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9567U - 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9567U
CN210839567U CN202020328652.9U CN202020328652U CN210839567U CN 210839567 U CN210839567 U CN 210839567U CN 202020328652 U CN202020328652 U CN 202020328652U CN 210839567 U CN210839567 U CN 210839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apacitor
signal
grounding
respective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286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Xuny Sa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Xuny Sa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Xuny Sa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Xuny Sa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286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9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9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9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将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和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配合使用,使其达到传输、接收、调制和控制功能,相比于分体式的设计,本实用新型适配能力更广泛,兼容性更强。

Description

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星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
背景技术
电力载波通信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电力载波是一种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电力载波通讯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解决了电力载波模块不能进行广泛的适配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主控MCU、按键模块、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与主控MCU、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电连接;
所述主控MCU还分别与按键模块、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信号调制模块的调制信号输出端、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的射频信号输入端和电力载波馈电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的射频收发信号端连接。
进一步地,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射频接收信号端口、接地电阻R1、接地电容C1、电阻R2、电感L1、电容C5、接地电阻R10、接地电阻R11、电阻R9、低通滤波器U2、电容C6、接地电容C7、电感L2、放电二极管D2、放电二极管D3、射频发射信号端口、机顶盒信号输入端口、接地电容C2、稳压二极管D1、电阻R3、接地电阻R4、钳位二极管U1、电阻R5、电阻R6、接地电阻R8、接地电容C3、电阻R7、接地电容C4、电阻R12、接地电容C8、电容C9、钳位二极管U3、接地电阻R14、电阻R13、电感L3、电容C10、接地电容C13、接地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5、接地电容C11、接地电容C12、接地电容C14、电阻R18、电容C15、电阻R19、放大器U4、电容C16、电阻R20、接地电容C17和接地电容C18;
所述电感L1的一端分别与射频接收信号端口和电容C5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接地电阻R1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10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11和低通滤波器U2的1引脚连接;所述低通滤波器U2的2引脚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一端、放电二极管D2的负极、放电二极管D3的负极和射频发射信号端口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C7连接,并作为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的射频收发信号端;所述放电二极管D2的正极和放电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地;
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机顶盒信号输入端口、电阻R12的一端、接地电容C12和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4、钳位二极管U1的3引脚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和接地电阻R8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3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C4连接,并作为天线左右旋控制信号端;所述天线左右旋控制信号端与主控MCU连接;
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8和电容C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分别与钳位二极管U3的3引脚和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钳位二极管U3的2引脚分别与接地电阻R14和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感L3的一端连接,并作为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的5V供电端;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接地电容C11、接地电容C12和放大器U4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3、接地电阻R16和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7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8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和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C14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16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和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与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7和接地电容C18连接,并作为机顶盒放大信号输出端,所述机顶盒放大信号输出端与主控MCU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射频接收信号端口接收外部射频信号,再进行3层滤波处理,降低噪声。
进一步地,信号调制模块包括:反相器U9、晶振U8、混频器U10、接地磁珠L5、电阻R32、接地电容C28、接地电容C29、接地电容C30、电阻R33和电容C31;
所述反相器U9的IN A1端作为信号调制模块的基带发射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基带发射信号,并与主控MCU连接;
所述反相器U9的OUT/Y1端与混频器U10的B端连接,其VCC端与接地电容C29连接,并作为信号调制模块的3.3V供电端;
所述晶振U8的GND端与接地磁珠L5连接,其OUT端与电阻R32的一端连接,其VCC端与接地电容C28连接,并作为信号调制模块的3.3V供电端;
所述混频器U10的A端与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其Y端与电阻R33的一端连接,其VCC端与接地电容C30连接,并作为信号调制模块的3.3V供电端;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与电容C3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1的另一端作为信号调制模块的调制信号输出端。
进一步地,信号接收处理模块包括:电容C19、电容C20、接地电阻R22、电阻R21、接地电阻R23、接地电容C22、接地电容C23、接地电容C24、接地电容C25、三极管Q1、电容C21、电阻R24、电感L4、电阻R25、电容C26、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5、接地电阻R6、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6、开关二极管D4、接地电阻R27、接地电容C27、接地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放大器U7和电阻R31;
