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3472U - 下衬垫及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下衬垫及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83472U CN210883472U CN201921895187.0U CN201921895187U CN210883472U CN 210883472 U CN210883472 U CN 210883472U CN 201921895187 U CN201921895187 U CN 201921895187U CN 210883472 U CN210883472 U CN 2108834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 display panel
- conformal
- rear shell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下衬垫及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下衬垫包括第一随形固定件、第一后壳支撑件以及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第一随形固定件形成第一嵌合结构;第一后壳支撑件形成第一后壳连接部以及第一支撑部,第一后壳连接部与第一随形固定件连接,第一支撑部位于第一随形固定件的下方,第一支撑部具备朝上的第一支撑面;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与第一随形固定件连接,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与第一后壳支撑件之间存在间隙。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包括上衬垫以及下衬垫。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下衬垫及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能够大幅降低缓冲材料的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屏幕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衬垫及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显示屏的厚度越来越薄,尺寸也越来越大。为了防止显示屏在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损坏,通常在显示屏外会设置缓冲包装结构,将缓冲包装结构与显示屏一起装在包装箱内进行搬运。利用缓冲包装结构的缓冲性能吸收来自外部的作用力,以避免显示屏损坏。
相关技术中,缓冲包装结构通常包括上衬垫与下衬垫两部分,在上衬垫与下衬垫上分别设置有与显示屏形状相匹配的上嵌槽与下嵌槽。在包装时,首先将下衬垫放入包装箱底部,然后将显示屏的底部嵌入下衬垫的下嵌槽内,最后再将上衬垫倒扣在显示屏的顶部。
在进行最后一步之前,由于显示屏仅仅依靠下衬垫固定,因此为了防止显示屏发生倾斜或倾斜,下衬垫上的下嵌槽需要开设的较深,以使显示屏更多的伸入下嵌槽内。这就使得下衬垫自身需要具有较大的高度尺寸。
相关技术中的下衬垫通常是通过整体实心缓冲材料上加工出下嵌槽,因此每个下衬垫所耗费的缓冲材料很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衬垫及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衬垫,用于包覆显示屏的底部以及下部,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后壳,所述显示面板的正面为显示面,所述后壳覆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后,所述下衬垫包括第一随形固定件、第一后壳支撑件以及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
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所述第一后壳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均具有厚度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延伸面,且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所述第一后壳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的厚度均相同;
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供所述显示屏的底部伸入并通过及与所述显示屏的轮廓嵌合的第一嵌合结构;
所述第一后壳支撑件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第一后壳连接部以及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后壳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撑部具备朝上的第一支撑面,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第一支撑面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嵌合结构的内轮廓范围内并用于支撑所述后壳;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与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后壳支撑件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在水平投影面内与所述第一嵌合结构的内轮廓平齐并用于抵接所述显示面。
可选地,上述的下衬垫中,所述下衬垫还包括若干第一支持件,所述第一支持件具有厚度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延伸面,所述第一支持件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支持件连接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一支撑部。
可选地,上述的下衬垫中,所述第一支持件具有平行于其延伸面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持件与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垂直连接,且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第一支持件与所述第一嵌合结构的内轮廓平齐。
可选地,上述的下衬垫中,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位于中部并随形贴合所述后壳的第一后壳随形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后壳随形部的两端并分别随形包覆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以及所述显示面一侧边缘的第一侧边随形部;
所述第一后壳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侧边随形部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下衬垫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第一面板连接部、延伸部以及若干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面板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侧边随形部连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所述延伸部具备上表面,所述第一抵接部由所述上表面向上凸出。
