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3433B - 淡水轮虫培育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淡水轮虫培育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3433B
CN105613433B CN201610120026.9A CN201610120026A CN105613433B CN 105613433 B CN105613433 B CN 105613433B CN 201610120026 A CN201610120026 A CN 201610120026A CN 105613433 B CN105613433 B CN 1056134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animalcule
culture
wheel
microalgae
biofil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200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13433A (zh
Inventor
刘汉勤
黄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kangda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onne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onne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onne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200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134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13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3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13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3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淡水轮虫培育方法,该方法为由轮虫培养装置排出的轮虫培养废水经循环水处理工艺处理后返回轮虫培养装置循环利用;需要对轮虫喂食时,至少分流部分轮虫培养废水用于轮虫所需食物的培育。还涉及一种淡水轮虫培育系统,包括轮虫培养装置、循环水处理回路及食物培育回路,两回路的入口端均与轮虫培养装置的出水口连接,两回路的出口端均连接至轮虫培育装置,两回路上均设有流量调节机构。本发明采用双回路的方式进行轮虫培育,只需在轮虫喂食这少部分时间内对部分培养废水进行相应处理,即间歇式分流,可减少处理压力和运行成本,降低固定投入和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淡水轮虫培育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淡水轮虫培育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轮虫在在天然水体中分布广泛,具有个体较小、繁殖迅速、易被水生动物捕食和消化吸收等特点。鱼类的生长过程中,对轮虫等活性饵料有一定需求,尤其是在仔鱼内源性营养转外源性营养阶段,其消化酶系统发育不够完善,需要动物性活性饵料来提供营养和促进生长。因此,在水产养殖上,轮虫常常作为仔鱼的开口饵料,同时也是甲壳类动物幼体的优质饵料。
但天然水体中存在的轮虫无法满足生产实际的需求,其捕捞、富集和强化都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因此,大规模培养轮虫是现代渔业尤其是育苗生产的迫切需求。国内外对轮虫大规模培育的技术工艺研究大多集中在海水轮虫上,而对淡水轮虫的大规模高密度培育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淡水轮虫与海水轮虫的培育存在较大的差别,用于培育的海水轮虫(如褶皱臂尾轮虫)一般比用于培育的淡水轮虫(如萼花臂尾轮虫)的个体要大,生长所需要的环境也不相同。褶皱臂尾轮虫虽然能部分存活在淡水中,但要在淡水中培养高密度的褶皱臂尾轮虫极为困难。因此,需要发展一类能够大规模高密度培育淡水轮虫的技术和工艺,以满足需求量日益增大的淡水鱼苗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淡水轮虫培育方法及系统,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淡水轮虫培育方法,由轮虫培养装置排出的轮虫培养废水经循环水处理工艺处理后返回轮虫培养装置循环利用;需要对轮虫喂食时,至少分流部分轮虫培养废水用于轮虫所需食物的培育。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轮虫所需食物为微藻。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循环水处理工艺包括初步过滤步骤,用于培育微藻的轮虫培养废水由经初步过滤步骤后的轮虫培养废水分流得到,且经精细过滤步骤滤去轮虫后再用于微藻的培育。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循环水处理工艺还包括生物过滤步骤,所述生物过滤步骤在放置有悬浮填料的生物过滤装置中进行;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生物过滤系统预培养:向生物过滤装置中放置悬浮填料、注水、接种菌种并加入菌种生长所需碳源和氮源,曝气进行生物过滤系统的预培养;
