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2317U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52317U
CN210852317U CN201921419504.1U CN201921419504U CN210852317U CN 210852317 U CN210852317 U CN 210852317U CN 201921419504 U CN201921419504 U CN 201921419504U CN 210852317 U CN210852317 U CN 210852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avity
vehicle body
roof beam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195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皓
周玉雷
李俊贤
陈卫东
袁磊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195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52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52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52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其中车身结构包括:车身骨架和发泡结构。所述车身骨架内具有空腔结构,所述车身骨架上具有车身骨架孔,所述车身骨架孔与所述空腔结构相连通;所述发泡结构填充在所述空腔结构内。该车身结构的隔音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车身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车身结构使用隔音块作为隔音材料,即在车身骨架焊装前,将隔音块安装在车身骨架中,之后再通过涂装车间烘房烘烤使隔音块膨胀固化,从而达到隔音的效果,但隔音块无法完全填充车身骨架内的空腔结构,导致隔音效果较差,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的隔音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身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身结构,包括:车身骨架,所述车身骨架内具有空腔结构,所述车身骨架上具有车身骨架孔,所述车身骨架孔与所述空腔结构相连通;发泡结构,所述发泡结构填充在所述空腔结构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的隔音效果更好。
另外,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腔结构包括:所述车身骨架的A柱内的第一空腔,所述车身骨架孔包括:所述A柱上开设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发泡结构填充在所述第一空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孔包括:第一内孔和第一外孔,所述第一内孔形成在所述A柱的A柱内加强板上,所述第一外孔形成在所述A柱的A柱内板上,所述第一内孔与所述第一外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内孔与所述第一外孔的直径相等为D1,14mm≤D1≤16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腔结构包括:所述车身骨架的C柱内的第二空腔,所述车身骨架孔包括:所述C柱上开设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发泡结构填充在所述第二空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孔包括:第二内孔和第二外孔,所述第二内孔形成在所述C柱的C柱内加强板上,所述第二外孔形成在所述C柱的C柱内板上,所述第二内孔与所述第二外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内孔与所述第二外孔的直径相等为D2,12mm≤D2≤1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腔结构包括:与所述A柱的下端相连的部分门槛梁内的第三空腔,所述车身骨架孔包括:所述门槛梁上开设的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与所述第三空腔连通,所述发泡结构填充在所述第三空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孔包括:第三内孔和第三外孔,所述第三内孔形成在所述门槛梁的门槛梁内加强板上,所述第三外孔形成在所述门槛梁的门槛梁内板上,所述第三内孔与所述第三外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三内孔与所述第三外孔的直径相等为D3,12mm≤D3≤1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腔结构包括:与所述车身骨架的B柱的下端相连的部分门槛梁内的第四空腔,所述车身骨架孔包括:所述门槛梁上开设的第四孔,所述第四