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46440U - 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46440U
CN210946440U CN201921263715.0U CN201921263715U CN210946440U CN 210946440 U CN210946440 U CN 210946440U CN 201921263715 U CN201921263715 U CN 201921263715U CN 210946440 U CN210946440 U CN 210946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able
cable trench
cantilever
urban railway
sound b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637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盛
李经纬
林飞
邱绍峰
葛钰
李加祺
周明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637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46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46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46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包括设于箱梁(1)顶部轨道梁(2),还包括从所述箱梁(1)的横向两侧向内依次设置的强电电缆沟(6)和弱电电缆沟(7);所述强电电缆沟(6)中设有接触网立柱(4)和声屏障立柱(8),所述接触网立柱(4)设于两个相邻的声屏障立柱(8)之间,且所述接触网立柱(4)的横截面与所述声屏障立柱(8)的底部基础的截面纵向上具有一段重叠;所述强电电缆沟(6)中还设有信号机(10),所述信号机(10)、所述声屏障立柱(8)以及所述接触网立柱(4)之间位于不同的横向截面上错开布置;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桥面空间,解决在相对较小桥面宽度范围内市域铁路各系统设备结构的设置。

Description

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域铁路高架区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
背景技术
市域铁路,也称市域轨道交通,是专门在比邻城市、城区之间运营的以铁路技术装备为基础的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系统,是连接城市市区与郊区及城市周围几十公里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城镇或城市圈的快速大容量公交化公共交通方式。市域铁路运营时速一般在120~200km/h之间,站间距较小,与城市轨道交通相比,它具有平均站间距较大、载客量大、速度目标值高、旅行速度高、行车密度适中等特点,还能实现与国家铁路干线的互联互通,增强城市对外辐射能力。
市域铁路系统目前运营的有上海金山市域铁路、余姚城际铁路等,上述两条线路没有设单独的市域铁路线路,均采用国铁的线路,因此考虑到与国铁互联互通的要求,其采用信号和通信系统均与国铁干线铁路系统。
目前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国内仅有温州市域铁路系统,该市域铁路采用市域D型车,设有单独的市域铁路线路,需要建立适用于市域铁路的信号和通信系统,首先,需要设计与国铁不同的供电、电力、信号和通信系统,其次,高架区间的各系统设备与国铁的也有所不同。另外,上海金山市域铁路和余姚城际高架区间采用国铁线路,桥梁宽度为12.6m,但是市域铁路的桥梁宽度较窄,目前还没有一种适应市域铁路窄型桥梁的高架区间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充分利用了桥面空间,解决在相对较小桥面宽度范围内完成市域铁路各系统设备结构的设置,实现了桥面各个系统设备布置美观协调,节省工程投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包括设于箱梁顶部轨道梁,还包括从所述箱梁的横向两侧向内依次设置的强电电缆沟和弱电电缆沟;其中,
所述强电电缆沟中设有接触网立柱和声屏障立柱,所述接触网立柱设于两个相邻的声屏障立柱之间,且所述接触网立柱的横截面与所述声屏障立柱的底部基础的截面纵向上具有一段重叠;
所述强电电缆沟中靠近轨道侧沟壁处还设有信号机,所述信号机、所述声屏障立柱以及所述接触网立柱之间位于不同的横向截面上,错开布置;
所述弱电电缆沟靠近所述列车的一侧设有防护墙,该防护墙侧面设有通信支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通信支架上方设有通信电缆。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支架为直角支架结构,其竖直部件与所述防护墙紧贴,所述通信电缆设于水平部件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电缆以及所述通信支架纵向上连续设置。
进一步地,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接触网立柱之间设有多个所述声屏障立柱。
