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63036U - 一种艾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艾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63036U
CN210963036U CN201921323246.7U CN201921323246U CN210963036U CN 210963036 U CN210963036 U CN 210963036U CN 201921323246 U CN201921323246 U CN 201921323246U CN 210963036 U CN210963036 U CN 210963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xibustion
moxa
contact pin
combustion chambe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232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永利
王雨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3232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630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63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6303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艾灸装置,艾燃烧室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调温定位孔,所述艾灸装置还包括定位插针,所述定位插针插入调温定位孔并伸入艾燃烧室内用于固定艾灸燃料;多个调温定位孔沿高度方向竖直排列,通过定位插针插入不同调温定位孔而调节定位插针的高度,以达到调节艾灸燃料的固定高度或艾灸燃料的燃烧高度,相应调节艾灸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艾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古法艾灸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艾灸手段,有几千年的历史,古法艾灸的主要特点就是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程度的不同,分有瘢痕灸和无瘢痕灸。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产生剧痛,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无瘢痕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拿掉,一般是以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古法艾灸的原理,一是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等效果,二是借助艾草本身能通十二经络的特性。
古法艾灸虽然相较于近百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种不与皮肤接触的间接灸如悬灸等现代艾灸方法具有更好的艾灸效果,然而由于古法艾灸的温度不易掌握,容易产生烫伤及灼痛的问题,因而极大地制约了古法艾灸的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艾灸装置,解决现有技术艾灸的温度不易掌握,容易产生烫伤及灼痛的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艾灸装置,包括顶盖和艾燃烧室,所述顶盖盖合在艾燃烧室顶部,艾燃烧室内用于加装艾灸燃料且供艾燃烧,艾燃烧室底部用于与施灸表面接触;艾燃烧室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调温定位孔,所述艾灸装置还包括定位插针,所述定位插针插入调温定位孔并伸入艾燃烧室内用于固定艾灸燃料;其中,
多个调温定位孔沿高度方向竖直排列,通过定位插针插入不同调温定位孔而调节定位插针的高度,以达到调节艾灸燃料的固定高度或艾灸燃料的燃烧高度,相应调节艾灸温度;和/或,
