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19219U - 一种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19219U CN210919219U CN201920889622.2U CN201920889622U CN210919219U CN 210919219 U CN210919219 U CN 210919219U CN 201920889622 U CN201920889622 U CN 201920889622U CN 210919219 U CN210919219 U CN 2109192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water
- water channel
- communicated
- eng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一外管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二外管与所述第二水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水道呈单道U型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端处于不同的高度,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120°~150°,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90°~120°,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口连通,达到增加了缸体内的水道的直冲量,提高了散热效果,气缸衬垫不易变形,密封性好,避免发生冲床故障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发动机水冷结构主要采用冷却液内循环方式,冷却液从冷却箱进入水泵,再进入缸体,流经缸体内的水道并通过气缸衬垫上的通孔进入缸头,流经缸头内的水道,进入冷却箱形成冷却循环。
但是由于现有的发动机的缸体内的水道为环形水道,水道密封靠气缸衬垫密封,发动机在高温运行下,环形水道的直冲量小,散热效果差,气缸衬垫受热易变形,导致密封性变差,造成冲床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发动机的缸体内的环形水道的直冲量小,散热效果差,气缸衬垫受热易变形,导致密封性变差,造成冲床故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所述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包括缸体、缸头、水泵、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所述缸体与所述缸头的结合面之间通过气缸衬垫密封,所述缸体的内部具有第一水道,所述缸头的内部具有第二水道,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外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外管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外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外管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水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道的出水口通过导管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第一水道呈单道U型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端处于不同的高度,所述第一外管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120°~150°,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90°~120°,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轴向中心线不处于同一平面。
其中,所述第二外管包括第二延伸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90°~120°,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形成的夹角度数为90°~120°,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轴向中心线不处于同一平面。
其中,所述缸体上具有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均匀分布在所述缸体的外表壁。
其中,所述缸头上具有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片均匀分布在所述缸头的外表壁。
其中,所述第一水道与所述缸体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第二水道与所述缸头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第二水道呈单道U型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二水道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水道的出水端处于不同的高度。
其中,所述第二水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外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通道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三通道的呈U型结构设置,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沿所述第三通道的轴向中心线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呈倾斜角度设置。
本发明的一种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通过所述缸体与所述缸头的结合面之间通过气缸衬垫密封,所述缸体的内部具有第一水道,所述缸头的内部具有第二水道,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一外管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二外管与所述第二水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道的出水口通过导管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120°~150°,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90°~120°,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轴向中心线不处于同一平面。其中通过所述第一水道呈单道U型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端处于不同的高度,所述第一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连通,且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轴向中心线不处于同一平面的共同配合,增加了冷却液对所述缸体的直冲量,并通过所述第一水道和所述第二水道均为独立水道,且通过所述第二外管连通,不需要考虑密封水道的连通部分,致使气缸衬垫密封面积增大,获得增加了缸体内的水道的直冲量,提高了散热效果,气缸衬垫不易变形,密封性好,避免发生冲床故障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缸体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的后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缸头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水道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水道的正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水道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缸头的结构示意图。
100-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10-缸体、20-缸头、30-水泵、40-第一外管、50-第二外管、11-第一水道、12-第一散热片、21-第二水道、211-第一通道、212-第二通道、213-第三通道、22-第二散热片、41-第一延伸部、42-第一连接部、43-第一弯折部、51-第二延伸部、52-第二连接部、53-第二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100,所述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100包括缸体10、缸头20、水泵30、第一外管40和第二外管50,所述缸体10与所述缸头20的结合面之间通过气缸衬垫密封,所述缸体10的内部具有第一水道11,所述缸头20的内部具有第二水道21,所述水泵3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外管40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外管4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道1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水道11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外管50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外管5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