220845818U (zh) 一种退煮漂联合机的废水预处理装置
CN207451768U (zh) 一种具有多级处理功能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11470650A (zh) 一种多磨边抛光线污水共用式处理中水回用系统
CN218740376U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沉淀池
CN108751478A (zh) 一种反冲洗式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