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9796U - 一种轴承降温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降温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9796U
CN210889796U CN201921636637.4U CN201921636637U CN210889796U CN 210889796 U CN210889796 U CN 210889796U CN 201921636637 U CN201921636637 U CN 201921636637U CN 210889796 U CN210889796 U CN 210889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bearing seat
seat
oil
micro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366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凯文
李钊
赵鹏举
陆银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Ruic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zhou Ruic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zhou Ruic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zhou Ruic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366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89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9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9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降温循环装置,它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有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内均设有轴承腔,旋转轴一端贯穿前轴承座的轴承腔后与电机连接,旋转轴另一端位于后轴承座轴承腔内,轴承腔内设有轴承,旋转轴通过轴承分别与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转动连接,后轴承座上设有微型泵,微型泵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微型泵通过进油口与后轴承座相连通,出油口上设有外置油管,微型泵通过外置油管与前轴承座相连通,后轴承座上设有回油口,后轴承座通过回油口与前轴承座的轴承腔相连通,前轴承座上设有散热风机,散热风机位于外置油管侧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轴承散热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降温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轴承降温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不同的运行工况,用户往往通过改变泵的转速,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但是,由于电机轴转速的不均、轴承中油品的质量不佳、工况环境恶劣以及维保的不及时性等,往往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当轴承所承受的载荷较大且运转速度过高时,轴承由于摩擦产生热量会急剧增加,仅靠润滑油或者润滑脂的循环和轴承座的热传导作用不能把轴承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从而使得轴承的温度持续升高,最终导致润滑剂的失效和轴承的损坏,并造成整个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或者发生严重的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轴承温度过高、散热不佳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轴承散热效果好的轴承降温循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轴承降温循环装置,它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有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所述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内均设有轴承腔,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贯穿前轴承座的轴承腔后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位于后轴承座的轴承腔内,所述轴承腔内设有轴承,所述旋转轴通过轴承分别与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后轴承座的一侧设有微型泵,所述旋转轴位于后轴承座的另一侧,所述微型泵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微型泵通过进油口与后轴承座的轴承腔相连通,所述出油口上设有外置油管,所述微型泵通过外置油管与前轴承座的轴承腔相连通,所述后轴承座的轴承腔内设有回油口,所述后轴承座通过回油口与前轴承座的轴承腔相连通,所述前轴承座上设有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位于外置油管的侧面。
电机的输出端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有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内均设有轴承腔,旋转轴的一端贯穿前轴承座的轴承腔后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旋转轴的另一端位于后轴承座的轴承腔内,轴承腔内设有轴承,旋转轴通过轴承分别与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转动连接,后轴承座的一侧设有微型泵,旋转轴位于后轴承座的另一侧,微型泵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微型泵通过进油口与后轴承座的轴承腔相连通,出油口上设有外置油管,微型泵通过外置油管与前轴承座的轴承腔相连通,后轴承座的轴承腔内设有回油口,后轴承座通过回油口与前轴承座的轴承腔相连通,前轴承座上设有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位于外置油管的侧面。微型泵将后轴承座的轴承腔内的润滑油通过进油口吸入到微型泵体内,微型泵通过外置油管输送到前轴承座的轴承腔中,再通过回油管回到后轴承座的轴承腔内,如此循环使得润滑油在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之间流动,流动过程中实现散热;微型泵通过外置油管输送到前轴承座的轴承腔的过程中,散热风机对外置油管内的润滑油进行风冷散热,从而达到了轴承散热效果好的目的。
