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0974U - 安全带锁舌、安全带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锁舌、安全带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70974U
CN210970974U CN201921232358.1U CN201921232358U CN210970974U CN 210970974 U CN210970974 U CN 210970974U CN 201921232358 U CN201921232358 U CN 201921232358U CN 210970974 U CN210970974 U CN 210970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surface
tongue
safety belt
webbing
stoppe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323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323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70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70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70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安全带锁舌、安全带和车辆,所述安全带锁舌包括:锁舌本体,所述锁舌本体具有织带通道和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织带通道两侧的支撑孔,所述织带通道的第一端口处设有第一止挡面;安装轴和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轴,所述锁止件设有第二止挡面,所述锁止件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止挡面与所述第一止挡面朝向彼此,且第二止挡面与第一止挡面夹紧织带;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支撑孔内,安装轴贯穿所述弹性件,且弹性件的第一端与锁舌本体相连,弹性件的第二端与锁止件相连以使锁止件常保持在第一位置。本申请的安全带锁舌,可减少安装轴与锁舌本体之间的磨损,降低安装轴的尺寸要求。

Description

安全带锁舌、安全带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带锁舌、具有该安全带锁舌的安全带和具有该安全带的车辆。
背景技术
安全带用于对驾乘人员起到安全束缚的作用,目前的安全带多为三点式安全带,通过锁舌将连续的织带分成肩带和腰带,且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锁舌将织带锁止,以限制织带的腰带部分伸长。相关技术中,凸轮轴在转动的过程中,凸轮轴与锁舌本体之间的磨损大,且对凸轮轴的尺寸要求较大,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带锁舌,安装轴通过弹性件支撑于锁舌本体,安装轴的磨损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带锁舌,包括:锁舌本体,所述锁舌本体具有织带通道和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织带通道两侧的支撑孔,所述织带通道的第一端口处设有第一止挡面;安装轴和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轴,所述锁止件设有第二止挡面,所述锁止件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止挡面与所述第一止挡面朝向彼此,且所述第二止挡面与所述第一止挡面夹紧织带;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支撑孔内,所述安装轴贯穿所述弹性件,且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锁舌本体相连,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锁止件相连以使所述锁止件常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带锁舌,锁止件与安装轴装配后,安装轴通过弹性件支撑于锁舌本体,这样,在锁止件运动的过程中,安装轴与锁舌本体不会直接接触,由此,可减少安装轴与锁舌本体之间的磨损,且可减少安装轴的尺寸,降低工艺要求。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安全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带,包括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带锁舌。
本申请又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带。
所述车辆、所述安全带和上述的安全带锁舌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带锁舌、织带及带扣的装配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带锁舌的一个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带锁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截面图;
图5是图3中B-B处的截面图(锁止件未锁止时);
图6是图3中B-B处的截面图(锁止件锁止时)。
附图标记:
安全带锁舌100,
