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8164U - 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8164U
CN210888164U CN201920962458.3U CN201920962458U CN210888164U CN 210888164 U CN210888164 U CN 210888164U CN 201920962458 U CN201920962458 U CN 201920962458U CN 210888164 U CN210888164 U CN 210888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cabin
emergency
shelter
public safe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24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oudun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oudun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oudun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oudun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24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88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8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8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包括:第一舱体和位于第一舱体右侧的第二舱体;第一舱体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座、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前板、以及第一后板;第二舱体包括第二顶板、第二底座、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前板、以及第二后板;第一左侧板上设置有门,第二前板上设置有门,各个门上均设置有应急开关,应急开关用于通过机械传动方式打开对应的门;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取用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内的物品时,若用户通过预设开门方式无法打开对应的门,通过应急开关打开对应的门,为用户提供放置在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内的物品,实现应急保障和危机处置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急设施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火灾等社会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保障人员安全,通常会在建筑物内或者人群密集的地方安装应急舱,供人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取用应急舱内的装备器械,以实现应急保障和危机处置功能。
目前,应急舱的舱门只能通过正常的开门方式打开,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取用应急舱内的物品时,若应急舱的舱门系统出现失灵等情况,导致通过正常的开门方式打不开舱门,则应急舱不能提供放置在应急舱内的物品,失去应急保障和危机处置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应急舱的舱门只能通过正常的开门方式打开,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取用应急舱内的物品时,若应急舱的舱门系统出现失灵等情况,导致通过正常的开门方式打不开舱门,则应急舱不能提供放置在应急舱内的物品,失去应急保障和危机处置的功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包括:
第一舱体和位于所述第一舱体右侧的第二舱体;
所述第一舱体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座、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前板、以及第一后板;
所述第二舱体包括第二顶板、第二底座、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前板、以及第二后板;
所述第一左侧板上设置有门,所述第二前板上设置有门,各个门上均设置有应急开关,所述应急开关用于通过机械传动方式打开对应的门。
可选地,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舱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前板上的触控屏,在舱体管理系统未失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检测到所述触控屏接收到开门指令时,控制打开所述开门指令对应的门;和/或,所述第一舱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前板上的物理按键,在所述舱体管理系统未失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检测到所述物理按键接收到开门指令时,控制打开所述开门指令对应的门;和/或,在所述舱体管理系统未失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检测到外界移动终端发来的开门指令时,控制打开所述开门指令对应的门。
可选地,还包括身份认证模块,用于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身份认证通过之后,当所述第一舱体还包括所述触控屏时,控制所述触控屏处于工作状态,当所述第一舱体还包括所述物理按键时,控制所述物理按键处于工作状态。
可选地,所述身份认证模块包括:指纹识别模块,和/或,二维码扫描模块。
可选地,当所述身份认证模块包括指纹识别模块时,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前板上;当所述身份认证模块包括二维码扫描模块时,所述二维码扫描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前板上。
可选地,所述应急开关的肉眼可见部分由保护罩封住;所述保护罩可拆装式地安装在所述应急开关上。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舱体管理系统未失灵的情况下,若所述应急开关被触发,控制所述应急开关对应的门不打开。
可选地,每个门上设置有门把手,所述应急开关设置在所述门把手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舱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小柜体,所述第一前板上设置有所述小柜体的门,所述小柜体的门上均设置有所述应急开关。