孔与所述第四空腔连通,所述发泡结构填充在所述第四空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孔包括:第四内孔和第四外孔,所述第四内孔形成在所述门槛梁的门槛梁内加强板上,所述第四外孔形成在所述门槛梁的门槛梁内板上,所述第四内孔与所述第四外孔正对设置,所述第四内孔与所述第四外孔的直径为D4,12mm≤D4≤14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柱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柱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槛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槛梁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槛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门槛梁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发泡结构1,A柱2,第一空腔21,第一孔3,A柱内加强板22,第一内孔31,A柱内板23,第一外孔32,C柱4,第二空腔41,第二孔5,C柱内加强板42,第二内孔51,C柱内板43,第二外孔52,门槛梁6,第三空腔61,第三孔7,门槛梁内加强板62,第三内孔71,门槛梁内板63,第三外孔72,第四空腔64,第四孔8,第四内孔81,第四外孔82,B柱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可以包括:车身骨架和发泡结构1。
如图1-图8所示,车身骨架是声音从车外向车内传导的主要途径,传统车身结构使用隔音块作为隔音材料,即在车身骨架焊装前,将隔音块安装在车身骨架中,之后再通过涂装车间烘房烘烤使隔音块膨胀固化,从而达到隔音的效果,但采用隔音块无法完全填充车身骨架内的空腔结构,导致隔音效果较差。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具有隔音效果的发泡结构1来代替传统的隔音块填充在空腔结构内,并且还在车身骨架上设置了车身骨架孔,使车身骨架孔与空腔结构相连通,以使操作人员可在车身骨架焊装完成后使用注射工具从车身骨架孔处将发泡结构1填充在空腔结构内,当发泡结构1被注射进空腔结构内后,发泡材料将自动发泡并完全填充空腔结构。
由此,可使完全填充有发泡结构1的车身骨架的隔音效果更好,并且由于发泡结构1不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发泡,因此,可使填充过程更简单,更便于操作。再者,该发泡结构1能够适用于多种车型,不需要如传统隔音块要根据不同的车型来设计不同形状的隔音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的隔音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发泡结构1可采用声学发泡材料。
如图1和图2所示,空腔结构包括:车身骨架的A柱2内的第一空腔21,车身骨架孔包括:A柱2上开设的第一孔3,第一孔3与第一空腔21连通,发泡结构1填充在第一空腔21内。即操作人员适于使用注射工具从第一孔3处将发泡结构1注射进第一空腔21内,以使发泡结构1能够完全填充第一空腔21,进而可使A柱2的隔音效果更好。
进一步,参照图1和图2,第一孔3包括:第一内孔31和第一外孔32,第一内孔31形成在A柱2的A柱内加强板22上,第一外孔32形成在A柱2的A柱内板23上,其中,A柱内加强板22位于第一空腔21内且在A柱内板23与A柱外板之间,以将第一空腔21分隔成内外两个腔室,操作人员在向第一空腔21内注射发泡结构1时,需要先将注射工具依次穿过第一外孔32和第一内孔31以先将发泡结构1注射进A柱外板与A柱内加强板22之间限定出的外腔内,之后将注射工具从第一内孔31中抽出,再将发泡结构1注射进A柱内板23与A柱内加强板22之间限定出的内腔内,以完成发泡结构1的注射,使其能够完全填充第一空腔21,以保证A柱2的隔音效果。
其中,第一内孔31与第一外孔32正对设置。由此,可便于注射工具依次穿过第一外孔32和第一内孔31,进而便于发泡结构1的注射。
其中,第一内孔31与第一外孔32的直径相等为D1,14mm≤D1≤16mm。即第一内孔31和第一外孔32的直径限定在14mm到16mm之间,以便于注射工具能够更好的与第一内孔31和第一外孔32配合,以保证注射过程的稳定进行。
优选的,D1=15mm,即第一内孔31和第一外孔32的直径限定为15mm。由此,可使注射工具与第一内孔31和第一外孔32的配合达到最佳。
如图3和图4所示,空腔结构包括:车身骨架的C柱4内的第二空腔41,车身骨架孔包括:C柱4上开设的第二孔5,第二孔5形成在C柱4中上部,第二孔5与第二空腔41连通,发泡结构1填充在第二空腔41内。即操作人员适于使用注射工具从第二孔5处将发泡结构1注射进第二空腔41内,以使发泡结构1能够完全填充第二空腔41,进而可使C柱4的隔音效果更好。
进一步,参照图3和图4,第二孔5包括:第二内孔51和第二外孔52,第二内孔51形成在C柱4的C柱内加强板42上,第二外孔52形成在C柱4的C柱内板43上的沉台上,其中,C柱内加强板42位于第二空腔41内且在C柱内板43与C柱外板之间,以将第二空腔41分隔成内外两个腔室,操作人员在向第二空腔41内注射发泡结构1时,需要先将注射工具依次穿过第二外孔52和第二内孔51以先将发泡结构1注射进C柱外板与C柱内加强板42之间限定出的外腔内,之后将注射工具从第二内孔51中抽出,再将发泡结构1注射进C柱内板43与C柱内加强板42之间限定出的内腔内,以完成发泡结构1的注射,使其能够完全填充第二空腔41,以保证C柱4的隔音效果。
