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6213U - 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56213U
CN210856213U CN201921639144.6U CN201921639144U CN210856213U CN 210856213 U CN210856213 U CN 210856213U CN 201921639144 U CN201921639144 U CN 201921639144U CN 210856213 U CN210856213 U CN 210856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quenching
cooling pipe
wate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391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祁红军
单成祥
陈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yang Yongheng Heattrea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yang Yongheng Heat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yang Yongheng Heattrea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yang Yongheng Heat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391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56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56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56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其包括圆形的线圈本体,所述线圈本体包括一对圆弧线圈和一个半圆线圈,所述圆弧线圈为四分之一的圆弧,一对所述圆弧线圈合围成半圆,所述圆弧线圈的一端设有连接板,一端设有紧固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板连接有汇流排,所述半圆线圈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紧固板之间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将线圈本体与电极之间进行拆装,即可进行工件的更换,降低了劳动强度,简单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
背景技术
淬火,金属热处理工艺之一。把金属制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放在水、油或空气中迅速冷却,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使零件在交变磁场中切割磁力线,在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又根据交流电的集肤效应,以涡流形式将零件表面快速加热,而后急冷的淬火方法。基本原理:将工件放在一个由铜管制成的感应器内,感应器中通入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在感应器周围将产生一个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于是工件内就会产生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个电流在工件内形成回路,称为涡流。此涡流能使电能变为热能加热工件。涡流在工件内分布是不均匀的,表面密度大,心部密度小。通入感应器的电流频率愈高,涡流集中的表层愈薄,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由于集肤效应使工件表面迅速被加热到淬火温度,随后喷水冷却,工件表面被淬硬。
公告号为CN20443466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横截面为矩形的感应淬火线圈,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铜管绕制淬火线圈,在同一水平面绕制二匝线圈,并且,在内圈的上部内侧边缘设置有喷水口;所述横截面为矩形的铜管的横截面为6mm×6mm或8mm×8mm的正方形,壁厚为1mm或1.5mm,并且,二匝之间的间距为5mm或7mm。这种横截面为矩形的感应淬火线圈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消除了加热段边界的过渡区,避免了局部区域可能会产生未淬透或者未淬火的现象。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感应淬火线圈的两端通过汇流排分别与电路的电极连接,形成回路,将工件放入感应淬火线圈内进行感应加热淬火。对工件淬火完成后,需要将感应淬火线圈整体从电路上拆下,才能将淬火好的工件卸下和更换装载新的工件进行淬火,增加了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不需要将线圈本体与电极之间进行拆装,即可进行工件的更换,降低了劳动强度,简单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包括圆形的线圈本体,所述线圈本体包括一对圆弧线圈和一个半圆线圈,所述圆弧线圈为四分之一的圆弧,一对所述圆弧线圈合围成半圆,所述圆弧线圈的一端设有连接板,一端设有紧固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板连接有汇流排,所述半圆线圈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紧固板之间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圈本体的两个圆弧线圈通过汇流排分别与电路的电极连接,形成回路。