水道2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道21的出水口通过导管与所述水泵30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第一水道11呈单道U型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一水道11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水道11的出水端处于不同的高度,所述第一外管40包括第一延伸部41、第一连接部42和第一弯折部43,所述第一延伸部41的一端与所述水泵30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延伸部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2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部42与所述第一延伸部41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120°~150°,所述第一连接部4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43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部42与所述第一弯折部43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90°~120°,所述第一弯折部4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道1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延伸部41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弯折部43的轴向中心线不处于同一平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发动机动作的同时所述水泵30动作,冷却液从所述水泵30的进水口流入,从所述水泵30的出水口流出,并流经所述第一外管40,进入所述缸体10,由于所述缸体10的内部具有第一水道11,冷却液从所述第一外管40的出口端流入到所述第一水道11,以此对所述缸体10起到散热降温的效果,流经所述第一水道11并将所述缸体10上的热量带走后,由于所述缸头20的内部具有所述第二水道21,所述第一水道11通过所述第二外管50与所述第二水道21连通,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二外管50,并进入所述第二水道21,所述第二水道21内的冷却液能够对缸头20进行散热降温,流经所述第二水道21并将所述缸头20上的热量带走后,进入到导管,在导管上连通水箱和散热器,当吸收所述缸体10和所述缸头20的热量导致冷却液温度过高,可通过散热器对冷却液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冷却液流入水箱,之后所述水泵30动作,重复上述操作,以此达到对发动机的循环冷却。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41一端与所述水泵30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延伸部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2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部42与所述第一延伸部41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120°~150°,通过将所述第一连接部42和所述第一延伸部41的倾斜角度控制在120°~150°,使得冷却液所述水泵30的出水口流经所述第一连接部42和所述第一延伸部41后,流入到所述第一弯折部43的直冲量变大,同时所述第一连接部4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4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弯折部4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道11的进水口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部42与所述第一弯折部43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90°~120°,通过将所述第一弯折部43和所述第一连接部42的倾斜角度控制在90°~120°,使得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一弯折部43进入所述第一水道11的进水口时,冷却液的直冲量更大,且所述第一水道11呈单道U型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水道11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水道11的出水端处于不同的高度,使得所述第一水道11在所述缸体10的内部呈倾斜角度设置,呈倾斜角度的U型结构的所述第一水道11与环形水道相比获得的冷却液的直冲量更大,使得冷却液对所述缸体10的冷却降温效果更好,进而对发动机的散热效果更好,进而气缸衬垫受到的热量减小,同时由于所述第一水道11和所述第二水道21为为两个独立的水道,且通过外置的所述第二外管50连接,使得在使用气缸衬垫对所述缸体10和所述缸头20的结合面进行密封时,无需考虑水道连通的部分,进而提高了密封性,避免造成冲床故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管50包括第二延伸部51、第二连接部52和第二弯折部53,所述第二延伸部5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道11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延伸部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2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二延伸部5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2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90°~120°,所述第二连接部5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折部53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二连接部52与所述第二弯折部53之间的形成的夹角度数为90°~120°,所述第二弯折部5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道21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延伸部51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弯折部53的轴向中心线不处于同一平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道11的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在流经所述第二延伸部5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52时,由于所述第二延伸部5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2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90°~120°,使得冷却液在流经所述第二延伸部5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52时的直冲量变大,同时由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2与所述第二弯折部53之间的形成的夹角度数为90°~120°,所述第二弯折部5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道21的进水口连通,使得流经所述第二弯折部53并进入到所述第二水道21的冷却液的直冲量增加,进而对所述缸头20起到更好的冷却降温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10上具有第一散热片12,所述第一散热片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12均匀分布在所述缸体10的外表壁。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12的设置能够对所述缸体10起到散热降温的效果,并配合所述第一水道11对所述缸体10进行降温,使得所述缸体10的降温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缸头20上具有第二散热片22,所述第二散热片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片22均匀分布在所述缸头20的外表壁。