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01387U -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01387U
CN210901387U CN201921555573.5U CN201921555573U CN210901387U CN 210901387 U CN210901387 U CN 210901387U CN 201921555573 U CN201921555573 U CN 201921555573U CN 210901387 U CN210901387 U CN 210901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tomizing
heating
aerosol
pass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555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伟华
马世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Pa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Pa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Pa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Pa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555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01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01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01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一种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底座,具有与储液腔流体连通的雾化腔;封盖,与底座配接;封盖具有装配腔,装配腔位于雾化腔的外部并与雾化腔连通;第一发热组件,配接于雾化腔内,并加热由储液腔内吸附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以及第二发热组件,配接于装配腔内,且位于烟雾由雾化腔流出至外部的气流路径上,用于雾化形成于所述装配腔内的冷凝液。本实用新型在烟雾由所述雾化腔流出至外部的气流路径的下端和上端各设置一组发热组件,位于第一发热组件上端的第二发热组件用于吸附并蒸发由烟油冷却后形成的冷凝液,避免冷凝液残留,影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气溶胶生成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雾化器内气溶腔生成基质被高温加热形成烟雾,烟雾在抽吸力作用下随外部空气流出,而在流出过程中经过温度较低区域时,烟雾容易遇冷空气聚积形成冷凝液。如此,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再次被使用时,冷凝液/残留液容易出现“炸油”或被吸入的现象,大大降低吸烟者的体验感及使用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避免冷凝液残留的雾化装置。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雾化装置的雾化器。
更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雾化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一种雾化装置,配接于用于储存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储液腔内,所述雾化装置包括:
底座,具有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的雾化腔;
封盖,与所述底座配接;所述封盖具有装配腔,所述装配腔位于所述雾化腔的外部并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第一发热组件,配接于所述雾化腔内,并加热由所述储液腔内吸附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以及
第二发热组件,配接于所述装配腔内,且位于烟雾由所述雾化腔流出至外部的气流路径上,用于雾化形成于所述装配腔内的冷凝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雾化腔与所述装配腔之间的第一过烟孔,所述封盖上开设有连通外部与所述装配腔之间的第二过烟孔;
所述第一发热组件上开设与所述第一过烟孔连通的第三过烟孔,所述第二发热组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过烟孔与所述第二过烟孔的第四过烟孔;
所述第一过烟孔、所述第二过烟孔、所述第三过烟孔以及所述第四过烟孔共同连通形成导烟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热组件包括第二吸液件及第二发热件,所述第二吸液件用于吸附形成于所述装配腔内的冷凝液,所述第二发热件用于受控加热吸附于所述第二吸液件内的冷凝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热组件为导电陶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与所述封盖中至少一者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发热组件的负极,所述雾化装置包括第一接触电极及第二接触电极;
所述第一接触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发热组件与所述第二发热组件中一者的正极,
所述第二接触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发热组件与所述第二发热组件中另一者的正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包括第一绝缘件及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绝缘设置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之间,所述第二绝缘件绝缘设置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与所述底座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开设流体连通于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腔之间的导液孔,所述第一发热组件用于吸附并加热由所述导液孔进入所述雾化腔内气溶胶形成基质。
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液装置及配接于所述储液装置内所述的雾化装置。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所述的烟弹及用于为所述烟弹提供电驱动的供电装置。
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及指示模块,所述指示模块与所述第二发热组件电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二发热组件的阻值大于或等于设定阻值时,产生指示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号,接通所述第二发热组件与所述供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在烟雾由所述雾化腔流出至外部的气流路径的下端和上端各设置一组发热组件(即第一发热组件与第二发热组件),并通过位于雾化腔内的第一发热组件加热由所述储液腔内吸附的气溶胶形成基质形成供使用的烟雾,而位于第一发热组件上端的第二发热组件用于吸附并蒸发由烟油冷却后形成的冷凝液,避免冷凝液残留,影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雾化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雾化装置的轴向剖视图。
雾化装置10 底座11
雾化腔110 底壁112
开口1121 顶壁114
第一过烟孔1141 穿孔1143
周壁116
导液孔118 封盖12
装配腔121 第二过烟孔123
第一发热组件13 第三过烟孔1301
第二发热组件14 第四过烟孔1401
导烟通道S 第一接触电极15
