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56929U - 天线及移相器 - Google Patents

天线及移相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56929U
CN210956929U CN201922349749.8U CN201922349749U CN210956929U CN 210956929 U CN210956929 U CN 210956929U CN 201922349749 U CN201922349749 U CN 201922349749U CN 210956929 U CN210956929 U CN 210956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dielectric plate
phase shifter
circuit board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4974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庚飞
郑桂鑫
苏国生
黄明达
陈礼涛
法斌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4974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56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56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56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veguide Switches, Polarizers, And Phase Shif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线及移相器,该移相器包括电路板、切换开关及介质板;电路板的端部设有支路组件,支路组件包括输入支路和与输入支路断开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输出支路;切换开关相对于支路组件移动,切换开关设有导电层;介质板相对于电路板移动,且介质板能够带动切换开关移动,使得导电层能够导通或断开第一输出支路及输入支路。该移相器能优化内部线路布局,有利于缩小移相器的宽度尺寸;该天线采用了该移相器,能够适应小型化发展。

Description

天线及移相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及移相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运营商为了满足覆盖和容量需求,增加站点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目前在基站大规模建设后,居民区、商业街等地带的深度覆盖及补盲工作成为各大运营商的工作重点。
而移相器是天线的核心部件,能调整基站信号的方向图的下倾角。而部分能改变基站信号的方向图垂直面的波束宽度的移相器,切换开关的设置不合理,线路布局复杂,导致其腔体的宽度增加,不利于天线小型化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天线及移相器。该移相器能优化内部线路布局,有利于缩小移相器的宽度尺寸;该天线采用了该移相器,能够适应小型化发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移相器,包括电路板、切换开关及介质板;电路板的端部设有支路组件,支路组件包括输入支路和与输入支路断开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输出支路;切换开关相对于支路组件移动,切换开关设有导电层;介质板相对于电路板移动,且介质板能够带动切换开关移动,使得导电层能够导通或断开第一输出支路及输入支路。
上述移相器使用时,将与切换开关配合的支路组件设置于电路板的端部,可以不干扰移相电路的设计,使得电路板内的线路更加紧凑及优化,有利于缩小移相器的宽度尺寸,同时也不会干扰介质板的移动,使得切换开关与介质板的连接方式可以灵活选择。具体地,随着介质板的移动,到达某一区域后,该介质板与切换开关发生关系,此时继续移动介质板能够带动切换开关进行移动,使得导电层能够导通开所述第一输出支路及所述输入支路,或导电层与第一输出支路及输入支路断开设置,使得通过移相器接入的辐射单元的数量发生改变,进而可以调整波束宽度大小。该移相器能优化内部线路布局,有利于缩小腔体的宽度尺寸。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的端部及第二端的端部均设有支路组件,切换开关与支路组件一一对应;介质板移动至第一区域时,用于带动靠近电路板的第一端设置的切换开关动作;介质板移动至第二区域时,用于带动靠近电路板的第二端设置的切换开关动作;其中,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腔体,腔体设有供介质板进出的进出口,电路板设置于腔体内,第一端远离进出口设置,第二端靠近进出口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路组件还包括连接支路、以及与连接支路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输出支路,连接支路与输入支路及第一输出支路断开设置,连接支路设有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体及与第一导电体绝缘设置的第二导电体;当介质板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端通过第一导电体与输入支路导通,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二导电体与第一输出支路导通;当介质板处于第二位置时,连接支路与输入支路及第一输出支路均断开,第一输出支路通过第一导电体与输入支路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切换开关可滑动设置于电路板上,切换开关设有卡部,介质板设有与卡部可拆卸卡扣配合的扣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卡部包括卡体,扣部设有与卡体相配合的配合槽、以及设置于配合槽进出口处的导入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切换开关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于电路板的两端,介质板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卡部、以及避让槽,其中一个卡部设置于介质板的自由端,另一个卡部设置于避让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切换开关可转动设置于电路板上,切换开关设有齿轮结构,介质板设有与齿轮结构相啮合的齿条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切换开关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于电路板的两端,介质板设有供切换开关移动的条形槽,条形槽的侧壁设有沿条形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条齿条结构。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移相器。该天线采用了该移相器,能够适应小型化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移相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切换开关与介质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介质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支路组件与导电层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介质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支路组件与导电层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介质板设有两个卡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介质板与两个切换开关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路板;110、支路组件;112、输入支路;114、第一输出支路;116、连接支路;102、第一连接端;104、第二连接端;118、第二输出支路;120、第一端;130、第二端;200、切换开关;210、导电层;212、第一导电体;214、第二导电体;220、卡部;222、卡体;300、介质板;310、扣部;312、配合槽;314、导入槽;320、避让槽;330、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移相器,包括电路板100、切换开关200及介质板300;电路板100的端部设有支路组件110,支路组件110包括输入支路112和与输入支路112断开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输出支路114;切换开关200相对于支路组件110移动,切换开关200设有导电层210;介质板300相对于电路板100移动,且介质板300能够带动切换开关200移动,使得导电层210能够导通或断开第一输出支路114及输入支路112。
