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83322U - 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83322U
CN210183322U CN201921626460.XU CN201921626460U CN210183322U CN 210183322 U CN210183322 U CN 210183322U CN 201921626460 U CN201921626460 U CN 201921626460U CN 210183322 U CN210183322 U CN 210183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apacit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signal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64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anli Chen
陈万里
Yuanbo Chai
柴远波
Wei Li
李伟
Bingxin Yang
杨冰鑫
Kai Liang
梁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9216264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83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83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833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包括主机板和天线,天线将主机板产生的无线通讯信号Input还依次经过干扰滤除电路、阻抗匹配电路和放大调频电路之后再传输至天线发射端。有效的解决了无线通讯信号因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外界干扰、衰减而影响到无线通讯信号的传输、接收的质量问题。本实用新型干扰滤除电路将天线接收的主机板产生的500‑940MHz的无线通讯信号Input之外的干扰信号通过给滤除掉,然后经过射极跟随电路进行电路的阻抗匹配,从而抑制无线通讯信号自身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反射干扰,最后经过放大调频电路后将无线通讯信号进行放大稳定后再传输至天线发射端上,提高了无线通讯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Description

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是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申请号为200620000641.8的可携式无线通讯装置,通过对可携式无线通讯装置的主机板(可携式无线通讯装置可为一平板电脑、一笔记型电脑等任何包含天线的无线通讯装置)采用了材质具有隔离电波作用的壳体进行包覆,避免了主机板上的电子元件产生的射频干扰影响到主机板的工作,也避免了无线通讯信号在传输至天线时造成信号传输、接收的效率降低的问题。但采用壳体包覆主机板的方法会造成使用不便,不采用壳体进行包覆就会无法抑制主机板上的电子元件产生的射频干扰和环境产生的例如电磁干扰、邻频干扰、噪声干扰进而影响到无线通讯信号传输、接收的质量,并且无线通讯信号在传输至天线发射端时也会产生幅度衰减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具有构思巧妙、人性化的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可携式无线通讯装置在没有壳体进行包覆的情况下其产生的无线通讯信号在传输时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幅度衰减导致无线通讯信号传输、接收时质量受到影响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机板和天线,所述天线接收主机板产生的无线通讯信号Input,再由天线发射端将无线通讯信号进行向外传输,天线还将无线通讯信号依次经过干扰滤除电路、射极跟随电路和放大调频电路之后再传输至天线发射端上,所述干扰滤除电路的目的是将天线接收的500-940MHz的无线通讯信号Input之外的干扰信号给滤除掉,然后经过射极跟随电路抑制无线通讯信号自身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反射干扰,最后经过放大调频电路后将无线通讯信号进行放大稳定后再传输至天线发射端上,以提高无线通讯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天线接收主机板产生的无线通讯信号Input先经过干扰滤除电路中的通过电阻R2、电容C2、电阻R3和电容C3组成的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作用将除500-940MHz的无线通讯信号Input之外的其他频率的信号给滤除掉,然后进入射极跟随电路进行电路的阻抗匹配,从而抑制500-940MHz的无线通讯信号自身产生的反射干扰,最后进入放大调频电路将无线通讯信号传输至天线发射端上,解决了无线通讯信号因在传输中受到外界干扰和衰减而影响到无线通讯的传输、接收的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所述干扰滤除电路先将天线接收的主机板产生的500-940MHz的无线通讯信号Input之外的干扰信号通过电阻R2、电容C2、电阻R3和电容C3组成的RC串并联选频网络给滤除掉,然后经过射极跟随电路,利用NPN型三极管Q1与PNP型三极管Q2协同工作实现电路的阻抗匹配,从而抑制无线通讯信号自身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反射干扰,最后经过放大调频电路将无线通讯信号放大并将载波信号加载到无线通讯信号上使无线通讯信号稳定再传输至天线发射端上,载波信号是一种普通信号,目的是将普通信号加载到无线通讯信号上,使无线通讯信号的波幅随着普通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以增强无线通讯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所述干扰滤除电路将天线接收的主机板产生的500-940MHz的无线通讯信号Input之外的干扰信号给滤除掉,利用双极型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1来抑制外界环境对电路产生的电磁干扰, 双极型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1的反应时间很短,能起到对电路的过压保护作用,利用电阻R1与电容C1并联来保护双极型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1不因其自身的耐压不足而引起自身的损坏,然后进入由电阻R2、电容C2、电阻R3和电容C3组成的RC串并联选频网络电路,将500-940MHz的无线通讯信号之外的干扰信号给滤除掉,当干扰信号频率低于500MHz时,电容C2会阻碍信号的通过,当干扰信号频率高于940MHz时,电容C3则会阻碍信号的通过,只剩余频率为500-940MHz的无线通讯信号,包括双极型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1,双极型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1的一端分别连接无线通讯信号Input、电阻R2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双极型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1的另一端相连接并连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接并接地;
