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52391U - 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52391U
CN210952391U CN201921916677.4U CN201921916677U CN210952391U CN 210952391 U CN210952391 U CN 210952391U CN 201921916677 U CN201921916677 U CN 201921916677U CN 210952391 U CN210952391 U CN 210952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rotary kiln
dust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utiliz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166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庆平
孙艳军
郝振国
郄红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yang Jinyu C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yang Jinyu C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yang Jinyu C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yang Jinyu C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166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52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52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52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处理塔、自上而下设在处理塔内的缓冲室、与缓冲室连通的分流室、排气室、除尘室和集尘室、设在处理塔上并与缓冲室连接的用于向缓冲室内导入高温烟气导管、均布在除尘室内的旋风分离器和与排气室连通的用于收集从排气室内流出空气中的热量换热装置。缓冲室内设有导风装置,导风装置包括设在缓冲室内壁上的支架和设在支架上的环形导风板。本实用新型用于回收回转窑窑尾处高温烟气中的热量,回收到的热量可以用于生产车间供暖和物料预热等,能够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水泥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基建规模的发展,水泥的消耗量也越来越高。我国是水泥消费大国,同样也是能源紧缺国家,对于高耗能的水泥生产,如何在保证生产规模的同时降低其能源消耗量,是在新形势在水泥行业向绿色环保发展的一个趋势。
水泥熟料的烧制过程中,回转窑窑尾烟气温度高达 200~300℃,直接排放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如果能够将这部分能量回收利用,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该系统能够回收窑尾排气中的热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包括:
处理塔,其内自上而下设有缓冲室、与缓冲室连通的分流室、排气室、除尘室和集尘室;
导管,设在处理塔上并与缓冲室连接,用于向缓冲室内导入高温烟气;
旋风分离器,均布在除尘室内,其进气端与除尘室连接,排气端与排气室连接,排尘端与集尘室连接;
换热装置,与排气室连通,用于收集从排气室内流出空气中的热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窑尾烟气进入到缓冲室后流速降低,然后进入到除尘室内的旋风分离器中,在旋风分离器中,空气中的灰尘被分离出来,洁净的空气流入到排气室内,最后从排气室排出。从排气室排出的空气可以送入到换热装置内进行热量回收,回收的热量可以用于车间供暖、物料预热和供热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室内设有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包括设在缓冲室内壁上的支架和设在支架上的环形导风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导风板可以使流入到缓冲室内的尾气能够均匀的分散扫缓冲室内,因为导管的面积远小于缓冲室,因此大部分气体会流入到位于其正下方的旋风分离器中,这会导致除尘效率的降低。环形导风板能够使尾气均匀的进入到每一个旋风分离器中,既能够有效降低尾气的流速,又能够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果,有效降低尾气中的烟尘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高温烟气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环形导风板的截面积趋于增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使流入到缓冲室内的烟气在缓冲室内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室的底面上均布有锥形导风管;
所述锥形导风管的两端分别与分流室和除尘室连通,在高温烟气的流动方向上,所述锥形导风管的截面积趋于增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形导风管能够进一步降低烟气的流速,提高其在旋风分离器中的分离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尘室的底面上设有导向体;
所述导向体位于锥形导风管的正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锥形导风管流出的烟气能够沿着导向体平缓的流动到除尘室内,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烟气与除尘室底面撞击时的流速损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二级换热装置;
