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9560U - 一种无线收发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收发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9560U
CN210839560U CN202020070037.2U CN202020070037U CN210839560U CN 210839560 U CN210839560 U CN 210839560U CN 202020070037 U CN202020070037 U CN 202020070037U CN 210839560 U CN210839560 U CN 210839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circuit
resistor
signal
twen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700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宁
王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a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a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a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a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700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9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9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9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收发电路,其包括输入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发射调制电路、无线发射电路、无线接收电路、接收解调电路、数模转换电路以及输出放大电路。其中,输入放大电路、无线发射电路以及输出放大电路均具备放大信号的功能,初始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过了第一次放大、模数转换、调制、第二次放大并无线发射、无线接收、解调、数模转换以及第三次放大并输出,信号先后经过了三次放大,从而实现降低衰减度,减轻环境因素对信号的影响、提高信噪比;解决了现有的无线通讯技术存在着的信号衰减严重、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大、信噪比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收发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无线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收发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线通讯技术飞速发展,设备与设备之间通信方便快捷,用户可长距离进行无线通话、无线聆听音乐、无线控制电子设备进行工作等等。然而,现有的无线通讯技术中,存在着信号衰减严重、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大、信噪比低的问题。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无线收发技术,以解决现有的无线通讯技术存在着的信号衰减严重、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大、信噪比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收发电路,旨在解决传统的无线通讯技术中存在的信号衰减严重、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大、信噪比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收发电路,包括:
输入放大电路,被配置为接收初始信号后进行放大处理,并输出第一放大信号;
模数转换电路,与所述输入放大电路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放大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后,输出数字信号;
发射调制电路,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后,输出调制信号;
无线发射电路,与所述发射调制电路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调制信号进行放大后,采用无线的方式发射第二放大信号;
无线接收电路,与所述无线发射电路进行无线通讯连接,被配置为接收并输出所述第二放大信号;
接收解调电路,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放大信号进行解调后,输出与所述调制信号相对应的解调信号;
数模转换电路,与所述接收解调电路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解调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后,输出模拟信号;以及
输出放大电路,与所述数模转换电路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第三放大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一种无线收发电路,包括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发射调制电路、无线发射电路、无线接收电路、接收解调电路、数模转换电路以及输出放大电路,其在初始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过了第一次放大、模数转换、调制、第二次放大并无线发射、无线接收、解调、数模转换以及第三次放大并输出,也即是,信号先后经过了三次放大,从而实现降低衰减度,减轻环境因素对信号的影响、提高信噪比;解决了现有的无线通讯技术存在着的信号衰减严重、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大、信噪比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收发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无线收发电路中输入放大电路的示例电路原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无线收发电路中模数转换电路的示例电路原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无线收发电路中发射调制电路的示例电路原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无线收发电路中无线发射电路的示例电路原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无线收发电路中无线接收电路的示例电路原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无线收发电路中接收解调电路的示例电路原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无线收发电路中数模转换电路的示例电路原理图;
