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29161U - 一种轮虫培育及清洁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虫培育及清洁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29161U CN210929161U CN201921917202.7U CN201921917202U CN210929161U CN 210929161 U CN210929161 U CN 210929161U CN 201921917202 U CN201921917202 U CN 201921917202U CN 210929161 U CN210929161 U CN 2109291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rotifer
- container
- manual valve
- cul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轮虫培育及清洁分离装置,包括轮虫培养容器,所述轮虫培养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石英加热棒,且底部设置有曝气管路,所述轮虫培养容器的中部通过带有手动阀的第一管路与轮虫分离容器相连通,所述轮虫分离容器的底部也设置有曝气管路,同时其内壁上设置有棉片层,在所述轮虫分离容器内还设置有沿其对角线分布的对角线棉片,同时在对角线棉片的底部悬挂有多个等距分布的重物,所述轮虫分离容器的底部通过带有手动阀的第二管路与废水收集容器相连,所述的废水收集容器位于轮虫分离容器的下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培育装置,特别是一种轮虫培育及清洁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轮虫广泛分布于湖泊、池塘、江河、近海等各类淡、咸水水体中,因其极快的繁殖速率和较高的生产量,在生态系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轮虫是大多数经济水生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在渔业生产上有颇大的应用价值。
在进行轮虫的人工培育时,培育一段时间后,养殖容器中会存有大量的饵料残渣和轮虫的代谢物,一方面影响水质,另一方面在收集轮虫时必不可免地会将上述杂质带出,无法将轮虫与杂质分离开来。
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能够有效地将轮虫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分离,且可以充分利用养殖废水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轮虫培育及清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轮虫培养容器1,所述轮虫培养容器1的侧壁上设置有石英加热棒2,且底部设置有曝气管路3,所述轮虫培养容器1的中部通过带有手动阀的第一管路4与轮虫分离容器5相连通,所述轮虫分离容器5的底部也设置有曝气管路3,同时其内壁上设置有棉片层,在所述轮虫分离容器5内还设置有沿其对角线分布的对角线棉片6,同时在对角线棉片6的底部悬挂有多个等距分布的重物7,所述轮虫分离容器5的底部通过带有手动阀的第二管路8与废水收集容器9相连,所述的废水收集容器9位于轮虫分离容器5的下方,所述废水收集容器9的一端设置有垫块10,且所述垫块10的高度低于轮虫分离容器5的高度,所述垫块10的边沿处设置有刚性的折弯型过滤网11,且所述折弯型过滤网11的折弯方向向上,所述折弯型过滤网11的另一端则通过支撑板支撑,折弯型过滤网11的下方为废水腔12,而支撑板与废水收集容器9之间则为轮虫回收腔13,所述废水收集容器9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轮虫回收腔13相连通的带有手动阀的回收管路,与废水腔12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管路14,所述第三管路14上设置有微滤机15,同时第三管路14的末端与第四管路16和第五管路17相并联,所述第四管路16上设置有紫外灯18和水泵19,且第四管路16的末端与透明微藻培养箱20相连,所述透明微藻培养箱20的内壁上设置有多层均匀分布的环形灯带21,而透明微藻培养箱20的底端则通过第六管路22与轮虫培养容器1相连通,在所述第六管路22上还设置有手动阀和水泵19,所述的第五管路17就连接在第三管路14和第六管路22之间,并且在第五管路17上也设置有手动阀,所述第六管路22上还连接有带有手动阀的第七管路23。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轮虫培育及清洁分离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针对传统的轮虫养殖过程中会,会有大量的饵料残留和代谢废物与轮虫混合在一起,无法将轮虫从上述杂质中分离出来的问题,设计出一种特殊的结构。它利用气流冲击让养殖水体中的杂质粘附在棉片上,而轮虫则在折弯型过滤网的作用下与养殖废水分离,并进入轮虫回收腔中;而养殖废水还会输送到微藻培养箱中,为微藻的生长提供营养。