作为优选,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呈前后对称分布,前轴承座包括轴承体和轴承盖,轴承体上设有凹槽,轴承位于凹槽内,轴承盖完全覆盖凹槽且与轴承体可拆卸连接,轴承腔由轴承体内的凹槽和轴承盖构成,旋转轴的一端依次贯穿前轴承座的轴承盖和轴承体后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旋转轴的另一端贯穿后轴承座的轴承盖后位于后轴承座的凹槽内,旋转轴通过轴承与轴承体转动连接。旋转轴通过轴承分别与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转动,旋转轴与轴承之间产生摩擦,进而产生热量,轴承腔内的润滑油吸收热量后在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之间流动,流动过程中实现散热。
作为优选,微型泵位于后轴承座的轴承体的一侧,后轴承座的轴承盖位于后轴承座的轴承体的另一侧,进油口位于微型泵与后轴承座的轴承体连接的一侧,后轴承座的轴承体上设有与进油口位置相对应的输出通道,进油口通过输出通道与后轴承座的轴承腔相连通,出油口位于微型泵的端面上,前轴承座的轴承体上设有输入通道,外置油管的一端与出油口连接,外置油管的另一端通过输入通道与前轴承座的轴承腔相连通,回油口上设有回油管,前轴承座的轴承腔通过回油管与后轴承座的轴承腔相连通。微型泵通过进油口和输出通道将后轴承座轴承腔内的润滑油吸入微型泵内,并通过外置油管和输入通道将散热后的润滑油泵入前轴承座的轴承腔内,并通过回油管回到后轴承座的轴承腔内;微型泵安装于后轴承座的轴承体的一侧,不但可以方便安装拆卸,同时,制作成本低,可进行选择性安装,提高轴承降温效果。
作为优选,散热风机位于前轴承座轴承体的一侧,前轴承座的轴承盖位于轴承体的另一侧,散热风机上设有L型支架,L型支架的一条边与前轴承座的轴承体可拆卸连接,L型支架的另一条边与散热风机连接。因外置油管暴露于环境中,为了减少润滑油或润滑脂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故在前轴承座上连接散热风机,散热风机对着外置油管送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微型泵使得润滑油在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之间循环,同时实现内部循环流动和外部循环流动,流动过程中实现散热;微型泵通过外置油管输送到前轴承座的轴承腔的过程中,散热风机对外置油管内的润滑油进行风冷散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微型泵安装拆卸方便,同时,制作成本低,可进行选择性安装,提高轴承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微型泵的左视图;
图3是微型泵的左视图。
图中:1.电机,2.旋转轴,3.前轴承座,4.后轴承座,5.轴承腔,6.轴承,7.微型泵,8.进油口,9.出油口,10.外置油管,11.回油口,12.散热风机,13.轴承体,14.轴承盖,15.凹槽,16.输出通道,17.输入通道,18.L型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述的实施例中,一种轴承降温循环装置,它包括电机1,电机1的输出端设有旋转轴2,旋转轴2上设有前轴承座3和后轴承座4,前轴承座3和后轴承座4内均设有轴承腔5,旋转轴2的一端贯穿前轴承座3的轴承腔5后与电机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旋转轴2的另一端位于后轴承座4的轴承腔5内,轴承腔5内设有轴承6,旋转轴2通过轴承6分别与前轴承座3和后轴承座4转动连接,后轴承座4的一侧设有微型泵7,旋转轴2位于后轴承座4的另一侧,如图1、图2所示,微型泵7上设有进油口8和出油口9,微型泵7通过进油口8与后轴承座4的轴承腔5相连通,出油口9上设有外置油管10,微型泵7通过外置油管10与前轴承座3的轴承腔5相连通,后轴承座4的轴承腔5内设有回油口11,后轴承座4通过回油口11与前轴承座3的轴承腔5相连通,前轴承座3上设有散热风机12,散热风机12位于外置油管10的侧面。
如图1、图3所示,前轴承座3和后轴承座4呈前后对称分布,前轴承座3包括轴承体13和轴承盖14,轴承体13上设有凹槽15,轴承6位于凹槽15内,轴承盖14完全覆盖凹槽15且与轴承体13可拆卸连接,轴承腔5由轴承体13内的凹槽15和轴承盖14构成,旋转轴2的一端依次贯穿前轴承座3的轴承盖14和轴承体13后与电机1的输出端连接,旋转轴2的另一端贯穿后轴承座4的轴承盖14后位于后轴承座4的凹槽15内,旋转轴2通过轴承6与轴承体13转动连接。
如图1所示,微型泵7位于后轴承座4的轴承体13的一侧,后轴承座4的轴承盖14位于后轴承座4的轴承体13的另一侧,进油口8位于微型泵7上与后轴承座4的轴承体13连接的一侧,后轴承座4的轴承体13上设有与进油口8位置相对应的输出通道16,进油口8通过输出通道16与后轴承座4的轴承腔5相连通,出油口9位于微型泵7的端面上,前轴承座3的轴承体13上设有输入通道17,外置油管10的一端与出油口9连接,外置油管10的另一端通过输入通道17与前轴承座3的轴承腔5相连通,回油口11上设有回油管,前轴承座3的轴承腔5通过回油管与后轴承座4的轴承腔5相连通。
如图1所示,散热风机12位于前轴承座3轴承体13的一侧,前轴承座3的轴承盖14位于轴承体13的另一侧,散热风机12上设有L型支架18,L型支架18的一条边与前轴承座3的轴承体13可拆卸连接,L型支架18的另一条边与散热风机12连接。
工作原理:本案主要应用在双吸泵的轴承体上,用微型泵7泵体与后轴承座4的轴承体13压紧,运转时润滑油随微型泵7的负压从后轴承座4的轴承体13中被抽出,目的是防止微型泵7泵体与轴承体13之间未压紧,导致漏油甚至是吸空气。
当水泵运转时,微型泵7将后轴承座4的轴承腔内的润滑油通过进油口9吸入到微型泵7的泵体内,微型泵7通过外置油管10输送到前轴承座3的轴承腔5中,再通过回油管回到后轴承座4的轴承腔5内,如此循环使得润滑油在前轴承座3和后轴承座4之间流动,流动过程中实现散热;微型泵7通过外置油管10输送到前轴承座3的轴承腔5的过程中,散热风机12对外置油管10内的润滑油进行风冷散热,从而达到在循环过程中进行降温,提高水泵轴承的冷却效果。

Claims (4)

