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转盘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拉链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合一转盘机。
【背景技术】
拉链由链带、链牙、拉头、上止及下止组成,一般拉链有两片链带,每片链带的上端设置一个上止。拉链的制作工艺包括进切带、穿头、打上止、锁头和出带。
相关技术中,进切带、穿头、打上止、锁头和出头均由独立的一套设备单独完成,各设备之间增加传送带或者机械手进行物料的传递,为实现流行线式的批量生产,整体设备一般呈直线排布,占用空间较大,并且结构复杂。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三合一转盘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三合一转盘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制作拉链的三合一转盘机,包括旋转机构、拉链带夹具、基板、进切带机构、穿头机构、打上止机构、锁头机构及出带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圆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工位,所述拉链带夹具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所述工位的下方,用于夹紧拉链带,所述进切带机构、穿头机构、打上止机构、锁头机构及出带机构与所述工位一一对应设置,用于对所述拉链带夹具上的拉链带进行加工。
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及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的转盘,所述工位均匀的间隔设置于所述转盘。
优选的,所述工位包括依次设置的进切带工位、穿头工位、打上止工位和出带工位,所述进切带工位与所述进切带机构对应设置,所述穿头工位与所述穿头机构对应设置,所述打上止工位与所述打上止机构对应设置,所述出带工位与所述出带机构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进切带机构、穿头机构、打上止机构、锁头机构及出带机构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拉链带夹具包括连接板和对称设置于连接板上的二夹具,所述二夹具用于对应夹取拉链带,所述夹具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接于所述连接板;
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固定部内,所述滑块可沿所述固定部的长度方向滑动;
第一夹条,位于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第一夹条与所述固定部抵接且所述第一夹条与所述滑块固接;
第二夹条,位于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第二夹条所述滑块铰接,所述第二夹条与所述第一夹条中心相对且结构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进切带机构包括传送带组件、拉带组件及切断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用于从外部传送拉链带给所述拉带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组件的出料端,所述切断组件位于所述传送带组件和所述拉带组件之间,所述切断组件用于切断所述拉带组件拉取的拉链带。
优选的,所述切断组件包括安装板、固设于所述基板的滑轨及活动设置于所述滑轨相对两端的第一切刀组件和第二切刀组件,所述第一切刀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滑动部及切刀,所述第二切刀组件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滑动部及切板,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相向固定于所述滑轨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在所述滑轨上滑动,所述切刀和所述切板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相互靠近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穿头机构包括所述穿头机构用于将拉链头逐个向下穿在拉链带上,所述穿头机构包括进料块、逐个进料机构、下压进料机构、滑动框促动机构、夹头下行机构,所述进料块垂直竖置,逐个进料机构设在与进料块中部的上挡料机构相应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打上止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止进料装置和上止打固装置,所述上止进料装置将上止输送至所述上止打固装置,所述上止打固装置用于将上止打固于拉链带上。
优选的,所述上止进料装置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进料装置和第二进料装置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进料装置和所述第二进料装置的支撑板,所述第一进料装置和所述第二进料装置均包括倾斜设置的进料单元、设置于所述进料单元末端的上止推块、与所述上止推块铰接的促滑杆以及驱动所述促滑杆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进料装置的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进料装置的驱动装置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两侧。
