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12093U -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12093U CN210912093U CN201921785805.6U CN201921785805U CN210912093U CN 210912093 U CN210912093 U CN 210912093U CN 201921785805 U CN201921785805 U CN 201921785805U CN 210912093 U CN210912093 U CN 2109120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capacitor
- resonance
- switched capacitor
-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包括两个以上结构相同的开关电容单元,每个开关电容单元配置一个电池;还包括LC谐振单元,也配置一个电池;所有开关电容单元所配置的电池串联后,正极连接到LC谐振单元所配置的电池负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工作在两种均衡模式,解决了传统开关电容均衡电路在电池间电压差较小时均衡速度慢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基于单个变换器和开关组的均衡电路同时只能均衡两个电池、均衡速度慢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电压均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工具,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及应用。其中,锂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等优势,是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理想动力源之一。但是,因为单个锂电池的额定电压较低,通常不超过4.2V,所以通常将大量的锂电池串联使用,为负载提供足够大的电压。由于生产制造的原因,电池单体在内阻、电压、容量等性能方面具有不一致性,同时在电池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的差异及电池的老化,会使得这种不一致性加剧,导致电池容量的浪费、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这种不一致性问题,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需要在电池组中加入均衡电路。
为了解决电池的不一致性问题,多种均衡电路及其控制策略被提出。现有的均衡电路主要分为能量耗散型和非能量耗散型。其中,能量耗散型均衡电路体积小、成本低,但是其均衡能量通过热能的形式消耗,均衡效率低。非能量耗散型均衡电路是利用电容、电感等非耗能元件作为传能媒介,实现能量从高压电池到低压电池的传输。其中,基于单个变换器和开关组的均衡电路可以实现电池组中任意两个电池的快速均衡,但是无法同时均衡多个电池。因此随着不均衡电池数量的增多,电路的均衡速度会大幅下降。传统开关电容均衡电路可以同时均衡多个电池,在电池间电压差较大时均衡速度较快,但是当电池间电压差较小时均衡速度慢;而且,传统开关电容均衡电路只由一对占空比互补的控制信号控制,均衡效果受电池间参数的不一致及电路参数的影响较大,均衡后的电池间电压差不可控,无法实现满意的均衡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包括两个以上结构相同的开关电容单元,每个开关电容单元配置一个电池;所述开关电容单元,包括电容和四个MOS管;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后再连接到电容的一端,第二MOS管的漏极和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后再连接到电容的另一端;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到电池的正极,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到电池的负极;还包括LC谐振单元,LC谐振单元也配置一个电池;所述LC谐振单元,包括谐振电容、谐振电感和三个MOS管;谐振电容和谐振电感串联构成谐振支路;一号MOS管的源极和三号MOS管的漏极连接后再连接到谐振支路的一端,二号MOS管的源极和三号MOS管的源极连接后再连接到谐振支路的另一端;一号MOS管的漏极连接到电池的正极,二号MOS管的漏极连接到电池的负极;所有开关电容单元所配置的电池串联后,正极连接到LC谐振单元所配置的电池负极;所有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三MOS管的源极均连接到LC谐振单元的三号MOS管的漏极,所有开关电容单元的第四MOS管的源极均连接到LC谐振单元的三号MOS管的源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工作在两种均衡模式,解决了传统开关电容均衡电路在电池间电压差较小时均衡速度慢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基于单个变换器和开关组的均衡电路同时只能均衡两个电池、均衡速度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流程图;