进一步地,所述强电电缆沟和所述弱电电缆沟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强电电缆沟和所述弱电电缆沟为连续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强电电缆沟和所述弱电电缆沟顶部设有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网立柱顶部设有受电弓,所述受电弓包括平腕臂绝缘子、平腕臂、斜腕臂绝缘子以及斜腕臂,所述平腕臂绝缘子和所述斜腕臂绝缘子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接触网立柱内侧,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平腕臂和所述斜腕臂固定连接,且所述斜腕臂通过套管座与所述平腕臂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斜腕臂底部设有定位管,该定位管的一端与其相连,另一端通过定位管吊杆与所述平腕臂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管的底部固定设有防风拉线和限位定位器,该防风拉线和限位定位器一端分别与所述定位管连接,另一端两者相互连接,且与所述列车顶部相连。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在相对较窄的市域铁路高架桥面上,根据各个系统在线路方向布置的特点不同,实现信号系统、强弱电管沟、接触网立柱以及声屏障立柱之间的交错布置,充分利用了桥面空间,解决在相对较小桥面宽度范围内完成市域铁路各系统设备结构的设置,实现了桥面各个系统设备布置美观协调,节省工程投资。
(2)本实用新型的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利用桥梁的防护墙体布置通信电缆,保证通信电缆与列车车体之间的合理距离,通信电缆通过支架固定在防护墙体上,满足限界设计要求,布局紧凑美观。
(3)本实用新型的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声屏障立柱的底部基础与接触网立柱纵线部分重叠,一方面不影响强电电缆沟中电缆的布置,也不影响接触网立柱的布置,另一方面,该方式能够节约横向宽度设计。
(4)本实用新型的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信号机邻靠近轨道侧强电电缆沟6沟壁布置,在满足强电敷设相关的转弯半径要求的前提下,有利于使其不被接触网立柱遮挡,以保证信号机在司机可视范围内,统一了强弱电管线敷设路径和信号机布置方式,满足了信号系统的眺望要求。
(5)本实用新型的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强电电缆沟和弱电电缆沟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通过墙体隔开,有利于满足强弱电之间安全距离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横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图1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I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II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的A-A断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涉及的受电弓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箱梁、2-轨道梁、3-列车、4-接触网立柱、5-受电弓、6-强电电缆沟、7-弱电电缆沟、8-声屏障立柱、9-栏杆、10-信号机、11-防护墙、12-通信电缆、13-通信支架;501-腕臂底座、502-平腕臂绝缘子、503-套管单耳、504-平腕臂、505-套管座、506-腕臂支撑、507-斜腕臂绝缘子、508-斜腕臂、509-定位管吊杆、510-定位管、511-防风拉线、512-限位定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目的在于避免设备之间相互干涉,不影响区间设备检修,并且同时满足高架区间的景观要求,为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横断面示意图,每两个相邻的站台之间,箱梁1上方的区间为高架区间,如图1所示,在市域铁路中,箱梁1的顶部中间设有的轨道梁2,用于其上方双线的列车3的行驶,列车的两侧呈对称结构,列车的横向两侧对称设有接触网立柱4,其顶部靠近列车一侧设有受电弓5,用于列车行驶过程中的供电。
进一步地,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I区域局部放大图。结合图2和图4,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还包括,接触网立柱4、强电电缆沟6、弱电电缆沟7、声屏障立柱8、栏杆9、信号机10、防护墙11、通信电缆12以及通信支架13。从箱梁1的横向两侧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强电电缆沟6和弱电电缆沟7,其中接触网立柱4、声屏障立柱8以及信号机10均位于强电电缆沟6中。
具体地,如图2涉及的俯视图,利用各个系统设备疏密不同的特征,能够实现各个系统设备错开布置,其中相比接触网立柱4,声屏障立柱8布置较为紧密,因为声屏障立柱8整体受风载荷的影响较大,采用更加密集的基础布置,有利于增强声屏障的强度。纵向相邻的两个接触网立柱4之间设有多个声屏障立柱8,且从图2中不难看出,接触网立柱4设于两个相邻的声屏障立柱8之间,并且从纵向看,接触网立柱4的截面与声屏障立柱8的底部基础的截面具有一段重叠,即接触网立柱4底部基础横向一部分位于声屏障立柱8同一纵线上,另一部分位于强电电缆沟6中,但是接触网立柱4上端与声屏障立柱8同一纵线上没有重叠。本实用新型的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声屏障立柱8的底部基础与接触网立柱纵线部分重叠,一方面不影响强电电缆沟6中电缆的布置,也不影响接触网立柱4的布置,另一方面,该方式能够减少横向宽度的设计,节约施工预算。
进一步地,强电电缆沟6和弱电电缆沟7在本实用新型的高架区间中为连续结构,强电电缆沟6设于弱点电缆沟7的外侧,高架区间结构横向两侧呈对称设置。
