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3676U - 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73676U
CN220273676U CN202321809127.9U CN202321809127U CN220273676U CN 220273676 U CN220273676 U CN 220273676U CN 202321809127 U CN202321809127 U CN 202321809127U CN 220273676 U CN220273676 U CN 220273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resistor
circuit
pin
voltage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091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作斌
江华榕
黄志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Nebul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Nebul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Nebul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Nebul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091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73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73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73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的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包括一RFID天线电路、一无线基带电路、一数据交互电路、一控制电路、一485通讯电路、一指示电路以及一电压转换电路;所述RFID天线电路、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控制电路以及485通讯电路依次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分别与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控制电路以及485通讯电路连接;所述指示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极大的提升了通讯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
背景技术
两个电子设备近距离一对一通讯,且不能互相干扰时,需采用有线接头,如航插对插、探针压合、公母端子、接插件、连接器等有线连接,特别在锂电池生产领域,各种检测工装广泛应用于制造锂电池的化成分容设备上,各检测工装的数据需要与化成分容设备进行通讯。
检测工装与化成分容设备通讯时,使用有线通讯技术,比如以太网、485接口、232接口等;由于两个电子设备一对一有线通讯时,经常发生接触不良的问题,增加了大量调试和售后成本,因此,如何提供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实现提升通讯的可靠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实现提升通讯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包括一RFID天线电路、一无线基带电路、一数据交互电路、一控制电路、一485通讯电路、一指示电路以及一电压转换电路;
所述RFID天线电路、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控制电路以及485通讯电路依次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分别与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控制电路以及485通讯电路连接;所述指示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RFID天线电路包括一电阻R3、一电阻R4、一电阻R31、一电阻R32、一电容C1、一电容C2、一电容C3、一电容C4、一电容C7、一电容C8、一电感L3以及一电感L4;
所述电感L3的一端与电容C1以及电容C3连接,另一端与无线基带电路连接;所述电感L4的一端与电容C2以及电容C4连接,另一端与无线基带电路连接;
所述电容C7的一端与电容C3、电容C4、电容C8、电阻R31以及电阻R32连接并接地,另一端与电阻R3以及电容C1连接;所述电阻R3与电阻R31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电阻R32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以及电容C8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基带电路包括一基带芯片U1、一电阻R1、一电阻R2、一电阻R8、一电阻R9、一电阻R18、一电阻R19、一电感L1、一电感L2、一电容C11、一电容C12、一电容C13、一电容C14、一电容C15、一电容C16、一电容C18、一电容C19、一电容C20、一电容C21、一电容C22、一电容C24、一电容C25以及一晶振X1;
所述基带芯片U1的引脚4、6与RFID天线电路连接,引脚5与电感L1以及电容C19连接,引脚8与电感L2、电容C25以及电容C11连接,引脚9与电容C14以及电阻R1连接,引脚10与电阻R1以及电容C15连接,引脚14与电容C12以及晶振X1的引脚1连接,引脚15与电容C13以及晶振X1的引脚3连接,引脚16与电阻R8连接,引脚17与电阻R9连接,引脚23与电容C16连接,引脚27、28与数据交互电路连接,引脚37与电容C22连接,引脚38与电阻R18以及电阻R19连接,引脚39与电容C18连接;
所述电容C20和电容C21并联后,一端与基带芯片U1的引脚40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4的一端与电感L1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9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C25与电容C14以及电容C11连接;所述电阻R2与电容C15连接;所述晶振X1的引脚2与电容C12以及电容C13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R18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交互电路包括一电阻R5、一电阻R6、一MOS管Q1以及一MOS管Q2;