图9为图1所示的无线收发电路中输出放大电路的示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收发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一种无线收发电路,包括输入放大电路10、模数转换电路20、发射调制电路30、无线发射电路40、无线接收电路50、接收解调电路60、数模转换电路70以及输出放大电路80。
其中,输入放大电路10连接模数转换电路20,模数转换电路20连接发射调制电路30,发射调制电路30连接无线发射电路40,无线发射电路40与无线接收电路50进行无线通讯连接,无线接收电路50连接接收解调电路60,接收解调电路60连接数模转换电路70,数模转换电路70连接输出放大电路80,输出放大电路80连接外部设备。
输入放大电路10被配置为接收初始信号后进行放大处理,并输出第一放大信号。模数转换电路20被配置为对第一放大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后输出数字信号。发射调制电路30被配置为对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后输出调制信号。无线发射电路40被配置为对调制信号进行放大后,无线发射第二放大信号。无线接收电路50被配置为接收并输出第二放大信号。接收解调电路60被配置为对第二放大信号进行解调后输出与调制信号相对应的解调信号。数模转换电路70被配置为对解调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后输出模拟信号。输出放大电路80被配置为对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第二放大信号。
具体的,输入放大电路10、无线发射电路40以及输出放大电路80均具备信号放大功能,并且输入放大电路10、模数转换电路20、发射调制电路30、无线发射电路40、无线接收电路50、接收解调电路60、数模转换电路70以及输出放大电路80均具备滤波功能,可进行滤除高频干扰信号。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收发电路中,初始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过了第一次放大、模数转换、调制、第二次放大并无线发射、无线接收、解调、数模转换以及第三次放大并输出,信号先后经过了三次放大,从而实现降低衰减度,减轻环境因素对信号的影响、提高信噪比;解决了现有的无线通讯技术存在着的信号衰减严重、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大、信噪比低的问题。
可选的,无线发射电路40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50通过2.4G频段进行通讯。
可选的,输入放大电路10外接输出初始信号的音频输出设备,输出放大电路80外接音频播放设备,初始信号为音频信号。具体的,音频输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智能门禁对话机等;音频播放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音响、耳机等。
请参阅图2,为图1所示的无线收发电路中输入放大电路10的示例电路原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的输入放大电路10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U17、第一电阻R14、第二电阻R7、第三电阻R24、第四电阻R21、第五电阻R37、第一电容C81、第二电容C34、第三电容C35、第四电容C42、第五电容C55、第六电容C93、第七电容C52、第八电容C37、第九电容C38、第十电容C36以及第一电感LB3。
其中,第一电容C81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容C34的第一端的共接点接入初始信号;第一电容C81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5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4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7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功率放大器U17的正相输入端共接;第一电阻R14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2的第一端、第五电容C55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24的第一端以及第四电阻R21的第一端共接;第一电阻R14的第二端接入第一供电信号,第四电阻R21的第二端接入第二供电信号。
第二电阻R7的第二端、第六电容C93的第一端、第一功率放大器U17的输出端及第一功率放大器U17的反相输入端共接,第六电容C93的第二端与第五电阻R37的第一端共接,第五电阻R37的第二端连接模数转换电路20。
第一功率放大器U17的电源端、第七电容C52的第一端、第八电容C37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电感LB3的第一端的共接点接入第二供电信号;第一电感LB3的第二端、第九电容C38的第一端以及第十电容C36的第一端的共接点接入5V电信号。
第二电容C34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5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2的第二端、第五电容C55的第二端、第七电容C52的第二端、第八电容C37的第二端、第九电容C38的第二端及第十电容C36的第二端接地。
具体的,第二电容C34、第三电容C35、第四电容C42、第五电容C55、第六电容C93、第七电容C52、第八电容C37、第九电容C38及第十电容C36均为滤波电路,并接于信号线与地之间,用于滤除信号中夹杂的高频干扰信号,并且,通过第一功率放大器U17对输入的原始信号进行放大,提高信噪比。第一供电信号和第二供电信号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请参阅图3,为图1所示的无线收发电路中模数转换电路20的示例电路原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的模数转换电路20采用模数转换芯片U5及其外围电路实现,模数转换芯片U5的多个时钟端MCLK、BCLK以及LRCLK均连接发射调制电路30,模数转换芯片U5受控于发射调制电路30。模数转换芯片U5通过输入端AINR和AINL接收输入放大电路10输出的第一放大信号,并且通过输出端SDOUT输出数字信号至发射调制电路30。具体的,输入端AINR连接第五电阻R37的第二端AUX。
请参阅图4,为图1所示的无线收发电路中发射调制电路30的示例电路原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射调制电路30采用调制芯片U3实现。调制芯片U3连接模数转换电路20及无线发射电路40,对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后输出,并且控制模数转换电路20及无线发射电路40进行工作。