如图4所示,I区域为信号机10位置的剖面图。信号机10底部设于强电电缆沟6中,且设于靠近轨道侧强电电缆沟6沟壁处,接触网立柱4、声屏障立柱8以及信号机10之间位于不同的横向截面上,错开布置。通信系统一般根据使用主体的不同分为专用无线通信漏缆和公安无线漏缆,区间每隔一定距离安装无线通信区间设备,通信系统延轨道线路敷设,无线通信漏缆安装高度范围和距离车体的距离相对固定。信号系统在高架区间按地面信号显示行车时,其显示距离不宜小于400m,因此在此范围内信号机10不能被桥面其他系统设备遮挡。本实用新型的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信号机10靠近轨道侧强电电缆沟6沟壁布置,在满足强电敷设相关的转弯半径要求的前提下,有利于使其不被接触网立柱4遮挡,以保证信号机10在司机可视范围内,统一了强弱电管线敷设路径和信号机布置方式,满足了信号系统的眺望要求。接触网立柱4、声屏障立柱8以及信号机10底部基础在强电电缆沟6之间错开布置,没有沟壁的设置,在不影响电缆布置的同时,能够减小高架区间结构的横向快递。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信号机10之间的距离间隔1km。
优选地,声屏障立柱8的底部通过螺栓与箱梁1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弱电电缆沟7靠近列车3的一侧设有防护墙11,防护墙11的靠近列车3的侧面设有通信支架13与其固定连接,通信支架13为直角支架结构,其中通信支架13竖直部件与防护墙11紧贴,通信支架13水平部件上方设有通信电缆12。通信支架13中水平部件顶部标高低于防护墙11;通信电缆12的顶部高于防护墙11。防护墙11、通信电缆12以及通信支架13为纵向上连续的设计。另外,声屏障立柱8的外侧还设有栏杆9,栏杆9在高架区间中为通长设计,并且,栏杆9的高度低于声屏障立柱8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将通信电缆12通过通信支架13固定于防护墙11的侧壁上,实现了通信电缆12与列车3具有足够近的距离,又不影响列车1的行驶,保证了列车通信的质量,满足通信系统与列车之间的布置要求。本实用新型的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利用桥梁的防护墙体布置通信电缆,保证通信电缆与列车车体之间的合理距离,通信电缆通过支架固定在防护墙体上,满足限界设计要求,布局紧凑美观。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图1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声屏障立柱8由若干单元纵向拼接而成,且信号机10的高度小于接触网立柱4和声屏障立柱8的高度。
优选地,各相邻的两个接触网立柱4之间的距离相同,各相邻的两个声屏障立柱8之间的距离相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II区域局部放大图,如图5所示,II区域为接触网立柱4处的剖面图,接触网立柱4底部通过螺栓与箱梁1固定连接,且与图2相对应的,接触网立柱4的底部基础与声屏障立柱8纵线上一部分重叠。
进一步地,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的A-A断面图,结合图5和图6可以看出,强电电缆沟6和弱电电缆沟7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通过墙体隔开,有利于满足强弱电之间安全距离的要求。并且,强电电缆沟6和弱电电缆沟7顶部设有盖板,弱电电缆沟7、强电电缆沟6顶部盖板和防护墙11标高一致。
另外,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涉及的受电弓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涉及的受电弓,包括:平腕臂绝缘子502、平腕臂504、斜腕臂绝缘子507、斜腕臂508、定位管吊杆509、定位管510、防风拉线511以及限位定位器512。其中,平腕臂绝缘子502和斜腕臂绝缘子507分别通过腕臂底座501固定于接触网立柱4内侧(靠近列车一侧),平腕臂绝缘子502和斜腕臂绝缘子507的另一端分别与平腕臂504和斜腕臂508固定连接,且斜腕臂508通过套管座505与平腕臂504相连,平腕臂504和斜腕臂508之间还设有腕臂支撑506,且腕臂支撑506分别通过套管单耳与平腕臂504和斜腕臂508固定。斜腕臂508底部设有定位管510,定位管510的一端与斜腕臂508相连,另一端通过定位管吊杆509与平腕臂504相连。定位管510的底部固定设有防风拉线511以及限位定位器512,防风拉线511和限位定位器512一端分别与定位管510连接,另一端相互连接,并且与列车3顶部相连实现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在相对较窄的市域铁路高架桥面上,根据各个系统在线路方向布置的特点不同,实现信号系统、强弱电管沟、接触网立柱以及声屏障立柱之间的交错布置,充分利用了桥面空间,解决在相对较小桥面宽度范围内完成市域铁路各系统设备结构的设置,实现了桥面各个系统设备布置美观协调,节省工程投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包括设于箱梁(1)顶部轨道梁(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箱梁(1)的横向两侧向内依次设置的强电电缆沟(6)和弱电电缆沟(7);其中,
所述强电电缆沟(6)中设有接触网立柱(4)和声屏障立柱(8),所述接触网立柱(4)设于两个相邻的声屏障立柱(8)之间,且所述接触网立柱(4)的横截面与所述声屏障立柱(8)的底部基础的截面纵向上具有一段重叠;
所述强电电缆沟(6)中靠近轨道侧沟壁处还设有信号机(10),所述信号机(10)、所述声屏障立柱(8)以及所述接触网立柱(4)之间位于不同的横向截面上,错开布置;