所述定位插针为旋转升降插针,旋转插针带动其固定艾灸燃料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从最低定位高度至最高定位高度作圆周运动,以达到调节艾灸燃料的固定高度或艾灸燃料的燃烧高度,相应调节艾灸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插针水平卡紧于调温定位孔内,向外伸出的一端由紧固件卡紧在调温定位孔外侧;所述定位插针为导流定位插针,为一种锥形中空插针,其底部开口且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气孔,通气孔与插针的中空内部及外部贯通形成导流通道,定位插针插入艾灸燃料内,通过导流通道将艾灸燃料燃烧产生的艾烟以及产生的热量朝向穴位肤表方向集中地定向导流。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升降插针其向外伸出的末端配置有旋钮,转动旋钮带动旋转升降插针转动;其中,
所述旋转升降插针为Z型旋转升降插针,其插入艾灸燃料的一端为水平针尖,水平固定所述艾灸燃料于预定高度;或者,
所述旋转升降插针为双Z型旋转升降插针,其插入固定艾灸燃料的一侧包括两条针尖,水平固定所述艾灸燃料于预定高度;或者
所述旋转升降插针伸入艾燃烧室内的水平末端向上或向下弯折形成竖直针尖,以竖直向上或向下地固定艾灸燃料于预定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包括转向旋钮和拉紧旋钮;转向旋钮固定于旋转升降插针末端,通过转向旋钮旋转而带动旋转升降插针做圆周旋转,从而实现旋转升降插针位置的升降;拉紧旋钮通过旋转升降插针末端的螺纹与旋转升降插针相连,通过旋转拉紧旋钮,由螺纹配合拉紧旋转升降插针,从而固定旋转升降插针以固定艾灸燃料。
进一步地,所述艾燃烧室侧壁开设有一个或多个进气孔;所述艾灸燃料为艾条和/或艾绒;所述艾条和/或艾绒直接由定位插针固定或者通配置盛装所述艾条和/或艾绒的网罐由插针固定所述网罐而固定;所述艾灸装置还包括以下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顶盖与所述艾燃烧室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顶盖可开合地与艾燃烧室配合;
所述顶盖与艾燃烧室之间通过设置锁扣锁紧配合;
所述顶盖内侧设置可拆卸的环保过滤体和/或隔热透气板;所述环保过滤体和隔热透气板之间为空气隔热层;所述环保过滤体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隔热透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环保过滤体和/或隔热透气板为可拆卸结构;
所述顶盖下方边缘设置有导流体;
所述艾燃烧室底部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是可拆卸的双层中空滤网,所述双层中空滤网内选择性地填充药物以实现隔药灸或隔物灸。
进一步地,所述艾燃烧室底部设置有底托;所述底托与艾燃烧室外壁之间可升降调节地配合;所述可升降调节通过齿状结构或螺旋或螺纹结构配合而实现,用于实时快速调升艾燃烧室高度;底托包括固定圈以及固定把手;固定把手用于外接绑带固定整个艾灸装置;所述固定圈与艾燃烧室底部外侧可升降调节地相互套设;固定圈底部端面设置隔温垫,用于与皮肤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艾燃烧室侧壁开设有测温孔,所述艾灸装置包括肤表温度测量装置;所述肤表温度测量装置插入测温孔伸入艾燃烧室内测试肤表温度;或者,所述肤表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艾燃烧室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肤表温度测量装置还包括温度提示装置和具有处理器的控制板;温度传感器、肤表温度提示装置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用于对艾灸温度进行监控而实现半自动化的艾灸温度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艾灸装置的艾灸温度为43-46℃;艾灸装置为艾灸盒或艾灸罐。
进一步地,艾灸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艾燃烧室底部内侧壁的导流防热邪隔物,用于导流且将光热作用面积控制在直径小于3cm的圆形区域内;导流防热邪隔物为一种隔热片。
本实用新型的艾灸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艾灸装置具有多个调温定位插孔,可以对艾灸温度进行快速的控制,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造成烫伤灼伤的问题,有利于推广。
通过设置肤表温度测量装置,能够对肤表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使艾灸过程在最佳温度进行,避免烫伤,增加艾灸效果,增强非热生物效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适中,不易造成烫伤灼伤的问题,有利于推广;
同时,通过在艾燃烧室设置双层中空滤网,能够避免艾灸原材料的无效浪费;进一步地,可以在其内添加药物实现隔物灸或隔药灸,具有更好的理疗效果;