其中,第二内孔51与第二外孔52正对设置。由此,可便于注射工具依次穿过第二外孔52和第二内孔51,进而便于发泡结构1的注射。
其中,第二内孔51与第二外孔52的直径相等为D2,12mm≤D2≤14mm。即第二内孔51和第二外孔52的直径限定在12mm到14mm之间,以便于注射工具能够更好的与第二内孔51和第二外孔52配合,以保证注射过程的稳定进行。
优选的,D2=13mm,即第二内孔51和第二外孔52的直径限定为13mm。由此,可使注射工具与第二内孔51和第二外孔52的配合达到最佳。
如图5和图6所示,空腔结构包括:与A柱2的下端相连的部分门槛梁6内的第三空腔61,车身骨架孔包括:门槛梁6上开设的第三孔7,第三孔7形成在门槛梁前段上,第三孔7与第三空腔61连通,发泡结构1填充在第三空腔61内。即操作人员适于使用注射工具从第三孔7处将发泡结构1注射进第三空腔61内,以使发泡结构1能够完全填充第三空腔61,进而可使门槛梁6的隔音效果更好。
进一步,参照图5和图6,第三孔7包括:第三内孔71和第三外孔72,第三内孔71形成在门槛梁6的门槛梁内加强板62上,第三外孔72形成在门槛梁6的门槛梁内板63上,其中,门槛梁内加强板62位于第三空腔61内且在门槛梁内板63与门槛梁外板之间,以将第三空腔61分隔成内外两个腔室,操作人员在向第三空腔61内注射发泡结构1时,需要先将注射工具依次穿过第三外孔72和第三内孔71以先将发泡结构1注射进门槛梁外板与门槛梁内加强板62之间限定出的外腔内,之后将注射工具从第三内孔71中抽出,再将发泡结构1注射进门槛梁内板63与门槛梁内加强板62之间限定出的内腔内,以完成发泡结构1的注射,使其能够完全填充第三空腔61,以保证门槛梁6的隔音效果。
其中,第三内孔71与第三外孔72正对设置。由此,可便于注射工具依次穿过第三外孔72和第三内孔71,进而便于发泡结构1的注射。
其中,第三内孔71与第三外孔72的直径相等为D3,12mm≤D3≤14mm。即第三内孔71和第三外孔72的直径限定在12mm到14mm之间,以便于注射工具能够更好的与第三内孔71和第三外孔72配合,以保证注射过程的稳定进行。
优选的,D1=13mm,即第三内孔71和第三外孔72的直径限定为13mm。由此,可使注射工具与第三内孔71和第三外孔72的配合达到最佳。
如图7和图8所示,空腔结构包括:与车身骨架的B柱9的下端相连的部分门槛梁6内的第四空腔64,车身骨架孔包括:门槛梁6上开设的第四孔8,第四孔8形成在B柱下部的门槛梁6上,第四孔8为两个,两个第四孔8关于B柱9的中位线对称布置,第四孔8与第四空腔64连通,发泡结构1填充在第四空腔64内。即操作人员适于使用注射工具从第四孔8处将发泡结构1注射进第四空腔64内,以使发泡结构1能够完全填充第四空腔64,进而可使门槛梁6以及B柱9的隔音效果更好。
进一步,参照图7和图8,第四孔8包括:第四内孔81和第四外孔82,第四内孔81形成在门槛梁6的门槛梁内加强板62上,第四外孔82形成在门槛梁6的门槛梁内板63上,其中,门槛梁内加强板62位于第四空腔64内且在门槛梁内板63与门槛梁外板之间,以将第四空腔64分隔成内外两个腔室,操作人员在向第四空腔64内注射发泡结构1时,需要先将注射工具依次穿过第四外孔82和第四内孔81以先将发泡结构1注射进门槛梁外板与门槛梁内加强板62之间限定出的外腔内,之后将注射工具从第四内孔81中抽出,再将发泡结构1注射进门槛梁内板63与门槛梁内加强板62之间限定出的内腔内,以完成发泡结构1的注射,使其能够完全填充第四空腔64,以保证门槛梁6和B柱9的隔音效果。
其中,第四内孔81与第四外孔82正对设置。由此,可便于注射工具依次穿过第四外孔82和第四内孔81,进而便于发泡结构1的注射。
其中,第四内孔81与第四外孔82的直径相等为D4,12mm≤D4≤14mm。即第四内孔81和第四外孔82的直径限定在12mm到14mm之间,以便于注射工具能够更好的与第四内孔81和第四外孔82配合,以保证注射过程的稳定进行。
优选的,D4=13mm,即第四内孔81和第四外孔82的直径限定为13mm。由此,可使注射工具与第四内孔81和第四外孔82的配合达到最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车身结构。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骨架,所述车身骨架内具有空腔结构,所述车身骨架上具有车身骨架孔,所述车身骨架孔与所述空腔结构相连通;
发泡结构,所述发泡结构填充在所述空腔结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结构包括:所述车身骨架的A柱内的第一空腔,所述车身骨架孔包括:所述A柱上开设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发泡结构填充在所述第一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包括:第一内孔和第一外孔,所述第一内孔形成在所述A柱的A柱内加强板上,所述第一外孔形成在所述A柱的A柱内板上,所述第一内孔与所述第一外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内孔与所述第一外孔的直径相等为D1,14mm≤D1≤1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结构包括:所述车身骨架的C柱内的第二空腔,所述车身骨架孔包括:所述C柱上开设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发泡结构填充在所述第二空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包括:第二内孔和第二外孔,所述第二内孔形成在所述C柱的C柱内加强板上,所述第二外孔形成在所述C柱的C柱内板上,所述第二内孔与所述第二外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