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6931U - 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96931U
CN210896931U CN201921866030.5U CN201921866030U CN210896931U CN 210896931 U CN210896931 U CN 210896931U CN 201921866030 U CN201921866030 U CN 201921866030U CN 210896931 U CN210896931 U CN 210896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coil
isosceles trapezoid
wireless charging
substrat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60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建春
王豪瑜
彭同兴
蔡伟迪
刘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8660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96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96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96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包括基板和接收线圈,基板整体等腰梯形设计,且其由磁性材料制成,基板上设有梯形环状容纳槽;接收线圈通过铜线由内及外或由外及内顺序紧密环绕形成的等腰梯形结构,且所述接收线圈整体形状与容纳槽形状一致并设置于容纳槽内,组成所述接收线圈的铜线表面设有绝缘层。基板的等腰梯形结构与梯形设备的外形结构适应性设计,并安装于梯形设备的外壳内部,从而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梯形设备的内部空间,以使得接收线圈能够环绕成满足该设备使用的最大的外形尺寸,从而提高接收线圈的接收效率,以提高该设备的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通常采用电磁感应的方式,实现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使得用电装置充电更加安全。
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的接收线圈通常采用圆形或者方形的,但是,电子设备外形通常又设计成其他不规则形状,以使其更加美观以及方便使用,如梯形的剃须刀、洁面仪等电子设备可以更加方便使用者抓取及使用,所以,对于此类产品而言,若还使用圆形或者方形的接收线圈,就会造成设备内部空间的浪费,不利于充电效率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可以充分利用梯形状外形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提高充电效率。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包括基板和接收线圈,基板整体等腰梯形设计,且其由磁性材料制成,基板上设有梯形环状容纳槽;接收线圈通过铜线由内及外或由外及内顺序紧密环绕形成的等腰梯形结构,且所述接收线圈整体形状与容纳槽形状一致并设置于容纳槽内,组成所述接收线圈的铜线表面设有绝缘层。
优选地,接收线圈通过铜线采用并列双股环绕的方式由内及外或由外及内顺序紧密环绕形成等腰梯形结构。
优选地,接收线圈的环绕圈数不小于十圈。
优选地,接收线圈的整体厚度不小于0.4mm,且不大于1mm。
优选地,容纳槽的深度不小于接收线圈的整体厚度。
优选地,该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还包括导电片,导电片设有两件,且分别设置于接收线圈的两端上,并与基板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基板的等腰梯形结构与梯形状设备的外形结构适应性设计,并安装于梯形设备的外壳内部,从而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梯形设备的内部空间,以使得接收线圈能够环绕成满足该设备使用的最大的外形尺寸,从而提高接收线圈的接收效率,以提高该设备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中:1基板、11容纳槽、2接收线圈、3导电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附图1-附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包括基板1和接收线圈2,基板1整体等腰梯形设计,且其由磁性材料制成,基板1上设有梯形环状容纳槽11;接收线圈2通过铜线由内及外或由外及内顺序紧密环绕形成的等腰梯形结构,且所述接收线圈2整体形状与容纳槽11形状一致并设置于容纳槽11内,则可以将接收线圈2完全卡设于容纳槽11内,既不需要单独设置其他的固定装置以将其固定于基板1上,又可以避免接收线圈2在安装时会因为其柔性而改变其整体外形的状况产生,进而影响该设备的充电效率,也可以方便接收线圈2的安装,组成接收线圈2的铜线表面设有绝缘层。
根据上述方案,基板1的等腰梯形结构与梯形状设备的外形结构适应性设计,并安装于梯形设备的外壳内部,从而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梯形设备的内部空间,以使得接收线圈2能够环绕成满足该设备使用的最大的外形尺寸,从而提高接收线圈2的接收效率,以提高该设备的充电效率。