请参阅图5,为图1所示的无线收发电路中无线发射电路40的示例电路原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的无线发射电路40包括发射放大芯片U1、发射天线ANT、第六电阻R5、第七电阻R6、第十一电容C101、第十一电容C101、第十二电容C39、第十三电容C24、第十四电容C40、第十五电容C23、第十六电容C28、第十七电容C27、第十八电容C29、第十九电容C26、第二电感L5、第三电感L4以及第四电感FB1。
第六电阻R5的第一端及第七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发射调制电路30,第六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发射放大芯片U1的发送使能端,第七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发射放大芯片U1的接收使能端;发射天线ANT、第十一电容C101的第一端及第二电感L5的第一端共接;第二电感L5的第二端、第十二电容C39的第一端、第十三电容C24的第一端共接;第十二电容C39的第二端、第三电感L4的第一端及第十四电容C40的第一端共接,第三电感L4的第二端、第十五电容C23的第一端及发射放大芯片U1的无线发射端ANT共接。
发射放大芯片U1的第一电源端、发射放大芯片U1的第二电源端、第十六电容C28的第一端、第十七电容C27的第一端、第十八电容C29的第一端及第三电感L4的第一端共接,第三电感L4的第二端接入3.3V电信号。
第十一电容C101的第二端、第十三电容C24的第二端、第十四电容C40的第二端、第十五电容C23的第二端、第十六电容C28的第二端、第十七电容C27的第二端及第十八电容C29的第二端接地。
具体的,第六电阻R5的第一端及第七电阻R6的第一端作为受控端,分别连接调制芯片U3的第30脚和第29脚,调制芯片U3通过第30脚输出发射使能信号至发射放大芯片U1,以控制发射放大芯片U1发射无线信号;调制芯片U3通过第29脚输出接收使能信号至发射放大芯片U1,以控制发射放大芯片U1接收无线信号。
可选的,发射天线ANT为板载天线。板载天线占用空间小,设置于PCB板上,可有效接收和发射无线信号,方便实用。
通过上述的无线发射电路40,调制信号被放大为第二放大信号后无线发射出去,提高信噪比,减小环境因素导致的信号衰减。并且,第十一电容C101、第十三电容C24、第十四电容C40、第十五电容C23均为滤波电路,它们设置于发射放大芯片U1的无线发射端ANT与地之间,对第二放大信号进行滤波,以滤除高频杂波信号,提高信噪比。
请参阅图6,为图1所示的无线收发电路中无线接收电路50的示例电路原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的无线接收电路50包括第一接收天线ANT1、第二接收天线ANT2、无线接收芯片U7、第三十电容C27、第三十一电容C38、第三十二电容C26、第三十三电容C35、第六电感L4、第七电感L7、第八电感L5及第九电感L6。
第一接收天线ANT1、第三十电容C27的第一端及第六电感L4的第一端共接,第六电感L4的第二端、第七电感L7的第一端及第三十一电容C38的第一端共接,第三十一电容C38的第二端与无线接收芯片U7的第一射频端共接;第二接收天线ANT2、第三十二电容C26的第一端及第八电感L5的第一端共接,第八电感L5的第二端、第九电感L6的第一端及第三十三电容C35的第一端共接,第三十三电容C35的第二端与无线接收芯片U7的第二射频端共接;无线接收芯片U7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接收解调电路60;
第三十电容C27的第二端、第七电感L7的第二端、第三十二电容C26的第二端及第九电感L6的第二端接地。
具体的,第三十电容C27、第三十二电容C26均为滤波电容,用于滤除无线接收到的第二放大信号中的高频干扰信号,以提高信噪比。第一接收天线ANT1和第二接收天线ANT2的灵敏度不同,并且第一接收天线ANT1和第二接收天线ANT2的灵敏度可通过接收解调电路60进行调节控制。根据实际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可自动选择切换第一接收天线ANT1或第二接收天线ANT2进行工作。
可选的,第一接收天线ANT1和第二接收天线ANT2均采用板载天线实现。
请参阅图7,为图1所示的无线收发电路中接收解调电路60的示例电路原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的接收解调电路60采用解调芯片U15实现。解调芯片U15连接数模转换电路70及无线接收电路50,对第二放大信号进行解调后输出,并且控制模数模转换电路70及无线接收电路50进行工作。
请参阅图8,为图1所示的无线收发电路中数模转换电路70的示例电路原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的模转换电路采用数模转换芯片U10实现,数模转换芯片U10的多个时钟端SCLK、MCLK以及LRCLK均连接解调芯片U15,数模转换芯片U10受控于解调芯片U15。数模转换芯片U10通过输入端SDA接收解调芯片U15输出的解调信号,并对解调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后,从第一输出端AOUTR和第二输出端AOUTL输出模拟信号至输出放大电路80。
请参阅图9,为图1所示的无线收发电路中输出放大电路80的示例电路原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上述输出放大电路80包括第二功率放大器U16、第八电阻R21、第九电阻R24、第十电阻R14、第十一电阻R5、第十二电阻R6、第十三电阻R37、第二十电容C55、第二十一电容C42、第二十二电容C81、第二十三电容C72、第二十四电容C93、第二十五电容C28、第二十六电容C29、第二十七电容C30、第二十八电容C37、第二十九电容C52以及第五电感L50。
其中,第八电阻R21的第一端接入第三供电信号,第八电阻R21的第二端、第九电阻R24的第一端、第二十电容C55的第一端、第二十一电容C42的第一端及第十电阻R14的第一端共接并接入第一供电信号;第十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功率放大器U16的正相输入端,二十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接收解调电路60,第二十二电容C81的第二端与第十一电阻R5的第一端共接,第十一电阻R5的第二端、第二十三电容C72的第一端、第十二电阻R6的第一端及第二功率放大器U16的反相输入端共接,第十二电阻R6的第二端、第二十三电容C72的第二端、第二功率放大器U16的输出端及第二十四电容C93的第一端共接;第二十四电容C93的第二端及第十三电阻R37的第一端共接,第十三电阻R37的第二端与第二十五电容C28的第一端共接,第十三电阻R37的第二端作为输出放大电路80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三放大信号。
第二十六电容C29的第一端、第二十七电容C30的第一端及第五电感L50的第一端共接并接入5V电信号,第五电感L50的第二端、第二十八电容C37的第一端、第二十九电容C52的第一端及第二功率放大器U16的电源端共接,并接入第三供电信号。
第九电阻R24的第二端、第二十电容C55的第二端、第二十一电容C42的第二端、第二十五电容C28的第二端、第二十六电容C29的第二端、第二十七电容C30的第二端、第二十八电容C37的第二端及第二十九电容C52的第二端接地。