所述射极跟随电路是将经过干扰滤除电路的无线通讯信号进行阻抗匹配,抑制无线通讯信号自身在进行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反射干扰,NPN型三极管Q1与PNP型三极管Q2是射极跟随电路的核心,是互补型的两只三极管,由两只三极管轮流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电路所使用的电流是充裕的并且不损坏三极管,电容C4和电容C6是耦合电容,起到隔绝直流电流通过交流电流的作用,电阻R4和电阻R6是为了分别向NPN型三极管Q1提供合适的基极电流,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是为了稳定NPN型三极管Q1与PNP型三极管Q2,抑制三极管发热的问题,使两只三极管保持在导通放大的稳定工作状态,使得电路得以稳定工作,电容C5和电阻R5的作用是保护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不因耐压不足而引起自身损坏,包括电容C4,电容C4的一端分别连接干扰滤除电路的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地,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电阻R4的一端、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二极管D3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并连接电源VCC, 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6的一端、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6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接并连接地,电容C6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另一端相连接;
所述放大调频电路将经过射极跟随电路的无线通讯信号进行调制其幅度和频率,用来将无线通讯信号进行放大和稳定,电阻R8是保护电阻,是为了防止电流过大烧坏运算放大器U1B,从而保护运算放大器U1B,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的作用是利用当电流增大时二极管的动态电阻减小,当电流减小时二极管动态电阻增大的特点,从而使运放器U1B的输出电压稳定,电阻R9是运放器U1B的反馈电阻,利用电阻R9、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组成的非线性环节来使无线通讯信号的幅值稳定,电容C7是滤波电容,用以滤除电路中的干扰信号,电容C8是为了将电路中的前级电路携带的高频杂波滤除的旁路电容,以保证电路的中的信号是无杂质的,电阻R10是为了给NPN型三极管Q3提供足够的基极电流,电阻R11和电阻R12是为了稳定NPN型三极管Q3和NPN型三极管Q4的静态工作点的分压电阻,电容C11是为将载波信号中的干扰信号滤除掉,NPN型三极管Q4的作用是放大载波信号, NPN型三极管Q3的发射结电容和电容C9组成的高频振荡电路来将信号进行调频工作,然后通过可调电阻R13将载波信号加载在无线通讯信号上进行输出,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最后完成调频工作的无线通讯信号经过电容C10的作用后传输至天线发射端上,电容C12和电容C13作为滤波电容,滤除负极性电源-VCC中的干扰成分,以避免影响电路的工作,包括电阻R8,电阻R8的一端分别连接射极跟随电路中的电容C6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U1B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9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5的负极,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容C7的一端、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容C9的一端并连接电源VCC,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NPN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可调电阻R13的上端,电容C11的另一端与载波信号相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2的一端、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容C13的一端并连接负极性电源-VCC,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可调电阻的下端相连接,可调电阻的可调端与电容C10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1O的另一端连接天线发射端,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先将无线通讯信号Input经过干扰滤除电路中的双极型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1将信号中的干扰给滤除掉,再利用电阻R2、电容C2、电阻R3和电容C3组成的RC串并联选频网络电路将频率在500-940MHz之外的信号给滤除掉,只剩余频率为500-940MHz的无线通讯信号,然后进入由NPN型三极管Q1和PNP型三极管Q2为核心组成的射极跟随电路来抑制无线通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自身产生的反射干扰,利用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串联连接结构来稳定NPN型三极管Q1和PNP型三极管Q2,使NPN型三极管Q1和PNP型三极管Q2能够保持在稳定的工作状态下,然后将无线通讯信号传输至放大调频电路进行放大和稳定,以运算放大器U1B为核心的反馈控制电路来放大无线通讯信号的幅值,二极管D4、二极管D5和电阻R9组成的非线性环节来无线通讯信号的幅值保持在稳定的数值范围内,接着进入由NPN型三极管Q3的发射结电容和电容C9构成高频振荡电路,对无线通讯信号进行频率的调整,用NPN型三极管Q4将载波信号进行放大,然后通过可调电阻R13将载波信号加载在无线通讯信号上进行输出,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电容C12和电容C13作为滤波电容,滤除负极性电源-VCC中的干扰成分,以避免影响电路的工作,最后完成调频工作的无线通讯信号经过电容C10的作用后传输至天线发射端上。

Claims (4)

