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44853U - 一种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44853U
CN210844853U CN201920948787.2U CN201920948787U CN210844853U CN 210844853 U CN210844853 U CN 210844853U CN 201920948787 U CN201920948787 U CN 201920948787U CN 210844853 U CN210844853 U CN 210844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ending
catheter
wire cavity
out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487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宗明
韩新巍
焦德超
马波
吴正阳
杨红
周欢
雷钦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9487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44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44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44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导管本体的外侧末端连接有与导管本体为一体结构的折弯管,折弯管的形状为四分之三圆环状结构,在折弯管的外侧侧壁中线位置设置有与折弯管为一体结构的拉线腔,拉线腔围绕折弯管的外侧侧壁延伸至导管本体与接头的连接位置,在拉线腔内设置有拉绳,拉绳的一端与设置在折弯管端部外侧的折弯限位体相连接,拉绳的另一端与设置在靠近接头位置的拉线腔端部外侧的提拉限位体相连接;降低了导管进入分支血管的难度,同时采取放线控制的方式,节省了实施造影的医生在这一环节的操作时间,减少了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的时间,能够精确的控制造影剂的进入,提高了造影图像的质量,有助于最终精确的诊断。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
背景技术
导管是现代血管造影必不可少的设备,其主要作用为能够把造影剂顺利引进血管内,产生造影效果,但在临床应用中,常常会因为血管走行异常、血管扭曲、血管管腔狭窄以及造影导管、导丝的不可控制等原因,使导管及导丝并不能如愿到达病变部位,从而给下一步的介入手术治疗带来了困难。另外,对于一些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位于特殊部位动脉的走形通常非常弯曲,所以现有的造影导管头端往往难以稳定在这一部位,从而使实施造影的医生在这一环节不得不花费很长时间,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也大幅增加,而造影剂进入血液循环的部位却往往仍然不理想,导致造影图像质量差,影响诊断。
中国专利文献:CN201520230005.3,申请日2015.04.16,公开了一种经右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导管,用于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手术中对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进行超选择插管,包括导管头端、导管远段、反折部、导管体部、尾端接头五部分。导管头端为渐细结构,成角向内侧弯曲且较短,弯曲角度为150°角;导管远段为平直段,长度约为5厘米-10厘米;反折部为弧形直径较小的360°反弧形,该段管壁内镶嵌微钢丝;导管体部远段设置约120°的弧形弯曲;尾端接头与通用三通接头适配;导管材质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最外层为超滑涂层处理。
中国专利文献:CN201220201944.1,申请日2012.05.08,公开了一种新型血管造影导管。它包括管腔,在造影导管侧壁上开设一孔腔,该孔腔沿侧壁一直延伸,其间放置牵引线,造影导管头端向孔腔一侧倾斜,牵引线顶端与向孔腔一侧倾斜的造影导管头端连接,在造影导管尾部的侧壁连接旋钮,牵引线末端经孔腔与旋钮连接。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头端方向可控制、简单易行且适用,使操作人员操作更方便。
中国专利文献:CN201720997985.9,申请日2017.08.10,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查右侧椎动脉开口的造影导管,所述的用于检查右侧椎动脉开口的造影导管包括造影导管本体、接头、远端管体;所述的造影导管本体包括弯曲头端;所述的弯曲头端设于造影导管本体顶端位置;所述的弯曲头端与造影导管本体之间形成一个弧形弯曲;所述的接头设于造影导管末端位置;所述的远端管体设于接近弧形弯曲的位置;所述的远端管体处设有侧孔;所述的侧孔为圆形,且有规律的呈排列式分开。其优点表现在:造影导管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提高了导管稳定性,使造影剂进入血管的部位更加理想,提高了检查质量。