锁舌本体1,织带通道10,第一端口11,第一止挡面111,第二端口12,金属骨架13,塑胶层14,肋板15,支撑孔151,止挡凸柱152,缺口153,锁孔16,限位凸台17,
锁止件2,第二止挡面21,安装孔22,限位孔23,弧形面25,
弹性件3,套环部31,第一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33,
盖板4,安装轴5,
织带101,肩带102,腰带103,带扣1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带锁舌100,锁止件2与安装轴5装配后,安装轴5通过弹性件3支撑于锁舌本体1,这样,在锁止件2运动的过程中,安装轴5与锁舌本体1不会直接接触,由此,可减少安装轴5与锁舌本体1之间的磨损,且可减少安装轴5的尺寸,降低工艺要求。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带锁舌100,包括:锁舌本体1、安装轴5、锁止件2和弹性件3。
如图5、图6所示,锁舌本体1具有织带通道10,织带通道10贯通锁舌本体1,织带101可穿过织带通道10,且织带101可与锁舌本体1滑动配合,以使锁舌本体1滑动到织带101的不同位置,这样,可调节锁舌本体1与织带101的固定端(与车体相连的一端)的距离。
其中,如图2、图3所示,锁舌本体1具有用于与安全带的带扣104配合的锁孔16,且在锁舌本体1设有锁孔16的部分伸至带扣104内时,锁舌本体1与带扣104锁止,带扣104的固定端(与车体相连的一端)与锁舌本体1的最长距离稳定。这样,在安全带使用时,如图1所示,锁舌本体1与带扣104锁止,织带101、锁舌本体1、带扣104与座椅将驾乘人员限制在安全空间内,且锁舌本体1与织带101的配合位置可调,这样,安全空间的大小可调,便于适应不同体型的驾乘人员。
如图5、图6所示,织带通道10具有第一端口11和第二端口12,第一端口11与第二端口12间隔开设置,且第一端口11、第二端口12分别用于织带101穿入或穿出,且在第一端口11或第二端口12封闭时,织带101锁止在对应的端口中,由此,可限制织带101与锁舌本体1相对滑动,进而保证安全带能够对驾乘人员起到有效保护。其中,锁舌本体1将织带101分为肩带102和腰带103,肩带102和腰带103分别用于束缚驾乘人员的肩部和腰部,且在驾乘人员身体迅速前倾时,肩带102和腰带103同时收紧,以防止驾乘人员发生意外。
其中,如图5、图6所示,织带通道10的第一端口11处设有第一止挡面111,在第一端口11未封闭时,第一止挡面111与织带101的延伸方向存在夹角,且第一止挡面111与织带101间隔开,这样,可便于驾乘人员正常调节织带101的使用长度,适应不同的体型。
锁止件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轴5,且锁止件2位于织带通道10内,锁止件2可与锁舌本体1相对转动。如图5所示,在锁止件2位于第一位置时,织带通道10的第一端口11和第二端口12均敞开,织带101可在织带通道10内自由滑动,便于调节织带101与锁舌本体1的相对位置,在第二位置时,织带通道10的第一端口11和/或第二端口12封闭,以使织带101锁止,这样,织带101与锁舌本体1的相对位置固定,安全带可将驾乘人员束缚在安全区域内。如图6所示,锁止件2处于第二位置,且锁止件2将第一端口11封闭,且织带101锁止在锁止件2与第一止挡面111之间,由此,可使织带101的位置固定。
其中,锁止件2设有第二止挡面21,锁止件2在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止挡面21与织带101未完全接触且相互之间无挤压力,织带101可自由滑动,锁止件2在第二位置时,第二止挡面21与第一止挡面111朝向彼此,且第二止挡面21与第一止挡面111夹紧织带101,且织带101在第一止挡面111与第二止挡面21之间锁止。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织带101进行长度调节时,如图5所示,锁止件2处于第一位置,当车辆遇到紧急碰撞时,肩带102和腰带103的张力作用到锁止件2上,并驱动锁止件2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上,如图6所示,锁止件2的第二止挡面21逐渐地抵压织带101,且在锁止件2运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一止挡面111与第二止挡面21将织带101锁止,实现锁舌本体1与织带101的相对位置的固定,便于对驾乘人员进行安全束缚。
其中,如图2所示,锁舌本体1具有两个支撑孔151,两个支撑孔151分别位于织带通道10的两侧,弹性件3安装于支撑孔151内,其中,支撑孔151为贯通锁舌本体1,安装轴5贯穿弹性件3,弹性件3位于支撑孔151内且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伸至支撑孔151的两侧,且弹性件3的第一端与锁舌本体1相连,弹性件3的第二端与锁止件2相连,弹性件3利用自身的扭转力使锁止件2常保持在第一位置。
在锁止件2不受织带101的作用力时,弹性件3的弹性力作用于锁止件2,且将锁止件2稳定地保持在第一位置以使织带通道10的第一端口11处于敞开状态,这样,便于调节锁舌本体1与织带101的相对位置。
这样,安装轴5、弹性件3均设于支撑孔151内,弹性件3将支撑孔151内壁间隔开,在锁止件2转动的过程中,安装轴5始终与锁舌本体1通过弹性件3间隔开,这样,安装轴5不会与锁舌本体1直接接触,实现安装轴5的稳定支撑,同时可减少安装轴5的磨损,减小安装轴5的尺寸设计,实现安装轴5的小型化,便于降低工艺要求。
当然,可在第一止挡面111和第二止挡面21上设防滑纹,以增大第一止挡面111、第二止挡面21与织带101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织带101与锁舌本体1相对滑动,或者第一止挡面111和第二止挡面21设相互啮合的凸凹齿,同样可增大摩擦力。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带锁舌100,锁止件2与安装轴5装配后,安装轴5通过弹性件3支撑于锁舌本体1,这样,在锁止件2运动的过程中,安装轴5与锁舌本体1不会直接接触,由此,可减少安装轴5与锁舌本体1之间的磨损,且可减少安装轴5的尺寸,降低工艺要求。