所述电容C19的一端作为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的射频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其另一端与电容C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2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接地电阻R22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接地电阻R23和接地电容C22连接,其集电极分别与电容C21的一端、电感L4的一端、电阻R25的一端和电容C2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1另一端、电感L4的另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电阻R24的一端、接地电容C23、接地电容C24、接地电容C25、电阻R29的一端和放大器U7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作为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的3.3V供电端;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分别与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5的3引脚和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6的1引脚连接;所述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5的1引脚与接地电阻R26连接;所述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6的3引脚分别与开关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电阻R27、接地电容C27和放大器U7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28、电阻R29的另一端和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30的另一端和电阻R3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作为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并与主控MCU连接,用于传输基带接收信号。
进一步地,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包括:电阻R34、三极管Q2、电阻R35、电阻R36、PMOS管Q3、接地电容C32、电感L6、接地电容C33、接地电容C34和电感L7;
所述电阻R34的一端作为控制端,与主控MCU连接,用于输入电力载波控制信号,其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与电阻R3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6的一端和PMOS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PMOS管Q3的源极与电阻R36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电力载波馈电模块的26V供电端;所述PMOS管Q3的漏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32和电感L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6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33、接地电容C34和电感L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7的另一端作为电力载波馈电模块的输出端。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三极管控制MOS管导通,实现强电控制弱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和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配合使用,使其达到传输、接收、调制和控制功能,相比于分体式的设计,本实用新型适配能力更广泛,兼容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的电路图;
图3为信号调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电力载波馈电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所示,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主控MCU、按键模块、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与主控MCU、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电连接;
所述主控MCU还分别与按键模块、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信号调制模块的调制信号输出端、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的射频信号输入端和电力载波馈电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的射频收发信号端连接。
如图2所示,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射频接收信号端口、接地电阻R1、接地电容C1、电阻R2、电感L1、电容C5、接地电阻R10、接地电阻R11、电阻R9、低通滤波器U2、电容C6、接地电容C7、电感L2、放电二极管D2、放电二极管D3、射频发射信号端口、机顶盒信号输入端口、接地电容C2、稳压二极管D1、电阻R3、接地电阻R4、钳位二极管U1、电阻R5、电阻R6、接地电阻R8、接地电容C3、电阻R7、接地电容C4、电阻R12、接地电容C8、电容C9、钳位二极管U3、接地电阻R14、电阻R13、电感L3、电容C10、接地电容C13、接地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5、接地电容C11、接地电容C12、接地电容C14、电阻R18、电容C15、电阻R19、放大器U4、电容C16、电阻R20、接地电容C17和接地电容C18;
所述电感L1的一端分别与射频接收信号端口和电容C5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接地电阻R1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10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11和低通滤波器U2的1引脚连接;所述低通滤波器U2的2引脚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一端、放电二极管D2的负极、放电二极管D3的负极和射频发射信号端口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C7连接,并作为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的射频收发信号端;所述放电二极管D2的正极和放电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地;
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机顶盒信号输入端口、电阻R12的一端、接地电容C12和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4、钳位二极管U1的3引脚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和接地电阻R8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3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C4连接,并作为天线左右旋控制信号端;所述天线左右旋控制信号端与主控MCU连接;
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8和电容C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分别与钳位二极管U3的3引脚和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钳位二极管U3的2引脚分别与接地电阻R14和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感L3的一端连接,并作为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的5V供电端;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接地电容C11、接地电容C12和放大器U4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3、接地电阻R16和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7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8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和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C14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16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和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与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7和接地电容C18连接,并作为机顶盒放大信号输出端,所述机顶盒放大信号输出端与主控MCU连接。
通过射频接收信号端口接收外部射频信号,再进行3层滤波处理,降低噪声。
如图3所示,信号调制模块包括:反相器U9、晶振U8、混频器U10、接地磁珠L5、电阻R32、接地电容C28、接地电容C29、接地电容C30、电阻R33和电容C31;
所述反相器U9的IN A1端作为信号调制模块的基带发射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基带发射信号,并与主控MCU连接;
所述反相器U9的OUT/Y1端与混频器U10的B端连接,其VCC端与接地电容C29连接,并作为信号调制模块的3.3V供电端;
所述晶振U8的GND端与接地磁珠L5连接,其OUT端与电阻R32的一端连接,其VCC端与接地电容C28连接,并作为信号调制模块的3.3V供电端;
所述混频器U10的A端与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其Y端与电阻R33的一端连接,其VCC端与接地电容C30连接,并作为信号调制模块的3.3V供电端;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与电容C3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1的另一端作为信号调制模块的调制信号输出端。