所述MOS管Q1的G极与电阻R5的一端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S极与电阻R5的另一端以及无线基带电路连接,D极与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MOS管Q2的G极与电阻R6的一端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S极与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无线基带电路连接,D极与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MOS管Q1以及MOS管Q2均为NMOS管。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一单片机U4、一存储芯片U7、一晶振X2、一天线ANT1、一ESD管D2、一电感L6、一电感L7、一电容C28、一电容C29、一电容C30、一电容C31、一电容C32、一电容C33、一电容C34、一电容C35、一电容C39、一电容C40、一电阻R7、一电阻R15、一电阻R16、一电阻R17、一电阻R20、一电阻R21、一电阻R22、一电阻R23、一电阻R24、一电阻R25以及一电阻R30;
所述单片机U4的引脚1与电容C36以及电感L7连接,引脚2、3与电感L6连接,引脚4、7、15、与指示电路连接,引脚5、8与485通讯电路连接,引脚6与电阻R7连接,引脚9、10与数据交互电路连接,引脚11与电容C34连接,引脚14与电阻R30连接,引脚17与电容C33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引脚18与电容C32、电阻R16以及存储芯片U7的引脚8连接,引脚19、20、21、22、23、24分别与电阻R17、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连接,引脚28与电阻R25连接,引脚29与电容C31以及晶振X2的引脚3连接,引脚30与电阻R15连接;
所述电容C39和电容C40并联后,一端与单片机U4的引脚31、32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U4的引脚33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C35的一端与天线ANT1以及电容C36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8、电容C29以及ESD管D2并联后,一端与电感L6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以及电阻R30均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所述晶振X2的引脚1与电容C30以及电阻R15连接,引脚2、4与电容C31以及电容C30连接并接地;
所述存储芯片U7的引脚1与电阻R16以及电阻R21连接,引脚2、3、5、6、7分别与电阻R24、电阻R20、电阻R23、电阻R22、电阻R17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485通讯电路包括一485通讯芯片U2、一电阻R54、一电阻R65、一电阻R66、一电容C67、一保险丝F1、一保险丝F2、一ESD管D1、一ESD管D3以及一三极管Q3;
所述电阻R54的一端与三极管Q3的c极以及485通讯芯片U2的引脚2、3连接,另一端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电阻R65的一端与ESD管D3、保险丝F2以及485通讯芯片U2的引脚6连接,另一端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所述三极管Q3的b极与485通讯芯片U2的引脚4以及485通讯电路连接,e极接地;所述电阻R66与ESD管D1并联后,一端与保险丝F1以及485通讯芯片U2的引脚7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485通讯芯片U2的引脚1与485通讯电路连接,引脚8与电容C67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电路包括一电阻R26、一电阻R27、一电阻R28、一电阻R29、一电容C37、一电容C38、一发光二极管LED3、一发光二极管LED4、一开关SW3以及一按钮P1;
所述电容C38和开关SW3并联后,一端与电阻R29以及控制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9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所述电容C37的一端与电阻R28、按钮P1的引脚1以及控制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按钮P1的引脚3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R28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所述电阻R27的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4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阻R26的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3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一电压转换芯片U3、一电压转换芯片U6、一接线端子H2、一保险丝F4、一二极管D4、一ESD管U5、一电阻R10、一电阻R11、一电阻R12、一电阻R13、一电阻R14、一电容C5、一电容C6、一电容C9、一电容C10、一电容C17、一电容C23、一电容C26以及一电容C27;
所述接线端子H2的引脚1与保险丝F4连接,引脚3、4与485通讯电路连接;所述电容C5、电容C6以及ESD管U5并联后,一端与二极管D4的输出端、电阻R11以及电压转换芯片U3的引脚3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4的输入端与保险丝F4连接;所述电容C10和电容C17并联后,一端与电阻R13、电感L5、电容C26、电压转换芯片U6的引脚3、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485通讯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14与电容C23并联后,一端与电阻R13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0以及电压转换芯片U3的引架4连接;所述电容C9的一端与电感L5以及电压转换芯片U3的引脚2连接,另一端与电压转换芯片U3的引脚6连接;所述电阻R12的一端与电阻R11以及电压转换芯片U3的引脚5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C27的一端与电压转换芯片U6的引脚1连接并接地,另一端与电压转换芯片U6的引脚2以及控制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通过设置包括RFID天线电路、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控制电路、485通讯电路、指示电路以及电压转换电路的数据转换器,通过电压转换电路给数据转换器上电后,即可将从485通讯电路输入的数据,依次通过控制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