图3为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图4a为实施例的工作状态Ⅰ;
图4b为实施例的工作状态Ⅱ;
图4c为实施例的工作状态Ⅲ;
图4d为实施例的工作状态Ⅳ;
图4e为实施例的工作状态Ⅴ;
图5为实施例在均衡模式1下电容C1的电压、电流仿真波形;
图6为实施例在均衡模式2下谐振电容Cr的电压、电流仿真波形;
图7为实施例在模式切换阈值电压ΔV1=0.6V时电池电压的仿真波形;
图8为实施例在模式切换阈值电压ΔV1=0.4V时电池电压的仿真波形;
图9为实施例在模式切换阈值电压ΔV1=0.1V时电池电压的仿真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串联的电池B1,B2,…,Bn,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还包括n-1个开关电容单元和1个LC谐振单元,其中每个开关电容单元结构相同。电池B1,B2,…,Bn-1,每个电池都与1个开关电容单元相连接;电池Bn与LC谐振单元相连接。
与电池Bi(i=1,2,…,n-1)连接的第i个开关电容单元:包括4个MOS管Qi1、Qi2、Qi3、Qi4和1个电容Ci;MOS管Qi1的漏极和MOS管Qi3的漏极连接后再连接到电容Ci的一端,MOS管Qi2的漏极和MOS管Qi4的漏极连接后再连接到电容Ci的另一端;MOS管Qi1的源极与电池Bi的正极相连接,MOS管Qi2的源极与电池Bi的负极相连接;MOS管Qi3的源极连接到公共连接点a,MOS管Qi4的源极连接到公共连接点b。
与电池Bn连接的LC谐振单元:包括1个谐振电容Cr、1个谐振电感Lr、3个MOS管Qn3、Qn4和Qr;MOS管Qn3的漏极和电池Bn的正极相连接,源极连接到公共连接点a;MOS管Qn4的漏极和电池Bn的负极相连接,源极连接到公共连接点b;谐振电容Cr和谐振电感Lr串联后,一端连接到公共连接点a,另一端连接到公共连接点b;MOS管Qr的漏极连接到公共连接点a,源极连接到公共连接点b。
上述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具有两种均衡模式:均衡模式1和均衡模式2。
其中,在均衡模式1中,LC谐振单元中的MOS管Qn3、Qn4和开关电容单元工作,实现所有电池间的能量传输,减小电池间的最大电压差;均衡模式1有两种工作状态,包括
(1)工作状态I:能量在电池Bi(i=1,2,…,n-1)和电容Ci(i=1,2,…,n-1)之间传输;
(2)工作状态Ⅱ:能量在电池Bn和电容C1,C2,…,Cn-1之间传输;
在均衡模式2中,所有开关电容单元中的MOS管和LC谐振单元工作,电压最高的电池向电压最低的电池传输能量,实现电池电压的快速均衡;均衡模式2有三种工作状态,包括
(1)工作状态Ⅲ:谐振电容Cr和谐振电感Lr向电压最低的电池Bj(j=1,2,…,n)传输能量;
(2)工作状态Ⅵ:谐振电容Cr和谐振电感Lr产生谐振,谐振电容Cr的电压方向由正变负;
(3)工作状态Ⅴ:电压最高的电池Bk(k=1,2,…,n,k≠j)向谐振电容Cr和谐振电感Lr传输能量。
图2为上述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其详细控制步骤为
(1)系统初始化;
(2)实时检测所有电池的电压;
(3)根据对所有电池电压的检测结果,计算电池电压的最大值VBmax、最小值VBmin和电池间的最大电压差ΔVBmax;
(4)判断电池间的最大电压差ΔVBmax是否大于均衡终止阈值电压ΔV2,如果是,则进行均衡,否则均衡过程结束;
(5)当ΔVBmax>ΔV2时,判断ΔVBmax是否小于模式切换阈值电压ΔV1,如果是,则进入均衡模式2,否则进入均衡模式1;
(6)当均衡模式2或均衡模式1结束后返回步骤(2),直至步骤(4)中电池间的最大电压差ΔVBmax小于或等于阈值电压ΔV2,达到均衡过程结束的条件;
(7)均衡过程结束。
具体实施例如下:
以4电池的均衡电路为实施例,其电路结构图如图3所示。假设初始电池电压VB4>VB3>VB2>VB1,且ΔVBmax>ΔV1。此时,均衡电路工作于均衡模式1,该均衡模式下的控制信号为一对频率固定占空比互补的PWM信号VGSa和VGSb。此时,均衡电路的工作状态如下:
(1)工作状态I:PWM信号VGSa为高电平,控制MOS管Q11、Q12、Q21、Q22、Q31、Q32导通;其余MOS管关断;如图4a所示。电容C1、C2、C3分别向电池B1、B2、B3传输能量。
(2)工作状态Ⅱ:PWM信号VGSb为高电平,控制MOS管Q13、Q14、Q23、Q24、Q33、Q34、Q43、Q44导通;其余MOS管关断;如图4b所示。能量在电池B4和电容C1、C2、C3之间传输。
当电池间的最大电压差变为ΔVBmax≤ΔV1时,均衡电路工作于均衡模式2。该均衡模式下的控制信号为三个频率相同的PWM信号VGSc、VGSd和VGSr;三个PWM信号的周期为LC电路谐振周期的3/2,导通时间均为LC电路谐振周期的1/2,且导通时间按照VGSc、VGSr、VGSd的顺序分布。此时,均衡电路的工作状态如下:
(1)工作状态Ⅲ:根据检测的电池电压,电压最低的电池为Bj(j=1,2,3,4);PWM信号VGSc为高电平,控制MOS管Qj1、Qj2、Qj3、Qj4(当j=1,2,3时)导通或MOS管Qj3、Qj4(当j=4时)导通;其余MOS管关断;谐振电容Cr和谐振电感Lr向电池Bj传输能量。图4c所示,是电池B1电压最低时的均衡电路工作状态,其中MOS管Q11、Q12、Q13、Q14导通,其余MOS管关断;谐振电容Cr和谐振电感Lr向电池B1传输能量。