优选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装置;
滑块,与所述驱动装置的活塞杆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滑块运动;
滑轨,与所述滑块相配合,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的设置方向滑动;
楔形块,固定于所述滑块,所述楔形块的横截面积向远离所述驱动装置的一端逐渐缩小;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滑座,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的下方,所述滑座形成有滑道;
滑条,部分收容于所述滑道,所述滑条在所述滑道直线滑动;
限位块,设置于滑条的上方,所述滑条包括贯穿设置的滑槽;
第一传动轮组,所述第一传动轮组与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
第二传动轮组,所述第二传动轮组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滑条固定连接;及
上止夹具,用于夹紧并将上止打固于拉链带上,所述上止夹具包括:
第一夹具,与所述滑条固定连接;
第二夹具,与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上止夹设于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之间。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合一转盘机,将切断、穿头和打上止组装到一起,整体结构简单,并且通过采用圆形回转形式,进行各加工工位之间的物料转移,运转速度快,不需要额外增加设备,进一步缩小了整体所占用的空间;并且整套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合一转盘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三合一转盘机无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三合一转盘机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三合一转盘机的拉链带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拉链带夹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三合一转盘机的进切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进切带机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穿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逐个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下压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上止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上止进料装置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上止进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1所示的上止进料装置的后视图;
图15为图1所示的上止打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上止打固装置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5所示的上止打固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合一转盘机100,用于制作拉链,所述三合一转盘机100包括机架10、旋转机构20、拉链带夹具30、基板40、进切带机构50、穿头机构60、打上止机构70、锁头机构 80及出带机构90。
所述机架10呈长方体形,用于收容并保护所述三合一转盘机100的其他结构,所述机架10的上方呈开口状,所述机架10的侧壁对应所述出带机构90的位置设有出带口11,加工完成的拉链由所述出带口11输出。进一步的,所述出带口11设置有出料装置111,所述出料装置111为传送带,用于输出制作完成的拉链带。
所述旋转机构20包括驱动电机21及与所述驱动电机21的转轴连接的转盘22,所述驱动电机21驱动所述转盘22旋转。
所述转盘22上设有多个加工工位,所述加工工位沿所述转盘22的圆周依次间隔设置。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工工位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进切带工位221、穿头工位222、打上止工位223、锁头工位224、出带工位225及空工位226,优选的,所述进切带工位221、穿头工位222、打上止工位223、锁头工位224、出带工位225及空工位226沿所述转盘 22的中心点呈圆周阵列分布。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工工位的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加工需求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22在所述驱动电机21的驱动下沿顺时针分度旋转,即所述转盘22的分度旋转角度为60°。