无线基带电路以及RFID天线电路对外发送,或者通过RFID天线电路接收外界无线广播的数据,再依次通过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控制电路以及485通讯电路对外发送,即通过数据转换器对RFID数据和485数据进行相互转换,通过RFID天线电路和无线基带电路对数据进行无线传输,避免传统上有线通讯的接触不良,不仅极大的提升了通讯的可靠性,还极大的降低了调试和售后成本,且通过指示电路可便捷的观察数据转换器的工作状态,执行复位和下载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RFID天线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基带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数据交互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485通讯电路的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指示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压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有线通讯时经常发生接触不良,增加了大量调试和售后成本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极大的提升了通讯的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设置依次连接的RFID天线电路、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控制电路以及485通讯电路,以对RFID数据和485数据进行相互转换(即从RFID天线电路输入的数据从485通讯电路输出,从485通讯电路输入的数据从RFID天线电路输出),通过RFID天线电路和无线基带电路对数据进行无线传输,避免传统上有线通讯的接触不良,以提升通讯的可靠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RFID天线电路、一无线基带电路、一数据交互电路、一控制电路、一485通讯电路、一指示电路以及一电压转换电路;
所述RFID天线电路用于收发RFID信号,所述无线基带电路用于对RFID天线电路收发的RFID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所述数据交互电路用于无线基带电路和控制电路的通信;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数据转换器的工作;所述485通讯电路用于与外界进行485通讯;所述指示电路用于对数据转换器进行复位、触发数据下载操作、指示电源和通讯状态;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用于给数据转换器供电;
所述RFID天线电路、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控制电路以及485通讯电路依次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分别与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控制电路以及485通讯电路连接;所述指示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RFID天线电路包括一电阻R3、一电阻R4、一电阻R31、一电阻R32、一电容C1、一电容C2、一电容C3、一电容C4、一电容C7、一电容C8、一电感L3以及一电感L4;
所述电感L3的一端与电容C1以及电容C3连接,另一端与无线基带电路连接;所述电感L4的一端与电容C2以及电容C4连接,另一端与无线基带电路连接;
所述电容C7的一端与电容C3、电容C4、电容C8、电阻R31以及电阻R32连接并接地,另一端与电阻R3以及电容C1连接;所述电阻R3与电阻R31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电阻R32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以及电容C8连接。
所述无线基带电路包括一基带芯片U1、一电阻R1、一电阻R2、一电阻R8、一电阻R9、一电阻R18、一电阻R19、一电感L1、一电感L2、一电容C11、一电容C12、一电容C13、一电容C14、一电容C15、一电容C16、一电容C18、一电容C19、一电容C20、一电容C21、一电容C22、一电容C24、一电容C25以及一晶振X1;所述基带芯片U1用于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并不局限于何种型号,型号可选为DA14580-01AT2;
所述基带芯片U1的引脚4、6与RFID天线电路连接,引脚5与电感L1以及电容C19连接,引脚8与电感L2、电容C25以及电容C11连接,引脚9与电容C14以及电阻R1连接,引脚10与电阻R1以及电容C15连接,引脚14与电容C12以及晶振X1的引脚1连接,引脚15与电容C13以及晶振X1的引脚3连接,引脚16与电阻R8连接,引脚17与电阻R9连接,引脚23与电容C16连接,引脚27、28与数据交互电路连接,引脚37与电容C22连接,引脚38与电阻R18以及电阻R19连接,引脚39与电容C18连接;
所述电容C20和电容C21并联后,一端与基带芯片U1的引脚40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4的一端与电感L1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9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C25与电容C14以及电容C11连接;所述电阻R2与电容C15连接;所述晶振X1的引脚2与电容C12以及电容C13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R18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所述数据交互电路包括一电阻R5、一电阻R6、一MOS管Q1以及一MOS管Q2;
所述MOS管Q1的G极与电阻R5的一端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S极与电阻R5的另一端以及无线基带电路连接,D极与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MOS管Q2的G极与电阻R6的一端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S极与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无线基带电路连接,D极与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MOS管Q1以及MOS管Q2均为NMOS管。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一单片机U4、一存储芯片U7、一晶振X2、一天线ANT1、一ESD管D2、一电感L6、一电感L7、一电容C28、一电容C29、一电容C30、一电容C31、一电容C32、一电容C33、一电容C34、一电容C35、一电容C39、一电容C40、一电阻R7、一电阻R15、一电阻R16、一电阻R17、一电阻R20、一电阻R21、一电阻R22、一电阻R23、一电阻R24、一电阻R25以及一电阻R30;所述单片机U4用于控制数据转换器的工作,在具体实施时,只要从现有技术中选择能实现此功能的单片机即可,并不限于何种型号,例如ST公司的STM32F103系列的单片机,且控制程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获得的;所述存储芯片U7为FLASH芯片,型号可选为MX29GL512;