上述专利文献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CN201520230005.3的文献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然不能对端部的弯曲度进行调整,依靠管壁的自身折断度实施导丝的进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CN201220201944.1的文献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导管头端略向有牵引线孔腔的方向弯曲,牵拉一根牵引线时就能调整导管头端的方向,但是在具体设置和调节角度的过程中,由于导管头端略向有牵引线孔腔的方向弯曲,在拉动牵引线的过程中,导管朝向需要弯曲血管位置弯曲时,其在弯曲的过程中实则是在血管的弯曲交叉位置形成了阻碍进入的角度,并且在狭小的血管内实现弯曲的难度是很大的;CN201720997985.9的文献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设置的导芯结构实则与CN201520230005.3的文献存在本质的相同,也是具有一定的缺陷的。
目前公开的文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均不能针对血管走行异常、血管扭曲、血管管腔狭窄位置实施稳定的进入病变部位,并且目前的文献操作过程存在稳定性差的缺陷,导致实施造影的医生在这一环节不得不花费很长时间,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也大幅增加,造影剂进入血液循环的部位不理想,导致造影图像质量差,影响诊断。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节省操作时间,降低操作难度,运行稳定,减轻患者痛苦,造影质量高,诊断结果精确无误的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节省操作时间,降低操作难度,运行稳定,减轻患者痛苦,造影质量高,诊断结果精确无误的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包括接头、与接头相连接的端部带有侧孔的导管本体,所述的导管本体的外侧末端连接有与导管本体为一体结构的折弯管,折弯管的形状为四分之三圆环状结构,在折弯管的外侧侧壁中线位置设置有与折弯管为一体结构的拉线腔,拉线腔围绕折弯管的外侧侧壁延伸至导管本体与接头的连接位置,在拉线腔内设置有拉绳,拉绳的一端与设置在折弯管端部外侧的折弯限位体相连接,拉绳的另一端与设置在靠近接头位置的拉线腔端部外侧的提拉限位体相连接。
所述的折弯管的折弯角度为270度,拉线腔与折弯管通过热处理磨具挤出机一次成型为一体结构,拉线腔设置在折弯管外侧壁的圆周方向上,折弯管采用具有硬度、弹性、柔软性和扭力的聚乙烯材料制成,
设置在导管本体外侧的拉线腔与导管本体为一体结构,拉线腔与导管本体通过磨具挤出机一次成型为一体结构,导管本体采用具有硬度、弹性、柔软性和扭力的聚乙烯材料制成。
所述的接头与导管本体的连接位置安装有加强支撑体,加强支撑体为圆形片状结构,在加强支撑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导管本体的导管本体安装孔和用于安装拉线腔的拉线腔安装孔,导管本体通过导管本体安装孔粘贴套装在加强支撑体的内侧,拉线腔的端部通粘贴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拉线腔安装孔内。
所述的折弯限位体为采用透明塑料材质制成的圆球状结构,在折弯限位体上设置有与折弯限位体为一体结构的拉绳固定扣,拉绳采用捆扎的方式与拉绳固定扣相连接,折弯限位体的直径不小于拉线腔的内径,并且,折弯限位体的半径不小于拉线腔内腔中心位置至折弯管内壁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提拉限位体为圆形环状结构,拉绳采用捆扎的方式与提拉限位体相连接,拉绳的内径为1至2厘米。
所述导管本体与折弯管的厚度、内径以及外径均相同,接头上设置有延长体,该延长体内开设有导管本体固定孔,导管本体的外壁通过粘贴的方式与导管本体固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产品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利用独特设计的折弯管,满足全类型血管分叉角度的导管进入,折弯管的形状为四分之三圆环状结构,在使用时根据不同血管分支角度,通过调节拉升实现导管的缓慢进入,并随着导管的推进实现进入适当位置后的造影作业,摒弃了传统的导管进入后根据实际需求对导管端部进行折弯进入的方法,采用本装置在使用时初始状态下就对导管通过拉绳实施拉力作业,将折弯管在使用时的初始状态下先实现拉直进入血管后,在遇到分支时再根据血管的分支实施送线作业,适应在狭小空间内的作业,降低了导管进入分支血管的难度,在血管走行异常、血管扭曲、血管管腔狭窄的环境下可以轻松实现导管的折弯进入,同时采取放线控制的方式,减少了造影导管、导丝的不可控因素,使导管及导丝能如愿到达病变部位,对于位于特殊部位弯曲的动脉,折弯管同样实现稳定的进入,节省了实施造影的医生在这一环节的操作时间,减少了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的时间,能够精确的控