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1492U - 照明灯具的壳体及照明灯具 - Google Patents

照明灯具的壳体及照明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91492U
CN210891492U CN201922229348.9U CN201922229348U CN210891492U CN 210891492 U CN210891492 U CN 210891492U CN 201922229348 U CN201922229348 U CN 201922229348U CN 210891492 U CN210891492 U CN 210891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housing
shielding wall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293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全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293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91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91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91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照明灯具的壳体,照明灯具还包括安装光学元件的光源模组,壳体包括外壳、光源板安装座和遮光壁,光源板安装座和遮光壁均设于外壳之内,光源板安装座和遮光壁将外壳的内腔分隔成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遮光壁与光源板安装座围成用于安装光学元件和光源模组的第一子腔,第一子腔包括第一出光口,外壳具有第二出光口,第一出光口的朝向与第二出光口朝向一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灯具的壳体利用第一子腔来安装光学元件,将光学元件安装到第一子腔内即可完成照明灯具的组装,使照明灯具整体的组件减少,安装时省时省力,同时,遮光壁的设置可以起到遮光和增大散热面积的作用。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照明灯具。

Description

照明灯具的壳体及照明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灯具的壳体及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照明灯具是指能透光、分配和改变光源光分布的器具。照明灯具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照明,也是家居的眼睛,更多的时候它起到的是装饰作用。因此照明灯具的选择就要更加复杂得多,它不仅涉及到安全省电,而且会涉及到材质、种类、风格品位等诸多因素。
目前,公开的照明灯具前环、遮光件和灯体散热件多是采用分体的,一个照明灯具多达三四个组件,安装不易,且浪费工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照明灯具的壳体及照明灯具,以解决现有的照明灯具组件多,安装不易,且浪费工时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照明灯具的壳体,照明灯具还包括安装光学元件的光源模组,壳体包括外壳、光源板安装座和遮光壁,光源板安装座和遮光壁均设于外壳之内,光源板安装座和遮光壁将外壳的内腔分隔成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遮光壁围绕光源板安装座设置,遮光壁与光源板安装座围成用于安装光学元件和光源模组的第一子腔,第一子腔包括第一出光口,外壳具有第二出光口,第一出光口的朝向与第二出光口朝向一致。
基于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照明灯具,包括光学元件和如上所述的照明灯具的壳体,所述照明灯具的壳体内部形成有第二配合部,用于与所述光学元件结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灯具的壳体利用第一子腔来安装光学元件,将光学元件安装到第一子腔内即可完成照明灯具的组装,使照明灯具整体的组件减少,安装时省时省力,同时,第一子腔在容纳光学元件的同时,遮光壁的设置可以起到遮光和增大散热面积的作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公开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照明灯具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照明灯具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照明灯具的爆炸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光学元件主体;110-安装板;120-透镜;130-光源腔;140-电缆卡槽;141-凸起;150-防开裂筋;160-第一配合部;161-螺丝柱;162-防呆筋;200-壳体;210-外壳;220-遮光壁;221-防眩环;222-开口;230-光源板安装座;231-过线孔;232-让位槽;233-连杆固定孔;240-第一子腔;250-第二子腔;260-