轮虫培育系统启动:预培养工作完成后,向轮虫培养装置中放入轮虫幼虫或卵,注入轮虫培养用水,向微藻培育装置中接入藻种并加入培养液,开始轮虫的培育;
轮虫培育日常管理:轮虫培育过程中,持续进行轮虫培养废水循环处理,具体为,轮虫培养装置排出的轮虫培养废水依次经初步过滤步骤、紫外线消毒步骤及生物过滤步骤后返回至轮虫培养装置中循环利用;需要对轮虫喂食时,将经初步过滤步骤和紫外线消毒步骤处理后的轮虫培养废水分流出一部分,该部分轮虫培养废水经精细过滤装置滤去轮虫后引入至加药器中与微藻培养原液混合,混合液送入微藻培育装置中用于微藻培育,送入微藻培育中的混合液量达到要求量时,停止引入轮虫培养废水,将部分培育得到的藻液送入轮虫培养装置用于轮虫喂食;轮虫培育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收集初步过滤步骤滤下的轮虫,该部分轮虫进行强化后用于水产养殖。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淡水轮虫培育系统,包括轮虫培养装置、用于净化轮虫培养废水的循环水处理回路及用于培育轮虫所需食物的食物培育回路,所述循环水处理回路及所述食物培育回路的入口端均与所述轮虫培养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循环水处理回路及所述食物培育回路的出口端均连接至所述轮虫培育装置,所述循环水处理回路及所述食物培育回路上均设有流量调节机构。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循环水处理回路上设有初步过滤装置,于所述初步过滤装置之后的循环水处理管路上连接一分支管路,所述分支管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精细过滤装置及微藻培育装置并连接至轮虫培养装置,所述分支管路及所述分支管路之前的循环水处理管路构成所述食物培育回路。
作为实施例之一,于所述精细过滤装置与所述微藻培育装置之间的食物培育管路上设有加药器。
作为实施例之一,位于所述加药器底部的出水口连接有呈倒U型结构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顶端所在位置与预设的加药器内虹吸抽取开始液位高度适配,所述虹吸管出口端与所述微藻培育装置连通。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微藻培育装置通过藻液抽取泵与所述轮虫培养装置连接,所述微藻培育装置内配置有液位检测机构,所述液位检测机构与所述藻液抽取泵联锁控制。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初步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袋和滤液收集器件,所述过滤网袋可拆卸架设于所述滤液收集器件内,所述过滤网袋的网孔目数在80~120目。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精细过滤装置采用微滤机或超滤装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循环水处理回路上还设有生物过滤装置,沿水流方向所述生物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初步过滤装置之后;所述生物过滤装置包括生物过滤桶、置于所述生物过滤桶内的悬浮填料及向所述生物过滤桶内曝气的曝气机构。
作为实施例之一,于所述初步过滤装置与所述生物过滤装置之间的循环水处理管路上还设有紫外线消毒器。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循环水处理回路上还设有流量调节器,所述流量调节器具有一废水入口和两废水出口,两所述废水出口上分别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废水入口与所述紫外线消毒器出水口连通,其中一所述废水出口与所述生物过滤装置入水口连通,另一所述废水出口与所述分支管路入口端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实现了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双回路的方式进行轮虫培育,其中,循环水处理回路在日常轮虫培育过程中持续对轮虫培养废水进行净化处理,食物培育回路在日常轮虫喂食时分流部分轮虫培养废水用于食物培育,因此只需在轮虫喂食这少部分时间内对部分培养废水进行相应处理,即间歇式分流,避免全天候进行全部水体的进入食物培育装置前的复杂处理,可减少处理压力和运行成本,降低固定投入和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淡水轮虫培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淡水轮虫的高密度培育技术,要实现淡水轮虫的高密度培育,关键技术在于及时排走淡水轮虫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为轮虫提供清洁优质的生长环境,以及及时为淡水轮虫提供食物。