所述拉链带夹具30固定于所述加工工位上,用于夹紧拉链带,以方便所述加工工位上所对应的加工机构对所述拉链带进行加工。所述拉链带夹具30的数量与所述加工工位的数量相匹配,即多个所述拉链带夹具30与多个所述加工工位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拉链带夹具30包括连接板31、左夹具32和右夹具33,所述左夹具32和所述右夹具33对称设置于所说连接板31的两端。所述左夹具32 和所述右夹具33结构相同,具体的,所述左夹具32包括固定部321、位于所述固定部321内并可沿所述固定部321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滑块322、连接于所述滑块322的第一夹条323、连接于所述滑块322的第二夹条324连接所述第一夹条323和所述第二夹条324的弹性件325及夹设于所述第一夹条323与所述第二夹条324之间的刚性球体326。
所述第一夹条323与所述滑块3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条324与所述滑块322铰接,可以使所述第二夹条324能够以铰接点为转轴进行转动,实现所述第一夹条323和所述第二夹条324的开合。
所述第一夹条323和所述第二夹条324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具体的,所述第一夹条323上设置有凹陷的第一凹陷部3231和第二凹陷部3232,所述第一凹陷部3231和所述第二凹陷部3232连通,且所述第一凹陷部 3231相对于所述第二凹陷部3232更靠近所述第一夹条323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陷部3231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陷部3232的深度,所述第一凹陷部3231和所述第二凹陷部3232均为球面,所述刚性球体326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陷部3231或所述第二凹陷部3232内。
需要夹紧拉链带时,采用拨片将所述刚性球体326从所述第一凹陷部 3231拨向所述第二凹陷部3232内,由于所述第二凹陷部3232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凹陷部3231的深度,使得所述第二夹条324铰接点右侧的开度变大,所述第二夹条324绕铰接点旋转,所述第二夹条324铰接点左侧的开度变小,并与所述第一夹条323配合夹紧拉链带,此时,所述弹性件325 受力压缩。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322可以在驱动作用下沿所述固定部321的长度方向滑动,当所述第一夹条323和所述第二夹条324夹紧所述拉链带后,所述滑块322沿所述固定块321的长度方向向外侧滑动,带动所述第一夹条323和所述第二夹条324同时向外侧滑动,基于同样的原理,所述右夹具33的夹条也保持同样的运动,且其与所述做左夹具的夹条运动方向相反,二者配合,可以将拉链带的两条链带分开,方便后续工序的进行。
回位时,所述拨片撤离,所述弹性件325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回弹,驱动所述第二夹条324回位,带动所述刚性球体326同时也回位到所述第一凹陷部3231内。
所述基板40设置于所述转盘22的上方,并与所述转盘22平行间隔设置,所述进切带机构50、穿头机构60、打上止机构70、锁头机构80及出带机构90均固定于所述基板30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进切带机构50 与所述进切带工位221相对应;所述穿头机构60与所述穿头工位222相对应、所述打上止机构70与所述打上止工位223相对应、所述锁头机构80 与所述锁头工位224相对应、所述出带工位225与所述出带机构91相对应。
所述进切带机构50包括传送带组件51、拉带组件52及切断组件53。
所述传送带组件51用于从外部传送拉链带给所述拉带组件52,进一步的,所述拉带组件52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组件51的出料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组件51和所述拉带组件52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切断组件53位于所述传送带组件51和所述拉带组件52之间,所述切断组件53 用于切断所述拉带组件52拉取的拉链带。
所述传送带组件51包括进料盒511,所述进料盒511中设有与拉链带形状相匹配的扁平通道,所述扁平通道贯穿所述进料盒511,所述拉链带进料时穿过所述进料盒511,所述进料盒511可以平整拉链带,防止拉链带在被所述拉带组件52夹取时出现松动或拉动的过程中出现卡顿的现象。
所述拉带组件52包括固定板521、固定于所述固定板521的导轨522 及可在所述导轨522上运动的机械手523,所述机械手523用于对应夹取拉链带。