如图2所示,弹性件3包括套环部31、第一限位部32和第二限位部33。
第一限位部32和第二限位部33分别与套环部31的两端相连,套环部31支撑于支撑孔151内,安装后贯穿套环部31,第一限位部32与锁舌本体1相连,第二限位部33与锁止件2相连,锁舌本体1为固定件,锁止件2为转动件,其中,套环部31为压簧。这样,在锁止件2不受织带101的作用力时,第二限位部33抵压锁止件2,以使锁止件2常保持在第一位置。
如图2所示,锁舌本体1设有两个肋板15,两个肋板15相对设置,支撑孔151设于肋板15,且支撑孔151贯通肋板15,两个肋板15分别设于织带通道10的两侧,即织带101从两个肋板15之间穿过,锁止件2的端部通过安装轴5可转动地支撑于弹性件3,弹性件3支撑于肋板15,即锁止件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肋板15对应地转动配合,这样,便于锁止件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其中,第一限位部32和第二限位部33分别伸至肋板15的两侧,第一限位部32伸至肋板15背离锁止件2的一侧,第二限位部33伸至肋板15靠近锁止件2的一侧,以便于第一限位部32和第二限位部33分别与锁舌本体1、锁止件2相连,且在锁止件2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部32与第二限位部33相互不干涉,保证锁止件2正常转动,使得织带101有效地锁止。
如图2所示,肋板15背离锁止件2的一侧设有止挡凸柱152,止挡凸柱152朝向背离锁止件2的方向凸出,第一限位部32与止挡凸柱152相连。且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部32的自由端具有挂钩,挂钩可挂在止挡凸柱152外,这样,且挂钩延伸的方向与套环部31的缠绕方向相反,这样,弹性件3利用自身的弹性力使锁止件2保持在第一位置。
其中,如图2所示,锁止件2具有安装孔22和限位孔23,安装轴5贯穿安装孔22,安装孔22与限位孔23间隔开,以在锁止件2转动时,限位孔23绕安装孔22转动,且第二限位部33伸至限位孔23内,且第二限位部33抵压限位孔23的内壁。这样,弹性件3的第一限位部32与锁舌本体1固定连接,第二限位部33与锁止件2的限位孔23相抵。
由此,在织带101带动锁止件2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转动时,锁止件2绕安装轴5转动,限位孔23绕安装孔22转动,同时第二限位部33绕安装轴5转动,这样,弹性件3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加,且在织带101对锁止件2的作用力消除时,弹性势能做功,第二限位部33驱动锁止件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实现锁支架的复位作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通过弹性件3控制锁止件2运动,以使织带通道10保持敞开。
如图2所示,肋板15设有缺口153,缺口153与支撑孔151连通,第二限位部33贯穿缺口153安装至肋板15靠近锁止件2的一侧,这样,方便弹性件3的安装,且设缺口153可减轻肋板15的重量,降低锁舌本体1所需的生产材料。
锁舌本体1内设有限位凸台17,锁止件2在第一位置时抵压限位凸台17,这样,通过限位凸台17可使锁止件2在合理的行程内转动,避免锁止件2转动的幅度过大致织带101无法驱动锁止件2转动,保证锁止件2合理安装、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第一止挡面111具有抵压平面,第二止挡面21均具有抵压平面,在锁止件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止挡面111的抵压平面与第二止挡面21的抵压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这样,锁止件2处于第二位置时,织带101稳定地夹持在两个抵压平面之间,以使锁止件2、锁舌本体1均与织带101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增大织带101的受力面,且增大织带101所受的摩擦力,提升织带101的夹持效果。
其中,如图5、图6所示,锁舌本体1和锁止件2均具有弧形过渡面,弧形过渡面用于将抵压平面和与抵压平面相邻的区域相连,使得抵压平面的周边区域结构平滑,这样,在锁止件2位于第一位置时,织带101可顺畅地在织带通道10内滑动,同时,避免锁舌本体1、锁止件2对织带101造成过大的磨损,防止织带101长期使用后发生断裂,提高织带101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舌本体1具有金属骨架13,且金属骨架13与第一止挡面111对应的区域包覆有塑胶层14,如图5、图6所示,塑胶层14包覆在金属骨架13外,金属骨架13可提高锁舌本体1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保证锁舌本体1的结构稳定,这样,在第一止挡面111与织带101相互挤压时,锁舌本体1不会由于受力过大而变形,进而保证锁舌本体1对织带101夹持的可靠性,提高安全带使用的安全性。
塑胶层14包覆于金属骨架13外,可在金属骨架13外形成稳定的保护层,避免织带101与金属骨架13直接接触,防止金属骨架13对织带101结构造成过大的磨损,提高织带101使用的安全性,且提升安全带锁舌100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其中,如图2所示,锁舌本体1包括金属骨架13和金属骨架13外的塑胶层14,塑胶层14的形状与金属骨架13的形状适配,金属骨架13设有与带扣104配合的锁孔16,这样,锁舌本体1的整体结构稳定,且不会造成其他设备的割伤或损坏,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全带锁舌100还包括:盖板4。