基于以上两点,高密度淡水轮虫培育方法需要同时具备:①循环水处理系统,将淡水轮虫培养产生的废水处理回用,除去轮虫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②高密度高纯度的食物培养系统,为轮虫生长提供营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淡水轮虫培育方法为,由轮虫培养装置1排出的轮虫培养废水经循环水处理工艺处理后返回轮虫培养装置1循环利用;需要对轮虫喂食时,至少分流部分轮虫培养废水用于轮虫所需食物的培育。采用循环水处理工艺对轮虫培养废水进行处理主要在于净化轮虫培养废水,去除废水中的固体废物及氨氮等有害物质;其中,应根据生产需求确定培养废水的循环流量,可通过轮虫培养装置1中的水位控制器控制,轮虫培养过程中,持续进行上述轮虫培养废水的循环处理,实现培养液体的循环利用,保证轮虫的高密度培养。根据轮虫喂食需要,每天定时或不定时进行上述轮虫培养废水分流操作,将分流出的轮虫培养废水用于食物的培育,轮虫培养废水中含有的轮虫分泌物可促进细菌或藻类等轮虫食物的生长。针对不同食物的培育,分流的轮虫培养废水经不同处理工艺处理后进入食物培育装置内,为避免轮虫培养废水中携带的轮虫对食物培育过程的不利影响(避免培育产生的食物被轮虫吃掉),上述处理工艺均应包括轮虫的精细过滤处理过程,以尽量滤去废水中全部的轮虫。由于采用分流的措施提取部分轮虫培养废水用于食物培育,因此只需在轮虫喂食这少部分时间内对部分培养废水进行相应处理,即间歇式分流,避免全天候进行全部水体的进入食物培育装置前的复杂处理,可减少处理压力和运行成本,降低固定投入和运行成本。
优选地,上述轮虫所需食物采用藻类食物,进一步优选为采用微藻。对于微藻的培育,轮虫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可促进微藻的生长,而且轮虫分泌物可调整藻类的菌落结构,抑制杂藻的繁殖,从而培养出高密度高纯度的微藻,培育出的微藻用于轮虫喂食可促进轮虫的繁育,有效提高轮虫培养密度。轮虫培养废水进入微藻培育装置8用于微藻的培育之前,需将废水中的轮虫滤去,以避免轮虫对微藻的污染,本实施例中,采用两级过滤的方法,以解决难以滤去体积小的淡水轮虫的难题;两级过滤包括粗过滤步骤和精细过滤步骤,粗过滤步骤过滤掉较大尺寸的轮虫,精细过滤步骤则尽量将经粗过滤步骤处理后的废水中的全部轮虫滤去。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法,本实施例中,上述循环水处理工艺包括初步过滤步骤和生物过滤步骤,初步过滤步骤过滤掉较大规格的轮虫和大颗粒物,生物过滤步骤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使得轮虫废水经净化后可重新用于轮虫的培育。上述生物过滤步骤优选为在放置有悬浮填料的生物过滤装置4中进行,采用悬浮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通过曝气使填料流动,可保证在提高处理能力的同时,避免轮虫的附着,降低轮虫的流失损失。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用于培育微藻的轮虫培养废水由经初步过滤步骤后的轮虫培养废水分流得到,且经精细过滤步骤滤去轮虫后再用于微藻的培育,即循环水处理工艺中的初步过滤步骤与用于微藻培育的轮虫培养废水处理工艺中的粗过滤步骤共用一套粗过滤装置2。粗过滤装置2可保证将较大尺寸的轮虫滤去收集,并不限制小型轮虫随水流进入下部处理工序,不进行轮虫喂食时,经生物过滤步骤等工艺处理后,上述小型轮虫大部分仍留存于水流中并返回至轮虫培养装置1中,保证轮虫的培养密度;进行轮虫喂食时,经粗过滤装置2后,部分轮虫培养废水进入精细过滤装置中进行处理,其余则进入后续循环水处理工序(包括生物过滤步骤)处理。采用上述方式,只需在少部分时间对小部分水体进行精细过滤,有效降低过滤装置的压力,简化系统组成,方便使用,降低运行成本。
接续上述轮虫培育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生物过滤系统预培养:向生物过滤装置4中放置悬浮填料、注水、接种菌种并加入菌种生长所需碳源和氮源,曝气进行生物过滤系统的预培养。悬浮填料的挂膜方式与传统循环水养殖技术中的挂膜方式相同,即提前3~5天接种菌种。预培养过程中,需关闭生物过滤装置4与轮虫培育系统中其他设备的连通;预培养完成后,将该生物过滤装置4接入系统中,即开启与其他设备的连通。
(2)轮虫培育系统启动:预培养工作完成后,向轮虫培养装置1中放入轮虫幼虫或卵,注入轮虫培养用水,向微藻培育装置8中接入藻种并加入培养液,开始轮虫的培育。
(3)轮虫培育日常管理:轮虫培育过程中,持续进行轮虫培养废水循环处理,具体为,轮虫培养装置1排出的轮虫培养废水依次经初步过滤步骤、紫外线消毒步骤及生物过滤步骤后返回至轮虫培养装置1中循环利用;需要对轮虫喂食时,将经初步过滤步骤和紫外线消毒步骤处理后的轮虫培养废水分流出一部分,该部分轮虫培养废水经精细过滤装置6滤去轮虫后引入至加药器7中与微藻培养原液混合,混合液送入微藻培育装置8中用于微藻培育,送入微藻培育装置8中的混合液量达到要求量时,停止引入轮虫培养废水,将部分培育得到的藻液送入轮虫培养装置1用于轮虫喂食;轮虫培育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收集初步过滤步骤滤下的轮虫,该部分轮虫进行强化后用于水产养殖。