1.一种轴承降温循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电机(1),所述电机(1)的输出端设有旋转轴(2),所述旋转轴(2)上设有前轴承座(3)和后轴承座(4),所述前轴承座(3)和后轴承座(4)内均设有轴承腔(5),所述旋转轴(2)的一端贯穿前轴承座(3)的轴承腔(5)后与电机(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2)的另一端位于后轴承座(4)的轴承腔(5)内,所述轴承腔(5)内设有轴承(6),所述旋转轴(2)通过轴承(6)分别与前轴承座(3)和后轴承座(4)转动连接,所述后轴承座(4)的一侧设有微型泵(7),所述旋转轴(2)位于后轴承座(4)的另一侧,所述微型泵(7)上设有进油口(8)和出油口(9),所述微型泵(7)通过进油口(8)与后轴承座(4)的轴承腔(5)相连通,所述出油口(9)上设有外置油管(10),所述微型泵(7)通过外置油管(10)与前轴承座(3)的轴承腔(5)相连通,所述后轴承座(4)的轴承腔(5)内设有回油口(11),所述后轴承座(4)通过回油口(11)与前轴承座(3)的轴承腔(5)相连通,所述前轴承座(3)上设有散热风机(12),所述散热风机(12)位于外置油管(10)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降温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前轴承座(3)和后轴承座(4)呈前后对称分布,所述前轴承座(3)包括轴承体(13)和轴承盖(14),所述轴承体(13)上设有凹槽(15),所述轴承(6)位于凹槽(15)内,所述轴承盖(14)完全覆盖凹槽(15)且与轴承体(13)可拆卸连接,所述轴承腔(5)由轴承体(13)内的凹槽(15)和轴承盖(14)构成,所述旋转轴(2)的一端依次贯穿前轴承座(3)的轴承盖(14)和轴承体(13)后与电机(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旋转轴(2)的另一端贯穿后轴承座(4)的轴承盖(14)后位于后轴承座(4)的凹槽(15)内,所述旋转轴(2)通过轴承(6)与轴承体(13)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降温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微型泵(7)位于后轴承座(4)的轴承体(13)的一侧,所述后轴承座(4)的轴承盖(14)位于后轴承座(4)的轴承体(13)的另一侧,所述进油口(8)位于微型泵(7)上与后轴承座(4)的轴承体(13)连接的一侧,所述后轴承座(4)的轴承体(13)上设有与进油口(8)位置相对应的输出通道(16),所述进油口(8)通过输出通道(16)与后轴承座(4)的轴承腔(5)相连通,所述出油口(9)位于微型泵(7)的端面上,所述前轴承座(3)的轴承体(13)上设有输入通道(17),所述外置油管(10)的一端与出油口(9)连接,所述外置油管(10)的另一端通过输入通道(17)与前轴承座(3)的轴承腔(5)相连通,所述回油口(11)上设有回油管,所述前轴承座(3)的轴承腔(5)通过回油管与后轴承座(4)的轴承腔(5)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降温循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散热风机(12)位于前轴承座(3)轴承体(13)的一侧,所述前轴承座(3)的轴承盖(14)位于轴承体(13)的另一侧,所述散热风机(12)上设有L型支架(18),所述L型支架(18)的一条边与前轴承座(3)的轴承体(13)可拆卸连接,所述L型支架(18)的另一条边与散热风机(12)连接。
CN201921636637.4U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轴承降温循环装置 Active CN210889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6637.4U CN210889796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轴承降温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6637.4U CN210889796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轴承降温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9796U true CN210889796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34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36637.4U Active CN210889796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轴承降温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897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3574A (zh) 低噪音多级离心泵
WO2023010947A1 (zh) 一种电驱动总成的冷却润滑装置和电驱动总成
CN112503025A (zh) 空气压缩机和车辆
CN211288166U (zh) 一种纺织风机
CN210889796U (zh) 一种轴承降温循环装置
CN112031915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用冷却水泵
CN111555554A (zh) 一种对电机和控制器进行油冷的电动油泵总成
CN218563921U (zh) 一种离心泵密封冷却装置
CN214092791U (zh) 一种多功能冶金矿机离合器
CN210599469U (zh) 一种水冷式水陆两用多级管道泵
CN211820078U (zh) 空气压缩机的驱动壳体、空气压缩机和车辆
CN210515196U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散热装置
CN207686919U (zh) 一种散热式高温柱塞泵
CN218976510U (zh) 一种水冷电机
CN214154274U (zh) 风冷电主轴结构
CN220415798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保护装置
CN221003154U (zh) 一种自散热节能型电子水泵
CN219975335U (zh) 一种润滑液自循环的轴封机构
CN215109369U (zh) 一种具有循环散热进气装置的粉粒物料运输车用空压机
CN205401257U (zh) 低噪音多级离心泵
CN212318307U (zh) 一种完全自循环冷却系统的耐空转水泵
CN218718270U (zh) 一种磁轴承用冷却结构
CN219549403U (zh) 一种油冷轴承座
CN216546064U (zh) 一种电驱动总成的冷却润滑装置和电驱动总成
CN212305021U (zh) 一种对电机和控制器进行油冷的电动油泵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