所述二级换热装置包括设在集尘室外壁上的换热水箱、与换热水箱连接的进水管和与换热水箱连接的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除尘室内的热量进行回收,因为高温烟气分离出的烟尘中同样含有大量的热量,烟尘进入到除尘室后,除尘室的温度会上升,通过换热水箱可以将该部分热量置换出来,进一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清洗装置;
所述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池、将清洗池与集尘室连接的第一管道和将清洗池与集尘室连接的第二管道;
所述第一管道和/或第二管道上设有循环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泵带动水在清洗池与集尘室之间循环流动,可以将集尘室内分理出的灰尘取出来,这种方式避免了人工清扫,并且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泵为渣浆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渣浆泵能够适应水中掺杂有大量烟尘的工作环境,使用寿命更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窑尾烟气进入到缓冲室后流速降低,然后进入到除尘室内的旋风分离器中,在旋风分离器中,空气中的灰尘被分离出来,洁净的空气流入到排气室内,最后从排气室排出。从排气室排出的空气可以送入到换热装置内进行热量回收,回收的热量可以用于车间供暖、物料预热和供热等,满足部分生产和生活需要。
2.高温烟气分离出的烟尘中同样含有大量的热量,烟尘进入到除尘室后,除尘室的温度会上升,二级换热装置通过换热水箱可以将该部分热量置换出来,能够进一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基于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风分离器与导向体的排布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处理塔,12、缓冲室,13、分流室,14、排气室,15、除尘室,16、集尘室,21、导管;22、旋风分离器,221、壳体,222、进气端,223、排气端,224、排尘端, 31、支架,32、环形导风板,33、锥形导风管,34、导向体,41、换热水箱,42、进水管,43、排水管,51、清洗池,52、第一管道,53、第二管道,54、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主体为处理塔11,处理塔11的内部自上而下顺序设有缓冲室12、分流室13、排气室14、除尘室15和集尘室16。处理塔11上安装有一根导管21,该导管21的一端与缓冲室12内部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回转窑窑尾处的尾气收集装置连接,用于将回转窑窑尾处的高温烟气导入到缓冲室12内。
参考图4,旋风分离器22主要由壳体221、进气端222、排气端223和排尘端224组成,用于分离高温烟气中的烟尘。旋风分离器22均布在除尘室14内部,其进气端与除尘室14连接,排气端与排气室14连接,排尘端与集尘室16连接,高温烟气流入到壳体221内部沿着壳体221的内壁做圆周运动,该过程中烟气中的烟尘被分离出来,落入到集尘室16内,经过处理的高温烟气流入到排气室14内,在排气室14汇集后流入到换热装置23内进行换热。
参考图1,一实施例中,换热装置23为余热锅炉,流入到余热锅炉内进行热量交换后排出。另一实施例中,换热装置23为管式换热器或者板式换热器。
为了使从导管21流入到缓冲室12内的烟气能够均匀的分散,一实施例中,在缓冲室12内安装了导风装置,主要由固定安装在缓冲室12内壁上的支架31和安装在支架31上的环形导风板32组成,环形导风板32的数量可以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作用是引导高温烟气向缓冲室12的其他区域流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形导风板32的引导作用,一实施例中,在高温烟气的流动方向上,环形导风板32的截面积趋于增加,这样高温烟气遇到倾斜的环形导风板32后,能够沿着环形导风板32的引导流动到缓冲室12的其他区域内,而不是集中在导管21正下方的区域内。
一实施例中,分流室13的底面上均布有锥形导风管33,其两端分别与分流室13和除尘室15连通,并且在高温烟气的流动方向上,锥形导风管33的截面积趋于增加。锥形导风管33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将分流室13内的高温烟气定向引导到指定的区域,还能够进一步降低高温烟气的流速。
参考图2和图4,一实施例中,在除尘室15的底面上增加了导向体34,导向体34位于锥形导风管33的正下方,作用是引导高温烟气流动,降低其与楚尘室15底面接触的流速损失。另一实施例中,导向体34与高温烟气接触的表面为曲面,进一步降低高温烟气的流速损耗。
分离出的烟尘滞留在集尘室16内,因为其中同样含有大量的热量,因此集尘室16内的温度比较高,为了回收这部分热量,一实施例中,增加了二级换热装置。二级换热装置主要由换热水箱41、进水管42和排水管43组成,其中换热水箱41安装在集尘室16的外壁上,将集尘室16包裹住,进水管42向换热水箱41内注水,排水管43将换热水箱41内的水排出来。
集尘室16内滞留的灰尘不方便清理,一般情况下只能停机清理或者工作人员在高温的环境中进行清理作业,为了提高清理的便捷性,一实施例中,增加了清洗装置。清洗装置主要由清洗池51、第一管道52、第二管道53和循环泵54组成,清洗池51内存放有水,第一管道52和第二管道53将清洗池51于集尘室16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循环泵54为一台或者两台,一台时安装在第一管道52或者第二管道53上,两台时第一管道52或者第二管道53各安装一台,用于给水提供动力,使其能够在清洗池51与集尘室16之间循环流动。为了延长循环泵54的使用寿命,另一实施例中,循环泵54选用渣浆泵。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高温烟气通过导管21流入缓冲室12,流速下降,接着流入到分流室13。在导风装置的引导下流动到分流室13内的各个区域,然后沿着锥形导风管33流动到除尘室15。接着在导向体34的引导在流入到每一个旋风分离器22内进行分离,分离出的灰尘落入到集尘室16,分离出的高温气体流入到排气室14内,在排气室14汇集后最终流入到换热装置23内进行热量交换。