将工件放置于线圈本体内,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当工件淬火完成,需要将淬火好的工件卸下和更换装载新的工件进行淬火时,由于圆弧线圈的紧固板和半圆线圈的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为可拆卸结构,将半圆线圈从线圈本体拆下,半圆线圈与圆弧线圈分离,即可进行工件的更换,不需要将线圈本体与电极之间进行拆装,降低了劳动强度,简单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块所述连接板之间设有绝缘隔离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隔离层在连接板之间进行绝缘隔离,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弧线圈的内部设有第一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分别连通有第一进水冷却管与第一出水冷却管,所述第一进水冷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冷却管安装于所述圆弧线圈的外侧壁;所述半圆线圈的内部设有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二冷却腔分别连通有第二进水冷却管与第二出水冷却管,所述第二进水冷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冷却管安装于所述半圆线圈的外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从第一进水冷却管进入第一冷却腔,从第一出水冷却管出来,在第一冷却腔内对圆弧线圈进行冷却;水从第二进水冷却管进入第二冷却腔,从第二出水冷却管出来,在第二冷却腔内对半圆线圈进行冷却。这样可以防止圆弧线圈、半圆线圈在加热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损坏,以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弧线圈的内部设有第一淬火水腔,所述第一淬火水腔连接有位于所述圆弧线圈外侧壁的第一淬火水管,所述圆弧线圈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淬火水腔连通的第一淬火水孔;所述半圆线圈的内部设有第二淬火水腔,所述第二淬火水腔连接有位于所述半圆线圈外侧壁的第二淬火水管,所述半圆线圈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淬火水腔连通的第二淬火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后,水经第一淬火水管进入第一淬火水腔,再从第一淬火水孔喷射而出,使工件淬火;水经第二淬火水管进入第二淬火水腔,再从第二淬火水孔喷射而出,使工件淬火。圆弧线圈和半圆线圈均设有独立的淬火水腔和淬火水孔,使淬火冷却更加均匀,利于工件表面强度、硬度的均匀化,提高了淬火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水冷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冷却管上均安装有进水阀,所述进水阀包括阀体、阀芯和阀杆,所述阀芯安装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阀杆转动穿设于所述阀体,所述阀杆位于所述阀体内的端部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所述阀杆远离所述阀芯的端部连接有阀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转动阀柄,使阀杆转动,带动阀芯转动,来调节和控制第一进水冷却管与第二进水冷却管的开关和流量大小,灵活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杆连接有摆动气缸,所述阀杆与所述摆动气缸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摆动气缸,摆动气缸控制阀杆的转动,带动阀芯转动,使调节进水阀的打开或关闭,进行流量调节和控制,更加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水冷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冷却管的外侧壁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摆动气缸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对圆弧线圈、半圆线圈的温度进行监测,当线圈本体的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将信号发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摆动气缸使进水阀打开,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水从第一进水冷却管进入对圆弧线圈进行冷却;水从第二进水冷却管进入对半圆线圈进行冷却,防止圆弧线圈、半圆线圈在加热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损坏,以延长线圈本体的使用寿命,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了线圈本体、圆弧线圈、半圆线圈、连接板、紧固板和固定板的技术,当工件淬火完成,需要将淬火好的工件卸下和更换装载新的工件进行淬火时,由于圆弧线圈的紧固板和半圆线圈的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为可拆卸结构,将半圆线圈从线圈本体拆下,半圆线圈与圆弧线圈分离,即可进行工件的更换,不需要将线圈本体与电极之间进行拆装,降低了劳动强度,简单便捷。
2.采用了第一冷却腔、第一进水冷却管、第二出水冷却管、第二冷却腔、第二进水冷却管和第二出水冷却管的技术,水从第一进水冷却管进入第一冷却腔,从第一出水冷却管出来,在第一冷却腔内对圆弧线圈进行冷却;水从第二进水冷却管进入第二冷却腔,从第二出水冷却管出来,在第二冷却腔内对半圆线圈进行冷却。这样可以防止圆弧线圈、半圆线圈在加热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损坏,以延长使用寿命。
2.采用了第一淬火水腔、第一淬火水管、第一淬火水孔、第二淬火水腔、第二淬火水管和第二淬火水孔的技术,当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后,水经第一淬火水管进入第一淬火水腔,再从第一淬火水孔喷射而出,使工件淬火;水经第二淬火水管进入第二淬火水腔,再从第二淬火水孔喷射而出,使工件淬火。圆弧线圈和半圆线圈均设有独立的淬火水腔和淬火水孔,使淬火冷却更加均匀,利于工件表面强度、硬度的均匀化,提高了淬火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线圈本体;11、圆弧线圈;111、连接板;112、紧固板;113、第一进水冷却管;114、第一出水冷却管;115、第一淬火水管;116、第一淬火水孔;12、半圆线圈;121、固定板;123、第二进水冷却管;124、第二出水冷却管;125、第二淬火水管;126、第二淬火水孔;2、绝缘隔离层;3、进水阀;31、阀体;33、阀杆;34、阀柄;35、摆动气缸;4、温度传感器;6、汇流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包括圆形的线圈本体1,线圈本体1包括一对圆弧线圈11和一个半圆线圈12,圆弧线圈11为四分之一的圆弧,一对圆弧线圈11合围成半圆,圆弧线圈11的一端设有连接板111,一端设有紧固板112,两块连接板111之间设有绝缘隔离层2,绝缘隔离层2由云母材料制成。连接板111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板111焊接有汇流排6,螺栓由绝缘材料制成。半圆线圈12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板121,半圆线圈12的固定板121与圆弧线圈11的紧固板112之间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