可选地,所述第一舱体还包括第一小柜体和第二小柜体,所述第一小柜体有一个门,所述第二小柜体有至少两个储物空间,每个储物空间对应一个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该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包括:第一舱体和位于第一舱体右侧的第二舱体;第一舱体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座、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前板、以及第一后板;第二舱体包括第二顶板、第二底座、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前板、以及第二后板;第一左侧板上设置有门,第二前板上设置有门,各个门上均设置有应急开关,应急开关用于通过机械传动方式打开对应的门;通过上述方案,为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舱门设置应急开关,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取用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内的物品时,若用户通过预设开门方式无法打开对应的门,通过应急开关打开对应的门,为用户提供放置在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内的物品,实现应急保障和危机处置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的示意图;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第一舱体10,第二舱体20,第一顶板12,第一底座13,第一左侧板14,第一右侧板15,第一前板16,第一后板17,第二顶板22,第二底座23,第二左侧板24,第二右侧板25,第二前板26,第二后板27,通槽161,第二小柜体163,第一小柜体164,应急开关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将提供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参见图1至图3,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的示意图;
该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包括:
第一舱体10和位于第一舱体10右侧的第二舱体20;第一舱体10包括第一顶板12、第一底座13、第一左侧板14、第一右侧板15、第一前板16、以及第一后板17;第二舱体20包括第二顶板22、第二底座23、第二左侧板24、第二右侧板25、第二前板26、以及第二后板27;第一左侧板14上设置有门,第二前板26上设置有门,各个门上均设置有应急开关50,应急开关50用于通过机械传动方式打开对应的门。在通过预设开门方式无法打开对应的门时,通过应急开关50的机械传动方式打开对应的门。通过预设开门方式无法打开对应的门,包括但不限于舱体管理系统完全失灵等情况。预设开门方式包括在舱体管理系统未失灵等情况下,可以通过操作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触控屏、或者物理按键、或者操作与舱体管理系统通信连接的终端APP,以触发舱体管理系统控制打开舱门。
通过上述方案,为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舱门设置应急开关50,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取用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内的物品时,若用户通过预设开门方式无法打开对应的门,通过应急开关50打开对应的门,为用户提供放置在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内的物品,实现应急保障和危机处置的功能。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门可以是合页门、推拉门、卷帘门等,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第一舱体10和第二舱体20可以是有连接关系的,例如通过连接件将二者连接,也可以是没有连接关系的,例如第一舱体10和第二舱体20仅是相邻放置,并没有通过连接件将二者连接,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正方体等,体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模块,第一舱体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前板16上的触控屏,在舱体管理系统未失灵的情况下,控制模块检测到触控屏接收到开门指令时,控制打开开门指令对应的门;和/或,第一舱体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前板16上的物理按键,在舱体管理系统未失灵的情况下,控制模块检测到物理按键接收到开门指令时,控制打开开门指令对应的门;和/或,在舱体管理系统未失灵的情况下,控制模块检测到外界移动终端发来的开门指令时,控制打开开门指令对应的门。
触控屏上显示各个门的打开选择项,当用户选中某一选择项时,控制打开与之对应的门,例如第一舱体10有一个门,记为编号1,第二舱体20有三个门,记为编号2、3、4,触控屏上显示编号1、2、3、4四个选择项,若用户点击了编号1,则控制打开第一舱体10的编号1的门,若用户点击了编号2,则控制打开第二舱体20的编号2的门。
物理按键的数量可以与门的数量相同,不同的物理按键对应打开不同的门,例如第一舱体10有一个门,记为编号1,第二舱体20有三个门,记为编号2、3、4,物理按键的数量设置为4,分别记为物理按键A、B、C、D,物理按键A对应打开编号1的门,物理按键B对应打开编号2的门,物理按键C对应打开编号3的门,物理按键D对应打开编号4的门。
外界移动终端与舱体管理系统建立通信连接,可以是蓝牙连接、WIFI连接、2G网、3G网、4G网、5G网等网络连接,外界移动终端上显示各个门的打开选择项,当用户选中某一选择项时,舱体管理系统的控制模块控制打开与之对应的门,例如第一舱体10有一个门,记为编号1,第二舱体20有三个门,记为编号2、3、4,外界移动终端上显示编号1、2、3、4四个选择项,若用户点击了编号1,则控制打开第一舱体10的编号1的门,若用户点击了编号2,则控制打开第二舱体20的编号2的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身份认证模块,用于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控制模块还用于在身份认证通过之后,当第一舱体10还包括触控屏时,控制触控屏处于工作状态,也即在身份认证通过之后,用户才获取触控屏的操作权限,用户操作触控屏才有响应,当第一舱体10还包括物理按键时,控制物理按键处于工作状态,也即在身份认证通过之后,用户才获取物理按键的操作权限,用户操作物理按键才有响应;避免舱体的门被不需要使用应急物品的人员恶意打开情况的发生。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身份认证模块包括:指纹识别模块,和/或,二维码扫描模块。
身份认证模块还可以包括人脸识别模块、虹膜识别模块等。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当身份认证模块包括指纹识别模块时,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第一前板16上;当身份认证模块包括二维码扫描模块时,二维码扫描模块设置在第一前板16上,二维码扫描模块用于对用户出示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可以是移动终端的此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专用的APP通过二维码登录,或者是通过微信等软件提供二维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门上设置有门把手,应急开关50设置在门把手的下方。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舱体10还包括至少一个小柜体,第一前板16上设置有小柜体的门,小柜体的门上均设置有应急开关50。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舱体10还包括第一小柜体164和第二小柜体163,第一小柜体164有一个门,第二小柜体163有至少两个储物空间,每个储物空间对应一个门,每个储物空间对应的门上均设置有应急开关50。