1.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包括主机板和天线,所述天线接收主机板产生的无线通讯信号Input,再由天线发射端将无线通讯信号进行向外传输,其特征在于,天线还将无线通讯信号依次经过干扰滤除电路、射极跟随电路和放大调频电路之后再传输至天线发射端上,所述干扰滤除电路的目的是将天线接收的500-940MHz的无线通讯信号之外的干扰信号给滤除掉,然后经过射极跟随电路抑制无线通讯信号自身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反射干扰,最后经过放大调频电路后将无线通讯信号进行放大稳定后再传输至天线发射端上,以提高无线通讯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滤除电路包括双极型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1, 双极型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1的一端分别连接无线通讯信号Input、电阻R2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双极型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D1的另一端相连接并连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接并接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极跟随电路包括电容C4,电容C4的一端分别连接干扰滤除电路的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二极管D2的负极、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地,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电阻R4的一端、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二极管D3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并连接电源VCC, 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6的一端、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6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接并连接地,电容C6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另一端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调频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8的一端分别连接射极跟随电路中的电容C6的另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U1B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9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5的负极,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容C7的一端、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容C9的一端并连接电源VCC,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NPN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可调电阻R13的上端,电容C11的另一端与载波信号相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2的一端、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容C13的一端并连接负极性电源-VCC,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可调电阻的下端相连接,可调电阻的可调端与电容C10的一端相连接,电容C1O的另一端连接天线发射端,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
CN201921626460.XU 2019-09-27 2019-09-27 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83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6460.XU CN210183322U (zh) 2019-09-27 2019-09-27 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6460.XU CN210183322U (zh) 2019-09-27 2019-09-27 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83322U true CN210183322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43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646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83322U (zh) 2019-09-27 2019-09-27 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8332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1087A (zh) * 2021-08-25 2021-11-05 曾青龙 一种可移动式燃气锅炉房报警系统
CN113611086A (zh) * 2021-08-25 2021-11-05 曾青龙 一种燃气锅炉房安全检测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1087A (zh) * 2021-08-25 2021-11-05 曾青龙 一种可移动式燃气锅炉房报警系统
CN113611086A (zh) * 2021-08-25 2021-11-05 曾青龙 一种燃气锅炉房安全检测系统
CN113611087B (zh) * 2021-08-25 2023-03-28 北京弘益热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式燃气锅炉房报警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83322U (zh) 可携式无线通讯信号干扰装置
CN111049551B (zh) 一种网络信号抗干扰传输装置
CN107395253B (zh) 一种能适应于快速及高速交换机的新型网络寻线装置
US9124973B2 (en) Earphone jack circui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8449069B (zh) 大数据信号传输抗干扰电路
CN203608188U (zh) 一种双通道短波信号分集接收系统
CN201878140U (zh)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
CN210111993U (zh) 可携式无线通讯抗干扰装置
CN109443520B (zh) 一种噪声测量数据实时传输装置
CN109391286B (zh) 招标采购过程信息管理系统
CN113595505B (zh) 一种抗干扰x波段压控振荡器
CN215990725U (zh) 通信系统接入设备
CN109639295B (zh) 噪声测量数据实时传输用发射器调制装置
CN115913285A (zh) 一种电力载波通讯系统
CN209881753U (zh) 一种电子加速器主磁极安全电源
CN209659279U (zh) 电子通讯系统
CN205142238U (zh) 一种固定场所反窃听装置
CN216927011U (zh) 工程机械电路检测仪
CN210401504U (zh) 一种无鳞鱼吸引装置
CN210629466U (zh) 一种毫米波接收抗干扰电路
CN211123680U (zh) 一种基于5g通讯的远程智能控制终端
CN213342193U (zh) 一种抗干扰的接收天线电路
CN209299256U (zh) 一种窄带收发信机的射频功放滤波器组件
CN209949084U (zh) 一种电子通讯抗干扰系统
CN213028032U (zh) 一种适宜于卫星无线通信的无线电平台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