实施例二
以下列举一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淡水轮虫培育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涉及淡水轮虫培育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向生物过滤桶中放置悬浮填料、注水、接种菌种并加入菌种生长所需碳源和氮源,曝气进行生物过滤系统的预培养。接种的菌种为硝化细菌和EM菌的混合菌,接种量为每m3水体1g;上述碳源和氮源采用葡萄糖和铵盐,加入量均为5g每m3水体;曝气时间为5天。
(2)对培育系统各部件进行消毒清洗,连接并检查各管路和气路,将消毒过的水按需求注满各容器;往加药器7中加入预先配置好的PG-11培养液母液,往微藻培育装置8中接种藻液,微藻采用蛋白核小球藻,接种浓度为3×105个/ml;往轮虫培养桶1中接种轮虫,接种密度为10个/ml。上述步骤完成后,即开始进行轮虫的培育。培育过程中持续进行培养废水的循环净化处理,每天定时进行轮虫喂食3~5次,每次以加药器7中所有培养液母液都被培养废水携带进入微藻培育装置8中为时机即停止分流提取轮虫培养废水。
上述方法中,轮虫培养装置1中的水体容量为300L,进行上述培养过程5天后,即可进行轮虫收获,轮虫日产量在1.0~1.4 kg,上述产量可维持30天无太大波动,且系统保持稳定,未出现病害和其他技术问题。
实施例三
以下列举一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淡水轮虫培育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涉及淡水轮虫培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生物过滤系统预培养:向生物过滤装置4中放置悬浮填料、注水、接种菌种并加入菌种生长所需碳源和氮源,曝气进行生物过滤系统的预培养。
(2)轮虫培育系统启动:预培养工作完成后,向轮虫培养装置1中放入轮虫幼虫或卵,注入轮虫培养用水,向微藻培育装置8中接入藻种并加入培养液,开始轮虫的培育。
(3)轮虫培育日常管理:轮虫培育过程中,持续进行轮虫培养废水循环处理,具体为,轮虫培养装置1排出的轮虫培养废水依次经初步过滤步骤、紫外线消毒步骤及生物过滤步骤后返回至轮虫培养装置1中循环利用;需要对轮虫喂食时,将经初步过滤步骤和紫外线消毒步骤处理后的轮虫培养废水分流出一部分,该部分轮虫培养废水经精细过滤装置6滤去轮虫后引入至加药器7中与微藻培养原液混合,混合液送入微藻培育装置8中用于微藻培育,送入微藻培育装置8中的混合液量达到要求量时,停止引入轮虫培养废水,将部分培育得到的藻液送入轮虫培养装置1用于轮虫喂食;轮虫培育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收集初步过滤步骤滤下的轮虫,该部分轮虫进行强化后用于水产养殖。
上述日常管理步骤中,需要对轮虫喂食时,分流出10%~15%的轮虫培养废水用于微藻的培育;每次喂食时,加药器中加入预先配置好的PG-11培养液母液,往加药器中引入精细过滤后的轮虫培养废水,轮虫培养废水与培养液母液大致以1:1~1.5:1的比例混合后,送入微藻培育装置中用于微藻培育。后期由于轮虫培养废水中轮虫分泌物浓度增加,可适当降低培养液母液的配入浓度。采用上述轮虫培养废水的分流量,及控制轮虫培养废水与培养液母液的混合比例,可满足微藻培育所需的营养,促进微藻高浓度快速培育。
实施例四
如图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淡水轮虫培育系统,包括轮虫培养装置1、用于净化轮虫培养废水的循环水处理回路及用于培育轮虫所需食物的食物培育回路,所述循环水处理回路及所述食物培育回路的入口端均与所述轮虫培养装置1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循环水处理回路及所述食物培育回路的出口端均连接至所述轮虫培育装置,所述循环水处理回路及所述食物培育回路上均设有流量调节机构。循环水处理回路主要用于连续处理轮虫培养液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氨氮等有害物质;食物培育回路主要用于批次进行对食物培育进行加液和对轮虫培养装置1进行食物投喂。
上述培育系统中,根据轮虫培育规模,轮虫培养装置1可包括至少一组轮虫培养桶组,每组轮虫培养桶组包括多个轮虫培养桶1,各轮虫培养桶1的规格优选为一致,方便管理。各轮虫培养桶1底部均布设有曝气管,由曝气管对轮虫进行供氧;各轮虫培养桶1底部设置出水口,用于排出轮虫培养废水,循环水处理回路排出的净化废水及食物培育回路排出的食物液可通过分配器均匀分配至各轮虫培养桶1。上述轮虫培养桶1可等同替换为轮虫培养箱、轮虫培养池等培养容器。
如图1,本实施例中,上述循环水处理回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初步过滤装置2、紫外线消毒器3及生物过滤装置4,其中,初步过滤装置2用于过滤掉较大规格的轮虫和大颗粒物,生物过滤步骤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使得轮虫废水经净化后可重新用于轮虫的培育。循环水处理回路的循环水流量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确定,可通过位于轮虫培养桶1旁的水位控制器进行调节。各轮虫培养桶1的出水口优选为分别通过一汇流管道连接至循环水处理回路主管道,各轮虫培养桶1排出的培养废水汇集进入主管道后进行净化处理;上述水位控制器可为设于汇集点处的流量调节阀门,也可在各轮虫培养桶1的出水口处分别设置流量调节阀门,水位控制器可为一中央控制系统,通过该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各流量调节阀门的开度。