所述单片机U4的引脚1与电容C36以及电感L7连接,引脚2、3与电感L6连接,引脚4、7、15、与指示电路连接,引脚5、8与485通讯电路连接,引脚6与电阻R7连接,引脚9、10与数据交互电路连接,引脚11与电容C34连接,引脚14与电阻R30连接,引脚17与电容C33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引脚18与电容C32、电阻R16以及存储芯片U7的引脚8连接,引脚19、20、21、22、23、24分别与电阻R17、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连接,引脚28与电阻R25连接,引脚29与电容C31以及晶振X2的引脚3连接,引脚30与电阻R15连接;
所述电容C39和电容C40并联后,一端与单片机U4的引脚31、32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U4的引脚33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C35的一端与天线ANT1以及电容C36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8、电容C29以及ESD管D2并联后,一端与电感L6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以及电阻R30均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所述晶振X2的引脚1与电容C30以及电阻R15连接,引脚2、4与电容C31以及电容C30连接并接地;
所述存储芯片U7的引脚1与电阻R16以及电阻R21连接,引脚2、3、5、6、7分别与电阻R24、电阻R20、电阻R23、电阻R22、电阻R17连接。
所述485通讯电路包括一485通讯芯片U2、一电阻R54、一电阻R65、一电阻R66、一电容C67、一保险丝F1、一保险丝F2、一ESD管D1、一ESD管D3以及一三极管Q3;所述485通讯芯片U2的型号可选为AE485F1TF-30-N;
所述电阻R54的一端与三极管Q3的c极以及485通讯芯片U2的引脚2、3连接,另一端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电阻R65的一端与ESD管D3、保险丝F2以及485通讯芯片U2的引脚6连接,另一端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所述三极管Q3的b极与485通讯芯片U2的引脚4以及485通讯电路连接,e极接地;所述电阻R66与ESD管D1并联后,一端与保险丝F1以及485通讯芯片U2的引脚7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485通讯芯片U2的引脚1与485通讯电路连接,引脚8与电容C67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所述指示电路包括一电阻R26、一电阻R27、一电阻R28、一电阻R29、一电容C37、一电容C38、一发光二极管LED3、一发光二极管LED4、一开关SW3以及一按钮P1;所述开关SW3用于触发数据转换器的复位操作;所述按钮P1用于触发数据转换器的数据下载操作;所述发光二极管LED3为通讯指示灯;所述发光二极管LED4为电源指示灯;
所述电容C38和开关SW3并联后,一端与电阻R29以及控制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9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所述电容C37的一端与电阻R28、按钮P1的引脚1以及控制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按钮P1的引脚3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R28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所述电阻R27的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4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阻R26的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3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一电压转换芯片U3、一电压转换芯片U6、一接线端子H2、一保险丝F4、一二极管D4、一ESD管U5、一电阻R10、一电阻R11、一电阻R12、一电阻R13、一电阻R14、一电容C5、一电容C6、一电容C9、一电容C10、一电容C17、一电容C23、一电容C26以及一电容C27;所述电压转换芯片U3用于将24V电源转换为5V,型号可选为FP5202LR-G1;所述电压转换芯片U6用于将5V电源转换为3.3V,型号可选为AM1117-3.3;
所述接线端子H2的引脚1与保险丝F4连接,引脚3、4与485通讯电路连接;所述电容C5、电容C6以及ESD管U5并联后,一端与二极管D4的输出端、电阻R11以及电压转换芯片U3的引脚3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4的输入端与保险丝F4连接;所述电容C10和电容C17并联后,一端与电阻R13、电感L5、电容C26、电压转换芯片U6的引脚3、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485通讯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14与电容C23并联后,一端与电阻R13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0以及电压转换芯片U3的引架4连接;所述电容C9的一端与电感L5以及电压转换芯片U3的引脚2连接,另一端与电压转换芯片U3的引脚6连接;所述电阻R12的一端与电阻R11以及电压转换芯片U3的引脚5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C27的一端与电压转换芯片U6的引脚1连接并接地,另一端与电压转换芯片U6的引脚2以及控制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将两个所述数据转换器的485通讯电路分别连接至一电子设备的485通讯接口,发送端将待发送的数据依次通过所述485通讯电路、控制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无线基带电路以及RFID天线电路对外进行广播,接收端通过所述RFID天线电路接收数据,并依次通过所述RFID天线电路、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控制电路以及485通讯电路传输给对应的电子设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通过设置包括RFID天线电路、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控制电路、485通讯电路、指示电路以及电压转换电路的数据转换器,通过电压转换电路给数据转换器上电后,即可将从485通讯电路输入的数据,依次通过控制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无线基带电路以及RFID天线电路对外发送,或者通过RFID天线电路接收外界无线广播的数据,再依次通过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控制电路以及485通讯电路对外发送,即通过数据转换器对RFID数据和485数据进行相互转换,通过RFID天线电路和无线基带电路对数据进行无线传输,避免传统上有线通讯的接触不良,不仅极大的提升了通讯的可靠性,还极大的降低了调试和售后成本,且通过指示电路可便捷的观察数据转换器的工作状态,执行复位和下载操作。