所述切断组件53包括安装板531、固设于所述安装板531的滑轨532 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滑轨532相对两端的第一切刀组件533和第二切刀组件 534,所述第一切刀组件533和所述第二切刀组件534分设于拉链带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一切刀组件533包括第一气缸5331、第一滑动部5332及切刀 5333;所述第二切刀组件534包括第二气缸5341、第二滑动部5342及切板5343,所述第一气缸5331驱动所述第一滑动部5332沿所述滑轨532滑动;所述第二气缸5341驱动所述第二滑动部5342沿所述滑轨532滑动。所述切刀5333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动部5332,所述切板5343固定于所述第二滑动部5342,所述切刀5333的刀头呈锥形的刀锋,所述切板5343为平板状结构,所述切刀5333和所述切板5343同时向靠近所述拉链带的方向运动,直至抵接所述拉链带的相对两面,此时所述切板5343为所述切刀 5333提供反作用力,所述切刀5333完成对所述拉链带的切断。
所述转盘22旋转,带动所述拉链带夹具30整体旋转,将切断后的拉链带转移至所述穿头工位222处。
所述穿头机构60用于将拉链头逐个向下穿在拉链带上。所述穿头机构 60包括进料块61、逐个进料机构62、下压进料机构63、滑动框促动机构 64、夹头下行机构65。
所述进料块61垂直竖置,进料块61上设有竖置方向的拉链头进料下滑槽611,在进料块61的中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结构一样的上挡料机构66 和下挡料机构67,所述上挡料机构66和下挡料机构67均包括左挡板661 和右挡板662,左挡板661、右挡板662与进料块61形成左右滑动连接,左挡板661的右部、右挡板662的左部在常态下伸到拉链头进料下滑槽611中。
逐个进料机构62设在与进料块61中部的上挡料机构66相应的位置,逐个进料机构62包括向下设置的逐个进料气缸621、与逐个进料气缸621 的驱动杆固接的逐个进料连接块622、与逐个进料连接块622铰接的下拨块623,下拨块623的中部与逐个进料连接块622铰接,下拨块623的后部与逐个进料连接块622之间设有逐个进料回位弹簧,下拨块623的前部设有可促使上挡料机构66中的左挡板661向左滑动、右挡板662向右滑动的凸伸部6231;逐个进料连接块622还与逐个进料滑块624固接,逐个进料滑块624与垂直设置的逐个进料滑盒625滑动连接;下压进料机构63 设在与进料块61底部的下挡料机构67相应的位置。
下压进料机构63包括向下设置的下压进料气缸631、与下压进料气缸 631的驱动杆固接的下压进料滑块632、与下压进料滑块632铰接的下压推板633,下压推板633的上部与下压进料滑块632的下部铰接,下压推板 633的中部设有防止其上转的挡块634,下压推板633底端的左部和右部分别设有可促使下挡料机构67中的左挡板向左滑动、右挡板向右滑动的左侧滑部6331、右侧滑部6332,下压推板633底端的中部设有与拉链头相适配的下压部6333。
滑动框促动机构64包括横板641、左滑动框促动滑块642、右滑动框促动滑块643、左滑动框促动插条644、右滑动框促动插条645和滑动框促动气缸646,左滑动框促动滑块642和右滑动框促动滑块643对称地设置在横板641背面的左右两侧,左滑动框促动插条644和右滑动框促动插条 645对称地设置在横板641前面的左右两侧,滑动框促动气缸646的驱动杆与横板641固接,左滑动框促动滑块642、右滑动框促动滑块643还分别与垂直设置的左滑动框促动滑轨647、右滑动框促动滑轨648滑动连接;左滑动框促动插条644的下部、右滑动框促动插条645的下部均成楔形。
夹头下行机构65包括固装于横板641的夹头下行固定座651,夹头下行固定座651的顶面上设有向下设置的夹头下行气缸652,夹头下行气缸 652的驱动杆同时铰接前连杆653的上部、后连杆654的上部,夹头下行固定座651中设有前拉链头夹条655和后拉链头夹条656,前拉链头夹条 655的顶部、后拉链头夹条656的顶部均铰接于夹头下行固定座651,前连杆653的下部、后连杆654的下部分别铰接在前拉链头夹条655的中部和后拉链头夹条656的中部,前拉链头夹条655的下端部和后拉链头夹条656 的下端部分别位于拉链头进料下滑槽611底端的前后侧。
所述穿头机构60的工作过程如下:拉链头排列在进料块61的拉链头进料下滑槽611中,被上挡料机构66阻挡住;逐个进料机构62开始工作,逐个进料气缸621驱动下拨块623下行,促使上挡料机构66中的左挡板 661向左滑动、右挡板662向右滑动,使得处于最下面的一个拉链头得以继续下滑至下挡料机构67处,该拉链头通过上挡料机构66后,上挡料机构66中的左挡板661、右挡板662即刻在挡板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回位,继续阻挡住上面的拉链头,下拨块623在逐个进料气缸621的带动下回位时,通过压缩逐个进料回位弹簧发生转动,得以回到上挡料机构66的上方,实现只下滑一个拉链头;然后,下压进料机构63开始工作,下压进料气缸 631驱动下压推板633向下运动,下压推板633向下推动拉链头的同时,促使下挡料机构67中的左挡板向左滑动、右挡板向右滑动,使得该拉链头通过下挡料机构67;与此同时,夹头下行机构65也开始工作,夹头下行气缸652同时驱动前拉链头夹条655和后拉链头夹条656从前后方向夹住拉链头;然后,滑动框促动气缸646驱动横板641及其上的左滑动框促动插条644、右滑动框促动插条645和夹头下行机构65同时向下运动,此时,拉链头在夹头下行机构65的带动下向下运动,拉链带夹具30中的左滑动框在左滑动框促动插条644的作用下向左滑动、右滑动框在右滑动框促动插条645的作用下向右滑动,使得拉链头向下穿在拉链带上的同时,拉链带的左带、右带分别被拉链带夹具30中的左夹具32、右夹具33向两侧拉开,以完成将一个拉链头向下穿在下方拉链带上的工序。
所述转盘22旋转,带动所述拉链带夹具30整体旋转,将穿头后的拉链带转移至所述穿头工位222处。
所述打上止机构70包括上止进料装置71和上止打固装置72。
所述上止进料装置71包括支撑板73、第一进料装置74和第二进料装置75。