上述移相器使用时,将与切换开关200配合的支路组件110设置于电路板100的端部,可以不干扰移相电路的设计,使得电路板100内的线路更加紧凑及优化,有利于缩小移相器的宽度尺寸,同时也不会干扰介质板300的移动,使得切换开关200与介质板300的连接方式可以灵活选择。具体地,如图3及图4所示,随着介质板300的移动,到达某一区域后,该介质板300与切换开关200发生关系,此时继续移动介质板300能够带动切换开关200进行移动,使得导电层210能够导通开所述第一输出支路114及所述输入支路112,或导电层210与第一输出支路114及输入支路112断开设置,使得通过移相器接入的辐射单元的数量发生改变,进而可以调整波束宽度大小。该移相器能优化内部线路布局,有利于缩小腔体的宽度尺寸。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电路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20及第二端130,第一端120的端部及第二端130的端部均设有支路组件110,切换开关200与支路组件110一一对应;介质板300移动至第一区域时,用于带动靠近电路板100的第一端120设置的切换开关200动作;介质板300移动至第二区域时,用于带动靠近电路板100的第二端130设置的切换开关200动作;其中,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相对设置。如此,可以在电路板100的两个端部设置支路组件110,并与对应的切换开关200,实现在不同垂直角度下的波束宽度的调整,同时不会干涉电路板100上移相电路的设计及介质板300的移动。
具体地,当介质板300移动至第一区域时,该介质板300与对应的切换开关200发生联系,此时介质板300在第一区域内移动,能够带动该切换开关200上的导电层210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输出支路114及所述输入支路112,进而使得通过移相器接入的辐射单元的数量发生改变,进而可以调整波束宽度大小。而当介质板300移动至第二区域时,该介质板300与对应的切换开关200发生联系,此时介质板300在第二区域内移动,能够带动该切换开关200上的导电层210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输出支路114及所述输入支路112,进而使得通过移相器接入的辐射单元的数量发生改变,进而可以调整波束宽度大小。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腔体,腔体设有供介质板300进出的进出口,电路板100设置于腔体内,第一端120远离进出口设置,第二端130靠近进出口设置。如此可以充分利用介质板300移动的范围,有利于减少腔体的长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图3及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支路组件110还包括连接支路116、以及与连接支路116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输出支路118,连接支路116与输入支路112及第一输出支路114断开设置,连接支路116设有第一连接端102及第二连接端104;导电层210包括第一导电体212及与第一导电体212绝缘设置的第二导电体214;当介质板30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端102通过第一导电体212与输入支路112导通,第二连接端104通过第二导电体214与第一输出支路114导通;当介质板300处于第二位置时,连接支路116与输入支路112及第一输出支路114断开,第一输出支路114通过第一导电体212与输入支路112导通。如此,利用第一导电体212及第二导电体214与连接支路116的配合,使得波束宽度的调整更加灵活。
具体地,当介质板30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接端102通过第一导电体212与输入支路112导通,第二连接端104通过第二导电体214与第一输出支路114导通;此时第一输出支路114通过连接支路116与输入支路112导通,进而连接第一输出支路114及第二输出支路118的辐射单元均接入,并处于工作状态,此时通过可以获得窄波束方向图;继续移动介质板300,使得介质板30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此时,连接支路116与输入支路112及第一输出支路114断开,第一输出支路114通过第一导电体212与输入支路112导通,即只有与连接第一输出支路114的辐射单元处于工作状态,与前述状态相比,可以获得宽波束方向图。如此,移动在介质板300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实现波束宽度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与前述“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实施例相结合”,此时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均设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切换开关200可滑动设置于电路板100上,切换开关200设有卡部220,介质板300设有与卡部220可拆卸卡扣配合的扣部310。如此,利用卡部220与扣部310的配合实现介质板300与切换开关200的可拆卸连接,易于应用于移相器中。
具体地,结合前述连接支路116的实施例,切换开关200可滑动设置于电路板100上,只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介质板30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卡部220与扣部310相抵,继续移动介质板300至第二位置时,切换开关200不可在移动,使得卡部220与扣部310完成卡扣配合;然后反向拉动介质板300,在卡部220与扣部310的配合下,介质板300能够带动切换开关200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当切换开关200处于第一位置时,在限位作用下,切换开关200不在移动,而介质板300可以继续移动,进而使得卡部220与扣部310分离。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卡部220包括卡体222,扣部310设有与卡体222相配合的配合槽312、以及设置于配合槽312进出口处的导入槽314。如此,利用配合槽312与卡体222的实现插接配合,易于结合介质板300的移动实现与切换开关200的卡扣,同时利用导入槽314便于将卡体222导入配合槽312中形成卡扣配合。
更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切换开关200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于电路板100的两端,介质板300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卡部220、以及避让槽320,其中一个卡部220设置于介质板300的自由端,另一个卡部220设置于避让槽320内。如此,利用避让槽320可以在介质板300上实现对两个切换开关200的控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一实施例中,切换开关200可转动设置于电路板100上,切换开关200设有齿轮结构(未示出),介质板300设有与齿轮结构相啮合的齿条结构(未示出)。当介质板300移动的过程中,齿轮结构与齿条配合,进而带动切换开关200旋转,使得导电层210能够导通开所述第一输出支路114及所述输入支路112,或导电层210与第一输出支路114及输入支路112断开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一实施例中,切换开关200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于电路板100的两端,介质板300设有供切换开关200移动的条形槽330,条形槽330的侧壁设有沿条形槽3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条齿条结构。如此,利用条形槽330,使得切换开关200不会干涉介质板300的移动,同时可以在介质板300上实现对两个切换开关200的控制。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移相器。该天线采用了该移相器,能够适应小型化发展。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端部设有支路组件,所述支路组件包括输入支路和与所述输入支路断开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输出支路;及
