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8745U - 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58745U
CN210858745U CN201921866729.1U CN201921866729U CN210858745U CN 210858745 U CN210858745 U CN 210858745U CN 201921866729 U CN201921866729 U CN 201921866729U CN 210858745 U CN210858745 U CN 210858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ting
tunnel
stratum
holes
va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67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小波
刘德兵
李瑛�
常运超
李世军
王存宝
张博
魏军
何精伟
李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667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58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58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58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包括对沟谷浅埋隧道段所处施工区域的地层进行超前加固的注浆加固结构,注浆加固结构为采用袖阀管对被加固地层进行注浆加固后形成的加固结构;被加固地层的纵向长度与隧道纵向长度相同且其宽度大于隧道开挖宽度,被加固地层的上表面高于沟谷浅埋隧道段的拱顶且其底面位于土石分界面下方;被加固地层内开有多排供袖阀管注浆用的注浆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袖阀管且通过多排注浆孔对被加固地层注浆加固,既能对隧道洞洞身进行加固,也能对隧道基底进行加固,加固效果可靠,能确保隧道开挖过程安全、可靠,并能有效提高开挖成型隧道洞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袖阀管注浆法是由法国Soletanche基础工程公司于上个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注浆工法,又称Soletanche法;袖阀管注浆工法由于能较好地控制注浆范围和注浆压力、可进行重复注浆、发生冒浆与串浆的可能性很小等特点,被国内外公认为最可靠的注浆工法之一。袖阀管注浆法中采用袖阀管进行注浆,袖阀管结构主要由Ф48mmPVC外管、橡胶套、堵头、接头、盖帽、6分镀锌注浆链接管、注浆器止浆圈等组成。
黄土是指在地质时代中的第四纪期间,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黄土湿陷系数(也称湿陷系数)是评价黄土湿陷性的力学参数,指在一定压力下,黄土湿陷系数是指土样浸水前后高度之差与土样原始高度之比。黄土湿陷系数是评价黄土湿陷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可由试验直接测出。根据黄土湿陷系数不同,黄土分为湿陷性黄土和非湿陷性黄土。其中,非湿陷性黄土是指在自重和外部荷载作用下被水浸湿后完全不发生湿陷或黄土湿陷系数<0.015的黄土。非湿陷性黄土是黄土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种土,一般为浅黄、灰黄或黄褐色,具有目视可见的大孔和垂直节理。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属于特殊土,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随着我国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政策,在我国西北地区大量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使穿越黄土地层的隧道工程越来越多。黄土地层具有多孔性、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和沉陷性等地质特性,在隧道工程施工中易产生掌子面坍塌和初期支护结构大变形等情况。尤其是对穿越淤积土地层的浅埋黄土隧道进行施工时,施工难度更大。其中,浅埋黄土隧道指的是隧道上部覆盖层不足隧道洞跨2倍的黄土隧道。淤积土在静水或缓慢流水中堆积而形成的土,淤积土地层内土体为淤积土,土体含水率大,通常位于沟谷(如冲谷)内,竖向裂隙发育,隧道开挖后拱顶掉块且呈大块状散体结构,因而极易产生掌子面坍塌和初期支护结构大变形等情况,施工风险高且施工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袖阀管且通过多排注浆孔对被加固地层进行注浆加固,既能对隧道洞洞身进行加固,也能对隧道基底进行加固,加固效果可靠,尤其适用于位于沟谷内的浅埋隧道段超前加固,确保隧道开挖过程安全、可靠,并能有效提高开挖成型隧道洞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沟谷浅埋隧道段所处施工区域的地层进行超前加固的注浆加固结构,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为所施工黄土隧道中位于沟谷内的一个隧道节段,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所处施工区域的地层为被加固地层;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和被加固地层均呈水平布设,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为直线形隧道,所述注浆加固结构为采用袖阀管对被加固地层进行注浆加固后形成的加固结构;所述被加固地层沿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纵向延伸方向布设,所述被加固地层的纵向长度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纵向长度相同且其宽度大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宽度;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为穿越黄土地层的隧道,所述黄土地层为位于岩层上方的淤积土地层,所述黄土地层与岩层之间的分界面为土石分界面;所述被加固地层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被加固地层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拱顶,所述被加固地层的底面位于所述土石分界面下方;所述被加固地层内开有多排供所述袖阀管注浆用的注浆孔,多排所述注浆孔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布设,每排所述注浆孔均包括多个呈竖直向布设且均位于同一隧道横断面上的注浆孔,前后相邻两排所述注浆孔中的注浆孔呈交错布设;所述被加固地层内所有注浆孔呈梅花形布设且其呈均匀布设,所述被加固地层内相邻两个所述注浆孔之间的间距为1.8m~2.2m;所述注浆孔为呈竖直向布设且从地表由上至下钻入至岩层内的圆柱形钻孔,每个所述注浆孔的孔底均与被加固地层的底面相平齐。