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舱体10内可以放置两个小柜体,在第一前板16上设置小柜体的门,在左下方设置第一小柜体164的门,第一小柜体164用于放置折叠担架等应急物资,在右下方设置第二小柜体163的门,第二小柜体163的门包括五个,第二小柜体163用于放置急救包等应急物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舱体20包括三个储物空间,每个储物空间对应一个门,三个储物空间可以放置相同类型的应急物资,也可以放置不同类型的应急物资,比如可以分别用于存放抗震抗洪器材、防暴反恐器材、消防灭火器材等应急物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应急开关50的肉眼可见部分由保护罩封住;保护罩可拆装式地安装在应急开关50上,例如保护罩通过螺纹的形式与应急开关50连接。在需要使用应急开关50时,旋出保护罩即可。保护罩材质可以是塑料、玻璃、钢板等。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还用于在舱体管理系统未失灵的情况下,若应急开关50被触发,控制应急开关50对应的门不打开。避免舱体的门被不需要使用应急物品的人员恶意打开情况的发生。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应急开关50的肉眼可见部分由玻璃层封住;还包括放置在第一舱体10或第二舱体20上的锤子;锤子用于供用户取用以砸碎玻璃层,玻璃层砸碎之后,用户便可以按应急开关50从而打开对应的门;避免在系统失效的极端情况下无法打开舱门的情况发生。玻璃层砸碎之后,为了保证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下一次正常使用,可以由维护人员在现场制作玻璃层将应急开关50封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应急开关50的肉眼可见部分由透明塑料外壳封住;外壳分底座、可翻盖子、铅封等三部分组成,铅封用于供用户紧急情况下扭开后翻开盖子并按下应急开关50从而打开对应的门;避免在系统失效的极端情况下无法打开舱门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板16上开设有通槽161,第一舱体10还包括显示屏,通槽161用于安装显示屏。显示屏可以是42寸TV等,可选地,显示屏可以是触摸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板12包括四周凸起的第一台缘和中间下沉的第一扣板;和/或,第二顶板22包括四周凸起的第二台缘和中间下沉的第二扣板。
第一顶板12包括四周凸起的第一台缘和中间下沉的第一扣板,第一扣板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第一扣板的个数为2,2者进行拼接。第一后板17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第一后板17的个数为2,2者进行拼接。
此种结构下的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2,可以设置排水口以保证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2上不积水,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22的排水口位置可以均设置在右后方,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排水口的直径可以是2分管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第二顶板22包括四周凸起的第二台缘和中间下沉的第二扣板,第二扣板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第二扣板的个数为3,3者进行拼接。第二后板27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第二后板27的个数为3,3者进行拼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板12、第一底座13、第一左侧板14、第一右侧板15、第一前板16、以及第一后板17采用镀锌钢板;和/或,第二顶板22、第二底座23、第二左侧板24、第二右侧板25、第二前板26、以及第二后板27采用镀锌钢板。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内部和/或外部可设置照明灯,例如LED灯带等,例如在第二舱体的三个门内均设置一个照明灯,在开门时自动开启,关门时自动关闭;舱体外部照明可以按时间段策略执行,如18点自动开启,6点自动关闭。可以利用太阳能和/或市电提供照明能源,可以以太阳能为主,可以将太阳能板设置在第一舱体10的第一顶板12上,或者设置在第二舱体20的第二顶板22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舱体外部正面等距离设置3盏灯,左中右各1盏灯,安装位置都在第一舱体10和第二舱体20的顶板的下沿。根据太阳的光照强度(白天和黑夜)开启或关闭LED灯;还可以探测感应舱体附近是否有人,若有人就正常照明,无人的时候执行30%强度照明。探测距离大约是在走进舱体1米范围。
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电力保障,在紧急断电情况下,可以由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内部的UPS临时提供不间断供电,保障舱体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内部可以自备小型发电机可在长时间断电情况下提供持续供电。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由舱体管理系统检测市电电力是否正常;
若是,则由市电电力提供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电源,并检测UPS电量是否充足,若不充足则进行UPS充电;
若否,则检测UPS电量是否充足,若不充足则判断太阳能状态是否满足,若太阳能状态满足则通过太阳能进行UPS充电,并提供应急舱电源;若太阳能状态不满足则启动发电机进行UPS充电,并提供应急舱电源。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设置防雷接地端口,采用Φ50的接地极。接地阻值符合《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的相关要求,接地体施工符合GB 50169-2006的规定。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环境工作温度可以是-20℃到70℃,工作湿度0~95%RH;防护等级要求≥IP55。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表面可以采用静电喷塑工艺,喷塑层附着力达到GB9286-880级要求,喷塑后,金属表面喷涂层平均厚度≥140μm。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具有防水、防尘、抗紫外线、防老化、防锈、耐酸碱腐蚀等功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应急部、公安部、教育部等部委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研发,可以应用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机关企业、街道社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旅游景区、能源站点等领域;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达到了教育部的要求,可以应用于学校,属于教育部指定产品。