并且,通过在顶盖内设置环保过滤层,能够有效吸附、过滤艾叶产品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实现清洁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艾灸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艾灸装置的剖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艾灸装置的剖视图,图3B 是图3A中旋转升降结构放大透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艾灸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艾灸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艾灸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实施例艾灸装置调温定位孔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艾灸装置,包括顶盖1,艾燃烧室2以及底托3,顶盖1位于艾燃烧室2顶部盖合艾燃烧室,底托3位于艾燃烧室底部,支撑艾燃烧室2且与皮肤接触进行艾灸。艾灸装置可以是艾灸罐,或艾灸盒。相应地,艾燃烧室2为罐体或盒体。艾灸时,艾灸装置放置于用户皮肤表面上使用,有两种方式用于调整肤表温度,有助于避免烫伤灼伤,还可保证在最佳的温度下实现艾灸,大大提高艾灸效果,该艾灸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
顶盖1为一种环保滤烟的顶盖1,实现导流及环保功能,具体包括可拆卸的环保过滤体11、顶盖手把12、隔热透气板13、导流体14、合页15及顶盖扣锁16。
顶盖1是由耐高温材料制成的防烫的顶盖。在顶盖1内层设有可拆卸的环保过滤体11,为独立的网状体,外部为环保过滤材料,这种结构有充足的过滤面积,有充足的透气孔,可使废气在此被最大程度地过滤,实现环保绿色施灸的目的,这种独立的网状结构,亦方便进行日常的维护及过滤材料的更新。可拆卸的环保过滤体为一整体,设置有多个透气孔,可单独拆下保养维修。
在顶盖1内后方设有隔热透气板13,其材料为阻热耐高温材质,厚度适中,可以阻隔掉大部分热能,同时隔热透气板13还带有适量的透气孔,用于将废气排出至其上部的可拆卸的环保过滤体11。隔热透气板13与可拆卸的环保过滤体中间有空气隔热层,可单独拆下保养维修。作为一种实施例,隔热透气板为耐高温材料且带有数个导孔的平板。
在顶盖1里设有导流体14,形状为三角形,其材料为耐高温材料,其作用为艾烟与热能的导流,艾烟与热能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遇到导流体14后会改变方向,形成循环的热流与烟流。导流体14安装于隔热透气板下方边缘位置,不遮蔽透气孔。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顶盖1和艾燃烧室2中通过转动轴(合页15)进行连接。根据转动轴的设置方向的不同,顶盖1和艾燃烧室2可以为翻盖可开合的设计,或者顶盖1和艾燃烧室2可以为水平旋转可开合的设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顶盖1和艾燃烧室2不通过连接轴连接,而是直接为扣合的连接。较佳的,为了在顶盖1密封艾燃烧室2时锁紧两者,可以在顶盖1上设置扣锁16或扣位实现锁紧。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开合顶盖1,可以在顶盖1顶部装设一防烫的顶盖手把12。
可开合设计的顶盖还用于供艾叶产品放置于艾燃烧室。
艾燃烧室2通过多个调温定位孔与温度测量装置的配合使用,半自动化地实现在最佳温度施灸的目的,有效的增强施灸的热生物效应及非热生物效应。艾燃烧室包括:四周的侧壁21,侧壁21上设置的进气孔23和多个调温定位孔24,定位插针26,肤表温度测量装置28,艾燃烧室底部设置的可拆卸双层滤网27以及艾燃烧室隔温垫210。
侧壁21为耐高温材料制成的隔热壁,厚度适宜,阻热隔热,其内限定艾燃烧室内腔,是加装艾柱以及燃烧艾柱25的地方,侧壁21的内壁还可设置有隔热聚热内层22,隔热聚热内层22为耐高温隔热材料,可反射热能及光能,紧密贴合于侧壁21内侧,作为艾燃烧室2的内壁。
为了助于艾叶产品在艾燃烧室2的燃烧而不熄灭,可在艾燃烧室2的侧壁开设一个或多个进气孔23,以将外部空气导入至艾燃烧室2。其中靠近艾燃烧室底部的进气孔23作为测温孔,或者另行开设一个测温孔23',肤表温度测量装置28例如温度计插入测温孔后伸入艾燃烧室内测量肤表温度。
多个调温定位孔24、定位插针26共同完成将艾柱25固定于预定高度的目的。其中多个调温定位孔24是在艾燃烧室侧面竖向排列,用于调节艾柱25的固定高度,对应调节艾柱燃烧高度。调温定位孔24贯通艾燃烧室侧壁内外。多个调温定位孔24的排列,形成竖直方向可调孔位,从而调节艾柱的不同安装高度,对应不同的燃烧高度。作为一种实施例,多个调温定位孔24竖向一字形排列成一列或多列,也可为不规则排列。图7所示为多个调温定位孔24的矩阵排列的一个例子。