所述支撑板73与拉链制造机的机架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进料装置74和所述第二进料装置75。所述第一进料装置74和所述第二进料装置75相互间隔,并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73的相对两端。
具体的,所述支撑板73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板731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支撑板733,需要说明的是,水平方向即为图10中X轴所示的方向,竖直方向即为图1中Z轴所示的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板731 和所述第二支撑板733固定连接且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进料装置74和所述第二进料装置75结构相同,具体的,所述第一进料装置74包括驱动装置741、促滑杆743、进料单元745及上止推块747。
所述驱动装置74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731的一端。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741为气缸,其型号选自QGB、QGS、JB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741包括活塞杆7411,空气在所述驱动装置 741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所述活塞杆7411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促滑杆743设置于所述驱动装置741的下方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733。具体的,所述促滑杆743包括传动块7431、直杆7433、曲杆7435 和旋转轴7437。所述传动块7431、直杆7433和所述曲杆7435依次连接,所述旋转轴7437将所述曲杆7435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733上,所述曲杆7435可绕所述旋转轴7437自由旋转。
所述传动块7431与所述活塞杆7411正对设置,优选的,所述传动块 7431靠近所述活塞杆7411的一端凹陷形成有收容槽74311,所述收容槽 74311的开口大小与所述活塞杆7411的截面大小相匹配,所述驱动装置741 驱动所述活塞杆7411竖直向下运动时,所述活塞杆7411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74311内,将所述驱动装置741的驱动力传输至所述促滑杆743。
所述直杆7433一端与所述传动块743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曲杆7435 铰接,用于进一步将所述驱动装置331的驱动力传输至的所述曲杆7435。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直杆7433和所述曲杆7435配合形成连杆机构,将所述活塞杆7411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所述曲杆7435的旋转运动。
所述曲杆743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74351和第二端74353。所述第二端74353开设有跑道形的通孔74355,所述通孔74355完全贯穿所述曲杆7435两侧。
所述进料单元745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以方便上止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进料单元745下滑,不需要额外增加动力,节约能源。优选的,所述进料单元745的倾斜角度为50-70°。
所述进料单元745包括第一进料单元7451、与所述第一进料单元7451 相配合的第二进料单元745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进料单元7451和所述第二进料单元的固定块7455。所述第一进料单元7451和所述第二进料单元7453 相互间隔,所述固定块7455的数量为多个,一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固定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所述第一进料单元7451和所述第二进料单元7453 在各处的间距保持一致,避免在运行过程中所述第一进料单元7451或所述第二进料单元7453发生偏移,出现上止卡料现象。优选的,所述固定块 7455与所述第一进料单元7451及所述第二进料单元7453采用螺钉或螺栓连接,可以方便对所述第一进料单元7451和所述第二进料单元7453进行更换,方便维修,同时可以满足不同型号上止的使用需求。
所述第一进料单元7451向靠近所述第二进料单元7453方向形成有第一凸起74511,所述第二进料单元7453向远离所述第一进料单元7451方向凹陷形成有滑槽74531,所述上止呈U型,所述第一凸起74511的截面形状与所述上止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一凸起74511的外围区域和所述滑槽74531配合形成U形的进料滑道。进料时,所述上止从所述进料单元745 的上端进入,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凸起74511上,进料后,所述上止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进料滑道下滑至所述上止推块747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进料单元7453同时还限制了所述上止的跑偏,避免所述上止下落过程中脱料。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起74511的外表面为光滑表面,可以较小所述上止下滑时的阻力。