第二配合部;261-安装孔;262-防呆卡槽;270-连杆组件;300-光源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光学元件,应用于照明灯具,照明灯具包括壳体200,光学元件主要包括光学元件主体100,在光学元件主体100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光源腔130以及至少两个防开裂筋150,至少在光源腔13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开裂筋150,且防开裂筋150高于光源腔130的侧壁,光源腔130可以用来容置光源模组300,光学元件主体100还设置有用于与壳体200连接的第一配合部16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元件设置有用于容纳光源模组300的光源腔130,光源模组300可以安置在该光源腔130内,此时在将光学元件安装到壳体200上时,由光源腔130的四周侧壁形成支撑,避免壳体200与光学元件之间的压力直接作用在光源模组300上,同时,还可以在光学元件上设置防开裂筋150,防开裂筋150至少分布在光源腔130相对的两侧,此时可以形成较为对称的支撑力,以方便对光源模组300进行保护,此外,在对光学元件和壳体200进行装配时,光源模组300有从光源腔130内掉落的可能,防开裂筋150的设置可以避免当部分光源模组300离开光源腔130后,光源模组300直接从光学元件上脱离,进而避免拧螺丝时将光源模组300压坏,由防开裂筋150形成阻挡,当光学元件和壳体200装配完毕后,光源模组300也就能回到光源腔内了。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元件主体100包括透镜120和安装板110,透镜120呈漏斗状,其包括直径较小的缩口端和直径较大的开口端,安装板110与透镜120的缩口端连接,可以将安装板110设置成圆形,且可以让安装部与透镜120同轴设置,光源腔130和电缆卡槽140位于安装板110背离透镜120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光源腔130可以设置成矩形,以适应光源模组300的形状,此时光源模组300可以完全容置在光源腔130内。至少两个防开裂筋150均位于安装板110背离透镜120的一侧,且此时防开裂筋150至少分布在光源腔130相对的两个侧边上,以使防开裂筋150形成较为对称的支撑力,以方便对光源模组300进行保护,分布在光源腔130侧边上的防开裂筋150的个数相等或者不相等,位置对称或者部对称,都是可以的。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光源模组300形状的不同,将光源腔130设置成其他与光源模组300相对应的形状也是可以的。
其中,防开裂筋150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光源腔130侧壁的顶部。
防开裂筋150可以是呈任意形状,防开裂筋150只需包括一个保护面即可,该保护面可以为平面,且该保护面与光源腔130的侧边共面。在将光源模组300放置到光源腔130中时,为了方便将光源模组300完全容置到光源腔130中,可以让光源腔130的凹陷深度小于或者等于光源模组300的厚度,而此时设置的防开裂筋150,可以避免光源模组300收到壳体200的过渡挤压,从而对光源模组300形成保护,避免,光源模组300因挤压而开裂。
作为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方式,可以在光源腔130的每个侧边上均设置该防开裂筋150,可以对光源模组300形成更加全面的保护。
进一步地,可以在光源腔130的每个侧边上设置一个防开裂筋150,且可以将防开裂筋150设置在光源腔130侧边的中间位置。而为了方便加工,且方便与壳体200进行连接,可以将防开裂筋150设置成横截面呈矩形的柱体,该横截面指防开裂筋150沿垂直于其凸出方向的横截面。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元件主体100还包括电缆卡槽140,电缆卡槽140与光源腔130连通,电缆卡槽140开设于光源腔130的底部,电缆卡槽140至少有一端延伸至光学元件主体100的端面。在将光源模组300安装到光源腔130内时,光源模组300上的线缆可以直接放入光源腔130底部的电缆卡槽140内,且在线缆被放入电缆卡槽140内了后,线缆可以从与光源模组300的连接处开始全部没入电缆卡槽140内,避免在线缆落入光源腔130内后,在线缆与光源模组300的接触位置形成应力集中。
在对光源模组300进行安装时,先将光源模组300的电缆捋清,使电缆位于电缆卡槽140内,然后在将光源模组300卡入光源腔130内,这样,在进行整体组装时,光源模组300只会受到来自光源腔130的底壁的支撑力,由于其作用面广,因此光源模组300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强较小,可以避免光源模组300因电缆的挤压而碎裂的情况出现,同时,由于光源模组300是位于光源腔130内的,因此在将安装有光源模组300的光学元件与壳体200进行组装时,也能尽量减小壳体200对光源模组300的压力,从而进一步减小光源模组300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强。
同时,还可以让电缆卡槽140沿光源腔130的对角线设置,也就经过了安装板110的圆心,这样可以更加方便的对线缆进行布置。
其中,电缆卡槽140的至少一端延伸至安装板110的侧面,以使电缆卡槽140的一端形成开口,方便线缆从而电缆卡槽140中穿出。
电缆卡槽140可以是沿直线延伸,且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让电缆卡槽140的两端均延伸至安装板110的侧面,使电缆卡槽140形成贯穿的形状,这样在布置线缆时更加的方便。