定位插针26自外部穿过调温定位孔24伸入艾燃烧室2内部固定艾柱25,一端穿插在定位孔24中固定或卡紧,末端向外壁伸出,另一端伸入艾燃烧室2内部,插入艾柱25内,较佳地为水平插入艾柱25从而水平地支撑艾柱。作为一种实施例,定位插针26具有导流功能,是一种导流定位插针,具有中空导流结构;具体结构为一种锥形中空插针、底部开口且侧壁设置有多个通气孔,通气孔与插针的中空内部及外部贯通形成导流通道,定位插针26插入艾柱25内固定艾柱同时具有导流功能。该导流定位插针26的导流通道将艾柱燃烧产生的艾烟以及产生的近红外线热量朝插针尾部或侧面向穴位肤表方向集中地定向导流,从而使更多近红外线及艾叶药物成分聚集穴位,大幅提高艾灸渗透率,提高疗效。定位插针26位于定位孔24外部的端部可进一步配置紧固件,用于进一步固定插针26,例如使用螺帽将插针26末端拧紧。使用定位插针26,可使艾柱固定于具有特定高度的调温定位孔24之内,以保证最佳艾灸温度。
肤表温度测量装置28采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时,可以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艾燃烧室底部,具体在可拆卸双层滤网27底部。作为一种实施例,肤表温度测量装置28还可进一步包括肤表温度提示装置29,设置在艾燃烧室外侧且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肤表温度提示装置29,用于提示肤表温度的提示控制装置。该温度传感器可以采用精度如01度的温度传感器。提示装置29可选择包括但不限于数码管、LCD显示屏、LED显示屏等的显示器,或者也可以选扬声器或蜂鸣器。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肤表温度提示装置29由显示器和蜂鸣器或扬声器共同构成。肤表温度测量装置28进一步包括设置具有处理器的控制板,体表温度传感器、肤表温度提示装置29均与该控制板电连接。可以设置程序使肤表温度提示装置29中蜂鸣器或扬声器在温度达到设定的阈值时产生报警音以提示用户调整艾柱燃烧高度,例如可通过调整底托3与罐身的相对高度,或者通过调节导流定位插针26的插入的高温定位孔24来调节。该阈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第一阈值可以设置为43度,第二阈值设置为46度,当肤表温度测量装置28检测到的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时,扬声器或蜂鸣器产生第一报警音提示用户提高温度,而当肤表温度测量装置28检测到的温度高于第一阈值时,扬声器或蜂鸣器产生第二报警音提示用户降低温度。本实施例的肤表温度测量装置28的设置有助于帮助用户在最佳温度下如43~46℃范围内进行艾灸,同时防止烫伤灼伤。
进一步地,多个调温定位孔24、定位插针26、肤表温度测量装置28、肤表温度提示装置29共同配合使用,半自动化地实现在最佳温度施灸。由于品质、直径、松散度、药物品种决定了艾条的燃烧温度,在同一高度不同批次的艾条燃烧温度都有不同,为保证艾灸过程处于最佳的温度范围,每个批次艾条都要确定不同的燃烧高度。首先确定不同艾灸产品初次使用的具体调温定位孔24,即保持最佳艾灸温度时,不同艾灸产品距离皮肤的高度,具体地,可逐次将艾柱点燃,依次从高到低地插入第一调温定位孔,第二调温定位孔,第三调温定位孔…,当固定于某一调温定位孔对应高度的艾柱燃烧时, 肤表温度测量装置28测得的肤表温度较多时间或基本上在最佳艾灸温度范围43~46℃内时,此调温定位孔位确定为此批艾柱的最佳燃烧高度,则后续同使用同批次艾柱可定位在该定位孔24的高度进行。
操作时,艾柱25的使用为横向设定,打开顶盖1后,将艾柱横向放置,由插入调温定位孔24的定位插针26固定,艾柱在艾燃烧室内点燃后横向燃烧,这样可是艾柱燃烧位置到皮肤表面的高度相对固定,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燃烧温度的稳定性,结合调温定位孔24确定的高度,横向设定的艾柱可以保障施灸在最佳温度进行;
由于可拆卸双层滤网27具有网眼,因而用于供艾叶产品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和烟雾导出进而实现隔物灸及艾灸理疗,而且同时能够聚集更多燃烧生成物实现二次再利用。
底托3用于支撑艾燃烧室2或升降艾燃烧室2,作为第二调温装置可对艾灸温度进行快速的调整控制,避免烫伤。具体包括固定圈31以及固定把手34。固定把手34用于外接绑带固定整个艾灸装置。
底托3具有固定及升降功能,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作为备用调温装置方便对艾灸温度进行快速的控制,具体是通过固定圈31与艾燃烧室2之间升降配合结构32而实现。具体地,升降配合结构32为艾燃烧室2外侧以及固定圈31内侧设置的齿状结构或螺旋或螺纹结构;使为艾燃烧室2外侧以及固定圈31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二者之间拧进或拧出,以调节艾燃烧室2高度。
固定圈31为独立的、低于艾燃烧室2高度的环形体,固定圈与艾燃烧室底部之间相互套设,相互之间通过升降配合结构32,使底托3与艾燃烧室2可拧进拧出地相互配合,从而可调节艾燃烧室2距离皮肤的整体高度。