内孔与所述第二外孔的直径相等为D2,12mm≤D2≤14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结构包括:与所述A柱的下端相连的部分门槛梁内的第三空腔,所述车身骨架孔包括:所述门槛梁上开设的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与所述第三空腔连通,所述发泡结构填充在所述第三空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孔包括:第三内孔和第三外孔,所述第三内孔形成在所述门槛梁的门槛梁内加强板上,所述第三外孔形成在所述门槛梁的门槛梁内板上,所述第三内孔与所述第三外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三内孔与所述第三外孔的直径相等为D3,12mm≤D3≤14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结构包括:与所述车身骨架的B柱的下端相连的部分门槛梁内的第四空腔,所述车身骨架孔包括:所述门槛梁上开设的第四孔,所述第四孔与所述第四空腔连通,所述发泡结构填充在所述第四空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孔包括:第四内孔和第四外孔,所述第四内孔形成在所述门槛梁的门槛梁内加强板上,所述第四外孔形成在所述门槛梁的门槛梁内板上,所述第四内孔与所述第四外孔正对设置,所述第四内孔与所述第四外孔的直径为D4,12mm≤D4≤14mm。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结构。
CN201921419504.1U 2019-08-29 2019-08-29 车身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10852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9504.1U CN210852317U (zh) 2019-08-29 2019-08-29 车身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19504.1U CN210852317U (zh) 2019-08-29 2019-08-29 车身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52317U true CN210852317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308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19504.1U Active CN210852317U (zh) 2019-08-29 2019-08-29 车身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52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10028179A1 (en) Body structure
US8720984B2 (en)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7871123B2 (en) A-pillar joint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CN105984509A (zh) 汽车车身
CN107867337A (zh) 外骨架车辆上车身结构
CN109664943A (zh) 纵梁和用于纵梁的制造方法
CN207631341U (zh) 车辆侧围内板后段总成和车辆
CN210852317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US9321486B2 (en) Understructure for a motor vehicle
KR102575185B1 (ko) 차체 구조
JP5406762B2 (ja) 車体構造の製造方法及び車体構造
US20220097592A1 (en) Rv shel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20150001893A1 (en) Cast datums for wheelbase tuning
CN107985420B (zh) 汽车桁架式防潜梁结构及其连接结构
WO2019156597A3 (ru) Каркас кузова автомобиля
JP4452606B2 (ja) 発泡充填具
JP4269937B2 (ja)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の配置構造
CN207607875U (zh) 一种隔音壁板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DE102008006850A1 (de) Verstärktes Wandbauteil,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219969796U (zh) 一种顶盖横梁及车辆
JP4251568B2 (ja) 車両の車体下部構造
JP5151355B2 (ja) 車体構造
US9815496B2 (en) Vehicle body
CN205326950U (zh) 一种汽车金属衣帽架总成结构
JP4296931B2 (ja) 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