上述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注浆孔底部位于岩层内的孔段高度不小于0.5m。
上述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注浆孔的孔径为φ100mm~φ120mm。
上述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被加固地层内所有注浆孔分多列进行布设,每列所述注浆孔均包括多个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注浆孔;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中线上布设有一列所述注浆孔。
上述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被加固地层内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左侧的左侧注浆孔,所述被加固地层内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右侧的右侧注浆孔;所述被加固地层内的所有左侧注浆孔分左右两列进行布设,所述被加固地层内的所有右侧注浆孔分左右两列进行布设。
上述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注浆加固结构内由左至右布设有三个检查孔组,每个所述检查孔组均位于左右相邻两列所述注浆孔之间;每个所述检查孔组均包括多个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内部检查孔,所述内部检查孔为注浆检查孔;所述注浆检查孔为呈竖直向布设且从地表由上至下钻入至岩层内的圆柱形钻孔,所述注浆检查孔的孔底位于被加固地层的底面下方;
三个所述检查孔组分别为中部检查孔组、位于所述中部检查孔组左侧的左侧检查孔组和位于所述中部检查孔组右侧的右侧检查孔组,所述左侧检查孔组和所述右侧检查孔组对称布设于所述中部检查孔组的左右两侧,所述中部检查孔组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中线左侧或右侧;所述中部检查孔组中的内部检查孔与所述左侧检查孔组中的内部检查孔呈交错布设;所述左侧检查孔组和所述右侧检查孔组均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轮廓线外侧。
上述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位于被加固地层外侧的外部检查孔,所述外部检查孔位于被加固地层的左侧或右侧;所述外部检查孔为所述注浆检查孔。
上述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左右两个位于被加固地层中部的中部检查孔,两个所述中部检查孔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同一个横断面上,所述中部检查孔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前后两端之间的间距均相同;
一个所述中部检查孔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轮廓线外侧,另一个所述中部检查孔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轮廓线内。
上述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埋深为15m~25m;所述被加固地层的上表面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拱顶之间的竖向间距为H,H的取值范围为4m~6m。
上述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被加固地层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对称布设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左右两侧,所述被加固地层的宽度比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宽度大5m~8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施工成本较低。
2、被加固地层的位置以及尺寸设计合理,通过对被加固地层进行注浆加固,能确保隧道开挖过程安全、可靠,并能有效提高开挖成型隧道洞的稳定性。
3、设置有注浆检查孔且注浆检查孔位置布设合理,能对注浆加固后被加固地层各位置处的注浆效果进行有效检查。
4、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采用袖阀管且通过多排注浆孔对被加固地层进行注浆加固,既能对隧道洞洞身进行加固,也能对隧道基底进行加固,加固效果可靠,尤其适用于位于沟谷内的浅埋隧道段超前加固,能对淤积土地层进行简便、快速且有效加固,确保隧道开挖过程安全、可靠,并能有效提高开挖成型隧道洞的稳定性,防止隧道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坍塌并能有效控制初期支护结构发生大变形;与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相比,能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并且,采用袖阀管注浆进行加固时,可以分段、定量和间歇注浆,能较好地控制注浆范围和注浆压力,可进行重复注浆,且发生冒浆与串浆的可能性很小,注浆加固效果易于保证。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被加固地层内所有注浆孔的平面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被加固地层的立面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被加固地层内注浆孔与注浆检查孔的平面布设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所施工黄土隧道; 2—被加固地层; 3—黄土地层;
4—岩层; 5—注浆孔; 6—内部检查孔;