进一步地,接收线圈2通过铜线采用并列双股环绕的方式由内及外或由外及内顺序紧密环绕形成等腰梯形结构。两股接收线圈2的电流方向相同,当其中一股接收线圈2出现断路状况时,不会影响另一股接收线圈2的正常工作,该设备还能够继续进行充电工作,不会影响使用者的紧急使用,此时,充电效率将会降低为原来的一半,从而也可以提醒使用者及时更换接收线圈2,方便该设备的持续高效充电使用。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接收线圈2的接收功率,接收线圈2的环绕圈数不小于十圈。当接收线圈2的环绕圈数较少时,则不能充分利用充电区域的磁通量,从而造成接收线圈2的接收功率过低;当接收线圈2的环绕圈数较多时,尺寸就会较大,不能适应设备的正常使用,所以在实际使用时,接收线圈2的环绕圈数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设置更多的环绕圈数,以提高充电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满足设备的充电使用需求,接收线圈2的整体厚度不小于0.4mm,且不大于1mm。当设备的尺寸较小,电量需求较低时,接收线圈2的厚度选择较小值;当设备尺寸较大时,且电量需求较高时,接收线圈2的厚度选择较大值。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基板1的安装,容纳槽11的深度不小于接收线圈2的整体厚度。则可使得接收线圈2的顶部不会高于容纳槽11的顶部端面,以使得基板1在安装时,接收线圈2不会再受到其他部件的干扰而产生形变或者影响安装。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接收线圈2与设备中的电路板进行电性连接,该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还包括导电片3,导电片3设有两件,且分别设置于接收线圈2的两端上,并与基板1固定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1),所述基板(1)整体等腰梯形设计,且其由磁性材料制成,所述基板(1)上设有梯形环状容纳槽(11);
接收线圈(2),所述接收线圈(2)通过铜线由内及外或由外及内顺序紧密环绕形成的等腰梯形结构,且所述接收线圈(2)整体形状与容纳槽(11)形状一致并设置于容纳槽(11)内,组成所述接收线圈(2)的铜线表面设有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2)通过铜线采用并列双股环绕的方式由内及外或由外及内顺序紧密环绕形成等腰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2)的环绕圈数不小于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2)的整体厚度不小于0.4mm,且不大于1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1)的深度不小于接收线圈(2)的整体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片(3),所述导电片(3)设有两件,且分别设置于接收线圈(2)的两端上,并与基板(1)固定连接。
CN201921866030.5U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 Active CN210896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6030.5U CN210896931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6030.5U CN210896931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96931U true CN210896931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24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6030.5U Active CN210896931U (zh) 2019-11-01 2019-11-01 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96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2357B (zh) 电力接收侧非接触充电模块和非接触充电设备
US20100181842A1 (en) 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condary side thereof
JP2013093429A (ja) 非接触伝送デバイス
CN204633430U (zh)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
EP3633823B1 (en) Terminal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ing device and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N102005783A (zh) 无线充电装置
KR20190070011A (ko) 무선전력 송신장치
CN201478847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JP4835800B1 (ja) 非接触充電モジュール及び非接触充電機器
CN109888881A (zh) 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
KR101532052B1 (ko) 무선충전 및 엔에프씨 통신 겸용 단자부를 포함하는 안테나 패치
CN210896931U (zh) 一种等腰梯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模组
CN208422557U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线圈模块
CN210517814U (zh) 一种应用于无线充电的中继系统及中继装置
CN211265252U (zh) 无线充电的发射端
KR20130130366A (ko) 무선충전기용 수신모듈
CN205725056U (zh) 无线充电器
CN211151626U (zh)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组件、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设备
CN106026242A (zh) 无线充电器及无线充电系统
CN217607506U (zh) 充电装置、受电装置和充电系统
CN204761167U (zh) 卷线装置
CN210606916U (zh) 一种立式无线充电线圈
CN204189549U (zh) 一种微型磁珠电感
CN110462971A (zh) 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和片状线圈
CN215297486U (zh) 一种低压交流电流检测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