制造影剂的进入,提高了造影图像的质量,有助于最终精确的诊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弯管与拉线腔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弯限位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强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一种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包括接头1、与接头1相连接的端部带有侧孔的导管本体2,所述的导管本体2的外侧末端连接有与导管本体2为一体结构的折弯管3,折弯管3的形状为四分之三圆环状结构,在折弯管3的外侧侧壁中线位置设置有与折弯管3为一体结构的拉线腔4,拉线腔4围绕折弯管3的外侧侧壁延伸至导管本体2与接头1的连接位置,在拉线腔4内设置有拉绳5,拉绳5的一端与设置在折弯管3端部外侧的折弯限位体6相连接,拉绳5的另一端与设置在靠近接头1位置的拉线腔4端部外侧的提拉限位体8相连接。
所述的折弯管3的折弯角度为270度,拉线腔4与折弯管3通过热处理磨具挤出机一次成型为一体结构,拉线腔4设置在折弯管3外侧壁的圆周方向上,折弯管3采用具有硬度、弹性、柔软性和扭力的聚乙烯材料制成,设置在导管本体2外侧的拉线腔4与导管本体2为一体结构,拉线腔4与导管本体2通过磨具挤出机一次成型为一体结构,导管本体2采用具有硬度、弹性、柔软性和扭力的聚乙烯材料制成。
所述的接头1与导管本体2的连接位置安装有加强支撑体7,加强支撑体7为圆形片状结构,在加强支撑体7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导管本体2的导管本体安装孔和用于安装拉线腔4的拉线腔安装孔,导管本体2通过导管本体安装孔粘贴套装在加强支撑体7的内侧,拉线腔4的端部通粘贴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拉线腔安装孔内。所述的折弯限位体6为采用透明塑料材质制成的圆球状结构,在折弯限位体6上设置有与折弯限位体6为一体结构的拉绳固定扣9,拉绳5采用捆扎的方式与拉绳固定扣9相连接,折弯限位体6的直径不小于拉线腔4的内径,并且,折弯限位体6的半径不小于拉线腔4内腔中心位置至折弯管3内壁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提拉限位体8为圆形环状结构,拉绳5采用捆扎的方式与提拉限位体8相连接,拉绳5的内径为1至2厘米。所述导管本体2与折弯管3的厚度、内径以及外径均相同,接头1上设置有延长体,该延长体内开设有导管本体固定孔,导管本体2的外壁通过粘贴的方式与导管本体固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本产品的操作方式如下:本产品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利用独特设计的折弯管3,满足全类型血管分叉角度的导管进入,折弯管3的形状为四分之三圆环状结构,折弯管3的折弯角度为270度。在使用时初始状态下就对导管通过拉绳实施拉力作业,将折弯管3在使用时的初始状态下先实现拉直进入血管后,通过提拉限位体8带动拉绳5拉力作用,折弯管3在折弯限位体6的限位和拉动作用下实现伸直,然后将伸直后的折弯管3进入到血管内部,并在遇到血管分支时再根据血管的分支实施放线作业,实现折弯管3端部在放线作业的过程角度的恢复作业,并根据血管的分支情况控制拉绳5的放线情况和放线长度及力度,当折弯管3端部进入到分支血管之后,保持控制力度,根据分支血管的走向持续控制折弯管3的角度,由于折弯管3最大折弯角度为270度,几乎可以满足全部分支血管的走向类型,采用在狭小空间内放线作用的方式代替传统拉线作业的方式,利用折弯管3自身的硬度、弹性、柔软性和扭力实现分支血管的进入,适应在狭小空间内的作业,降低了导管进入分支血管的难度,在血管走行异常、血管扭曲、血管管腔狭窄的环境下可以轻松实现导管的折弯进入,同时采取放线控制的方式,减少了造影导管、导丝的不可控因素,使导管及导丝能如愿到达病变部位,对于位于特殊部位弯曲的动脉,折弯管同样实现稳定的进入,节省了实施造影的医生在这一环节的操作时间,减少了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的时间,能够精确的控制造影剂的进入,提高了造影图像的质量,有助于最终精确的诊断。

Claims (6)

1.一种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包括接头(1)、与接头(1)相连接的端部带有侧孔的导管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本体(2)的外侧末端连接有与导管本体(2)为一体结构的折弯管(3),折弯管(3)的形状为四分之三圆环状结构,在折弯管(3)的外侧侧壁中线位置设置有与折弯管(3)为一体结构的拉线腔(4),拉线腔(4)围绕折弯管(3)的外侧侧壁延伸至导管本体(2)与接头(1)的连接位置,在拉线腔(4)内设置有拉绳(5),拉绳(5)的一端与设置在折弯管(3)端部外侧的折弯限位体(6)相连接,拉绳(5)的另一端与设置在靠近接头(1)位置的拉线腔(4)端部外侧的提拉限位体(8)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弯管(3)的折弯角度为270度,拉线腔(4)与折弯管(3)通过热处理磨具挤出机一次成型为一体结构,拉线腔(4)设置在折弯管(3)外侧壁的圆周方向上,折弯