接续上述循环水处理回路的结构,生物过滤装置4包括生物过滤桶、置于生物过滤桶内的悬浮填料及向生物过滤桶内曝气的曝气机构。另外,生物过滤桶还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与紫外线消毒器3连通,用于导入经初步过滤及紫外线消毒后的轮虫培养废水;出水口,该出水口与轮虫培养桶1连通,用于排出净化的培养废水;加料口,用于加入生物过滤桶中微生物菌种生长所需碳源和氮源。上述生物过滤桶可等同替换为生物过滤箱、生物过滤池等生物过滤处理设备。
进一步优化上述培育系统的结构,本实施例中,轮虫所需食物采用微藻,对应地,食物培育回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轮虫过滤机构和微藻培育机构,轮虫过滤机构用于滤去轮虫培养废水中的轮虫,以避免轮虫对微藻培育的影响。微藻培育机构包括微藻培育装置8和设于微藻培育装置8内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用于促进微藻的快速生长;上述微藻培育装置8可为微藻培育桶、微藻培育箱等设备。如图1,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于所述初步过滤装置2之后的循环水处理管路上连接一分支管路,所述分支管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精细过滤装置6及微藻培育装置8并连接至轮虫培养装置1,所述分支管路及所述分支管路之前的循环水处理管路构成所述食物培育回路,上述初步过滤装置2和精细过滤装置6即构成上述轮虫过滤机构。上述分支管路可连接在初步过滤装置2与紫外线消毒器3之间,也可连接在紫外线消毒器3与生物过滤装置4之间,或者连接在生物过滤装置1与轮虫培养装置1之间,优选为连接在紫外线消毒器3与生物过滤装置4之间,降低处理成本和运行成本。通过循环水处理回路与食物培育回路共用初步过滤装置2,在不影响循环水处理效果及微藻培育效果的同时,可有效减少过滤压力,简化系统组成,方便使用及管理。
接续上述系统的结构,上述初步过滤装置2包括过滤网袋和滤液收集器件,所述过滤网袋可拆卸架设于所述滤液收集器件内,所述过滤网袋的网孔目数在80~120目。上述过滤网袋优选为采用袋式筛绢,目数优选为100目;上述过滤网袋在过滤的同时也作为轮虫收集装置,在该过滤网袋中轮虫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替换过滤网袋,将网袋中的轮虫移入轮虫强化桶,并将替换的过滤网袋清洗备用。上述精细过滤装置6采用微滤机或超滤装置,滤孔孔径小于50μm,以实现尽量滤去全部的轮虫幼虫。本实施例采用两级过滤的方式,可解决现有技术中淡水轮虫体积较小而难以处理的难题;本实施例只对食物培育回路采用精细过滤,只有少部分时间对少量水体进行精细过滤,既避免了轮虫对微藻的污染,又减少了固定投入和运行成本,适用于体型较小的淡水轮虫的培育。
接续上述系统的结构,由于食物培育回路从循环水处理回路中分支接入,因此,在接入点需设置流量调节机构,以分配进入精细过滤装置6中的轮虫培养废水量,该流量调节机构可采用流量调节器5,具体为:所述循环水处理回路上还设有流量调节器5,所述流量调节器5具有一废水入口和两废水出口,两所述废水出口上分别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废水入口与所述紫外线消毒器3出水口连通,其中一所述废水出口与所述生物过滤装置4入水口连通,另一所述废水出口与所述分支管路入口端连通。与生物过滤装置4入水口连通的废水出口上的流量调节阀一般在运行时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可通过调节阀门开度使系统流态平衡;上述与分支管路入口端连通的废水出口上的流量调节阀一般处于关闭状态,需要对轮虫进行喂食时,于投食前0.5~1.0 h打开该流量调节阀,将部分轮虫培养废水引入至精细过滤装置6内依次进行相关处理。
如图1,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于所述精细过滤装置6与所述微藻培育装置8之间的食物培育管路上设有加药器7,加药器7用于加入微藻培养原液,并使轮虫培养废水与微藻培养原液进行混合,为微藻培育提供充分营养,提供微藻培育效果及轮虫培育效果。作为实施例之一,于加药器7上设置虹吸机构,以实现自动将加药器7中的混合液引入至微藻培育装置8中,具体结构如下:位于加药器7底部的出水口连接有呈倒U型结构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顶端所在位置与预设的加药器7内虹吸抽取开始液位高度适配,所述虹吸管出口端与所述微藻培育装置8连通。为提高虹吸效果,可设置加药器7出水口所在位置高于微藻培育装置8入水口所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微藻培育装置8通过藻液抽取泵9与所述轮虫培养装置1连接,所述微藻培育装置8内配置有液位检测机构,所述液位检测机构与所述藻液抽取泵9联锁控制。