具体的,第二十电容C55、第二十一电容C42、第二十五电容C28、第二十六电容C29、第二十七电容C30、二十八电容以及第二十九电容C52均为滤波电路,并接于信号线与地之间,用于滤除信号中夹杂的高频干扰信号,并且,通过第二功率放大器U16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提高信噪比。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收发电路,包括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发射调制电路、无线发射电路、无线接收电路、接收解调电路、数模转换电路以及输出放大电路,其在初始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过了第一次放大、模数转换、调制、第二次放大并无线发射、无线接收、解调、数模转换以及第三次放大并输出,也即是,信号先后经过了三次放大,从而实现降低衰减度,减轻环境因素对信号的影响、提高信噪比;解决了现有的无线通讯技术存在着的信号衰减严重、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大、信噪比低的问题。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无线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放大电路,被配置为接收初始信号后进行放大处理,并输出第一放大信号;
模数转换电路,与所述输入放大电路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放大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后,输出数字信号;
发射调制电路,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后,输出调制信号;
无线发射电路,与所述发射调制电路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调制信号进行放大后,采用无线的方式发射第二放大信号;
无线接收电路,与所述无线发射电路进行无线通讯连接,被配置为接收并输出所述第二放大信号;
接收解调电路,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放大信号进行解调后,输出与所述调制信号相对应的解调信号;
数模转换电路,与所述接收解调电路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解调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后,输出模拟信号;以及
输出放大电路,与所述数模转换电路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第三放大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放大电路包括:
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以及第一电感;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的共接点接入所述初始信号;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共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入第一供电信号,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入第二供电信号;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共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模数转换电路;
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电源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的共接点接入所述第二供电信号;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端的共接点接入5V电信号;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发射电路包括:
发射放大芯片、发射天线、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十一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第十八电容、第十九电容、第二电感、第三电感以及第四电感;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发射调制电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发射放大芯片的发送使能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发射放大芯片的接收使能端;所述发射天线、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十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五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发射放大芯片的无线发射端共接;
所述发射放大芯片的第一电源端、所述发射放大芯片的第二电源端、所述第十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七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八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接入3.3V电信号;
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四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六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七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十八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放大电路包括:
第二功率放大器、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二十电容、第二十一电容、第二十二电容、第二十三电容、第二十四电容、第二十五电容、第二十六电容、第二十七电容、第二十八电容、第二十九电容以及第五电感;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接入第三供电信号,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一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共接并接入第一供电信号;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二十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收解调电路,所述第二十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共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十四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二十四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五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输出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三放大信号;