固定圈31通过隔温垫33与皮肤接触, 固定把手34安装于固定圈31外侧,外接绑带通过固定把手34可将整个艾灸装置固定于穴位皮肤之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底托3的固定圈31内侧配置弹片,弹片向下相对内侧张开,艾燃烧室2底部卡入固定圈31内,由弹片弹性地卡紧,在外力作用下,艾燃烧室2可相对固定圈31向上拔出或向下推进,到达合适位置后由弹片弹性抵紧。
进一步地, 根据肤表温度提示装置29提示的肤表温度,如果温度过高,通过调整底托3,即按住固定圈31旋转艾燃烧室2,使艾燃烧室2升高,从而调节内部具有艾灸燃烧物的艾燃烧室2相对于肤表的距离进而实现对温度的快速控制。
可以理解,底托3也可设置为支撑艾燃烧室2且与皮肤接触的部件,不设置上述升降功能。底托3可以为环形,也可以是设置于艾燃烧室2外壁的若干支脚结构,以用于将艾灸装置支撑在穴位皮肤上。
上述实施例的艾灸装置的操作流程为:首先确定特定批次艾柱的调温定位孔24高低位置,由于品质、直径、松散度、药物品种决定了艾条的燃烧温度,在同一高度不同批次的艾条燃烧温度都有不同,为保证艾灸过程处于最佳的43-46℃,每个批次艾条都要确定不同的燃烧高度;将底托3螺旋升降调为最低,打开艾灸装置的顶盖,中空导流定位插针插到最高第一个调温定位插孔,准备好一个艾炷(每个艾柱等长),将艾柱横向插入中空导流定位插针,点燃艾柱,关闭顶盖1;实时监测体表温度,如在大部分时间里,施灸穴位体表温度达不到43-46℃,则说明调温定位插孔过高;待艾柱完全燃烧清理后,将中空导流定位插针插到纵向下一个调温定位插孔,关闭顶盖1,实时监测体表温度,如在大部分时间里,施灸穴位体表温度达到43-46℃,则说明此调温定位插孔正确,此批艾柱都使用这个调温定位插孔,并记录艾灸艾柱燃烧时间作为标准施灸时间。
使用前将底托3螺旋升降调为最,打开艾燃烧室顶盖,将中空导流定位插针插到确定的调温定位插孔24,准备好一个艾炷25,将艾柱横向插入中空导流定位插针,点燃艾柱,关闭顶盖;以绑带固定艾灸装置于穴位,预设完成时间提示,在最佳的43-46℃施灸,到达预定时间后,施灸结束。如遇到特殊情况,调节底托进行降温。
作为一种实施例,艾灸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艾燃烧室底部内侧壁的导流防热邪隔物211,用于导流且将光热作用面积控制在直径小于3cm的圆形区域内,导流防热邪隔物211为一种隔热片,可以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圆形体安装于艾燃烧室内侧壁底部,艾燃烧室2底壁的可拆卸双层滤网27上方边沿,从则向下导流光热并控制光热在皮肤表面的作用面积。有利于集中热量和药物成分,提高艾灸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需隔物灸,打开双层中空滤网添加药物,需重复上述的步骤,再次确定隔物灸时的调温定位孔高低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打开艾燃烧室进行清理工作,必要时更换环保层材料。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艾柱25被艾绒网罐251取代,在其中可实现艾绒燃烧,具体是配小网罐251,盛放艾绒和/或垂向艾柱,中空导流定位插针26横接于小网罐251,小网罐251可实现艾绒燃烧及艾柱产品的垂向放置与燃烧。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中空导流定位插针26由Z型旋转升降结构4替换,旋转升降结构4包括:Z型旋转升降插针41以及末端的旋钮,Z型旋转升降插针41一端插入调温定位孔24内,其外部末端由旋钮卡在定位孔24外侧,转动旋钮而旋转Z型针另一端,另一端穿插在艾柱或艾绒网罐上,在竖直方向作圆周运动,从而对应调节艾柱或艾绒网罐发生竖直位移,图3所示的旋转高度A处于最低高度,旋转高度B位于最高定位高度。在具体例子中,旋钮可包括转向旋钮42和拉紧旋钮43。转向旋钮42固定于Z型旋转升降插针41,当转向旋钮旋42转时带动Z型旋转升降插针41做圆周旋转,同时Z型旋转升降插针底部抬高达到调温目的;拉紧旋钮43通过Z型旋转升降插针头部的螺纹与Z型旋转升降插针相连,当旋转拉紧旋钮43时,通过螺纹拉紧Z型旋转升降插针41,从而固定Z型旋转升降插针41,进一步地固定了整个艾柱或艾绒网罐。Z型旋转升降结构4可以应用于所有艾灸装置,这种旋转升降结构可实现快速旋转调温。
图4是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第四实施例,旋转升降结构可采用实施例3中的Z型旋转升降结构4或者改进型,第四实施例中的采用双Z形的对称Z型插针41,插接艾柱或艾绒网罐的插针末端为一对平行针,旋转圆周不变,但调节不同点对应的位置。图5和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第五和六实施例中,Z型旋转升降结构4的Z型插针水平末端向上或向下弯折形成针尖,以竖直向上或向下地插入固定艾柱或艾绒网罐。同样,通过转动旋钮而使Z型插针转动,实现调节高度或艾灸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艾灸装置,利用独特调温控温方式实现在最佳温度下的施灸。装置的顶盖实现导流及环保功能,艾燃烧室部分通过多个调温定位孔与温度测量装置的配合使用,半自动化地实现在最佳温度施灸的目的,有效的增强施灸的热生物效应及非热生物效应。