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相对于所述支路组件移动,所述切换开关设有导电层;
介质板,所述介质板相对于所述电路板移动,且所述介质板能够带动所述切换开关移动,使得所述导电层能够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输出支路及所述输入支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部及所述第二端的端部均设有所述支路组件,所述切换开关与所述支路组件一一对应;
所述介质板移动至第一区域时,用于带动靠近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端设置的所述切换开关动作;
所述介质板移动至第二区域时,用于带动靠近所述电路板的第二端设置的所述切换开关动作;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腔体,所述腔体设有供所述介质板进出的进出口,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进出口设置,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进出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组件还包括连接支路、以及与所述连接支路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输出支路,所述连接支路与所述输入支路及所述第一输出支路断开设置,所述连接支路设有第一连接端及第二连接端;所述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体及与所述第一导电体绝缘设置的第二导电体;
当所述介质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输入支路导通,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第一输出支路导通;
当所述介质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连接支路与所述输入支路及所述第一输出支路均断开,所述第一输出支路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输入支路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切换开关设有卡部,所述介质板设有与所述卡部可拆卸卡扣配合的扣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部包括卡体,所述扣部设有与所述卡体相配合的配合槽、以及设置于所述配合槽进出口处的导入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两端,所述介质板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卡部、以及避让槽,其中一个所述卡部设置于介质板的自由端,另一个所述卡部设置于所述避让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切换开关设有齿轮结构,所述介质板设有与所述齿轮结构相啮合的齿条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为两个,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两端,所述介质板设有供所述切换开关移动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侧壁设有沿所述条形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条所述齿条结构。
10.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移相器。
CN201922349749.8U 2019-12-24 2019-12-24 天线及移相器 Active CN210956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9749.8U CN210956929U (zh) 2019-12-24 2019-12-24 天线及移相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9749.8U CN210956929U (zh) 2019-12-24 2019-12-24 天线及移相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56929U true CN210956929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77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49749.8U Active CN210956929U (zh) 2019-12-24 2019-12-24 天线及移相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569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3163A (zh) * 2020-12-31 2021-05-14 华南理工大学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天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3163A (zh) * 2020-12-31 2021-05-14 华南理工大学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天线
CN112803163B (zh) * 2020-12-31 2022-05-03 华南理工大学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天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38391B (zh) 介质移动式移相器及基站天线
CN111180892B (zh) 天线及移相器
CN112821073B (zh) 一种天线及网络设备
CN109921157B (zh) 移相器及天线
CN103199322B (zh) 移相器和天线
CN112803163B (zh) 移相电路、移相器及天线
CN104681896A (zh) 一种多路一体化介质移相器
CN112864570B (zh) 天线结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1952698A (zh) 一种移相器单元、移相器和阵列天线
CN210956929U (zh) 天线及移相器
CN211605391U (zh) 一种基站天线
CN204614906U (zh) 一种多路一体化介质移相器
CN112993580B (zh) 天线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2542636U (zh) 一种应用于5g系统的高性能腔体移相器
CN111180838B (zh) 移相器单元、移相器及天线
AU2022321036B2 (en) Phase shifter with adjustable output mode and antenna
CN109149135B (zh) 天线及其馈电网络的切换装置
CN201369377Y (zh) 一种基于介质加载的移相器模块
JP2006325098A (ja) スライド式携帯電話
CN112768934B (zh) 一种基于电磁波模式变换消除同频干扰的天线及方法
CN109346842B (zh) 波宽可调的天线
CN204834802U (zh) 一种小型化介质移相器
CN109994804B (zh) 移相器及天线
CN212648436U (zh) 一种移相器单元、移相器和阵列天线
CN114976536B (zh) 移相合路组件、天线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