所述第二十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七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五电感的第一端共接并接入5V电信号,所述第五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八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九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电源端共接,并接入所述第三供电信号;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六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七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八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十九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包括:
第一接收天线、第二接收天线、无线接收芯片、第三十电容、第三十一电容、第三十二电容、第三十三电容、第六电感、第七电感、第八电感及第九电感;
所述第一接收天线、所述第三十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六电感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六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感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十一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三十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无线接收芯片的第一射频端共接;所述第二接收天线、所述第三十二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八电感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八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感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三十三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三十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无线接收芯片的第二射频端共接;所述无线接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接收解调电路;
所述第三十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二电容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九电感的第二端接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放大电路外接输出初始信号的音频输出设备,所述输出放大电路外接音频播放设备,所述初始信号为音频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发射电路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通过2.4G频段进行通讯。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采用板载天线实现。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天线和所述第二接收天线均采用板载天线实现。
CN202020070037.2U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无线收发电路 Active CN210839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0037.2U CN210839560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无线收发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0037.2U CN210839560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无线收发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9560U true CN210839560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64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70037.2U Active CN210839560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无线收发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9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08193U (zh) 一种基于射频数字化的手持短波电台
CN105451132A (zh) 一种uhf频段单芯片数字调制无线麦克风系统
CN102421055A (zh) 无线数字遥控音箱装置
CN210839560U (zh) 一种无线收发电路
CN201234260Y (zh) 一种fm接收电路以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1277158A (zh) 基于2.4g无线数字音频技术的乐器无线传输系统
CN202444603U (zh) 一种机顶盒的2.4g s/pdif无线耳机装置
CN204964766U (zh) 一种北斗rdss射频收发变频通道模块
CN211457364U (zh) 一种蓝牙ble无线麦克风系统
CN104507007B (zh) 一种真分集无线麦克风系统
CN201188660Y (zh) 内置无线声音发射装置的电视机
CN106533481A (zh) 一种头戴式无线扩音系统
CN102739830B (zh) 可外接天线的手机
CN201032726Y (zh) 带fm功能的无线上网卡
CN105281795A (zh) 一种多功能双通道fm接收装置
CN205490501U (zh) 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射频收发器
CN201156734Y (zh) 具压缩发射及接收扩展功能的红外线系统及耳机
CN204331761U (zh) 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载波干扰抑制设备
CN213783296U (zh) 一种音频无线传输电路及基于音频无线传输的收发系统
CN213342193U (zh) 一种抗干扰的接收天线电路
CN204425351U (zh) 一种红外立体声音响收发装置
CN210536614U (zh) 一种Sub-1G收发模块以及双通道无线通信装置
CN218634248U (zh) 挂脖式uhf无线监听耳机
CN201234297Y (zh) 一种小型无线耳机、移动终端及通讯装置
CN217825253U (zh) 一种新型无线话筒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