第二接触电极16 第一绝缘件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器(图未示)以及用于为雾化器提供电驱动的供电装置(图未示)。雾化器与供电装置电性连接,雾化器在供电装置的电驱动下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使得气溶胶形成基质雾化成烟雾。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为电子烟,气溶胶形成基质为储存于电子烟内的烟液。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为其它用于形成气溶胶的装置,例如医药类雾化装置,在此不作限定。
雾化器包括储液装置(图未示)及雾化装置10。储液装置与雾化装置10配接,储液装置用于向雾化装置10提供气溶胶形成基质,吸附有气溶胶形成基质的雾化装置10在供电装置的电驱动下将气溶胶形成基质加热雾化形成烟雾。
请一并参看图1及图2,储液装置包括储液腔(图未示),雾化装置10配接于储液腔内,且具有与储液腔流体连通的雾化腔110(如图2所示)。储液腔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流出至雾化腔110内,并最终被雾化装置10加热雾化。值得一提的是,储液腔内的气溶胶形成基质流出至雾化腔110的方式可以为气溶胶形成基质受控于外部压力由储液腔流出至雾化腔110内,亦可在雾化装置10自身吸附力作用下由储液腔吸入至雾化腔110内,在此不作限定,只需要实现气溶胶形成基质流体流通于储液腔与雾化腔110之间即可。
雾化装置10包括底座11、封盖12、第一发热组件13以及第二发热组件14。底座11内形成有上述与储液腔流体连通的雾化腔,封盖12与底座11配接,且具有装配腔121(如图2所示)。第一发热组件13配接于雾化腔110内,并加热由储液腔内吸附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第二发热组件14配接于装配腔121内,且位于烟雾由雾化腔110流出至外部的气流路径上,用于雾化形成于装配腔121内的冷凝液。
具体地,底座11包括底壁112、与底壁112相反的顶壁114及连接于底壁112与顶壁114之间的周壁116。底壁112贯穿开设有开口1121,开口1121与雾化腔110连通。顶壁114贯穿开设有第一过烟孔1141,第一过烟孔1141与雾化腔110连通,用于为雾化腔110内形成的烟雾提供流出通道。
封盖12的底部呈敞口状,并与其内部的装配腔121连通。封盖12通过敞口端套接于底座11上,且封盖12上开设有连外部与装配腔121之间的第二过烟孔123。
对应地,第一发热组件13上开设与第一过烟孔1141连通的第三过烟孔1301,第二发热组件14上开设有连通第一过烟孔1141与第二过烟孔123的第四过烟孔1401。第一过烟孔1141、第二过烟孔123、第三过烟孔1301以及第四过烟孔1401共同连通形成导烟通道S。如此,由第一发热组件13加热产生的烟雾经导烟通道S流出至外部。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底座11及封盖12均由黄铜制成。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底座11及封盖12中一者由黄铜制成亦可,在此不作限定。
第一发热组件13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可由第一吸液件及第一发热件共同构造形成,亦可直接为陶瓷发热件(例如导电陶瓷、或者在陶瓷上设置印刷电路、或者陶瓷内烧结发热丝),因陶瓷具有吸附烟油的特性,如此陶瓷既作为发热件也作为吸液件。对应地,底座11开设流体连通于储液腔与雾化腔110之间的导液孔118,第一发热组件13用于吸附并加热由导液孔118进入雾化腔110内气溶胶形成基质。
对应地,第二发热组件14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可由第二吸液件及第二发热件共同构造形成。其中,第二吸液件用于吸附形成于装配腔121内的冷凝液,第二发热件用于受控加热吸附于第二吸液件内的冷凝液。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发热组件14为导电陶瓷,且因陶瓷具有吸附烟油的特性,如此陶瓷既作为发热件也作为吸液件。
进一步地,雾化装置10包括第一接触电极15及第二接触电极16。第一接触电极15与第二接触电极16与供电装置电连接,用于为第一发热组件13与第二发热组件14提供电驱动。
具体地,底座11与封盖12中由金属材料(例如黄铜)制成的至少一者与供电装置的负极连接,以与第一发热组件13及第二发热组件14的负极电连接。即,底座11与封盖12中至少一者用作与第一发热组件13的负极及第二发热组件14的负极电连接的负极接触件。第一接触电极15电连接于第一发热组件13与第二发热组件14中一者的正极,第二接触电极16电连接于第一发热组件13与第二发热组件14中另一者的正极。
具体地,雾化装置10包括第一绝缘件17及第二绝缘件18,第一绝缘件绝缘17设置于第一接触电极15与第二接触电极16之间,第二绝缘件18绝缘设置于第二接触电极16与底座11之间。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底座11与封盖12均由黄铜制成,两个共同用作与供电装置负极连接的负极接触件。第一绝缘件17大体呈套筒状,其套设于第一接触电极15的外周。第二接触电极16大体呈中空套筒状,其套设于第一接触电极15的外周。第二绝缘件18套设于第二接触电极16的外周,并与前述第一接触电极15、第二接触电极16以及第一绝缘件17共同封堵并装配于开口1121内。
底座11上位于第一过烟孔1141的两侧开设有两个穿孔1143。第一发热组件13中的正极与负极分别与底座11及第一接触电极15连接。第二发热组件14中的正极与负极分别穿过对应的穿孔1143与底座11及第二接触电极16电连接。其中,第二发热组件14的负极外套设有绝缘管141,以使穿过穿孔1143的第二发热组件14的负极与底座11之间绝缘设置。
进一步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及指示模块,指示模块与第二发热组件14电连接,用于当第二发热组件14的阻值大于或等于设定阻值时,产生指示信号。
具体地,当第二发热组件14吸附冷凝液饱和后,且阻值大于或等于设定阻值时,发出指示信号并产生提示信息(提示信息包括灯光、蜂鸣声等),控制模块根据指示信号,接通第二发热组件14与供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以加热并蒸发吸附的冷凝液。如此,避免残留的冷凝液影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使用。例如,当气溶胶生成装置为电子烟时,冷凝液在吸食过程中容易被吸入口中,给用户较差的体验感。
其中,当第二发热组件14吸附冷凝液饱和且产生提示信息时,使用者可以根据提示信息操作控制模块进行加热控制。例如,通过按压设置于气溶胶生成装置上的按键,以接通第二发热组件14与供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或者当控制模块接收到指示信号时,自动控制接通第二发热组件14与供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发热组件13中发热件的阻值与第二发热组件14中发热件的阻值不同。其中,第二发热组件14中发热件的阻值范围在1.2-1.5欧姆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因其具有上述雾化装置10的全部技术特征,故具有与上述雾化装置10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因其具有上述雾化器的全部技术特征,故具有与上述雾化器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装置,配接于用于储存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储液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
底座,具有与所述储液腔流体连通的雾化腔;
封盖,与所述底座配接;所述封盖具有装配腔,所述装配腔位于所述雾化腔的外部并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第一发热组件,配接于所述雾化腔内,并加热由所述储液腔内吸附的气溶胶形成基质;以及
第二发热组件,配接于所述装配腔内,且位于烟雾由所述雾化腔流出至外部的气流路径上,用于雾化形成于所述装配腔内的冷凝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雾化腔与所述装配腔之间的第一过烟孔,所述封盖上开设有连通外部与所述装配腔之间的第二过烟孔;
所述第一发热组件上开设与所述第一过烟孔连通的第三过烟孔,所述第二发热组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过烟孔与所述第二过烟孔的第四过烟孔;
所述第一过烟孔、所述第二过烟孔、所述第三过烟孔以及所述第四过烟孔共同连通形成导烟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组件包括第二吸液件及第二发热件,所述第二吸液件用于吸附形成于所述装配腔内的冷凝液,所述第二发热件用于受控加热吸附于所述第二吸液件内的冷凝液。
4.如权利要求1或3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组件为导电陶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封盖中至少一者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发热组件的负极,所述雾化装置包括第一接触电极及第二接触电极;