可选地,上述的下衬垫中,所述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高度,当所述第一支撑面支撑所述后壳时所述上表面低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底边。
可选地,上述的下衬垫中,所述下衬垫还包括第一辅助加固件;所述第一辅助加固件处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一辅助加固件的高度不超过所述上表面的高度。
可选地,上述的下衬垫中,所述延伸部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底面平齐。
可选地,上述的下衬垫中,所述下衬垫还包括第二辅助加固件,所述第二辅助加固件处于所述第一后壳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面板连接部并连接所述第一后壳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面板连接部。
可选地,上述的下衬垫中,所述下衬垫还包括第一辅助支撑件,所述第一辅助支撑件紧贴所述第一后壳连接部并连接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辅助支撑件在水平投影面内与所述第一嵌合结构的内轮廓平齐。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包括上衬垫以及所述的下衬垫;
所述上衬垫包括第二随形固定件、第二后壳支撑件以及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
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所述第二后壳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均具有厚度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延伸面,且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所述第二后壳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的厚度均相同;
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供所述显示屏的顶部伸入并通过及与所述显示屏的轮廓嵌合的第二嵌合结构;
所述第二后壳支撑件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第二后壳连接部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后壳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的上方,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第二支撑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嵌合结构的内轮廓范围内并用于支撑所述后壳;
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与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后壳支撑件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在水平投影面内与所述第二嵌合结构的内轮廓平齐并用于抵接所述显示面。
可选地,上述的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中,所述上衬垫还包括若干第二支持件,所述第二支持件具有厚度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延伸面,所述第二支持件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二支持件连接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
可选地,上述的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中,所述第二支持件沿其延伸面直线延伸,所述第二支持件与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垂直连接,且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第二支持件与所述第二嵌合结构的内轮廓平齐。
可选地,上述的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中,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位于中部并随形贴合所述后壳的第二后壳随形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后壳随形部的两端并分别随形包覆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以及所述显示面的一侧边缘的第二侧边随形部;
所述第二后壳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侧边随形部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两个第二面板连接部以及两个第二抵接部,两个所述第二面板连接部分别与不同侧的所述第二侧边随形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由不同的所述第二面板连接部向外凸出并用于抵接所述显示面。
可选地,上述的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中,所述上衬垫还包括第三辅助加固件,所述第三辅助加固件处于所述第二后壳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面板连接部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二后壳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面板连接部。
可选地,上述的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中,所述上衬垫还包括第二辅助支撑件,所述第二辅助支撑件紧贴所述第二后壳连接部并连接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辅助支撑件在水平投影面内与所述第二嵌合结构的内轮廓平齐。