管(3)采用具有硬度、弹性、柔软性和扭力的聚乙烯材料制成,设置在导管本体(2)外侧的拉线腔(4)与导管本体(2)为一体结构,拉线腔(4)与导管本体(2)通过磨具挤出机一次成型为一体结构,导管本体(2)采用具有硬度、弹性、柔软性和扭力的聚乙烯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头(1)与导管本体(2)的连接位置安装有加强支撑体(7),加强支撑体(7)为圆形片状结构,在加强支撑体(7)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导管本体(2)的导管本体安装孔和用于安装拉线腔(4)的拉线腔安装孔,导管本体(2)通过导管本体安装孔粘贴套装在加强支撑体(7)的内侧,拉线腔(4)的端部通粘贴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拉线腔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弯限位体(6)为采用透明塑料材质制成的圆球状结构,在折弯限位体(6)上设置有与折弯限位体(6)为一体结构的拉绳固定扣(9),拉绳(5)采用捆扎的方式与拉绳固定扣(9)相连接,折弯限位体(6)的直径不小于拉线腔(4)的内径,并且,折弯限位体(6)的半径不小于拉线腔(4)内腔中心位置至折弯管(3)内壁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拉限位体(8)为圆形环状结构,拉绳(5)采用捆扎的方式与提拉限位体(8)相连接,拉绳(5)的内径为1至2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2)与折弯管(3)的厚度、内径以及外径均相同,接头(1)上设置有延长体,该延长体内开设有导管本体固定孔,导管本体(2)的外壁通过粘贴的方式与导管本体固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CN201920948787.2U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 Active CN210844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8787.2U CN210844853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8787.2U CN210844853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44853U true CN210844853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303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48787.2U Active CN210844853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448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9455A (zh) * 2019-06-24 2019-10-18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9455A (zh) * 2019-06-24 2019-10-18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91995U (zh) 一种分段可调弯鞘管
WO2017173995A1 (zh) 导管
CN107174724A (zh) 一种偏转距离可控的可调弯导管
CN102921089A (zh) 一种用于介入治疗头部可控弯曲导管
CN210844853U (zh) 一种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
CN114082075A (zh) 一种辅助控弯鞘管
JP2014030718A (ja) ガイドワイヤー
CN211434676U (zh) 一种球囊扩张导管
CN211356087U (zh) 支架系统及血管支架
CN112773462A (zh) 一种能缩口、可调弯的微导管
CN109350324A (zh) 远端可弯曲的支架植入装置
CN206577228U (zh) 一种导引导丝
CN110339455A (zh) 一种可调端部折弯角度的造影导管
CN207545617U (zh) 一种偏转距离可控的可调弯导管
CN210697900U (zh) 支架系统及血管支架
CN204971514U (zh) 一种具有大小可控的圈套环的圈套器
CN203154533U (zh) 一种用于介入治疗头部可控弯曲导管
CN208660099U (zh) 带微孔的造影导管及介入导管组件
CN206391338U (zh) 一种心脑血管微导管
CN207838010U (zh) 新型介入导管
CN112704802A (zh) 一种球囊扩张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N219021315U (zh) 一种可调控力度的牵引夹装置
CN204745290U (zh) 一种用于介入治疗头部可控弯曲导管
CN109044483A (zh) 一种用于取出血栓的导管
CN215079283U (zh) 一种能缩口、可调弯的微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