所述上止推块747设置于所述进料单元745的底端,具体的,所述上止推块747包括承载台7471以及与所述承载台7471连接的连接杆7473。所述承载台7471的上表面抵接所述进料单元745的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台7471包括上部分7472和下部分7473,所述上部分7472靠近所述第二进料装置75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凸起74511 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凸起74721,所述第二凸起74721向所述下部分7473方向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下部分7473的范围内,且所述第二凸起74721和所述下部分配合形成台阶状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上止进料前,所述第二凸起74721与所述第一凸起74511重合,所述上止进料时,上止沿所述进料单元745下滑至所述上止推块747,此时,所述上止套设于所述第二凸起74721上,并承载于所述下部分7473。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分7472和所述下部分7473通过螺丝或者其他方式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对所述上部分7472进行更换,以满足不同型号上止的使用需求。
所述连接杆7473穿过所述通孔74355,优选的,所述连接杆7473与所述通孔74355连接的一端为圆柱形。可以减少所述连接杆7473与所述曲杆7435相对运动时的阻力,所述连接杆7473与所述通孔74355连接的一端还可以加设滚轮结构,可以进一步的减小摩擦阻力。
所述上止进料机构的运行过程如下:
将上止放置于所述进料单元745顶端,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凸起74511,可以理解的是,该过程可以采用人工手动或者采用相应的机械结构;所述上止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进料滑道下滑至所述上止推块747处并对应套设于所述第二凸起74721上;所述驱动装置741驱动所述活塞杆7411竖直向下运动并穿插于所述收容槽74311内,带动所述传动块7431也竖直向下运动,并通过所述直杆7433将运动状态传导至所述曲杆7435,所述曲杆7435 的第一端74351绕所述旋转轴7437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时,所述第二端 74353绕所述旋转轴7437也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所述曲杆7435整体绕所述连接杆7473旋转,给所述连接杆7473施加推动力,使所述连接杆7473及所述承载台7471整体沿预设方向运动至上料位置完成上料操作。
对应的,所述第二进料装置75包括驱动装置51、促滑杆53、进料单元55及上止推块57,其机构与第一进料装置74的相应结构保持一致且所述第一进料装置74和所述第二进料装置75对称设置。具体的,所述第一进料装置74的驱动装置741和第二进料装置75的驱动装置51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731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进料装置74的促滑杆743和所述第二进料装置75的促滑杆53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733的相对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进料装置74的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进料装置 75的驱动装置相互独立工作,不会对彼此的工作状态产生影响,使得所述第一进料装置74和所述第二进料装置75可以相互独立的完成进料操作。例如:所述第一进料装置74和第二进料装置75可以选择不同型号的上止分别进料;所述第一进料装置74出现故障维修时,所述第二进料装置75 仍然可以完成进料,不需要停机,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作效率;所述第一进料装置74单独进料时,不需要对第二进料装置75进行清料操作,节约了操作时间。
所述上止打固装置72包括支撑架76、驱动组件77、传动组件78和上止夹具79。
所述支撑架76用于固定并安装所述驱动组件77及所述传动组件78。所述支撑架76包括沿X轴方向设置的横向支撑架761及沿Z轴方向设置的纵向支撑架763,所述横向支撑架761和所述纵向支撑架763相互垂直。
所述横向支撑架761包括贯穿孔7610,所述贯穿孔7610沿Z轴方向完全贯穿所述横向支撑架761两侧。