所述弱电电缆沟(7)靠近列车(3)的一侧设有防护墙(11),该防护墙(11)侧面设有通信支架(13)与其固定连接,所述通信支架(13)上方设有通信电缆(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支架(13)为直角支架结构,其竖直部件与所述防护墙(11)紧贴,所述通信电缆(12)设于水平部件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电缆(12)以及所述通信支架(13)纵向上连续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纵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接触网立柱(4)之间设有多个所述声屏障立柱(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电缆沟(6)和所述弱电电缆沟(7)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电缆沟(6)和所述弱电电缆沟(7)为连续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电缆沟(6)和所述弱电电缆沟(7)顶部设有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网立柱(4)顶部设有受电弓(5),所述受电弓(5)包括平腕臂绝缘子(502)、平腕臂(504)、斜腕臂绝缘子(507)以及斜腕臂(508),所述平腕臂绝缘子(502)和所述斜腕臂绝缘子(507)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接触网立柱(4)内侧,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平腕臂(504)和所述斜腕臂(508)固定连接,且所述斜腕臂(508)通过套管座(505)与所述平腕臂(504)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腕臂(508)底部设有定位管(510),该定位管(510)的一端与其相连,另一端通过定位管吊杆(509)与所述平腕臂(504)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管(510)的底部固定设有防风拉线(511)和限位定位器(512),该防风拉线(511)和限位定位器(512)一端分别与所述定位管(510)连接,另一端两者相互连接,且与所述列车(3)顶部相连。
CN201921263715.0U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 Active CN210946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3715.0U CN210946440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3715.0U CN210946440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46440U true CN210946440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96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63715.0U Active CN210946440U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464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4239A (zh) * 2019-08-06 2019-11-0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4239A (zh) * 2019-08-06 2019-11-0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31058B1 (ko) 하이브리드 교통 시스템용 궤도를 구비한 교량
CN104912004B (zh) 一种抱轨式轨道交通桥梁疏散检修平台
BR102012002851A2 (pt) via segura e ecolàgica para monotrilhos sobre rodas e de levitaÇço magnÉtica
CN105253150A (zh) 管道交通系统用运输管道
CN215436391U (zh) 一种架空轨道中间连接梁结构及prt交通轨道
CN210946440U (zh) 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
CN111173519A (zh) 基于多仓箱型结构的隧道与横通道连接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WO2015062537A1 (zh) 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以及空中轨道交通立体网络系统
CN112109736B (zh) 一种多式联运复合轨道运输系统
KR101176054B1 (ko) 하이브리드 교통 시스템
CN109398371B (zh) 一种带有电缆支架的阶梯式疏散平台
CN205295914U (zh) 城际铁路用单线简支u梁
CN110424239A (zh) 一种市域铁路高架区间结构
CN202499138U (zh) 双层运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US10508440B1 (en) Security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for border barrier
CN204728225U (zh) 一种抱轨式轨道交通桥梁疏散检修平台
CN109501811B (zh) 一种单边风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205115986U (zh) 轨道交通用连续山型梁
CN201198285Y (zh) 高稳定性低建造成本容易安装的电气化铁路架空电缆装置
CN103144639B (zh) 连续大跨度拱架多级斜拉空中电气化铁道
RU2181328C1 (ru) Транспорт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мегаполиса
CN207277224U (zh) 跨骑式单轨交通桥梁倒挂式声屏障
CN217532618U (zh) 一种刚性接触网门形架装置
CN111762206A (zh) 超导磁浮内置悬挂式空轨交通系统
CN213627587U (zh) 一种基于市域和城际动车组限界设计的盾构隧道断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