其中,如图2所示,织带通道10具有敞开端(图2中上端),锁止件2从敞开端安装至织带通道10内,盖板4封闭敞开端,盖板4可保证锁止件2能够在织带通道10内稳定地转动,防止锁止件2从织带通道10内脱出,同时,在需要对锁止件2及织带通道10的其他零部件进行更换或维修时,可将盖板4打开,进行操作,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利于后期维修、更换。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安全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带,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安全带锁舌100,第一止挡面111和第二止挡面21均与织带101伸缩的方向存在夹角,这样,在织带101锁止在第一止挡面111和第二止挡面21之间时,锁止件2和安全带锁舌100对织带101产生的摩擦力足以限位织带101伸出。由此,可保证车辆在遇到紧急碰撞时,安全带能够对驾乘人员起到安全束缚的作用,以保证驾乘人员的驾乘安全性。
本申请又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申请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安全带,在车辆发生紧急碰撞时,安全带的锁舌能够及时地将织带101锁止,以对驾乘人员进行有效地安全束缚,提高驾乘人员乘车的安全性,提升整车的实用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安全带锁舌(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舌本体(1),所述锁舌本体(1)具有织带通道(10)和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织带通道(10)两侧的支撑孔(151),所述织带通道(10)的第一端口(11)处设有第一止挡面(111);
安装轴(5)和锁止件(2),所述锁止件(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轴(5),所述锁止件(2)设有第二止挡面(21),所述锁止件(2)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止挡面(21)与所述第一止挡面(111)朝向彼此,且所述第二止挡面(21)与所述第一止挡面(111)夹紧织带(101);
弹性件(3),所述弹性件(3)安装于所述支撑孔(151)内,所述安装轴(5)贯穿所述弹性件(3),且所述弹性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锁舌本体(1)相连,所述弹性件(3)的第二端与所述锁止件(2)相连以使所述锁止件(2)常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锁舌(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包括套环部(31)、第一限位部(32)和第二限位部(33),所述第一限位部(32)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3)分别与所述套环部(31)的两端相连,所述套环部(31)支撑于所述支撑孔(151)内,所述第一限位部(32)与所述锁舌本体(1)相连,所述第二限位部(33)与所述锁止件(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锁舌(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本体(1)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肋板(15),所述支撑孔(151)设于所述肋板(15)且贯通所述肋板(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锁舌(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32)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3)分别伸至所述肋板(15)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锁舌(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15)背离所述锁止件(2)的一侧设有止挡凸柱(152),所述第一限位部(32)与所述止挡凸柱(15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锁舌(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2)具有安装孔(22)和限位孔(23),所述安装轴(5)贯穿所述安装孔(22),所述安装孔(22)与所述限位孔(23)间隔开,且所述第二限位部(33)伸至所述限位孔(23)内且抵压所述限位孔(23)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锁舌(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15)设有与所述支撑孔(151)连通的缺口(153),所述第二限位部(33)贯穿所述缺口(153)安装至所述肋板(15)靠近所述锁止件(2)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锁舌(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本体(1)内设有限位凸台(17),所述锁止件(2)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抵压所述限位凸台(17)。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锁舌(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面(111)和所述第二止挡面(21)均具有抵压平面,且所述第一止挡面(111)的抵压平面与所述第二止挡面(21)的抵压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带锁舌(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本体(1)具有金属骨架(13),且所述金属骨架(13)与所述第一止挡面(111)对应的区域包覆有塑胶层(14)。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锁舌(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4),所述织带通道(10)具有敞开端,所述锁止件(2)从敞开端安装至所述织带通道(10)内,所述盖板(4)封闭所述敞开端。