所述驱动组件77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76上。具体的,所述驱动组件77包括驱动装置741、与所述驱动装置741的活塞杆连接的滑块743、与所述滑块743配合的滑轨745以及与所述滑块743固定连接的楔形块 747。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741为气缸,其型号选自QGB、QGS、JB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可以理解的是,空气在所述驱动装置741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所述驱动装置的活塞杆沿Z轴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驱动装置741固定于所述横向支撑架761上,且所述驱动装置741 的活塞杆穿过所述贯穿孔130向下延伸。
所述滑块743与所述驱动装置74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其运动状态与所述活塞杆的运动状态保持一致,即所述滑块743也沿着Z轴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滑轨745与所述滑块743相互配合,用于为所述滑块743进行导向,同时限制了所述滑块743在其他方向上的位移,可以避免所述滑块743 在运动过程中的跑偏。所述滑轨745与所述纵向支撑架763固定连接,并沿Z轴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楔形块747固定于所述滑块743上,且沿Z轴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楔形块747的运动状态与所述滑块743的运动状态保持一致,也沿Z轴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传动组件78用于将所述驱动组件1的驱动力传导至所述上止夹具 79。具体的,所述传动组件78包括滑座781、滑条783、限位块785、第一传动轮组787、第二传动轮组788以及回位弹簧789。
所述滑座781固定于所述纵向支撑架763上,所述滑座781包括底座7811及卡条7813,所述底座7811包括底壁78111及自所述底壁78111的相对两侧向靠近所述驱动组件77方向延伸的两个侧壁78113,所述底壁 78111与两个所述侧壁78113配合形成U形滑道,所述卡条7813一一对应的固定于所述侧壁78113上。
所述滑条783部分收容于所述滑道内且所述滑条783抵接所述底壁 78111,所述滑条783可沿所述滑道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
所述限位块785设置于所述滑条783的上方,所述限位块785包括沿 Z轴方向贯穿设置的滑槽7850。
所述第一传动轮组787包括第一底座7871、第一转轴7873及第一促滑轮7875,所述第一促滑轮7875通过所述第一转轴7873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7871上,且所述第一促滑轮7875可绕所述第一转轴7873旋转。
所述第二传动轮组788包括第二底座7881、第二转轴7883及第二促滑轮7885,所述第二促滑轮7885通过所述第二转轴7883安装于所述第二底座7881上,且所述第二促滑轮7885可绕所述第二转轴7883旋转,所述第二促滑轮7885和所述第一促滑轮7875分设于所述楔形块747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座7871与所述限位块78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座7881与所述滑条783固定连接,所述楔形块747的截面积向靠近所述滑座781的方向逐渐缩小,所述楔形块747沿Z轴方向直线向下运动时,向下挤动所述第二促滑轮7885,所述第二促滑轮组788整体沿X轴方向向右移动,驱动所述滑条783向右移动,直至所述第二底座7881抵接所述滑槽7850的末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底座7881与所述滑槽7850最右侧的距离即为所述滑条783的最大行程。
所述回位弹簧789连接所述第一底座7871和所述第二底座7881,所述第二底座7881发生移动时,所述回位弹簧789拉伸,所述楔形块747 回位后,所述第二底座7881在弹性作用下拉动所述第二底座7881回位。
所述上止夹具79用于夹紧上止并将所述上止打固于拉链带上。具体的,所述上止夹具79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具791和第二夹具793,所述第一夹具791与所述滑条78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具793与所述限位块 785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滑条783沿X轴方向向右侧运动时,驱动所述第一夹具791向右运动,所述第一夹具791和所述第二夹具793之间的距离减小,对应夹紧所述上止。
所述锁头机构80用于将拉链头的拉片拉下,以锁止拉链头,尤其适用于那种拉片翘起使打开拉链头、拉片打下时锁止拉链头的自动下锁拉链头。所述锁头机构80的工作方式是利用打片件的前悬臂梁将翘起的拉片向下打下,以完成锁头工序。
所述出带机构90用于将完成穿头、打上止工序的拉链带从拉链带夹具 30上释放出来。所述出带机构90可推动拉链带从拉链带夹具30中脱落,进入所述出料带111,完成出料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为实现所述三合一转盘机100的自动化运行,还需要配备相应的感应装置和控制装置,其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合一转盘机100,将切断、穿头和打上止组装到一起,整体结构简单,并且通过采用圆形回转形式,进行各加工工位之间的物料转移,运转速度快,不需要额外增加设备,进一步缩小了整体所占用的空间;并且整套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