艾燃烧室安装有用于检测肤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精度可达01度;提示控制装置是基于肤表温度的显示或语音提示或实时控制装置。
艾灸装置的滤网是可拆卸的双层中空滤网,所述双层中空滤网内可填充药物以实现隔药灸或隔物灸。
艾灸装置的底托升降结构可备用调温,用于特殊情况下防止烫伤之用;
本装置可以以艾灸盒或艾灸罐的形式实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艾灸装置,包括顶盖和艾燃烧室,所述顶盖盖合在艾燃烧室顶部,艾燃烧室内用于加装艾灸燃料且供艾燃烧,艾燃烧室底部用于与施灸表面接触;其特征在于:艾燃烧室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调温定位孔,所述艾灸装置还包括定位插针,所述定位插针插入调温定位孔并伸入艾燃烧室内用于固定艾灸燃料;其中,
多个调温定位孔沿高度方向竖直排列,通过定位插针插入不同调温定位孔而调节定位插针的高度,以达到调节艾灸燃料的固定高度或艾灸燃料的燃烧高度,相应调节艾灸温度;和/或,
所述定位插针为旋转升降插针,旋转插针带动其固定艾灸燃料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从最低定位高度至最高定位高度作圆周运动,以达到调节艾灸燃料的固定高度或艾灸燃料的燃烧高度,相应调节艾灸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插针水平卡紧于调温定位孔内,向外伸出的一端由紧固件卡紧在调温定位孔外侧;所述定位插针为导流定位插针,为一种锥形中空插针,其底部开口且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气孔,通气孔与插针的中空内部及外部贯通形成导流通道,定位插针插入艾灸燃料内,通过导流通道将艾灸燃料燃烧产生的艾烟以及产生的热量朝向穴位肤表方向集中地定向导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升降插针其向外伸出的末端配置有旋钮,转动旋钮带动旋转升降插针转动;其中,
所述旋转升降插针为Z型旋转升降插针,其插入艾灸燃料的一端为水平针尖,水平固定所述艾灸燃料于预定高度;或者,
所述旋转升降插针为双Z型旋转升降插针,其插入固定艾灸燃料的一侧包括两条针尖,水平固定所述艾灸燃料于预定高度;或者
所述旋转升降插针伸入艾燃烧室内的水平末端向上或向下弯折形成竖直针尖,以竖直向上或向下地固定艾灸燃料于预定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包括转向旋钮和拉紧旋钮;转向旋钮固定于旋转升降插针末端,通过转向旋钮旋转而带动旋转升降插针做圆周旋转,从而实现旋转升降插针位置的升降;拉紧旋钮通过旋转升降插针末端的螺纹与旋转升降插针相连,通过旋转拉紧旋钮,由螺纹配合拉紧旋转升降插针,从而固定旋转升降插针以固定艾灸燃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燃烧室侧壁开设有一个或多个进气孔;所述艾灸燃料为艾条和/或艾绒;所述艾条和/或艾绒直接由定位插针固定或者通配置盛装所述艾条和/或艾绒的网罐由插针固定所述网罐而固定;所述艾灸装置还包括以下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顶盖与所述艾燃烧室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顶盖可开合地与艾燃烧室配合;
所述顶盖与艾燃烧室之间通过设置锁扣锁紧配合;
所述顶盖内侧设置可拆卸的环保过滤体和/或隔热透气板;所述环保过滤体和隔热透气板之间为空气隔热层;所述环保过滤体上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隔热透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环保过滤体和/或隔热透气板为可拆卸结构;
所述顶盖下方边缘设置有导流体;
所述艾燃烧室底部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是可拆卸的双层中空滤网,所述双层中空滤网内选择性地填充药物以实现隔药灸或隔物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燃烧室底部设置有底托;所述底托与艾燃烧室外壁之间可升降调节地配合;所述可升降调节通过齿状结构或螺旋或螺纹结构配合而实现,用于实时快速调升艾燃烧室高度;底托包括固定圈以及固定把手;固定把手用于外接绑带固定整个艾灸装置;所述固定圈与艾燃烧室底部外侧可升降调节地相互套设;固定圈底部端面设置隔温垫,用于与皮肤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燃烧室侧壁开设有测