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片22的设置能够对所述缸头20起到散热降温的效果,并配合所述第二水道21对所述缸头20进行降温,使得所述缸头20的降温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道11与所述缸体10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一水道11与所述缸体10一体成型的设置能够保证所述缸体1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能够保证所述第一水道11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道21与所述缸头20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二水道21与所述缸头20一体成型的设置,能够保证所述缸头2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能够保证所述第二水道21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道呈单道U型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二水道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水道的出水端处于不同的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水道21呈单道U型结构设置,所述第二水道21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水道21的出水端处于不同的高度,使得所述第二水道21在所述缸体10的内部呈倾斜角度设置,呈倾斜角度的U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水道21与环形水道相比获得的冷却液的直冲量更大,使得冷却液对所述缸头20的冷却降温效果更好,进而对发动机的散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道21包括第一通道211、第二通道212和第三通道213,所述第一通道2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外管50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2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21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2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通道213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三通道213的呈U型结构设置,所述第一通道211和所述第二通道212均沿所述第三通道213的轴向中心线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211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外管50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211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二通道212与所述第三通道213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道211和所述第二通道212均沿所述第三通道213的轴向中心线相对设置,能够延长冷却液在所述第二水道21内的流动时间,所述第三通道213的呈U型结构设置能够进一步延长冷却液在所述第二水道21内的流动时间,使得所述缸头20的散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211与所述第二通道212呈倾斜角度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211与所述第二通道212呈倾斜角度设置能够增加所述第二水道21内的冷却液的直冲量,能够更好的对所述缸头20散热冷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包括缸体、缸头、水泵、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所述缸体与所述缸头的结合面之间通过气缸衬垫密封,所述缸体的内部具有第一水道,所述缸头的内部具有第二水道,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外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外管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外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外管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水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道的出水口通过导管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第一水道呈单道U型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端处于不同的高度,所述第一外管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120°~150°,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90°~120°,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轴向中心线不处于同一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外管包括第二延伸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的夹角度数为90°~120°,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的形成的夹角度数为90°~120°,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轴向中心线不处于同一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缸体上具有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均匀分布在所述缸体的外表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缸头上具有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片均匀分布在所述缸头的外表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道与所述缸体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水道与所述缸头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水道呈单道U型结构设置,且所述第二水道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水道的出水端处于不同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水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外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通道的一端连通,且所述第三通道的呈U型结构设置,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沿所述第三通道的轴向中心线相对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呈倾斜角度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89622.2U CN210919219U (zh) | 2019-06-13 | 2019-06-13 | 一种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89622.2U CN210919219U (zh) | 2019-06-13 | 2019-06-13 | 一种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19219U true CN210919219U (zh) | 2020-07-03 |
Family
ID=71349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89622.2U Active CN210919219U (zh) | 2019-06-13 | 2019-06-13 | 一种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19219U (zh) |
-
2019
- 2019-06-13 CN CN201920889622.2U patent/CN21091921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024642U (zh) | 一种机械设备油温冷却装置 | |
CN204612535U (zh) | 一种汽车用快速通风散热器 | |
WO2022007563A1 (zh) | 一种承压能力强的芯片冷却器 | |
CN210919219U (zh) | 一种发动机外置水道结构 | |
CN103410585B (zh) | 机油冷却器与发动机缸体优化连接用的机油滤清器底座 | |
CN212716874U (zh) | 一种挖掘机散热器扁管 | |
CN213958000U (zh) | 一种双回程高效计算机水冷散热器 | |
CN202250363U (zh) | 具有导流结构的中冷器 | |
CN208380718U (zh) | 一种紧凑式egr冷却器 | |
CN212658081U (zh) | 一种带有空气节能模块的喷淋冷凝塔 | |
CN212300019U (zh) | 一种管翅复合型散热器 | |
CN210246484U (zh) | 一种新型带扰流结构的水冷电机壳 | |
CN211009145U (zh) | 一种密封性好的导热油泵 | |
CN114688900A (zh) | 一种多模块组合式板翅式换热器 | |
CN210453424U (zh) |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节温器罩用加工模具 | |
CN205977388U (zh) | 一种新型便于连接的汽车散热器 | |
CN205420376U (zh) | 一种换热式降温生物制药发酵罐 | |
CN205808169U (zh) | 圆柱单筒型散热器 | |
CN211668064U (zh) | 一种节能高效新能源汽车水冷式冷凝器 | |
CN105464946A (zh) | 大立方压缩机油气冷却器 | |
CN112377291B (zh) | 一种内置固定螺栓的水冷排气管及其安装方法 | |
CN217381023U (zh) | 鼓风机水冷系统 | |
CN213574356U (zh) | 一种高效冷却式柴油发动机箱体 | |
CN213873934U (zh) | 一种水冷式高效散热器 | |
CN210129181U (zh) | 一种具有微通道水冷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