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RFID天线电路、一无线基带电路、一数据交互电路、一控制电路、一485通讯电路、一指示电路以及一电压转换电路;
所述RFID天线电路、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控制电路以及485通讯电路依次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分别与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控制电路以及485通讯电路连接;所述指示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天线电路包括一电阻R3、一电阻R4、一电阻R31、一电阻R32、一电容C1、一电容C2、一电容C3、一电容C4、一电容C7、一电容C8、一电感L3以及一电感L4;
所述电感L3的一端与电容C1以及电容C3连接,另一端与无线基带电路连接;所述电感L4的一端与电容C2以及电容C4连接,另一端与无线基带电路连接;
所述电容C7的一端与电容C3、电容C4、电容C8、电阻R31以及电阻R32连接并接地,另一端与电阻R3以及电容C1连接;所述电阻R3与电阻R31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电阻R32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2以及电容C8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带电路包括一基带芯片U1、一电阻R1、一电阻R2、一电阻R8、一电阻R9、一电阻R18、一电阻R19、一电感L1、一电感L2、一电容C11、一电容C12、一电容C13、一电容C14、一电容C15、一电容C16、一电容C18、一电容C19、一电容C20、一电容C21、一电容C22、一电容C24、一电容C25以及一晶振X1;
所述基带芯片U1的引脚4、6与RFID天线电路连接,引脚5与电感L1以及电容C19连接,引脚8与电感L2、电容C25以及电容C11连接,引脚9与电容C14以及电阻R1连接,引脚10与电阻R1以及电容C15连接,引脚14与电容C12以及晶振X1的引脚1连接,引脚15与电容C13以及晶振X1的引脚3连接,引脚16与电阻R8连接,引脚17与电阻R9连接,引脚23与电容C16连接,引脚27、28与数据交互电路连接,引脚37与电容C22连接,引脚38与电阻R18以及电阻R19连接,引脚39与电容C18连接;
所述电容C20和电容C21并联后,一端与基带芯片U1的引脚40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4的一端与电感L1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9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C25与电容C14以及电容C11连接;所述电阻R2与电容C15连接;所述晶振X1的引脚2与电容C12以及电容C13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R18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互电路包括一电阻R5、一电阻R6、一MOS管Q1以及一MOS管Q2;
所述MOS管Q1的G极与电阻R5的一端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S极与电阻R5的另一端以及无线基带电路连接,D极与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MOS管Q2的G极与电阻R6的一端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S极与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无线基带电路连接,D极与控制电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Q1以及MOS管Q2均为NMOS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一单片机U4、一存储芯片U7、一晶振X2、一天线ANT1、一ESD管D2、一电感L6、一电感L7、一电容C28、一电容C29、一电容C30、一电容C31、一电容C32、一电容C33、一电容C34、一电容C35、一电容C39、一电容C40、一电阻R7、一电阻R15、一电阻R16、一电阻R17、一电阻R20、一电阻R21、一电阻R22、一电阻R23、一电阻R24、一电阻R25以及一电阻R30;
所述单片机U4的引脚1与电容C36以及电感L7连接,引脚2、3与电感L6连接,引脚4、7、15、与指示电路连接,引脚5、8与485通讯电路连接,引脚6与电阻R7连接,引脚9、10与数据交互电路连接,引脚11与电容C34连接,引脚14与电阻R30连接,引脚17与电容C33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引脚18与电容C32、电阻R16以及存储芯片U7的引脚8连接,引脚19、20、21、22、23、24分别与电阻R17、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连接,引脚28与电阻R25连接,引脚29与电容C31以及晶振X2的引脚3连接,引脚30与电阻R15连接;
所述电容C39和电容C40并联后,一端与单片机U4的引脚31、32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U4的引脚33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C35的一端与天线ANT1以及电容C36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8、电容C29以及ESD管D2并联后,一端与电感L6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以及电阻R30均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所述晶振X2的引脚1与电容C30以及电阻R15连接,引脚2、4与电容C31以及电容C30连接并接地;