7—外部检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对沟谷浅埋隧道段所处施工区域的地层进行超前加固的注浆加固结构,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为所施工黄土隧道1中位于沟谷内的一个隧道节段,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所处施工区域的地层为被加固地层2;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和被加固地层2均呈水平布设,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为直线形隧道,所述注浆加固结构为采用袖阀管对被加固地层2进行注浆加固后形成的加固结构;所述被加固地层2沿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纵向延伸方向布设,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纵向长度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纵向长度相同且其宽度大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宽度;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为穿越黄土地层3的隧道,所述黄土地层3为位于岩层4上方的淤积土地层,所述黄土地层3与岩层4之间的分界面为土石分界面;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拱顶,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底面位于所述土石分界面下方;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开有多排供所述袖阀管注浆用的注浆孔5,多排所述注浆孔5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布设,每排所述注浆孔5均包括多个呈竖直向布设且均位于同一隧道横断面上的注浆孔5,前后相邻两排所述注浆孔5中的注浆孔5呈交错布设;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所有注浆孔5呈梅花形布设且其呈均匀布设,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相邻两个所述注浆孔5之间的间距为1.8m~2.2m;所述注浆孔5为呈竖直向布设且从地表由上至下钻入至岩层4内的圆柱形钻孔,每个所述注浆孔5的孔底均与被加固地层2的底面相平齐。
实际施工时,所述注浆孔5的孔径为φ100mm~φ120mm。所述注浆孔5底部位于岩层4内的孔段高度不小于0.5m,其中所述注浆孔5底部位于岩层4内的孔段高度记作H1。
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浆孔5的孔径为φ110mm。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被加固地层内相邻两个所述注浆孔5之间的间距、所述注浆孔5的孔径以及所述注浆孔5底部位于岩层4内的孔段高度进行相应调整。
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开挖断面不小于100m2,因而所施工黄土隧道1不小于100m2且其为大断面隧道。本实施例中,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开挖断面为110m2~170m2
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宽度记作D1,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宽度记作D2,其中D1<D2,D1的取值范围为10m~15m。
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对称布设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左右两侧,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宽度比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宽度大5m~8m。本实施例中,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宽度比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宽度大6m,因而D2=D1+6m。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被加固地层2的宽度(即D2的取值大小)进行相应调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所有注浆孔5分多列进行布设,每列所述注浆孔5均包括多个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注浆孔5;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中线上布设有一列所述注浆孔5。
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多列所述注浆孔5中位于最左侧的一列所述注浆孔5均为左端注浆孔,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多列所述注浆孔5中位于最右侧的一列所述注浆孔5均为右端注浆孔,所述左端注浆孔与被加固地层2的左侧壁紧靠,所述右端注浆孔与被加固地层2的右侧壁紧靠。
如图1所示,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左侧的左侧注浆孔,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右侧的右侧注浆孔;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的所有左侧注浆孔分左右两列进行布设,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的所有右侧注浆孔分左右两列进行布设。所述左端注浆孔为位于最左侧的所述左侧注浆孔,所述右端注浆孔为位于最右侧的所述右侧注浆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埋深为15m~25m,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为浅埋隧道。其中,隧道埋深指的是隧道开挖断面的顶部至自然地面(即地表)的垂直距离。
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拱顶之间的竖向间距为H,H的取值范围为4m~6m。本实施例中,H=5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H的取值大小进行相应调整。
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高度记作H0,H0=H+H2+H1,其中H2为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高度。
如图3所示,所述注浆加固结构内由左至右布设有三个检查孔组,每个所述检查孔组均位于左右相邻两列所述注浆孔5之间;每个所述检查孔组均包括多个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内部检查孔6,所述内部检查孔6为注浆检查孔;所述注浆检查孔为呈竖直向布设且从地表由上至下钻入至岩层4内的圆柱形钻孔,所述注浆检查孔的孔底位于被加固地层2的底面下方;