温孔,所述艾灸装置包括肤表温度测量装置;所述肤表温度测量装置插入测温孔伸入艾燃烧室内测试肤表温度;或者,所述肤表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艾燃烧室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肤表温度测量装置还包括温度提示装置和具有处理器的控制板;温度传感器、肤表温度提示装置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用于对艾灸温度进行监控而实现半自动化的艾灸温度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装置的艾灸温度为43-46℃;艾灸装置为艾灸盒或艾灸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装置,其特征在于:艾灸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艾燃烧室底部内侧壁的导流防热邪隔物,用于导流且将光热作用面积控制在直径小于3cm的圆形区域内;导流防热邪隔物为一种隔热片。
CN201921323246.7U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艾灸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63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3246.7U CN210963036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艾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3246.7U CN210963036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艾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63036U true CN210963036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55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2324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63036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艾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630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2717A (zh) * 2022-03-24 2022-07-12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一种智能艾灸脐疗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2717A (zh) * 2022-03-24 2022-07-12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 一种智能艾灸脐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2201A (zh) 一种磁灸装置
KR20170019699A (ko) 단열 쑥뜸기
CN210963036U (zh) 一种艾灸装置
CN205163617U (zh) 艾灸盒
CN211024063U (zh) 一种艾灸装置
TWM448271U (zh) 磁灸裝置
CN205073284U (zh) 便携式艾灸温补养生仪
CN207693912U (zh) 一种温针灸器
CN213099390U (zh) 一种艾灸器具
CN205286920U (zh) 一种无烟式艾灸仪
KR100886386B1 (ko) 게르마늄을 이용한 쑥뜸장치
KR20110005936U (ko) 대용량 쑥뜸기
CN209967046U (zh) 一种红外线温针灸器
CN208893162U (zh) 一种艾灸灸疗器具
CN213642106U (zh) 一种艾灸熏蒸罐
CN217525799U (zh) 针灸加热套件
CN213431644U (zh) 治疗急性痛经的艾灸装置
CN217138653U (zh) 艾灸熏蒸按摩罐
CN209075454U (zh) 调温艾灸装置
CN220899120U (zh) 简易安全的针灸装置
CN215900366U (zh) 一种艾灸炉
CN219662284U (zh) 一种改进的可调节温度的电加热药饼灸装置
CN215504311U (zh) 自动升降调控艾温灸架盒
CN108743355A (zh) 一种膝关节艾灸箱
CN219071254U (zh) 温灸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