可选地,上述的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中,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的厚度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下衬垫及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通过将下衬垫设计为由多个厚度相同的部件组装的方式,能够便于利用板材将这些部件切割成型,因此能够大幅降低缓冲材料的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与显示屏的装配结构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与显示屏的爆炸结构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显示屏的具体结构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第二随形固定件的具体结构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第二后壳支撑件的具体结构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的具体结构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的具体结构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第二支持件的具体结构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下衬垫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上衬垫的整体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衬垫、10-第一随形固定件、100-第一嵌合结构、101-第一后壳随形部、102-第一侧边随形部、11-第一后壳支撑件、110-第一后壳连接部、111-第一支撑部、1110-第一支撑面、12-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0-第一面板连接部、121-延伸部、1210-上表面、122-第一抵接部、13-第一支持件、14-第一辅助加固件、15-第二辅助加固件、16-第一辅助支撑件;
2-上衬垫、20-第二随形固定件、200-第二嵌合结构、201-第二后壳随形部、202-第二侧边随形部、21-第二后壳支撑件、210-第二后壳连接部、211-第二支撑部、22-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220-第二面板连接部、222-第二抵接部、23-第二支持件、24-第三辅助加固件、25-第二辅助支撑件;
3-显示屏、30-显示面板、300-显示面、31-后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屏包括下衬垫1与上衬垫2,下衬垫1用于包覆显示屏3的底部以及下部,从而保护显示屏3的下半部分,而上衬垫2用于包覆显示屏3的顶部以及上部,从而保护显示屏3的上半部分,本实施例中的下衬垫1与上衬垫2的材质可以采用EPE(聚乙烯发泡棉,又名:珍珠棉),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良好缓冲隔振性能的材质。如图3所示,显示屏3包括显示面板30以及后壳31,显示面板30的正面为显示面300,后壳31覆于显示面板30背后,后壳31的面积通常比显示面板30要小,从而使显示面板30的四边均超出后壳31。
如图4、5、6、8、9所示,下衬垫1包括第一随形固定件10、第一后壳支撑件11以及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三个基础部件,第一随形固定件10、第一后壳支撑件11以及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均具有厚度方向以及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延伸面,且第一随形固定件10、第一后壳支撑件11以及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的厚度均相同。
这种设计能够使第一随形固定件10、第一后壳支撑件11以及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通过相同厚度的缓冲材料的板材裁切成型,根据板材的面积、形状以及不同部件的形状、尺寸的差异,可以灵活排版,充分利用板材,节约缓冲材料。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随形固定件10的作用是从侧面固定显示屏3并对显示屏3提供缓冲保护。因此第一随形固定件10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与显示屏3的轮廓嵌合的第一嵌合结构100。由于显示屏3的后壳31通常为不规则的异形结构,并且不同型号不同类型的显示屏3具有不同的轮廓,因此第一嵌合结构100的内轮廓形状会随每种型号或类型的显示屏3的轮廓进行相应调整。与此同时,在显示屏3与下衬垫1配合时,显示屏3的底部要能够伸入并通过第一嵌合结构100。
第一嵌合结构100的内轮廓可以形成一圈封闭的轮廓,完全环绕在显示屏3的外侧,但这种结构可能将外界的作用力施加到显示面板30的中部,造成显示面板30的中部受力,而显示面板30的中部受到的支撑是较为脆弱的,因此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显示面板30损坏。因此可以在显示面板30的正面(显示面300)一侧形成一个缺口,使第一嵌合结构100仅包裹后壳31以及显示面板30的边缘,而将显示面板30的中部空出。例如图4和图9中所示的那样,第一随形固定件10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位于中部并随形贴合后壳31的第一后壳随形部101以及位于第一后壳随形部101的第一侧边随形部102,每一个第一侧边随形部102均随形包覆显示屏3的一侧以及显示面300的一侧边缘。这样在装箱时显示面板30的中部与包装箱的侧壁之间可以形成间隙,除非外界物体刺破包装直接接触到显示面板30的中部,否则显示面板30的中部均不会受到作用力,从而有效避免显示面板30损坏。
如图5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后壳支撑件11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第一后壳连接部110以及第一支撑部111,第一后壳连接部110与第一随形固定件10连接,并且第一后壳连接部110会由第一随形固定件10向下延伸,使第一支撑部111位于第一随形固定件10的下方。第一支撑部111具备朝上的第一支撑面1110,第一支撑面1110用于支撑后壳31,因此在水平投影面内第一支撑面111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嵌合结构100的内轮廓范围内。
如图9所示,第一后壳连接部110可以与第一侧边随形部102连接。由于第一侧边随形部102与显示屏3的侧部随形,因此第一侧边随形部102能够沿显示屏3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一后壳连接部110可以在第一侧边随形部102上选择合适的位置连接,以调整第一支撑部111的位置,使其上的第一支撑面1110能够抵接后壳31。
当显示屏3的底部由第一嵌合结构100伸入并通过后,显示屏3整体可继续通过第一嵌合结构100并向下穿行,直至显示屏3的底部与第一支撑面1110抵接为止,此时显示屏3便已到达与下衬垫1配合的最深位置。根据显示屏3的型号、尺寸的不同,第一后壳支撑件11的第一后壳连接部110的尺寸在裁切成型时随之调整,以确保显示屏3拥有足够的伸入深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用于由显示面300所在的一侧对显示屏3进行支撑。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也与第一随形固定件10连接,并且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也向下延伸,并与第一后壳支撑件11之间存在间隙,第一随形固定件在水平投影面内与第一嵌合结构100的内轮廓平齐。由于显示屏3由第一嵌合结构100伸入并且与第一嵌合结构100随形,因此在后壳31被第一支撑面1110所支撑后,显示屏3的底部会与第一嵌合结构100在水平投影面内的轮廓范围基本保持平齐。而由于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在水平投影面内与第一嵌合结构100的内轮廓平齐,因此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正好处于显示面300的外侧,从而可以对显示面300进行抵接。而显示面板30的底边则将会处于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与第一后壳支撑件11之间的间隙内,不会直接承受重力。