三个所述检查孔组分别为中部检查孔组、位于所述中部检查孔组左侧的左侧检查孔组和位于所述中部检查孔组右侧的右侧检查孔组,所述左侧检查孔组和所述右侧检查孔组对称布设于所述中部检查孔组的左右两侧,所述中部检查孔组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中线左侧或右侧;所述中部检查孔组中的内部检查孔6与所述左侧检查孔组中的内部检查孔6呈交错布设;所述左侧检查孔组和所述右侧检查孔组均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轮廓线外侧。因而,所述左侧检查孔组和所述中部检查孔组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右侧检查孔组和所述中部检查孔组之间的间距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检查孔组中包括四个所述注浆检查孔。所述左侧检查孔组中包括前后两个所述注浆检查孔。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中部检查孔组中所包括注浆检查孔的数量和各注浆检查孔的布设位置以及所述左侧检查孔组中所包括注浆检查孔的数量和各注浆检查孔的布设位置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个位于被加固地层2外侧的外部检查孔7,所述外部检查孔7位于被加固地层2的左侧或右侧;所述外部检查孔7为所述注浆检查孔。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左右两个位于被加固地层2中部的中部检查孔,两个所述中部检查孔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同一个横断面上,所述中部检查孔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前后两端之间的间距均相同;
一个所述中部检查孔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轮廓线外侧,另一个所述中部检查孔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轮廓线内。
所述注浆检查孔底部位于岩层4内的孔段高度为0.5m~1m。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浆检查孔底部位于岩层4内的孔段高度为0.5m。所述注浆检查孔的孔径为φ250mm~φ350mm。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注浆检查孔底部位于岩层4内的孔段高度和所述注浆检查孔的孔径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最小埋深为18m。地表下10m厚度范围内为淤积土,含水率大(在沟谷内),掌子面为黏质老黄土,其中黏质老黄土为粘黄土且其为老黄土,硬塑,含水率大。经钻孔取芯检测含水率为23.1%~25.5%,竖向裂隙发育,开挖后拱顶掉块,呈大块状散体结构,隧底3.5m处为土石分界。
对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进行超前加固时,对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横向轮廓线外左右两侧3m范围内进行加固,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上部加固至开挖轮廓线拱顶以上5m范围内,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底部加固至土石分界面下0.5m处。所述注浆孔5按梅花形布设,共203个注浆孔5。
采用袖阀管进行注浆加固时,按照常规的袖阀管注浆法进行加固。实际进行注浆时,采用普通水泥浆单液浆进行注浆或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进行注浆,注浆结束标准为:第一、单孔注浆结束标准:单孔注浆以定压为主的注浆方式;根据地层实际情况注浆终压为2MPa~4MPa,单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并维持10min以上结束该孔注浆;第二、全段结束标准:所有注浆孔5均达到注浆结束标准并无漏注现象。
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超前加固时,对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洞洞身进行加固的同时,也对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底进行加固,注浆方式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
对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进行开挖时,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对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进行开挖。并且,对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进行开挖之前,先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通过多排所述注浆孔5由后向前对被加固地层2进行超前加固。每排所述注浆孔5所处的隧道横断面为被加固地层2的一个注浆加固面,由后向前对被加固地层2进行超前加固时,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对多个所述注浆加固面进行注浆加固。
本实施例中,由后向前对被加固地层2进行超前加固过程中,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对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进行开挖;并且开挖过程中,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面位于此时进行注浆加固的所述注浆加固面后侧,并且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面与此时进行注浆加固的所述注浆加固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5m。
利用注浆孔5进行注浆加固时,先采用钻机由上至下进行钻孔,钻孔完成后先退钻杆,再将袖阀管由上至下下放至所述钻孔内,并在所述钻孔的孔口采用速凝水泥砂浆填充,以防止注浆时返浆。袖阀管安装完成后注入套壳料。本实施例中,采用所述袖阀管进行注浆时,采用KBY90/16液压式双液浆注浆机进行注浆,并且采用后退式分段注浆方式。注浆分段步距为50cm~100cm,注浆速度10L/min~100L/min,注浆压力为4MPa~6MPa。每孔首次注浆完毕后,立即用清水冲洗袖阀管,确保再次注浆时管道畅通,当首次注浆由于串浆、漏浆使注浆量未达到注浆效果时,要进行二次注浆,必要时可适当提高注浆压力使浆液在地层中均匀扩散,确保注浆效果。
注浆结束标准:注浆时采用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重控制,具体如下:第一、注浆压力逐步升高且当达到设计终压并继续注浆10min以上;第二、注浆结束时的进浆量为5L/min以下;第三、单孔(或每段)压力达不到设计终压,但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