本种分离装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各个机构之间通过管路相互连接且各司其职,它具有轮虫培育、轮虫分离、轮虫回收、废水处理、废水再利用以及轮虫饵料的培育和投放功能,与传统的同类装置相比,功能更全,具备多种优点,因此可以说它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有利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轮虫培育及清洁分离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轮虫培养容器1,所述轮虫培养容器1的侧壁上设置有石英加热棒2,且底部设置有曝气管路3,所述轮虫培养容器1的中部通过带有手动阀的第一管路4与轮虫分离容器5相连通,所述轮虫分离容器5的底部也设置有曝气管路3,同时其内壁上设置有棉片层,在所述轮虫分离容器5内还设置有沿其对角线分布的对角线棉片6,同时在对角线棉片6的底部悬挂有多个等距分布的重物7,所述轮虫分离容器5的底部通过带有手动阀的第二管路8与废水收集容器9相连,所述的废水收集容器9位于轮虫分离容器5的下方,所述废水收集容器9的一端设置有垫块10,且所述垫块10的高度低于轮虫分离容器5的高度,所述垫块10的边沿处设置有折弯型过滤网11,且所述折弯型过滤网11的折弯方向向上,所述折弯型过滤网11的另一端则通过支撑板支撑,折弯型过滤网11的下方为废水腔12,而支撑板与废水收集容器9之间则为轮虫回收腔13,所述废水收集容器9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轮虫回收腔13相连通的带有手动阀的回收管路,与废水腔12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管路14,所述第三管路14上设置有微滤机15,同时第三管路14的末端与第四管路16和第五管路17相并联,所述第四管路16上设置有紫外灯18和水泵19,且第四管路16的末端与透明微藻培养箱20相连,所述透明微藻培养箱20的内壁上设置有多层均匀分布的环形灯带21,而透明微藻培养箱20的底端则通过第六管路22与轮虫培养容器1相连通,在所述第六管路22上还设置有手动阀和水泵19,所述的第五管路17就连接在第三管路14和第六管路22之间,并且在第五管路17上也设置有手动阀,所述第六管路22上还连接有带有手动阀的第七管路2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虫培育及清洁分离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将轮虫放置在轮虫培养容器1中进行培养,并将微藻放置在透明微藻培养箱20中进行培养,轮虫养殖过程中,可定时打开第六管路22上的水泵19,将带有微藻的水体泵送到轮虫培养容器1中,为轮虫提供饵料(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微藻的量不足,还可以直接向轮虫培养容器1中投喂轮虫饵料),养殖过程中可利用石英加热棒2为养殖轮虫的水体加热,以加快轮虫的成长速度;
轮虫养殖到可收获的规格后,打开第一管路4上的手动阀,混有轮虫的水体进入轮虫分离容器5中,打开供气管路,通过曝气管路3在轮虫分离容器5中进行曝气处理,曝气过程中,轮虫和饵料残渣、排泄物等杂质一同被气体吹送到轮虫分离容器5的中上部,杂质会粘附在棉片层和对角线棉片的表面,从而实现轮虫与杂质的分离;
曝气处理一段时间后,打开第二管路8上的手动阀,相对纯净的含有轮虫的海水进入废水收集容器9中,具体说是进入垫块10上方的区域,随着水位的不断上涨,海水会透过折弯型过滤网11的左半部分并落入其下方的废水腔12中,当水位超过折弯型过滤网11的最高处时,一部分海水和轮虫会从该处溢流并进入轮虫回收腔13中,并在经过右半部分的过程中再次对海水和轮虫进行分离,也就是说最终进入轮虫回收腔13中的轮虫,不会含有太多的海水;使用者可通过回收管路将轮虫回收腔13中的轮虫收集起来;
当废水腔12中的废水积攒满后,使用者可将第四管路16上的手动阀关闭,打开第六管路22上的水泵19,废水通过第三管路14、第五管路17和第六管路22重新回到轮虫培养容器1中,进行循环利用;还可以将第五管路17上的手动阀关闭,打开第四管路16上的水泵,让废水通过第三管路14、第四管路16进入到透明微藻培养箱20中,利用废水中富含的营养物质为微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设置在第三管路14上的微滤机15滤去废水中的一些体积较小的轮虫和原生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等等,防止废水中的敌害生物进入轮虫培养容器1或透明微藻培养箱20中;紫外灯18能够除去废水中的大量光合细菌,防止光合细菌进入透明微藻培养箱20,避免光合细菌与微藻进行竞争;同时还可以消灭大多数的病原微生物;透明微藻培养箱20中设置的多个环形灯带21,能够在自然光找条件不足的时候,为微藻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促进微藻的生长。
使用过程中,如有必要,可通过第七管路23向轮虫培养容器1中补充新鲜的海水。
Claims (1)
1.一种轮虫培育及清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轮虫培养容器(1),所述轮虫培养容器(1)的侧壁上设置有石英加热棒(2),且底部设置有曝气管路(3),所述轮虫培养容器(1)的中部通过带有手动阀的第一管路(4)与轮虫分离容器(5)相连通,所述轮虫分离容器(5)的底部也设置有曝气管路(3),同时其内壁上设置有棉片层,在所述轮虫分离容器(5)内还设置有沿其对角线分布的对角线棉片(6),同时在对角线棉片(6)的底部悬挂有多个等距分布的重物(7),所述轮虫分离容器(5)的底部通过带有手动阀的第二管路(8)与废水收集容器(9)相连,所述的废水收集容器(9)位于轮虫分离容器(5)的下方,所述废水收集容器(9)的一端设置有垫块(10),且所述垫块(10)的高度低于轮虫分离容器(5)的高度,所述垫块(10)的边沿处设置有刚性的折弯型过滤网(11),且所述折弯型过滤网(11)的折弯方向向上,所述折弯型过滤网(11)的另一端则通过支撑板支撑,折弯型过滤网(11)的下方为废水腔(12),而支撑板