通过液位检测机构检测微藻培育装置8内的液位高度,当加药器7中的混合液全部被吸入微藻培育装置8内时,该液位高度将超过设定的液位高度,此时液位检测机构反馈信息至藻液抽取泵9,藻液抽取泵9启动工作,将微藻培育装置8表层菌液泵入轮虫培养装置1中;当该液位高度下降至设定的液位高度时,液位检测机构反馈信息至藻液抽取泵9,藻液抽取泵9停止工作。上述液位检测机构可采用液位传感器或液位计等液位检测设备。通过上述虹吸机构、液位检测机构与藻液抽取泵9联锁控制,使食物培育回路中轮虫培养废水、加药与吸取藻液等环节依次自动运行,形成“轮虫培养液→微藻培养液→轮虫培养液”的半自动循环系统,既方便操作又便于管理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淡水轮虫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轮虫培养装置排出的轮虫培养废水经循环水处理工艺处理后返回轮虫培养装置循环利用;需要对轮虫喂食时,至少分流部分轮虫培养废水用于轮虫所需食物的培育;
所述轮虫所需食物为微藻;
所述循环水处理工艺包括初步过滤步骤和生物过滤步骤,所述生物过滤步骤在放置有悬浮填料的生物过滤装置中进行,通过曝气使悬浮填料流动,避免轮虫的附着,降低轮虫的流失损失;
用于培育微藻的轮虫培养废水由经初步过滤步骤后的轮虫培养废水分流得到,且经精细过滤步骤滤去轮虫后再用于微藻的培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轮虫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生物过滤系统预培养:向生物过滤装置中放置悬浮填料、注水、接种菌种并加入菌种生长所需碳源和氮源,曝气进行生物过滤系统的预培养;
轮虫培育系统启动:预培养工作完成后,向轮虫培养装置中放入轮虫幼虫或卵,注入轮虫培养用水,向微藻培育装置中接入藻种并加入培养液,开始轮虫的培育;
轮虫培育日常管理:轮虫培育过程中,持续进行轮虫培养废水循环处理,具体为,轮虫培养装置排出的轮虫培养废水依次经初步过滤步骤、紫外线消毒步骤及生物过滤步骤后返回至轮虫培养装置中循环利用;需要对轮虫喂食时,将经初步过滤步骤和紫外线消毒步骤处理后的轮虫培养废水分流出一部分,该部分轮虫培养废水经精细过滤装置滤去轮虫后引入至加药器中与微藻培养原液混合,混合液送入微藻培育装置中用于微藻培育,送入微藻培育中的混合液量达到要求量时,停止引入轮虫培养废水,将部分培育得到的藻液送入轮虫培养装置用于轮虫喂食;轮虫培育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收集初步过滤步骤滤下的轮虫,该部分轮虫进行强化后用于水产养殖。
3.一种淡水轮虫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虫培养装置、用于净化轮虫培养废水的循环水处理回路及用于培育轮虫所需食物的食物培育回路,所述循环水处理回路及所述食物培育回路的入口端均与所述轮虫培养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循环水处理回路及所述食物培育回路的出口端均连接至所述轮虫培育装置,所述循环水处理回路及所述食物培育回路上均设有流量调节机构;
所述循环水处理回路上设有初步过滤装置和生物过滤装置,沿水流方向所述生物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初步过滤装置之后,所述生物过滤装置包括生物过滤桶、置于所述生物过滤桶内的悬浮填料及向所述生物过滤桶内曝气的曝气机构,通过曝气使悬浮填料流动,避免轮虫的附着,降低轮虫的流失损失;
于所述初步过滤装置与所述生物过滤装置之间的循环水处理管路上连接一分支管路,所述分支管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精细过滤装置及微藻培育装置并连接至轮虫培养装置,所述分支管路及所述分支管路之前的循环水处理管路构成所述食物培育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淡水轮虫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精细过滤装置与所述微藻培育装置之间的食物培育管路上设有加药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淡水轮虫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加药器底部的出水口连接有呈倒U型结构的虹吸管,所述虹吸管顶端所在位置与预设的加药器内虹吸抽取开始液位高度适配,所述虹吸管出口端与所述微藻培育装置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淡水轮虫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培育装置通过藻液抽取泵与所述轮虫培养装置连接,所述微藻培育装置内配置有液位检测机构,所述液位检测机构与所述藻液抽取泵联锁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淡水轮虫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袋和滤液收集器件,所述过滤网袋可拆卸架设于所述滤液收集器件内,所述过滤网袋的网孔目数在80~120目。