本实施例中,通过多排所述注浆孔5由后向前对被加固地层2进行超前加固后,地表采取垂直取芯方式进行注浆效果检查。并且,实际进行注浆效果检查时,通过多个所述注浆检查孔进行检查,经检查发现,软弱地层被浆液充填密实,地层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沟谷浅埋隧道段所处施工区域的地层进行超前加固的注浆加固结构,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为所施工黄土隧道(1)中位于沟谷内的一个隧道节段,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所处施工区域的地层为被加固地层(2);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和被加固地层(2)均呈水平布设,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为直线形隧道,所述注浆加固结构为采用袖阀管对被加固地层(2)进行注浆加固后形成的加固结构;所述被加固地层(2)沿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纵向延伸方向布设,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纵向长度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纵向长度相同且其宽度大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宽度;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为穿越黄土地层(3)的隧道,所述黄土地层(3)为位于岩层(4)上方的淤积土地层,所述黄土地层(3)与岩层(4)之间的分界面为土石分界面;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拱顶,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底面位于所述土石分界面下方;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开有多排供所述袖阀管注浆用的注浆孔(5),多排所述注浆孔(5)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布设,每排所述注浆孔(5)均包括多个呈竖直向布设且均位于同一隧道横断面上的注浆孔(5),前后相邻两排所述注浆孔(5)中的注浆孔(5)呈交错布设;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所有注浆孔(5)呈梅花形布设且其呈均匀布设,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相邻两个所述注浆孔(5)之间的间距为1.8m~2.2m;所述注浆孔(5)为呈竖直向布设且从地表由上至下钻入至岩层(4)内的圆柱形钻孔,每个所述注浆孔(5)的孔底均与被加固地层(2)的底面相平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5)底部位于岩层(4)内的孔段高度不小于0.5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5)的孔径为φ100mm~φ120mm。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所有注浆孔(5)分多列进行布设,每列所述注浆孔(5)均包括多个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注浆孔(5);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中线上布设有一列所述注浆孔(5)。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左侧的左侧注浆孔,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右侧的右侧注浆孔;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的所有左侧注浆孔分左右两列进行布设,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的所有右侧注浆孔分左右两列进行布设。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加固结构内由左至右布设有三个检查孔组,每个所述检查孔组均位于左右相邻两列所述注浆孔(5)之间;每个所述检查孔组均包括多个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内部检查孔(6),所述内部检查孔(6)为注浆检查孔;所述注浆检查孔为呈竖直向布设且从地表由上至下钻入至岩层(4)内的圆柱形钻孔,所述注浆检查孔的孔底位于被加固地层(2)的底面下方;
三个所述检查孔组分别为中部检查孔组、位于所述中部检查孔组左侧的左侧检查孔组和位于所述中部检查孔组右侧的右侧检查孔组,所述左侧检查孔组和所述右侧检查孔组对称布设于所述中部检查孔组的左右两侧,所述中部检查孔组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中线左侧或右侧;所述中部检查孔组中的内部检查孔(6)与所述左侧检查孔组中的内部检查孔(6)呈交错布设;所述左侧检查孔组和所述右侧检查孔组均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轮廓线外侧。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位于被加固地层(2)外侧的外部检查孔(7),所述外部检查孔(7)位于被加固地层(2)的左侧或右侧;所述外部检查孔(7)为所述注浆检查孔。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右两个位于被加固地层(2)中部的中部检查孔,两个所述中部检查孔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同一个横断面上,所述中部检查孔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前后两端之间的间距均相同;
一个所述中部检查孔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轮廓线外侧,另一个所述中部检查孔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轮廓线内。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埋深为15m~25m;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拱顶之间的竖向间距为H,H的取值范围为4m~6m。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对称布设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左右两侧,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宽度比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宽度大5m~8m。