与废水收集容器(9)之间则为轮虫回收腔(13),所述废水收集容器(9)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轮虫回收腔(13)相连通的带有手动阀的回收管路,与废水腔(12)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管路(14),所述第三管路(14)上设置有微滤机(15),同时第三管路(14)的末端与第四管路(16)和第五管路(17)相并联,所述第四管路(16)上设置有紫外灯(18)和水泵(19),且第四管路(16)的末端与透明微藻培养箱(20)相连,所述透明微藻培养箱(20)的内壁上设置有多层均匀分布的环形灯带(21),而透明微藻培养箱(20)的底端则通过第六管路(22)与轮虫培养容器(1)相连通,在所述第六管路(22)上还设置有手动阀和水泵(19),所述的第五管路(17)就连接在第三管路(14)和第六管路(22)之间,并且在第五管路(17)上也设置有手动阀,所述第六管路(22)上还连接有带有手动阀的第七管路(2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17202.7U CN210929161U (zh) | 2019-11-08 | 2019-11-08 | 一种轮虫培育及清洁分离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17202.7U CN210929161U (zh) | 2019-11-08 | 2019-11-08 | 一种轮虫培育及清洁分离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29161U true CN210929161U (zh) | 2020-07-07 |
Family
ID=71399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91720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929161U (zh) | 2019-11-08 | 2019-11-08 | 一种轮虫培育及清洁分离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29161U (zh) |
-
2019
- 2019-11-08 CN CN201921917202.7U patent/CN21092916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36509B2 (en) | Probiotic system and aquaculture devices | |
CN108439711A (zh) | 一种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一体化处理净化系统及方法 | |
CN205648738U (zh) | 一种凡纳滨对虾生态工业化养殖系统 | |
CN211241202U (zh) | 一种耐海水蔬菜与水产动物的立体共养装置 | |
Persoone et al. | Mass culture of algae: a bottleneck in the nursery culturing of molluscs | |
CN104094874B (zh) | 一种工厂蟹养殖系统 | |
CN211770859U (zh) | 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 |
CN106035190B (zh) | 一种海水工厂化循环水系统的双通道水处理方法 | |
CN108064796A (zh) | 一种养殖箱、自净化生态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 |
CN107018941A (zh) | 一种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及浮箱 | |
CN111115962B (zh) | 一种多组合处理工厂化海水养殖尾水的方法 | |
CN1176760C (zh) | 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方法 | |
CN207754365U (zh) | 一种三文鱼水循环养殖系统 | |
CN210287030U (zh) | 微藻培养系统 | |
CN204697752U (zh) | 一种节能型育珠系统 | |
CN112806185A (zh) | 一种水稻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 |
CN205455446U (zh) | 淡水轮虫培育系统 | |
CN210929161U (zh) | 一种轮虫培育及清洁分离装置 | |
CN217826396U (zh) | 一种陆基圆池多层次罗氏沼虾养殖系统 | |
CN108328848A (zh) | 养殖水质的归零处理方法 | |
CN108633800B (zh) | 淡水珍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养殖方法 | |
CN105613433B (zh) | 淡水轮虫培育方法及系统 | |
CN206651233U (zh) | 一种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及浮箱 | |
CN209677123U (zh) | 一种鱼稻共生养殖装置 | |
CN111018095B (zh) | 一种控制蓝藻门微囊藻属水华的方法和便捷式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7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