参照图1和图3,线圈本体1的两个圆弧线圈11通过汇流排6分别与电路的电极连接,形成回路。将工件放置于线圈本体1内,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当工件淬火完成,需要将淬火好的工件卸下和更换装载新的工件进行淬火时,由于圆弧线圈11的紧固板112和半圆线圈12的固定板12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为可拆卸结构,将半圆线圈12从线圈本体1拆下,半圆线圈12与圆弧线圈11分离,即可进行工件的更换,不需要将线圈本体1与电极之间进行拆装,降低了劳动强度,简单便捷。绝缘隔离层2在连接板111之间进行绝缘隔离,云母材料不仅电绝缘性能好,而且耐高温,不容易在淬火过程中发生损坏,安全可靠。
参照图1和图3,圆弧线圈11的内部设有第一冷却腔,第一冷却腔分别连通有第一进水冷却管113与第一出水冷却管114,第一进水冷却管113与第一出水冷却管114安装于圆弧线圈11外侧壁的两端。水从第一进水冷却管113进入第一冷却腔,从第一出水冷却管114出来,在第一冷却腔内对圆弧线圈11进行冷却。这样可以防止圆弧线圈11在感应加热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损坏,以延长使用寿命。
参照图1和图3,半圆线圈12的内部设有第二冷却腔,第二冷却腔分别连通有第二进水冷却管123与第二出水冷却管124,第二进水冷却管123与第二出水冷却管124安装于半圆线圈12外侧壁的两端。水从第二进水冷却管123进入第二冷却腔,从第二出水冷却管124出来,在第二冷却腔内对半圆线圈12进行冷却,这样可以防止半圆线圈12在感应加热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损坏。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配合使用,有效保护了线圈本体1。
参照图2和图4,第一进水冷却管113与第二进水冷却管123上均安装有进水阀3,进水阀3包括阀体31、阀芯和阀杆33,阀芯安装于阀体31内,阀杆33转动穿设于阀体31,阀杆33位于阀体31内的端部与阀芯固定连接,阀杆33远离阀芯的端部连接有阀柄34。阀杆33连接有摆动气缸35,阀杆33与摆动气缸35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第一进水冷却管113与第二进水冷却管123的外侧壁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4电连接有PLC控制器(图中未示出),PLC控制器与摆动气缸35电连接。启动摆动气缸35,使阀柄34和阀杆33转动,带动阀芯转动,来调节和控制第一进水冷却管113与第二进水冷却管123的开关和流量大小,灵活便捷。温度传感器4对圆弧线圈11、半圆线圈12的温度进行监测,当线圈本体1的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4将信号发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摆动气缸35使进水阀3打开,对圆弧线圈11和半圆线圈12进行冷却,防止圆弧线圈11、半圆线圈12在加热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损坏,以延长线圈本体1的使用寿命,更加智能,安全可靠。
参照图1和图3,圆弧线圈11的内部设有第一淬火水腔,第一淬火水腔与第一冷却腔独立设置。第一淬火水腔连接有位于圆弧线圈11外侧壁的第一淬火水管115。本实施例中,第一淬火水管115设有两根。圆弧线圈11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一淬火水腔连通的第一淬火水孔116,第一淬火水孔116设有若干,第一淬火水孔116均匀分布于圆弧线圈11的内侧壁。当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后,水经第一淬火水管115进入第一淬火水腔,再从第一淬火水孔116均匀喷射而出,使工件均匀淬火冷却,提高了淬火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3,半圆线圈12的内部设有第二淬火水腔,第二淬火水腔连接有位于半圆线圈12外侧壁的第二淬火水管125。本实施例中,第二淬火管设有四根。半圆线圈12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二淬火水腔连通的第二淬火水孔126,第二淬火水孔126设有若干,第二淬火水孔126均匀分布于半圆线圈12的内侧壁。水经第二淬火水管125进入第二淬火水腔,再从第二淬火水孔126喷射而出,使工件均匀淬火。圆弧线圈11和半圆线圈12均设有独立的淬火水腔和淬火水孔,利于工件表面强度、硬度的均匀化,提高了淬火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线圈本体1的两个圆弧线圈11通过汇流排6分别与电路的电极连接,形成回路。将工件放置于线圈本体1内,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
温度传感器4对圆弧线圈11、半圆线圈12的温度进行监测,当线圈本体1的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4将信号发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摆动气缸35使进水阀3打开,水从第一进水冷却管113进入第一冷却腔,在第一冷却腔内对圆弧线圈11进行冷却;水从第二进水冷却管123进入第二冷却腔,在第二冷却腔内对半圆线圈12进行冷却。这样对圆弧线圈11和半圆线圈12进行冷却,防止圆弧线圈11、半圆线圈12在加热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损坏,以延长线圈本体1的使用寿命,更加智能,安全可靠。
当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后,水经第一淬火水管115进入第一淬火水腔,再从第一淬火水孔116均匀喷射而出,水经第二淬火水管125进入第二淬火水腔,再从第二淬火水孔126喷射而出,使工件均匀淬火。圆弧线圈11和半圆线圈12均设有独立的淬火水腔和淬火水孔,利于工件表面强度、硬度的均匀化,提高了淬火的效果。