如图6所示,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沿其延伸面可延伸形成第一面板连接部120、延伸部121以及若干第一抵接部122,第一面板连接部120的作用与第一后壳连接部110类似,均用于与第一后壳支撑件11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面板连接部120可以与第一后壳连接部110一同与第一侧边随形部102连接。延伸部121与第一支撑部111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延伸部121具备上表面1210,第一抵接部122由上表面1210向上凸出。
延伸部121可以使下衬垫1设置于显示面300的底边抵接的第一抵接部122,第一抵接部122与第一侧边随形部102可以共同实现对显示面300由侧边到底边的多点抵接,从而使显示屏3更为牢固地嵌合在下衬垫1内。
延伸部121的底面与第一支撑部111的底面可以保持平齐,当将下衬垫1放入包装箱内时,延伸部121与第一支撑部111可以共同与箱底接触,增大支撑面的面积,使下衬垫1更加平稳。
由于下衬垫1的各部分均由缓冲材料形成,因此均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如果显示屏3在向下伸入下衬垫1的过程中发生少许倾斜。如果上表面1210高于显示屏3的底边,则倾斜后的显示屏3的显示面板30的底边可能与上表面1210接触,造成显示面板30的底部损坏。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裁切成型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时,可以将延伸部121在其延伸面上的宽度稍微做窄一些,从而在拼接完成后的下衬垫1内使上表面1210的高度低于第一支撑面1110的高度。由于这种高度差的存在,当第一支撑面1110支撑后壳31时,上表面1210将低于显示面板30的底边。这样,即使显示屏3在向下伸入下衬垫1的过程中发生少许倾斜,显示面板30的底边也不会与上表面1210接触,因此可以有效保护显示面板30。
这样,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下衬垫1便能够通过三个基础部件拼接形成包覆显示屏3底部以及下部的保护结构。三个基础部件均可根据所需保护的显示屏3的具体尺寸参数在同种厚度的缓冲材质的板材上进行裁切成型,尺寸调整非常简便,适用性极强,并且增加下衬垫1整体高度所需要增加的材料用量很少,能够大幅节约缓冲材料的用量。成型后的部件可以通过胶粘、热熔或其它方式进行拼接,形成整体的下衬垫1。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下衬垫1的结构中,第一随形固定件10与第一后壳支撑件11将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因此二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对于下衬垫1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较为重要。为了提升第一随形固定件10与第一后壳支撑件11的连接稳定性,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下衬垫1还可包括若干第一支持件13,第一支持件的数量与下衬垫1所需的结构强度以及成本相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数量调整。第一支持件13也具有厚度方向以及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延伸面,第一支持件13的厚度与第一随形固定件10的厚度相同。也就是说,第一支持件13可以由成型第一随形固定件10、第一后壳支撑件11以及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的板材一并裁切成型。第一支持件13用于连接第一随形固定件10以及第一支撑部111,以加强第一随形固定件10与第一支撑部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第一支持件13可以具有平行于其延伸面的长度方向,也就是说,第一支持件13在延伸面内主要沿一个方向延伸,而在延伸面内的另一方向的尺寸较小。这样使得第一支持件13的形状纤细,容易在裁切出上述三个基础部件后的剩余边角料中再裁切出第一支持件13,以进一步节约材料。第一支持件13与第一随形固定件10垂直连接,并且在水平投影面内第一支持件13可以与第一嵌合结构100的内轮廓平齐。这样第一支持件13还可以对显示屏3进行抵接支撑,以提升显示屏3与下衬垫1的配合稳定性以及缓冲性能。
当第一支撑部111的一部分处于第一后壳随形部101的下方时,第一支持件13的一端可以直接与第一后壳随形部101抵接,同时在第一支持件13的另一端可以形成一个第一豁口130从两个方向抵住第一支撑部111。对于不同尺寸的显示屏3,第一支撑部111处于第一后壳随形部101下方的区域大小各不相同,此时可以调整第一豁口130的大小来进行匹配,而无需调整第一支持件13的其它尺寸。此外,在第一支持件13背离豁口130的侧面上可以形成一个第一缺口131,使第一支持件13具有更好的形变能力。
如图9所示,为了提升下衬垫1整体的稳定性,在第一后壳支撑件11的第一支撑部111与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的延伸部121之间的间隙内可以增设连接第一支撑部111与延伸部121的第一辅助加固件14以便对第一支撑部111与延伸部121进行辅助加固。为了防止显示面板30的底边与第一辅助加固件14接触,第一辅助加固件14的高度不要超过上表面1210的高度。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提升下衬垫1整体的稳定性,还可以在第一后壳连接部110与第一面板连接部120之间增设连接第一后壳连接部110与第一面板连接部120的第二辅助加固件15对第一后壳连接部110与第一面板连接部120进行辅助加固。
最后,在下衬垫1内还可包括第一辅助支撑件16,第一辅助支撑件16紧贴第一后壳连接部110并连接第一随形固定件10以及第一支撑部111,即第一辅助支撑件16同时与第一随形固定件10、第一后壳连接部110以及第一支撑部111连接,第一辅助支撑件16可以辅助支撑第一支撑部111,进一步强化下衬垫1的稳定性。第一辅助支撑件16在水平投影面内与第一嵌合结构100的内轮廓平齐,从而第一辅助支撑件16也可以提升显示屏3与下衬垫1的配合稳定性以及缓冲性能。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的上衬垫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相关结构,也可以采用与下衬垫1类似的由几部分拼接而成的结构形式。
如图4、5、7、8、10所示,与下衬垫1类似,上衬垫2包括第二随形固定件20、第二后壳支撑件21以及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22三种基础部件。并且,这三种基础部件也均具有相同的厚度以及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延伸面,即这三种基础部件也可以采用厚度相同的板材裁切成型。更进一步地,第二随形固定件20、第二后壳支撑件21以及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22的厚度与第一随形固定件10、第一后壳支撑件11以及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的厚度可以相同,这六种基础部件可以采用相同厚度的板材进行裁切成型,更加便于灵活排版。