在电缆卡槽140的两端还可以设置凸起141,凸起141位于电缆卡槽140的侧壁,且电缆卡槽140的两个侧壁均设置该凸起14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的凸起141间隔设置,以方便线缆通过,同时,凸起141可以是位于电缆卡槽140的槽口,在将线缆放入电缆卡槽140后,可以由凸起141对线缆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
电缆卡槽140的横截面可以是呈矩形,而在一些情况下,使凸起141沿电缆卡槽140的长度方向相互延伸并相互连为一体,且让凸起141朝向电缆卡槽140的槽底延伸,并让凸起141的厚度沿电缆卡槽140的凹陷方向逐渐减小,可以最终使电缆卡槽140变为楔形槽,利用楔形槽槽口较小的特点,可以方便对线缆进行限位和固定。
在一些情况下,光源模组300上设置有至少两根线缆,且这些线缆的出发点不同,此时,可以将电缆卡槽140设置为多条,当多条电缆卡槽140均为通槽时,可以在电缆卡槽140的两端分别设置凸起141,当多条电缆卡槽140均是只有一端延伸至安装板110的侧面时,可以在每个电缆卡槽140的端口设置凸起141。
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照明灯具的壳体200,该壳体200可以与上述的光学元件连接,且光源模组300位于壳体200和上述的光学元件之间,该壳体200包括外壳210、光源板安装座230和遮光壁220。
外壳210具有一个内腔,内腔的一端为第二出光口,内腔的横截面形成可以是圆形,而外壳210的外部可以是任意形状。
光源板安装座230和遮光壁220均安装外壳210的内腔内,光源板安装座230通过遮光壁220与外壳210连接,光源板安装座230可以是呈圆形,遮光壁220围绕光源板安装座230设置,光源板安装座230和遮光壁220将外壳210的内腔分隔成第一子腔240和第二子腔250,遮光壁220围绕光源板安装座230设置,遮光壁220与光源板安装座230围成用于安装光学元件和光源模组300的第一子腔240。
遮光壁220与光源板安装座230围城的第一子腔240具有一个开口,该开口为第一出光口,第一出光口的朝向与第二出光口的朝向一致,且第一出光口可以低于第二出光口,此时外壳210相对于遮光壁220会露出一段距离,可以方便对光学元件形成定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灯具的壳体200利用遮光壁220将外壳210和光源板安装座230连接在一起,三者之间可以是采用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无需每次使用都进行拆装,使壳体200在与光学元件在进行装配时更加的简单易操作,省时省力,同时,遮光壁220的设置可以起到遮光的作用,避免在外壳210后方的美工线处漏光,影响美观,也增大了散热面积,可以方便照明灯具进行快速散热。
本实施例提供的光源板安装座230和遮光壁220可以是采用ADC12压铸铝材料制成,而壳体200也是可以是采用ADC12压铸铝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遮光壁220的第一端与光源板安装座230连接,遮光壁220的第二端形成上述的第一出光口,遮光壁220与外壳210之间可以是在任意部位进行连接,由于遮光壁220呈环形,遮光壁220与外壳210连接后,对外壳210的内腔进行了分割,遮光壁220与光源板安装座230围城第一子腔240,而第一子腔240的周围则是第二子腔250,第二子腔250主要由外壳210的内壁、遮光壁220的外壁以及光源板安装座230的外壁围成。
遮光壁220与外壳210之间可以是实心设置也可以是空心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以空心设置为例进行说明,遮光壁220与外壳210之间空心设置时,遮光壁220较薄,更利于散热。
遮光壁220的第二端的直径沿第一出光口的朝向逐次增大,形成类似阶梯的形状,以形成防眩环221,防眩环221的设置可以起到防眩光的作用,从而使光学元件的光学效果更佳。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遮光壁220与外壳210之间构成有开口222,开口222的设置可以将第二子腔250贯通,从而使第二子腔250与外界连通,通过加快空气的流通速度,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散热效果。
开口222可以是由遮光壁220与外壳210之间的间隙形成,根据遮光壁220的外部边缘的形状,开口222可以呈任意的形状,在一些情况下,遮光壁220与外壳210之间的连接位置可以位于遮光壁220的第二端,此时开口222的朝向与第一出光口和第二出光口的朝向一致,气流流动起来更加顺畅。
作为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方案,可以将开口222设置在遮光壁220与外壳210的连接处,此时防眩环221可以保持的较为完整,可以起到较佳的防眩效果,且此时开口222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持气体流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光源板安装座230上设置有用于供线缆穿过的过线孔231,过线孔231位置的设置与电缆卡槽140的端口位置相对应,在将光学元件安装到外壳210上时,光源模组300位于光源板安装座230和安装板110之间,光源模组300设置有线缆的一侧是朝向安装板110的,因此,可以让过线孔231自光源板安装座230与遮光壁220的连接处延伸至遮光壁220上,以方便线缆能够顺利的进入第二子腔250内。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光源板安装座230上还设置有与防开裂筋150配合的让位槽232,让位槽232的位置可以根据防开裂筋150的位置设定来进行布置。