当工件淬火完成,需要将淬火好的工件卸下和更换装载新的工件进行淬火时,将半圆线圈12从线圈本体1拆下,半圆线圈12的固定板121与圆弧线圈11的紧固板112分离,即可进行工件的更换,不需要将线圈本体1与电路的电极之间进行拆装,降低了劳动强度,简单便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的线圈本体(1),所述线圈本体(1)包括一对圆弧线圈(11)和一个半圆线圈(12),所述圆弧线圈(11)为四分之一的圆弧,一对所述圆弧线圈(11)合围成半圆,所述圆弧线圈(11)的一端设有连接板(111),一端设有紧固板(112),所述连接板(11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板(111)连接有汇流排(6),所述半圆线圈(12)的两端均设有固定板(121),所述固定板(121)与所述紧固板(112)之间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连接板(111)之间设有绝缘隔离层(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线圈(11)的内部设有第一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分别连通有第一进水冷却管(113)与第一出水冷却管(114),所述第一进水冷却管(113)与所述第一出水冷却管(114)安装于所述圆弧线圈(11)的外侧壁;所述半圆线圈(12)的内部设有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二冷却腔分别连通有第二进水冷却管(123)与第二出水冷却管(124),所述第二进水冷却管(123)与所述第二出水冷却管(124)安装于所述半圆线圈(12)的外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线圈(11)的内部设有第一淬火水腔,所述第一淬火水腔连接有位于所述圆弧线圈(11)外侧壁的第一淬火水管(115),所述圆弧线圈(11)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淬火水腔连通的第一淬火水孔(116);所述半圆线圈(12)的内部设有第二淬火水腔,所述第二淬火水腔连接有位于所述半圆线圈(12)外侧壁的第二淬火水管(125),所述半圆线圈(12)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淬火水腔连通的第二淬火水孔(12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冷却管(113)与所述第二进水冷却管(123)上均安装有进水阀(3),所述进水阀(3)包括阀体(31)、阀芯和阀杆(33),所述阀芯安装于所述阀体(31)内,所述阀杆(33)转动穿设于所述阀体(31),所述阀杆(33)位于所述阀体(31)内的端部与所述阀芯固定连接,所述阀杆(33)远离所述阀芯的端部连接有阀柄(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33)连接有摆动气缸(35),所述阀杆(33)与所述摆动气缸(35)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冷却管(113)与所述第二进水冷却管(123)的外侧壁均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所述温度传感器(4)电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摆动气缸(35)电连接。
CN201921639144.6U 2019-09-28 2019-09-28 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 Active CN210856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9144.6U CN210856213U (zh) 2019-09-28 2019-09-28 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9144.6U CN210856213U (zh) 2019-09-28 2019-09-28 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56213U true CN210856213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308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39144.6U Active CN210856213U (zh) 2019-09-28 2019-09-28 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562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9334A (zh) * 2021-08-27 2021-11-26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加热和冷却功能的弯管中频加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9334A (zh) * 2021-08-27 2021-11-26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加热和冷却功能的弯管中频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56213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淬火感应线圈
CN202316942U (zh) 连铸大圆坯在线加热装置
CN210916149U (zh) 一种淬火感应器
CN113825269A (zh) 一种用于生产流水线的超导感应加热系统
EP3714074B1 (en) Heating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2669748U (zh) 一种齿轮锻造用热处理装置
CA2516737A1 (en) Continuous extrusion apparatus
CN110629010B (zh) 矿用齿轨多齿柱感应淬火方法及装置
CN106941739A (zh) 一种连续加热装置的感应器
CN207011022U (zh) 一种连续加热装置的感应器
CN112094995B (zh) 一种金属材料真空快速热处理设备
CN206294367U (zh) 汽车维修用电感加热头及装置
CN213977810U (zh) 一种双调链条淬火炉
CN215887165U (zh) 一种半轴套管用表面淬火感应器
CN211035988U (zh) 一种金属材料热处理装置
CN217230861U (zh) 一种中频热处理生产线
CN103334000A (zh) 一种矿用圆环链的热处理淬火方法
CN203159668U (zh) 小直径内花键表面淬火感应器
CN201618847U (zh) 一种中间罐旁通式双通道电磁精炼与加热装置
CN104729292A (zh) 中频钢壳熔炼炉
CN106435144A (zh) 一种钻探用地质钢管的调质处理生产线
CN203748036U (zh) 开口式导线节能加热器
CN213388796U (zh) 一种提高均匀性铸钢件热处理装置
CN113733577B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夹具
CN210098907U (zh) 一种有芯感应加热浇注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