如图4所示,信号接收处理模块包括:电容C19、电容C20、接地电阻R22、电阻R21、接地电阻R23、接地电容C22、接地电容C23、接地电容C24、接地电容C25、三极管Q1、电容C21、电阻R24、电感L4、电阻R25、电容C26、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5、接地电阻R6、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6、开关二极管D4、接地电阻R27、接地电容C27、接地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放大器U7和电阻R31;
所述电容C19的一端作为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的射频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其另一端与电容C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2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接地电阻R22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接地电阻R23和接地电容C22连接,其集电极分别与电容C21的一端、电感L4的一端、电阻R25的一端和电容C2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1另一端、电感L4的另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电阻R24的一端、接地电容C23、接地电容C24、接地电容C25、电阻R29的一端和放大器U7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作为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的3.3V供电端;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分别与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5的3引脚和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6的1引脚连接;所述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5的1引脚与接地电阻R26连接;所述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6的3引脚分别与开关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电阻R27、接地电容C27和放大器U7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28、电阻R29的另一端和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30的另一端和电阻R3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作为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并与主控MCU连接,用于传输基带接收信号。
如图5所示,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包括:电阻R34、三极管Q2、电阻R35、电阻R36、PMOS管Q3、接地电容C32、电感L6、接地电容C33、接地电容C34和电感L7;
所述电阻R34的一端作为控制端,与主控MCU连接,用于输入电力载波控制信号,其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与电阻R3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6的一端和PMOS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PMOS管Q3的源极与电阻R36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电力载波馈电模块的26V供电端;所述PMOS管Q3的漏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32和电感L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6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33、接地电容C34和电感L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7的另一端作为电力载波馈电模块的输出端。
通过三极管控制MOS管导通,实现强电控制弱电。
主控MCU发送基带发射信号,信号调制模块接收基带发射信号,并对其进行混频处理,得到射频发射信号,即到达图2中标志的射频收发信号处,电力载波馈电模块输出26V电压,加载在该射频发射信号上,实现通讯和供电合并,合并后射频发射信号经射频发射信号端口发射。
射频接收信号端口接收射频信号,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做低通滤波处理后得到滤波后的射频信号,即到达图2中标志的射频收发信号处,信号接收处理模块对滤波后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发送给主控MCU。
机顶盒信号从机顶盒信号输入端口输入后分两路,一路经钳位二极管U1和低通滤波处理后,得到天线左右旋控制信号;另一路经钳位二极管U3和放大器U4处理后,得到机顶盒放大信号。主控MCU根据天线左右旋控制信号和机顶盒放大信号去调控基带发射信号。
按键模块用于设定工作模式,例如,指示主控MCU发送对应的基带发射信号;指示灯模块用于指示电源工作状态和展示从机顶盒信号获取的当前选择的卫星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和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配合使用,使其达到传输、接收、调制和控制功能,相比于分体式的设计,本实用新型适配能力更广泛,兼容性更强。

Claims (5)

1.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主控MCU、按键模块、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与主控MCU、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电连接;
所述主控MCU还分别与按键模块、信号调制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和指示灯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信号调制模块的调制信号输出端、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的射频信号输入端和电力载波馈电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的射频收发信号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射频接收信号端口、接地电阻R1、接地电容C1、电阻R2、电感L1、电容C5、接地电阻R10、接地电阻R11、电阻R9、低通滤波器U2、电容C6、接地电容C7、电感L2、放电二极管D2、放电二极管D3、射频发射信号端口、机顶盒信号输入端口、接地电容C2、稳压二极管D1、电阻R3、接地电阻R4、钳位二极管U1、电阻R5、电阻R6、接地电阻R8、接地电容C3、电阻R7、接地电容C4、电阻R12、接地电容C8、电容C9、钳位二极管U3、接地电阻R14、电阻R13、电感L3、电容C10、接地电容C13、接地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5、接地电容C11、接地电容C12、接地电容C14、电阻R18、电容C15、电阻R19、放大器U4、电容C16、电阻R20、接地电容C17和接地电容C18;
所述电感L1的一端分别与射频接收信号端口和电容C5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接地电阻R1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10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11和低通滤波器U2的1引脚连接;所述低通滤波器U2的2引脚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一端、放电二极管D2的负极、放电二极管D3的负极和射频发射信号端口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C7连接,并作为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的射频收发信号端;所述放电二极管D2的正极和放电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地;
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机顶盒信号输入端口、电阻R12的一端、接地电容C12和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4、钳位二极管U1的3引脚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和接地电阻R8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3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C4连接,并作为天线左右旋控制信号端;所述天线左右旋控制信号端与主控MCU连接;
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8和电容C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分别与钳位二极管U3的3引脚和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钳位二极管U3的2引脚分别与接地电阻R14和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感L3的一端连接,并作为射频收发及机顶盒信号处理模块的5V供电端;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接地电容C11、接地电容C12和放大器U4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3、接地电阻R16和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7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8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和电阻R1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接地电容C14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16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和电容C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与电阻R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17和接地电容C18连接,并作为机顶盒放大信号输出端,所述机顶盒放大信号输出端与主控MCU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调制模块包括:反相器U9、晶振U8、混频器U10、接地磁珠L5、电阻R32、接地电容C28、接地电容C29、接地电容C30、电阻R33和电容C31;