让位槽232的深度可以根据光源腔130的深度来进行调整,当光源腔130的凹陷深度与光源模组300的厚度相等时,让位槽232的深度可以是等于或者大于防开裂筋150的高度;当光源腔130的深度小于光源模组300的深度时,让位槽232的深度设置为小于防开裂筋150的高度,且光源腔130的凹陷深度与光源模组300的厚度之差与让位槽232的凹陷深度与防开裂筋150的高度差相等,以使在安装板110与光源板安装座230结合时,能够对光源模组300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还能将光源模组300固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照明灯具的壳体200还包括连杆组件270,连杆组件270安装于光源板安装座230,连杆组件270位于光源板安装座230背离第一子腔240的一侧,且连杆组件270位于第二子腔250内,连杆组件270可以是与灯架等结构连接,同时,连杆组件270可以供线缆穿过,对线缆起到保护的作用,也能使照明灯具更加的美观。
在光源板安装座230上可以设置连杆固定孔233,该连杆固定孔233用于对连杆组件270进行安装和固定。
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照明灯具,其包括光源模组300、上述的光学元件和上述的照明灯具的壳体2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灯具单体零件少,在装配壳体200与光学元件时,简单易操作,省时省力,同时,遮光壁220的设置可以起到遮光的作用,避免在外壳210后方的美工线处漏光,影响美观,也增大了散热面积,可以方便照明灯具进行快速散热,另外,利用光源腔130和电缆卡槽140可以避免光源模组300因电缆的挤压而碎裂的情况出现。
在光学元件主体100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60,在照明灯具的壳体200内部形成有与第一配合部160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260,光学元件和壳体200通过第一配合部160和第二配合部260连接,光源模组300位于光学元件和壳体200之间。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160包括螺丝柱161,螺丝柱161位于安装板110上,且螺丝柱161位于安装板110背离透镜120的一侧,在螺丝柱161上设置有螺纹孔;第二配合部260包括安装孔261,安装孔261位于光源板安装座230,安装孔261可以是贯穿光源板安装座230,安装孔261的位置与螺丝柱161的位置对应设置,在装配光学元件和壳体200时,螺丝柱161伸入安装孔261内,然后可以在螺丝柱161内拧入螺栓,完成安装板110与光源板安装座230之间的连接。
其中,螺丝柱161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螺丝柱161的连接线经过安装板110的圆心,可以使安装板110与光源板安装座230连接的较为稳固,相应的,安装孔261也就设置为两个。
作为本实施例的较优实施方式,可以让螺丝柱161与防开裂筋150连接,即两个螺丝柱161分别位于光源腔130相对的两个侧边,且两个螺丝柱161分别与光源腔130侧边上的一个防开裂筋150连接,为了避免对光源模组300的安装造成影响,可以让螺丝柱161位于防开裂筋150背离光源腔130的一侧。此时安装孔261与相对设置的两个让位槽232也对应连通。
第一配合部160还包括防呆筋162,防呆筋162位于透镜120上,且防呆筋162位于靠近透镜120的开口端的位置;第二配合部260还包括与该防呆筋162配合的防呆卡槽262,防呆卡槽262位于遮光壁220,在装配光学元件和壳体200时,防呆筋162卡入防呆卡槽262内,防呆筋162与防呆卡槽262之间可以是过盈配合。
在装配光学元件和壳体200时,将光学元件放入壳体200的第一子腔240内后,需要将外壳210倒置,以方便拧动螺栓,此时,利用防呆筋162与防呆卡槽262可以实现光学元件和壳体200初步固定,避免在外壳210倒置时,光学元件从壳体200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照明灯具的壳体,所述照明灯具还包括安装光学元件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0)包括外壳(210)、光源板安装座(230)和遮光壁(220),所述光源板安装座(230)和遮光壁(220)均设于所述外壳(210)之内,所述光源板安装座(230)和所述遮光壁(220)将所述外壳(210)的内腔分隔成第一子腔(240)和第二子腔(250),所述遮光壁(220)围绕所述光源板安装座(230)设置,所述遮光壁(220)与所述光源板安装座(230)围成用于安装所述光学元件和所述光源模组(300)的所述第一子腔(240),所述第一子腔(240)包括第一出光口,所述外壳(210)具有第二出光口,所述第一出光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二出光口朝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口低于所述第二出光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壁(220)在所述第一出光口处呈阶梯状,所述遮光壁(220)在所述第一出光口处的直径沿所述第一出光口的朝向逐次增大,以形成防眩环(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