(2)工作状态Ⅵ:PWM信号VGSr为高电平,控制MOS管Qr导通;其余MOS管关断;如图4d所示;谐振电容Cr和谐振电感Lr产生谐振,谐振电容Cr的电压方向由正变负。
(3)工作状态Ⅴ:根据检测的电池电压,电压最高的电池为Bk(k=1,2,3,4,k≠j);PWM信号VGSd为高电平,控制MOS管Qk1、Qk2、Qk3、Qk4(当k=1,2,3时)导通或MOS管Qk3、Qk4(当k=4时)导通;其余MOS管关断;电池Bk向谐振电容Cr和谐振电感Lr传输能量。图4e所示,是电池B4电压最高时的均衡电路工作状态,其中MOS管Q43、Q44导通,其余MOS管关断;电池B4向谐振电容Cr和谐振电感Lr传输能量。
图5为实施例在均衡模式1下电容C1的电压、电流仿真波形;图6为实施例在均衡模式2下均衡电容Cr的电压、电流仿真波形;图7为实施例在模式切换阈值电压ΔV1=0.6V时电池电压的仿真波形;图8为实施例在模式切换阈值电压ΔV1=0.4V时电池电压的仿真波形;图9为实施例在模式切换阈值电压ΔV1=0.1V时电池电压的仿真波形。其中,图5、图6的波形是在模式切换阈值电压ΔV1=0.4V的情况下获得的。电路的仿真参数:电容C1、C2、C3都为200μF,每个电容支路的寄生电阻为120mΩ;谐振电容为10F,谐振电感为4.7H,每个谐振支路的寄生电阻为120mΩ;均衡模式1的开关频率为50kHz,均衡模式2的开关频率为15.5kHz;均衡终止阈值电压ΔV2=1mV;以0.2F的电容代替电池;初始电压为VB1=3.0V、VB2=3.2V、VB3=3.4V、VB4=3.6V。
如图5所示,当均衡电路工作在均衡模式1时,电路有两个工作状态,工作状态I和Ⅱ。在工作状态I,电流方向为负,即电流流出电容C1,能量从电容C1传输到电池B1,电容C1的电压下降;在工作状态Ⅱ,电流方向为正,即电流流入电容C1,能量从电池B4传输到电容C1,电容C1的电压上升。
如图6所示,当均衡电路工作在均衡模式2时,电路有三个工作状态,工作状态Ⅲ、Ⅳ和Ⅴ。在工作状态Ⅲ,流过谐振电容Cr的电流从零下降到最小值再变为零,能量从均衡电容Cr传输到电池B1,谐振电容Cr的电压下降;在工作状态Ⅳ,谐振电容Cr与谐振电感Lr发生谐振,流过谐振电容Cr的电流为负,谐振电容Cr的电压方向反向;在工作状态Ⅴ,流过谐振电容Cr的电流从零上升到最大值再变为零,能量从电池B4传输到均衡电容Cr,谐振电容Cr的电压上升。
如图7所示,当阈值电压ΔV1=0.6V时,对于给定的电压分布,均衡电路只工作于均衡模式2,电路的均衡时间为0.081s,均衡后的电池平均电压为3.277V;如图8所示,当阈值电压ΔV1=0.4V时,对于给定的电压分布,均衡电路先工作于均衡模式1,当电池间的最大电压差小于0.4V后工作于均衡模式2,电路的均衡时间为0.072s,均衡后的电池平均电压为3.282V;如图9所示,当阈值电压ΔV1=0.1V时,对于给定的电压分布,均衡电路先工作于均衡模式1,当电池间的最大电压差小于0.4V后工作于均衡模式2,电路的均衡时间为0.146s,均衡后的电池平均电压为3.294V。对比上述三种仿真结果,可以知道:均衡模式1在电池间电压差较大时均衡速度快,而在电池电压差较小时均衡速度慢;均衡模式2在电池间电压差较小时速度优势明显,而在电池间电压差较大时速度慢于均衡模式1;且阈值电压ΔV1越大,即均衡模式2的工作范围越大,电路均衡后的平均电压越低,电路的均衡效率越低;通过调节阈值电压ΔV1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电路的均衡速度及均衡效率。
Claims (1)
1.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结构相同的开关电容单元,每个开关电容单元配置一个电池;所述开关电容单元,包括电容和四个MOS管;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后再连接到电容的一端,第二MOS管的漏极和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后再连接到电容的另一端;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到电池的正极,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还包括LC谐振单元,LC谐振单元也配置一个电池;所述LC谐振单元,包括谐振电容、谐振电感和三个MOS管;谐振电容和谐振电感串联构成谐振支路;一号MOS管的源极和三号MOS管的漏极连接后再连接到谐振支路的一端,二号MOS管的源极和三号MOS管的源极连接后再连接到谐振支路的另一端;一号MOS管的漏极连接到电池的正极,二号MOS管的漏极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所有开关电容单元所配置的电池串联后,正极连接到LC谐振单元所配置的电池负极;所有开关电容单元的第三MOS管的源极均连接到LC谐振单元的三号MOS管的漏极,所有开关电容单元的第四MOS管的源极均连接到LC谐振单元的三号MOS管的源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85805.6U CN210912093U (zh) | 2019-10-23 | 2019-10-23 |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85805.6U CN210912093U (zh) | 2019-10-23 | 2019-10-23 |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12093U true CN210912093U (zh) | 2020-07-03 |
Family