CN201610120026.9A 2016-03-03 2016-03-03 淡水轮虫培育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56134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0026.9A CN105613433B (zh) 2016-03-03 2016-03-03 淡水轮虫培育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20026.9A CN105613433B (zh) 2016-03-03 2016-03-03 淡水轮虫培育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3433A CN105613433A (zh) 2016-06-01
CN105613433B true CN105613433B (zh) 2018-10-02

Family

ID=56029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20026.9A Active CN105613433B (zh) 2016-03-03 2016-03-03 淡水轮虫培育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134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2392A (zh) * 2016-08-01 2016-12-1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提高轮虫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其作为饵料营养的方法
CN114835342B (zh) * 2022-05-18 2023-08-2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营增殖实验站 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装置及培育用水自循环自净化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61066A (ko) * 2001-01-12 2002-07-22 (주)워터비젼 유동 공법을 이용한 물벼룩의 고밀도 배양 방법 및 이를위한 장치
CN101653106A (zh) * 2009-09-22 2010-02-2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封闭循环的轮虫连续培养系统
CN102106322A (zh) * 2011-01-28 2011-06-29 深圳市龙科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卤虫封闭式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
CN104255671A (zh) * 2014-09-26 2015-01-07 盐城工学院 褶皱臂尾轮虫人工水循环高产培育系统及培育方法
CN105284742A (zh) * 2015-11-16 2016-02-0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轮虫连续培养系统及轮虫连续培养方法
CN205455446U (zh) * 2016-03-03 2016-08-17 武汉康立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淡水轮虫培育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61066A (ko) * 2001-01-12 2002-07-22 (주)워터비젼 유동 공법을 이용한 물벼룩의 고밀도 배양 방법 및 이를위한 장치
CN101653106A (zh) * 2009-09-22 2010-02-2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封闭循环的轮虫连续培养系统
CN102106322A (zh) * 2011-01-28 2011-06-29 深圳市龙科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卤虫封闭式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
CN104255671A (zh) * 2014-09-26 2015-01-07 盐城工学院 褶皱臂尾轮虫人工水循环高产培育系统及培育方法
CN105284742A (zh) * 2015-11-16 2016-02-0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轮虫连续培养系统及轮虫连续培养方法
CN205455446U (zh) * 2016-03-03 2016-08-17 武汉康立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淡水轮虫培育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循环水超高密度轮虫连续培养技术研究;潘丽萍等;《现代渔业信息》;20051130;第20卷(第11期);第23-2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3433A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1830B (zh) 一种循环水产养殖工艺及系统