随着该过程的持续进行,集尘室16内的温度逐渐升高,换热水箱41内水的温度也随之上升,此时通过排水管43将里面的水放出来,供给车间使用,并通过进水管42向换热水箱41内补水。
该过程中集尘室16内的烟尘量也会逐渐增多,此时循环泵54启动,通过第一管道52或者第二管道53向集尘室16内注水,利用流水将集尘室16内的烟尘带出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塔(11),其内自上而下设有缓冲室(12)、与缓冲室(12)连通的分流室(13)、排气室(14)、除尘室(15)和集尘室(16);
导管(21),设在处理塔(11)上并与缓冲室(12)连接,用于向缓冲室(12)内导入高温烟气;
旋风分离器(22),均布在除尘室(15)内,其进气端与除尘室(15)连接,排气端与排气室(14)连接,排尘端与集尘室(16)连接;
换热装置(23),与排气室(14)连通,用于收集从排气室(14)内流出空气中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室(12)内设有导风装置;
所述导风装置包括设在缓冲室(12)内壁上的支架(31)和设在支架(31)上的环形导风板(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高温烟气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环形导风板(32)的截面积趋于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室(13)的底面均布有锥形导风管(33),所述锥形导风管(33)的两端分别与分流室(13)和除尘室(15)连通,在高温烟气的流动方向上,所述锥形导风管(33)的截面积趋于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室(15)的底面上设有导向体(34),所述导向体(34)位于锥形导风管(33)的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级换热装置;
所述二级换热装置包括设在集尘室(16)外壁上的换热水箱(41)、与换热水箱(41)连接的进水管(42)和与换热水箱(41)连接的排水管(4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装置;
所述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池(51)、将清洗池(51)与集尘室(16)连接的第一管道(52)和将清洗池(51)与集尘室(16)连接的第二管道(53);
所述第一管道(52)和/或第二管道(53)上设有循环泵(5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54)为渣浆泵。
CN201921916677.4U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Active CN210952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6677.4U CN210952391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6677.4U CN210952391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52391U true CN210952391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82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16677.4U Active CN210952391U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52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9718B (zh) 一种回转窑余热回收系统
CN104930531B (zh) 尾热回收除尘一体式生物质锅炉
CN105509492B (zh) 一种氧化铝回转窑烟气余热及co2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3255260A (zh) 一种转炉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系统及布袋除尘工艺
CN108355420A (zh) 一种石灰窑烟气再循环系统
CN206944212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2902252U (zh) 一种利用锅炉尾气余热加热锅炉的进水装置
CN208320222U (zh) 一种石灰窑烟气再循环系统
CN207035777U (zh) 一种带有干燥装置的燃料输送系统
CN210952391U (zh) 一种回转窑尾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209917496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冶炼炉除尘设备
CN204198772U (zh) 一种高炉煤气除尘和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01482373B (zh) 转炉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06895433A (zh)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锅炉
CN104001402A (zh) 一种尾气处理系统
CN107500294A (zh) 一种活性炭生产系统
CN210543447U (zh) 一种蒸汽冷凝收集装置
CN203625414U (zh) 一种全过程回收余热的碳钢转炉干法布袋除尘装置
CN203286573U (zh) 一种含盐废水焚烧处理系统
CN102954481B (zh) 锅炉烟道热量回收节能环保系统
CN204923918U (zh) 石灰窑炉烟气换热器
CN205156000U (zh) 一种带除尘装置的炼油催化剂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1382701Y (zh) 转炉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9571884U (zh) 一种利用铸铁机脱模生铁块余热烘干高炉水渣的系统
CN108397786A (zh) 一种余热可回收利用的烟气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