12.一种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锁舌(100)。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全带。
CN201921232358.1U 2019-07-30 2019-07-30 安全带锁舌、安全带和车辆 Active CN210970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2358.1U CN210970974U (zh) 2019-07-30 2019-07-30 安全带锁舌、安全带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2358.1U CN210970974U (zh) 2019-07-30 2019-07-30 安全带锁舌、安全带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70974U true CN210970974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53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32358.1U Active CN210970974U (zh) 2019-07-30 2019-07-30 安全带锁舌、安全带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709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32998A1 (en) * 2019-04-12 2022-05-05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Tongue for a seat bel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32998A1 (en) * 2019-04-12 2022-05-05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Tongue for a seat belt
US11930893B2 (en) * 2019-04-12 2024-03-19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Tongue for a seat bel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904866A (en) Safety-belt buckle
GB2492474A (en) Child safety seat for vehicle having straps to connect to a vehicle fitting
US9156383B2 (en) Locking unit for a vehicle seat
CN103517833A (zh) 乘员约束系统
US9428146B2 (en)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apparatus employing seat belt retractor
CN210970974U (zh) 安全带锁舌、安全带和车辆
US20140284990A1 (en) Restraint Harness Assembly for a Child Safety Seat
US20100060070A1 (en) Lock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seat
US8047615B2 (en) Seat belt system and seat
KR20150032299A (ko) 잠금 장치 및 차량 시트
US6336664B1 (en) Seat-belt system
CA1137939A (en) Passive seatbelt system
US7806439B2 (en) Active anti-bunching D-ring seat belt system
CN210391055U (zh) 安全带锁舌、安全带和车辆
JP5585435B2 (ja) 後部座席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の取付構造
KR101613018B1 (ko) 차량용 후드래치
RU2527585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гулировки ремн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CN105270320A (zh) 车辆和用于座椅安全带的锁定组件
CN210391054U (zh) 安全带锁舌、安全带和车辆
JP5530148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205916077U (zh) 一种安全带锁扣旋转机构及安全带锁扣
CN111942321B (zh) 安全带锁舌、安全带和车辆
CN115303148A (zh) 车辆座椅碰撞保护装置和车辆座椅
JP4350252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S6034512Y2 (ja) シ−トベルト装置用サツシユアンカ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