所述第一接触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发热组件与所述第二发热组件中一者的正极,
所述第二接触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发热组件与所述第二发热组件中另一者的正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第一绝缘件及第二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绝缘设置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之间,所述第二绝缘件绝缘设置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与所述底座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开设流体连通于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腔之间的导液孔,所述第一发热组件用于吸附并加热由所述导液孔进入所述雾化腔内气溶胶形成基质。
8.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储液装置及配接于所述储液装置内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
9.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及用于为所述雾化器提供电驱动的供电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及指示模块,所述指示模块与所述第二发热组件电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二发热组件的阻值大于或等于设定阻值时,产生指示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号,接通所述第二发热组件与所述供电装置之间的电连接。
CN201921555573.5U 2019-09-18 2019-09-18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0901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5573.5U CN210901387U (zh) 2019-09-18 2019-09-18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5573.5U CN210901387U (zh) 2019-09-18 2019-09-18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01387U true CN210901387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56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55573.5U Active CN210901387U (zh) 2019-09-18 2019-09-18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0138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8879A (zh) * 2021-07-05 2021-10-15 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翻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WO2022237453A1 (zh) * 2021-05-12 2022-11-17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241931A1 (zh) * 2021-05-20 2022-11-24 惠州市沛格斯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模组及包括该加热模组的发烟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7453A1 (zh) * 2021-05-12 2022-11-17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241931A1 (zh) * 2021-05-20 2022-11-24 惠州市沛格斯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模组及包括该加热模组的发烟装置
CN113498879A (zh) * 2021-07-05 2021-10-15 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翻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CN113498879B (zh) * 2021-07-05 2023-08-11 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翻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16367A1 (en)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using the same
US20190110522A1 (en) Electronic vaping device
CN210901387U (zh) 雾化装置、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EP3571943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08576938B (zh) 具有一体式横置雾化芯的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05358219U (zh) 发热组件、包含该发热组件的雾化器和电子烟
EP3895562B1 (en) Atomizing head,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17206211A1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
WO2015149404A1 (zh)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CN106998805A (zh) 一种雾化组件、电子烟及防止儿童误吸电子烟的方法
CN210726699U (zh) 发热组件、雾化头、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1466614A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18218517A1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和雾化器
US20220061387A1 (en)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CN216088899U (zh) 雾化芯组件、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443178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545544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19196516A1 (zh) 抛弃式气溶胶生成制品、雾化器及加热组件
CN214386076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6088866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的壳体、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5736884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WO2022057307A1 (zh) 电子烟主体、雾化设备以及电子烟
CN114504127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5859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0980713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雾产生装置、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