ID=71364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85805.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912093U (zh) | 2019-10-23 | 2019-10-23 |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1209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67437A (zh) * | 2019-10-23 | 2020-01-10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及控制方法 |
-
2019
- 2019-10-23 CN CN201921785805.6U patent/CN21091209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67437A (zh) * | 2019-10-23 | 2020-01-10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及控制方法 |
CN110667437B (zh) * | 2019-10-23 | 2023-07-14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及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64421B (zh) |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均衡设备 | |
CN106712211B (zh) | 一种基于多输入变换的双层主动均衡电路及实现方法 | |
CN106532852B (zh) | 基于lc串联储能的电池组均衡电路 | |
CN106712191B (zh) | 基于外部储能单元与lc准谐振的电池组均衡电路及方法 | |
CN104578288B (zh) | 一种双层桥臂串联蓄电池组高效均衡器拓扑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667437B (zh) |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109617161B (zh) | 一种准谐振交错开关电容电池均衡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707783B (zh) | 基于LLC和Buck-Boost的复合型层级电池均衡电路 | |
CN109672246B (zh) | 基于Buck_Boost单元的反激式多路均衡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994142B (zh) | 一种电池均衡-交流加热一体化拓扑及控制方法 | |
CN206195421U (zh) | 锂电池组充放电的两级均衡控制电路系统 | |
CN112202218B (zh) | 基于双极性t型双谐振开关电容变换器的均衡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113746174B (zh) | 一种单电感单电容串联电池组自适应主动均衡方法 | |
CN113162159B (zh) | 基于LC谐振电路改进的Cell-to-Cell电池均衡电路及实现方法 | |
CN110649337A (zh) | 基于单电感的新型锂离子电池Cell-to-Cell模块化均衡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210912093U (zh) |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lc谐振单元的均衡电路 | |
CN110649336A (zh) | 一种具有完备均衡支路的电压均衡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210607522U (zh) | 基于单电感的新型锂离子电池Cell-to-Cell模块化均衡电路 | |
CN109787324B (zh) | 一种基于单体-单体型均衡单元的分层均衡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110635538B (zh) | 一种均衡电压差可控的谐振均衡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216904379U (zh) | 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Buck-Boost单元的自动电压均衡电路 | |
CN110380460B (zh) | 一种dc/dc电路、一种电压均衡系统及方法 | |
CN210403957U (zh) | 一种具有完备均衡支路的电压均衡电路 | |
CN115498734A (zh) | 基于Buck-Boost变换器与开关电容的锂电池环形均衡器 | |
CN113690988B (zh) | 基于lc谐振电路改进的自动电池均衡电路及实现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14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14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