所述反相器U9的IN A1端作为信号调制模块的基带发射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基带发射信号,并与主控MCU连接;
所述反相器U9的OUT/Y1端与混频器U10的B端连接,其VCC端与接地电容C29连接,并作为信号调制模块的3.3V供电端;
所述晶振U8的GND端与接地磁珠L5连接,其OUT端与电阻R32的一端连接,其VCC端与接地电容C28连接,并作为信号调制模块的3.3V供电端;
所述混频器U10的A端与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其Y端与电阻R33的一端连接,其VCC端与接地电容C30连接,并作为信号调制模块的3.3V供电端;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与电容C3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1的另一端作为信号调制模块的调制信号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处理模块包括:电容C19、电容C20、接地电阻R22、电阻R21、接地电阻R23、接地电容C22、接地电容C23、接地电容C24、接地电容C25、三极管Q1、电容C21、电阻R24、电感L4、电阻R25、电容C26、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5、接地电阻R6、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6、开关二极管D4、接地电阻R27、接地电容C27、接地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放大器U7和电阻R31;
所述电容C19的一端作为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的射频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射频信号,其另一端与电容C2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2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接地电阻R22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接地电阻R23和接地电容C22连接,其集电极分别与电容C21的一端、电感L4的一端、电阻R25的一端和电容C2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1另一端、电感L4的另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电阻R24的一端、接地电容C23、接地电容C24、接地电容C25、电阻R29的一端和放大器U7的供电端连接;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作为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的3.3V供电端;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分别与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5的3引脚和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6的1引脚连接;所述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5的1引脚与接地电阻R26连接;所述直流偏置探测器PN结芯片U6的3引脚分别与开关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电阻R27、接地电容C27和放大器U7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28、电阻R29的另一端和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7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30的另一端和电阻R3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作为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并与主控MCU连接,用于传输基带接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载波馈电模块包括:电阻R34、三极管Q2、电阻R35、电阻R36、PMOS管Q3、接地电容C32、电感L6、接地电容C33、接地电容C34和电感L7;
所述电阻R34的一端作为控制端,与主控MCU连接,用于输入电力载波控制信号,其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与电阻R3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6的一端和PMOS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PMOS管Q3的源极与电阻R36的另一端连接,并作为电力载波馈电模块的26V供电端;所述PMOS管Q3的漏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32和电感L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6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33、接地电容C34和电感L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7的另一端作为电力载波馈电模块的输出端。
CN202020328652.9U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 Active CN210839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8652.9U CN210839567U (zh)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8652.9U CN210839567U (zh)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9567U true CN210839567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79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28652.9U Active CN210839567U (zh)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9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95253B (zh) 一种能适应于快速及高速交换机的新型网络寻线装置
CN104579429A (zh) 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
CN103731767B (zh) 一种基于数字导频的无线麦克风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10839567U (zh) 一种卫星通信终端电力线载波通信电路
CN203192036U (zh) 不停车收费系统射频收发模块
CN205961115U (zh) 利用中频同轴电缆传输低频串口信号的系统
CN210183322U (zh) 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
CN115913285B (zh) 一种电力载波通讯系统
CN204316497U (zh) 基于plc12010v1的窄带电力载波通信模块
CN209710101U (zh) 一种加密通信监控系统
CN104254042A (zh) 一种无线麦克风
CN211239977U (zh) 一种视频远距离传输电路
CN209881753U (zh) 一种电子加速器主磁极安全电源
CN211063693U (zh) 电视uhf及vh信号的全向天线电路及无线多媒体天线电路
CN105007127A (zh) 一种智能家居用电平平移驱动的功率检测射频模块
CN210518381U (zh) 一种数据型网桥收发电路
CN110853319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开关面板
CN113098550B (zh) 电表及其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电路
CN210629487U (zh) 一种蓝牙协议自组物联网系统
CN103763000A (zh) 基于cpci总线的短波收发一体模块
CN204205625U (zh) 射频接收电路和电动车
CN211047047U (zh) 收音及电视vl全向天线电路及无线多媒体天线电路
CN208190650U (zh) 无线通信芯片性能提升电路
CN204046582U (zh) 基于载波幅度和导频比幅的调频接收静噪电路
CN220273676U (zh) 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power 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 circuit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

Pledg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Chengd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Branch

Pledgor: CHENGDU XUNY-SAT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510000099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