所述存储芯片U7的引脚1与电阻R16以及电阻R21连接,引脚2、3、5、6、7分别与电阻R24、电阻R20、电阻R23、电阻R22、电阻R17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485通讯电路包括一485通讯芯片U2、一电阻R54、一电阻R65、一电阻R66、一电容C67、一保险丝F1、一保险丝F2、一ESD管D1、一ESD管D3以及一三极管Q3;
所述电阻R54的一端与三极管Q3的c极以及485通讯芯片U2的引脚2、3连接,另一端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电阻R65的一端与ESD管D3、保险丝F2以及485通讯芯片U2的引脚6连接,另一端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所述三极管Q3的b极与485通讯芯片U2的引脚4以及485通讯电路连接,e极接地;所述电阻R66与ESD管D1并联后,一端与保险丝F1以及485通讯芯片U2的引脚7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485通讯芯片U2的引脚1与485通讯电路连接,引脚8与电容C67以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电路包括一电阻R26、一电阻R27、一电阻R28、一电阻R29、一电容C37、一电容C38、一发光二极管LED3、一发光二极管LED4、一开关SW3以及一按钮P1;
所述电容C38和开关SW3并联后,一端与电阻R29以及控制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9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所述电容C37的一端与电阻R28、按钮P1的引脚1以及控制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按钮P1的引脚3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R28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
所述电阻R27的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4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阻R26的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3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电路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一电压转换芯片U3、一电压转换芯片U6、一接线端子H2、一保险丝F4、一二极管D4、一ESD管U5、一电阻R10、一电阻R11、一电阻R12、一电阻R13、一电阻R14、一电容C5、一电容C6、一电容C9、一电容C10、一电容C17、一电容C23、一电容C26以及一电容C27;
所述接线端子H2的引脚1与保险丝F4连接,引脚3、4与485通讯电路连接;所述电容C5、电容C6以及ESD管U5并联后,一端与二极管D4的输出端、电阻R11以及电压转换芯片U3的引脚3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4的输入端与保险丝F4连接;所述电容C10和电容C17并联后,一端与电阻R13、电感L5、电容C26、电压转换芯片U6的引脚3、无线基带电路、数据交互电路、485通讯电路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14与电容C23并联后,一端与电阻R13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0以及电压转换芯片U3的引架4连接;所述电容C9的一端与电感L5以及电压转换芯片U3的引脚2连接,另一端与电压转换芯片U3的引脚6连接;所述电阻R12的一端与电阻R11以及电压转换芯片U3的引脚5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容C27的一端与电压转换芯片U6的引脚1连接并接地,另一端与电压转换芯片U6的引脚2以及控制电路连接。
CN202321809127.9U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 Active CN220273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9127.9U CN220273676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9127.9U CN220273676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73676U true CN220273676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98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09127.9U Active CN220273676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736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273676U (zh) 一种rfid和485数据转换器
CN205453681U (zh) 物联网Zigbee射频模块
CN201638358U (zh) 智能射频无线防丢器
CN201336031Y (zh) 一种无线spi-rs232转换装置
CN107909786B (zh) M-bus输入微功率无线输出并线转换器
CN207603633U (zh) 电气安全系统物联网数据无线传输模块
CN202257888U (zh) 一种井控信息传递装置
CN112600580A (zh) 一种自组网远距离无线通信模块
CN217770338U (zh) 一种无线低音炮控制电路
CN208522757U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适配电路
CN207039564U (zh) 一种半双工防自扰红外串口电路
CN108322239B (zh) 一种近距离单向供电反向通信的电路结构
CN114500677B (zh) 一种LoRaWAN协议通信转换器及其通信方法
CN205566300U (zh) 一种用于智慧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蓝牙盒子
CN220421814U (zh) 一种利用电源线通信的传输装置
CN211979846U (zh) 用于smt钢网研抛机的无线透传模块
CN108334003A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智能家电控制器
CN218729400U (zh) 一种发射电路、芯片、遥控设备以及电瓶车遥控设备
CN218069314U (zh) 一种数码管显示系统
CN203858747U (zh) 一种能够抗干扰的无线遥控开关
CN211881694U (zh) 遥控训犬器发射系统
CN103337159A (zh) 一种双向红外控制转换器
CN217935962U (zh) 一种蓝牙按钮电路
CN210199980U (zh) 一种新型远距离低成本无线发射电路
CN206388044U (zh) 一种gps功分器输出端口的加电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