第二随形固定件20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供显示屏3的顶部伸入并通过,以及与显示屏3的轮廓嵌合的第二嵌合结构200。大多数情况下,第二嵌合结构200与第一嵌合结构100基本相同。只是对于一些后壳31上下部分的外轮廓具有明显区别的型号而言,第一嵌合结构100与第二嵌合结构200由于分别与显示屏3的下部与上部随形,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差异。同样的,第二嵌合结构200的内轮廓也可以形成一圈封闭的轮廓,或者在显示面300一侧形成一个缺口。例如图10中所示的那样,第二随形固定件20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位于中部并随形贴合后壳31的第二后壳随形部201以及位于第二后壳随形部201的第二侧边随形部202,每一个第二侧边随形部202也均随形包覆显示屏3的一侧以及显示面300的一侧边缘。
如图5和图10所示,第二后壳支撑件21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第二后壳连接部210以及第二支撑部211,第二后壳连接部210与第二随形固定件20连接,此时第二支撑部211要位于第二随形固定件20的上方,同样的,在水平投影面内第二支撑部211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嵌合结构200的内轮廓范围内并用于从上方支撑后壳31,从而限制显示屏3能够伸入上衬垫2的最大尺寸。如图10所示,第二后壳连接部210可以与第二侧边随形部202连接,以便调整第二支撑部211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22与第二随形固定件20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后壳支撑件21之间存在间隙,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22在水平投影面内与第二嵌合结构200的内轮廓平齐并且也用于由显示面300所在的一侧对显示屏3进行支撑。与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所不同的是,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22由第二随形固定件20向上延伸,并且由于上衬垫2并不需要独立使显示屏3竖直固定而不倾斜或倾倒,因此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22可以仅对显示面300进行少量支撑抵接,因此其结构相比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12较为简化,如图7和图10所示,沿其延伸面仅延伸形成两个第二面板连接部220以及两个第二抵接部222,其中,两个第二面板连接部220分别与不同侧的第二侧边随形部202连接,两个第二抵接部222分别由不同的第二面板连接部220向外凸出并抵接显示面300。
此时第二抵接部222可仅与显示面300的侧边边缘进行抵接,而无需排布至显示面300的定边,从而使上衬垫2在满足对显示屏3的顶部以及上部进行缓冲的同时能够进一步节约材料。
与下衬垫1类似,如图8和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衬垫2也可包括若干第二支持件23,第二支持件23,第二支持件23用于加固连接第二随形固定件20以及第二支撑部211,第二支持件23的结构以及尺寸要求可以参照第一支撑件13,第二支持件23上也可以设置第二豁口230以及第二缺口231,第二支持件23整体以及各结构的作用均与第一支持件13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并且,在水平投影面内第二支持件23也可以与第二嵌合结构200的内轮廓平齐,从而对显示屏3进行更好的支撑。
上衬垫2还可通过增设第三辅助加固件24来提升上衬垫2的整体稳定性,第三辅助加固件24可处于第二后壳连接部210与第二面板连接部220之间并连接第二后壳连接部210与第二面板连接部220。
最后,如图10所示,在上衬垫2内还可包括第二辅助支撑件25,第二辅助支撑件25紧贴第二后壳连接部210并连接第二随形固定件20以及第二支撑部211,以辅助支撑第二支撑部211。同时,第二辅助支撑件25在水平投影面内还可与第二嵌合结构200的内轮廓平齐,从而利用第二辅助支撑件25也可以提升显示屏3与下衬垫1的配合稳定性以及缓冲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下衬垫及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能够大幅降低缓冲材料的用量。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下衬垫,用于包覆显示屏的底部以及下部,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后壳,所述显示面板的正面为显示面,所述后壳覆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后,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衬垫包括第一随形固定件、第一后壳支撑件以及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
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所述第一后壳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均具有厚度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延伸面,且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所述第一后壳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的厚度均相同;
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供所述显示屏的底部伸入并通过及与所述显示屏的轮廓嵌合的第一嵌合结构;
所述第一后壳支撑件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第一后壳连接部以及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后壳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撑部具备朝上的第一支撑面,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第一支撑面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嵌合结构的内轮廓范围内并用于支撑所述后壳;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与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后壳支撑件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在水平投影面内与所述第一嵌合结构的内轮廓平齐并用于抵接所述显示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衬垫还包括若干第一支持件,所述第一支持件具有厚度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延伸面,所述第一支持件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支持件连接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一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位于中部并随形贴合所述后壳的第一后壳随形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后壳随形部的两端并分别随形包覆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以及所述显示面一侧边缘的第一侧边随形部;