CN108439711A (zh) 一种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一体化处理净化系统及方法
CN108975614B (zh) 沼液生态处理养殖系统的作业方法
US20220312747A1 (en)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using biofloc fermenter and aquaponics
CN205648738U (zh) 一种凡纳滨对虾生态工业化养殖系统
CN109548720B (zh) 基于异位生物絮团培育和原位硝化的复合对虾养殖系统
CN105621794B (zh) 一种集约化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6259137A (zh) 一种跑道式高密度封闭水产养殖系统及养殖水产的方法
CN206835958U (zh) 一种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CN103947591B (zh) 日本囊对虾循环水多层养殖方法
CN209463162U (zh) 一种利用养殖尾水生产滤食性贝类的系统
CN210492204U (zh) 一种外置式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7054517U (zh) 一种基于生物絮团和生物膜技术的水产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10192538A (zh) 一种外置式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3999814B (zh) 一种鱼贝藻共生循环水处理系统
CN108739343A (zh) 一种鱼菜共赢的工厂化养鱼尾液循环利用方法
CN108064796A (zh) 一种养殖箱、自净化生态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08569820A (zh) 一种无污染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CN109081530A (zh) 一种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5455446U (zh) 淡水轮虫培育系统
CN206101330U (zh) 水产养殖水循环系统及水产动物与微藻的共生养殖系统
CN110301393A (zh) 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系统
CN105613433B (zh) 淡水轮虫培育方法及系统
CN210137729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的工厂化循环水孵化育苗系统
CN208798538U (zh) 一种水蛭生态养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ultiv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of freshwater rotifer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2

Pledgee: Guanggu Branch of Wuhan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Pledgor: Wuhan Conne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420000216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71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2

Pledgee: Guanggu Branch of Wuhan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Pledgor: Wuhan Conne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420000216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8

Address after: Room 304, 3rd Floor, Building 30, No. 111 Kangqiao East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319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ikangda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70 1168, Mingze building, No. 517, Luoshi South Road,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Conne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