本实施例提供的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研发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保持“枕戈待旦”的应急状态需求。进一步规范事故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工作流程,提升应急响应速度,提高应急救援调度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努力探索应急保障的装备创新和管理创新,填补应急保障领域的产品空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舱体和位于所述第一舱体右侧的第二舱体;
所述第一舱体包括第一顶板、第一底座、第一左侧板、第一右侧板、第一前板、以及第一后板;
所述第二舱体包括第二顶板、第二底座、第二左侧板、第二右侧板、第二前板、以及第二后板;
所述第一左侧板上设置有门,所述第二前板上设置有门,各个门上均设置有应急开关,所述应急开关用于通过机械传动方式打开对应的门;
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舱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前板上的触控屏,在舱体管理系统未失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检测到所述触控屏接收到开门指令时,控制打开所述开门指令对应的门;和/或,所述第一舱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前板上的物理按键,在所述舱体管理系统未失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检测到所述物理按键接收到开门指令时,控制打开所述开门指令对应的门;和/或,在所述舱体管理系统未失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检测到外界移动终端发来的开门指令时,控制打开所述开门指令对应的门;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舱体管理系统未失灵的情况下,若所述应急开关被触发,控制所述应急开关对应的门不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身份认证模块,用于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身份认证通过之后,当所述第一舱体还包括所述触控屏时,控制所述触控屏处于工作状态,当所述第一舱体还包括所述物理按键时,控制所述物理按键处于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认证模块包括:指纹识别模块,和/或,二维码扫描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身份认证模块包括指纹识别模块时,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前板上;当所述身份认证模块包括二维码扫描模块时,所述二维码扫描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前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开关的肉眼可见部分由保护罩封住;所述保护罩可拆装式地安装在所述应急开关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其特征在于,每个门上设置有门把手,所述应急开关设置在所述门把手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小柜体,所述第一前板上设置有所述小柜体的门,所述小柜体的门上均设置有所述应急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体还包括第一小柜体和第二小柜体,所述第一小柜体有一个门,所述第二小柜体有至少两个储物空间,每个储物空间对应一个门。
CN201920962458.3U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 Active CN210888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2458.3U CN210888164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2458.3U CN210888164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8164U true CN210888164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15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2458.3U Active CN210888164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881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9567A (zh) * 2020-11-09 2021-02-26 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文旅融合的综合管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9567A (zh) * 2020-11-09 2021-02-26 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文旅融合的综合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72175B1 (en) Secure modular shelter apparatus
CN202000857U (zh) 智能防盗门
CN210199530U (zh) 一种多功能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系统
CN210864845U (zh) 一种基于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的舱门监测系统
CN210888164U (zh) 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
CN210888163U (zh) 一种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系统
CN205224665U (zh) 一种多功能警银亭
US20080313193A1 (en) Method of providing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RU176891U1 (ru) Остановочный павильон с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м киоском
KR20150073039A (ko) 우범지역 안전지대 장치
CN202120527U (zh) 具有太阳能语音提示及led显示功能的森林防火宣传牌
CN207974583U (zh) 公交候车亭及组件
CN210199940U (zh) 一种智能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
CN210310296U (zh) 一种智能的换电设备
CN108965811A (zh) 可报警楼宇对讲机
CN207194521U (zh) 一种治安管理系统
CN204179530U (zh) 一种变电设备标示装置
CN208394547U (zh) 适用于无机房小井道电梯的带有检修功能的电梯召唤装置
CN101324147B (zh) 武警哨位设施集成箱
CN207337513U (zh) 一种自发电的智能门禁系统
CN201820331U (zh) 执勤哨位管理系统
CN209219521U (zh) 一种用于部队手机管理的智能手机柜
CN204833569U (zh) 户外配电设备距离感应报警装置
CN210396250U (zh) 一种可拆装式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管理方舱
CN108316682A (zh) 公交候车亭及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