所述第一后壳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侧边随形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支撑件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第一面板连接部、延伸部以及若干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面板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侧边随形部连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所述延伸部具备上表面,所述第一抵接部由所述上表面向上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高度,当所述第一支撑面支撑所述后壳时所述上表面低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底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衬垫还包括第一辅助加固件;所述第一辅助加固件处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一辅助加固件的高度不超过所述上表面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底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衬垫还包括第二辅助加固件,所述第二辅助加固件处于所述第一后壳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面板连接部并连接所述第一后壳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面板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衬垫还包括第一辅助支撑件,所述第一辅助支撑件紧贴所述第一后壳连接部并连接所述第一随形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辅助支撑件在水平投影面内与所述第一嵌合结构的内轮廓平齐。
10.一种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衬垫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下衬垫;
所述上衬垫包括第二随形固定件、第二后壳支撑件以及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
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所述第二后壳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均具有厚度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厚度方向的延伸面,且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所述第二后壳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的厚度均相同;
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供所述显示屏的顶部伸入并通过及与所述显示屏的轮廓嵌合的第二嵌合结构;
所述第二后壳支撑件沿其延伸面延伸形成第二后壳连接部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后壳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的上方,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第二支撑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嵌合结构的内轮廓范围内并用于支撑所述后壳;
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与所述第二随形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后壳支撑件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支撑件在水平投影面内与所述第二嵌合结构的内轮廓平齐并用于抵接所述显示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95187.0U CN210883472U (zh) | 2019-11-05 | 2019-11-05 | 下衬垫及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95187.0U CN210883472U (zh) | 2019-11-05 | 2019-11-05 | 下衬垫及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83472U true CN210883472U (zh) | 2020-06-30 |
Family
ID=71322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95187.0U Active CN210883472U (zh) | 2019-11-05 | 2019-11-05 | 下衬垫及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83472U (zh) |
-
2019
- 2019-11-05 CN CN201921895187.0U patent/CN21088347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06102B2 (en) | Dimension adjustable shock-absorbing package structure | |
WO2015035762A1 (zh) | 显示器缓冲包装箱 | |
CN107914965A (zh) | 包装缓冲物品 | |
CN210883472U (zh) | 下衬垫及大屏幕缓冲包装结构 | |
CN211544533U (zh) | 缓冲组件及包装箱 | |
TWI748760B (zh) | 具定位彈片之包裝結構 | |
CN105730876A (zh) | 电视包装箱 | |
US20200062441A1 (en) | Supporting frame and packing box | |
CN214297361U (zh) | 包装缓冲装置 | |
CN217970737U (zh) | 家具包装缓冲件及包装结构 | |
JP4278623B2 (ja) | 包装材 | |
CN218349008U (zh) | 一种冰箱底座 | |
CN219296011U (zh) | 光伏组件包装结构 | |
JPH07187247A (ja) | 包装資材並びに該包装資材を用いた包装方法 | |
CN221438860U (zh) | 一种板件安装结构及箱体 | |
CN205661852U (zh) | 一种液晶显示屏的包装结构 | |
CN219524707U (zh) | 一种纸制包装组件及包装箱 | |
CN210801330U (zh) | 包装结构及油烟机组件 | |
CN213293366U (zh) | 一种礼品盒 | |
CN109878901B (zh) | 一种笔记本电脑缓冲衬垫 | |
JP3403046B2 (ja) | 包装装置及び包装用緩衝体 | |
CN215708613U (zh) | 一种浴缸的缓冲包装组件 | |
CN221642950U (zh) | 一种缓冲衬垫及包装箱 | |
CN220411484U (zh) | 一种用于硅片的内衬和包装箱 | |
CN215646860U (zh) | 可移动终端及其外壳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