CN201921866729.1U 2019-10-31 2019-10-31 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 Active CN210858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6729.1U CN210858745U (zh) 2019-10-31 2019-10-31 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6729.1U CN210858745U (zh) 2019-10-31 2019-10-31 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58745U true CN210858745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306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6729.1U Active CN210858745U (zh) 2019-10-31 2019-10-31 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58745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2515A (zh) * 2020-08-31 2020-10-30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地层预加固综合注浆方法
CN112627796A (zh) * 2020-12-22 2021-04-09 五矿盐湖有限公司 一种采卤渠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13047847A (zh) * 2021-04-07 2021-06-29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高水位欠固结回填土区暗挖隧道施工方法
CN113073984A (zh) * 2021-04-16 2021-07-06 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隧道穿越小型岩溶洞群注浆预加固与成桩一体化的施工方法
CN113217020A (zh) * 2021-04-09 2021-08-06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山体袖阀管加固施工方法
CN113982603A (zh) * 2021-11-05 2022-01-28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出口浅埋段崩坡积体处治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2515A (zh) * 2020-08-31 2020-10-30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地层预加固综合注浆方法
CN112627796A (zh) * 2020-12-22 2021-04-09 五矿盐湖有限公司 一种采卤渠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13047847A (zh) * 2021-04-07 2021-06-29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高水位欠固结回填土区暗挖隧道施工方法
CN113217020A (zh) * 2021-04-09 2021-08-06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山体袖阀管加固施工方法
CN113217020B (zh) * 2021-04-09 2022-07-05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山体袖阀管加固施工方法
CN113073984A (zh) * 2021-04-16 2021-07-06 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隧道穿越小型岩溶洞群注浆预加固与成桩一体化的施工方法
CN113982603A (zh) * 2021-11-05 2022-01-28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出口浅埋段崩坡积体处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58745U (zh) 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
CN110685714B (zh) 千枚岩地质下浅埋偏压隧道微台阶预留核心土施工结构及方法
CN103628894B (zh) 一种基于变角伞状超前注浆的富水断层破碎带垮塌巷道巷修方法
CN105672348A (zh) 一种深水区砂卵石地层截除桥梁桩基的施工方法
CN108547639B (zh) 隧道临近既有构筑物的超前同孔多导管分层注浆施工方法
CN102660955B (zh) 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的快速施工方法
CN105155563A (zh) 一种基坑软流塑地层涌水加固治理方法
CN104404974A (zh) 高承压水厚砂卵石地层深基坑注浆封底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103643918A (zh) 一种针对奥陶系灰岩矿区的寻找及防止矿井渗水的方法
CN101864779A (zh) 建(构)筑物深部掏土纠倾的方法
CN114483109B (zh) 穿越隧道断层破碎带的帷幕注浆超前大管棚贯通施工方法
CN103321233B (zh) 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08180018B (zh) 一种浅埋湿陷性黄土隧道核心土与玻纤锚杆加固施工方法
CN211081894U (zh) 一种富水地层隧道协同降水结构
CN110761795B (zh) 一种黄土冲沟内浅埋隧道施工方法
CN102995647A (zh) 一种桩孔注浆隔渗的地下水控制方法
CN112855225A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软岩隧道支护施工方法
CN111502540A (zh) 一种大孔径钻孔穿越巨厚含水层施工工艺
CN109209448B (zh) 隧道地表注浆阻水施工方法
CN204252148U (zh) 高承压水厚砂卵石地层深基坑注浆封底结构
CN102979105A (zh) 一种井孔注浆隔渗的地下水控制方法
CN110630273A (zh) 一种全风化花岗岩地层偏压浅埋隧道施工方法
CN211038641U (zh) 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法与矿山法交界处隧道段地表加固结构
CN211144529U (zh) 一种富水黄土隧道降水施工结构
CN109322315A (zh) 一种用于高陡坡路堤地段的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