灯具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腔(250)由所述外壳(210)的内壁、所述遮光壁(220)的外壁以及所述光源板安装座(230)的外壁围成,所述遮光壁(220)与所述外壳(210)之间构成有和所述第二子腔(250)贯通的开口(2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灯具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壁(220)与所述外壳(210)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灯具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板安装座(23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线缆的过线孔(231),所述过线孔(2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子腔(240)和所述第二子腔(25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灯具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具的壳体(200)还包括连杆组件(270),所述连杆组件(270)安装于所述光源板安装座(230),所述连杆组件(270)位于所述光源板安装座(230)背离所述第一子腔(240)的一侧,且所述连杆组件(270)位于所述第二子腔(250)内。
8.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元件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照明灯具的壳体(200),所述照明灯具的壳体(200)内部形成有第二配合部(260),所述第二配合部(260)用于与所述光学元件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260)包括安装孔(261),所述安装孔(261)位于所述光源板安装座(230),所述光学元件通过所述安装孔(261)与所述光源板安装座(23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260)还包括防呆卡槽(262),所述防呆卡槽(262)位于所述遮光壁(220),所述光学元件卡接于所述防呆卡槽(262)。
CN201922229348.9U 2019-12-10 2019-12-10 照明灯具的壳体及照明灯具 Active CN210891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9348.9U CN210891492U (zh) 2019-12-10 2019-12-10 照明灯具的壳体及照明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9348.9U CN210891492U (zh) 2019-12-10 2019-12-10 照明灯具的壳体及照明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91492U true CN210891492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39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29348.9U Active CN210891492U (zh) 2019-12-10 2019-12-10 照明灯具的壳体及照明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914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34775B2 (en) LED light fixture
AU2015238914B2 (en) Headlamp assembly with planar heat sink structure
CN103827580A (zh) Led照明器
CA2399348A1 (en) Replaceable led bulb with interchangeable lens optic
US11320133B2 (en) Lighting fixture
WO2013127161A1 (zh) Led灯的散热结构
KR20130057199A (ko) Led 조명등
CN210891492U (zh) 照明灯具的壳体及照明灯具
CN105987299B (zh) 一种照明装置
CN211083976U (zh) 光学元件及照明灯具
CA3022095A1 (en) Wall mount light fixture
JP6795831B2 (ja) 照明器具
CN108730929B (zh) 一种多连接功能的室外灯座
CN216408761U (zh) 一种教室灯
CN219955258U (zh) 一种灯具
CN213577011U (zh) 一种深防眩模组及灯具
CN210979473U (zh) 一种工矿灯
CN210050636U (zh) 投光灯
CN220792963U (zh) 工矿灯
CN211667663U (zh) 一种可拆卸更换的led扶手灯
CN219834277U (zh) 一种相机外壳及相机
CN218494900U (zh) 一种用于路灯的灯体
CN213420817U (zh) 照明灯具
CN212029271U (zh) 一种结构简洁的投光灯
CN210717445U (zh) 高散热性能的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